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暂行办法(【87】教学字022号)
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暂行办法
【文号】(87)教学字022号
【颁布单位】 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
【颁布日期】 1987072
2【实施日期】 19870722
【章名】 全文
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期的管理,切实做好毕业生的见习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高等学校毕业生实行见习期的目的,是继续加强对毕业生的 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使 他们尽快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使用人部门(单位)全面了解、考察毕业生,以便合理地安排使用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 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条 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分配工作后,原则上都要安排到基 层见习。见习期为一年。对入学前已从事一年以上有关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免去见习期。有些行业的人才,需要更长时间的实 际锻炼,可以在见习期满后自行安排。
第三条 毕业生在见习期间,不得报考研究生(包括出国留学或进修)。原则上也不得抽调毕业生从事与见习无关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 毕业生见习期间,工作单位要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结合今 后要从事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基层单位或生产第一线进行见习。见习岗位的安排,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有 利于思想、作风和能力的锻炼。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的特点和今后对 毕业生的培养使用方向,可以分阶段安排不同的见习岗位,每个阶段要有 具体的计划和要求。
第五条 毕业生在见习期间,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虚心学习,了解社会,关心改革,参加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生产劳动、科学实验和技 术革新等活动,加强基本业务、技术训练和基层工作锻炼,熟悉本职工作 的“应知应会”,掌握本职工作的规范和职责,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政 治、业务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
第六条 见习期间,要加强毕业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结合思想 实际和业务实践,着重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四有”教育,不断提高 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群众关系、劳动和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实际工 作能力等方面。毕业生见习期满后,本人要写出总结,在自我鉴定的基础 上,通过民主评议,由基层工作单位做出政治和业务考核鉴定,填写考核 鉴定表。鉴定材料载入个人档案。
第七条 见习期间和见习期满转正后的工资待遇,按国务院有关规定 执行。毕业生在见习期间,发生疾病不能坚持工作的,按原教育部、国家 计委、国家人事局1981年10月4日(81)教学字048号通知第 28条办理。病事假累计超过一个月的,见习期顺延。见习期满,应及时 办理转正手续,按期为其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聘任相应工作职 务,确定工作岗位。对达不到见习要求的,经所在单位讨论,报主管部门 批准,延长见习期半年至一年,并将延长的期限和理由通知本人。延长期 结束时,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再延长见习期,另行安排工作,工资待遇按 毕业生转正工资标准低定一级。对表现特别不好的,经所在单位领导批准,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以辞退。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要加强对毕业 生见习工作的领导,并责成毕业生调配部门和人事(干部)部门负责抓好 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和总结交流经验等项工作。
凡接受毕业生的单位,应有一位负责干部主管毕业生的见习工作,并 选派政治思想素质较好、业务知识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干部,对见习毕业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定期考核,切 实做好毕业生见习期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 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 法,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国家教委和劳 动人事部备案。
第十条 本办法自1987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起实行。
第二篇: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暂行办法
【法规分类号】206004198713
【标题】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暂行办法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
【颁布日期】1987.07.22
【实施日期】1987.07.22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普通高等教育
【文号】(87)教学字022号
【题注】
【正文】
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期的管理,切实做好毕业生的见习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高等学校毕业生实行见习期的目的,是继续加强对毕业生的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使他们尽快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使用人部门(单位)全面了解、考察毕业生,以便合理地安排使用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条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分配工作后,原则上都要安排到基层见习。见习期为一年。对入学前已从事一年以上有关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免去见习期。有些行业的人才,需要更长时间的实际锻炼,可以在见习期满后自行安排。
第三条毕业生在见习期间,不得报考研究生(包括出国留学或进修)。原则上也不得抽调毕业生从事与见习无关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毕业生见习期间,工作单位要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结合今后要从事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基层单位或生产第一线进行见习。见习岗位的安排,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有利于思想、作风和能力的锻炼。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的特点和今后对毕业生的培养使用方向,可以分阶段安排不同的见习岗位,每个阶段要有具体的计划和要求。
第五条毕业生在见习期间,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虚心学习,了解社会,关心改革,参加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生产劳动、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等活动,加强基本业务、技术训练和基层工作锻炼,熟悉本职工作的“应知应会”,掌握本职工作的规范和职责,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
第六条见习期间,要加强毕业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结合思想实际和业务实践,着重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四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群众关系、劳动和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毕业生见习期满后,本人要写出总结,在自我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民主评议,由基层工作单位做出政治和业务考核鉴定,填写考核鉴定表。鉴定材料载入个人档案。
第七条见习期间和见习期满转正后的工资待遇,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毕业生在见习期间,发生疾病不能坚持工作的,按原教育部、国家计委、国家人事局1981年10月4日(81)教学字048号通知第28条办理。病事假累计超过一个月的,见习期顺延。见习期满,应及时办理转正手续,按期为其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聘任相应工作职务,确定工作岗位。对达不到见习要求的,经所在单位讨论,报主管部门批准,延长见习期半年至一年,并将延长的期限和理由通知本人。延长期结束时,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再延长见习期,另行安排工作,工资待遇按毕业生转正工资标准低定一级。对表现特别不好的,经
所在单位领导批准,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以辞退。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要加强对毕业生见习工作的领导,并责成毕业生调配部门和人事(干部)部门负责抓好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和总结交流经验等项工作。
凡接受毕业生的单位,应有一位负责干部主管毕业生的见习工作,并选派政治思想素质较好、业务知识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干部,对见习毕业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定期考核,切实做好毕业生见习期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备案。
第十条本办法自1987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起实行。
*** 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法规数据库】提供,仅供参考 ***
第三篇:1987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暂行办法
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
《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暂行办法》
((87)教学字第022号)
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期的管理,切实做好毕业生的见习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高等学校毕业生实行见习期的目的,是继续加强对毕业生的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使他们尽快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使用人部门(单位)全面了解、考察毕业生,以便合理地安排使用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条 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分配工作后,原则上都要安排到基层见习。见习期为一年。对入学前已从事一年以上有关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免去见习期。有些行业的人才,需要更长时间的实际锻炼,可以在见习期满后自行安排。
第三条 毕业生在见习期间,不得报考研究生(包括出国留学或进修)。原则上也不得抽调毕业生从事与见习无关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 毕业生见习期间,工作单位要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结合今后要从事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基层单位或生产第一线进行见习。见习岗位的安排,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有利思想、作风和能力的锻炼。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的特点和今后对毕业生的培养使用方向,可以分阶段安排不同的见习岗位,每个阶段要有具体的计划和要求。
第五条 毕业生在见习期间,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虚心学习,了解社会,关心改革,增加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生产劳动、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等活动,加强基本业务、技术训练和基层工作锻炼,熟悉本职工作的“应知应会”,掌握本职工作的规范和职责,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
第六条 见习期间,要加强毕业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结合思想实际和业务实践,着重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四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群众关系、劳动和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毕业生见习期满后,本人要写出总结,在自我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民主评议,由基层工作单位做出政治和业务考核鉴定,填写考核鉴定表。鉴定材料载入个人档案。
第七条 见习期间和见习期满转正后的工资待遇,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毕业生在见习期间,发生疾病不能坚持工作的,按原教育部、国家计委、国家人事局一九八一年十月四日(81)教学字084号通知第28条办理。病事假累计超过一个月的,见习期顺延。见习期满,应及时办理转正手续,按期为其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聘任相应工作职务,确定工作岗位。对达不到见习要求的,经所在单位讨论,报主管部门批准,延长见习期半年至一年,并将延长的期限和理由通知本人。延长期结束时,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再延长见习期,另行安排工作,工资待遇按毕业生转正工资标准低定一级。对表现特别不好的,经所在单位领导批准,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以辞退。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要加强对毕业生见习工作的领导,并责成毕业生调配部门和人事(干部)部门负责抓好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和总结交流经验等项工作。
凡接受毕业生的单位,应有一位负责干部主管毕业生的见习工作、并选派政治思想素质较好、业务知识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干部,对见习毕业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定期考核,切实做好毕业生见习期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 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备案。
第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七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起实行。
第四篇:军队接收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暂行办法
军队接收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暂行办法
为了适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贯彻落实军委关于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路子的指示,进一步做好接收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接收原则
接收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科技强军战略思想为依据,着眼军队建设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适应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把接收高等学校毕业生作为生长干部的重要来源,逐步增加接收数量,在继续做好接收毕业生补充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同时,积极推进接收补充指挥干部队伍的工作。按照注重质量、保证需求、优化结构、充实基层的原则,吸收大批地方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接收计划
拟制接收计划,采取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批的办法。补充专业技术岗位的计划,一般由师级单位提出;补充基层
指挥岗位的计划,一般由军级单位提出;大军区级单位汇总计划于上一年10月底前报总政治部干部部;全军正式计划于上一年12月底前下达。
接收计划,纳入干部补充更替的总体规划,由总部统筹安排。大军区级单位应按照不同类型单位的需求,分别规定接收的条件。各单位要根据部队体制编制变化情况,干部队伍超缺编状况和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补充情况,以及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要求,通盘研究,合理提出接收数量,从严控制干部超编较多单位的接收数量。接收计划下达后,接收单位应按计划及时与地方高等学校和有关部门联系协商,抓好落实。未经批准机关同意,不得随意增加接收数量或调整接收专业。
三、接收范围
接收的对象,应当是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统一考试录取的应届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结业、肄业生不得接收。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职工大学等非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招生并轨”改革前入学的委培、自费毕业生也不得接收。
接收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层次应以大学本科为主;学科应以理工类为主,兼收文史类和其他类别等需要的毕业生。作战部队和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可接收一些专科毕业生(学制必
须为三年)。教学、科研和驻军医院以上医疗等单位,应面向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主要接收研究生和本科生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成为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素质的博士生,应积极安排接收。作战部队和省军区系统应就近接收一些地方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军以上机关一般不得直接接收毕业生。师以下作战部队一般只接收男生,大军区级单位接收女生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接收总量的20%。
四、接收对象的条件
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择优接收毕业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应优先接收。接收对象的基本条件是:(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忠于祖国,热爱军队,志愿献身国防事业,符合公民服现役的政治条件。
(二)学习成绩平均在良好以上。(三)专科毕业生的年龄不超过23周岁(截止当年8月31日,下同);本科毕业生的年龄不超过25周岁;硕士毕业研究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博士毕业研究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四)身体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到基层指挥岗位的毕业生,必须充分自愿,同时应具备培养为初级指挥军官的基本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毕业生,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视力标准可适当降低。
五、接收对象的考核
用人单位应选派思想作风正派、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按照接收条件,通过多种形式、多侧面地对接收对象逐个进行综合考核,全面准确掌握情况,做到先考核后接收,未经考核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接收。对拟补充基层指挥岗位的毕业生,还应侧重对其志愿、气质和体魄状况、管理素质潜力等诸方面的考核。考核工作实行责任制。用人单位应与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和高等学校签订协议,作为派遣和接收毕业生的依据;填写《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入伍审批报告表》,并逐级报至大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审批。
六、集训与锻炼
对接收的毕业生,应当依托军队院校和训练机构进行集中军政训练,所需经费、器材、物资等训练保障,由大军区级单位有关业务部门统筹安排,总部给予适当经费补助。集训时间,补充到专业技术岗位的,一般为3个月;补充到基层指挥岗位的,一般为1年。集训的主要内容:我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光荣传统;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军事共同科目。对拟任基层指挥军官的毕业生,应相应增加初级指挥军事专业科目和第一任职的基本技能等集训内容,集训期间应安排到部队进行2个月左右的岗位锻炼。
接收毕业生的入伍手续在集训满3个月时办理,其军龄按部队通知的报到之日起算,参军证明由军级单位政治机关签发;除组织安排或者经组织批准外,个人在5年内,不得要求退出现役。在集训开始的3个月内,对政治、思想、身体等不适应部队工作的毕业生,应按照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学〔1997〕6号)的有关条款,抓紧与地方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协商,退回改派。负责毕业生集训、锻炼的单位,要对毕业生作出鉴定。
七、职级待遇
被接收的毕业生锻炼见习期满后,由有任免权限的单位下达任职命令,职级待遇按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印发<关于军队工资改革方案>的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在首次评授军衔、评任专业技术职务、确定专业技术等级以及住房分配等方面,与同期入军队院校学习的毕业学员同等对待。到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和指挥岗位工作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自批准入伍之日起确定职级和军衔。工资待遇按照军委、总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组织领导
接收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保持进出平衡的重要措施。要在各级党委和政治
机关的领导下,由干部部门牵头负责,军训、军务、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大军区级单位应建立大学毕业生参军报名站,广泛交流毕业生需求信息,做好接收毕业生的参军宣传和考核的组织工作。用人单位要积极参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情况下的人才竞争,把握接收规律,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把好接收质量关。接收工作结束后,各大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要认真进行总结,并于每年9月底前报总政治部干部部
第五篇:安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
安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省有关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陕人社发[2009]133号)、《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陕人社发[2009]136号)、《关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社发[2009]16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由市人事局牵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国资委、市中小企业局和各县区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第三条 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由市人事局负责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具体管理服务工作;各县(区)和相关部门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高校毕业生在本县区和本部门就业见习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章 见习管理与服务 第四条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业见习管理及服务内容:
1、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和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各县(区)就业见习的服务工作;
2、指导建立就业见习数据库,搭建高校毕业生信息发布平台;
3、制定就业见习管理办法,负责直管就业见习基地的设立、管理、检查、考核、评选及就业见习毕业生的登记等工作;
4、管理和下拨见习经费,办理就业见习毕业生意外伤害保险;
5、协调并指导高校集中组织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协调见习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6、负责就业见习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工作;对就业见习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与总结,并按要求予以上报。
第三章 见习单位
第五条 凡参加我市见习计划、接收毕业生见习的单位都应在市、县(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备案。备案程序为见习单位向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报告、营业执照复印件(事业单位出据法人证书复印件)、单位情况简介、见习岗位、见习管理办法、见习工作负责人和见习指导老师简历等资料,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备案确认,列入我市就业见习计划。接收高校毕业生见习人数较多的单位可申请挂牌就业见习基地,具体申请程序如下:
1、单位提交建立见习基地申请报告,介绍单位及毕业生需求情况;
2、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审查和实地考察,了解申办单位师资队伍与专业人员情况;
3、申请单位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签订成立见习基地合作协议,制定毕业生见习管理方案;
4、市人事局对报告进行批复,见习基地挂牌运行。
鼓励有条件的的见习单位申请设立见习基地,以保证毕业生见习的质量,便于见习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和服务。
第六条 见习单位(基地)的主要任务和责任:
1、为见习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防止劳动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2、制定内部就业见习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3、确定就业见习岗位与课程体系,指定就业见习指导老师。
4、出具就业见习鉴定报告,接收或推荐毕业生就业。
5、按时足额发放就业见习生活补贴。第七条 见习单位应将接收高校毕业生见习作为招聘人才的一种选拔方式,以促进就业作为主要目的,尽可能多地开发见习岗位,安排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第八条 见习单位应通过就业见习积极录用高校毕业生到本单位就业,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合格见习毕业生留在单位工作。对于见习合格但不能留在本单位就业的,见习单位可协助推荐其就业。
第九条 见习单位应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着“自愿、公平、互利、安全”的原则,执行见习协议,创造见习条件,认真履行职责。无正当理由不得与见习生提前解除见习协议。
第四章 见习毕业生
第十条我市就业见习计划的对象是陕西籍应届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第十一条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采取个人自愿申报方式进行。应届毕业生报名数量较大的,也可由学校组织集中报名。
第十二条 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按如下程序进行:
1、毕业生到所在学校或当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领取《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登记表》(一式三份,也可登陆安康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下载),填表后到学校或档案所在单位(或乡镇、城市社区)签署意见;
2、毕业生持《登记表》、身份证、毕业证(在校生持学生证和学校介绍信)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或见习单位报名。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根据个人意愿和专业等情况落实就业见习单位和岗位;
3、毕业生与就业见习单位签定《见习协议书》,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后,毕业生进入就业见习岗位。
第十三条 就业见习时间由毕业生和就业见习单位协商确定,一般为在一个单位参加就业见习3至6个月。
第十四条 见习单位负责见习生的考核。考核重点为遵守制度、履行岗位职责、提升专业技能、见习成效等总体情况。毕业生在见习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报经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批准,可以退出见习单位,终止见习活动。
1、不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见习纪律、影响较坏,经教育无效的;
2、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见习单位造成损失的;
3、被各类企事业单位录用或应征入伍的;
4、其它有关规定的情况。
第十五条 毕业生就业见习实行一次见习原则。已参加过其他就业见习单位三个月以上见习活动的,原则上不再安排二次见习。
第五章 见习专项资金管理 第十六条 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就业见习专项资金)是省政府批准设立,为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活动的专项资金。就业见习专项资金由省财政从2009年开始连续3年按省政府确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和补贴额度下达预算。
第十七条 毕业生就业见习期间,省财政给予纳入就业见习计划的毕业生每人每月不超过600元的生活补贴,按每人每月20元标准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见习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增发生活补贴。
第十八条 就业见习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意见》(陕政办发[2009]105号)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就业见习专项资金划拨与发放办法
1、县(区)开展毕业生就业见习所需资金采取“预拨制”,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根据市人事局确定的就业见习计划和县区上报的《见习协议书》预拨至各县区。年末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并在下年预拨款中抵扣。
2、市级有关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见习所需资金采取“报账制”,由各就业见习单位按照计划,上报实际接收就业见习毕业生人数等情况,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审核后列支。
3、毕业生就业见习开始前,由各县区和市直见习单位提供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花名册、就业见习协议等相关材料,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十条 见习单位申请毕业生就业见习专项资金时,须提供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花名册、毕业生与就业见习单位签订的就业见习协议、《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登记表》(一式3份)、毕业生有效身份证件、毕业证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持学校介绍信和学生证)、补贴发放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还应提供未就业登记证明或《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银行帐号等相关材料。
第二十一条 就业见习专项资金的使用坚持专立账户、专款专用、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执行就业见习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严防虚报、谎报、套取专项资金等行为发生。专户产生的利息收入作为就业见习专项资金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得挪作他用。资金使用情况在安康人才网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安康市人事局
2009年10月16日
安康市翰林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
农行江北支行营业部
安康市翰林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
农行江北支行营业部
安康市翰林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2010年劳动纠纷相关资料
安康市翰林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2010年工伤认定相关资料
安康市翰林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7174
工行解放路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