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革命圣地西柏坡考察学习计划
革命圣地西柏坡红色教育
活动计划
6月29日
5:00:文安乘车出发赴西柏坡。
9:30:抵达西柏坡,然后进入西柏坡革命圣地进行学习参观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旧居,解放军总部旧址,以及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以及中共中央接见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和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旧址。
12:00:去餐厅(走路约6分钟)用餐(餐标每位30元),餐后稍作休息。
13:00:返回西柏坡继续学习瞻仰。
15:30:乘车返程。
19:30:回到文安。
第二篇: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体会
2010年5月7日,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西柏坡地处太行山深处,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里,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里,在西柏坡旧址前,我们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看着一件件文物,思绪纷飞。遥想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出生入死,指引着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是何等的不易。坐在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场里,耳边响起了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的一段话,“……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和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5月毛泽东同志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在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走向城市,从战争走向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关头, 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做了著名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地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及时地,郑重地向全党提出这个问题,使全党同志保持高度的警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走进西柏坡,犹如走进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历史。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用西柏坡精神团结和鼓舞全国人民。
继承西柏坡精神,就要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西柏坡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已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新中国又该是什么样子呢?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殚精竭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带领全国人民打碎旧中国的同时,倾心细致地描绘新中国的蓝图。这个新中国的构想,以过去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思想积累为基础,在西柏坡时期形成了明晰的理论和政策思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即必须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而走向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形态以及经济政策。
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迎接时代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在西柏坡期间,党中央、毛主席准确判断斗争形势,抓住全国革命形势一片高涨的机遇,及时调整原先的解放战争进程预测,积极进取,加快战略反攻,大大加快了中国革命进程,在最短时间内打败了蒋家王朝,最大限度减小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痛,使国家尽早进入经济恢复和建设阶段。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挑战也前所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以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我们一定要发扬敢斗敢胜的西柏坡精神,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特别是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总是把学习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推进新民主主义干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很多。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学习必须有良好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落脚点要学以致用。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依依不舍的结束了西柏坡之行。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又重温了历史,重新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史,再次感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谢党支部组织这次活动,让我们又一次重温了党的发展史,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向老党员学习,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人民,忠诚于党,为财政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革命圣地西柏坡(作文)
革命圣地西柏坡
今年暑假记忆犹新,因为我经历了一次红色革命之旅。游览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只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历史的垂青使它成为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听导游讲,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为西柏坡作了如下的题词评语:“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今日的西柏坡,前临碧波荡漾、山水潋滟的西柏坡湖,背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她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气势磅礴。它依山傍水,群山环绕,美丽而宁静。
这里的山,都是碧绿的,连绵起伏的群山被笼罩在浓雾之中,就像裹着一层层薄纱,若隐若现,一片朦胧,叠合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这里的水,碧绿清澈,像一大片翡翠似的,看不见一点瑕疵。微风迎面扑来,凉爽而又清新,混合着青山绿树间特有的味道,使人闻了满心愉悦。在这样的环境中,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好!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家家户户庭院里栽种的梨树,那密的枝头上结着一个个青色的梨子,在微风中摇曳,活像一串串美丽的风铃。当地人在庭院里种梨树,用以表达“家家种梨,与革命永不分离”的情思。村口一块醒目的石碑赫然映入眼帘:“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的红漆大字分外抢眼,使人为之一振。
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思想路标。由于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我们这一代才得以幸福地生活,我们有责任将党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纪念馆里革命文物有2000多件,其中一级品8类15件。
展览馆主要有毛泽东用过的办公桌;刘少奇用过的文件箱;朱德用过的金属桌椅;董必武用过的百寿杖等。中共中央旧址有现已陆续复原的17处,房屋196间。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董必武的旧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和苏共代表米高扬的旧址,中央机要室旧址,中央机关小学旧址及防空洞等。
一张张展板、一件件文物,把我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我耳边似乎响起了隆隆的炮声,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场面仿佛浮现在眼前。让“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深深植根心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内容。现在,仍然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前进。
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的摇篮,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里,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精神纪念地,我们瞻仰的是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西柏坡——红色旅游的胜地!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四篇: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
在建党90周年前夕,我怀着激动而虔诚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这里没有豪华的建筑,没有如画般的风景,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河北山区小镇,依山傍水,宁静而安详。在五大书记的旧居里,举目所及,不过是一栋又一栋矮小的平顶房,外墙抹着白灰,“井”字型的方格窗,地面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正是在这些简陋的农家小院里,伟大的中国革命领导人指挥了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共和国的开创者们从这里走向了新中国。
参观过五大书记的旧居,我们又来到了西柏坡革命历史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一页页发黄的文献,真实的记录下了一个个宝贵的瞬间。馒头白菜萝卜干就是领导人们的晚饭,昏暗的灯光下书写着决定中国命运的文件,土枪土炮破衣烂衫阻止不了解放军的脚步,胸怀四万万同胞的幸福明天是共产党人永不停息的动力源泉。离开西柏坡,我依然沉浸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情怀之中。事实证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胜利的保证,而西柏坡精神更是全体中国人民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时至今日,虽然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其实质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在化发展的阶段。在面对这一历史机遇的同时,继续坚持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继承发扬戒骄戒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发扬我党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当把西柏坡精神深深融入内心,将老一辈革命先烈为之坚守的革命信仰,转化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行动指引。
作为一名机关干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最具体的实践活动。西柏坡精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意志,承担挑战性工作加强业务能力。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革命圣地学习考察体会
鞍钢中青年干部班政治理论学习文集(北京科技大学培训中心)
弘扬延安精神是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革命圣地-延安考察学习体会
王旭东
2008年7月末,我们第二期北京科技大学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行32人到革命圣地延安接受了为期一周的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延大教授的讲授及对革命圣地的现场参观考察,使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延安精神不仅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思想保证,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延安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尤其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结合实际认真弘扬延安精神,全面提高各级管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紧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以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1939年10月19日,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共中央胜利到达陕北。但当时我们党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情况呢?7000左右饿成皮包骨的队伍、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与全面封锁,艰苦的自然条件,还有党内的思想的严重分歧等。但等到十三年后,在1948年3月13日党中央离开延安东渡黄河时,已经是去摘取唾手可得的全国胜利的果实。短短的十三年,却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地的变化,关键是我党在延安时期形成并始终贯彻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初期,正值我党革命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的时期,党内思想分歧严重、战略格局被动、根据地内物资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我党充分抓住了西安事变的有利时机,变“反蒋为迫蒋”,积极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赢得了全各个阶层、团体的一致赞扬;抗战过程中,我党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保持独立性,争取领导权;坚决主张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正确方式应对了国民党发起的两次反共高潮,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同时又在战争中壮大了自己。抗战胜利后,面对国民党“飞机加大炮”的绝对军事优势,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伟大战略决策,在“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加大炮”的对抗中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延安十三年的成功,就在于科学分析和研究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深刻揭示和遵循了“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不动摇,脚踏实地地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奋斗。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我们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中国的革命道路到底如何走下去、怎样走,已经成为困扰党的一大难题。毛泽东同志在认真总结过去二十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成功中国化,孕育出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道路继续进行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正是在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党我军团结全国人民连续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系列伟大胜利。延安十三年成功的根本之道,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用创造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解决发展变化的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党和革命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胜利前进。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党中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涌现出了张思德、白求恩、徐特立等无数的先进形象。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
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延安十三年“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奥秘所在。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突出特征。从1940年开始,随着边区扩大、人员增加及国民党的严重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无钱、无吃、无穿,严重限制了边区的正常发展。面对这种困难,党中央组织党政军民学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开展大生产和劳动竞赛运动。经过自己动手,迅速扭转了经济的困难局面,到1943年实现了丰衣足食。1945年1月,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在延安时期的艰苦岁月里,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崇尚节俭、戒奢倡廉,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成为延安精神的同义语。
二、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时期,延安十三年培育出的伟大的延安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开辟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明确弘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1、弘扬延安精神,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我党明确提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实现这一伟大历史目标的征程上,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和挑战,甚至是严重的挫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内部问题、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破坏、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区域冲突激化的趋势等。面对这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们只有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中华民族刻苦耐劳不畏艰难的优良传统,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弘扬延安精神,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年轻人、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到底的历史重任。美国中情局“中国十诫”中,有三条是直接针对中国的青年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在青年一代身上毁掉中华民族固有的刻苦耐劳精神。在这种条件下,在青少年一代年轻的心灵上注入延安精神,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有重大意义的。
3、弘扬延安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民主革命时期,坚持党的先进性,就是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毛泽东同志也曾讲过:“在革命任务完成后,我们党最忠实的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就要集中地体现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上。否则,党就会丧失自己的先进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毫不放松的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中,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坚持弘扬延安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当前正值集团公司实现“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钢铁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要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不利变化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每一名企业员工仍然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延安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通过自觉学习和忠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树立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作为企业的基层党员干部,第一,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坚定自身的理想与信念;其次要加强对周围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将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为实现集团公司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工作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2、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始终依靠职工、服务职工。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是我们打的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正是有了百万人民的支持,我们党才能够在一场“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加大炮”战争的胜利。如今我们仍然在进行一场为了求得生存权发展权的企业发展竞争之战,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莫测丝毫不亚于战场条件的变化莫测,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同样要依赖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坚持做到始终依靠职工、服务职工,第一要在企业目标制定、制度制定、制度执行等方面充分体现职工利益,把职工贯章贯制的行为变成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第二要在工作中生活中做到切实关心职工,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第三要采取正当的方式解决职工的思想波动问题,关键是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出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教缺一不可,“身教”的作用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
3、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一要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本职的各项工作;第二要结合实际大胆开展创新活动,尤其在管理方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作为企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必须结合岗位实际,大胆开展创新活动,做到工作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管理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成为延安精神的同义语。艰苦奋斗不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作风、一种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当前对于我们来说,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一在企业各种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要厉行勤俭节约,加强管理,坚决杜绝各种浪费,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企业;第二不管身在任何岗位都坚持廉洁勤政,反对贪污腐败,不断要自身廉洁,还要做到主动反对任何的腐败行为;第三要做到在何种困难环境下都能够保持永远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我们才能积极面对各种不利局面,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想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企业同样不会自立、发展乃至发达。
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我们党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鞍钢公司面临着建设国际一流钢铁企业的关键历史机遇。这都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把延安精神作为强化自身、凝聚人心、团结奋进、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在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关荣使命的同时,将伟大的延安精神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