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小总结

时间:2019-05-15 07:0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法小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法小总结》。

第一篇:行政法小总结

行政法小总结

09260166

法学0903王礼尧

在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中,行政法部分已经结束,下面就对行政诉讼法之前的这部分中我认为的重点进行一简要总结。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与宪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普通法律部门。我国行政法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两个原则;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并为自己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行政职权是指行政主体依法管理国家事务拥有的国家行政权,与行政职责行政权限密切相关,行政法不存在行政之外的行政权限。

行政行为是这门学科学习的重点之一,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对外不采取的能产生直接效果,使具体事实规则化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有行政许可、征收征用、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调解、行政处罚、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而抽象的主要是指行政立法。

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方式步骤空间跟时限,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行政责任分为行政违法行政不当和行政责任。区别行政违法与不当的重点在于二者都不合理但前者更是违反了法律。

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有义务执行和遵守行政规范、指示、命令和决定的组织和个人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例如察看或督促。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行政救济是国家为排除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而采取的各种事后法律手段的不就制度。分为行政赔偿行政补偿与行政复议。学习行政法有着重要意义,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离不开行政权的行使,如果不对行政权加以规范和约束,权利则会滥用,势必对相对人造成巨大侵害行政法正是能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有效控制的产物。

第二篇:行政法总结

1.重复处理行为:是指利害关系人对业已确定(通常为已过申请复议或者起诉期限)的行政行为提起申诉,有关行政机关维持原行政行为的行为。

2.国家行为:是指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的维护和国家主权的运用,由国家承担法律后果的政治行为。

3.终局行政决定行为:是指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作出最终决定的行政行为。

4.简易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是指具备某些法定条件的情况下,由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并且当场执行的步骤、方式、时限、形式等过程。

5.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6.确认判决:是对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判定,通常是其他判决的先决条件。

1.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异同: 同:

其一,都是行政监督和救济制度;

其二,法律关系的客体都是具体行政行为; 其三,都实行不告不理原则;

其四,其他如不适用调解、以法律为根据,以事实为依据等; 异:

其一,处理争议的机关性质不同; 其二,行为性质不同;(司法性与行政性)其三,审查阶段不同; 其四,审查标准不同;(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其五,审查范围不同;

其六,审查规则不同; 其七,效力不同。联系:

其一,当事人之间的联系; 其二,程序上的联系;

其三,受案范围上的联系。论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同时,也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监督的范围,行政相对人诉权的范围,行政终局裁决权的范围。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为;

(二)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三)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四)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五)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第三篇:行政法小论文

关于随手拍的法理思考

1.随手拍能否作为证据的材料?

答:一般而言,只有同时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才能被认定为是证据。首先,随手拍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具有客观性。其次,随手拍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交通违章、违法的事实情况,但随手拍的照片有可能成为污蔑他人违法的工具,所以其关联性较弱。最后是随手拍并不具有合法性,其原因在于普通市民并不享有行政处罚权,随手拍并不具有合法性。综上,随手拍更多的只是一种线索而不能作为证据。

2.公民有没有权拍交通执法?

答:没有。交通执法属于交警部门,在《行政处罚法》中有明文规定调查取证是行政执法机关行使处罚权的组成部分,是不能委托公民行使的。3.随手拍能不能成为交警执法的根据?

答:不能,随手拍原则上只能作为交警执法的线索,而不能作为交警执法的根据。

总结:在实践中来看,随手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部分人员以随手拍作为谋生的工具,成为职业拍客,还有滋生偷拍等不良行为,以及执法主体的合法性和责任问题,都是随手拍政策所面临的难题。现阶段而言,随手拍还是一种争议激烈的措施。这一方面需要完善关于随手拍的法律程序,各个地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本地区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的法律程序,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要求拍客除了要记下违法日期、违法地点、车型号牌等信息外,至少还要拍摄两张以上的违法行为过程图。交警部门将会对情况进行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会将该起违法行为录入违法系统,涉及车辆将会被处罚,而举报者也会获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现金奖励。

第四篇:行政法知识点总结

1.合法行政原则包括:法律优先;法律保留。两个子原则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有法律授权

2.程序正当原则包括:行政公开;公众参与;回避(口诀:我公开去参与回避)3.权责统一原则包括:行政效能;行政责任

4.合理行政原则包括:公正平等对待当事人;考虑相关因素、不考虑无关因素;比例原则(用副作用标准、最小侵害标准来判断,特别结合行政强制制度考查)5.高效便民原则包括:行政效率;便利当事人

6.诚实守信原则包括:行政信息真实、全面;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特别结合行政许可的撤回与补偿制度考查)

7.只有行政主体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和行政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考试中判断行政主体只要确定行政组织符合“权”与“名”两个要件即可

8.国务院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分配:办公厅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组成部门履行国务院基本行政管理职能;直属机构主管“专门业务”;办事机构办理“专门事项”;部管局主管“特定业务”;议事协调机构承担组织协调工作、无内设机构与人员编制、特定情形下经国务院同意规定临时性管理措施

9.国务院各组成部门的设置程序:组成部门由中编委提出方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总理提请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决定;直属机构办事机构部管局议事协调机构或机关职能调整由中编委提出方案、国务院决定;司级内设机构由中编委审核方案、国务院批准(与国务院编制增减程序相同);处级内设机构由设立该机构的部门自己决定、报中编委备案 10.公务员的范围条件,同时满足:依法履行公职;纳入行政编制;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但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被开除公职的不能成为公务员

11.公务员身份的获取:主任科员以下通过考试录用(试用期 1 年,期内可取消录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聘用制公务员 12.聘用制公务员:专业技术职位或辅助职位可以聘用、保密职位不能聘用;可以直接聘用也可以参照公务员考试程序聘用;依据公务员法和聘用合同管理、一般 1-5 年;聘任合同不需要批准、只需向主管部门备案;实行协议工资、发生争议通过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13.公务员的辞职包括自愿辞职和引咎辞职,但是后者只是用于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并且并非退出公务员队伍

14.公务员不准辞职的情形:未满最低服务年限;涉密岗位未满脱密期限。重要公务须由本人继续处理;审计、纪律审查后司法程序未终结的

15.公务员可以辞退的情形:不称职(连续两年考核为不称职);不胜任(不胜任本职工作又不接受调动);不接受安排(机关变动导致职位变动时不接受安排);不履行义务(不履行公务员职责又无大错);不在岗(不在岗连续超过 15 天或 1 年内累计超过 30 天)16.公务员的处分:法定种类只有警告(6 个月)、记过(12 个月)、记大过(18 个月)、降级(24 个月)、撤职(24 个月)、开除;行政处分的种类不包括免职、降职;降级、撤职处分期结束后不能自动回复职务或级别;只有警告期间可以晋升工资档次 17.公务员的交流:调任;转任;挂职锻炼

18.公务员的任职回避:有亲属关系的两人不得在同一机关——隶属于同一个领导、直接上下级领导、一方是领导另一方从事人/钱/监督三方面工作

19.行政法规的授权立法一般不超过 5 年,期限届满前 6 个月要向授权机关报告。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除非国务院决定不公开

20.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21.设区市政府(自治州)制定的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已经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涉及上述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22.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核心区别标准是:对象的特定性,即行为作出的一瞬间,行为所针对的对象是否数得清楚,能数清楚的就是具体行政行为,否则是抽象行政行为。该考点常结合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考查

23.具体行政行为的拘束力与确定力之间的关键区分在于两者之间隔了一个争议期

24.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违法行为、后者的目的是为了惩罚违法行为

25.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人身或财产的暂时性限制、后者是对人身或财产的最终处理

26.法律可以设定任何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了限制自由/冻结/应由法律设定之外的行政强制措施;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查封、扣押两种行政强制措施;其他法律文件不能设定任何行政强制措施

27.行政强制措施一律不能委托实施

28.当场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在回到行政机关后要立即补办批准手续;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当场实施后,在 24 小时内补办批准手续

29.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应当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并非必须当事人签字

30.查封、扣押的财物不得与案件无关、不得是公民个人或其抚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不得重复查封、扣押;查封、扣押应制作并当场交付决定书和清单、一式二份;查封、扣押期限为 30 日、负责人批准后可延长 30 日、检验检疫检测技术鉴定时间不算;查封、扣押的财物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发现相对人没有违法行为、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对违法行为已作出处理、期限届满要解除查封、扣押;解除后立即退还财物、鲜活物品或者不易保管的财物要拍卖或者变卖并返还相应所得;费用都由行政机关承担

31.冻结只有法律授权的机关可以实施;不得超额冻结、重复冻结;冻结前不通知当事人道场;冻结期限和解除冻结的条件与查封、扣押一致

32.行政强制执行原则上都要经过催告,只有三个例外:加处罚款或滞纳金之前不需催告;即时代履行前不需催告;紧急情况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不需催告

33.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时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行政机关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

注意:①执行协议可以约定分阶段履行;②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加处的罚款或者滞纳金;③当事人不履行执行协议的,恢复强制执行

34.行政强制执行中文明执行制度:①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②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35.对违法建筑物需要强制拆除的,应由行政机关先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三不”(不拆除、不复议、不诉讼),行政机关才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36.加处罚款或滞纳金的最长期限是 30 日、最多金额是不超过本金

37.代履行程序中有两次催告,一次是在代履行决定做出之前,一次是在正式代履行 3日前 38.非诉强制执行是在当事人申请救济的期限(一般是起诉期限 6 个月)届满后,当事人三不(不履行、不复议、不诉讼)时,行政机关可以在 3 个月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9.行政机关申请其所在地法院强制执行前 10 日,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执行对象是不动产的,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0.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有权设定经常性行政许可;省级政府规章有权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有效期 1 年);国务院的决定有权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

41.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涉及三类事项:①必须由国家统一确定资格资质的许可;②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许可;③限制外地生产、经营、服务、商品进入的许可

42.行政许可只能委托给行政机关实施

43.没有法律、法规的特别规定,行政许可办理的期限是从受理之日起 20 日内,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10 日

44.行政许可的延续应在许可有效期届满 30 日前提出申请,除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例外;行政机关没有在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45.在行政许可颁发过程中,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必须举行听证;在其他行政许可过程中(如撤销行政许可)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并非必须举行听证

46.行政许可的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免费举行;实行案卷排他制度

47.行政许可颁发之前有违法行为存在,应当撤销行政许可;行政许可颁发之后出现违法行为,应当吊销行政许可;没有违法行为存在,基于客观情形发生了变化,出于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撤回或者变更行政许可;撤销许可、吊销许可、撤回许可后必须经过注销行政许可的程序

48.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不允许收费,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

49.法律有权设定各类行政处罚;行政法规有权设定除了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有权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行政处罚,但无权设定新种类的行政处罚;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量的罚款;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行政处罚

50.行政处罚可以委托给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级人民政府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集中行使多个行政机关的处罚权力,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51.《行政处罚法》中不处罚的情形:不满 14 周岁;没有危害后果;精神病人犯病时违法;超出 2 年的行政处罚追诉期

52.《行政处罚法》中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14 周岁至 18 周岁;主动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受威胁违法;有立功表现

53.罚刑相抵不再罚规则:①行政拘留可以折抵刑法中的拘役或有期徒刑;②行政罚款可以折抵刑罚中的罚金

54.一事不再罚的判断三部曲:①第一步判断有几个行政处罚行为(必须存在两个独立的处罚行为);②第二步判断有几个违法行为受到处罚(必须是同一个违法行为受到处罚);③第三步判断同一个违法行为触犯了几个法律规定——同一违法行为触犯一个部门行政法律规定,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类)。但同一违法行为触犯多个部门行政法律规定,可以给予两次以上不同种类的处罚(即不能给予两次以上同种类的处罚)。55.《行政处罚法》中规定对公民 50 元以下罚款、对组织 1000 元以下罚款、警告可以当场做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 200 元以下罚款和警告可以当场做出 56.《行政处罚法》中规定 20 元以下罚款可以当场收缴,《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 50 元以下罚款可以当场收缴

56.四种情形下行政处罚前要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必须举行:①责令停产停业;②吊销许可证或执照;③较大额罚款;④没收较大数额财产。行政拘留之前不需要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

57.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没有案卷排他制度 58.政府信息公开机关:制作信息者公开;保存信息者公开。具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教育、供水电气热、环保、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交通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企事业单位

59.社会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生活、科研需要(三需要)申请相关部门公开信息 60.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绝对不公开;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相对不公开,也即征得权利人同意或行政机关为公共利益需要权衡后可公开

61.主动公开的信息应在信息形成或变更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社会主体申请公开的信息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5 工作日内予以答复,经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15 个工作日

62.社会主体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信息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申请其他政府信息不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文件

63.省级以下政府的复议机关是上一级政府;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工作部门的复议机关是自身;县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复议机关是同级政府或上级主管机关,除了海关、国税、金融、外汇管理和国安局;经过批准的行政行为以批准的机关作为复议被申请人来确定复议机关 64.派出机构(如区公安局的派出所)权限内行为或幅度越权行为时,复议机关是派出它的主管机关和主管机关的同级政府(区公安局和区政府);派出机构(如区公安局的派出所)种类越权行为时,复议机关是它的主管机关的同级政府和主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区政府和市公安局)

65.纳税争议中关于是否纳税、如何纳税、纳多少税的争议需要复议前置,但是纳税过程中的处罚争议、强制争议不需要复议前置

66.涉及自然资源的复议前置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当事人已经取得自然资源的权属(如获取权属证书);②行政机关将自然资源的权属确认给另一方当事人

67.外国人对公安机关实施的继续盘问、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遣送出境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该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决定

68.外国人违反《出入境管理法》规定,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部可以处驱逐出境。公安部的处罚决定为最终决定

69.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工作部门受理对自身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自己复议自己),如果对这个复议决定不服可以起诉也可以提起国务院最终裁决

70.复议申请人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60 日内申请复议,法律规定超过 60 日的除外;复议机关收到申请书后 5 日内审查,除非做出不受理决定,否则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申请之日即为受理;复议的审查期间是从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经负责人批准最多延长 30 日,法律规定少于 60 日的除外

71.复议被申请人不履行复议决定时由复议机关或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履行;复议申请人不履行复议决定时,复议维持由原机关强制执行,复议改变由复议机关强制执行,无强制执行权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72.明确列举的行政诉讼案件受理范围: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确权、行政征收征用及其补偿;行政不作为;侵犯经营自主权;行政垄断;行政给付;违法要求履行义务;行政协议

73.明确列举的行政诉讼案件不受理范围:国家行为;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公安机关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仲裁行为;行政指导行为;重复处理行为;过程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从事的民事合同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法律规定的行政终局行为

74.中级法院管辖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被告为国务院各部门;被告为县级以上政府;被告为各级海关;被告为证券交易所;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重大的涉港澳台、涉外案件 75.涉及不动产的行政诉讼案件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经过复议(复议维持和复议改变)的案件由原机关所在地法院或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限制人身自由案件由原告的户籍地、经常居住地、被限制自由地和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其他普通案件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76.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77.行政诉讼原告包括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包括但不限于相邻权人、公平竞争权人、与复议决定有利害关系人、受害人、与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人)78.有登记字号的合伙企业以字号为原告、其他合伙组织以合伙人为共同原告;联营、合资、合作企业的投资各方认为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或者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都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农村土地承包人(使用权人)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非国有企业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如果被行政机关注销、撤销、合并、强令兼并、出售、分立、改变企业隶属关系等等,其法定代表人可以企业或自己的名义起诉;股份制企业中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等(职工代表大会)可以企业的名义起诉

79.行政诉讼的被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一致,只有在经过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中,分别遵循“谁署名、谁是被告”和“谁批准、谁是被申请人”的规则

80.复议维持时由原机关和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复议改变(指改变原行为的结果)时以复议机关为被告;复议不作为是选择一个机关告

81.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主体,有权作为行政诉讼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法院应当通知利害关系人作为行政诉讼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82.行政作为案件中,全知的情形从知道之日起 6 个月内起诉,法律另有规定除外;半知的情形从知道诉权或诉前之日起 6 个月内起诉,最长不超过知道行为内容之日起 2 年;全不知的情形从知道行为内容之日其 6 个月内起诉,最长不超过行为做出之日起 5 年,涉及不动产的案件最长不超过行为做出之日起 20 年 83.行政不作为案件中,法律、法规有履行期限规定的,从期限届满之日起 6 个月内起诉;没有期限规定的,推定履行期限为 2 个月,2 个月之后的 6 个月内起诉;紧急情况可以立即起诉

84.复议后起诉的案件中,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含积极不作为),从当事人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 15 日内起诉;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但是没有告知当事人诉权或诉期的,从当事人知道诉权诉期之日起 6 个月内起诉,最长不超过当事人知道复议决定内容之日起的 2 年;复议不作为(消极不作为)的,复议期满(60 日)之日起的 15 日内起诉 85.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耽搁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除了以上两种原因之外的原因导致耽搁起诉期限的,可以在障碍消除后 10日内向法院申请延期,由法院决定

86.行政诉讼一审自立案之日起 6 个月内审结,需要延长报高级人民法院批准;行政诉讼二审自收到上诉状之日起 3 个月内审结,延长也报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87.符合起诉条件的行政诉讼案件必须受理;法院一律应当接受起诉状;起诉状内容有欠缺,法院应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内容

88.行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主要指被诉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不允许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行政补偿和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89.行政诉讼的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法院对于情形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三类案件可以决定启动简易程序(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其他行政诉讼案件在当事人双方同意下可以启动简易程序;简易程序只能在一审中实施 90.复议维持后起诉的案件中以原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复议维持包括驳回复议申请或复议请求的决定,但以复议不符合受理条件驳回除外;原告只起诉原机关或复议机关的,法院应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法院应将另一机关列为共同被告;该类案件以原机关来确定级别管辖;该类案件中法院审查原行为合法性的同时,一并审查复议程序的合法性;该类案件中原机关和复议机关对原行为的合法性共同承担举证责任,可由其中一个机关实施举证行为,不过复议机关对复议程序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91.行政协议案件中只能由社会主体这一作为行政诉讼原告;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约定履行的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时效;行政机关单方变更、解除协议,适用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约定履行,适用民事案件缴纳标准;行政机关单方变更、解除协议,适用行政诉讼案件缴纳标准;该类案件审理中法院子啊适用行政法律规范的同时,可以适用不违反行政法强制规范的民事法律规范

92.经过当事人的申请,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法院可以一并解决民事争议;应当在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也可以在法庭调查时提出;除了行政裁决类案件外,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民事争议应当单独立案,由同一审判组织审理;法院一并审理民事争议,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在调解中对民事权益的处分,不能作为审查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根据;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应当分别裁判,当事人可就其中一部分裁判上诉 93.原告认为规章效力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法院不能主动对规范性文件进行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法院不能撤销或确认无效,只能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阐明;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应当向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并可以抄送制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

94.行政诉讼中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书副本后 15 日内举证,否则视为行政行为没有相应证据,直接导致败诉;被诉行为涉及第三方合法权益,第三人可以提供证据

95.法院可以依职权调取两种证据:①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的做证据;②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证据

96.原告和第三人(被告不能)可以申请法院调取以下三种证据:①国家有关部门保存的证据;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③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97.原告胜诉时的裁判类型包括:撤销判决(包括部分撤销判决和撤销附带重作判决);履行判决;确认违法或无效判决;变更判决

98.撤销判决和履行判决分别是行政作为案件和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基础判决,当两种基础判决不适合采用时,就适用确认违法判决,所以确认违法判决是兜底判决

99.变更判决是独立的特殊判决,适用条件包括:行政处罚明显不当;其他行政行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同时这两类案件也可以适用撤销判决

100.只有在原告申请的前提下,法院对于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才可以判决确认无效

101.被告胜诉时的基础判决类型是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维持判决已经不存在

102.国家赔偿包含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其中司法赔偿包括刑事司法赔偿、民事司法赔偿和行政司法赔偿

103.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违法的行政事实行为造成损害、违法的行政协议行为造成损害

104.行政执法人员的个人行为或受损害人自身过错导致的损害不属于行政赔偿范围 105.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在多数情况下和行政诉讼被告一致,只有在经过复议的案件中才会发生不一致;复议决定减轻的,赔偿义务主体是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复议决定加重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和复议机关共同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承担赔偿责任;复议维持的,原则上由原机关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复议程序违法造成损失的由复议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106.行政赔偿程序区分为单独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程序和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程序,前者必须经过赔偿义务机关的先行处理程序后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107.只有两种情形才属于公安机关实施错误的刑事拘留要赔偿:①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民刑事拘留的;②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拘留,但拘留时间超过刑诉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

108.检察机关采取逮捕措施后,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错误的刑事逮捕,应当赔偿

109.上述两条中的“终止追究刑事责任”包括:①终止侦查;②刑事强制措施终止后一年内没有后续行为(起诉、决定不起诉或撤案);③检察院撤诉或法院按撤诉处理后超过 30日未作出不起诉决定;④法院准许自诉案件撤诉或按撤诉处理

110.如果对依据刑法或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实施刑事拘留或逮捕程序,则羁押的时间不属于赔偿范围。但是如果法院判决此类人承担刑事责任,则判决之后实际关押的时间属于赔偿范围

111.再审改判无罪时,才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如果是重罪改轻罪,则不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数罪并罚案件经再审改判部分罪名不成立,监禁期限超出再审确定的刑期,超出部分属于赔偿范围;只有实际关押的时间才属于赔偿范围,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减刑、假释等没有实际关押的都不赔偿

112.只有侵害人身权导致严重后果时,才会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113.确定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的规律:由最后一个犯错的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

114.刑事司法赔偿的程序:必须先经过赔偿义务机关的先行处理;之后如果赔偿义务机关是法院的,直接向上一级法院内设的国家赔偿委员会要求处理;如果赔偿义务机关不是法院,还应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复议机关同级法院内设的国家赔偿委员会要求处理;民事、行政司法赔偿的程序与刑事司法赔偿的程序一致

115.民事、行政司法赔偿的范围包括: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违法采取保全措施;违法采取先予执行措施(包括①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先予执行的;②超出诉讼请求的范围先予执行的;③其他违法情形);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民事、行政诉讼中的事实行为(如殴打等)

116.民事、行政司法赔偿的义务机关恒定为法院

117.国家赔偿中误工费的计算按照“上”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其中“上”指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赔偿决定时的上;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维持原赔偿决定的,按作出赔偿决定时候的上执行。改变原赔偿决定的按新作出决定的上一确定。如果作出赔偿、复议决定时尚未公布的,按照公布的最近的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118.国家赔偿中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包括: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为维系停产停业期间运营所需的基本开支,包括留守职工工资、必须缴纳的税费、水电费、房屋场地租金、设备租金、设备折旧费等必要的经常性费用

第五篇:行政法部分总结

行政法

“口头问题”总结

1.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3.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申请人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当场制作行政复议申请笔录交申请人核对或者向申请人宣读,并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4.公民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书面委托复议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可以口头委托。口头委托的,行政复议机构或法院应当核实并记录在卷。5 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诉讼的,其近亲属可以依其口头或者书面委托以该公民的名义提起诉讼。

6.诉讼中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7.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作出裁定,裁定应当写明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情况紧急的,可以将中止执 行的裁定口头通知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或者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但应当在口头通知后10日内发出裁定书。

8. 赔偿请求人也可以口头申请,由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委员会记入笔录。

9. 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案件,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有权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10.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收费问题”总结

1.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2.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3.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4.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5.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6.行政复议鉴定费用由当事人承担。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收取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

8.证人、鉴定人因出庭作证或者接受询问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鉴定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9.赔偿请求人要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法院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

10.查封、扣押的物品需要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11.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2.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人民法院以划拨、拍卖方式强制执行的,可以在划拨、拍卖后将强制执行的费用扣除。

13.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提起诉讼的,诉讼费用准用民事案件交纳标准;对行政机关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等行为提起诉讼的,诉讼费用适用行政案件交纳标准。

“人数问题”总结(2人)

1.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2.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3.调查取证时,行政复议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被调查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行政复议人员的工作,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4.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应当由2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接受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

5.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检疫。

6.行政复议机构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

7.行政许可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8.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行政处罚听证,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1至2人代为诉讼。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9.行政强制措施由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1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1至2名诉讼代理人。

下载行政法小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法小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法时间点总结

    行政法时间点汇总 一、公务员 聘任合同(省人保厅批准,同级人事主管部门备案):1-5年,试用期1-6个月 予以辞退: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

    2017司考行政法总结

    考点一:6基本原则:合法;合理(三个);程序公正;诚实信用;高效便民;权责一制。 1、合理行政等5大原则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补充,第一公平公正第二平等第三比例原则(要必要、适当) 2、国务院批:农......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合集]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 001.行政法基本原则(一) 1.合法行政,即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在没有立法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不得作出行政管理行为。 (1)此考点的关键是......

    行政法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行政主体: 概念: 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并承受相应法律后果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 注意:行政主体不是法律概念,而是学理概念。 特征: 1) 行......

    行政法

    法律常识习题与详解 行政法 1. 李某在某特区订工时被机器轧断手臂,就赔偿问题与企业发生争议起诉至法院。根据该特区依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李某只能得到20个月工......

    行政法

    关系:行政主体 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 说明理由:行政机关 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 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 复议:公民法人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依法 行政复议程序 主体:自己名义 国......

    行政法

    行政法学主要复习内容 1.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行政;行政法;行政法学。 重点:行政;行政法。 2.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法源的含义;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 重点:行政法......

    行政法

    行 政 规 划 中 的 公 共 参 与 相关资料引用: 1.厦门PX事件:公众参与缺位引发的问题 随着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公众要求参与城市规划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规划没有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