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券
编号:(学校填)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 生活费补助券
(正券)
县(市、区)学校(签章)学生姓名:性别:民族:班级:父亲姓名:工作单位:
母亲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
寄宿生生活费(金额): 1000.00 元∕年。每月补助:100.00元,补助 5 个月。
居住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签章
年月日
编号:(学校填)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
生活费补助券
(副券)
县(市、区)学校(签章)学生姓名:性别:民族:班级:父亲姓名:工作单位:母亲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
寄宿生生活费(金额): 1000.00 元∕年。每月补助:100.00元,补助 5 个月。
居住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签章
年月日
第二篇: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
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
作实施暂行办法
第一条 目的意义
“两免一补”工作是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大“三农”工作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有效办法。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省“两基”攻坚进程,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促进 “三农”问题解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条 目标任务
从2005年春季开始,在全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面实施“两免一补”;2006年进一步扩大“两免一补”覆盖范围;2007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
第三条 资金来源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必设科目教科书的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地方编写的地方课程教材,必须限页数、限价格,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学校不得再以其他名目向受资助的学生收取涉及教科书的任何费用。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的资金由省、市(州)、县(市、区)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2005年43个国贫县免杂费的资金由省级财政与市(州)级财
1、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标准
2005年春季的标准为:小学35元/生/学期,初中70元/生/学期,特殊教育
35元/生/学期。以后如有变化,按国家新的标准执行。以后不再拨付资金,直接给贫困学生发放免费教科书。
2、免杂费的标准
以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的杂费标准为依据确定。学校不得对受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再收取杂费。
3、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的标准
每年的补助时间按239天计算,参考标准最低为1元/生/天,具体标准由市(州)确定。不住校的学生不予补助。
第五条 资金管理
省、市(州)、县(市、区)“两免一补”资金要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统一纳入各级财政国库管理,实行分帐核算,集中支付。对市(州)、县(市、区)资金未落实的,省级、市(州)级财政将通过扣减正常的转移支付资金等方式予以补足。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两免一补”资金使用的管理,自觉接受各级审计、监察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监督检查,确保每一分钱都真正用在贫困家庭学生身上。
第六条 对象确定
“两免一补”资金要坚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不能用于财政供养人口家庭的学生和较富裕家庭的学生。凡享受中央免费教科书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地方必须同时免除杂费,如果该贫困家庭学生是寄宿生,地方还须同时补助寄宿生活费。严禁“平均分配”和“轮流享受”等做法。
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客观公正、贫困优先”的原则,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状况,对每个乡镇、每所学校确定不同的贫困家庭学生受益比例。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认真细致地制定本地享受“两免一补”贫困家庭学生的界定标准和评定办法。要将各地扶贫部门确定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家庭学生,以及以下几种情况: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贫困家庭学生;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重大经济损失的贫困家庭学生;父母严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学生;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革命烈士子女;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
户子女作为主要资助对象。要充分依靠学校、教师和村委会摸清需要资助的学生数,收集有关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基础数据,建立享受“两免一补”贫困家庭学生情况台帐,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确保不漏掉一个贫困家庭学生;要建立自下而上、具体到每一名享受“两免一补”贫困家庭学生的动态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农村中小学在校生数、贫困家庭学生数、贫困家庭学生界定标准等都要纳入管理系统,定期更新、动态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享受“两免一补”的贫困家庭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要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
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根据中央下达的免费教科书经费额度和资助人数,按因素法,通过市(州)财政、教育部门将“两免一补”经费额度和资助人数分配、下达到各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要及时将资助名额分配到各学校。学校根据分配的资助名额,通过有效途径公开资助信息(包括资助的条件、资助的名额、资助的申请、审核监督和申诉程序等),组织希望获得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填写《免费教科书申请表》,组成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根据申请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确定资助名单,并在学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乡镇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并按行政隶属关系上报省财政、教育部门备案。
第七条发放程序
1、免费教科书的发放:免费教科书实行政府采购,直接将书发放到学生手中。国家规定课程的免费教科书由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实行政府招标采购统一发放;其他免费教科书由承担费用的各级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或学校统一采购发放。具体发放程序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教[2005]4号)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甘财教
[2004]40号)执行。
2、免杂费资金的发放:省、市(州)财政和教育部门按照免杂费的人数和标准及本级负担的比例,逐级将资金一并下达县(市、区)级,由县(市、区)
级财政、教育部门负责将资金统一拨付到有关学校(并附资助对象名单),学校按照资助对象名单直接免收学生杂费,并向学生开具免收杂费证明。
3、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的发放:由县(市、区)级财政部门按照确定的资助对象和补助标准将上级及本级资金统一拨付到各学校,学校扣除住宿费后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给学生本人。
第八条 组织管理
为了加强我省实施“两免一补”的领导和管理,省上成立了由财政、教育、审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两免一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由省财政厅教科文处、预算处、省教育厅财务处、基教处、民教处、校产办人员组成,日常工作由省教育厅校产办承担。各市(州)、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尽快开展工作。
“两免一补”是今后我省实施义务教育的经常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各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分清职责,认真实施;要认真细致地制定“两免一补”实施办法和细则、贫困家庭及寄宿学生界定标准和发放办法、申领公示制度、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健全“两免一补”的管理机制、制度体系及严密的工作程序,使“两免一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规范制度,有操作办法,有监督机制。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两免一补”实施细则及相关政策文件等,须报省财政厅、教育厅备案。
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按照这些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确定免费教科书种类、版本;准确测算和确定资助对象;组织教科书政府采购。县(市、区)教育部门要严格“两免一补”的发放流程,向享受“两免一补”的贫困家庭学生发放登记卡,登记卡要有受资助学生姓名、家长姓名、住址、资助内容、时间、金额及。实施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一定把实施“两免一补”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财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广泛宣传政策,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将“两免一补”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确保“两免一补”目标如期实现。
第九条监督检查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将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地“两免一补”实施工作进行专项检
查。市(州)对各县(市、区)“两免一补”实施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送省财政厅、教育厅。对工作认真、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的市(州)、县(市、区),特别是财力相对困难而工作成绩突出的,将通过以奖代补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拖拉、措施不力或弄虚作假的,要通报批评,并停拨和缓拨省级补助资金。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两免一补,杜绝腐败现象。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挪用资金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不仅要严肃处理有关当事人,而且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条 其他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本办法由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陈畈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评审认定工作实施细则
陈畈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
评审认定工作实施细则
一、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对象及范围
贫困寄宿生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开发区政府规定的低收入家庭子女,且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寄宿就读的学生。其中应重点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孤儿、残疾学生,享受低保家庭及因病、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学生以及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
各义务教育学校应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及时组织认定工作。认定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学校评定、主管部门审核相结合的原则。
二、补助标准及资金来源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将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人每天提高1元,学生每年在校天数均按250天计算。
三、实施步骤及程序
贫困寄宿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补助的学生一般每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所在村委会、乡镇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根据省教育主管部门对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要求,我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学生的评定程序:
(1)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贫困寄
宿生生活费补助”评审工作领导组和评审认定工作小组。
(2)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提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
(3)评审小组选派工作人员对提出申请的学生入户调查摸底。
(4)评审小组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和贫困寄宿生界定标准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查。
(5)对审查符合条件的学生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6)经公示后,对没有异议的学生造册上报审核、备案。
四、监督检查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贫困家庭学生的界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每学年开学后对贫困家庭学生重新申报、复核、界定,家庭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将取消。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学校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学生或家长手中。对不按规定程序确认和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陈畈小学
2011年9月
第四篇: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
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管
理暂行办法
豫财办教〔2008〕151号文
第一条 为促进教育公平,确保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以下简称寄宿生)顺利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根据《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豫财办教〔2007〕34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生活费补助对象为在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
第三条 寄宿生在校期间生活费的基本补助标准为:小学生2元/天,初中生(含特教生,下同)3元/天。每学期在校时间均按125天计算。各地可在基本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高补助标准。
第四条 落实寄宿生生活费基本补助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按照50%的比例给予奖励性补助;地方财政应承担资金由市、县级财政分别承担。具体分担标准为:中央财政负担小学生1元/天、初中生1.5元/天;省辖市财政负担初中生0.5元/天,县级财政负担小学生和初中生均为1元/天。各省辖市、县(市、区)应按照规定分担标准将本级应负担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足额纳入财政预算。调高补助标准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解决。
第五条 省财政厅、教育厅分县(市、区)下达补助名额。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分布等实际情况,对各乡镇、各有关学校确定不同的补
助比例,下达补助名额,不得平均分配。各地可在省下达补助名额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补助面,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解决,不得通过降低补助标准扩大补助面。
第六条 按照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补助对象每学年在秋季学期评定一次,春季学期根据补助名额和补助对象变动情况进行个别调整和评定。各县(市、区)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补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和办法,并将以下几种寄宿生优先确定为补助对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寄宿生;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寄宿生;父母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寄宿生;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同时,对革命烈士子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给予优先照顾。
第七条 评定程序:
(一)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布生活费补助信息,包括补助政策、补助名额、补助程序和申诉程序等。
(二)学校组织符合补助条件并希望获得补助的寄宿生填写申请书。申请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申请补助的理由。
(三)学校成立由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受助寄宿生名单。学生来自较多村组的学校可以成立若干个评审小组。
(四)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行政村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五)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寄宿生填写登记表(格式见附件1),建
立受助寄宿生档案,并将受助寄宿生名单(格式见附件2)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
(六)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审定和批复受助寄宿生名单,并逐级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
补助对象的评审、公示、报批、审定和批复工作应在秋季学期开学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八条 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教育部门在每学期开学后20个工作日内逐级下达到各有关学校。
(一)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编制下达全省分县分学期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预算,将中央下达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分学期直接支付到各县(市、区)财政中央特设专户。
(二)各省辖市财政部门要在收到上级下达的资金预算后5个工作日内会同同级教育部门将本地区本学期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预算下达到各县(市、区),同时将本级按规定标准应负担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直接支付到各县(市、区)财政中央特设专户。
(三)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在收到上级下达的资金预算后5个工作日内将本级按规定标准应负担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划入县(市、区)财政中央特设专户;然后按照确定的补助名额和补助标准, 会同同级教育部门及时将补助资金全部直接支付到各有关学校,不得结转、抵顶下一学期补助资金。
第九条 有关学校按照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批的受助寄宿生名单,将本学期生活费补助资金以现金或银行存折(卡)形式及时足额一次发放给受助寄宿生本人或家长;发放花名册(格式见附件3)经受助寄宿生本人或家长签字后,报
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应在学校收到资金和受助寄宿生名单批复后的5日内完成。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措管理;会同同级教育部门及时下达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预算;监督有关学校发放寄宿生生活费,防止截留挪用。
各级教育部门负责制定补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和办法;严格按照补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办法和程序,组织确定补助对象;组织发放寄宿生生活费,严禁挪用挤占滞留;建立健全受助寄宿生档案资料管理系统。
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确保补助工作的顺利实施。对资金筹措管理不到位、截留挪用资金,不按政策要求和规定程序操作、群众反映较大、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 各地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加强管理,严格监督,定期组织检查,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和审计制度,确保此项资金专款专用,及时拨付和发放,保证受助寄宿生的利益不受侵害。
第十二条 各地要大力宣传国家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国家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第十三条 各市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教育厅备案。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和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享受生活费补助寄宿生登记表
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享受生活费补助寄宿生名单
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发放花名册
第五篇:历城教育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
历城教育局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学生 生活费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 各街镇教办、区直属相关学校 : 为进一步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建立起规范的资助工作程序,根据济南市财政局、济南市教育局《关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的通知》(济财教[2014]49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发放工作通知如下:
一、资助范围和申请条件
(一)资助对象
政策资助对象为在历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式注册学籍的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在校非寄宿生。已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寄宿学生不得纳入。
(二)资助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三)资助的申请范围
1、低保家庭;
2、孤儿;
3、单亲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4、家庭成员(指父母、兄弟姐妹)长期患重大疾病;
5、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
6、残疾学生及烈士子女;
8、其它原因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各学校在确定资助对象时,对低保家庭子女、孤儿、残疾学生、长期特困户子女、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和因病因灾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对贫困家庭革命烈士子女要优先予以资助。
二、资助标准
1、按国家营养餐补助标准每人每天4元,每月在校时间20天计算,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800元,主要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伙食费补助。
2、资助比例按不超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的8%进行资助,南部山区资助比例可适当提高。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补助条件及补助费标准,不得搞平均分配,不得轮流照顾。
三、申请认定和发放程序
(一)学生申请。符合条件的学生提出申请,并提交《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申请表》及相关材料(“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独生子女证”,“残疾人证”等原件只做审查用,留复印件存档备查用)。
(二)组织评审。非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实行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组成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等组成的领导小组、评审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提交的资助申请进行认真审核,全面调查了解困难学生的状况和原因。根据优先条件,评审小组初步拟定资助学生名单后,填写《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公示表》,在学校内显要位置进行公示,公示期不低于5个工作日。学校要留存公示照片。
(三)确定名单。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对学生填写的《历城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申请表》进行汇总,填写《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非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申报汇总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非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申报汇总表》电子版于2015年5月15日前上报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上报的资助学生情况进行审核,确定受资助学生的名单,并备案存档。
(四)资金发放
非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审,按学期发放,以资助卡形式发给受助学生。
(五)完善规范档案管理
各学校要加强档案建设与管理,确保资助工作档案真实、齐全、规范。要将申请表、汇总表、发放领取表公示照片等相关材料整理存档,以备核查。档案装订成卷,一式三份(二份)。(学校、乡镇教办、资助中心各一份。学校留原件,乡镇教办和资助中心可以是复印件。)
材料装订顺序:
1、领导小组、评议小组等名单;
2、承诺备案表;
3、工作小结;
4、公示表(含照片);
5、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报汇总表;
6、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困难证明(各种证件的复印件、重大疾病诊断复印件等等);
7、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领取表;
8、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
四、管理与监督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工作责任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学生知晓受助的权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学校主要负责人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加强管理,加大检查力度 区教育局将组织由监察室、资助中心、计财科、审计科组成的检查组深入到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学校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资助学生家庭情况、补助资金发放情况、违规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等。确保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严肃工作纪律,加大处罚力度
各学校要细化工作流程及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虚报冒领、平均分摊、抵顶欠费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如因违反工作程序或不遵守工作纪律,造成群众上访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四)加强学校食堂餐厅建设
各学校要科学规划,本着实用、够用和方便学生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学校食堂餐厅建设。按照上级文件有关要求加强对食堂餐厅的管理,做到各项管理规范,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 2015年4月27日
附件:
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
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报汇总表
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公示表
4、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助卡领取表
5、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发放资助备案表承诺书
注:以上报表到邮箱daikuan6068@163.com密码88066068或QQ群共享286731705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