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报道之四(交通篇)
畅通经济大动脉让襄阳搭上发展快车
——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报道之四(交通篇)
来源: 襄阳日报作者: 龚莉发布日期: 2014-04-02 07:05:00
【襄阳政府网消息】碧水穿城,蜿蜒东去,静静诉说着这座名城的历史。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踞汉水中游的襄阳曾几度辉煌。
近年来,担当“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重任的新襄阳,科学谋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凸显,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步履豪迈铿锵。
短短数年间,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齐头并进,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新格局加速形成,引领汉江流域开发开放的襄阳气场日益强壮。
科学谋划大交通
依水而立、因水而兴。控扼南北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襄阳成为南北经济的大通道,商业之盛延续千年。上世纪,随着汉丹、襄渝铁路的相继贯通,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让这座城市声名远播。然而,进入新千年,随着高铁、民航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兴起,以及水运地位的下降和汉江航运的萎缩,襄阳固有的交通比较优势江河日下。
如何重塑现代化交通枢纽地位,争创襄阳发展新优势?襄阳人在反思,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认真调研、精心谋划
打开中国地理版图,襄阳的中心地位跃然纸上;对比整个汉江流域,襄阳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理应有所担当。省委、省政府“两圈两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襄阳构建现代化交通枢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汉江中下游城市的互动融合、全方位合作日益深化,一批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呼之欲出。地处西安、郑州、武汉、重庆4个特大城市地理中心的襄阳得“中”独厚,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更需要通过立体的综合交通优势的培育来强化。
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真审视,对襄阳未来发展的科学定位,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迅即推出。
重塑现代化“七省通衢”枢纽地位,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铁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襄阳机场改造升级,建设一类航空口岸,加快打造内河“黄金水道”系列工程。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绘就了“构建大通道、建设大交通”的战略蓝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塑现代化交通枢纽地位的“襄阳路径”日渐明晰。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推进谷竹、麻竹、保宜、保神、老谷、枣潜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提升铁路枢纽地位,推进郑渝高铁、西武高铁(襄武城际)、蒙西铁路建设,支持汉丹铁路改造,扩容改造襄北编组站。推进襄阳机场向4D级升级;加快推进新集、雅口等航运枢纽和襄阳新港建设,打造内河“黄金水道”,形成千吨级船舶通航能力。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完善主城区干、支路网和市、县、乡三级路网,加快推进城市南北轴线、东西轴线、207国道西移、316国道北绕、绕城高速、庞公大桥、河谷大桥等重点工程。
以交通的大发展、大跨越,筑牢发展大底盘,开辟发展新空间,襄阳正蓄势待发。重塑七省之通衢
3月18日,中铁四院专家专程来襄,就武襄十城际铁路襄阳段线路走向和站位设置方案与我市对接,这意味着武襄十城际铁路可望年底正式动工兴建。
这条襄阳到武汉最便捷的快速客运主通道总长约432.5公里,其中襄阳境内约172.5公里。该线路建成通车后,襄阳到武汉仅需一个半小时。专家坦言,武襄十城际铁路的修建,将缩短襄阳与武汉之间的时空距离,提升襄阳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无疑对襄阳当前和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日前透露,省委、省政府初步确定,把武汉—襄阳
—十堰这条线用城际铁路的模式先串起来,再并入武西高铁,争取进入国家铁路网。与此同步,郑渝高铁的相关论证工作也正紧锣密鼓进行。随着两条高铁由蓝图日益变成现实,襄阳将搭上高铁建设的时代列车,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
“水铁并进”,通江达海,恢复汉江“黄金水道”也纳入日程。水运曾是襄阳所具有的巨大优势,汉江干流航道在襄阳市域内总通航里程为190余公里。沿汉江“水经济走廊”整治汉江航道,使汉江中下游具备三级通航能力,由目前的500吨级提高到千吨级以上。我省将实施汉江开发“水铁并进”,从而与长江联动,形成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以此为契机,我市今年港航水运投资1.4亿元,加快建设襄阳港小河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等港航项目,做好雅口航运枢纽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实施汉江及唐白河航道整治,争取将唐白河列入国家战略航道。今年1月,位于襄阳境内的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该航运枢纽建成后,汉江中游“肠梗阻”现象将彻底消除,汉江千吨级航道成为现实,可有效促进产业沿江向内陆延伸,助推襄阳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水路建设正在提速,高速公路建设也全面开花。据介绍,今年我市将投资85亿元,快速推进6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谷竹高速襄阳段年内建成通车;保宜、麻竹、老谷、绕城高速有序推进,枣阳至潜江高速公路完成前期工作。此外,东西轴线等城市干线路网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南北轴线上的郑岗互通开工建设,316国道和207国道襄阳市区绕城段改建工程可望在10月底建成通车,我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我市航空业也开始发力起跑。2013年12月31日,《襄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机场改扩建工程可望今年下半年开工,建成后的襄阳机场将成为省内第二大机场,设计吞吐量为现在的22倍,每年可供220万旅客往返。
铁、水、公、空等交通运输方式比翼齐飞,市内交通与市外交通无缝对接,一个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正使襄阳以全所未有的态势融入全国经济发展大潮。
广拓发展新空间
通江达海、通衢九州、联通全球„„更快、更畅、更强,是各类资源要素流动的一般规律,也是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对现代交通的必然要求。而各类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合作的力度,无疑将决定着襄阳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基于这一认识,必须站在加快推进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历史高度,谋划和推进“大交通”、“大通关”体系建设,打造对外开放的便捷通道。坚持把区域合作作为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积极在引领汉江流域开放开发上谋求新突破。
去年12月19日,一列满载国际集装箱的列车从襄阳火车站货场出发,开往宁波港北仑港站,标志着襄阳—宁波集装箱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开通,我市成为全省首家与东部沿海港口开展铁海联运的城市。襄阳—宁波集装箱铁海联运班列的开通,为襄阳及周边地区外向型企业集装箱出口提供了一条“安全、绿色、经济、便捷”的新的物流通道,物流成本单箱节省500元以上。这也是我市主动与宁波港股份公司推进的战略合作。以此为契机,我市大力推进襄阳国际“无水港”及其功能建设;推进开通襄阳进出口商品在宁波港口岸转关转检铁海联运的绿色通道;推进宁波港功能向以襄阳为中心的鄂、豫、川、陕、渝地区延伸,着力将襄阳打造成为区域性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借船出海”以通江达海,“借路远行”则使我市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欧洲。去年7月,襄阳光彩国际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与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我市正式与新“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货运通道搭接,成为其集结分拨中心。不仅如此,襄阳也成为中南地区联接亚欧的桥头堡。今后,襄阳市乃至中南地区的货物可利用这条国际铁路大通道,将货物运到欧洲,而无需先运到东南沿海地区,再海运到欧洲。“襄阳造”将插上了快速“飞”往欧洲的翅膀,襄阳与欧洲经济合作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在全国航空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近年来襄阳航空却迎来了发展春天。截至去年底,我市构建起了11条航线、12个城市、13个航点的空中交通网络,航线航班进一步优化。随着襄阳机场改造工程的推进,襄阳可望具备开通国际航线的能力。届时,襄阳与世界的时空距离将再近一大步。
构建大通道,汇聚大物流,一通带百通。越织越密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开启了襄阳对外开放的新通途,日益成为提升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第二篇:加快武汉环境创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加快武汉环境创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开展的城管革命为背景,提出武汉城管革命是政府主导下的环境创新运动,具有重塑城市景观、优化机构内外环境和改进武汉市民环境行为的良好效应。与此同时。武汉市的环境创新还会衍生强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具有扩大城市集聚和服务功能、提升企事业单位综合竞争力和增进市民幸福指数的实际效果,是助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
关键词:武汉市,环境创新,国家中心城市
自2011年7月以来,武汉市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声势浩大城管革命。城管革命不仅得到武汉2万多城管战线工作人员的积极响应,更是得到了武汉市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亲身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极大的提升了武汉的整体形象。武汉巿十二次党代会刚刚落幕,在国家明确武汉为中部中心城巿的基础上,巿委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武汉人的光荣使命。
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为广大的经济腹地提供各种服务,基本特征是拥有大量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各类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基础条件则是大多数市民整体素质高、环境行为优,全体居民能够享受较高的环境福利。武汉城管革命是政府主导下的环境创新运动,具有重塑城市景观、优化机构内外环境和改进武汉市民环境行为的良好效应,具有扩大城市集聚和服务功能、提升企事业单位综合竞争力和增进市民幸福指数的实际效果,是助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
一、武汉城市景观重塑与扩大城市集聚服务功能
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的自然本底条件与人工环境融合而成的综合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和心理感知等诸多方面,优美的城市景观是宜居城市和创业城市不可获缺的要素,是城市的“集体面子”。武汉城管革命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重塑武汉的城市景观形象,大规模的集聚人口和产业,扩大武汉作为中部中心城市和未来国家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
武汉是白云黄鹤之乡,是闻名遐迩的知音江城,江湖山川湿地森林在武汉形成了绝佳的自然资产组合,并与武汉城市人工空间浑然一体,造就了“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传奇。但由于江湖阻隔、城市形态破碎、无序蔓延、工地众多和城市管理缺位等原因,武汉部分城市空间没有达到应有的优化标准,没有展现武汉作为生态城市和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应有的优雅景观,没有将大自然优越的生态本底条件完全转化为宜居和创业环境要素,从而间接影响了武汉的城市服务功能。武汉城管革命的基本任务,是要通过“洁面冲凉”、“穿衣戴帽”、“减肥瘦身”等工程,实现武汉的城市景观的革命性转型,告别脏、乱、差,展现洁、整、优,完美展现大江大湖大武汉的靓丽特色,呈现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应有的景观格局。这些管理措施的出台,决不是武汉市委政府、城市管理部门和市民的“洁癖”,而是创造宜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的必由之路。
城市景观形象是城市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整洁的城市面貌是一种巧实力和软实力,是优越投资环境的指示器,是带来各种发展机遇的环境使者。目前,国家已经明确定位武汉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正在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群,武汉传统的经济腹地正在恢复与她的紧密联系,武汉各城区都在竭力以优越的城市环境招商引资。正当此时,武汉在增强城市在生产和服务功能的同时,还应树立清新、整洁和靓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增强武汉市的整体竞争力、人口与产业集聚功能,从而为武汉的经济腹地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更优质的服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建设后,必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二、武汉机构环境优化与提升综合竞争力
城市是由各种类型的机构组成的,政府、企业、学校、金融机构等是城市的构成要素,占据了城市的主体空间。一个城市的机构总量和密度越大,则一个城市中心性越高。机构内外的环境质量越好,则其综合竞争力越强。2010年9月,笔者参观了位于西雅图的波音、微软等跨国公司总部,深刻体验到企业巨大的生产力、创新力和企业环境创新之间的紧密关系。微软公司森林似的外部环境、花园似的公司景观,成为科技人才创新灵感的一个来源,更为员工提供了减压的环境,成为微软公司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密集分布着大量的政府治所、企业、学校和金融机构等,是武汉国土空间的主体,机构内外环境状况对城市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武汉不同类型的机构都有环境管理的先进典型,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并成为大武汉的城市名片。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享誉全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名片。遍布武汉三镇的很多企业、金融机构、商业卖场等都具有良好的内外环境,为武汉增光添彩。但总体看来,武汉市也有一些机构存在建筑零乱、垃圾露天堆放等诸多现象,既影响了这些机构的行业竞争力,也对武汉市容产生了负面效应。城管革命的根本任务,是要通过城管革命的管治与引导作用,让各类机构充分动员起来,开展机构内外的环境创新,让优美的环境成为各类机构的生产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源泉。
此次武汉城管革命强化了各个城区的检查排名,实施奖优罚劣的行政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要进一步将城管革命引向深入,各城区还应将环境卫生管理的评比向各类机构延伸,夯实
城管革命的基础,形成城市环境优化管理的内生机制。为此,可以將评比与奖惩措施引入到武汉巿各行业机构的环境管理之中,促进各个行业机构在“门前三包”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环境创新。城管革命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类机构环境改善的衍生效应,提高武汉巿各类机构的劳动生产力和服务能力,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在建设光谷等城市新区时,吸纳国内外先进城巿和跨国公司的环境创新经验,创造了武汉企业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典型案例,为武汉在城巿环境创新和提高企业生产力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后,武汉要坚持兼容环境创新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模式,使武汉在环境创新和生产效率方面全面达到国家中心城市应有的标准。
三、武汉市民环境行为改进与增进民生幸福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的环境行为既决定了城市的景观形象与各类机构的环境状态,也直接影响市民本身的环境福利。2011年11月在东京访问时,笔者感叹东京市容环境的整洁,便与日本学者探讨个中原因。日本学者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东京的自然环境比较洁净,所以市民非常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性和环境行为;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的城巿交往的增加,东京成为国际化都市,东京和东京人都要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优雅的城市形象,因此政府和市民一起努力,创造与国际化都市相适应的城市环境和市民环境行为形象。东京整洁的市容环境既给东京人带来了极高的环境声誉,也让东京巿民获得了较多的环境福利。
东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创造优美洁净的城市环境,市民是基础,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是关键。毛泽东同志曾形象的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强调一个人如要成就大亊业,必须从小事做起。这句话也适用于武汉城管革命中巿民环境行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巿民环境行为是微观的,但对宏观的城巿环境有直接影响。如果一个巿民的房屋不整洁,有很大的可能是因为房屋主人的环境行为惰性,具有惰性的主人有很可能不会注意单位和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也很难对建设宜居城市和创业城市做出较大的贡献。市民环境标准要求的高低不同,也会反映出工作目标和努力程度的差异,进而会对个人、企业和城市的生产效率产生放大效应。市民环境行为的低标准往往意味随遇而安的工作态度、小富即安的生产态度和劣质低效的城巿空间,与追求完美卓越的国家中心城市精神格格不入。所以,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提升市民的环境意识,培养市民爱家、爱单位和爱市的环境行为。
楚人有“毕路蓝缕”的奋斗精神,这是蛮荒时代楚人创业精神的历史留存;武汉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形象,这是武汉人改革创新的精神写照。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征途中,如何树立武汉巿民的城市环境行为形象?也许,我们应有" 敢为天下洁"的响亮口号,汇集武汉几百万市民的巨大力量,推动武汉市容环境的革命性变化,使武汉成为全国最整洁的城市之一。
武汉市民环境行为的优化不仅只是改变武汉的市容面貌,它还能增进武汉市民的幸福指数,使武汉成为真正的“民生幸福区”。2011年,武汉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破1万美元,已经达到较高的收入水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追求环境质量”将会成为武汉居民的重大需求,环境福利也将成为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变量。优美的城市环境是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来源,也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指示器。如果一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了,但是环境破坏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便缺少了环境保障。只有武汉全体市民一起用双手创造宜居与创业的城市环境,武汉居民的环境福利才有源头活水,幸福指数才有环境保障,优秀人才才有来武汉创业和居住的动力,武汉才有成为充满活力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力资源保障。
总之,武汉城管革命要达到城市景观脱胎换骨的重塑、机构环境凤凰涅槃的升华和市民环境行为与时俱进的优化的实施效果。唯其如此,武汉城管革命才能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完成其庄严的历史使命。但是,武汉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来自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习惯的阻力,也有来自民生方面的实际困难,因此,城管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能形成可持续的城市整洁风貌。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以“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勇气持之以恒的推进城管革命,武汉未来一定能比肩上海、北京和广州,成为无可争议的国家中心城市。
第三篇:深入推进城管革命 加快建设汉江带明星城市
深入推进城管革命 加快建设汉江带明星城市
老河口市人民政府(2011年9月8日)
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老河口检查指导城管工作,是对我市开展城管革命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我们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的很好机会。值此,我代表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提出“学习株洲,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号召后,我市迅速行动,以实施查处违法建设、加强城乡建设管理为突破口,在全市范围内打响了一场规模大、影响深的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战役。通过近一个月的扎实工作,城市面貌明显改变,城市形象明显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有六个方面。
一、加强宣传,全民动员,形成全社会参与城管革命的浓厚氛围
城管革命是一场人民战争,只有发动群众,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不竭的动力。我们始终把发动群众、惠及群众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市民参与城管的主体意识、职能部门抓好城管的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一)加强新闻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
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城管革命。市内电视台、网站均设有曝光台、追踪报道、专题新闻、言论等专栏,高密度、多视角、深层次地宣传报道城管工作,将城市管理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巨大意义宣传到位。仅8月12日以来,各新闻媒体就播发城管稿件100多篇,有力地营造了全民参与城管、支持城管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社会宣传,形成全民参与的群众氛围。8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查处违法建设、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大会,在家的市“四大家”领导全部出席会议,市直各部办委局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办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城区主要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会议的规模、规格、声势等在我市历史上是少有的。会后,各地、各部门层层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分解目标,落实任务,制定行动方案,各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都按要求填写了《违法建设自查表》。设立了城市环境巡查日,将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城市环境巡查日,组织党政军群以及志愿者广泛参与城市管理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强大声势。
(三)加强基础工作,将城管革命向基层延伸。城市管理的重点在基层,为此,我们广泛开展了“爱护城市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城市管理靠大家,和谐环境你我他”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推进市“四大家”领导及市直单位包路段、包社区活动,全面恢复了城市管理“门前三包”责任
制。正组织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将城市管理触觉延伸到社区,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需,解决了一大批困难和问题,通过面对面交流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使城市管理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调动了基层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二、领导重视,细化责任,建立推进城管革命的组织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集中时间开展城管体制改革专题调研。市委书记王世荣同志、市长郑德安同志深入相关部门及社区调研城市管理工作,强调要以城市管理创新为突破口,推动社会建设上水平。8月17日,副市长胡桂军同志带领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赴武汉考察学习江夏区城市综合管理经验,通过考察学习,得到了启示,认清了差距,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提出了远学株洲,近学江夏、襄阳的目标。8月12日,“城管动员大会”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市长郑德安同志、副书记陈良金同志、常务副市长黄久强同志三次带队,深入背街小巷检查市容市貌,现场办公检查督办城市管理工作,解决了一大批市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同志,积极支持城管工作,及时制定了相关决议、决定,并开展视察和督办城市管理工作,有力地带动了市直各部门参与城市管理革命,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我们调整了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由市长担任主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城区办事处、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城管委成员。我们坚持做到每月召开一次城管工作会议,市长亲自主持,专题研究城市管理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城管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专群结合,广泛动员、形成全力”的原则,进一步充实执法管理队伍、城管协管员队伍。同时,正着组建各乡镇办城管中队,不断壮大城市管理队伍。
(三)加强制度建设。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关于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意见》等七个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正在拟定《城市管理考核评比办法》、《城市管理考核评比办法实施细则》、《城市管理考评标准》等一系列操作措施和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工作政策支撑体系。
(四)加强考评和责任追究。在学习株洲、江夏、襄阳的基础上,市里调整对城区城市管理的考核内容和办法,强化市城管委的职能和各城区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的主体责任,建立城市管理考评问责机制,对城区办事处、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实行日考核、周反馈、月评比、季考评,连续两次排末名的,由市主要领导约谈主要负责人,连续三次排末名的,主要领导在市电视台向全市人民作检讨。设立城市管理考核评比奖惩专项资金,市财政局从二个城区办事处和8个乡镇财政预算经费中各扣减一定数额资金,市财政配套
一定数额资金,归集资金作为城管考核评比奖惩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每月按考评结果兑现奖惩,考评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城区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所得奖励资金70%用于城市管理及维护,30%用于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这一考评办法,经过几次反复讨论,基本形成了共识,将极大调动城区办事处、社区、村居委会和城管队伍的积极性。一方面既让他们感到了压力,又让他们感到了责任,自觉主动承担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变化。
三、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常态化、制度化
(一)改革城管体制,实行三级管理为主的城管新体制。按照“分级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理顺市、办事处城市管理体制,实施规划权高度集中,管理权适度下放,强化了城区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社区、村委会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建立“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明确市、办事处(镇)城市管理职责,由城管执法局直接委派各10名城管人员,进驻赞阳、光化办事处;其它8个乡镇在城管执法局的指导下,自行组建城管中队;各中队设置固定办公场所,从事辖区城市管理“十乱”现象治理和巡查制止违法建设行为。乡镇中队中队长由一名乡镇副职兼任。职责调整后,赞阳、光化办事处城管中队受市城管执法局和辖区办事处的双重领导,各乡镇办城市管理的日常管理、考核由市城管委办公室负责。市城管执法局主要对辖区城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考核。市法制办负责各乡镇城管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执法证的办理工作。
(二)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强化城市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协调、检查、督办职能,每月由市政府领导带队,组织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市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办事处(乡镇)、社区居委会把城市管理当作主要职能,充分发动群众,让市民教育市民,让群众管理群众,初步形成了全民上阵,全员动手,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
(三)建立城市管理持续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综合管理的投入,城市管理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市财政优先足额安排城市管理经费,确保城市综合管理经费增幅高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增幅。市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公厕、垃圾转运站、果皮箱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并确保土地收益金的一定比例用于城管基础设施建设。
(四)建立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市场化为取向,采用管养分离、以费养事、特许经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法人单位和个人,通过竞标获得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管理权,在目前已实行环卫作业模拟市场化的基础上,逐步把渣土清运、城市“牛皮癣”治理、绿化管养、城市道路维护等推向市场,实行以钱养事,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
(五)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机制。我们计划拿出专项资
金,建设数字化城管系统、智慧城市、无线城市,通过整合公安信息资源,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建成市区联动、信息共享、高效运转的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监督指挥系统,形成巡查发现、投诉受理、协调督办、检查考评等多环节的闭环式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目前正在抓紧设计方案,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接触和洽谈。
四、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十二五”时期我市的城市管理总体目标是: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努力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3个月内城市环境得以明显变化;2011年城市环境实现大变样;2012年城市环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大城管”格局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围绕这个目标,我们扎实开展了“七个专项整治”:
(一)实施“垃圾围城”专项整治。以清理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铁路河道沿线集存垃圾为重点,在市区范围内全面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截止目前,共出动1万多人次、动用机械200多台套,清理垃圾、建筑渣土等600多吨,市区基本消灭了卫生死角和集存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一期工程将在今年建成投入运行,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二)实施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加大对重要路段、主要堵点交通疏导力度。建立了由公安城管、公安交警联网的处罚平台,有效提高了静态交通秩序整治效率,市区交通秩序明
显好转。
(三)实施沿街为市专项整治。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管理”的要求,加大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游散摊点治理力度,规范城市管理疏导点15处。同时,升级改造农贸市场,计划改造提升城区现有玉皇阁农贸市场、中山大市场、北京路农贸市场;新建城区临江大市场标准农贸市场;新建大棚式农贸市场2个。
(四)实施渣土污染整治。严格实行渣土运输企业化管理,建立“准入许可、源头专控、运输专线、消纳专点、管理专责”的管理新机制,强化工地、路面、车辆、企业四个环节监管,初步遏制住了飞扬撒漏等现象。
(五)实施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按照减量、提质、规范的要求,对市区主次干道户外广告、门店招牌进行整治和规范。截至目前,共拆除大型立柱广告21处,拟定了洪城门、拦马河等重点区域的大型户外广告提档升级改造方案,建设大型LED电子显示屏广告发布平台,提高了户外广告的档次。
(六)实施立面美化专项整治。以市区出口路沿线、广场等周边立面整治为突破口,正着手制定城区重点区域立面整治方案。启动临街建筑立面集中整治,清洗临街建筑立面,拆除沿线乱搭乱建和违法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改造。以后,我们每年有重点的改造一两条路,保证立面的整洁、美观。
(七)实施道路管养整治。近年来,全市已投入大量资
金,增设停车位;对主要干道进行了刷黑,对人行道进行了铺装和修整;对汉江大桥进行了检测和维护;加强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管理力度,清洗、保养、规范了市区路名牌、公交站牌、交通指示牌等。
这几个方面的整治,搞了两个月。以后也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五、重点治乱,重拳出击,依法查处违法建设 针对我市近年来,违法建设失控,严重影响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状况,我们下决心打一场查处违法建设的硬仗。
(一)统一思想,协同作战,坚定信心打好这场攻坚战。市委、市政府集中时间专题研究讨论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制定工作方案,一次性印发配套文件4份。成立了全市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安同志担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协专门出台了支持查处违法建设的决议。市纪委、组织部出台了查处违法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市政法委出台了全市政法机关参与支持查处违法建设保障方案,市委宣传部制定了查违工作宣传方案。全市各级部门层层召开查处违法建设大会,市纪委、市城管局专门公布举报电话,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在短时间内,全市上下就形成了空前的查违、拆违、禁违声势。
(二)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查处工作。这次查违拆违的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
位、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违法建设;二是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违法建设;三是非本集体经济组织人员购买或租用集体土地违法建房的;四是单位和个人非法建设的小产权房。我们在广泛调研和学习外地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拆违的五大原则,一是零补偿原则;二是依法拆违、有情操作、自拆为主的原则;三是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四是先查人再查房、先单位后个人、先党员干部再群众、先重点再一般的原则;五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的原则。确立了拆违的三个目标:一是彻底控制,不出现新违建;二是法人单位、党员干部的全部拆除;三是对群众依法鉴定,锁定目标,以后根据城市规划发展需要再拆。在工作步骤上,一是开展违法建设自查自纠行动。组织基层组织逐家、逐户上门开展违法建设普查。二是大力实施拆违行动。重点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违法建设,占用各种管线、挤占消防通道、河道行洪区域的违法建设,单位和个人非法建设的小产权房等10类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违法建设组织强拆。三是严厉查处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参与违法建设行动。群众现在最关心的是先拆谁?先拆法人、党员干部。市纪委组织党政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人人签订违法建设自查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拆防并举,着眼长远,着力建立查违禁违长效管理机制。市政府建立违法建设防控网络,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使市区违法建设防控效率明显增强,市
区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长”。
六、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一)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高起点、大手笔的要求,全面启动了专业规划编制。一是城区主次干道立面整治、门店招牌、户外广告整治规划;二是主次干道、人行道改造升级规划;三是主城区农贸市场、夜市、早餐点规划;四是公交车停靠点规划;五是市政环卫基础设施规划;六是城市绿化美化规划;七是城区亮化规划。
(二)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近年来,市政府加大环卫设施的投入力度,购买了大型环卫作业机械,全市环卫作业机械化清扫率进一步提高。近期,我们计划先期在城区11条主干道及繁华地段设置果皮箱230个左右,再增设40个密封式垃圾箱斗,实现市区生活垃圾清运机械化、封闭化的目标。确保城区“垃圾不落地”。消灭露天垃圾池。
(三)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按照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建绿,全面实施园林绿化改造,不断增加绿地、游园面积。对市区所有绿地、绿带、树木进行了调查摸底,对缺株、坏死的植被全面补植;对现有绿地、绿化带的保护设施(木栅栏、竹篱、铁护栏)进行清理,对有碍市容的一律拆除,确保了城市园林绿化的覆盖率。抗战文化广场二期绿化建设于今年4月动工,通过优化植物配置,完善绿地功能等,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一处既具抗战文化气氛又有鲜明时代气息
和地方特色的大型集会、休闲活动场所面向广大市民开放。另外,新建汉江大道东景点、科技产业园三角景点和铁锁堰沟(万盟数控公司)配套绿化工程,更新改造光化汉江大桥头三角景点,市城市景点、游园建设亮点纷呈。
在襄阳市委、襄阳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襄阳市直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与上级领导的厚望和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希望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是规划滞后;二是基础设施落后;三是环境整治水平还不高。在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还有死角,与株洲、江夏、襄阳相比还要付出很多努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编制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全面提高城市规划的覆盖率。二是探索融资途径和方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大市政、大交通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加快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新机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以建设汉江城市带明星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把老河口建设成为襄阳市的宜居宜商兴业城市。
第四篇:勇于实践 担当使命 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密次中心建设
勇于实践 担当使命
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密市次中心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郑州这座不沿海、不沿江的内陆型城市,与全国、全省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一大批事关全局的节点性、标志性、奠基性大事要事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是,通过一个时期的不懈奋斗,着力把郑州打造成为国际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国家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全面拉开序幕,新密市作为郑州重要组团,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郑州的发展将直接辐射、带动新密市。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上级各项决策,持续深化“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格局,扎实深入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奋力建设“四区两城”,一系列谋划部署,契合了郑州的发展要求、发展方向。在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我市产业质态持续向好、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民生福祉明显增强、政治生态不断优化,新密市跃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73位,区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我们在更高水平上谋划发展、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区域发展战略蓄积了新的能量、增添了新的动力。站位全局,展望未来,全市上下一定要主动顺应时代特征、国内外发展趋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要求,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战略意识、机遇意识,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持续深入谋划、完善思路举措,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敢担当、有作为、走前列,不断开创新密市发展新的局面。
首先,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提供坚强保证。要筑牢基础、凝聚力量,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的决策部署上来。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主动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期盼,进一步提升站位、拓宽视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步一个脚印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推向前进。要善于谋划、勤于落实,围绕目标任务抓谋划,突出重点抓谋划,突出特色抓谋划,超前主动抓落实,狠抓具体促落实,促进整个工作的高效开展。要提升标准、争创一流,牢固树立创先争优、高标一流意识,确立“高起点、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的工作追求,确立“全国有亮点、全省有位次、全市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不断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出精品、求突破。
其次,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方面,我市在传统产业比重大、低端产值占比高的背景下,认清自身基础、寻求转型突破,当前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入实施改革战略,注重夯实转型发展的底部基础;注重发展高端产业,构建支撑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注重改革创新,积极创造条件为转型发展提供要素保障;注重城乡统筹,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转型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为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建设新密市国家中心城市新密市次中心、创建“四区两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实现“两个率先”宏伟目标奠定基础。
最后,在生态建设方面,我市围绕“融入新密市、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的发展思路,以“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为具体要求,把生态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新密市国家中心城市新密市次中心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内容。通过标本兼治、精准发力、科学施测、铁腕治污等一系列举措,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好转。力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一条转型升级与生态建设互为促进、良性发展的好路子。为建设新密市国家中心城市新密市次中心注入绿色能量,提供不竭动力。要强化生态优先,提升文化内涵,推动全域旅游,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坚持“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加快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自净能力、碳汇能力和生态承载能力;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将保护和利用、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着力打造具有新密特色、中原气派、国家水准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新密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美誉度;要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围绕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养生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旅游扶贫等旅游业态的品质提升、融合互动,不断提升新密旅游的质量、水平、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最终目的就是要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要加快教育、医疗现代化,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建成公平正义、平安和谐、包容发展的幸福之城。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引领中原城市群、支撑中部崛起、服务“一带一路”为己任,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作贡献。
第五篇:生态优先 产业优化 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密次中心建设
生态优先产业优化
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密市次中心建设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全面拉开序幕,新密市市作为郑州重要组团,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郑州的发展将直接辐射、带动新密市。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上级各项决策,持续深化“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格局,扎实深入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奋力建设“四区两城”,一系列谋划部署,契合了郑州的发展要求、发展方向。在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我市产业质态持续向好、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民生福祉明显增强、政治生态不断优化,新密市跃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73位,区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我们在更高水平上谋划发展、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区域发展战略蓄积了新的能量、增添了新的动力。站位全局,展望未来,全市上下一定要主动顺应时代特征、国内外发展趋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要求,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战略意识、机遇意识,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持续深入谋划、完善思路举措,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敢担当、有作为、走前列,不断开创新密市发展新的局面。
新密市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有优势,也有基础,关键在于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抓好三大着力点:一是挖掘新密市市的区位优势,凭借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全面提升新密市市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筑产业新体系,夯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建设的产业基础。三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河美”的生态新密市。
新密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先要重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让新密市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为河南和中原城市群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其次,新密市最大的优势是紧邻郑州,郑州是我国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要以“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为理念,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因此,新密市可以借着郑州发展交通的机遇,大力开发交通路网建设与完善。未来,新密市将成为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一环。
要顺应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大势,瞄准前沿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扶持引导,优化要素保障,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地位,积极培育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坚持把发挥原有产业优势和培育发展新优势结合起来,坚持把产业开放和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因此,在顺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加入创新的力量,帮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顺利进行。为新密市未来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发展动力。
近年来,新密市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因地制宜实施生态新密市建设。先后建设山村道路60多条、300多公里,道路两旁栽树种花,使整个山村公路变成了条条彩带。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49个贫困村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吸引了四方八方的游人。农家院带动当地发展是一大特色,采摘园拉动是脱贫的重要形式,旅游帮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发展旅游是新密市“生态+”扶贫的重头戏。在省级贫困区尖山,4年多来,先后建成伏羲大峡谷、三泉湖2个4A级景区,神仙洞、羲皇圣地等森林公园,各地游客不断,年接待超3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尖山有500多户农民由此走上富裕路。在该市南部,山区苟堂镇的湖水游,西南平陌镇的水乡游、西部牛店镇的玉石山风光游,都直接或间接帮助了当地困难农民致富。发展旅游让脱贫攻坚插上了翅膀,让贫困农民迅速实现了小康。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与经济发展道路并不相悖,未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密市次中心的建设,同样要坚持这样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继续走下去。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郑州重要组团之一的新密市,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新密市市区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我们在更高水平上谋划发展、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区域发展战略蓄积了新的能量、增添了新的动力。站位全局,展望未来,全市上下一定要主动顺应时代特征、国内外发展趋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要求,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战略意识、机遇意识,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持续深入谋划、完善思路举措,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敢担当、有作为、走前列,不断开创新密市发展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