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县经济工作会上的发言
强化规划引领 树立服务理念
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工作健康发展
—在全县经济工作会上的发言 李正红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1年是我县大力推进“三个建设年”建设和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一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和省、地规划部门关于城乡规划建设的有关要求,我局以规划工作上台阶、各项工作上水平为目标,坚持规划制定与规划实施并重,按章理事和主动服务并重的原则,健全管理机制,规范规划管理,严格规划审批,加强规划执法,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领作用,以大规划引领大发展。
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乡规划建设
自今年2月县城乡规划局成立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化同步”的目标要求,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为抓手,以加强重点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基础性研究为突破口,有计划、按步骤、重效率地推进城乡规划编制。一是抓好城市规划设计。紧扣建设30万人口山水园林、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的要求,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编制,确定了“北拓、东延、南优、西保”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一 1
带、两组团、五片区”双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和以七大特色经济板块为主的县域产业布局,将城市空间从原来规划的22.38平方公里扩展到67平方公里。6月下旬,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地区行署联合邀请省地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单位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金沙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纲要》进行了评审,原则通过了《规划纲要》;二是编制完成了金沙县产业园总体规划,产业园规划面积达35.8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带、两组团、三片区”的产业园区规划结构,同时,为完善城市功能,规划了城市综合商贸大市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材交易市场、矿山机电设备市场、再生资源市场和煤炭交易市场等六大市场体系并相继动工建设;三是抓好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今年以来,我们打破异地编制规划常规,聘请在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技术力量强的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我县编制(修编)乡镇总体规划,目前已完成了8个特色小城(古)镇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其余16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性资料收集已完成,规划设计单位正在加紧编制;四是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列入全省70个省、市共建“两结合”村庄整治示范点的岚头镇茅岗村整治规划已经地区规划局和省住建厅审查通过,14个村庄总体建设规划和106个村庄指导性建设规划编制正在紧张进行中。
二、谋划服务好重点项目,提升规划管理水平。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为各类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对所有的重点工程项目,一律视为己任,认真搞好各项服务,不推、不拖、不卡,确保政令畅通,做到服务及时,服务周到。在具体工作中推行 “二勤、二早、一通道”的项目服务措施。即勤出现场、勤沟通,把握项目情况及责任单位遇到的规划方面的困难和要求;早介入、早服务,协助项目单位把规划的前期工作做扎实;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对列入重大项目管理库的项目,采取宽延审批前置条件等方法加快审批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带动性项目、惠民项目,坚持特事特办、随到随审,有力推进了项目的落地和顺利建设,目前,已有20个建设项目落户城区及产业园区,总投资达62.68亿元,已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18.55亿元。
三、下一步的计划安排
(一)继续为我县城乡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搞好协调服务。
(二)进一步加大专项规划同步编制工作力度。在总体规划覆盖的基础上,力求同步编制镇区详规的全覆盖。
(三)进一步加大规划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城市规
划的重要性,自觉服务各类规划。
(四)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对已审批的建设项目,切实加强跟踪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按照规划条件进行。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县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关心持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县委、县政府及人民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效能管理,不断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多元化和精品化,为促进我县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1年7月23日
第二篇:在全县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
在全县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
根据会议安排,现作一发言,主要谈三个方面:
第一,谈谈对X年工作成效怎么看的问题
X年是“X”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围绕“X”的总体工作安排,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各项工作都有新进展、新突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总体上看,今年取得的成绩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稳”,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前X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亿元,增长X%,增幅居全市第一;X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增长X%,增幅居全市第二;完成财政收入X亿元,增长X%。
二是“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X月份,X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X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X亿元,三次产业比由上年同期的X调整为X,综合实力提档升级。
三是“高”,项目建设质量趋高。招商引资成效明显,X月份,共签约内资项目X个,协议资金X亿元,X亿元以上项目X个;重点项目进展较好,X等重点项目均已完成投资目标;X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四是“实”,民生实事务实推进。取得X的巨大胜利,X征迁工作顺利完成。X协议签订工作基本完成,二期项目加快实施。X等项目进展顺利。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文明创建扎实推进,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全省民生工程绩效考评先进县称号。
第二,谈谈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前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X届X中全会和省第X次党代会精神。我认为,落实好会议精神、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首先就要把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特征、发展形势搞清楚、弄明白。从当前发展态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看,X的发展既拥有诸多有利因素,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区位优势一直以来是我们X最大的优势,我们距X机场仅X公里,X条高速和X条国省干线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尤其是X建成后,再加上在积极争取中的X的高速,X有望成为极具通达性、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和区域门户。
二是产业基础更加夯实。近几年来,我们围绕项目立县,坚持不懈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五年来,实际到位内资X亿元、外资X亿美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X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X户。同时,我们狠抓平台建设,“两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产业基础逐步夯实,这些都为X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宏观经济稳中向好。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X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X月X日,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分析研究X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X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X”良好开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效益提升,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再次明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X月X日,省委召开常委会,X书记指出,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新动能进一步积聚,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整体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向好、活力增强良好态势。
四是多重战略机遇叠加。国家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X自贸区、皖江示范区、南京都市圈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多重叠加,“中国制造2025”、工业革命4.0、互联网+”以及省里X月X日刚印发的《X省五大行动计划》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这些都为X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科学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比如说:
一是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投资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英国脱欧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
二是从国内来看,虽然经济形势企稳向好,但经济走势继续分化,地区、产业、企业之间增长情况差异较大,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特别是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总的来看,明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比较大,总的L型不会改变,有可能还是斜的、波动的。
三是从周边来看,虽然“X”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与周边的X以及市内的X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比如GDP,X区域经济洼地的现状未根本改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还非常艰巨,产业结构还不够优、产业层次还不够高、产品竞争力还不够强,这些都给转型发展带来重大考验。
第三,谈谈对X年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坚持招项目、推项目,紧盯招商选资不放松。
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发展的生命线和原动力。X这两年的发展得益于项目,市委、市政府“新常态下的X新现象”的赞誉也主要归功于项目。发展目标定的高不高,要看项目多不多;经济指标好不好,要看项目工作好不好。我们还要进一步把项目立县、项目兴县的理念付诸于实践之中,在招引项目、推进项目、服务项目上付出更多精力、使出更多办法、取得更大成效。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现有主导产业和特色板块,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精准招商,不断完善延伸园区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县域经济提档升级。要按照“四督四保”要求,坚持和完善“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持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要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力度,今年我们成功争取了
X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下一步,各级各部门还要积极向上对接,加大跑省跑部力度,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在X遍地开花。
二是要坚持敢解放、善解放,全面学习对接X。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以及讨论活动,X,有些同志认为过多过杂,个人认为,其实这些学习教育能找到共同点,能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他们有个共同目的,就是解决思想上和行动上两方面存在的问题。X届X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X”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习总书记在视察X重要讲话中,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作为“五大任务“之首。我认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我们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法宝,是实现X冲刺科学发展百强的强大精神武器。我们与X同属长三角,地缘相近,文化相融,但与他们相比,最大的差距还是在思想解放程度上,我们发展的思路还不够开阔,推进发展的办法还不够多,理念和体制机制还缺乏创新。不管是1995年《人民日报》报道的《山这边,山那边》以及继而引发的全省思想解放大讨论,还是当前开展的“观念更新学习讨论”等活动,其实主题一脉相承,讲的都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最难的是解放到一个什么程度最难表述。同X地区相比,我认为解放思想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比学,最重要的就是比一比在政策上我们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突破和解放的,学一学X地区已经在执行而且有所成效的经验和做法,有些模式甚至可以直接复制。
三是要坚持务实干、担当干,营造风清气正好氛围。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在其位要敢谋其政、善谋其政。要说干就干,立说立行,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为什么解放思想喊了这么多年,我们和先发地区的差距仍然不小,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在行动上没决心,没有持之以恒。这次省里自上而下开展“践行新发展理念
学习对接X”,应该是下了很大决心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X学习考察,撰写心得体会,召开专门会议,出台专门文件,这都是一个信号,一个号召全省上下比学赶超,率先在中部崛起的信号。前段时间,X书记、X县长率党政考察团到X经济开发区考察学习,我们去看了X的全域旅游,看了X经济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建设和人才创新,大家在看的过程当中启发都很大,都有思考。我也带着一些同志到X自贸区考察学习,也带回了不少在思想上和政策创新上的收获。大家写的心得体会我都看了,城市规划建设怎么干、招商引资怎么干、项目建设怎么抓、开发区体制怎么创新等,认识都很深刻,写的都很好。关键还是要将蓝图绘就在X大地上,将真正的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近年来,县委一直坚持着正确用人导向,提拨重用了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充分激发和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30条”规定的严格实行,有不少干部怕事了,求稳了,不敢担当了。这需要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现在,自上而下都在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县委常委会在讨论“践行新发展理念
学习对接
X”实施方案时,各位领导谈的最多的就是,要制定激励机制,特别是容错纠错机制,就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目的就是要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四是要真服务、服务真,打造对外形象金名片。
工业是X发展的关键和希望,是立县之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不少投资客商选择X,除了区位、生态等,谈的最多的还是X服务。我们还是要继续坚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真正展示X服务态度,赶超X服务效率。特别是有的党员干部要敢于打破观念桎梏,“跳出X看X”,不要总认为自己做的不错了。近两年,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全面降低企业供水、供电、供气等要素成本,受到上级充分肯定和投资客商拍手称赞就是一个“X服务”的典型。我们还要进一步创新企业融资方式,加大企业融资帮扶力度,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两区三园”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依托和载体,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园区管网、供电、给排水等规划建设,依托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式发展,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提升园区产业层次和集聚度。企业家是X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X未来的希望所在,X服务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但还未做到极致。未来区域竞争的最大优势,除了生态,关键就是服务了,相信大家只要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X服务这个品牌一定会成为我们对外形象的金名片。
第三篇:在全县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
在全县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
县财政局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财政部门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09年主要工作
(一)强化征管抓增收。围绕年初目标任务,加强与国、地税的沟通和协调,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收入征管,提前 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实现了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09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面亿元,比上年增长 %。
(二)加快支出保重点。优化并加快预算支出进度,保证了工资按时发放、机构正常运转以及民生工程等重点支出的需要。1—11月份财政支出 亿元,增长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分别完成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分别增长 %、%、%、%。省28项民生工程上级资金 亿元和县级配套资金 亿元全部拨付到位。预计2009年全县财政支出 亿元,比上年增长 %。
(三)全力筹资助发展。发挥国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1多渠道融资支持基础建设,已向银行融资到位 亿元,在途资金 亿元。争取经济建设和支持企业发展项目 个,资金 亿元。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到中央和省级项目 个,资金 万元。
(四)深化改革促规范。一是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大力支持扩权兴乡强镇改革工作。二是加强国库支付系统硬件建设,实现了财政、国库、银行、单位业务联网。三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全年采购金额达 万元,节约资金 万元,节约率 %。四是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2009年全县种植业、养殖业投保任务,并切实做好理赔工作。五是试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投入财政资金 万元,实施村级道路建设、水利兴修等项目 个。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国投公司运营还不到位,融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乡镇财务管理还不到位,乡镇财政建设有待加强;三是支农资金整合还不到位,整合试点工作有待深入。
二、2010年财政工作措施及预算收入安排建议
(一)财政工作措施
2010年,县财政部门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概括为:围
绕“一个中心”、深化“二项改革”、实现“三个确保”,做好“四项工作”,达到“五个转变”,具体是:
围绕“一个中心”:即以保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中心,大力组织税收征管,注重财源建设,促进我县财政实力在全省争先进位。
深化“二项改革”:即深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收支管理体系改革,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深化以兴乡强镇扩权工作、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干部工资发放和机关正常运转;确保重点支出和民生工程资金配套;确保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和新城区建设需要。
做好“四项工作”:即利用国投公司融资平台,切实做好融资工作;利用产业和区位优势,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利用各种有利关系,切实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利用财政规范化建设机遇,切实做好乡镇财政工作。
达到“五个转变”:一是正确处理增收与减税的关系,分解落实各项财税考核指标,确保应收尽收,促进财政收入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
编制支出预算,促进财政支出管理向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三是加强财政法制、宣传和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促进财政行政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四是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财政监督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五是解决乡镇财政干部管理模式问题,完善以量化指标为主的考评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促进财政干部队伍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
第四篇:在全县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今年以来全县农业工作有关情况作一汇报,并就明年以及未来五年我县农业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提出建议。
一、~年农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大宗农作物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多项指标达到同期最好水平。林业和水利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获得全市考评双第一。
(一)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一是种植业增产增效。全县粮油等大宗农作物收成良好。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33.2万亩,粮食总产23.2万吨,同比分别增加7万亩、9.8万吨,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全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万亩,总产量达4.01万吨,同比分别增加0.6万亩、0.7万吨,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加上价格上涨,油料增收2073万元。二是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推广种草养畜,扩大家畜饲养规模,继续实施山羊“三个一”工程,养殖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出栏生猪10.2万头,山羊6.5万只,家禽808万只。三是水产养殖业稳步提升。加大水产养殖基地改造力度,加快建设新基地,同时推广高效养殖模式,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1.3万亩,产量2.18万吨,销售收入3.2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为历年之最。今年,我县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54元,首次突破3000元大关,增长17.6%。
(二)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全县已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8个,面积16万亩,其中订单农业面积10万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发展到124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各2户;品牌创建取得新进展,共取得名特产品和绿色食品12个,其中省级、市级名牌农产品分别为2个、7个,市级特色农产品2个;产业化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10余元。
(三)农业项目进展顺利。以构筑生态农业模式为途径,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目前,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618口,占项目任务的81%。完成河刘镇中低产田改造、仙踪镇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等两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通过省级验收。投资1200万元的滁河柴湾、张渡电站改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投资760万元的大平菜籽色拉油、117万元的铜闸百枣园果品加工等两个农业项目正在实施中,投资2700万元的大平菜籽油深加工项目获得批准。
(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有效。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实防疫人员力量,推进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动物防疫水平明显提高,畜禽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全县牲畜W病防疫密度达85%以上,猪瘟、鸡新城疫、羊痘防疫密度分别达98%、95%、100%,大牲畜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生猪、山羊、家禽死亡率由原来的8%、10%、30%分别下降到3%、2%、10%以下,全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处于全市领先水平。特别是在今年春季,毗邻我县的居巢区亚父乡暴发禽流感疫情,我们积极应对,采取果断措施,阻断禽流感疫情的传播,最大限度减少了禽流感对全县养殖业的影响。
(五)政策性减负增收明显。今年全县共减免农业税及附加1373万元,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663万元,良种补贴390万元,退耕还林补助款970万元,农机补贴9万元,全年农民人均获得政策性收入104元。
(六)林业建设取得新成果。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等方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走出社会化办林业的新路子,加快了全县林业建设步伐。全年累计完成造林22146亩,占年初计划任务的110%,其中完成绿色长廊二期工程104公里,新建农田林网5000亩、封山育林2000亩。
(七)水利设施得到加强。实施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人饮解困等五大水利工程。全县建设水利工程208处,累计完成土石方450万方,其中除险加固中小水库13座,加固堤防21公里,新挖当家塘57口。特别是滁河联圩、运粮河圩堤除险加固、清溪河口退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完工,进一步改善了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八)气象工作迈出新步伐。按照“强化硬件,改善软件,提升服务”的总体要求,实施了县气象局迁址项目,新建雨量观测站,并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气象局新址已经选定,并完成征地工作,新建了运漕、陶厂等全县6个雨量自动观测站,原县气象局办公场所土地挂牌出让工作有序展开。
二、~年农业工作思路、目标及措施
根据国家农业政策走势,结合我县实际,就全县明年农业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农业发展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展优势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实现“三个加快,三个提高”,即加快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区域规模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群体,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工作目标是:农业上,实现“六扩一增”,即扩大水稻、油菜、杂粮、蔬菜、牧草、地膜“五早”种植面积,增加养殖业比重。具体任务:种植水稻28万亩,发展优质油菜21万亩,杂粮2万亩,蔬菜6.5万亩,牧草2万亩,地膜“五早”6万亩,饲养生猪24万头,家禽1200万只,山羊11万只,新开发渔业基地6000亩,改造老基地8000亩。林业上,实施林业开发“12344”工程,即完成1万亩造林,转让2万亩山场经营权,建设3000亩油茶基地,建设40公里公路林带,新建4000亩农田防护林网。水利上,实施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蓄水抗旱、内圩水系整治、农田治理、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六项水利工程,计划完成土石方450万方
工作措施
(一)大力优化农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
村“双百示范”、“阳光培训”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培育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民专业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建立一支龙头企业家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
(二)发展劳务经济
发展目标是: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改变现有粗放的劳务输出方式,从单纯追求数量型转变到数量、质量、效益型并重上来,从县内就近转移、境内和境外劳务三个层面推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发展,以境内劳务输出为主体,以县内就近转移、境外输出为重点,努力形成县内、境内、境外三方面联动、互动、促动的局面。通过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开展教育培训、开拓劳务市场,推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劳务输出“三个提高,一个增加”,即提高外出劳务人员素质,提高从业技术含量,提高劳动报酬,增加劳务收入。
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强力推动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全县高规格的劳务输出领导组,指导、协调劳务输出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应确立专人负责,确定牵头部门和协助单位,明确乡(镇)村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劳务输出目标考核管理,加强督查,严格奖惩,充分发挥基层抓劳务输出的主导作用。
(二)健全网络,拓宽渠道
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加强协作配合,拓宽输出渠道,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广泛搜集信息,建立农村富余劳力档案,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实行中介牵动,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建立劳务输出中介组织,探索用工考察、信息咨询、技能培训、跟踪服务一体化经营的劳务输出模式。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扶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壮大办学规模和实力,发挥县羊晗职业中学、翰林缝纫培训中心、县农广校等劳务培训基地的作用,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实现劳务输出“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定单”培养,先培训后输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机构减免、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规范劳动职业技能鉴定,把培训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搞好技能认证,提高外出人员素质,打响“含山劳务”品牌。
(四)多措并举,跟踪服务
加快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全县统一、资源共享的劳力资源信息库。设立劳务输出服务站,疏通劳务输出信息渠道,做好服务工作,实现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有效对接。搞好外出务工人员责任田流转、子女上学、计划生育等多项服务,解除其后顾之忧。
(五)积极引导,营造氛围
加强对劳务输出宣传,每年表彰一批劳务输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努力营造全县劳务输出光荣、劳务输出有出路、劳务输出能致富的良好氛围。
(二)发展林业经济
发展目标是: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年,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到~年,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到~年,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1%以上。
工作措施
一是调整林业结构。大力保护和发展生态林,着力建立经济林和经果林基地,实现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大力扶持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林业发展,壮大以胶合板为主的木材深加工,开发以中药材为主的森林食品业,培育以多用途多品种为主的苗木花卉业,发展以风景区为骨干的森林旅游业。
二是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加快乡村集体林场产权制度改革,搞活乡村林场的经营机制,推动乡村林场的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企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和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商投资者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林业开发。
三是加快科技兴林步伐。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林业科技推广组织,鼓励林业科技推广单位及林业科技人员,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强化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发展特色林业,促使林业更快更好地发挥效益。
四是实行依法治林。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毁林犯罪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严格保护林地和林木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规范林地管理。进一步做好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及时兑现补助资金,切实加强管理。
第五篇:在全县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县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根据会议安排,现将今年以来全县农业工作有关情况作一汇报,并就明年以及未来五年我县农业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提出建议。
一、2004年农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大宗农作物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多项指标达到同期最好水平。林业和水利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获得全市考评双第一。
(一)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一是种植业增产增效。全县粮油等大宗农作物收成良好。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33.2万亩,粮食总产23.2万吨,同比分别增加7万亩、9.8万吨,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全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万亩,总产量达4.01万吨,同比分别增加0.6万亩、0.7万吨,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加上价格上涨,油料增收2073万元。二是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推广种草养畜,扩大家畜饲养规模,继续实施山羊“三个一”工程,养殖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出栏生猪10.2万头,山羊6.5万只,家禽808万只。三是水产养殖业稳步提升。加大水产养殖基地改造力度,加快建设新基地,同时推广高效养殖模式,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1.3万亩,产量2.18万吨,销售收入3.2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为历年之最。今年,我县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54元,首次突破3000元大关,增长17.6%。
(二)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全县已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8个,面积16万亩,其中订单农业面积10万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发展到124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各2户;品牌创建取得新进展,共取得名特产品和绿色食品12个,其中省级、市级名牌农产品分别为2个、7个,市级特色农产品2个;产业化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10余元。
(三)农业项目进展顺利。以构筑生态农业模式为途径,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目前,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618口,占项目任务的81%。完成河刘镇中低产田改造、仙踪镇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等两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通过省级验收。投资1200万元的滁河柴湾、张渡电站改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投资760万元的大平菜籽色拉油、117万元的铜闸百枣园果品加工等两个农业项目正在实施中,投资2700万元的大平菜籽油深加工项目获得批准。
(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有效。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实防疫人员力量,推进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动物防疫水平明显提高,畜禽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全县牲畜w病防疫密度达85%以上,猪瘟、鸡新城疫、羊痘防疫密度分别达98%、95%、100%,大牲畜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生猪、山羊、家禽死亡率由原来的8%、10%、30%分别下降到3%、2%、10%以下,全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处于全市领先水平。特别是在今年春季,毗邻我县的居巢区亚父乡暴发禽流感疫情,我们积极应对,采取果断措施,阻断禽流感疫情的传播,最大限度减少了禽流感对全县养殖业的影响。
(五)政策性减负增收明显。今年全县共减免农业税及附加1373万元,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663万元,良种补贴390万元,退耕还林补助款970万元,农机补贴9万元,全年农民人均获得政策性收入104元。
(六)林业建设取得新成果。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等方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走出社会化办林业的新路子,加快了全县林业建设步伐。全年累计完成造林22146亩,占年初计划任务的110%,其中完成绿色长廊二期工程104公里,新建农田林网5000亩、封山育林2000亩。
(七)水利设施得到加强。实施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人饮解困等五大水利工程。全县建设水利工程208处,累计完成土石方450万方,其中除险加固中小水库13座,加固堤防21公里,新挖当家塘57口。特别是滁河联圩、运粮河圩堤除险加固、清溪河口退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完工,进一步改善了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八)气象工作迈出新步伐。按照“强化硬件,改善软件,提升服务”的总体要求,实施了县气象局迁址项目,新建雨量观测站,并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气象局新址已经选定,并完成征地工作,新建了运漕、陶厂等全县6个雨量自动观测站,原县气象局办公场所土地挂牌出让工作有序展开。
二、2005年农业工作思路、目标及措施
根据国家农业政策走势,结合我县实际,就全县明年农业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农业发展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展优势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实现“三个加快,三个提高”,即加快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区域规模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群体,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工作目标是:农业上,实现“六扩一增”,即扩大水稻、油菜、杂粮、蔬菜、牧草、地膜“五早”种植面积,增加养殖业比重。具体任务:种植水稻28万亩,发展优质油菜21万亩,杂粮2万亩,蔬菜6.5万亩,牧草2万亩,地膜“五早”6万亩,饲养生猪24万头,家禽1200万只,山羊11万只,新开发渔业基地6000亩,改造老基地8000亩。林业上,实施林业开发“12344”工程,即完成1万亩造林,转让2万亩山场经营权,建设3000亩油茶基地,建设40公里公路林带,新建4000亩农田防护林网。水利上,实施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蓄水抗旱、内圩水系整治、农田治理、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六项水利工程,计划完成土石方450万方
工作措施
(一)大力优化农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坚持优质化发展,无害化生产,产业化带动,突出特色规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优质油菜、优质棉、畜牧、水产、蔬菜等主导和特色产业,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批龙头企业、一批生产基地”的发展模式,加大产业化工作推进力度,建设水稻、油菜、蔬菜、茶叶、河蟹、山羊等生产基地。扶优扶强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大平工贸集团,扶持县益和棉业公司、名优茶开发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县名优茶开发公司、鹰皇麻油厂等企业实力,带动全县优质稻、优质油生产、名优茶开发、麻油加工、水产养殖等,推动农业特色产业上规模。加强农副产品的品牌注册和名牌争创工作,加大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力度。加快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带动功能和生产导向作用。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基地,实行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规模优势。加紧制定新的农产品地方标准,加大贯标力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订和完善全县主要农产品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安全农产品的市场监督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建立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施“双百示范”工程,开展好示范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评选活动,加大农业生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搞好农技服务工作,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建立农业生产资金投入机制,实施好农业开发项目,扩大农村信贷规模,兑现各项政策补贴资金。
(五)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贯彻实施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深入贯彻中央、省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执行《安徽省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条例》,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六)实施林业开发计划。以构建林业生态网络体系为目标,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手段,进一步搞活林业经营机制,加快社会化办林业进程,抓好政策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速全县林业建设步伐。
(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办法,实行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不断注入水利建设更多的资金。实施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蓄水抗旱、内圩水系整治、农田治理、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六项水利工程,确保完成土石方450万方任务。实施陶厂镇、东关镇农田土地治理项目。完成县气象局迁址工作。
三、未来五年全县农业发展计划
含山农业的发展,必须立足县情和现状,找准发展方向,抓好规划,定好位。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实现产业支撑,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培植和蓄积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山场开发利用效果,转移农村富余劳力,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向产业要效益,向山场要财富,向劳务要收入。重点做活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畜牧、水产、麻油、蔬菜、茶叶八个产业文章,打好劳务经济、林业经济两张牌。
指导思想是:以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实行企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行业化管理,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做大做强林业经济和劳务经济,切实推进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发展农业产业
发展目标是:按照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根据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确立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畜牧、水产五个主导产业,麻油、蔬菜、茶叶三个特色产业,建设区域化、优质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培育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支柱,以省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群。着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重增值。
工作举措:一是扶持大龙头。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县华阳牧业集团、益和棉业公司、河刘杂粮、县粮食公司、名优茶开发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努力在3-5年内,形成2-3个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5个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群。
二是建设大基地。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大宗产品优质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原则,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突出区域特色,兼顾规模连片,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建设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形成专业化、优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带和高效农业开发体系。鼓励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加工销售能力,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稳定的水稻、油菜、棉花生产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从源头抓起,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三是培育大市场。面对农业发展新形势,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齐抓,建好有形市场,用活无形市场。本着城乡大中小市场结合,产地销地市场结合,会展经济等多种营销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建设河刘杂粮、运漕水产品、环峰麻油等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使信息“进村、入户、到企”,将涉农服务部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等连接起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农户搭建信息平台。
四是搞好大服务。坚持“积极扶持、分类指导、完善机制、强化服务”的原则,从信息、技术、信贷等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通过实施农村“双百示范”、“阳光培训”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培育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民专业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建立一支龙头企业家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
(二)发展劳务经济
发展目标是: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改变现有粗放的劳务输出方式,从单纯追求数量型转变到数量、质量、效益型并重上来,从县内就近转移、境内和境外劳务三个层面推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发展,以境内劳务输出为主体,以县内就近转移、境外输出为重点,努力形成县内、境内、境外三方面联动、互动、促动的局面。通过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开展教育培训、开拓劳务市场,推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劳务输出“三个提高,一个增加”,即提高外出劳务人员素质,提高从业技术含量,提高劳动报酬,增加劳务收入。
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强力推动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全县高规格的劳务输出领导组,指导、协调劳务输出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应确立专人负责,确定牵头部门和协助单位,明确乡(镇)村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劳务输出目标考核管理,加强督查,严格奖惩,充分发挥基层抓劳务输出的主导作用。
(二)健全网络,拓宽渠道
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加强协作配合,拓宽输出渠道,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广泛搜集信息,建立农村富余劳力档案,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实行中介牵动,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建立劳务输出中介组织,探索用工考察、信息咨询、技能培训、跟踪服务一体化经营的劳务输出模式。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扶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壮大办学规模和实力,发挥县羊晗职业中学、翰林缝纫培训中心、县农广校等劳务培训基地的作用,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实现劳务输出“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定单”培养,先培训后输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机构减免、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规范劳动职业技能鉴定,把培训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搞好技能认证,提高外出人员素质,打响“含山劳务”品牌。
(四)多措并举,跟踪服务
加快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全县统一、资源共享的劳力资源信息库。设立劳务输出服务站,疏通劳务输出信息渠道,做好服务工作,实现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有效对接。搞好外出务工人员责任田流转、子女上学、计划生育等多项服务,解除其后顾之忧。
(五)积极引导,营造氛围
加强对劳务输出宣传,每年表彰一批劳务输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努力营造全县劳务输出光荣、劳务输出有出路、劳务输出能致富的良好氛围。
(二)发展林业经济
发展目标是: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2005年,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到2007年,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到2009年,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1%以上。
工作措施
一是调整林业结构。大力保护和发展生态林,着力建立经济林和经果林基地,实现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大力扶持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林业发展,壮大以胶合板为主的木材深加工,开发以中药材为主的森林食品业,培育以多用途多品种为主的苗木花卉业,发展以风景区为骨干的森林旅游业。
二是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加快乡村集体林场产权制度改革,搞活乡村林场的经营机制,推动乡村林场的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企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和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商投资者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林业开发。
三是加快科技兴林步伐。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林业科技推广组织,鼓励林业科技推广单位及林业科技人员,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强化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发展特色林业,促使林业更快更好地发挥效益。
四是实行依法治林。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毁林犯罪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严格保护林地和林木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规范林地管理。进一步做好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及时兑现补助资金,切实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