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法题库
行政法題庫
一、應以法律規定之事項,雖得由法律授權行政機關以法規命令定之,但依審查
對象之不同,其明確性之審查密度亦有差異。詴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例分析「審查對象」與「審查密度」之類型及差異。
二、行政罰法第1 條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而受罰鍰、沒入或其他種類行政
罰之處罰時,適用本法。但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者,從其規定。」請分析第1 條本文所謂「行政法」,是否包括地方自治立法?第1 條但書所謂「其他法律」,是否包括地方自治立法?
三、詴說明信賴保護原則之要件,及其功能何在。
四、詴比較行政法人與行政機關、私法人不同之處。
五、甲調查員於偵查活動時遭犯罪嫌疑人指控違反比例原則,並且未踐行行政程
序法規定之程序,其長官乙則告以行政程序法所定之程序及比例原則於此種情況下根本不適用。詴就乙之見解評論之。
六、就獨立機關所為之行政處分得否提起訴願?詴申論之。
七、何謂法律授權的明確性原則?判斷一個法律授權是否違反此原則的標準何
在?請申論之。
八、何謂行政法的「不正當聯結禁止」(或稱「搭附禁止」Koppelungsverbot)?
我國行政程序法有無相關規定?
九、對於公法金錢給付的強制措施,最嚴厲者可採行拘提及管收。我國現行行政
執行法的規定如何,請申述之。
十、公務員可因考績不佳,而遭懲處,嚴重時可遭到免職之處分。司法院大法官
對此制度的合憲性係持何種見解?詴分析之。
十一、公務員對於長官的命令應予服從。但對於不合法的命令,公務員應如何處
理以及應否負擔法律責任?請就相關法律之規定分析之。
十二、行政罰與刑罰可否併罰?請說明之。
十三、行政規則依其功能可分成幾類?行政程序法對其產生程序,有何不同之規
定?
十四、何謂「警察強制」?我國行政執行法有何規定?此外,還有其他法律規定
此權限否?請申論之。
十五、甲市政府製作一公函,記載:「主旨:貴公司於本市OO路OO號建築物,經查領得O字第OO號使用執照,原核准用途為店舖、集合住宅,未經核准擅自使用為資訊休閒服務業,違反建築法第73條第2項規定,依同法第91條第1項第1款規定,處以新臺幣六萬元整罰鍰,並於30日內改善,請查照。說明:
一、隨函檢附第OO號罰單三聯單,請於文到15日內向OO銀行繳納,逾期未繳納將依法強制執行。
二、處分相對人:乙,性別:男,民國OO年OO月OO日生,身分證統一碼:OO,住址:OO市OO路OO號。
三、如有不服,請依訴願法第14條及第58條規定,自本件行政處分到達之次日起30日內,繕具訴願書,向本府遞送(以實際收受訴願書之日期為準,而非投郵日),本府地址為OO。」並記載該市政府名稱、首長署名、蓋章及發文字號暨年月日。詴就行政程序法關於書面行政處分應記載事項之規定,評析前開處分書之記載有無瑕疵?如前開記載確有瑕疪,甲市政府於乙提起行政訴訟後,表示就前開瑕疵予以補正,其效力如何?
十六、什麼是「既成道路」?既成道路具備那些要件始能成立「公用地役關係」?
既成道路基於何種法理構成損失補償之原因?地主可否直接依據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如釋字四00、四四0號)所提出之法理,請求政府補償其損失,我國法院實務看法如何?
十七、依地方制度法規定,地方民選行政首長就其所屬某些一級機關首長(或一
級單位主管),應「依專屬人事管理法律任免」。請問該等規定指涉那些首長或主管?並附具理由,申論該等規定與地方自治精神可有扞格?
十八、法規之廢止或變更與授益行政處分之廢止,於適用信賴保護原則時,有何
區別?詴申論之。
十九、對行政機關所發布之公開警告,受有損害之人民如何主張其法律救濟?
二十、人民不履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時,有謂「政府不得以押逼債」。詴分析
國家之公法債權與人民之自由權利,兩者於保障發生衝突時如何解決?
二
一、有甲、乙、丙、丁四人參加公務員陞遷甄審,僅甲獲得陞遷,詴問乙、丙、丁做為利害關係人得否提起復審?又此種情形誰得參加復審?
二
二、何謂重覆處分?何謂第二次裁決?詴分析兩者之異同及區別之實益。二
三、日常生活中常見行政機關對人民實施行政檢查(或稱行政調查),詴分析
此種行為之概念、分類、要件程序及法律救濟。
二
四、國家賠償法第10 條第2 項規定有「賠償之協議」,又同法施行細則第41
條第3 項亦規定有「求償之協商」,此二種「協議」與「協商」行為之法律性質為何?又如不成立者,各應如何行使後續之請求權?
二
五、軍校學生入營志願書,及家長出具保證書,表明學生在校期間如遭中途退
學或開除學籍,願賠償在校期間一切費用,詴分別回答下列問題:
(一)保證書或志願書之法律性質為何?
(二)學生遭退學後,應如何行政救濟?
(三)家長不願償還公費,國防部應如何求償?
憲法題庫
一、立法院享有調查權,為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85 號解釋(319 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所確認,詴分別說明下列:
(一)有關調查權之行使,憲法及增修條文賦予了何種機關?
(二)立法院享有調查權,為憲法明訂或基於何種理由而享有?
(三)「…凡國家機關獨立行使職權受憲法之保障者,即非立法院所得調查之事物範圍」(釋字585 號),詴說明國家機關獨立行使職權受憲法之保障者有那些?
二、何謂基本權利制度性保障?對立法者而言,有何意義?司法院大法官迄今有何解釋,指出制度性保障之案例,詴舉出四例以明之。
三、人民有服從國家法律之義務(守法義務),然而憲法學上有所謂的「抵抗權」,請問:
(一)此權利的概念為何?
(二)那些國家的憲法有此規定,詴舉一個國家的例子說明之。
(三)我國憲法有無承認此人權之餘地?
(四)「抵抗權」與所謂的「市民不服從」(和帄抵制權,Civil Disobedience)有何差異?
(五)我國政府及政府人員近年來,有無發表類似的主張?請詴評論之。
四、何謂「資訊隱私權」(information privacy)?戶籍法第八條要求人民請領國民身分證時,應捺指紋並錄存之規定,是否侵犯人民之資訊隱私權?
五、何謂「半總統制」(semi-presidential system)?我國當前政府體制是否為「半總統制」?
六、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憲法第20 條),人民同時享有宗教信仰之自由(第13 條)。今有一役男主張宗教自由而拒絕入伍,請問,以憲法學理應如何妥善處理此問題?我國現行法制有無因應之道?
七、國家安全會議及所屬國家安全局主要職掌各為何?又國家安全會議與總統及行政院之關係為何?
八、為保障立法委員職權之行使,憲法增修條文第4 條第8 項對之有身體自由 的特別保障,詴論此保障之意義及其內涵。
九、大法官是否屬於憲法所謂的「法官」?請就憲法規定、法理及大法官釋憲實務見解分析之。
十、我國憲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選舉應嚴禁威脅利誘。選舉訴訟,由法院審判之。」有關選舉、罷免訴訟之管轄法院,我國相關法律如何規定,詴述之。
十一、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對於我國設置中央行政二級機關規定如何?其與未來修正行政院組織法有何關聯性,詴述之。
十二、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一項規定:「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憲法第五十五條之規定,停止適用。」而憲法第五十五條第一項原規定:「行政院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此一改變後,對我國憲政之運作有何影響?又對總統提名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大法官及考詴院院長、副院長、考詴委員與監察院院長、副院長、監察委員須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其理由何在?
十三、何謂行政權?又行政權如何向人民負責?詴依憲法本文及憲法增修條文相關規定說明之。
十四、帄等原則要求合理的差別,請問:
(一)如何判斷合理的差別?其判斷程序為何?
(二)請問以下案例是否合乎帄等原則:
1、子女原則上從父姓的規定
2、妻須以夫之住所為住所
3、請問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規定,是否違反帄等原則,請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四八五號解釋說明之。
十五、制憲與修憲有何不同?修憲是否應有界限?如果應有界限,何者為修憲之界限?
十六、法治國家要求「法律保留原則」,何謂法律保留原則,有何重要內涵?又何謂「法律授權明確性原則」?與法律保留原則有何關係?如何判斷法律授權明不明確?司法院大法官就之有如何解釋?請闡釋之。
十七、何謂「憲法之優位性」?如何保障「憲法之優位性」?
十八、依我國憲法對人民之工作權有何保障規定?請詳論之。
十九、詴依憲法規定說明人民自由權利得加以限制之原因為何?又此一規定是否
合理?請說明之。
二十、我國憲法對於社會安全之基本國策如何規定?詴說明之。
二十一、行政院得否依職權停止法定預算之執行,詴申論之。
二十二、詴簡要回答以下問題:
按照憲法(含增修條文)之規定,總統發布何種命令,無須行政院院長之副署? 何謂「直接民主」?其有那些形式?
二十三、憲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司法院解釋憲法並有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詴依據憲法(含憲法增修條文)、有關法律及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說明現行司法院大法官釋憲權之內容?
二十四、何謂正當法律程序?大法官於多號解釋中亦提及正當法律程序,詴舉例說明之。
二十五、何謂政教分離原則?在我國憲政秩序下是否亦應適用?中央或地方政府於上班時間以公費資助,且參與媽祖出巡、繖境等活動,是否違反此原則?
第二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论述题题库(珍藏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论述题题库(珍藏版)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涵盖期末考试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
2009年1月,Y省人民政府颁布的《Y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不得公开他人信息资料,不得攻击他人系统,网吧实行实名登记……”并且详细规定了有关罚则。有人认为该条例有关内容违法。
问题:该条例属于何种类别的行政行为?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如何实现对其监督?
答: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既可以是事前监督,也可以是事后监督。事前监督主要是针对授权立法。严格的授权立法是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实行事前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
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事后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审查行政立法行为,撤销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规章。事后监督既可针对授权立法,又可针对职权立法。
第二,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立法的监督。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不仅有权撤销下级行政机关违法的行政规章,而且有权撤销下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规章,而且还有权改变下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规章。
第三,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由于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要参照行政规章,因此就要对行政规章进行司法审查,审查其是否合法有效,是否越权,是否违反法定程序。人民法院通过审查,如果认为相应行政规章违法、越权或违反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就可以向相应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撤销或改变的建议。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如果发现规章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可以不予适用。
论述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的区别。
答:第一,性质不同。被授权的组织是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产生的依据不同。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
第三,行为的后果不同。被授权组织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资任。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如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申请人或被告是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而不是被委托组织。
论述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答:我国公务员权利主要有:
第一,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第二,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
第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第四,参加培训。
第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第七,申请辞职。
第八,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我国公务员义务主要有:
第一,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第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第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职,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第六,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第七,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等特点。行政法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即应符合事情的常规或规律。
论述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主要区别。
答: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的立法有重要的区别:
第一,立法的主体不同。行政立法的主体是有权的行政机关,权力机关的立法主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第二,立法权的来源不同。行政立法权来源于宪法规定和权力机关乃至上级行政机关的授权,权力机关的立法权直接来源于宪法规定。
第三,立法的内容不同。依据法律保留原则,涉及国家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必须要由国家权力机关立法。
第四,所立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权力机关所立之法的效力高于行政机关的立法。
第五,立法的程序不同。权力机关立法要比行政立法严格。
第六,立法的形式不同。权力机关立法以“法典”或“法”的形式颁布,行政立法多以“规定”等形式发布。
第七,立法效果不同。权力机关立法比行政立法稳定性强,而行政立法则适应性强。
论述行政许可的作用。
答:行政许可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行政许可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从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过渡到间接许可的法律手段。
第二,行政许可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
第三,行政许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第四,行政许可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
第五,行政许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协调发展。
论述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
答: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非强制的手段,取得行政相对方的同意和协助,有效地实现定的行政目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行政指导的特征:
第一,行政指导是非权力行政活动。
第二,行政指导是一种亭实行为。
第三,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
第四,行政指导一般适用于有较大幅度弹性的管理领域。
第五,行政指导适用法律优先的原则。
第六,行政指导是一种外部行为。
试述对行政处罚设定权限划分的界定。
答:第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可以设定任何种类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设定。
第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可以依法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已经设定行政处罚的,行政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来规定行政处罚。
第三,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来规定行政处罚。
第四,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五,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额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六,除上述规定外,其他任何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任何形式的行政处罚。
试述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答: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既可以是事前监督,也可以是事后监督。事前监督主要是针对授权立法。严格的授权立法是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实行事前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
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事后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审查行政立法行为,撤销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规章。事后监督既可针对授权立法,又可针对职权立法。
第二,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立法的监督。
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不仅有权撤销下级行政机关违法的行政规章,而且有权撤销下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规章,而且还有权改变下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规章。
第三,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由于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要参照行政规章,因此就要对行政规章进行司法审查,审查其是否合法有效,是否越权,是否违反法定程序。人民法院通过审查,如果认为相应行政规章违法、越权或违反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就可以向相应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撤销或改变的建议。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如果发现规章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可以不予适用。
试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第二,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事人不得自由选择权利、义务,也不得随意放弃、转让义务,而只能依据行政法律规范的规定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这是行政法律关系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特征。
第三,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这种不对等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行政
法律关系双方主体的地位不平等;(2)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不以双方主体意思表示一致为必要条件。
第四,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总是交叉重叠的,权利与义务很难分开,其职权往往是其职责,即其权力往往又是其义务。
第五,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主体的先行裁决是行政法律关系区别于民事、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特点。
试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具体要求。
答:第一,概念: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第二,内容: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内容。
第三,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这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行政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的权限划分、上级与下级的权限划分等都必须依据法律确立。各部门不能超越法律赋予的职权,否则即构成为法。(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
试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重要活动之一,其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法性原则。是指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法律制度上的的公开通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某种活动或者行为过程和结果的公开。
第三,便民原则。
第四,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五,信赖保护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第六,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
第七,监督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
试述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答: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第一,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行政机关委托的其他组织享有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对于它们违法或不当有行政的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方可保证依法行政、合理行政。只是行政主体和执行公务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不同罢了,但它们均为行政责任的主体。
第二,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应当履行法定的职责,不滥用职权;遵循法定的程序合理而合法行政,这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人员的法定义务。如有违反,产生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则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行政法治的要求。
第三,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不是一种政治上或道义上的责任,而是一种法律所明确规定的责任。对于违反法定的义务的行为,必须依法承担否定性的法律后果。而且行政责任的内容和承担方式必须依法确定。
第四,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法律责任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的必然法律后果,而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是以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的,因而行政责任的承担也应以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为要件。
补充论述题:
试述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作用。
答: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种,必须接受监督,否则,必然产生失衡、变异、专制、腐败、官僚主义。因此,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意义深远,作用巨大。
第一,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权力失衡与变异
按照平衡论的观点,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权,必须受到立法权、司法权、公民权的监督与控制,才能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否则就会失去平衡。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第二,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员专制独裁
民主替代独裁的重要标志就是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因此要加强政府官员的自律教育,同时要不断强化外部系统的监督,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评价政府行为的层面,把评价方式、手段和步骤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三,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扼制腐败
为了扼制腐败,必须改革行政体制,控制个人专权,加强监督机制,适当提高薪金待遇,健全法制,强化反腐力度,严明法纪。力争作到使官员们不能腐化、不敢腐化、不愿腐化的反腐机制、行政体制与法制。
第四,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僚主义
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接受来自政府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并为监督实施创造条件,实行行政公开,让人民群众对政府活动有充分的了解,为有权机关的监督提供条件。在阳光下的行政行为既可以接受监督,克服官僚主义;又可以克服办事拖拉,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勤政为民的行政目标。
试述行政处罚设定权限划分的界定。
答:第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可以设定任何种类的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设定。
第二,国务院可以依法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行政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来规定行政处罚。
第三,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来规定行政处罚。
第四,国务院各部、委员会和直属机构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的,上述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除上述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任何形式的行政处罚。
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法律行为的基本准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和自身特殊性等特点。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
行政合法性原则有三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二是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三是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和适度。行政合理性原则有三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二是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三是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试述行政法的特点。
答: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调整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纷繁复杂,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并且具有变化快的特点。因而,要如同刑法、民法那样制定出一个系统完整的法典式文件是十分困难的。
第二,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行政法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其效力等级有明显区别,不像刑法、民法等,法律形式单一,法律文件数量有限。
第三,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第四,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和法规,而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之一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要求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管理的这种变动性相适应,及时对客观形势作出反应。
第五,行政程序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种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试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答: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部分构成的。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其中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力性监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利性监督。权力性监督主体一般能对被监督主体直接采取法律上的措施,产生法律效力。而权利性监督主体则不能作出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监督行为,而只能通过批评、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向权力性监督主体反映,或通过新闻媒体曝光而引起权力性监督主体的注意,最终由权力性监督主体采取具有直接法律效果的措施。
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和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试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有如下特征:
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依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
这一点与公民、组织的要求不同。
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如果不赋予行政行为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整个社会的行政管理将陷于被动甚至混乱状态。
行政行为的裁量性与其必须从属于法律这两方面并不是冲突对立的,而是矛盾统一体。
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
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配合行政行为。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就无法实现的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
试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答: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行政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行政合理性原则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行政法基本原则,其具体要求主要有: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无论有无成文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运用权力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行政机关作出某一行政行为,在其最初的出发点和动机诱因上,不得违背社会公平概念或法律精神,必须客观、实事求是,而不是主观臆断,脱离实际,或存在法律动机以外的目的追求。动机正当要求行政机关不能以执行法律的名义,将自己的偏见、歧视、恶意等强加于公民或社会组织。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所谓合乎情理即应符合事情的常规或规律。如果在处理具体案件时,重者轻处,轻者重处,显然违反常规和处罚要求,不符合行政合理性的要求。
总之,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和适度。
试述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区别。
答:二者的区别如下:
第一,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且仅仅是行政机关,主体单一;而监督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主体呈现出多样性。
第二,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対象不同。监督行政行为的对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行政监督的对象不仅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还包括部分非国家机关。
第三,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程序不同。前者是立案、调查(或查账)、结论、处分等,后者则是听取汇报、评议、视察、质询、批评、审判等。
第四,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权力依据不同。前者是行政权,后者则是立法权、监督权、审判权、检察权、公民的申诉控告权等。
第五,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属性不同。前者纯系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行为之外的行为。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使二者产生了上面主体、对象、程序、依据等方面的差别。
试述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
答: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立法的主体不同。权力机关立法的主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政立法的主体则是有权行政机关。
第二,立法的来源不同。权力机关立法权直接来源于宪法规定,而行政立法权来源于宪法规定和权力机关乃至上级行政机关的授权。
第三,立法的内容不同。依据法律保留原则,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必须要由国家权力机关立法。
第四,所立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权力机关所立之法的效力高于其执行机关所立之法的效力。
第五,立法的程序不同。权力机关立法程序要比行政立法程序严格。
第六,立法的形式不同。权力机关立法以“法典”或“法”的形式颁布,而行政立法往往以“规定”等形式发布。
第七,立法效果不同。权力机关立法比行政立法的稳定性强得多,而行政立法则有较强的适应性。
试述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
答: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都是行政民主化的产物,其共同点是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与行政相对方相互协商,但二者也有很大区别。
行政指导是单方面的行为,行政相对方可以服从行政指导,也可以不服从行政指导,并不因此影响行政指导的成立。而行政合同是双方行为,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行政相对方不愿意签订行政合同,行政合同便不能成立。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的一种事实行为,它不产生任何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行政合同是法律行为,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指导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行政合同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行政合同一经成立,合同双方必须信守合同,如有违反,应负违约责任。
第三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简答题题库(珍藏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简答题题库(珍藏版)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涵盖期末考试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
从行政法的角度来说,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有哪些?
答: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1)国务院;(2)国务院的组成部门;(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4)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7)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简述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
答:二者区别在于:(1)性质不同;(2)产生依据不同;(3)行为后果不同。
简述行政处罚的原则。
答:行政处罚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2)处罚公开、公正原则;(3)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原则;(4)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5)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的原则;(6)救济原则。
简述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区别。
答:(1)制裁的性质不同;(2)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3)惩罚的程度及适用的程序不同;(4)制裁的机关不同;(5)做出处罚的形式不同。
简述行政法的法源。
答:行政法的法源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6)我国政府签订、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
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简述行政法的特征。
答:行政法的特点有:(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简述行政法的作用。
答:(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行政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是:(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设定;(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简述行政行为的分类。
答:行政行为的分类主要有:(1)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2)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3)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
政行为;(4)根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把行政行为划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5)根据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单方、双方和多方行政行为。
简述行政行为的内容。
答: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1)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2)剩夺权益或免除义务;(3)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答: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简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答: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当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要有正当的动机;(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
答:行政合同的特征:(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施行政管理;(3)行政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简述行政立法的程序。
答:行政立法的程序大致包括:(1)起草;(2)征求意见;(3)审查;(4)通过;(5)签署;(6)发布与备案。
简述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答:(1)性质不同;(2)目的不同;(3)原则不同。
简述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答: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1)提出申请的权利;(2)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3)听证的权利;(4)了解情况的权利;(5)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
简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包括:(1)合法性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3)便民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6)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
简述行政许可的原则。
答: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包括:(1)合法性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3)便民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6)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
简述行政指导的特征。
答:(1)行政指导是非权力行政活动;(2)行政指导是一种事实行为;(3)行政指导属于单方行为;(4)行政指导是一种适用较大幅度的弹性的管理领域;(5)行政指导适用法律优先原则;(6)行政指导是一种外部行为。
简述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区别。
答:(1)二者不能简单等同;(2)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3)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4)行政机关也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简述可以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的种类。
答:可以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1)国务院;(2)国务院的组成部门;(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4)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7)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第四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题库(珍藏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题库(珍藏版)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涵盖期末考试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行政迫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违法或者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非强制的手段,取得行政相对方的同意和协助,有效的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主动的管理的行为。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第五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题库(珍藏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题库(珍藏版)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涵盖期末考试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
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行政机关和____行政机关。中央;地方
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____行政机关。地方
被委托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____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委托的行政机关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____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____、____以外的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____和____。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
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____。具体行政行为
根据我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____和____。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
公务标志是用来____或____的外形标记,以便社会外界区别。表明公务员身分(份);用于公务器具
公务员的双重身分(份)是指____和____。公民身分(份);公务身分(份)
国家赔偿以____为主,其他赔偿方式为辅。金钱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人事监督
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____。合理
行政处罚处罚法定原则主要含义包括依据法定____、____和程序法定。主体法定;职权法定
行政处罚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申诫罚
行政处罚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人身罚、____、____和申诫罚。行为罚;财产罚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人身罚、____、____和____。行为罚;财产罚;申诫罚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人身罚、行为罚、____和____。财产罚;申诫罚
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____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五十元;一千元
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____、____、____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____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行政处罚适用的时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是____,《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是____。两年;六个月
行政处罚听证应当制作____。听证笔录
行政处罚中____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与____。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____与____。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行政法规以____的形式发布。国务院令
行政法规由____签署,并以____的形式发布;部门规章由____签署。总理;国务院令;部门首长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____、____、____。主体的变更;客体的变更;内容的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____变更、____变更和____变更。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____、____和____。物;行为;精神财富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和____。主体;客体;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行政法律关系的____、____和内容。主体;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是由____、____和____三大要素构成。主体;客体;内容
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____和____。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行政法是调整____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____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权;行政权
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____及其____。行政主体;公务人员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____审理的办法。书面
行政关系是指____波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行政权
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包括____、确定力、____和执行力。公定力;拘束力
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包括公定力、____、____和____。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____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则解决____的问题。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行政是否适当问题
行政合同缔结的基本原则是____。依法原则
行政监督是指____实施的法律监督。行政机关
行政立法的原则主要包括____和____。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行政立法权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____、____的权力。行政法规;规章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____和____的活动。行政法规;行政规章
行政立法性质的双重性体现在它既具有____,又具有____。行政性;立法性
行政立法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____。征求意见
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包括____、强制性和____。行政性;执行性
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____。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授权是指____将____的一部或全部授给____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法律、法规;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非行政机关
行政授权是指____将行政职权和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____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法律法规;非行政机关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包括____和____受委托的行政机关。法定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
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制度中的创新包括____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集中办理或者联合办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
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是存在____或者____。行政违法;行政不当
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____、____两大类。固有职权;授予职权
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另一类是____。固有职权;授予职权
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另一类是____。固有职权;授予职权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____。法定义务
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____、能够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____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权力;独立
警告属于行政处罚中的____罚。申诫
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由____人民法院管辖。中级
省级政府规章可以设定____的行政许可。临时性
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行政合法性原则
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代执行
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即时强制
我国《立法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____、经济特区市和____。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地区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和街道办事处。行政公署;区公所
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____、县和____四级。市;乡(镇)
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和________四级。乡(镇)
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和____四级。乡(镇)
我国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人身罚、行为罚、____和____。财产罚;申减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____来设定。法律
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划分的依据是____。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做为标准
依行政立法权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职权立法与____。授权立法
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以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____和____。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____。行政主体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被称为____。行政相对方(行政相对人)
在我国,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____。乡(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