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两颗社会实践论文
走入“街角青年”——来自一个城市边缘群体
长沙城区特殊青少年群落生态调查报告
摘要:15~20岁的年龄段使他们根本不具备走入主流社会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他们被迫留在街角继续被自己的亚文化“街角社会”牢牢把握以对抗主流社会,甚至成为社区建设和主流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由此,“街角青年”该向何处去,他们的未来该由谁来负责,主流社会该如何呼唤他们的回归„„
关键词:街角青年、夜生活、懒散、“刮骨疗伤”、街角社会VS主流社会、7月2日中午12时30分。D社区在骄阳的照射下一片寂静。在社区的一个街角,10多个满脸稚气的年轻小伙子聚集在一起,染发、衣着奇异、旁若无人地懒懒地抽着香烟,偶尔爆发出一阵粗鲁的骂声和笑声……这些特征和举止使得他们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研究对象——“街角青年”。随着湖南省社科院社会学法学所助理调研员黄海调研《“街角青年”与社区青年工作研究》的正式完成,“街角青年”这个陌生的名字也随之步入人们的视野,而如何让这部分处于亚文化社会的青年重新回归主流社会也就成为一个不再讳莫如深的重大话题。
【名词解释】 街角青年
所谓“街角青年”,其内涵的基本要素是:(1)15~20岁左右,长时间呆在街头;(2)以游戏人生、游逛街头、经常违点小法但不犯罪(少部分发展成为青少年犯罪)成为一种主要生活方式;(3)没有从监护人那里得到足够的保护、监督,但保持一定的联系;(4)没有固定的职业和生活来源,数人或数十人聚集在一起,以社区地域关系为凝结点,结合成“DY群”(即街角青年群体简称),在群体中寻求归属感,故称之为“街角青年”。
“街角青年”是一种全球性现象。美国社会学家威廉·F·怀特和纳米比亚社会学家P·穆福恩曾经对“街角青年”现象进行过研究。在国内,“街角青年”一直是一个被国内学术界所漠视的“边缘青年群落”,对于“街角青年”的研究成果国内目前不多。
“街角青年”背景调查 :
通过对“DY群”58个“街角青年”的调查显示,来自单亲和问题家庭的“街角青年”在DY群中占到了65.5%,因为“成绩差,纪律差,被学校歧视,被迫离开学校”的“街角青年”占到了25.9%(见问卷调查“DY群”58个15~20岁的“街角青年”)。的确,家庭和学校这两种因素在D社区青年的人生方向选择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在与其接触中发现,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与家庭保持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也仅仅限于衣食无着时,回家蹭饭,从家庭接受一定救济或者是惹事生非以后,不得不由家庭出面摆平事端。由于家庭不能给这帮青年提供传统意义上的心理交流和人生教育,学校则因为现行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也无法为这群孩子提供必要的生存技能和基本素质教育,甚至为追求升学率而将这群“害群之马”逐出学校,这些青年也就自然而然在非成熟生理和心理状况下,以“街角”这种不正常的方式提前进入社会。
【领军人物】 17岁老大已混了5年
“天哥”,18岁,13岁不到辍学,2003年7月因抢劫进了少管所。通过D社区居委会王主任,我们认识了DY群的老大“天哥”(已于2003年7月因抢劫进了少管所被管教1年)。黄海回忆说,“天哥”年纪并不大,进少管所时才17岁,却已经在街角里混了整整5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已经在„江湖‟上摸爬滚打了5年”。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在学校读书时,“天哥”-1-
深吸一口烟,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了愤懑:“读书?我13岁没满就离开了学校,那时候我还没拿到小学毕业证呢!成绩不好,加之我不守纪律,学校给我做工作,要我不要影响全班的升学率,别读了,一怒之下,我就不读了。其实,谁又愿意这么早就没书读啊。”
出了校门,“天哥”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无人理睬的绝境。家庭本来就不完整,父母离异,“天哥”从小就跟着曾经因犯罪而入狱的父亲,“没人管我,我妈对我来说等于没有,我爸名声不好,就靠帮别人干点杂活为生,生活都顾不上,哪有时间照看我?还好,我自己后来终于发现我并不孤独。”13岁未满的“天哥”发现在这个D社区,除了有几个由二十几岁的青年组成的团伙外,还有一大帮和他年纪相似、境遇相同的小兄弟们。
【日常生活】单调乏味中打发时间
中午起床碰头,然后上网、看录像、玩桌球、唱卡拉OK„„凌晨2~3时回家
黄海说,对于“DY群街角青年”而言,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晚上的夜生活往往使得他们在每天上午补睡眠。一觉醒来,各自在家里吃过中饭,不用人召集,中午12时左右就自觉来到D社区的某个街角,懒懒地在阳光下抽烟、闲聊,当人数聚集到10余人时,便开始重点讨论“今天如何打发”,然后开始他们新的一天“街角生活”。
“其实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网吧、录像厅、桌球室和卡拉OK厅里度过,具体去哪里得由天哥说了算,如果天哥没来,那就是我们说了算。” 作为“DY群”中的核心层成员,今年17岁的“武状元”不无得意地说。就这样,“DY群”的“街角青年”根据老大或者核心层成员的意见决定了当天的生活方式:如果下午的主体活动是网吧、电游,那么活动结束以后,大部分“DY群街角青年”成员会各自回家吃晚饭。而“DY群”中的核心层“天哥”、“武状元”、“豆芽杆”、“耗子”等人则会继续聚在一起闲逛打发时间,然后一起去某个成员家中或D社区某个小餐馆蹭饭,在交流下午的活动心得同时,讨论晚上这个对于“街角青年”来说最为重要的活动时间安排。
晚上7时左右,“DY群”成员们会陆续继续来到社区的某个街角集合,当人数达到10余人或数十人时(成员与下午活动相比会有变化,但其中肯定有2~3人“DY群”核心层成员),同样,经过核心层成员的决定,他们去录像厅、桌球室和卡拉OK厅居多。
晚上的活动会进行得很尽兴,“街角青年”们不论那天晚上干什么,都会在一起聚到凌晨2~3时,然后带着一身疲惫和“潇洒”后的兴奋回家睡觉,第二天再重复这样的生活。
【经费来源】 从“灰”到“黑”想方设法
各自凑钱在D社区开过铺子等等,最后全是关门大吉,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捞钱吃饭、娱乐为主体的生活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从家里和亲戚要的钱寥寥无几,自己又没有工作,而家庭显然是不可能为他们这种“灰色生活”提供资助的,因此,生活来源成了重要的生存问题。
“天哥是我们的好老大,每次打架他都冲在前面,一有钱我们都是大家一起花,吃饭也会带上我们,如果我们有钱也绝对会和兄弟们一起用,大部分时候都是大家一起凑钱玩,当然大部分的钱还是天哥在想办法解决。” “DY群”的第四把手“耗子”说。
在几个月的观察中,黄海他们发现,作为这群“街角青年”的老大,“天哥”必须考虑和担负群体活动的绝大部分经费,必须为手下几十个小弟兄们安排好出路。为此,天哥想尽了一切办法。他甚至还曾经积极组织一帮人,通过各自家里凑钱在D社区开过铺子,什么“快餐店”、“服装店”等等,让小弟兄们去管理店面,可这些正经生意却在“街角青年”的懒散经营和形象不佳下是“开一个砸一个”,最后也是关门大吉。筹不到经费则意味着“DY群”的活动会停止,交流会停滞,最后导致老大权威的丧失和“DY群”的解体。于是,“DY群”开始在对面的L社区敲诈勒索小学生和年纪较小的初中生,一些问题学生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甚至因此而辍学开始与“街角青年”们合流,最后成为“街角青年”。而一些小打小闹的偷窃行为也开始在“DY
群”的价值观念中得到认可,老大“天哥”因此还拜一名老扒手为师,“灰色”开始向“黑色”演变。最终在2003年7月,“天哥”因盗窃不成而抢劫,被当场抓住送少管所管教一年。
【角色自辩】“我们不是恶势力”
“大家在一起只是热闹,有个伴,在一起玩,当然如果没钱玩,也会做点小坏事。“谁都瞧不起我们,又没有正式的手艺,找不到也懒得去找工作,反正在别人眼里我们是小混混,那就干脆混得了,我就不相信活不下来,混久了,自然也就要惹是生非。”当谈到社会对他们的看法时,“天哥”一脸的玩世不恭,可眼中却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正常社会的向往和无奈。
据了解,几乎所有的“DY群”成员都曾有过好好做人的想法。在家庭的帮助和社区居委会的推荐下,“天哥”曾经开过铺子,让一帮小兄弟看守铺面,“武状元”曾经去应聘过保安,“耗子”曾经想去某个商场当柜台营业员,但均以失败告终。
“别人看不起我们,可我们自己还是得看得起自己啊,我们在学校读书虽然不多,但还知道要做有出息的人,可是后来我们却觉得这个社会不让我们成功,我们没有机会出头,那我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出头。”“天哥”说:“其实很多事情我们是在搞破坏,你们认为不应该的,我们偏要去做,有时候看到别人被我们捉弄后的愤怒,我们就会觉得蛮兴奋,到后来,我们把这种事情作为我们这帮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我们绝对不是恶势力,大家在一起只是热闹,有个伴,在一起玩,当然如果没钱玩,那也会做点坏事。” “天哥”很严肃地澄清说,与一些违法犯罪帮伙不同,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运作规则决定了它是D社区“街角青年”自发形成的一个“灰色社会”。但是,“街角青年”这种相对主流社会而言的“灰色青年”,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黑色”,暴力和犯罪倾向愈发明显,暴力行为越来越多。如2002年,“天哥”为首的“DY群”打了3次群架,2003年则打了5次,“豆芽杆”为此丢了一只眼睛。
平心而论,对于“街角青年”,社会,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谓的主流社会,是很难从心理上接受这帮青年人的。在常人眼中,他们不学无术,惹是生非,学校、家庭都容不下他们,他们的容身之所理所当然地也就狭窄得只剩下“街角”了。然而,这个群体里的并不都是坏孩子,他们渴望回归,渴望被容纳,如果一定要说他们坏,他们变坏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变坏的原因更值得深究。针对这种情况又要如何拔何良刃刮骨疗伤呢?
15~20岁的年龄段使他们根本不具备走入主流社会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他们被迫留在街角继续被自己的亚文化“街角社会”牢牢把握以对抗主流社会,甚至成为社区建设和主流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由此,“街角青年”该向何处去,他们的未来该由谁来负责,主流社会该如何呼唤他们的回归,都是这个研究课题必须关注的重点视角所在。
【理想途径】 社区救助重任在肩
搞好社区青年工作,是“街角青年”回归主流社会的理想途径。因为“街角青年”的来源缘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家庭放任自流,学校踢出校门,问题学生和中途辍学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不正常地过早流入社会。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社区青年工作存在着组织缺位、工作方式陈旧、教育服务缺乏、工作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社区青年工作是联系家庭、学校和司法机关的基地和桥梁,其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应然角色的特征。”
针对目前社区青年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社区青年工作应该在“街角青年”的转化中承担起更为主动和完善的社会事务应然角色。“其实,在国外,在港澳地区,社工组织的地位与权利是很高的,同时他的社会效果也很大。”黄海说,“社工组织作为联系学校、家庭、社会三者
之间的纽带,国家必须用法律法规来赋予该组织一定权利,通过法律去真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此外,黄海还提出,对于DY地区的“街角青年”来说,他们不是没有组织,而是社区组织没有和他们的组织有效结合,社区组织不是没有帮教活动,而是活动过于空泛。因此,社区“街角青年”的转化工作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必须建立完善和实用化的服务阵地,使“街角青年”的转化能有切实可靠的依托。更重要的是,对于“街角青年”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社会——“街角社会”,同时还具备其独特的社会心理特征,内心依然存在社会流动的欲求。因此,社区青年工作在转化组织制度化以后,应该继续完善服务阵地建设,紧扣“街角青年”的社会心理特征,开展各项实用的服务活动,使“街角青年”的转化工作落到实处。例如:与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密切合作,健全青年就业保障制度,鼓励青年努力成材。通过广泛开展“新世纪创新创效”、“共青团号”创建、“青年岗位能手”等各种就业竞赛活动,鼓励和帮助“街角青年”参与就业竞争,使“街角青年”有事做,能做事,培育他们走进主流社会的信心和能力,让“街角青年”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认识自己的价值,通过一个合理可行的社会正常流动途径,让他们慢慢离开街角。
【关键措施】“四位一体”扶助“街角”
“街角青年”要重新回归主流社会,仅仅靠社区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组织体系,使其转化的工作能够成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应该组成“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家庭 家教是主要阵地
建立家庭培育管理系统,实现“街角青年”产生的萌芽警报。家庭是青少年最早也是最根本的教育场所和依靠,也是青少年思想行为教育的主要阵地。“豆芽杆”曾经说过:“父母亲不管我,我也不想要他们管,我的父母跟我是半斤对八两,我留守街角,他们留守麻将桌。”这样的家庭显然就是属于“街角青年”越轨中家庭预警系统失败的典型。
●学校 别把问题推向社会
强化学校教育关怀系统,实现“街角青年”形成的初期警报。当家庭萌芽警报失效时,学校不能把问题学生推向社会。学校在教育人方面也有着不可取代的权威性。学校如果把没有教育好的、根本不具备成熟心理和生存技能准备的学生推向社会,就等于给“街角青年”“输送”了后备人员,给社会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因此,家庭和学校警报系统如果成功,实际上就断绝了“街角青年”的后备军和“街角社会”的隐性社会基础。
●社区 社区帮教引回主流
创新社区帮教服务系统,实现“街角青年”壮大的中期警报。如果家庭和学校两者的警报系统失效,那么最重要的警报系统的任务就落到了社区身上。作为青年进入社会的缓冲区,社区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社区也逐渐成为某一区域社会生活的依靠。“街角青年”从学校来到社区,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帮助,结果他们自发成帮结队,流浪街头,给社区建设造成诸多麻烦。建立社区帮教系统,是解决“街角青年”回归主流社会的有效和关键途径。社区帮教系统可以凭借社区的基层组织地位,以社区治安保卫人员为核心,以团组织为依托,与家庭、学校密切联系,对“街角青年”进行一帮一、一带一的教育,开展各项心理辅导和就业服务,帮助他们走出街角,回归主流社会。必须注意的是,社区帮教系统不可建成少管所式的社区帮教组织,必须真正从心理上和实践上转化“街角青年”。
●社会 完善防护接纳系统
完善社会防护接纳系统,实现“街角青年”越轨的终极警报。“街角青年”并非是尽干坏事,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防范,他们极容易走向犯罪道路。社区警务人员要仔细掌握“街角青年”的活动动向,对他们的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警告,使他们时刻警醒。“街角青年”一般不干坏
事,因此不能用强制的手段管理,他们的行为可能不端,但是也不到被抓或被关的程度。因此,许多警察也睁只眼闭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对“街角青年”的放纵,实际上是对“街角青年”从“灰色”逐渐转入“黑色”道路的一种默许。
更重要的是,主流社会不能再用“有色眼镜”审视“街角青年”。如果从家庭、学校流入社区的“街角青年”,通过社区青年工作成功转化后,主流社会依然歧视和排斥他们,那么这个边缘青年群落会重新回归“街角青年”,并且在以前的“街角社会”心理沉淀的基础上,更加忠实自己的街角身份,仇视和敌意主流社会,最终走向“黑色社会”。
附:问卷调查“DY群”58个15~20岁的“街角青年”
调查项目人数占“DY群” 比例
1.家庭情况
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丧父或母)的单亲家庭 17人 29.3%
单亲且有父母亲犯罪的问题家庭(不重复计算第一类单亲)11人 18.9%
家庭完整但有父母犯罪的问题家庭 10人 17.3%
父母亲对子女不闻不问,忙于生计和赚钱的完整家庭 20人 34.5%
2.文化程度
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含小学毕业)15人 25.9%
初中文化程度以下 40人 68.9%
初中毕业 3人 5.2%
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含高中或职高)0人
3.离开学校或中途辍学的原因
成绩差,升学无望,不想继续读书 35人 60.3%
成绩差,纪律差,被学校歧视,被迫离开学校 15人 25.9%
家庭困难,无法继续读书 8人 13.8%
参考文献:
[1]黄志坚、张涛.当代中国青年社会问题的新视野[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7
[2]李晨、安国启、吴睿平.中国青年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9
[3]孙云晓,孙宏艳.少男少女的内心独白[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1
[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1996(6)
[5]黄海.“街角青年”与社区青年工作研究[R].湖南省社科院2004.9
[6]郗文英.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12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金融危机后的小店发展
2010年的来临,人们对金融危机似乎没有2009年那么敏感了,2010年的经济也许会如人们的新年希望那样稳定的发展。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也慢慢走入正常轨迹。再者我看到了本村的小卖部,它正像朴实的村民一样不仅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销量降低,反而在此刻发展成了民营加盟的连锁超市。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进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便在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式变化,并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次的社会实践中我感受到了经商的点滴。初次尝试经商滋味,增加阅历,增进见识与方法。
此次的实践并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多的是想从商业角度,看本村的小卖部在几年内的发展状况,看它是如何发展成民营加盟的连锁超市,在这个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时代,它的起步与发展也许能给我们大学生一些自主创业的启示,为以后的毕业工作做好准备。
今年的寒假回家,发现村里原本的小卖部装修一新,变成了民营加盟的连锁超市,而且这个名字还很好听“左邻右舍”,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个店发展成为本村的最大便民超市,村民们也不用跑到镇上的超市去提着大包小包很累的回来。但是,脑海中有几个问题围绕着:为何他会发展成这样的便民超市?加盟连锁超市的条件是什么?大学生创业是否能依次为依托起步?带着这些问题,我决定这次的实践就在此了:尝试在超市中做一名小小理货员,并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是短期工,没有太多经验,而我是以实践的目的加入的,超市又刚刚起步,所以我的这次实践是无偿的,很感谢店主给了我这次实践的机会。体验超市的工作为今年的寒假实践画上彩色的一笔。
我很兴奋的早早起床,来到村里的超市开始我为期一周的实践体验工作,也带着我的任务:了解基本发展,得到创业启示。在店主的帮助下我熟悉了基本工作:整理货架,招待来此购物的顾客,并稍做物价介绍和推荐。实际的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正整理货物,而店主又不在,顾客来时,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为顾客意义介绍商品,推荐信价比更好的商品,还的熟悉价格以便结算„„在平时的工作中得到店主的多方关照,当我问及问题时,他还仔细为我分析,讲解,鼓励我们大学生自主创业,他说:“像你们80后90后的大学生们很少吃苦,也不想给别人打工,毕业后可尝试自主创业,也可以加盟这样的连锁超市,风险小而且享有一系列不错的服务项目。以后有什么问题尽管来请教我吧!”听了他的一席话,受益颇多。这些都是在学校学不到的而且是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万事难开头,事事都要有尝试,都要有开始,我经历了在超市工作之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了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与所想的有差距,小小超市经营也不容有疏忽,不但需要有细心,还要有谋
划,策略,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
在之后的几天里,几乎是重复着同一种的工作内容,在除夕夜和正月的前几天里会比较繁忙,特别市除夕夜村民们不免会打牌到通宵而店主的超市和店面是连在一起的,又有麻将机等娱乐项目,这也是村民娱乐消费的一大热点,不仅增加人气又促进消费欲望。很多小孩也来买一些零食玩具之类的。这样看来,店主真的很有生意头脑!此店门前有一大块空地,平时小孩会聚集在此玩耍,村民们再此聊家事,农事等,这样又吸引了一大批顾客。而今此店发展成为本村最大的便民超市,加盟了“左邻右舍”后,又有超市的货架和收银机,几乎可以和镇上的超市媲美,这样一来,即方便村民购物又可最大化促进消费,把原本流向城镇消费的一部分也聚向本店。可谓一举两得,方便他人也促进自己。这种经营方式能出自一个普通农民真的很不错,我也很佩服。
虽然我学的不是经济学,不知道管理学的深刻理论,不清楚市场营销的营销策略,但是作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大学生一员,或多或少应具备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以生活的例子而思考今后社和自己的发展道路,是自主创业还是找工作,或者加入考研的大军„„这些都是值得深刻思考的,“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这便是最经典的投资计划。之后又上网查了资料,了解加盟连锁超市的一些基本条件和注意点。在实践中我知道了本村便利店的一步步发展,一步步扩大成本村最大的便民超市。
该店十年前还是个小卖部,除了买些儿童零食和基本文具用品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的经营项目,在店主优良的售后服务态度下小店有利发展,例如,出现一些零食的数量不足或生活用品有小问题,顾客来问时,店主回不假思索的提出退货或赠送其他的一些作为补偿,这样一来,就吸引了许多潜在回头客,有的即使是隔的较远也会特意来此店购买,而且增加了该店在村民中的信誉度。随着村民的购物需求不断增加,店主还进了一批米面等“大宗”货物,方便村民的同时也拓展了经营范围,然而看着店面的不断扩大,店主有喜也有忧。忧的是有时店主为了进货要到城里而人手有不够家里的店就没人看管,因此店主会蒙生关闭此店的想法,她还开玩笑的跟村民们说了,但村民们都劝她开下去,以后回好起来的„„在村民朴实的话语鼓励下,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和提醒下,听说加盟店比较可靠,于是她就与丈夫商量,搜集了一些资料,并选中了“左邻右舍”这个连锁超市,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品牌,挂靠一个连锁超市会省去许多不方便,从供货,销售到结算都有一体化的服务,对开店者也是个帮助。也特别适合经济有限,规模较小的营业者。店主不用亲自去进货,这样少了无人看管的麻烦,超市总部会定期送货上门,若有临时断货,只要打电话把店里的货缺商品告诉总店,总店会派专门的人送货;还有定期的退货,若有快过期的商品买不出去,商品可以直接退回,这样也减少了一些损失。
随后,店主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几年的经营攒下的一笔钱和朋友的帮忙投资了超市,重新装修店面,把不要的货架移出,统一用“左邻右舍”的一套设备,就这样老店新开。看者店面的逐渐形成店主心里也落下了一块大石头,可是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不会使用收银机,这可犯难了,以前都是直接收钱找钱的,这棵难倒了,于是他找来女儿帮忙,在女儿的耐心‘教学’下,过了一段时间,店主也学会了收银机的使用,店里的生意走上了正轨。销售量比往年高出许多,今年的春节看着店里的生意那么好我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至此我的寒假社会实践也告一段落了。
实践结束后,我对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陷入思考。在如今的找工作讲究“经验”社会里走到招聘会的现场,看着找着每一个工作岗位几乎都明确写着“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等几个寻求人才的标准尺度,那到就意味着应届毕业生没有资格吗?当代大学生要学会找到时机和机会增加自己的就业经验学会在实践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同时,学校的实践要求也对我起到了督促作用,多方的支持使我有了这样一次圆满的实习经历。增加了自己的就业砝码,此次的实践我找到了一条社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好方法:只要有一笔数目不是很大的资金,就可以找一个好的投资加盟项目自己当老板,风险小收益又稳定。通过这次实践了解到销售模式的不同也同样刺激了不同心理的消费者,例如:定量减价制、赠品制、代金券等等,这些是春节期间总店给分店下发的一些销售方式,使我大开眼界。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不能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虽然实践有时会重复着单调和乏味,却也让深处象牙塔的我们深刻体会生活中的不同酸甜苦辣,深知父母赚钱的不容易,实践就像一杯未加糖的咖啡,个中滋味全由自己调配。因为实践我知道了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浇灌出美好的未来,因为实践我知道了我学会思考,学会拼搏和奋争,学会了宽容和理解,我懂得了生存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因为实践我不在不着边际的追求虚幻的梦想,不在懵懵懂懂,不在悲天悯人,我学会脚踏实地的工作学习,将向着乐观正直,向上的路途前行。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调查
姓名:陶丽娟学号:11019P08班级:11019P
内容摘要: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得知,中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按照现有土地
资源和农业生产率来计算,种植业最多可以容纳2亿人,扣除那些转移到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1.5亿人口后,则目前大约有1.5亿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这其中又有超过一亿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他们的付出为所在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辛酸和付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又被多少所谓的城市人真正的关注着呢?他们无私的为所在城市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城市却还是无法接受这个来自农村的普通的劳动者。关键词:农名工、社会保障、城乡差距、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调研时间:2011-8-1
5调研地点:乡镇私营企业、三星村委会
调研对象:农名工进城务工者
调研目的:了解农名工现状,知道解决农名工问题的必要性,分析农名工进
城务工的必然性,找出农名工进城务工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找出农民工在城市难以发展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以使农民工进城务工没有后顾之忧,他们的权益也能得到有力的保障。使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同时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捷径,更好的建设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极大的物质基础保证。然后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农村的保障制度。
调研方法:对乡镇私营企业进行走访调查
方法佐证:
农民工朋友:您好!当您接过这份问卷时,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问候。为了
深入了解您的生活质量,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切身关心的问题,我们特组织此项调查。请您在符合您本人情况和意见的答案序号上划“√”或填写具体内容,谢谢。
1.您在外务工的月收入:⑴500元以下 ⑵500~1000元
⑶1000~2000元 ⑷2000元以上
2.您平均每年外出务工的时间:
⑴3个月以下 ⑵3~6个月
⑶7~9个月 ⑷10~12个月
3.您现在所从事的工作:
⑴服务员 ⑵建筑工人/工厂生产工人 ⑶管理人员 ⑷做小生意等自谋职
业 ⑸开办企业 ⑹其他
4.您平均每天工作的时间?
⑴8小时以下 ⑵8~10小时
⑶11小时以上
5.您获取工作的主要途径:
⑴自己找或熟人介绍 ⑵通过职业中介 ⑶学校或劳动培训机构推荐⑷通过家乡政府部门组织劳动力输出
6.城里人对您的态度如何?
⑴友好 ⑵非常友好 ⑶一般
⑷敌意或戒备 ⑸歧视
7.出门打工您最大的感觉是:
⑴空虚寂寞 ⑵思恋亲人和家乡
⑶没挣到钱 ⑷被人看不起
⑸麻木了 ⑹没有稳定感
8.您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⑴城市对农民工的各种限制或针对农民工有不合理收费
⑵受到不公待遇,如城里人对农民工的歧视及子女受教育问题
⑶工作机会不多,工作压力太大,竞争激烈
⑷亲人不在身边,感到孤独寂寞
⑸住所不稳定,居住及生活条件差
⑹遭受犯罪者不法侵害
9.您在打工地的居住条件:
⑴单独租房 ⑵与人合租 ⑶住工棚或集体宿舍 ⑷自己买房住 ⑸其他
10.您大约已经多长时间未过性生活?
⑴1个月 ⑵3个月
⑶半年 ⑷1年及以上
11.您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可选多项):
⑴电视 ⑵报纸 ⑶杂志 ⑷广播 ⑸互联网 ⑹手机短信 ⑺听其他人说
12.您在工作中遇到过哪些不公正待遇(可多选)?
⑴打骂等人身攻击
⑵无故扣工资或恶意拖欠工资
⑶同工不同酬或没有基本劳动保护等安全保障
⑷没有基本生活设施
⑸其他
13.您与工作单位是否签劳动合同?
⑴没签,但有口头约定 ⑵签了书面合同 ⑶既没签书面合同,也无口头约定
14.您生病后最多的一次花费是多少?
⑴100元以下 ⑵100~499元
⑶500~999元 ⑷1000~5000元
⑸5000元以上
15.生病后您会在什么地方接受治疗?
⑴去大医院 ⑵去社区医院
⑶去小诊所 ⑷回家治
⑸找偏方自己治 ⑹自己到药店买药
⑺能拖就拖
16.留在老家的孩子由谁管理?
⑴爷爷奶奶 ⑵外公外婆 ⑶亲戚朋友 ⑷老师 ⑸没人管理
17.留在老家的孩子是否有下列问题?
⑴孤独或怪癖 ⑵不爱学习⑶赌博或打架斗殴 ⑷孩子很听话,读书努力
18.您认为社会关心农民工吗?
⑴很关心 ⑵关心 ⑶一般 ⑷不关心
19.您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为您提供服务(可多选)?
⑴帮助就业或提供就业培训⑵提供社会基本保障和改善居住环境⑶改善社会处境,提高社会地位⑷帮助子女在本地上学⑸其他方面
20.您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⑴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⑵能够永久居住城市 ⑶子女进城读书问题 ⑷农民工身份歧视问题 ⑸其他方面
今年暑期,收到学院的要求,让我们写一篇社会实践论文,给我们40个选题,我就选择了关于农名工进城务工的调查。在我们这边对一些乡镇私营企业里的员工进行访问,因为这些企业里农名工特别的多。然后我根据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对农名工进城务工写下这篇论文。
一、分析: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必然性
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得知,中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按照现有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率来计算,种植业最多可以容纳2亿人,扣除那些转移到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1.5亿人口后,则目前大约有1.5亿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导致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的流动。从微观角度说,这并不是直接对“大量农村劳动力处于剩余状态”这种状况的反应,而是对“由于劳动力大量剩余而造成的普遍贫困化”这种状况的反应。改革开放后,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逐步被释放出来,这是农民工流动的基础条件;而农村社会普遍贫困化和城市就业的高收入示范效应,则是使农民工流向城市的主要动力。所以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并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农民工仍将是城市产业大军和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1、2、3、农民工进入城市是政策关怀的具体 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农民工进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
下面我以我们村子为例,来分析一下。由于我们是常州的,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好的,苏锡常这是人们挂在嘴边常说的几个字。所以,我们村农名工进城务工现象不是很明显,但是,我们村里却住着一大批的外来进城务工者,他们也是农名工。我问他们怎么舍得丢下自己的儿女父母的,他们就说:他们的农村.由于土地不多,即使专业种田在家种田.一年到头来也赚不了多少钱,除了种田的成本投入费用,更何况还要交农业方面的税用,抚养孩子,甚至一项教育费用就让很多家庭背上了贷款.在这样的情况下,连维持正常的生活都
成问题,更不用谈什么小康和致富了。
所以.广大农民就是在这种压力下纷纷进城务工,是养家糊口的必要。而他们的城市经济不行,就来到其他发展较好的城市。
二、调查:农民工进城务工遇到哪些困难
通过我的调查研究,我认为这些困难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打工难,维权难,发展难”.打工难:由于农民们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受教育程度普遍处于初高中阶段,甚至是小学未毕业,所以他们没什么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于是他们就只能靠卖苦力,干那些一般人都不爱干的重活累活,而且累死累活,赚的钱还比别人少。而且工资可能还不能及时到账,一旦拖欠,他们的生活就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了。
维权难:一些地方忽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甚至歧视农民工,并且一些企业利用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又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许下高额的工资承诺,故意不签劳动合同,等到工作完成后,便肆意的克扣农民工工资。而农民工又无法找到合适的部门求助。还有一些用人单位或包工头在招聘农民工时往往向农民工收保证金,押金或者扣押身份证等,这完全是不合法的行为。
发展难:没有足够的钱,也就无法很好的生活。再加上他们的农村户口,就堵死了他们的发展之路。一些职位,想要升职,就首先得看你的户口。在医疗保障方面,由于农村户口,他们的社会保障比城里人少,医疗保险却没有。在子女教育方面,们的子女在城市上学也必须交昂贵的借读费。
另外,这些农名工的业余生活也十分贫乏。由于他们来自农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城市里的那些居民也必定有许多差别。农民们在农村习惯了那些豪放的行为,比如,大声唱歌,大口吃菜,穿衣服也不是特别讲究,有个洞在衣服上,他们也是习以为常了,照样出去。如此,当居民看到,首先觉得反感,自然而然的就避而远之了。所以,他们无法很好的和周围的居民沟通,无法融入这个城市的大群体,因此,白天没事就只能我在自家的屋里打打牌,喝喝酒。晚上也不愿去公园溜达,只能在家看自己的电视,除了这些还是这些。日子一长,就特别的无聊。
三、思考:为什么农民工在城市难以发展以及如何解决
从宏观上看,目前我国现行的城乡分割体制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最大阻碍。还是户口惹的祸,由于他们是临时打工的,不是长期的,因此无法得到城市户口,这时候,许多用人单位凭借你是农村户口而拒绝招收,以此避免一些能避免的费用。还有,因为农村户口,他们的社会保障也比城市工人少得多。网上出现过一个同命不同价的案例,原因也是户口的歧视。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居民下岗再就业问题,而故意抵制农民工。这就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目前,劳动保障部门对于劳动力的管理仅限于有固定职业的工人,缺乏对经常打零工的那些农民工的保护,致使许多农民工在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时投诉无门。
从农村劳动者自身看,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科学文化知识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综上所述,针对以上的农民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应该采取如下的举措,使农民工进城务工没有后顾之忧,他们的权益也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行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二、寻找更加适合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向农名工宣传一些职业知识,积极开展一些可以丰富他们业余生活且有利于就业的活动,让城市居民更好的与他们相处。
四、企业要平等对待所有员工,当然,农民自身也要努力增长知识,适应社会劳动市场的需求。
五、完善劳动保护法和社会保障机制。让农名工有法可依。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目 录
一、实践前抒怀
二、实践前期望
三、实践中经历
四、实践中思考
五、实践后总结
六、实践后提升
七、实践的共勉
摘要:在寒假社会实践以前,我一直就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这次满怀期待地进行社会实践.可这过程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得不让人深省,虽然有点累,但总体而言,我在实践中增长了真知,思考中得到了解进步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与社会对我的需要,所以我会更加努力不懈地完善自己,放飞自己心中的梦想!
前言:有人说,青春是一曲永不言败的歌,嘹亮的号角激扬了时光,有人说,青春是一条永不止息的河,奔腾的水花惊艳了岁月,有人说,青春是一本永读不厌的书,是一杯永品不尽的茶,悠悠书香,缓缓茶气.而我以为,青春是永远无法譬喻,无法形容,无法言语也无法重温的美好。纵使可回忆,却是在观看别人的梦境一样临水照花,记忆得起每个细节每个清晰脉络却连缀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无法再经历,由此看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才是青春最大的魅力,只有亲临其境的人披荆斩棘而过,才懂得喜怒哀乐,才晓得苦涩香甜,才领悟悲欢离合,才能明了青春真正的含义。梦想扬帆,青春启航,二十年华,初出象牙塔的我们,怀抱着满当当的希冀,背负着沉甸甸的理想,踏着七月钟声的袅袅余音,踏上了我的寒假实践之旅。
正文: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严寒,寒风呼啸,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
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
带着各方面的问题,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一开始,对自己期望很高,经过多次总结。发现自己眼高手低,根本自身素质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自己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总结了以前失败的教训,摆正好自己的位置,社会实践不只是要有工作、能供饭吃,我们的目的是在于锻炼自己.每天8点钟到12点,再从下午的2点-6点上班,虽然时间虽不长,热情而年轻的我并没有丝毫的感到过累,我觉得这是一种激励,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触了社会,了解了未来.在工会里虽然我是以 办公为主,但我不时还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和群众交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做了几天之后,刚开始的时候心理极不平衡。心想来从小到大读了这么多的书,家里花了那么多的钱把我培养长大成人,多少也有点社会能力,当办公员学徒有点失落再加上带我的人,还对我指手画脚,,喊我做这做那,连拿只笔都我帮拿,确实心理上很不舒服。但是,人总是要适应自己自下而上的环境,我不想一开始就干不下去了,不行,我告诉我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要在自己的工作的环境中让自己的工作做起来很轻松。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打暑期工时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
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
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2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说实在的,这次实践让我总结出了自己为了以后的工作仍欠缺些什么:
第一:乐观,不管遇上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相信会有所转机。
第二:自信,首先自己要有自信,自信不是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作出的肯定,这样别人才能更加相信信任你。你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行”那你就一定能行。
第三:肯努力,我一直非常信奉一句话,“努力就有希望”不要觉得成功遥不可及,其实只要你在不停的努力你就靠成功越近,“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在努力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放弃,说不定你距离成功就差一步,而你却放弃了!要勇于面对各种挫折,挫折并不能阻挡有勇气的人走向成功。
第四:谦虚做人,特别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至关重要,我们本来对于社会上的知识知之甚少,我们千万不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那是肤浅的表现,我们要谦虚做人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的意见,我们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社会实践,我真的是长了不少的见识,增长和很多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我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我早晚都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染缸去。
我积极的倡议当代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锻炼中寻找自我价值,我我们来到大学的目的就是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服务社会,所以我们更应该尽早地了解社会的需求来提升自我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和素质,当我们走向社会时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服务。我们只要了解了社会的需求和自己所长,就会很快找到自己社会中的位现代大学生缺少社会知识和信息,在学校时从不关注社会中的情况,甚至连新闻都懒得看,更不用说社会锻炼,所以当他们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着自己的简历不知何去何从,只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以至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因为大学生缺少社会锻炼,空一肚子墨水却不知如何用,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都愿吸取有工作经验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率也越来越低!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学了数十年的专业当走进社会时却找不到任何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这就是不了解社会的需求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发起倡议,为了我们今后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会当中去,为了我们早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为了能够更顺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长服务于社会,让我们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吧!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龙田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注重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不忘健全村级文化组织,活跃并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共同推进和谐乡村建设。
8月2日这天,该乡胜利村颜年祥、贺福仔等8位老人的脸上时刻挂着笑容,心里特别高兴。当天该村村落社区集体为这八位老人祝寿,这八位老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有90岁高龄,最小的也有82岁,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祝寿过生日。在祝寿会上,村里的晚辈们为老人们献花并表演了文艺节目,扭起喜庆的秧歌,敲起欢快的锣鼓,共同祝愿老人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为老人集体祝寿,这就是龙田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村级文化组织,丰富并繁荣乡村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近处来,该乡为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加快了“五通一气、三清三改”等工程实施,同时建立并健全了村级文化组织,在全乡11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建立了村落社区,在每个社区都建有阅览室、活动中心等场地,每当在农闲或茶余饭后,村民们随时可到社区读书看报、看电视、拉二胡、扭秧歌等活动。有了村落社区,如今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会风气也更纯了。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到西部、到社区、到基层锻炼”已经成为社会对广大党团员青年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新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新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地点是我的家乡,放假后,我开展了为期30天的实践活动。根据准备的材料,以“倡导节约能源,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我首先参观了变电站,通过新旧变电站的对比,就节约能源、技术革新进行调研,而且还了解了变电站的工作流程;而后我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民的生活,从“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为活动出发点,使节能意识深入人心,唤起每个公民的节能意识。参加农活、感受生活,使我更直接地接进入到劳动生产中来,同时也使我得到锻炼;我还到中学进行节约能源互动性讲谈,与中学生一起讨论与学习环保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了解了当地的青少年一代对环保工作的积极态度。在我的努力下,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践活动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这短短的30天的实践活动虽然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些天的实践,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特别是我的变电站、农村之行,虽然只是短短的实践,但是我感到收获很大,而且受益匪浅,一方面我学到了我们课堂之外的知识,了解了先进的现代变电站的作用与发展,也更明确了心中的方向。还有,我们将相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了农村,同时也从农民群众那里学到了艰苦朴素、诚心待人、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真正做到了“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和观察到了以往不曾涉及到的领域,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志向,增强了我在学校学习的原动力,丰富了我灵魂深处的基本素材,开阔了我为社会服务的视角。我会时时感受人们给我们的那份厚重。在感受这份厚重的同时,我也在尝试着把这份厚重转化为奋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