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的心得

时间:2019-05-15 07:5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的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的心得》。

第一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的心得

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的心得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是通过教师的精敲细讲、学生的反复练习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而课堂的教学过程大多数是教师预设好的,教师根据自己编的剧本,带领着学生完成了一场舞台剧。电脑、实物投影的使用对教学的顺利完成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老师常常游走于黑板(板书)、电脑(教师要低下头点击鼠标)、实物投影屏幕(对演示过程的解析)。虽然教师忙而有序,虽然这些工具都各有优点,但学生的注意力也随着教师活动的身影而活动,进而分散。怎样选择合适的工具灵动课堂教学,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看了王伟老师《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一课的课堂实录,感受很深。当下许多老师的公开课上的热热闹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精美漂亮,但是实效性却不大,而王伟老师的可只是借助了一个简单尺子图,也就是一个数轴,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家族”的形象,孩子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能主动见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去考虑问题。好的数学工具不是漂亮、体现现代化。而是最实用,最有效的。

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教学设计中,我曾经这样处理教材的:师生共同把(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用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等等的方法进行研究,a.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学生展示验证过程→黑板板书结论。b.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学生展示验证过程→(电脑)Flash演示→黑板板书结论。学生确实感受到自己手中的这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对任意的三

角形的内角和都一定是180°这一认识,则不够深刻。让学生亲手拖拉出类别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甚至是2个角是1°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在拖动的过程中观察、体验。这样的设计,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气氛热烈,学生不仅感受到这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还随着几何画板上这个三角形的任意拖动,发现三角形的3个角的度数在不断的变化,而三角形的内角和则始终没有变化,仍然是180°。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只有自己研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深刻的理解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而这,恰恰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传统课中不容易突破的教学重难点轻而易举的攻破。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

数学本身就被看作一种工具,是人类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眼睛和钥匙,数学用量化和逻辑为描述事物的运动变化提供了统一的和严密的基础,并通过不断衍生新的数学分支来表述人类已经扩展极大和绩效的世界体系提供强大而有力的工具。

在数学学习中要善于借助数学工具。

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以新的视角去审视“数学工具”的现实内涵,并以发展性的眼光审读它的价值取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收获知识的过程,是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创造条件,“数学工具”则是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数字尺子,数轴,坐标系,百格图,方格纸等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基本工具,用好这些“数学工具”,学生便有了“做”数学的机会,用好这些“数学工具”学生将有机会体验数学、经历数学。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数学工具就是“水源”、是“指南针”、是“地图”,可以带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数学工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还将有助于学生习得数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心中有“招”。

例如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轴、方格纸、坐标系等数学工具就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工具成为学生口渴时朝向的水源,借助数学工具去解决问题。把握好基本的数学工具,运用好数轴和坐标系的度量作用,用数轴生成新的单位去度量长度;用方格纸生成直尺去量平行,生成移动的尺子去量圆,像坐标系一样去量方向与位置,图形的面积,生成三角板去量直角,并自己创造特殊角。灵活画出直观图解决问题。希望学生将数学工具作为翅膀,惬意地展翅而飞。

第三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之感悟

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学习《小学》有感

开远市灵泉中心校李永忠

目前,我们学校正处于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运用好教学工具,并努力教会学生运用工具,才可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才可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这次,我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远程教育培训,我感受颇深。

第一,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我深深感悟到:必须改变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全面认识学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中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第二,我感悟到与其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运用好工具,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因此,只要教师选择和运用好教学工具,这样会更好地为数学活动创造条件。各种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媒介,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好数学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便于学生吸收和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

第三,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个体,因而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并不断完善的富有师生个性的创作过程。我们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的确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不同的群体或个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文中说到:“ 学生需要的不止是一碗水,一桶水,与其准备一缸水不如帮助学生找到水源;学生找不到方向时,与其告诉学生方向不如给他们指南针;学生找不到位置时,与其帮助找位置不如给学生一张地图,或者学生会主动去查地图。”这一观点使我受益匪浅。不管学生情况怎么样,都应该坚持因材施教,教学中多运用教学工具,同时也努力让学生学用工具,会用工具,灵活选择运用工具,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数学工具就是水源、是指南针、是地图,可以带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我除了运用好现成的教具外,时常自己做教具,教学生做教具,使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提高学习质量。

第四篇:小学数学工具的运用

创造性地学习《找规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教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排列规律的,本课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学生认识深刻与否,认识策略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2、对教材的处理。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做了以下调整。首先,遵循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规律,我们把学生相对最熟悉的“小朋友排队”图(例1中的第4个图例)做为认知的起点,让学生观察、寻找规律,这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提高思维积极性;其次,为了使教材真正符合从简单规律过渡到复杂规律的要求,我们对例1的部分图例和例3涂一涂进行了重组整合。例1的图例都是以两个物体为循环变化单位的,为了构建认知坡度,我们把第2个图例“彩花”的循环规律改成了“黄黄红红”,第3个图例“灯笼”的循环规律则改成“紫、蓝、绿”,而例3涂一涂,虽然形式由观察变成了操作,但仍属两个或三个物体为循环单位的图例,思维水平没有质的变化,因此,我们把他相应改成了练习题;第三,在学生学完调整后的例1后,分析学生此时的认知水平,他们已初步具备运用发散思维创造规律的能力。而例2摆一摆,和前面几道题(例

1、例3)极为相似,只是形式稍有变化。因此,我们把它做了创造性的改编:让学生运用学具“正方体、圆柱体”按自创的规律自主地摆一摆,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深度,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教法预设

“找规律”是学生新接触的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着丰富生活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引导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法、设疑法、讨论法等方法为辅,尽量使整个学习过程情境化、活动化、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全面、全程、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三、学法构想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以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为依托,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为形式,通过观察、比较、尝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多种感观参与,积极发现、探究、创造、应用规律。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感受规律

1、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又到周未了,下午我们各班又要举行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你们看(点击主题图),小朋友们正在忙着布置教室呢!

2、引导观察。

①你们看见了什么?

②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允许学生只初步感受到彩旗、彩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等图中存在规律)

设计理念:教师创设“开展中队活动需要布置教室”的大情境,巧妙呈现蕴涵着

规律的“小朋友的队伍”“彩旗”“彩花”“灯笼”等图形,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体验规律的存在与和谐美。

活动二:探究规律

1、猜测“小朋友队伍”的规律。要求学生说出男女相间的推理根据。

2、寻找彩旗的规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说法说推理的根据。如每两面彩旗中,前面是黄色,后面是绿色;彩旗是按照黄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两种说法表面上看很相似,实际上观察角度有异,前者偏重局部特点,后者更重整体感觉,但二者都是观察、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

3、探究“彩花、灯笼”(为了构建认知坡度,彩花图的循环规律改成了“黄黄红红”,灯笼图的循环规律改成了“紫、蓝、绿”)的规律。要求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如果学生实在看不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观察方法,如,你看准一个灯笼,看它前后的灯笼各是什么颜色?这样,学生不难找出“紫、蓝、绿”这样的排列规律。

4、小结方法: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能找到潜藏在图形中的规律。

设计理念:教师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具有难度递进性的“队伍”“彩旗”“彩花”等图形的规律,旨在促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逐步领悟规律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对规律的认知由抽象走向清晰。

活动三:拓展规律

1、巩固性活动

①寻找规律涂一涂(教材89页例3属于两种和三种物体为循环单位的练习),然后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②信息感应碰一碰,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需补充的规律图

(教材89页“做一做”1、2、3题,教师改“涂色形式”为师生合作亮信息卡而展示学习效果的方式,这样可使学生参与更主动积极),一定时间后,学生听口令迅速亮出具有相应信息的卡片。

2、创新性活动

①学生利用正方体、圆柱体(数目不限,学生独创规律时容易一些)等学具,按一定规律摆一摆。学生分组活动,在活动中如果一个小朋友说出了规律,其他小朋友就按他说的规律摆一摆,看哪个活动小组说的规律多,摆的图形多。②给12片树叶(数目既定后,学生独创规律时就需有整体的规划安排;另外,之所以改教材上的“10个五角星”为“12片树叶”,是因为此时学生已接触了三个以上物体为循环单位的练习形式,12更利于独创出更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规律涂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教师挑部分作品展评,学生最喜欢哪幅,就说说哪幅的规律;另外,学生也可毛遂自荐说自己作品的规律)。

③排一排活动:小朋友个个都聪明,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小鸭、小狗、小猫),让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好吗(多媒体呈现)?a、学生尝试从“从左往右”“从右往左”等各种方向按一定规律摆三种动物。b、指名学生上台试一当小老师,创编需要补充完整的规律图,模仿老师的提问方法,考考其他学生。

设计理念:此环节分巩固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两部分,巩固性活动主要是从外在形式上拓展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创新性活动则旨在拓展学生的内在思维方式(由单向的发现规律拓展为多向的创新规律)。

活动四:应用规律

1、发现规律

①刚才,这些小朋友的表现好极了,来,我们表扬他们。(课前调查得知,该班学生集体表扬他人时用“×××××××××ׄ„”节拍的掌声)你们听出了什么?

②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寻找类似例子说一说。

2、表演规律

①按一定的规律编个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②师:刚才小朋友的表演真精彩,老师听说你们在课外活动时学了很多歌曲、舞蹈,下面,我们一起伴着音乐,踏着节奏唱起来,跳起来。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因此,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课堂学习进程,创设形式活泼的学生感兴趣的应用规律于生活的情境很有必要。学生通过从掌声中发现规律,编动作表演规律,以及在音乐中对规律的体验感受,不难体会到规律的无处不在和价值性。

情境导入,感受规律

教师创设“开展中队活动需要布置教室”的大情境,巧妙呈现蕴涵着规律的“小朋友的队伍”“彩旗”“彩花”“灯笼”等图形,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体验规律的存在与和谐美。

2、引导探究,建构规律

教师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具有难度递进性的“队伍”“彩旗”“彩花”等图形的规律,旨在促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逐步领悟规律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对规律的认知由抽象走向清晰。

3、创设活动,拓展规律

此环节分巩固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两部分,巩固性活动主要是从外在形式上拓展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创造性活动则旨在拓展学生的内在思维方式(由单向的发现规律拓展为多向的创造规律),而且在创造规律时,又从思维的发散、求异等角度考虑创造含义的丰富性,避免学生对创造的理解肤浅单一化。

4、切入生活,运用规律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因此,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课堂学习进程,创设形式活泼的学生感兴趣的应用规律于生活的情境很有必要。学生从掌声中发现规律,编动作表演规律,能体会到规律的无处不在和价值性。数学工具是专为中小学数学教师量身定做的,用于编写数学试卷、教学文档、电子备课,试题编辑,课件制作的通用工具软件。该工具弥补了WORD编辑过程中输入各种数学图形、符号、公式等不方便的遗憾,减少了编写数学试卷等工作中的大量重复劳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更好的记忆.“运用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相应的交互工具进行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数学工具中的交互工具的运用.运用交互工具”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上一种“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式的教学,其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是:(1)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情趣、活动,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预习时收集的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2)教师在初步汇集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引导学生猜测、假设、质疑、探究。(3)通过运用交互工具、组织学生开展生生、师生多向互动,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形成对问题的多解方案。(4)教师汇集不同的方案,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比较、评价、互补、修正,促使学生对问题形成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根据这个逻辑,对“运用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提出以下四个基本要求。

(一)重视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进入教学前的学习状态,即原本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这是学生在从事新内容学习中所必须借助的各种准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必须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首先要分析学生知识准备状态,了解他们对新的学习所具备的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能力贮备状态,这里主要是了解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掌握运用互动工具的水平,以及开展自我学习的能力;第三是能够预先判断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关注和接受程度。

一直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往往被忽视,或者仅靠教师的想当然,或者仅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做了个大致了解,较少对他们的能力和学习方式作出判断,或者就按照教材的编排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运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通过分析正确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发展过程。教师在分析和选择学生的学习起点时要关注以下二个问题:(1)不要机械地照搬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而必须在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把握学生已掌握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改造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课堂教学的起点要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而不是机械地从教材编排出发,这样可以适当缩短学生的认知距离。(2)一堂课的开始就要尽可能利用交互工具或展示情景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展现他们已有的知识状况,这种知识的展现对于学生来说是激动人心的。当他们通过操作交互工具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同学和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骄傲。并且,他们会以极大的热忱,把自己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尽其所能的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既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运用交互工具展现出来的认知起点,抓住本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不断以问题形式要求学生继续运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与研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形成系统理解尚须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研究中达到对新学习材料的掌握。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合适的学习的平台,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

(二)重视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教后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问题。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上有几点值得注意:(1)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反映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在目标设置中出现的“使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等行为陈述就是反映出对陈述主体的误解,受“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的影响。(2)目标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或者“学生将是什么样的”来描述,描述的所期望的现行教学成果,而不是很远的未来。目标陈述要与实际教学相符。(3)是目标陈述的把握要准确,如“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这是四个目标层次,应该根据教学要求严格分清,实事求是地确定准确的目标,同时教学目标的陈述不能过于简单化,只是简单笼统的陈述,很难起到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总之教学目标的分析和陈述应更加具体化,一堂课的目标应该分解为具体的几个子目标来陈述,有对于实现目标所应有的行为样例的描述,使其具有可观摩性、可操作性、指向性和可评价性。

(三)重视以“做”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在“运用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合理、准确、针对性地运用交互工具即通常所说的“做”,这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突出让学生充分地应用交互工具进行探索实践,以“做”为中心,力求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探索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体验乐趣、培养能力。

总之,在运用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并且注意在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排斥包括接受式学习在内的其他学习方式,在运用交互工具的同时,不能排斥其他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探取数学工具的运用方法,让数学工具在我们的教学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不断探新,积极改进教学过程,改变我们的教学工具,让数学工具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心得

十二中小数组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张彦彦,是驻马店市十二中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到坐在这里和各位领导交流。曾经,我们只靠一张嘴,一只粉笔教学时,我的内心是多么渴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学期开始了,我的梦想实现了,那一刻内心的兴奋,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对多媒体有了充分的认识,而且多媒体也使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进而更新着我们的教学理念,如何根据小学教学的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优化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手段,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写“唐僧师徒分水果”的故事,孙悟空给大家从千里之外采来鲜果,有4个草莓,平均分给师徒4人,每人分1个,16个樱桃,平均分给师徒4人,每人分4个,一个大西瓜,平均分给4人,该怎么分呢?

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问题一出,同学们便争着回答,教师因势利导,揭示课题,新颖有趣的思维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书本内容生动起来,丰富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丰富学生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金量。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小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但插图是静止的,如果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景,那么既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出示长方形,观察长方形的一周有几条边组成,把这几条边移动下来,拼成一条线段,拼成的线段总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通过几种不同的拼法,最后得出最简便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由于多媒体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的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以比拟的效果。实现了由感知到认知的心理转化,有助于学生对公式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顺利的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他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入:热闹非凡的游乐场,有各种各样的游玩项目,一些人在玩火车,一些人在玩旋转木马„„这活泼生动的画面,延长了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自由选择图示中自己喜爱的素材。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练习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难点。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以后,有这样一个题: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哪条路近?哪条路远?这道题给学生画图分析,有的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后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对比,反复演示,效果好多了。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教学目的。以上是我的浅显心得,希望各位领导给予指导。

下载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的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的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实践经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还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证明:用教材的语言文字唤起的表象,远远不......

    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价值结合一节课堂教学实例,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1、直观形象 数学工具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直观形象......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歙县城关小学 刘永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也逐渐地走进农村校园,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的学与教的方式出现了。它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2000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有这样......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分析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策略 数学工具是知识的载体,它最根本的价值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数学学具就是通过“做”数学题的机会,让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精选五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广西北流市清水口镇大罗小学【摘要】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对......

    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巨著和尝试,倡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没能使我国基础教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