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衡水市阜城县农民抱着西瓜奔小康
衡水市阜城县农民抱着西瓜奔小康
在强力打造“漫河牌”西瓜品牌的同时,实施了“东果西扩、瓜菜东移”战略,使大棚西瓜的种植在阜城县的各个乡镇全面开花,西瓜种植也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阜城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注意用身边的典型引导教育群众。他们从点上抓起,先后使有着传统种植经验的漫河乡许家铺村和前八丈等村发展起了大棚西瓜。特别是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许家铺村,一直靠种植玉米、小麦和棉花为主,2007年及以前,该村人均纯收入仅有600多元。作为该县的第三批扶贫重点村,2007年冬季,启动设施瓜菜扶贫产业项目,第二年就发展起春秋棚1200亩、育苗棚室100亩、小拱棚800亩,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到2012年底,全村瓜菜年收入达到2400多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多元,五年时间人均纯收入从600多元到1.5万多元,增长25倍。为开阔农民眼界,转变农民思想,阜城县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借势推介,在全力借助扶贫开发政策的基础上,组织农民到山东寿光和先建大棚的许家铺村参观学习,在参观中感受发展变化,在学习中解放调结构思想,乡镇干部走村入户,和农民算对比账、算效益账,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发展设施西瓜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迅速在各乡镇掀起了瓜菜发展的高潮。
为让广大瓜农在种植过程中降低风险和成本,阜城县农业部门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瓜农科学育苗、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并提前与客商联系,确保西瓜种得下、长得好、销得出。他们以“京欣”系列为主导,引进了无籽西瓜等十多个品种,产出的西瓜“甜、沙、爽”。
为着力打造“漫河牌”西瓜品牌,他们还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大棚内,为每个瓜秧上的西瓜采集信息,将西瓜的产地、品种、生产标准、授粉日期、种植户名称等内容全部输入二维码中,使“漫河牌”西瓜有了自己的身份证。销售中,客户只需用手机在二维码上一扫,就可以对生产的西瓜追根溯源,清楚地知道西瓜的产地、种植户和生产标准等信息,保证了产品质量,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为搭建西瓜销售平台,阜城县在阜景公路漫河段东侧建立了衡德瓜菜批发市场。据了解,衡德批发市场建立以来,漫河乡的西瓜交易量陡增,特别是每年一届的西瓜节,更是打出了漫河西瓜的品牌,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来自北京、辽宁、山东等地的客商前来选瓜、购瓜。同时,市场内实行现金交易,当场过磅,当面付款。市场管理委员会提供优质服务,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通过规范化管理,5至7月,市场每天交易量能达到3500多吨。
第二篇:农民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主持词[范文]
农民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主持词
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
报告会上的主持词
同志们:
“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开始。
请全体起立,奏国歌。
请坐下。
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前来
为我们传经送宝的报告团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
根据中宣部的统一要求和省委宣传部的安排,今天上午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在这里隆重举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对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专门作出批示。原创:www.xiexiebang.com昨天晚上,市委副书记///等领导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亲切会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高度评价了他们的突出业绩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要求全市上下大力学习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经验,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市委领导的要求,学习好、领会好报告团的先进经验,抓好贯彻落实。我们要把报告团的先进经验带回去,传达给广大的农民群众,促进我市的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报告团是昨天上午在///作了来我省的首场报告后来我市的,今天这场报告是在我省的第二场报告,也是最后一场报告。之后报告团将赴全国部分省市继续进行巡回报告。
今天在主席台就座的报告团成员有:报告团团长、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张剑同志,副团长、农业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同志,//省//县/河村农民//同志,/////同志,/
报告团陪同人员有:省委宣传部///同志,省农业厅机关党委书记///同志。
出席今天报告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有市委副书记////同志。
下面向报告团全体同志献花。
参加今天报告会的有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市直农、林、水系统的机关干部,泰山区、岱岳区农、林、水系统的干部职工和群众代表共同340多人。
“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经验报告会现在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报告团成员为我们作报告。
首先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让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种粮也能致富》;
请////同志作报告,她报告的题目是《牢记党的宗旨,永远做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做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永做群众致富排头兵》;
请///同志作报告,她报告的题目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科学种田奔小康》。
下面请市委副书记///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刚才,///书记对这次报告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这次报告会的指导意义,深刻阐述了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台的重要性,并对下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了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
(结束语)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报告团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散会。
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先进事迹报告上的讲话
(2004年3月28日)
同志们:
刚才,报告团的8位同志为我们作了一场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鼓舞。他们的事迹和经验虽然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他们都长期奋斗在农业第一线,依靠诚实劳动,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展现了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他们是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实践者,是我国亿万农民群众的杰出代表,无愧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大家知道,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几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且必将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延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更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大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工作要求;既是重大的经济部下,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农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就。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50元,增长6。9。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农业和农村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三农”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市,有农业人口378.8万人,占总人口的69.3,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市,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原创:www.xiexiebang.com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和省市委扶持“三农”的有关方针政策,宣传农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重视和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着力营造城乡统筹发展、工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营造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保护农民的良好氛围,营造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的良好氛围,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要关注“三农”问题,还需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民优秀人才。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除了认真落实好党的各项政策外,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敢于和善于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和带头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认真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扶持、关心、爱护和支持农村人才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鼓励人才成长、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养,努力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志们,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城乡统筹、保护耕地、稳定粮食、加快调整、增加收入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为开创我市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遵义市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战略决策,也是贵州省遵义市农业产业化“八大农业产业”工程中的畜牧业大产业。从2007年省政府在全省选择部分贫困地区大规模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以来,我市先后在务川自治县、道真自治县、习水县、遵义县、正安县、绥阳县、仁怀市和桐梓县8个县(市)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产业。几年来,在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各项目县(市)广大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全市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实施情况与扶贫效果
七年来,全市共完成投资9.33亿元, 通过种草养羊项目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全市养羊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底,全市8个项目县(市)养羊农户已达64512户,其中:扶持养羊项目户达20537户(扶持的贫困户达9939户),示范带动养羊农户43975户,规模养殖小区达150个,其中:养羊规模达500只以上的有49户,200-499只的有469户,100-199只的有1160户,50-99只的有6463户,50只以下的有56371户,年末羊存栏量达129.998万只,年末羊出栏数达96.5万只,销售收入达11.58亿元(按1200元/只计),项目县(市)农民人均养羊收入2369.9元。预计到2014年底,项目区山羊存栏可达3万只以上,可出栏1.8万只,实现产值1800万元。户均纯收入增加1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2400元。全县基础能繁母羊可达到11万只以上,全县山羊出栏达16万只,产值达1.6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39.6%、17.95%和18.52%。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果。
二、做法与体会
(一)加强领导,健立健全机构,是该产业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
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立省”、“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进一步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意见和国家扶贫办“关于做好种草养畜科技扶贫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区调研项目建设情况,提出要把种草养羊项目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项目来抓,作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重要手段来组织实施。市政府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各项目县(市)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专门组建了“县级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实现了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抓此项工作。各县项目镇(乡)也组建专门机构,抽调得力干部和精通业务的技术人员专抓此项工作,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机制,狠抓工作职责,是落实该项目实施到位的关健
市委、市政府把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养羊项目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重点工作,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了职责,并纳入全市农业工作年终综合考评。各项目县分别出台了相关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养羊项目考核方案,对扶贫办、草地中心、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单独考核,强化落实项目乡(镇)长和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种草养羊工作责任状,把项目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村组、人头。同时实行干部包村、包户,并明确工作完成时限,对在时限内完不成任务的,实行工作调度诫免谈话制度,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实行黄牌警告,对在时限内完成任务较好的乡镇或部门进行奖励,落实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责任制。同时,各级加强种草养羊项目的宣传力度,采取了由农户申请,县、乡组织干部进行实地考察,确定项目实施地点和农户,与农户立项目完成规模和时限的方式,采取从建圈、种草、上羊等各个阶段进行验收,最后兑现补助资金的办法,有效调动养羊农户的积极性,确保了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措施有效地落实到各项目农户。
(三)加大投入,强化技术服务,是提高养殖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各项目县(市)分别在财政扶贫补助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动员广大农户自筹资金物资投入的同时,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整合各类资金4.798亿元,加大对项目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服务。同时,各项目县(市)每年专门安排县(市)级财政资金用于该项目的实施。如:据2013年不完全统计,各项目县(市)投入县级财政资金676万元。一是解决工作经费、工资待遇和项目户疫苗购买资金问题;二是强化宣传和技术培训。通过在项目区的乡(镇)、村积极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项目实施重要意义,发展前景以及优惠政策,让农民增强了项目实施的信心和决心,调动了广大农户种草养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技术服务工作上,通过各项目县与西南大学、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为技术依托和支撑,安排技术干部到这些院校学习深造和请专家到项目县讲课传授技术等方式,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养羊农户和技术干部科学养羊的技术水平。同时,通过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工资待遇,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在科学养殖、畜禽良种、牧草种植、疫病防治、繁殖配种等关键技术方面对养殖户进行技术传授,使项目区农户基本掌握了养羊技术。
(四)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是提高该产业实施效益的有效途径
各项目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项目实施的效益。一是探索项目申报工作模式。通过采取村组农户申请,县、乡实地考察,依据养殖条件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确定项目区。变“要他干”为“他要干”的发展态势,采取竞争立项的办法,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探索集中建圈、联户饲养管理模式。根据养羊农户文化素质、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等,采取集中建圈、统一管理、联户饲养的管理模式,确保饲养技术到位,提高了圈舍建设质量高,强化农户间的协作,节省养殖成本。三是探索粮草套作模式,提高空闲田土和秸秆的利用率,有效解决饲草饲料不足。在项目区利用好田好土,采取六尺开厢,实行粮草间(套)作方式,秋季种植黑麦菜、春季种植玉米或甜高粱等。同时,配套青贮池建设,搞好秸秆的青贮和微贮,增加了饲草生产量。四是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为了确保技术服务到位,各地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加农户的管理方式,实行统一采购种羊、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销售,专业合作社适当收取养殖户养殖农户费用,有效解决了疫病防治和养殖技术到位难问题。
(五)招商引资,强化良种繁育,是做大做强扶贫养羊产业的根本
习水县、遵义县和务川自治县从2009年开始探索通过引进扶贫龙头企业参与草地生态科技扶贫项目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采取企业或个人出资,投入基础设施的形式建设良种繁育场,政府在建设用地、良种投入和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采取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承包经营等方式,有效解决良种繁育资金不足和良繁育场经营责任制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全市通过招商引资,结合项目良繁场建设计划,现已投入民间资金2亿多元,建设良种繁育场69个,大大加快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如:务川自治县2009年成功与四川正东农牧集团合作,正东集团投资1000万元发展良种繁育和种羊生产;2011年又引进四川丰泽特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包经营2个乡(镇)二级繁育场的基础上;2013年引进浙江江一生态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2.7亿元,以建设羊原种繁育、饲料加工、生物肥料加工和商品羊加工“四大园区”为主的方式,已投入资金1.1亿元。习水县利用民间资金,构建良种繁育体系。截至目前,已注入民间资金1500多万元,修建羊繁育场8间。目前已开始供应基础母羊,预计2014年可年供应基础母羊5000只以上。
遵义市实施种草养羊项目以来,通过不断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但在目前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在下步的工作中,要在强化项目责任管理和检查督促上狠下功夫;在加强良种繁育体系、饲草饲料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在进一步完善项目竞争机制,实行干部工作责任制上狠下功夫;在项目实施高标准和高质量上狠下功夫,努力实现种草养羊标准化、草畜品种优良化、饲草饲料搭配科学化、疫病防控程序化、技术服务优质化,促进全市种草养羊大发展、大提升。
第四篇:依法办好合作社引领农民奔小康
依法办好合作社 引领农民奔小康
陕西省洛南县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麻坪镇辖17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4490户、16507口人,总耕地面积3.1万亩,辖区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了当地农业发展需要,麻坪镇成立了麻坪农民专业协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多方面服务,得到了麻坪农民的一致认可,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2007年10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麻坪镇农技站和原协会部分会员联合发起成立了洛南县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对原麻坪镇农民专业协会进行了全面改制。到2008年底,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成员1635户,经营管理人员、技术干部18人。场地3025平方米,房屋95间,车辆各种服务农机具器械100多台件,有山地示范园300亩,林坡500亩。固定资产293.8万元,流动资金317.5万元,其中成员股金93.6万元,总资产达到611.3万元。2008年,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3570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水平高出1201元。
一、健全组织机构,实行规范管理。
合作社机构设置为:合作社决策领导管理三会机构、合作社实体内部工作机构以及党支部。一是决策领导管理三会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按20—30人选一名代表的要求,合作社共计选举产生代表71名,组成成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决策机构。每年根据需要召开1—2次成员代表大会,着重对合作社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规划。由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二是合作社下设业务工作机构。合作社内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搞好经营,下设五部一室。技术营农指导部、培训教育信息部、农用物资供应部、产品加工购销部、中药材产业开发部、财务综合办公室。三是建立党支部。目前合作社工作人员内有党员9人,根据党章规定,建立党支部,负责合作社工作机构内党的全部活动和工作。四是形成镇有合作社,村有技术员,组有成员示范户。目前镇合作社机构内有技术干部5名,经营管理人员13名,17个行政村配有18个村级技术员,每人每年发给工资补贴500—600元,使服务活动进村入户。五是制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除制定了全体成员通过的《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章程》之外,还制定通过了《麻坪镇东方红合作社实体章程》以及学习、工作、财务、纪律、请休假、公物、食堂、村技术员、机防队等十三项管理制度。六是合作社采取的组织形式。合作社把农民组成一个新的联合体,共同为发展以苦参为重点的中药材主导产业,统一种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实行“成员+合作社+大市场”的组织形式,形成规模产业化生产,谋求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七是理顺合作社与镇农技站的关系。无论是在麻坪专业协会时期还是合作社成立后,麻坪镇农技站都是合作社(协会)重要组成部分。农技站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社会资源,为合作社(协会)成员构建了从引种、技术指导、病虫防治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合作社成立后,镇农技站与合作社实施了资产剥离,形成了资产相互独立,产权责任明晰,合作社机制顺畅的工作格局。作为合作社的团体成员,农技站在合作社投入股金40万元,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良种引进等服务,并参与合作社分红和盈余返还。
二、明确发展思路,狠抓苦参产业。
由于麻坪镇昼夜温差大,生长的苦参有效成份含量高,属于苦参优生区。为此,合作社决定引导成员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以苦参为主,香紫苏、天麻、猪苓、连翘等其它中药材为辅的生产格局。东方红合作社于2004年开始引进苦参进行野生家种试验,试种成功。四年亩均采挖苦参鲜根茎2064公斤,产籽274公斤,产干茎杆520公斤,总产值9816元,每亩年净收益2400元,成为全国首家成功推广苦参野生家种的合作社。为了确保成员试种成功并取得效益,合作社采取了六条保障措施:一是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实行封闭式运作、产业化生产管理和经营。二是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农资、技术指导、病虫防治、产品收购、集中初加工、统一挂牌销售。三是与成员签订合同,四年一个生产周期,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加工销售后二次返利。四是实行扶持生产,每亩由合作社投资300元(种子、化肥)扶持生产。五是建立种子基地。2008年建立种子培育基地1000亩,计划到2010年建立种子基地5000亩,供全国用种。六是逐步实施初中级加工,使苦参产业成为合作社的主导产业,成为全国的主产区。目前合作社在全镇已种植中药材5800亩,其中苦参1060亩。
三、开展科技教育,狠抓技术服务。
一是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成员科技素质。合作社购置有电影电视科教设备,开展科技培训,每月对村技术员培训一次,每季度对成员集中培训一次。并通过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讲座、办板报等形式,把技术、信息及时送到成员手中。2008年,合作社集中培训18次,3800人次。二是开展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依托镇农技站开展推广地膜覆盖1.2万亩;配方施肥技术2万亩次;推广各类作物良种12.5万公斤,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8%以上;组建20人的专业机防队,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3%以下;推广粮、药、菜、菌间套和立体栽培模式,2004年以来实施地上种庄稼,地下埋天麻、猪苓1100亩,平均亩产值1800元/年。
四、创办经营实体,搞好综合服务。
麻坪镇东方红合作社创办以来,坚持“实体化发展,股份制运作,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理念,采取多种措施,搞好成员服务。
(一)创办经营实体。一是开设三个门市部,购置了2台车辆,为成员和农户提供服务。三年来,为成员和农户提供3150万元的农用物资。二是创办科技示范园。承包坡耕地300亩,栽植核桃、苦参,2008年示范园收入5.1万元。三是实施订单种植。2008年订单种植中药材5100亩。
(二)开展农资服务。及时购进各种农用物资,合作社按需送货上门。三年来,送化肥3000多吨,各类种子260多吨,农地膜210多吨,农药及其它农资50多吨,农用机械1200多台(件)。对缺乏资金的成员,实行赊销供应,三年赊销农资380万元,农资供应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合作社包退保换,造成损失的,负责赔偿,深受农民欢迎。
(三)开展销售服务。三年来,合作社为成员销售核桃500吨、柿子1500吨、杂粮320吨、药材1600吨、食用菌110吨、其它农产品500吨。
(四)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合作社投资85万元。修建厂房、仓库1200㎡、加工场地2000㎡,购置加工机械23台(件),对成员生产的农产品统一加工、分级整理、挂牌销售。2008年合作社种植中药材5800亩,其中苦参1060亩,香紫苏890亩,天麻、丹参、杜仲、猪苓等4150亩,年总产值达到815.2万元。
(五)开展资金服务。对缺乏资金的成员,由合作社帮助解决资金问题。三年帮助成员贷款390万元,争取财政扶持资金165万元,合作社投放帮助资金310万元。通过以上服务,2008年合作社总经营额达到831.3万元,毛收入89.3万元,实体工资等支付21.2万元,上交税金1.2万元,成员股金分红、二次返利48.5万元,实现净利润18.3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3570元,较全镇人均增收1201元。
五、制定发展目标,确保成员增收。
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创办实体,有力地促进合作社发展,提高了服务功能,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得到了各级组织的支持,先后受到农业部、省、市、县十多次表彰。但由于合作社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内部管理、外部协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合作社目前已登记“商山红”苦参种植生产商标,下一步的打算是:按照“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成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发展以苦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实行产业化运作,并逐步实现中级加工,建立全国苦参生产基地,实现“商洛苦参甲天下,商山红誉满神州”的目标。一是发展种植计划。建立万亩苦参种植示范基地。到2010年全镇种植达到一万亩;到2015年在全县累计种植面积五万亩;到2020年在全商洛市发展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万亩。二是中药材加工计划。2010年投资300万元建种籽精选和加工切片生产线各一条,年加工精选种籽500吨,加工鲜根茎切片2000吨,建茎杆加工有机肥生产线,年加工生产有机肥1000吨,年实现加工产值三千万元。到2015年投资三千万元,建苦参鲜根茎切片加工现代化生产线二条,种籽精选现代化生产线二条,建茎杆加工有机肥现代化生产线一条,年加工鲜根茎切片5000吨,加工精选种籽2000吨,加工有机肥5000吨,实现年产值一亿元。到2020年投资5000万元,扩建五条生产线,实施苦参初中级加工,从种子、根茎到茎杆中提取苦参碱、苦参素,实现年产值二亿元。三是合作社成员增收计划。2010年发展成员二千户,户均年增收一万元,人均增收二千五百元;2015年发展成员三千户,户均年增收二万元,人均增收五千元;到2020年发展成员五千户,户均年增收四万元,人均增收一万元。
我们东方红合作社今后将“用法规制度规范合作社,用经营理论建设合作社,用企业模式管理合作社,用科学原则发展合作社,用产业链条壮大合作社,用创新精神振兴合作社”。决心在各级政府和部门关怀支持、精心指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拼搏、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突破发展,为破解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一村一品,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做出贡献。
第五篇:百万农民学科技奔小康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百万农民学科技奔小康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丽江市古城区金山乡核桃产业技术经济协会和丽锋
和丽锋同志是古城区金山乡岩乐村委会一个普通的农民,纳西族,中共党员,47岁。任岩乐村委会亚东村(自然村)村民组长,金山乡核桃产业技术经济合作协会会长。从1994年任村民组长至今,16年来,该同志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之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立足乡土,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为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不畏艰辛,不计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带领村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办了一件又一件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实事,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口碑,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学科技奔小康的带领人。
上任伊始,和丽锋同志想得最多的是寻求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在哪里?走得最勤的是挨家挨户串门与村民促膝谈心,跑得最多的是各级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努力争取上级的扶持帮助,自力更生能办的事,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做好,需要上级扶持才能办到的事,也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做好基础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架起了水泥桥三座,挖通了乡村公路3,000多米,架通了照明电路4,000多米,新修了三面光水渠1,000多米,修造了人畜饮水池15个,连接村民户自来水管8,000 1
多米。今年,百年不遇的干旱大灾严重威胁着正值挂果的500亩连片核桃示范基地,和丽锋同志又积极争取资金及水泥等物资,在示范园内新修了8立方米容积蓄水池38个,配备了3,500多米的胶水管,全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焕然一新,为发展特色农业,绿色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全村6万亩林地面积,丰富的林地生物资源,充足的金沙江光热条件,全村42户期盼致富的向往和寄托,和丽锋同志深知自己是全村的主心骨,肩上的担子不轻,围绕“希望在山,出路在山,走出困境,致富在山”的思路,决心念好“山字经”,闯出一条发展绿色产业的新路子。2000年开始,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及重点项目的实施,全村种植核桃面积1,000多亩,人均6亩,户均24亩,经过品种改良及科学管护,已初见成效,2009年全村仅核桃一项收入达32万元,户均收入7,600多元,种植大户达4万多元,天道酬勤,村民乐在心里,喜在眉梢。2000年最初种植和改良的500亩连片示范基地已进入结果期,由于种植规范,管护科学,良种当家,连年丰产,先后被列为区级科普示范基地,市级采穗基地(母本园)被省科协立项扶持,并获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成为丽江市唯一,全省22个受表彰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为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和丽锋同志积极牵头组织建立了金山乡核桃产业协会,并亲自担任协
会会长,协会会员由原来的80多人发展到150多人,每年按照核桃管理的农时节会开展科技培训,和丽锋同志既是组织者,又是主讲老师,目前,整个岩乐村委会已培养了200多人的乡土人才,成为核桃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通过核桃示范基地经济效益的激发,带动了整个岩乐村委会核桃产业的大发展,种植及品种改良面积达31,000多亩(其中包括协会品种改良面积 12,000多亩),1500多亩优质泡核桃开始挂果受益,整个岩乐村委会基本形成了产业新格局。一谈到核桃产业的发展,和丽峰同志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俨然是一个行家里手。当问到,发展核桃产业艰难起步到今天的收获,有什么可让人借鉴的经验时,和丽峰同志微笑着说:“兴产业、先示范,做给农民看,抓培训,传技术,教会农民干;建协会,作后盾,帮助农民办”。创业难,守业更难,我还要走更长的路,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