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1、配血标本送到血库后,要有专人接受标本,并检查血量、标本联号、姓名、血型、病房、床号齐全,如有遗漏应拒收。
2、血库应按《采供血许可证》规定范围供血。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方可对规定范围外的医疗单位供应。
3、收到血站血液时观察血液是否有溶血、大凝块、血袋破裂、管口热合不严密或启过封、血液颜色呈紫玫瑰色或高锰酸钾色、红细胞呈稀泥状者;
4、红细胞冰箱4℃±6℃保存,血浆应放在-20℃以下温度保存。
第二篇:血液接收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
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1、血液入库核对登记 收到血站送来的血液及成分血后,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验收合格后,进行登记,记录资料清晰完整,保存十年。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冰箱内。
2、血液贮存
全血及红细胞类贮存于 2-6℃专用冰箱。
血浆及冷沉淀贮存于-20℃以下专用冰柜。血小板贮存于20-24℃专用保存箱。
保存设施标识明确
贮血冰箱温度 24小时监测,记录 4 次
贮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并记录
贮血室及贮血冰箱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菌落数≤200cfu/ M0L为合格,记录资料完整。
冰箱内壁细菌每月培养一次,菌落数≤5cfu/cm合格,记录资料完整。
每天检查贮血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如血浆层变色(变灰、变
2黑等)或出现气泡及絮状物,红细胞色泽变紫色等,不能发出使用。严重脂肪型的血浆不能发出使用。病房已启封的及输剩的血及成分不能使用。
血液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的血液及成分不能使用。
每天定时观察贮血冰箱温度,并作记录,确保冰箱正常运行及贮血安全。
3、血液出库核对登记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 2-6℃冰箱,至少 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4、库存预警
我院输血科在从严掌握临床用血指征的基础上,按照临床常规用血及急救的原则,均按计划贮备了一定数量的血液。常规库存:A、B、O 各血型库存 50u,AB 型血库存 10u;当 A、B、O各血型库存不足 20u,AB 型血库存不足 4u 时,应启动黄色预警机制: 只保证急症手术用血,并在医务科及输血科主任批准下发血,其他术后用血、延期手术用血不再发放,并及时与临沂血站联系,补足各型血。在 A、B、O 各血型库存不足 10u,AB 型血库存不足 2u,同时血站血源又严重不足时,应及时启动红色预警机制,并向院医务处递交书面报告。医务科及时通知临床用血科室。
江川县中医医院
2015年5月20日
第三篇: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
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
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
2.3、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
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
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
3、正确存放:按采血日期将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依次放于冰箱框架内,不得挤压,标签向外,不得靠冰箱壁和门存放,血液存放后防止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
4、做好冰箱温度记录:密切观察储血冰箱温度是否在2-6℃范围内,低温冰箱是否在-20℃以下,每日记录温度3次。
5、密切观注血液质量:随时观察储存血液及其成分制品,有无质量变化,如:颜色、分界线、溶血、凝块、絮状物、气泡等。
6、做好冰箱消毒工作:储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用消毒液擦拭冰箱内各个部位,并做好消毒记录。同时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要求储血冰箱和储血室空气达到二类清洁区标准,无霉菌生长,细菌菌落〈200cfu/m3。
7、做好储血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随时保持冰箱和储室内整洁卫生;严禁储血冰箱内存放其它任何物品、防止血液污染,每周检查蒸发器一次,及时除霜,每月检查清扫冷凝器、压缩机一次,每月检查报警器一次。
三、血液发放
1、发放血液及制品到临床时,一定要查清科室名称、所用的血液品种、所需量、并重复三遍给取血人听,双方确定无误后方可发血。
2、做好发放前检查工作,血液及制品发放前应观察有无质量变化,如:颜色是否正常、分界线是否清晰、有无溶血、有无凝块、有无絮状物、有无气泡、是否超过有效期、有无破损,若都无上述情况时,才可将血液发放临床。
3、遵守先进先出原则,发放血液及其制品时,应按血液先后日期发放,先发效期短的,后发效期长的。
4、严格遵守先出库后发放原则,先电脑出库,再开发血单,最后发放血液。
四、血液运输
1、血液运输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具备一定的血液运输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上岗证。
2、送血箱应按要求每周清洁消毒一次,并做好消毒记录。
3、血液按标准放入送血箱,不得挤压。
4、运输过程中应保证相应血液及其制品的运输温度,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运输温度为2-10℃。若放置冰袋,冰袋应与血袋隔开,严禁直接接触。血液与冰块比例为:短程运输5:
1、远程运输2:
1、远程高温运输1:1,血浆和冷沉淀在0℃下运输,血小板在20-24℃下运输,注意观察送血箱送血前、中、后温度,并做好温度记录;
5、确保送血箱密封无缝,在运输途中不得开启送血箱门,防止震荡。
6、送血人员应做好血液交接记录。
第四篇:10血液入库、保存、发放、报废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1、入库:
(1)根据本院用血情况,每月向供血挂靠机构申请订血,以确保及时供血。(2)管理医院发来的血液制品,应由检验科专业人员收取,并按照“三查、七对”认真逐袋核查验收,确定血液数量及质量无误后签收,并立即进行详细分类登记和输入电脑存档,保留“送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2、保存:
(1)及时将血液按血型、种类、采血日期分别依次排列存放于规定的冰箱内。(2)血库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3)库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岗位当班时注意观察冰箱温度,并作好记录。当贮血冰箱温度自动控制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4)全血保存温度为4℃±2℃,血浆置-20℃以下,血小板保存温度22℃±2℃,轻振荡。
3、发放:
(1)工作人员应根据采血时间和先后依次发血。
(2)发血时应认真核对血型、编号等以及检查血液质量无异常,与取血双方共同确认后签字,并签署取血时间。
(3)发血者需在出库表内登记血液去向,包括用血科室、患者姓名、病案号、用量、出库时间等。做好详细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4)血液发出后,留取的供血者血样和受血者标本保存冰箱至少一周。
第五篇:血液验收入库2
血液验收入库、保存、发放、报废制度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等。血液验收合格后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分别竖立放置于蓝中或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存放,并有明显的标示。血液的摆放要冷空气的流通留有空间。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
保存温度和保存日期如下:
浓缩红细胞: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少白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4±2℃
24小时内输注。冰冻红细胞: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22±2℃
24小时或5天。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
22±2℃
24小时内输注。新鲜液体血浆
4±2℃
24小时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20℃以下一年。普通冰冻血浆
-20以下四年。冷沉淀
-20℃以下一年。全血4±2℃(同浓缩红细胞)。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当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FU/m为合格。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持能够确认受血者身份的凭据,并携带符合血液贮存要求的容器到血库区血。血液发出时最好附《输血记录单》。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必须进行“三查七对一确认”,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方可发出。三查:一查患者血标本;二查献血者血标本,血袋上的配合性试验标签;三查配血报告单。七对:一对血型,二对姓名,三对性别;四对床号;五对病案号;六对《临床输血申请单》;七对诊断。
一确认:最后确认患者血型与配血报告单的血型是否相符。凡血袋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八不发):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紫红色。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库工作人员应按照保存日期的先后次序,先存先用的原则发血,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柜领。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尽可能提供保存期短(7天内)的红细胞:①新生儿,特别时早产儿需要输血者;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③严重心肺疾患需要输血者④急性失血伴持续性低血压者⑤DIC需要输血者。上述患者之所以需要保存期短的血液是因为需要尽快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且不能耐受高钾。若用血量较大,全部提供7天内的红细胞有困难,则应至少提供用量的1/3.经检查后,有下述任何一项的血液及其成分确定为不合格,必须报废。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⑥红细胞层紫红色。⑦超过保存期。
新鲜冰冻血浆触化后应及时输注,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或者触化后未输完的新鲜冰冻血浆必须报废。
洗涤红细胞应及时输注,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应报废。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八条规定,血液发出后不得返回。如不能及时输注,应将血液制品贮存在正确的温度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编《安全血液和血制品。安全输血实践的指南和原理》规定(1996,P50),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或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必须被废弃。
血液报废必须由科室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说明报废原因,品种,数量,签署意见后抱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报废。
批准报废的血液及其成分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要有明显标识,单独存放。详细记录报废血液品种,献血条码,血型,血袋编码,销毁日期及销毁人员。报废血销毁记录要妥善保管以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