《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时间:2019-05-15 06:1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第一篇:《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TDM: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24.对照试验:是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结果,一组用新药,另一组用安慰剂

25.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等

26.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包括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B型不良反应分为遗产药理学不良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

27.C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其潜伏期长,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无明确的时间关系,机制不清楚。

28.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药理活性而作为临床试验中阴性对照的物质

29.安慰剂效应:尽管安慰剂其本身无药理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安慰剂可产生治疗作用,如镇痛、镇静等

30.给药个体化:通过测量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案

3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又称治疗窗,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应以此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避免毒副反应

32.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 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33.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

34.盲法试验:让医生和病人知道每一个具体的受试者的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

35.双盲试验:凡是医生与病人同时接受的盲法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36.单盲试验:医生知道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是随机选择对照的1.生物等效的试验内容:生物利用度实验和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

2.妊娠期妇女用药基本原则:1.必须明确诊断和具有确切用药指针;2.权衡药物对孕妇疾病治疗与药物对胎儿导致可能的损害之间的利弊;3.必须用药时,尽量选择对孕妇和胎儿无毒或毒性小的药物,且采用适当的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间隔,最好血药浓度监测4.尽量避免用新药或孕妇自用偏方、秘方

3.基本药物遴选原则:1.临床必需;2.安全有效;3.价格合理;4.使用方便;5.择优选定;6.中西并重;7.中药基本药物品种的遴选

4.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和使用方便

5.时辰药理学的内容:1.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的作用或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即时辰药动学;2.研究药物在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对机体的作用,即时辰药效学

6.药品注册分类:1.中药、天然药的注册分类;2.化学药品的注册分类;3.生物制品注册分类

7.联合用药的意义:1.提高药物的疗效;2.减少药物的某些不良不反应;3.延缓机体和病原体耐受性的产生,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9.世界卫生组织对不良反应的分类:1.副反应;2.不良事件;3.不良反应;4.意外不良反应;5.信号

10.中国GCP的要点:1.药物临床试验前的准备和必备条件;2.受试者的权益保障;3.药物临床试验方案;4.研究者的职责;5.申办者和监察员的职责;6.记录和总结报告;7.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8.试验用药的管理;9.质量保证;10.多中心临床试验

12.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度中符合“肯定”的标准:1.用药后符合合理的时间顺序;②从体液或浅组织内测得的药物浓度获得证实;③符合被怀疑药物的作用特点;④停止用药即可改善,或者再次用药又发生;⑤不能由病人的疾病所解释。

13.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1.时间相关性: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时间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2.文献合理性:从先关文献中抑制的观点看因果关系的合理性;3.撤药结果:如果停药后症状改善,可认为二者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大;4.再次用药结果:不良反应消失后,再次用药再次出现相同症状,停药再次消失,则可确定因果关系;5.影响因素甄别:判断是否与并用药物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和其他治疗措施相关

14.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宏观评价分三期:1.信号出现期:从不良反应潜伏到发现疑问;2.信号加强期:微弱信号发展成强烈的信号;3.信号评价期:大量信号产生需对该产品采取相关措施的时期,即不良反应可被确认、结合四与定量。

16.ADR(不良反应)可能度(微观评价):在确定药物和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时,通常根据下述标准进行分类:①肯定:用药后符合合理的时间顺序;从体液或组织内测得的药物浓度获得证实;符合被怀疑药物的反应特点;停止用药后即可改善,或者再次用药又发生;不能由病人的疾病所解释。②很可能:在药物应用之后由一个合理的时间顺序;符合药物已知的反应特点;经停药证实,当未经再给药证实;病人的疾病不能解释。③可能:有合理的时间顺序;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已知的反应方式;可以由患者的临床表现或已知的药物反应特征解释。④条件的:时间顺序合理;与已知的不良反应不符;不能以疾病来解释。⑤可疑的:反应很可能时由被怀疑药物以外的其它因素引起。

18.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①药效学研究;②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③毒理学研究;④药物临床实验;⑤药物相互作用研究.20.合理用药基本原则:①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②制定详细的给药方案③及时完善用药方案④少而精和个体化。

21.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临床指征):①药物的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②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③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④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⑤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⑥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⑦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时。⑧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很大,特别是由遗传造成药物代谢速率明显差异的情况。⑩当病人的血浆蛋白含量低时,需要测定血中游离药物的浓度。如苯妥因钠。

22.治疗水肿药物分类和不良反应:常用利尿药:1.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如呋塞米。临床应用于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其他严重水肿,不良反应为水电质紊乱、耳毒性、肾毒性、高尿酸血症等;2.中效利尿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如噻嗪类。临床应用于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性水肿,高血压病。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高尿酸症、代谢变化、过敏反应。3.低效利尿药:如螺内酯作用于集合管和远曲小管,产生拮抗醛固酮作用。临床应用:治疗与醛固酮过多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充血性心衰。不良反应有头痛困乏、精神紊乱

23.Na+-K+-2Cl-共转运子抑制药如呋塞米等的临床应用:急性肺水肿和内水肿的救治;急慢性肾衰竭的防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高钙血症;加速毒物排泄

Na+-K+-2Cl-共转运子抑制药的不良反应:1.水电解质紊乱;2.耳毒性;3.高尿酸血症;胃肠道反应;5.其他:高血糖、高胆固醇等

Na+-Cl-共转运子抑制药如噻嗪类的临床应用:1.各种原因所致的轻中度水肿、慢性心功能不全;2.降压: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3.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ADH无效的中枢性尿崩症;

4.其他:抑制高尿钙所致的肾结石

Na+-Cl-共转运子抑制药的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2.高尿酸血症;3.代谢性变化,导致高血糖、高血脂症,4.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皮炎偶见溶血性贫血

2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降压特点:①降压作用强及迅速,可口服,短期或较长期应用均有较强降压作用,②降压谱较广,除低肾素行型高血压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外,对其他类型或病因的高血压都有效,③能逆转心室肥厚,④副作用小,不增块心率,不引起直立性的血压,⑤能改善心脏功能及肾血流量,不导致水钠储留。

26.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①利尿药(1)噻嗪类和相关药物:氢氯噻嗪(2)袢利尿药:呋塞米(3)潴钾利尿药:螺内酯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洛沙坦④.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⑤.交感神经抑制药(1)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2)神经节阻滞药:美加明(3)交感神经末梢抑制药:利血平、(4)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5)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6)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⑥血管扩张药(1)直接舒张血管药:肼屈嗪(2)钾通道开放药:二氮嗪(3)其他:乌拉地尔

27.抗高血压药的合理选用:1.个体化选药;2.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和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剂和ACEI;α1受体阻断药和β受体阻断药3.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4.保护靶器官;5.平稳降压和持之以恒

29.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1)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直接理化性质相互作用,即化学配伍禁忌或物理配伍禁忌,多发生于液体制剂(2)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指一种药物使另一种并用的药物发生药代动力学方面的改变,从而使后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发生改变。①影响药物的吸收:A..pH的影响;B.离子的作用相互作用的部位;C.胃肠运动的影响;D.肠吸收功能的影响②影响药物的分布:A.竞争蛋白结合部位;B.改变组织分布量③影响生物转化过程:A.酶诱导;B.酶抑制④影响药物的排泄:A.肾小球滤过;B.肾小管分泌;C.肾小管重吸收(3)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增强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生理作用或药物效应,而对药物血浓度无明显影响①药物效应协同作用②药物效应的拮抗作用

30.抗心衰药物分类:1.RAAS抑制药;2.利尿药;3.β*-受体阻断药;4.强心苷;5.扩血管药;6.其他类抗心衰药

不宜使用强心苷治疗的心力衰竭类型:心肌外界因素如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二尖瓣狭窄所致心力衰竭。这些病理因素均使左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度严重受损,强心苷虽加强心肌收缩,亦难以改善心肌功能。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亦应避免使用强心苷。急性心急梗塞所致左心衰竭,强心苷单独使用可能增加心肌耗氧,导致心急梗塞范围扩大,应与降低心脏前负荷的血管扩张配伍应用。

40.临床试验常用方法:1.对照;2.随机;3.双盲发试验;4.安慰剂的使用

41.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1.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高容易扩散;2.药物分子大小,小的容易扩散;3.药物的解离程度,离子化越低越易通过;4.与蛋白质结合能力,5.胎盘血流量

43临床药理学的职能: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2.市场药物的再评价;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4.承担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培训工作;5.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44.无需TDM的药物 :1.药物本身有明确的指针;2.血药浓度不能反应药理效应;3.血药浓度范围大,临床根据经验用药

45.血管扩张药抗休克药理依据:1.使用扩张血管药物,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氧;2.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31.抗休克治疗时缩血管药物的应用指征和注意事项:1)应用指征:①血压骤降,需短时间内提升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②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回升,外周阻力降低,心输出量少者;③与α受体阻断药合用,可去除其α受体的兴奋作用,保留β受体兴奋作用。(2)注意事项:在纠酸补充血容量总的原则下,短期内小量使用,如症状无明显改善,应停药,改用其他抗休克药物。

34.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可用抗菌药;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据病原种类和细菌敏感试验结果用药;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症、体内特点和不良反应选择用药;4.综合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制定抗菌药治疗方案;5.抗菌药的使用应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的情况:(1)预防性用药必须有指征;(2)联合应用抗菌药应有明确指征:病原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混合或严重感染、长期用药导致耐药性的产生、联合用药可减低毒性;(3)尽量避免局部用药;(4)选用合适给药方案和疗程;(5)强调综合治疗

35.简述强心甙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①不良反应:A.心脏毒性:强心甙中毒可表现我各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B.胃肠道反应:为早发症状,如恶心、呕吐等;C.神经系症状:头痛、头晕、嗜睡等,也可发生视觉障碍及色觉障碍。②防治:个体化用药方案是预防强心甙中毒的关键。及早发现并消除电解质紊乱等中毒促发因素,并根据血药浓度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则是根据中毒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36.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抢救和预防:抢救:过敏反应以皮疹最常见,以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立即给病人肌注0.1%肾上腺素0.5~1.0ml,并辅以其他抗休克治疗。预防:为防止严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用任何一种青霉素制剂前必须详细询问过去用药史、青霉素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等并进行青霉素皮试。但皮试阴性者不能排除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不宜进行皮试,宜改用其他药物。不同批号药物间隔用药,也需进行皮试。

青霉素的注意事项:1.用药前必须最青霉素皮肤试验;青霉素可经乳汁排出,可致婴儿过敏,因此在用药期暂停授乳;3.青霉素静脉滴注或注射要单独进行;4.氨苄西林在浓溶液中不稳定,稀释后较稳定。且在碱性溶液中易失去活性

37.氨基苷类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的不良反应和防治:不同程度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偶尔会出现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引起呼吸停止、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面部麻木、周围神经炎等

氨基苷类的注意事项:1.仔细询问过敏史;2.不做门诊一线药物;3.定期做尿常规、肾功能检查以及听力和前庭功能改变等;4.失水、低血压、50岁以上患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尽量避免应用或调整药量;5.老年、新生儿、婴幼儿患者及肾功能减退者用药期间应同时监测血药浓度,适时调整用量;6.避免与其他耳毒性、肾毒性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吸入

性麻醉药合用。避免与半合成青霉素同瓶滴注

38.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1)用药应使患者受益(2)合用药方案简明(3)小剂量应用:低起点,缓增量(4)控制嗜好和饮食(5)提高对用药的依从性(6)择时用药(7)控制疗程,及时停药

老人用药的选药原则:1.需有明确的用药指征2.避免应用不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药物3.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4.慎用滋补或抗衰老药

8.与剂量有关和无关的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A B型不良反应)

与剂量有关(A型反应)与剂量无关(B型反应)

①反应性质定量定性

②可预见性可不可

③发生率高低

④死亡率低高

⑤肝脏或肾脏功能障碍 毒性增加不影响

⑥预防调整剂量避免用药

⑦治疗调整计量停止用药

33.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及内容:药的临床试验分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其内容为药物耐受性试验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旨在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Ⅱ期临床试验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对新药的安全有效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用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临床试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Ⅳ期临床试验即上市后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察。目的在于进一步考察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其重点是不良反应考察。

一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期内容包括药物耐受性试验和药物动力学研究。其目的是在健康志愿者中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并通过药动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新药的二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

二期临床试验:是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目的是确定新药是否安全有效;确定药物的适应症;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对其不良反应和危险性做出评价和防治方法。

设计原则:四性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和合理性。

试验设计:1.对照试验:平行对照和交叉对照;2.随机化设计: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3.盲法试验:双盲和单盲法试验;4.药物编盲与盲底保存;5.应急信件与紧急揭盲;

6.揭盲规定;7.安慰剂安慰剂的适用征:(1)新药试验中作阴性对照;(2)轻度精神忧郁的治疗;(3)诊断已明确不需要治疗的病人间歇期用药;(4)慢性疾病患者,利用安慰剂效应;8.病例选择和淘汰;9.药效评定标准;10.病人依从性;11.临床试验的病例数确定;12.安全性评估

三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三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获得批准充分的依据,考试后补充(答案略):名解:GCP

问答:血管活性药物、药物滥用的危害、安慰剂的注意事项、强心苷的促发因素和防治、利尿药的注意事项、胎儿药动学特点、A、B型不良反应的异同点,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TDM的临床指征、二期临床试验的内容

——————————————本试题为安徽理共大学医学院08级临床专业考试题

第二篇:临床药理学考试总结

一、名词解释(3分*5个=15分)

1、新药: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制成新复方制剂和改变剂型的亦

属新药范围。

2、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是有关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凡药品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包括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均须按GCP进行。GCP的基本内容:

1、选择合格的临床试验单位和研究人员

2、建立各单位的伦理委员会

3、制定符合GCP要求的临床试验方案

4、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5、建立标准操作规程

6、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7、建立临床试验质控监督体系

3、安慰剂(placebo)不含任何药理活性成分(如淀粉或乳糖)且色泽、形状、大小,甚至味道均与受试

药相同的制剂。适用于:慢性或功能性疾病药物的临床试验,安慰剂效应(精神甚至躯体反应),目的:避免假阳性结果

4、双盲、双模拟法(double-b1ind,double-dunmy trial technique)A药组加B药安慰剂,B药组加A药

安慰剂,则两组均分别用一真一假两种药,外观与气味均无不同

5、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是每位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文件证明。研究者或其指定的代表必须向受试者说明试验目的、过程与期限、检查操作、可能的受益和风险与不便、可能被分配到试验的不同组别。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受试者充分了解后表达其同意。

6、安慰剂效应:安慰剂虽不含任何具药理活性物质,但通过心理因素却可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或“不

良反应”,称为安慰剂效应。

7、一级动力学过程、零级动力学过程、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一级动力学过程(first order kinetics):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是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的,转

运速率与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转运速率越快.零级动力学过程(zero order kinetics):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都是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跨膜转运的,此

时药物的转运速率与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无关

非线性动力学过程(nonlinear kinetics process):某些药物在体内的降解速率受酶力的限制,通常在高

浓度时是零级动力学过程,而在低浓度时是一级动力学过程,称为Michaelis-Menten动力学过程,又称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8、积累系数:药物达稳态的平均血药浓度(C)与一次给药后的平均血药浓度(C1)之比值称为积累系数

9、负荷剂量(loading dose):凡使首次给药达到稳态水平的剂量称为负荷量

10、TDM: 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用现代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它体液中药物浓度,用于药物

治疗的指导与评价(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 TDM)。

二、填空题(1分*20个=20分)

1、如何保护受试者权益?建立各单位伦理委员会、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临床试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受试对象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试验的可重复性

(replication)试验的随机性(randomization)试验设计的合理性(rationality)

3、常用的个体化给药方法:重复一点法、稳态一点法

4、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1)体外:药剂学的相互作用 包括 药物配伍禁忌、影响生物利用度(2)体

内: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5、国家卫生部ADR监察中心制定的原则:①疾病发生的时间性:开始用药时间与可疑ADR出现时间有无

合理的先后关系。②对其他致病因素的排除:可疑ADR能否用其它原因解释。③其他有关文献的支持:可疑ADR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ADR类型。④撤药反应:停药或减量后可疑ADR能否消失或减轻。⑤激发试验:再次接触是否出现同样反应。

6、从乳汁排泄并影响胎儿的药物:抗甲状腺药:绝对禁用/吗啡类镇痛药:禁用/抗菌药:慎用/抗癫

痫和安定药:慎用

7、具有依赖潜能的药物分类:

(一)麻醉药品

1、阿片类;

2、可卡因类;

3、大麻类。

(二)精神药物

1、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

2、精神兴奋药

3、致幻剂

(三)其他

8、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的药效衡量指标: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 糖肽类 无PAE T>MIC90// 浓

度依赖性抗菌药的药效衡量指标: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 有PAE

AUC/MIC90 Cmax/MIC909、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2)影响细胞壁通透性(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10、几种中毒的常用解救药:(1)阿片类中毒:纳洛酮(2)镇静催眠药中毒:苯二氮卓类—氟马西尼(3)

中枢兴奋药中毒:地西泮(4)吩噻嗪类中毒:中枢抑制 用咖啡因、尼可刹米 致低血压 用 去甲肾上腺素(5)抗胆碱药中毒:毒扁豆碱,毛果云香碱(6)洋地黄类强心苷:

三、问答题(10分*4个=40分)

1、新药临床试验有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进行哪些活动?

1)Ⅰ期临床试验: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受试对象主要是健康志愿者和轻症病人

试验前准备1.获得SFDA的批文,及药检部门对该批新药的质量检验合格证2.研究者审查全

部临床前研究资料,并制定试验方案。并报伦理委员会通过。研究者应复习临床前药理与毒理

研究资料,并掌握研究计划内容与要求。3.签署知情同意书

耐受性试验 1.分组2.确定最小初试剂量3.确定最大试验剂量

药动学(药代动力学)试验 a受试人数:20-30人 b分组:对照 c测定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

参数: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峰浓度(Cmax),清除半衰期(t1/2),分布容积(Vd),清除速率常数(Ke),清除率(C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等.2)Ⅱ期临床试验:在随机对照条件下详细考察药物的疗效、适应证和不良反应,对新药的安全有

效性作出确切评价,据此推荐临床给药剂量。四大原则(4R):代表性,随机性,重复性,合理

3)Ⅲ期临床试验:在Ⅱ期临床试验基础上,通过扩大临床试验在多中心较大范围内进行药物评价,试验单位不少于3个,试验组要求≥300例,其他要求与Ⅱ期试验相同。统一方法和标准,对

临床试验进行质量控制。

4)Ⅳ期临床试验(上市后监察)主要是进一步考察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进行多中心临床试

验(30个单位以上)安排在地理环境及民族分布不同的地区,以扩展受试对象的代表性。(一般

2000例以上,特殊疑难病例可仅需500例以上)。试验内容包括:①扩大临床试验对药物提供更

可靠的评价依据。②以特殊病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对特殊对象进行临床用药评价。③补充临床

试验,在试生产期按新药审批时提出的要求补充某些方面的临床试验。④不良反应监测,以发

现一些发生率低的不良反应。

2、药代动力学的缺陷类型?研究药代动力学缺陷有哪些方法?类型:(1)药物氧化代谢酶多态性(2)药

物代谢转移酶多态性(3)药物脱氢酶多态性方法:研究表型—测定代谢比研究基因型—基因芯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1)β受体抑制剂:-受体阻断药对

年轻高血压患者、心排出量及肾素活性偏高者疗效较好,心肌梗死后患者、高血压伴心绞痛、焦虑也是应用-受体阻断药的适应症。优点: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较少引起头痛和心悸,且与利尿药合用时对多数高血压患者有效,亦无明显的耐药性。缺点:不具内在拟交感活性的对血脂不利。(2)肾素抑制药(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该类药物优点:1.既可降压减轻心脏负荷;又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构形重构”,作用明显。2.不影响血脂.能增加糖耐量.3.无中枢不良反应,无水钠潴留作用,不干扰交感神经反射功能,不致直立性低血压,连续长期用药(如1-2年)不产生耐受性,停药无反跳现象。该类药物缺点:咳嗽,高血钾,肾动脉狭窄禁用(4)AT1受体阻断药对AT1受体的选择性为其对AT2受体的10000倍,在体内有14%转化成其活性代谢物EXP-3174,对

AT1受体的作用比洛沙坦强10-40倍。优点:不会咳嗽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但本品孕妇,哺乳妇不宜;会引起高血钾和肾功能障碍.(5)醛固酮受体抑制剂:螺内酯

4、青霉素有哪几类?每一类的特点有哪些?青霉素类—五类(窄谱、耐酶、广谱、抗铜绿假单胞、抗革

兰氏阴性)

1)窄谱:青霉素V特点:1.耐酸可口服2.抗菌谱与PG同,活性稍弱3.不耐酶 用途:轻度敏感菌感

染、恢复期巩固和感染复发的预防

2)

3)耐酶青霉素 甲氧西林 特点:1.耐酶 2.抗菌谱与PG同,活性较弱 用途: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广谱青霉素特点:广谱(G+/G-杆菌有效)、耐酸、不耐酶 //氨苄西林:对G-杆菌作用较强,对

G+ 不如青霉素G,但对粪链球菌优于青霉素G,胆汁浓度高.用途: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胃

肠道、尿路感染、伤寒、副伤寒、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阿莫西林口服

吸收完全>90% 抗菌谱与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但对肺球、肠球、沙门菌属、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强于氨苄西林 用途: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伤寒,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特点:1.广谱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2.不耐酸、不耐酶---仅能注

射给药 //药物:羧苄西林 对G-杆菌作用较强,对G+作用与氨苄西林相似,脑脊液浓度低不能

足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 用途:烧伤继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G-杆菌引起的尿路感

染 常与庆大霉素合用,但不能混合,以免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哌拉西林 对G-杆菌作用强,对G+作用与氨苄西林相似,脆弱类杆菌和多种厌氧菌敏感,脑脊液中药物浓度高

5)抗G-杆菌青霉素类特点:对G-杆菌作用强,对G+作用弱 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机制:抗菌靶位

在PBP2,被药物结合后,细菌代谢受抑制,但并不死亡,为抑菌药,与作用于其他PBPs的抗菌

药合用,可提高疗效。药物:美西林、替莫西林——注射用匹美西林——口服

四、选择题(1分*25个=25分)

1、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 课本28页

2、哪些情况需要进行TDM(治疗药物监测)1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狭窄的药物2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的药物3药物的中毒反应与自身疾病状态难以区别的药物4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5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6.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时7.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8.各种原因引起的药效变化9.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10.当患者血浆蛋白含量低时

3、下列情况不必测定血浓:1.毒性低,不需要剂量个体化。2.有客观、简便的观察药物作用的指标。

4、下列情况测定血浓不能说明问题:1.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时。2.作用于局部的药物,但

测定局麻药血浓可了解药物自局部消失和全身中毒情况。

5、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Davis(戴维斯)分类法A型:是原有药理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进一步增

强和发展,如胰岛素所致低血糖,苯妥英钠引起神经系统毒性等。特点: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能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较低。B型:是与固有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特点是与剂量无关。主要与机体的特异体质有关,如变态反应。难以预测,发生率较低,但其死亡率较高

6、一般来说,在妊娠的前3个月中用药易致胎儿畸形

治疗糖尿病药物:1分

抗心律失常药:3分

第三篇:电工考试问答和名词解释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电流大小的影响2电流持续时间的影响3电流途径的影响4电流种类的影响5个体待征的影响 ●如何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1.通畅气道(1)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2)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颌法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1)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s(2)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要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3)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呼吸 ●如何进行胸外按压?

(1)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的重要前提(2)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3)操作频率:a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有:(1)工作票制度(2)工作许可制度(3)工作监护制度(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安全用具日常检查的项目有哪些?

使用安全用具前应检查表面是否清洁,有无裂纹,钻印,划痕,毛刺,孔洞,断裂等外伤.●一般防护用具包括临时接地线,隔离板,遮拦,各种安全工作牌,安全腰带等.●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后,方能开始工作.上述安全措施由值班员实施,无值班人员的电器设备,由断开电源人执行,并应有监护人在场.●什么是漏电保护器?

利用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会产生剩余电流,从而利用这种剩余电流来切断故障线路或设备电源的保护电器即所谓漏电保护器.●保护接地即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导电部分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的接地.●重复接地的作用:(1)减轻PEN线或PE线意外或接触不良时接零设备上电击的危险性(2)减轻PEN线断线时负载中性点漂移(3)进一步降低故障持续时间内意外带电设备的对地电压(4)缩短漏电故障持续时间(5)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什么是保护接零?

设备金属外壳与保护零线连接的方式称为保护接零.当某一相线直接连接设备金属外壳时,即形成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将故障设备断开电源消除电击危险.●什么是工作接地?

在TN-C系统和TN-C-S系统中,为了电路或设备达到运行要求的接地,该接地称为工作接地或配电系统接地.●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原因有哪些?

电气设备过热主要是由电流产生的热量造成的,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不正常运行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短路2.过载3接触不良4.铁芯过热5.散热不良

●架空线路的防雷措施有哪些?

1.设避雷针2.提高线路本身的绝缘水平3.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4.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或自重合熔断器5.装设避雷器和保护间隙.●清除静电危害的措施大致有:接地泄漏法,中和法,工艺控制法.●高压断路器作用是什么?

高压断路器又叫高压开关,用在高压装置中通断负荷电流,并在严重过载和短路时自动跳闸,切断过载电流和短路电流.因此,高压断路器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以适应其工作要求.●高压熔断器的维修包括以下项目:1.检查瓷体有无裂纹,污垢等2.检查各部零件是否正常,有列松动和脱落现象3检查是否牢固,位置是否便于操作4.检查裸露带电部分和各部安全距离是否足够5.检查接触部分是否良好,有无松动,烧伤等现象6.熔断器熔断后,应检查消弧管,有烧伤者应更换..●电气防爆技术措施有哪些?

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2.隔离和间距3.消除引燃源4.爆炸危险环境接地5.电气灭火.●防止变压器着火的措施是什么?

(1)加强变压器的运行管理尽量控制上层油温不超过85°C,定期对变压器的电气性能进行检查和试验,定期做油的简化试验(2)小容量变压器高低压侧应有熔断器等过电流保护环节,大容量的变压器,应按规定装设气体保护和差动保护(3)变压器室应为一级耐火建筑(4)经常检查变压器负荷,负荷不得超过规定(5)由架空线引入的变压器,应装设避雷器,雷雨季节前应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查(6)设专职维护制度,经常保持变压器运行环境的清洁.●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条件是什么?

(1)并联变压器的联结组必须相同(2)并联变压器的额定变压比应当相等,并联变压比的偏差不得超过0.5%(3)并联变压器的阻抗电压最好相等;阻抗电压相差不易超过10%(4)并联变压器的容量之比一般不应超过3:1

●电流互感器安装接线应注意的问题?

(1)二次回路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的绝缘铜线(2)其外壳和二次回路的上点应良好接地(3)对于接在线路中的没有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应将其二次线圈短路并接地(4)为避免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的危险,二次回路中不得装熔断器(5)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的总阻抗不得超过其额定值(6)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和相序必须正确.●倒闸操作停电操作要求?

(1)明确工作票或调度指令的要求,核对将要停电的设备,认真填写操作票.(2)按操作票的顺序在模拟盘上预演,或与系统接线图核对.(3)根据操作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具(4)按照操作票的要求在监护人的监护下,由负荷侧向电源侧逐级拉闸操作,严禁带负荷拉刀闸.(5)停电后验电时,应用合格有效的验电器,按规定在停电的线路或设备上进验电操作.●倒闸操作送电操作要求?

(1)明确工作票或调度指令的要求,核对将要送电的设备,认真填写操作票.(2)按操作票的顺序在模拟盘上预演,或与系统接线图核对.(3)根据操作需要,穿戴好防护用具.(4)按照操作票的要求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拆除临时遮拦,临时接地线及标示牌等设施,由电源侧向负荷侧逐级进行合闸送电操作,严禁带地线合闸.●电力电容器故障类型?

1渗漏油2.外壳膨胀3.温度过高4套管闪络放电5.异常声响7熔丝熔断.●铜导体与铝导体直接连接容易起火主要原因? 1)铝导体表面的氧化膜加大接触电阻,延长短路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2)铜和铝的热胀系数不同,易使连接处松驰,增大接触电阻.3)铜和铝的化学性能不同,将发生电解使接触状态恶化.4)当温度超过75°C且持续时间较长时,聚氯乙烯绝缘将产生氯化氢气体,它对铝有腐蚀作用,增大接触电阻.●交流接触器常见故障有哪些?

(1)铁芯吸不上或吸力不足.(2)铁芯不放开或释放过慢.(3)线圈过热或烧损.(4)电磁铁噪音过大.(5)触头熔焊.●笼式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的方法?

1)星形------三角形(Y-△)降压起动2)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3)延边三角形降压起动.●插座安装要求是什么?

1不同电压的插座应有明显的共别,不能互用.2凡为携带式或移动式的插座,单相应用三眼插座,三相应用四眼插座,其接地孔应与接地线或零线接牢.3明装插座距地面不应低于1.8m,暗装插座距地面不应低于30cm,儿童活动场所的插座应用安全插座,或高度不低于1.8m.●照明电路造成短路的原因大致有几种?

1)用电器具接线不好,以至接头碰在一起.2)灯座或开关进水,螺口灯头内部松动或灯座顶芯歪斜,造成内部短路.3)导线绝缘外皮损坏或老化损坏,并在零线和相线的绝缘处碰线.●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不明电路正负极怎么办? 将万用表的转换开关切换到直流电压最大量程档,将一支表笔接至被测电路的任意一极上,然后将另一支表笔在线路另一极轻轻一碰,随即离开,同时观察表针摆动方向,若表针正向偏转,则红表笔所接为正极,黑表笔所接为负极;反之黑表笔所接为正极,红表笔所接为负极.13混合照明:是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照明.1交流电:指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动势。

2单相触电: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个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3电压降:电阻有电流通过时,两端必有电压,这个电压习惯上叫做电压降.4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5跨步电压触电:人在有电位分布的区域内行走时前后两脚间(一般按0.8m计算)电位差达到危险电压而造成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6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造成的伤害.7变压器额定电流:依据额定容量除以该绕组的额定电压及相应的相系数,而算出的流经绕组的电流.8变压器阻抗电压:当变压器二次绕组短接,一次绕组通过额定电流时,所施加的电压与额定电压的百分比.9变压器温升:变压器指定部位的温度和变压器周围温度之差.10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流:是指主触头在额定电压,额定工作制和操作频率下所允许通过的工作电流值

11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压:是指主触头的额定工作电压和辅助触头及吸引线圈的额定电压.12事故照明:是由于电气事故而使工作照明熄灭后,为了继续工作或疏散人员而设置的照明.

第四篇: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2.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3.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安慰剂:是把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用来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

5.药品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6.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7.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8.重要不良事件: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发生的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对症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9.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给药个体化:临床给药方案,在根据病情和适应证选定最佳药物之后,通常指确定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及给药时间、疗程等。

11.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包括不同途径)所产生的复合效应。

12.协同作用(synergism):联合应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包括相加、增强、增敏作用。

13.拮抗作用(antagonism):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

14.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15.理化禁忌 :指不同药物放在同一介质中,发生了不利的理化反应,此情况不反对分开使用药物。

16.药理禁忌: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发生拮抗的作用。药理禁忌不管分开还是合起来都不能应用。

17.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又称药理遗传学,它研究机体遗传因素对药效学和药动学影响的学科,通过研究影响遗传性药物反应的基因差异(多态性),指导个体化药物治疗。

18.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19.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称为药物不良事件。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和药品滥用等不合理用药及医疗系统存在的缺陷,是药物警戒关注对象。

20.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21.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是指从发展的趋势看,有可能发展为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不良事件

22.副作用(side effect):是在正常剂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多为可逆性机能变化,停药后常很快消退。选择性低的药物副作用多。

23.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指药物引起机体发生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也可在各个系统、器官或组织出现。

24.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继发反应:是由于药品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

26.二重感染 :如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导致许多敏感菌株抑制,以致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如耐药性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葡萄球菌伪膜性肠炎或白色念珠菌病等继发感染。

27.特异质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的、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根据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基因缺陷引起的特殊反应和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变态反应。

28.药物依赖性:指反复、周期或连续性应用某种药物后停药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不适,从而患者要求继续服药。

29.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停药后患者强烈要求继续服药,以达到精神上的欣快感。30.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反复使用的某种药物停药后引起的生理功能的改变,从而产生戒断症状。

31.停药综合征: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机能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

32.特殊毒性:是药物造成机体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和致突变(mutagenesis)等三种特殊损害。为药物和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细胞内表达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33.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DID):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指人们在利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本身的固有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并具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34.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 ,PV)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35.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科学。

36.时间药动学: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作用或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37.时间药效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对机体的作用。

38.短暂性脑缺血发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持续数分钟,通常在60分钟内完全恢复。

39.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40.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1.癫痫: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点为突然、短暂、反复发作,表现出意识、运动、精神及脑电图异常。

42.左旋多巴:多巴胺的前体,多巴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对帕金森病没有治疗效应。左旋多巴通过中性氨基酸载体转运至脑,进入纹状体组织,经脱羧酶转化为多巴胺,目前最有效的抗帕金森病药。

43.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或CYP450,简称CYP450)为一类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的超家族,它参与内源性物质和包括药物、环境化合物在内的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的主要酶系。

44.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抗菌药物全部清除后细菌恢复生长的延迟时间。

45.“降阶梯治疗”: 开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随后(48-72小时)根据微生物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使之更有针对性;

46.抗炎免疫药:对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具有抑制、增强、或调节作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47.非甾体抗炎免疫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immunity drugs,NSAIDs),主要用于一些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48.甾体抗炎免疫药(steroid anti-inflammatory-immunity drugs,SAIDs)

即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49.疾病调修药(Disease modifying drugs, DMDs),根据药物的性质又分为化学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以及生物制剂等。该类药物广泛应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的治疗。

50.免疫增强剂:亦称为免疫促进剂及免疫刺激剂。可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加速诱导免疫应答反应,或具有双相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以及难治性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治疗。

51.免疫抑制: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或手段来降低机体对抗原物质的反应性。

第五篇:药理学总结(名词解释)

药理学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言

1.药物(drug)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or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3.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4.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发现新药 根据实验药物的来源,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充分了解未知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特点。

6.评价新药 经过科学、严格的实验设计,并与已上市的公认的有效药物进行比较,客观评价有效化合物的优劣,从而决定取舍。

7.一般药理学研究 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进行研究。8.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物质对机体伤害作用的科学。

第二章 药效学

1.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2.药物效应(drug effect)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3.兴奋(excitation)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4.抑制(inhibition)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5.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无需经过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6.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吸收作用、系统作用,药物通过吸收经血液循环而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发挥的作用。

7.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8.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9.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治标,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10.副作用(side effect)副反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11.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药剂量过大or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12.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13.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因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

14.变态反应(allergy reaction)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15.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治疗矛盾,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16.二重感染(suprainfection)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抗生素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17.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有效浓度之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18.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有些药物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19.受体(receptor)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些微量化学物质,特异性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or药理效应。20.配体(ligand)第一信使,体内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1.受点(receptor site)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定结合部位。

22.受体调节(receptor regulation)受体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其有关的受体数数目and亲和力的变化。

23.向下调节(up regulation)长期使用激动剂,使受体向下调节,疗效逐渐下降。

24.向上调节(up regulation)长期使用拮抗剂,突然停药,使受体向上调节,而引起反跳现象,敏感性增高。

25.同种调节(homospecific regulation)配体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使自身的受体发生变化。

26.异种调节(heterospecific regulation)配体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对另一种配体的受体产生的调节。

27.激动剂(agonist)完全激动剂,与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也有高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

28.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与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只能产生较弱的效应。

29.拮抗剂(antagonist)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生物效应,还使激动剂不能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

30.量效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剂量与效应的关系。31.效能(efficacy)药物引起的最大效应。

32.效价(potency)产生相同效应所需的剂量or浓度大小。

33.最小有效量(minimum effective dose)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or最小浓度。34.极量 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

35.最小中毒量(minimum toxic dose)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36.半数致死量LD50 使群体动物死亡50%时的剂量。

37.半数有效量ED50 产生最大效应的50%时所需要的剂量。

38.最小中毒量LD5 使群体动物死亡5%时的剂量。39.最大治疗量ED9产生最大效应的95%的剂量。

第三章 药动学

1.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药物分子只能由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

2.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扩散,脂溶性的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3.滤过(filtration)水溶扩散,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的极性or非极性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雅和渗透压差被水携带到低压侧的过程。

4.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载体转运,通过细胞膜上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质—通透酶帮助而扩散,不需供应ATP。

5.电压依赖性通道(VDC)离子通道蛋白的开放和关闭,主要受膜两侧电位差的影响。6.化学依赖性通道(CDC)离子通道蛋白的开放和关闭,主要受化学物质决定。

7.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逆流转运,在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帮助下,分子or离子由低浓度or低电位差的一侧转运到较高的一侧。8.膜动转运(cytosis)大分子物质的转运伴有膜的运动。

9.胞饮(pinocytosis)吞饮,入胞,某些液态蛋白质or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的内陷形成小胞吞噬而进入细胞内。

10.胞吐(exocytosis)胞裂外排,出胞,某些液态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外凸,而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11.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12.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and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13.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阻止各种物质由血入脑的屏障。14.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

15.灭活(inactivation)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

16.活化(activation)由无活性or活性较低的药物转变为有活性or活性强的药物。17.微粒体(microsomal enzymes)肝细胞匀浆超速离心内质网碎片形成的微粒。18.药酶诱导作用(induction of microsomal enzyme activity)有些药物可使肝药酶合成加速or降解减慢,提高其活性,增加自身or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

19.停药敏化

两药合用时,停用一个药物后,机体出现对另一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药效增强的现象。

20.潜伏期(latent period)用药后到开始出现疗效的一段时间,主要反映药物的吸收和分布过程。

21.持续期(persistent period)药物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速率有关。22.残留期(residual period)体内药物已降到有效浓度以下,但又未从体内完全消除,与消除速率有关。

23.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and代谢产物经由胆道and胆总管进入肠腔,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24.药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通常与药物剂量成正比。

25.药峰时间(peak time,Tmax)用药后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

2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的药物的百分率。用于评价药物制剂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27.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有效成分、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相同),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差别。

28.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或V)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29.一级动力学(first-order kinetics)药物的转运or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转运or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

30.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life,t1/2)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1.零级动力学(zero-order kinetics)恒量吸收,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吸收or消除相等量的药物。

32.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假设人体作为一个系统,内分若干房室,药物进入体内可分布于房室中,是便于进行药动学分析的一个概念。

33.一室开放型模型 用药后,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并立即分布到全身体液和各组织器官中,而迅速达到动态平衡。

34.二室开放型模型 药物首先进入分布容积较小的中央室,然后较缓慢地进入分布容积较大的周边室。

35.稳态血浆浓度(steady 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坪浓度,一级动力学的药物,恒速恒量给药后,当用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时,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药-时曲线在某一范围内波动)。36.趋坪时间 血药浓度接近95%坪浓度的时间,约需4~5个t1/2。

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1.特异质(idiosyncrasy)个别病人用治疗量的药物后,出现极敏感or极不敏感的反应,or出现与往常性质不同的反应。

2.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

相同用药情况下,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3.安慰剂(placebo)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但又暗示某种效应的制剂。

4.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药效减弱,停药后可消失。5.快速耐受性(acute tolerance)在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性。6.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性也降低。7.耐药性(抗药性,resistance)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or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8.依赖性(dependence)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其产生了生理性or精神性的依赖and需求 9.躯体依赖性(成瘾性,physical dependence)反复用药后造成身体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终端用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征。

10.精神依赖性(习惯性,psychic dependence)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

11.协同作用(synergism)合并用药,作用增加。12.拮抗作用(antagonism)合并用药,效应减弱。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

1.2.3.4.5.调节痉挛

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的作用。调节麻痹

晶状体变扁平,屈光度减少,看近物模糊、看远物清楚的作用。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α受体阻断药能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内在拟交感活性

某些β-R 阻断剂除了阻断作用外,也具有较弱的激动作用。

拟胆碱药(cholinomimetic drugs)

一类作用与Ach相似的药物,能激动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神经节、神经肌肉街头等部位的胆碱受体,产生拟胆碱作用。

6.胆碱受体阻断药

对胆碱受体亲和力强,与ACh 或拟似药竞争与受体的结合,无内在活性,阻断其对受体的激动,发挥抗胆碱作用。

7.胆碱酯酶抑制剂(cholineaterase inhibitors)一般为酯类,与AChE的亲和力比ACh大,结合物分解慢or不分解,使酶失去水解ACh的功能。

8.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物。

第三篇

中枢神经系统

1.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的,使离子通道开发,形成兴奋性or一致性突触后电位。速度快、作用强、选择性高。(氨基酸类)2.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本身不具递质活性,神经元释放的,与GPCR结合,诱发突触前or突触后电位。慢、持久、广。(NO、AA)

3.神经激素(neurohormone)神经末梢释放的,进入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发生作用。(主要是神经肽)

4.血/气分布系数

血中药物浓度与吸入气中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系数越大,药物在血中溶解度越大,诱导期越长。

5.最小肺泡浓度(MAC)

一个大气压下,能使50%病人痛觉消失的 肺泡气体中 药物的浓度。MAC越小,药物麻醉作用越强。

6.分离麻醉(dissociative anesthesia)

氯胺酮可抑制丘脑and新皮质系统,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同时又能兴奋脑干and边缘系统,使用过程中引起意识模糊,短时记忆缺失,痛觉完全小时,梦幻、肌张力增加,意识与感觉分离的状态。7.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

突然发生少动(肌强直性运动不能,“关”),持续数分钟or数小时后,突然恢复为良好状态但伴有运动障碍(“开”)。8.瑞夷综合症(Reye’s syndrome)

病毒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and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肝损害and脑病,可致死。

9.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aesthetics)一类能抑制CNS功能的drug,使意识、感觉、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10.镇静药(sedatives)能引起CNS轻度抑制,使患者由兴奋、激动、躁动转为安静的drug。11.催眠药(hypnotics)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drug。

12.抗癫痫药

通过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or防止异常放电向周围正常组织的扩散的drug。

13.中枢兴奋药(central stimulants)一类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提高其功能活动的drug。14.镇痛药(analgesics)一类只要作用于CNS,选择性减轻or消除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等情绪,不影响意识and其他感觉drug。

15.解热镇痛抗炎药(NSAIDs)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drug。

第四篇

内脏系统

1.折返(reentry)经传导环路折回到原处的冲动。

2.膜反应性(membrance responsiveness)膜电位水平与其所激发的0相最大上升速率之间的关系。

3.后除极(after depolarization)在一个动作电位中继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频率较快,振幅较小,呈震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容易引起异常触发活动。4.早后除极

发生在2相、3相中由Ca2+ 内流增加所致的后除极。

5.迟后除极

因细胞内Ca2+ 过荷诱发,发生在4相早期由Na+内流所致的后除极。6.触发活动

由后除极电位诱发的异常冲动。

7.奎尼丁晕厥

用奎尼丁时,病人突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or室颤,使病人神智丧失、四肢抽搐、呼吸停止。

8.金鸡纳反应

奎尼丁and奎宁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耳鸣、听力减退or丧失、视力模糊、晕厥等特有反应。

9.碘反应

含碘化合物在体内释放出碘所致的甲状腺功能紊乱and变态反应。10.正性肌力作用(positive inotropic effect)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11.负性频率作用(negative chronotropic effect)减慢心率的作用。

12.首剂现象(first dose phenomenon)

某些患者在首次服用哌唑嗪等抗高血压药时,因阻断α1受体,抑制内脏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致使静脉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眩晕、心悸、意识消失等。

13.三联反应(triple response)皮下注射小量组胺,注射部位因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斑;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斑位置形成丘疹;因组胺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小动脉舒张,出现广泛红晕。

14.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与膜上Ca2+通道蛋白结合,阻止Ca2+内流,降低胞质内Ca2+浓度,抑制Ca2+所调解的细胞功能。

15.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一类选择性作用于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的drug,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某些心律失常。

16.利尿药(diuretics)一类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H2O从体内排出,增加尿量的drug。

17.脱水药(dehydrant agents)渗透性利尿药,多为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低分子量的非盐类化合物。

18.促凝血药(coagulants)通过激活凝血过程的某些凝血因子来防治某些凝血功能低下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19.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通过抑制凝血过程的某些凝血因子来阻止血栓形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扩大。

20.助消化药(digestants)多为消化液中的成分or促进消化液分泌的drug,主要用于消化道分泌功能减弱or消化不良,促进食物消化。

21.抗酸药(antacids)中和过多的胃酸,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刺激,降低胃蛋白酶分解胃壁蛋白的活性,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

22.粘膜保护药

通过促进胃黏液and碳酸氢盐分泌、促进胃黏膜cell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胃黏膜血流量,防治胃黏膜损伤。

23.泻药(laxatives)一类能刺激肠蠕动or增加肠内水分,软化粪便,润滑肠道使排便通畅的drug。

24.平喘药(antiasthmatic drug)一类作用于哮喘病发病的不同环节,缓解or预防哮喘发作的drug。

25.祛痰药(expectorants)一类使痰液变稀or溶解,使痰易于咳出的drug。

第五篇

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其他代谢药物

1.反跳现象(rebound phenomenon)长期用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症状控制之后因减量太快or突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or加重。

2.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糖皮质激素对某些组织细胞无直接作用,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第六篇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

1.化学治疗(chemotherapy)用化学药物抑制or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细胞,消除or缓解由它们引起的疾病。

2.最低抑菌浓度(MIC)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3.最低杀菌浓度(MBC)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4.抗菌谱(antibacterial apectrum)drug抑制or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5.抗菌活性

drug抑制or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6.抗生素后效应(PAE)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or已消失,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

7.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antimicrobial agent)

由生物(微生物、植物、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or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抗生素、人工半合成全合成)一类化学drug。

8.抗真菌药物(antifungal agents)能抑制or杀死真菌生长繁殖的drug。

第八篇 抗恶性肿瘤药物和影响免疫功能药物

1.免疫抑制剂

阻断免疫应答反应的步骤来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用于器官移植排异反应、自身免疫病。

2.免疫调节剂

一类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drug。

下载《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药理学考试总结

    医学本科——药理学考试总结(1)1. 生物利用度:经血管外给药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的百分数。 2.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产生的与治疗目地无关的作用。 3.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

    临床药理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临床药理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临床药理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康尼尔大学Harry Gold提出。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于1947年被授予美国科学院院士称号。他......

    药理学考试大题总结

    1. 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2. 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是什么?3. 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 (1)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肾上腺素的......

    药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作用:指药物在治疗时,机体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

    广东海洋大学总结建筑给排水名词解释和问答

    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建立和形成固定资产的一种特殊经济活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 单项工程: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的工程。 单......

    2014年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临床药理学-1五篇

    广东省201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必修课统考题库 临床药理学(试题1) 1. 选择题 (1分)1. 治疗量强心苷对心电图的影响是 A. P-R间期延长 B. S-T段下降呈鱼钩状 C. Q-T间期......

    诊断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1.血小板粘附(platelet adhesion):血小板粘附在受损的血管壁周围,称之为血小板粘附。 2.血小板聚集 (platelet aggregation):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之为血小板聚集。 3.出血......

    职称考试药理学复习总结一

    一、 胆碱受体激动药:1.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心脏抑制,血管扩张,内脏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眼部: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卡巴胆碱(不易被AChE水解,作用时间较长,对膀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