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积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19-05-15 07:5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角形面积教学策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角形面积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篇:三角形面积教学策略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达成最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学生要讲究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我曾经上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所用的一些教学策略作个简要分析,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策略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

小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直观形象的东西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如能将本课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入教学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秋天来了,森林的小动物可高兴了,这一天,小狗、小猫、和大公鸡聚到了一起,它们各拿了一个三角形,并都认为自己的三角形最大,可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那么“要比较三角形的大小就是比较什么呢?”学生会很轻松地回答“要比较三角形的大小就是比较三角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计算,并板书课题。)

策略二:加强操作,体验数学

“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可见动手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由感性到理性,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正是体验数学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给每个小组配备以下学具:A: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B: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C:大小各异的几个任意三角形。让学生进行操作研究去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终每个小组基本上都知道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方法一: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原三角形的底等于平形四边形形的底,原三角形的高等于平形四边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平形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方法二: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所以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策略三:解决问题,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基础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小狗、小猫和大公鸡哪一个三角形面积最大,强化新知。

2、提升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并计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总之,数学课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中来,动手实践,大胆体验,这样的学习才会是最有效的、最持久的、最感兴趣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二篇:三角形的面积案例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案例分析

上高县敖山镇中心小学 董友林

案例背景: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见的课,一般的做法是在由学生拼组后直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本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改革了这一常见的做法,在拼组后,通过对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探究,指导学生直接利用这种关系尝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数学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红领巾、每个小组4人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条红领巾)同学们,这是一条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的?那你们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 2、揭示课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操作“转化”,推导公式

1、寻找思路。

师: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那同学们想一想,开始我们同样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板书: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大家想想,怎样“转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呢?

[评析: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一般会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方法实际“割补”,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不好,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

2、动手“转化”。

师:看来用“割补”方法很难“转化”。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来“转化”呢?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请大家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开始吧。小组合作拼组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可能有些同学不会拼组,教师可指导他们用旋转、平移等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 师:拼好了吗?用这种拼一拼的方法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呢?谁来说一说,你们用这种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评析: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形状,老师选择其中三个图形贴到黑板上。师:同学们,为什么有些小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却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呢?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评析: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不同类别,弄清拼成不同形状的原因。] 3、尝试计算。

师:同学们真棒,大家都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现在请同学们看图1。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那么,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又分别是多少呢?

[评析:引导学生说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等底等高,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作铺垫。]

师: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们能求出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算一算吧。

师:算完了吗?它的面积是多大?师:我们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这个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大呢?想一想,小组同学商量商量吧。

评析:在设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时,可能有部分同学不明白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不会计算。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得出。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开动脑筋,已经算出了这个绿色三角形的面积。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如下图)你们会计算屏幕上这个蓝色三角形(底3cm,高2cm)的面积吗?算一算。

[评析:学生可能不会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虚线三角形,和蓝色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它们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明确3×2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还得除以2。]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又计算出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再看屏幕,(课件出示,如下图)你们还能计算这个三角形(底6cm,高4cm)的面积吗?

[评析:由清晰的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到由一实一虚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再到一个独立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逐步深入,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思维含量非常丰富。]

4、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经尝试着求出了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大家都算得很好。那么现在你们能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写下来吗?先写一写,同桌同学再商量商量吧。

[评析: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你们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引导学生说出推导的过程。]

5、理解公式。

师: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你们写这个公式时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还要“÷2”呢?

[评析:通过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困惑,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含义的理解:“底×高”表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2”。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更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6、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们会不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写一写吧。

[评析: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写一写„„不知不觉中,同学们自己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自然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动手起推导出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请看大屏幕。[评析:这样表面是介绍数学常识,但实际渗透了爱国思想教育。]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吗?(课件出示下面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知道它们的具体含义吗?

师:交通标志对于维护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学们,这些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

师:对,它们都是三角形的。(课件出示其中一个三角形标志的底和高,如下图)请大家算一算,这个标志牌(底9dm,高7dm)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评析:指导运用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本课教学案例分析:

这节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并引导学生将“转化”的思想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一节课,教师尽量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组织他们动手实践,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参与他们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一,重视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建构新的知识。比如新课的导入,教师是先让学生回顾旧知识,通过实践活动的“观察”,“发现”、“归纳”,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第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本节课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以教师讲解、学生消化吸收为主的学习方式。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和多种教学媒体,其中有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教

学模型,还有七巧板等,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的空间,把对对知识的掌握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了一定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得轻松活泼 教学反思:

本课没有图文并茂的情境导入,课堂中没有妙语如珠的讲解,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却能扎实有效。

1、把准教学目标让课堂呈现实效。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把握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紧紧围绕数学课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标准。二是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始终为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三是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相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从学生的操作活动和练习巩固情况分析,学生学得扎实,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2、关注人人参与课堂呈现实效。

本课教案设计注重了在两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三动:动口、动手、动脑;一参: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上下功夫,通过分四步让学生操作实验,把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面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再是一句空话。

3、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呈现实效

兴趣是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数学知识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问题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知。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充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成功地创设了“感知→表象→概念→规律”的教学情景,极大的发挥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自然地进行知识迁移,推导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计算公司,印象深刻,学得轻松。因此,整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积极投入,既学得开心,又学得扎实。

2014/12/16

第三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温宿镇六校 李薇薇

【案例描述】 猜想:

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操作验证:

师: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生: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合理。(表扬,祝贺)师: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合理,也很好。(表扬,祝贺)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拼法不同,将三角形的两底相拼,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本来可以的,只是确定不了底和高是多少而失败,这下明白了要这样拼。师:尽管你没有最后得出结论,但你能积极参与也是好样的。(鼓励)师: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 生: 第一种,生: 第二种,生: 第三种。

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 下面,我们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到黑板面前写一下? 生:书写。集体订正。

师: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你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 生:反馈,自由到板前书写。集体订正。

师:那么,要想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那么,我们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题好吗? 生:好!

师:(课件出示题目)生:独立完成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出,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好

师:(课件展示题目)

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研究完成。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规性的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我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更新,基础要实,思维要活”,我觉得以往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都很不错,而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

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以前的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数学学科层面上,往往比较注重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教,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因此,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2、让探究式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探究式学习要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在上面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等一系列的活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展现了自我,方法多样且独特,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实在是妙不可言。既渗透了集合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也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也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遵循儿童学习规律的同时,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找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以几个图形图片为切入口,让学生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补一补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讨、质疑、创造,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维的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第四篇:三角形面积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例1和试一试、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二十第2题。【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这个公式熟练地求出三角形面积。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两张。【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底乘以高等于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吗?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汇报。教师:你们都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哪些图形? 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下面请你们拿出你们的锐角三角形拼一拼,看还能拼出哪些图形?(信封里的三角形都事先编上了序号)学生通过拼学具发现①号和③号三角形能拼成正方形,②号和⑤号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教师:为什么①号和③号三角形能拼成正方形,②号和⑤号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因为①号和③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号和⑤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教师: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一些特殊的三角形,所以能拼出特殊的图形。3.推导

教师:同学们转化的这些图形都非常漂亮,而且都能够用它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选其中的两个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大家觉得选哪个图形好呢?

如果学生选择的不是特殊三角形拼组的图形,教师则用这个图形进行推导,如果学生选择的是特殊的三角形拼组的图形,教师则告诉学生最好选一般的三角形,因为这样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更有代表意义。把用方法1和方法2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都分别贴到黑板上。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后讨论得出:方法1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高的一半;方法2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重复演示)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能根据这些关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能。

教师:请左边大组的同学用第1个转化后的图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请右边大组的同学用第2个转化后的图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分组行动,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汇报。教师:请问左边大组的同学你们推导出来的公式是什么? 学生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师:能说说这个公式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1: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一半,所以用“高÷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底,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师板书在相应的位置)教师:右边大组的同学你们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2:我们推导出的公式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师:你们的公式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2:“底×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它的一半,所以是(底×高)÷2。(教师在相应的位置板书)教师:两大组的同学都说得有道理,你们推导出来的公式是一样的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验证两个公式是否一样:(1)把底和高都分别设定为相应的数,如把底设为4cm,高设为2cm,由学生分别代到两个公式中去算,看结果是否一样;(2)从算式的意义来推导,看两个公式是否一样。

学生通过实践,知道底×(高÷2)=(底×高)÷2。

教师:两个公式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把它们写作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板书公式)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思考后讨论得出:公式的意思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教师:这个公式对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拿出你们的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把它剪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后讨论。

学生:我发现剪出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三角形的面积确实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我们推导出的公式是正确的。4.例2教学

教师:要求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后讨论汇报。

学生: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师:想试试用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 学生:想。

教师:(课件出示例2)三角形的高和底分别是多少? 学生:三角形的高是4cm,底是5cm。教师: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吗?

学生计算后汇报,三角形的面积是10cm2。教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呢?(学生汇报,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思考后讨论,并全班汇报)(2)练习十九第2题。(先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探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通过对公式的探讨你有哪些体会?

五、教学反思

第五篇:三角形面积教案

《三角形面积》教案

教师:严贵军

一、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难点: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平行四边形,复习它的计算公式。

2.投影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看图辨识三角形各条边上的高?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师:你能用学具袋中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熟知的平面图形吗?

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操作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

(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示意图)

出示学生拼出的图形。2.观察与思考。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①用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学过的平面图形?②平行四边形、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③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与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相互交流、弄清楚面积关系以及底、高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板书: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个三角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3.推导公式。

(1)怎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2)平行四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都是由几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成的?

(3)怎么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随着完成上面的板书并引导学生小结:怎么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 4.深化认识。

师启发回忆

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运用割补的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那么运用割补的办法能不能 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研究、讨论、相互交流,教师辅导提示,得出下图。

(割补法求三角形面积示意图)

三角形面积=底×高的一半 ;三角形面积=底的一半×高

=底×高÷2 =底×高÷2(1)说一说你是怎么割补的?

(2)议一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长和 宽与三角形底和高的关系?得出什么结论?

(3)师整理公式(完成上面的板书)

(4)师总结: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板书字母公式:S=ah÷2),可以理解为底×高乘积的 一半,也可以理解为底×高的一半,还可以理解为底的一半×高。

五、巩固练习

(一)理解性练习(口答)

1.三角形的底乘以高得到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再怎么求才能得到三角形面积? 答:得到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将此面积除以2即得三角形面积。

2.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对不对?为什么?

答:对的;因为平行四边形可以分为等底等高的2个三角形。

(二)运用公式的练习(口答列式)

(三)灵活运用知识的练习

已知:(如下图)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求阴影面积?

五、全课总结(略)

下载三角形面积教学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角形面积教学策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角形面积》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教案设计 兴国县南坑中心小学刘祖汤 一、教案背景 1、学习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科:数学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三角板、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直尺......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面积》,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1 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下面开始我的说课。一、说教材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面......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1 一、说教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页至85页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掌握了它的特......

    三角形的面积

    课题三角形的面积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1 一、说教材本课题是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掌握了它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 架桥镇中心小学 杨珍珍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91-92页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在五年级......

    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普洱市思茅一小 李培勇 主题与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协作互动的过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