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北艺术考察报告
西北艺术考察报告
新学期伊始,2011年5月上旬,我们接受了新的考察任务——中国古代艺术之西北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考察与探究。于是我们西北方向的列车,颠颠簸簸、晃晃悠悠了十四个时辰,于次日清晨六时左右抵达古都西安,总有种朦胧的面纱浮在眼前的感觉,怀着神秘与好奇的目光四处观望。此时的天空已蒙蒙亮,使我更加感到朦胧与神秘。
边走边望,我们城墙的北门,这就是外城门,按照古代的习俗,我们现在还是一直在西安城外,只有进入了城门才算是真正到了西安城,映入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的高楼大厦,在一块块霓虹灯的映照下更具现代的魅力;一条条笔直方正的现代城市公路格外清洁,而这些全是些摩登的元素、现代的感觉,原来这就是西安——摩登城。
从感观上总体感受了西安城之后,我们首先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再从历史史物着眼,更附理性的了解探究西安。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我们从古代的建筑、书画、歌舞、手工业、农牧业等多种角度上,感受了中国古代史前的艺术形式与内容,使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古人的先进科学技术、聪明与才智,有些方面现代文明的人类都自愧不如,至今都赶超不上,甚至是现代的入的探究与学习。
书法胜地、书法艺术的渊源、东方文化宝库、世界最古老的石刻书库——就是指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书法及绘画艺术提供了极为珍贵资料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这里收藏着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艺术宝库。漫步在青石小道上,碑林风雅的古香古色悠然而来,成千上万的石碑让人眼花缭乱,忍不住感叹中国古代文化的精深。
而最能展现中国古代历史辉煌文化的要数秦兵马俑了。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军事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军事、雕塑、手工艺水平,使后人惊叹不已。秦兵马俑坑位于秦陵东侧约一公里半外,先后发现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录》。
在我个人看来,西安之所以是中华民族诞生、繁衍、生息、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戈王朝都曾在此建都;之所以七十三位皇帝都在此设陵,拥有七十二座皇陵(其中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是合葬陵),及大量各朝的将军、大臣
陵墓,这是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注重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相克,重死不重生,而西安恰是一块风水宝地,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适于人居住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文化风俗、气候,适于建筑与埋葬。就秦陵来说,秦陵南靠骊山,北临渭水(黄河支流),西卧蓝田山下(蓝田玉产地),东居临潼境内(盛产黄金)。宏观上显示:秦始皇头枕(骊)山,脚踏水(渭河),左手戴玉(蓝田山),右手握金(临潼)。相传秦始皇生前心脏不好,而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左手戴玉对心脏具有保健功能,(右手戴玉对肺具有保健功能)。秦始皇生前巡游至开封,病重并归天,临终前要求一定要葬与西安秦陵,而当时恰置夏季,由此可见西安对于一代始皇的吸引。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握了解了很多历史、军事、雕塑、书法、绘画、手工、地方民俗等等方面的知识,主要掌握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内容与形式,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理论修养,得到了珍贵的图像材料,为下学期的毕业创作和以后的学习、创作积累了素材,更激发了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08美2文芳2011.5.29
第二篇:西北艺术考察报告(写写帮整理)
湘南学院艺术设计系 专业考察报告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视觉传达 姓 名: 赵媛 学 号: 200914190319 带队老师:
陆岚老师 考察时间: 2013.6.17—2013.6.27 此次考察,仅仅半个月不到,我们就游走了西安、敦煌、夏河。我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得到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从自然景观中收到启示,学习古人的传统智慧;观察这些地方的经济,旅游方面的做法。下面我就以这次旅程的所见所闻做一个总结。
第一站西安 17日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征途。经过一天的旅途,全体考察师生于次日到达西安,也开始了我们的考察生活。来到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深刻的去感受了我国辉煌的历史和艺术成就。出了站,延绵不绝的城墙围绕着整个城市。的确彰显了西安古城的霸气,古城如同历史教科书,一砖一瓦都记刻着引人入胜的故事,“玄武门之变”、“大明宫词”都深深地积淀在这座古城里。晚上我们去了一个西安小吃街,其实那是个回族聚集的地方。由于去晚了回民街好多家关门了不过外面还是有一些美食如:羊肉泡馍、灌汤包、烧烤、酸梅汤味道都很美味。也给这次考察增添许多乐趣。
村民抗旱打井时在发现的大型从葬坑—秦兵马俑坑轰动全国,震撼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随后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陶马与真马大小相似,与今天的相比有些小,兵俑依据真人烧制,容貌不一,神态各异。这些兵俑的共同特征是:中分发型,留须。陶俑和陶马是彩陶因长期埋于地下,发掘出土后颜料很快会氧化脱落。兵马俑的数量之多,所以人们感觉到壮观,我倒是感觉这又点像是秦朝的波普艺术啊!
兵马俑的典型代表有跪射俑,头饰向左偏以保持平衡,单膝撑地,戴有护膝,着士兵鞋,“左脚搓,右脚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被誉为兵马俑的镇馆之宝;还有军吏俑,又叫板立俑,是文职,身穿布袍,无铠甲;再有是将军俑,两层战袍,下午参观西安的大雁塔。篇二:西北艺术考察调查报告
西北艺术考察调查报告
2011年6月14日——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佣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造。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佣装束千人千态,据了解最高1.96米,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色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在兵马俑的 2011年11月16日——天水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山峰的西南面为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2011年6月17日——嘉峪关一日游 2011年6月20日-22日——最后一站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当我们由敦煌的市中心乘坐旅游大巴到达的莫高窟的沿途风景,也是叫人惊叹不已,在快要接近莫高窟时,从远处来,莫高窟郁郁葱葱,树木环绕,走进一点也没有在沙漠中的感觉,在还未进入洞窟前,从外面便可以看到沙漠悬臂上的洞穴门,和一尊屹立在沙砾正面的古老建筑,有10曾楼那么高。随即在等待中,我们梦寐以求的进入了第一个洞窟,但是为了保护文物,每批旅客只能参观10个窟。仅仅只有10个石窟,可是由于我们是专业美术学生,可以把所有的洞窟都看完,这使我们都非常的兴奋。我们大家都要为它的宏伟所惊叹。我最希望能看到飞天,反弹琵琶,祥云和火娃的头发原形。前两者都看到了,但是后两者由于正处于特殊保护时期,所以就没有看上,我也觉得有点遗憾。我们的讲解员是一名帅哥,不仅人帅,知识也很帅,他能从一小点的图面,讲解出我们所意想不到的境界,无论从人文,历史,美术,线条等,口口道来。其中洞窟门口的编号也是有讲究的,解说员告诉我们,每一个编号都是根据敦煌艺术研究所编号,它是由不同的朝代,和位置而编。
洞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高大34.5米,十分宏伟!其中,洞窟的飞天中反弹琵琶,在所有的壁画中都可以亲眼所见。敦煌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飞天中的反弹琵琶在敦煌的市中心为原形已经做成了雕塑,已经代表了敦煌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悠悠漫卷。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人们打造了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炽热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参观所有的洞窟后,其中有对唐代建造的洞窟我是情有独钟。唐代由于王朝延续了近三个世纪之久,而且是中国封建社会艺术文化的高峰,并由高峰逐渐下降的一个转折而漫长的时代。因而一般研究唐代的文化艺术,多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雕塑也不例外,初唐前期的作品在造型风格上,有的还保存有北朝晚期以及隋代的一些审美观点,但后来就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并且显示出盛唐前期的兴盛气象。这表现在雕塑造型上,是雄伟瑰丽、劲健有力,在生动,真实的刻划中,特别显得气魄宏大,富有活力,给人以雄强硕壮的感觉。只是在某些特定的题材上,如现女性的菩萨像,还没有能如盛唐那样具有动人的魅力。从洞窟中的佛像都是可以看出来的,一种有两个洞窟是临近洞窟,我已经记不得他们的编号了,一个是唐代所雕,无论是从人物面目表情,还是衣着纹理,色调,雕工等各个方面都是精湛的,它给人的感觉就是近代所雕塑,一点掉色的感觉也没有,画壁的线条更是优美,其中有一个小牛的形象,是直接用细笔画上,但是一点打盹,甚至一点小的瑕疵都没有,叫我们叹为观止啊!其中菩萨的形象面目就是以女人的形象来雕塑,但是胸部确实男人的胸部。
而在它旁边的洞窟,其实也是唐代所建立,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在清代被重修了,可是无论从颜色和做工上都不如唐代所雕,颜色过于艳丽,没有过渡,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唐代所雕刻的佛像,很是帅!
说到这里,莫高窟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它的第17窟,也称藏经洞。也正是莫高窟能够真正在全世界出名的原因。藏经洞虽然很小,但是藏了莫高窟里所有的经书。是旅客参观这里必须的一个窟。
2011年6月22日——鸣沙山月牙泉
今天大家去鸣沙山月牙泉看日出!在沙漠中看日出是大家都不曾体验的,夜色依旧还是很朦胧,但是我们的眼睛却是那么清晰,日出嘛。到达目的地,穿上租来的鞋套,在夜色中,大部队前进了,我们是沿着沙漠的脊梁一步一步形式,可以为很好走,可是沙漠没踩一步便陷进去一半,越往高出爬越是累...终于在跋涉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中,我们到达了一个坡顶,等待日出的来临!我们狂欢,我们尖叫!爬上一座山丘顶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体会到在沙漠中迷失的人们的绝望,走一步退两步。行进很困难。老师说鸣沙山在5点左右的时候是光线最好的时候,还有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所以鸣沙山虽然是沙漠,却总感觉她是那么的细腻。由于天气不好,我只很遗憾的说我们只看到了半个日出,当太阳全部升起的时候,乌云却遮挡住我们可爱的太阳啊!滑沙——我第一次听说的一个娱乐项目,在沙漠中飞翔的感觉!超级棒!却也是吃了一口的沙子.....天下第一泉——月牙泉,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竟也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月牙泉边的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致相当不错!
敦煌在中国古代起到了连接中国与外国的作用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下午从鸣沙山回来,准备了一些东西,因为赶上了下午回去的火车,下午17点的,结束了11天的西北艺术考察。
通过本次考察,我理解了很多历史、军事、雕塑、书法、绘画、工艺、地方 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主要掌握了一些中国古代的内容形式,开拓视野,增加 了理论修养,得到了非常珍贵的图像材料,为以后的毕业创作和学习作了很好的 铺垫,长见识,更激发了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来源。09公艺 金
志篇三:西安嘉峪关敦煌艺术考察报告 西安艺术考察报告 班级:美术学101班 姓名:张鸿辉 学号:1020141124 为期十二天的西北艺术采风活动结束了。怀中激动的心情来述说我的艺术之旅。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怀念的地方。一路走来,我们去了西安、嘉峪关、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等一些地方,十二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第一站: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由门口走进大雁塔墙脚,大概有500米左右,大雁塔正对面是人工的一个大型水做的景观,两旁有是雕饰品,有各种雕像和陈设饰品,眼看雁塔,气势宏伟。有些紧忙的感觉,想进入,毫不犹豫的走进大雁塔,里面一进门,正对们的是大慈恩寺,这进雁塔,走完大雁塔,被很种的唐朝文化所感染。
去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是必去之所,就如“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样,不去兵马俑就谈不上去过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的临潼城区东。1974年3月在打井时发现,轰动全国,震撼世界,随后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和二号坑都经过人为的火焚,据说是项羽所为,三号坑自然塌陷,但塌陷前亦有遭人破坏的痕迹 第二天紧接着我们就去了传说中的碑林,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
第六站:甘肃嘉峪关
离开西安我们向嘉峪关进军,沿途的风景不断地变化,来到嘉峪关,这里依然游客很多,景区前景绿树环绕,有亭台小湖,风吹柳絮动??一切都那样的美。走近城门下,才知它的雄伟。它不愧是河西走廊第一,登到城楼上,遥望远方,雪山近在咫尺,一切都那么广阔,双手触摸着古城墙,感受着它的沧桑。望城外,看完万里长城,我们下午来到素有“地下画廊”的魏晋壁画墓。这些壁画,大多为魏晋时期的作品,它们色彩绚丽,内容丰富,与丝绸之路地上的石窟壁画长廊上下呼应。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魏晋时期上层人物的生活状况。第七站:鸣沙山月牙泉
我们到达了我们本次考察的终点地——敦煌 我们首先到的是鸣沙山月牙泉,它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竟也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近年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月牙泉边现已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致相当不错。在这里,我们和沙漠亲密接触,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我们爬到沙山的顶部,俯瞰月牙泉??虽然很累,但却很快乐。第四站:敦煌莫高窟 我们来到了终点地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还看到了“东方的蒙娜丽莎”在导游的现场演示下,我们集体见证了这个奇迹:光从不同的方向打,佛像的笑容就会随之改变。莫高窟壁画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
看完了莫高窟,我们的考察之旅基本结束,5月29的早晨,我们怀着朦胧的睡意,离开了这里。这次考察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知识和阅历的积累,更是一次生命历程中心灵的感悟和启迪。篇四:艺术考察报告 艺术考察报告
学生姓名 唐 乐 琪 学生学号 1007011013 学科专业
美术教育 所在学院 美术学院 带队教师 刘宣 翟水良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 原 印 象
——西北艺术考察
一、考察地点
山西:乔家大院
平遥古城
五台山
云冈石窟
应县木塔
晋祠
乾陵武则天墓
茂陵霍去病墓
秦始皇兵马俑和秦始皇帝陵
永乐宫
河南:三门峡
龙门石窟
开封老城
二、考察时间:2013年5月4日——2013年5月22日
三、考察形式:实地考察
四、考察内容:
1、概述
2013年5月4日,怀揣着早已惴惴不安的心踏上了我们的西北艺术考察之旅,这段旅程像一颗早已播种在我们美教每一个人心里的种子,随时都在准备发芽,随着今天的到来,它破土而出,迅速生长。在刘宣和翟水良老师的带领下,一路欢声笑语,经过24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一站——山西,虽疲惫且盖不住一颗颗年轻而又不安的心,由此出发,我们的这次艺术考察跨越了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一路游览,一路学习,在这20天的考察期里,让我对这片广袤的中原大地重新认识,也使我对赞叹中国这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明。
2、考察情况
“表里山河”——山西
晋文化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因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而闻名中外,在我看来,它更是因晋商而让它的文明留存至今。进入乔家大院,它不像想象中那么富丽堂皇,更多的是它的古朴和雅致在吸引着我,它与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并无大的差别,但围院却是北方所特有的,除了建筑文化,乔家大院的晋商文化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叹,它的财富、智慧、制度,都是现在的我们都无法匹敌的,对于乔家大院,只能用心、用岁月去细细品尝其中的百般滋味了!平遥古城
平遥,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中国境内保留最为完好的县城,被称之为“乌龟城”的平遥本早已毁于日本人之手,但正是由于它乌龟式的城貌使它得以保留下来,究其原因,也是日本人以“龟田”避嫌一说,导游的讲解使我们对这座古城好奇不已,古老,富有,应该可以形容繁荣时期的平遥,古老体现在这座城的每一个角落,而富有则是其城中拥有中国第一家票号而体现,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在平遥住了两夜,并不仅仅被它的热闹吸引,而是它无时无刻间透出的文化气息以及古城的安定、和谐深深地迷住了。佛文化 五台山
翻越了重重山峰,终于到达了五台山,下车伊始,它那碧蓝的天空和浓厚的佛教气氛强烈地吸引着我们,片刻歇息,我们一行人便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登山路——爬上黛螺顶,由上至下望,整个五台山犹如佛教圣堂,包容着每一座佛寺,在为期两天的艺术考察中,我们的心仿佛在这片净土中变得纯净而虔诚,停停走走,不时为它那不同风格的佛教建筑而驻足、惊叹,五台山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洗礼,更是心灵的洗礼!
应县木塔
在风沙中见到了应县木塔,从外观看来,普通至极,但从它的结构和历史上却是为世界震惊的,应县木塔完全由木榫结构建造,它创造了这一结构的新高,仔细看去,木塔已微微倾斜,亲身体会风沙的威力后便对这一现象不再奇怪,却心生震撼之意,纵然是风沙暴雨,木塔依旧伫立在那里,千年来始终未倒,这已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奇迹了!石窟文化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河南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因此,对它的期待也是可想而知的,云冈石窟位于美丽的大同,在那片湛蓝的天空的映衬下,云冈石窟变得神秘而又美丽,沿着第一条因保护遗产而修造的柏油路,片刻时间便到达了云冈,两棵美丽的槐树给云冈石窟开了门,沿窟而行,一座座佛像、一幅幅壁画令人瞠目,不禁感叹“是怎样的信仰使一双双手留下如此美好的艺术?”,由西向东参观,五六窟的精致,十六窟到二十窟皇帝象征的源远流长,露天大佛的壮观、祥和,回想起来,依旧记忆犹新。
山西,这个拥有湛蓝天空的土地,不仅使我们领略了它那美丽的西北风景,更是让我们学到了晋文化的智慧,佛文化的觉悟,给我们的西北之旅开启了一段优美的序曲。“三秦大地”——陕西
陵墓文化
乾陵武则天墓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它位于乾县梁山,是山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乾陵在梁山的北峰之上,而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被称为“乳峰”,走在司马道上,两旁的翁仲像和人马像伫立在道两边,仿佛在欢迎着每一位自司马道走来的人,但在建陵时它们起着守卫乾陵的作用,拾道而上,两块石碑分别分布在道两侧——述圣迹碑和无字碑,这两块石碑分别记述着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生平事迹,相较而言,无字碑更为有名,但述圣迹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块用来记述皇帝事迹的石碑,在历史上起着开先河的作用,六十一无头丞相、石狮、陵墓命名碑都承载着乾陵的历史和文化,直到今天,我们还未能见到乾陵中的真正面目,但我一直相信它的文化和价值足以让世界震撼。
秦始皇兵马俑和秦始皇帝陵
壁画精髓
永乐宫
脑海中的永乐宫金碧辉煌,而现实中那黑瓦红垣静静地坐落在陕西芮城,那份宁静让我们都舍不得大声说话,三清殿的《朝元图》描绘了群仙朝见元始天尊的情景,即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依旧能领略到它的庄严、神圣,重阳殿又名纯阳殿,重阳殿记述了吕洞宾的生平,它的设色、构图,即使驻足许久也无法领略,永乐宫壁画不愧为壁画中的瑰宝。
“到陕西看坟头”,陕西的陵墓文化是中国大地上绚烂的一笔,承载着历史的灵魂,土地下那等待发现的一个个奇迹,令一代代华夏儿女无比神往,也为我们的西北之旅添上了一份神秘,增添了一份留恋。
“九州之中”——河南
殉葬文化
石窟文化
龙门石窟
看过云冈石窟,对龙门石窟更加期待,亦被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会带给我们怎样不同的感受?每个人都勾画着自己心中的龙门,观赏下来,龙门石窟相对于云冈石窟更为精细,更为丰富,依山傍水的龙门石窟给人以开阔之感,对于造像的观察也更为仔细了,奉仙寺是龙门最为精彩的一笔,高大的卢舍那大佛伫立在龙门石窟的中段,远远望去,龙门石窟的其他窟仿佛都是奉仙寺的点缀,令人流连忘返。
河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只在河南待了2天,但对这个城市多了一份喜爱,它的黄河文明、玉文化、佛文化都是我意料之外的收获,一向贫穷落后的印象瞬间烟消云散了,西北之旅也在这片中原大地上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3、考察总结
西北之旅,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更是一段段文明的继承与传递,山西是我们这次旅途的最北端,在那里我们见到了真正的黄土高原,亲身地体会到了风沙的威力,也领略到了晋商文化、佛文化的无穷魅力;陕西让我们重回汉唐,我们忘不了在古城西安脚下,在回民街放肆大吃的场景,我们亦忘不了见到兵马俑和秦始皇帝陵时那份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河南,这片开满石榴花的古老土地,即使现实已经将它蒙上了高墙碧瓦,却依旧遮挡不住那份愈品愈香,愈存愈美的中原文化。
山西——陕西——河南,从北往南而行,这片中原大地已深深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当年华老去,回想今朝,我们依旧忘不了那份自豪、震撼、快乐、艰辛——渗透在旅程中的点点滴滴,而静心细数过往旅途,古老、美好、神秘,就是我的中原印象。篇五:西安艺术考察报告
西安艺术考察报告
一、考察地点:
西安大雁塔
西安城墙
二、考察时间:2013年11月4日——2013年11月10日
三、考察形式:实地考察
四、考察内容:
1、概述
如果中国是一颗参天大树,北京会是树冠,而西安则是这棵树深扎地下的根系。西安,古城长安,历史悠久。在这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与底蕴仍然静静地延续,文化、习俗、美德、传统、甚至糟粕都包括其中。“长安自古帝王都”,周秦汉唐的辉煌让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的西安透着一丝难掩的王城气概。这里遗留下太多太多的东西,随便一块地方,挖下去可能就会出现一堆秦砖汉瓦,几件国宝。一座座建筑和一堆堆墓冢其实并不能真正代表这座城,这里的空气充满了历史长河中远去的典故与传奇的味道,甚至一条小巷的名字都会来自汉武唐宗。走在街上,穿行在巍峨的城墙下,不经意间,游人便与古老厚重的历史有了奇异的交错感。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城,衍变成了一个充满着时尚氛围的现代化大都市,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结合出特别的风格。现代西安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综合科技实力排名全国第三,是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是一个科技、工业、旅游三业并举的现代化城市。昔日西安的辉煌让人骄傲,今日西安的腾飞更让人惊叹。中国建筑历史长久,所覆盖之范围又极为辽阔,其历代兴造之建筑不但类型众多,而且累计数量尤为宏巨。虽然目前还保存下来若干建筑遗构和建筑文献,但就中国建筑总的历史成就而言,它们不过是沧海一粟。这就使得我们对过去的历史发展与成就,难以作出全面与深入的剖析与评价。
第三篇: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
此次考察,在我看来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课程安排。半个月,我们就游走了洛阳,敦煌和西安。当然在沿途中也会领略一些只是听过但从未真正接触过城市。我认为这就是在开眼界,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提高。对于我们学生个人来说见世面,接触社会是大学期间必须的过程,因为在行程中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宝贵的经验。都说学生很单纯,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出去经历一些事情,总有好的地方。
到洛阳的第一天,跟朋友去了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是洛阳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多年来洛阳博物馆始终坚持收藏保管、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藏品优势,经营筹办形式多样的综合或专题性的文物展览,展示古都洛阳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新推出的《永恒的文明洛阳文物精品陈列》由史前时期、夏商时期、两周时期、汉魏时期和隋唐时期五大部分组成,展示文物珍品近千件。其中在展品方面重点突出了五万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汉魏时期的彩绘陶器及百戏俑、隋唐时期的彩绘乐舞俑和釉色鲜艳、形态各异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铜爵、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北魏时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灯、三彩马堪称国之瑰宝,看了之后收获胜多。
洛阳,老师统一组织去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
其中奉先寺规模最大,是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皇后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她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撼人心魄,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第三天我们去了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是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武术研究的最好地方,这次在少林寺我最有感触地还是寺院最后的那个殿阁--毗卢阁,又称千佛殿,系明末重建。佛龛中供明代铸造的毗卢佛铜像。殿东、西、北墙上有大型彩色壁画——五百罗汉。高7米,面积33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为全国同类壁画中所罕见。五百罗汉形貌奇特,分为35组,各表达一个故事,据说色彩数年一更。整个三层画面采用重彩平涂法,朱黑和谐,勾勒粗劲有力。线条简炼,笔法流畅。东壁是明代雕刻的阿弥陀佛玉石像。殿内地面上有48个排列成深20厘米的陷坑,据说是少林武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这个千佛殿已经是少林寺的标志了,在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所以对这个地方感觉最为神奇。
少林寺还必须参观的就是塔林和武术表演了,塔林中的塔都置放着对少林寺做出巨大贡献的僧人的舍利。这里提到舍利,我就此区分一下人们常说的舍利子和舍利的区别。只有佛主释迦牟尼的舍利才称之为舍利子,其他人的都只能成为舍利。塔林的造型各异,分很多层,层数越多就代表此人对少林寺的功劳越大。塔林里面的塔我们没时间看完,因为太多了。有那么多的人为少林寺添砖加瓦,所以有今天的中国的代表性少林功夫也就没什么奇怪了。在洛阳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这座一千九百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间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白马寺历来香火旺盛,这与它的动人传说有关。明弘治年间的《桐城县志》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某年,桐城百日无雨,县令张孚卿心急如焚,跪叩西山求雨,其心之诚,感动上苍。当他骑白马去云雾峰拜见雨神后,顿降甘霖,回衙路经龙眠河,不幸被暴发的山洪卷走,其妻为救夫也葬身河中。雨过 1 天晴,人们将张孚卿夫妇合葬龙眠山口,建庙祭祀,即昔日“境主庙”。而其坐骑白马,却被冲到龙眠河下游十余里的地方,人们念其功,厚葬之,建“白马庙”祀之,撰联于庙门两侧:“惜民胜惜身,万户张侯忠莫比;载德亦载力,千秋良骥义能齐。”白马乡也因此而得名
就这样河南的考察之旅很圆满的结束了。又是经过20多个小时的火车我们到了我最想去的敦煌。我对敦煌充满了想象,最神秘当属有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
敦煌市不是很大,虽然有很多游客,但是还是很安静,文化艺术氛围非常好,很干净。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在敦煌的首个考察地方当属莫高窟,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1600米。莫高窟总共有492个石窟。
但是为了保护文物,每批旅客只能参观10个窟。仅仅只有10个石窟,我们大家都要为它的宏伟所惊叹。我最希望能看到飞天,反弹琵琶,祥云和火娃的头发原形。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够拍照。
敦煌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北魏的飞天形象,有的洞窟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天的特点,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形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艉,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身材比例逐渐修长,有的腿部相当于腰身的两倍。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
飞天中的反弹琵琶在敦煌的市中心为原形已经做成了雕塑,已经代表了敦煌的形象。说到这里,莫高窟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它的第17窟,也称藏经洞。也正是莫高窟能够真正在全世界出名的原因。藏经洞虽然很小,但是藏了莫高窟里所有的经书。是旅客参观这里必须的一个窟。
敦煌还有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都是重要的游览景点,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风。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对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想象空间,这些个考察中的游玩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敦煌在中国古代起到了连接中国与外国的作用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
最后一站我们便到了丝路的起源地,六朝古都西安。
首先我们回民街,在西安绝对是一个标志性的地点。纵横四条街道,基本上提供了西安多部分回族的美食,如:牛羊肉泡馍、灌汤包、清真水饺、酸菜炒米、烤牛羊肉、各类点心及精美小吃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来西安旅游的朋友绝不会错过这样一条街道,既大大满足了自己的食欲又增添了许多旅游的乐趣。
这里很奇怪,紧挨着钟楼闹市的西大街上的建筑非常低矮陈旧,没有一家大型的购物场所,甚至还有很多临时建筑。而且一过西安最繁华的钟鼓楼广场,迎面而来的西大街马上变得萧条多了。广济街是一条有着一个高高的牌楼的街道,走进去,里面却很繁华--这是一种迥异于东大街和钟鼓楼广场的繁华,或者,说它很热闹会更合适一些。据说回民街过去是商业繁华之街,商贾云集,风光无两,街上名店鳞次栉比,名产驰誉全国。据说有108家粮行,有宰牛、宰鸭、宰驴的数10位,无论是不是赶集,都热闹非凡。
我们去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 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在西安站最重要的就是兵马俑了,因为它也是我们考察的重要对象。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通过导游精心,仔细地讲解,我们对兵马俑的了解就更为细致了。兵马俑的数量是我们为之震惊的最大原因。现在我们也仅仅看到的是它的其中几个坑,但是已经非常惊叹了,更何况这才是秦始皇陪葬品的万分之三啊!
兵马俑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精湛,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当然我们也不能例外.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 3 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面对着这么多的兵马俑,我仿佛置身那个秦始皇称霸的秦朝,让我感受了人类力量是多么的伟大.所以人们感觉到壮观,我倒是感觉这又点像是秦朝的波普艺术啊!西安古城墙,蓝天玉石,半坡遗址能够带给我们的同样是感受祖国的伟大,开阔我们的事业,一次次的让我们想到中国古代的伟大。
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去了钟楼,大雁塔。大雁塔最有看头的就是音乐喷泉了,虽然天气很冷但人还是很多!20点25分,看到喷泉开始喷水,并未觉得新奇,原来这是水舞正式表演前的试水动作。
8点30分,每晚一次的音乐喷泉正式演示,响亮的音乐骤起,水舞同步开始。随着激昂亢奋的音乐起伏,水柱忽高忽低,时尔似波涛汹涌、逐浪排空,时尔像雨花垂泻、细雾蒙蒙,那阵势、那情景,幻化作秦俑兵阵,幻化作美女如芸,幻化作无与伦比的玄妙。又一次被一种境界所震撼了,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力的冲击。我的心跟着水舞一阵阵地冲腾,不觉胸中已是豪情万丈。一曲才罢一曲又起,刚刚是激越飞扬,这支却低婉舒缓,水舞遂优雅翩翩,像歌女轻展玉臂,像天鹅腾跳摇曳。一个喷泉一个故事,一排喷泉一道风景,一片喷泉别样风情。喷泉的音乐,高雅绝伦,知名的不知名的,都美不胜收。而喷泉水型呢,或直插苍穹,或起伏跳荡,或仙鹤嬉水,或舞作水林,阶梯式的、波浪式的,有序亦无序,错落皆有致。那空中洋溢的动感音乐,多彩多姿的喷泉水型,和不停变换的彩色灯光,加上光纤照明和激光照射,交织变幻出梦一样的境地,水舞表现和张扬的内在韵律与感情,让人陶醉,令人神迷。这一切,以现代科技的表现手法,展示着无穷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展示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透过情趣引人的音乐喷泉之上南望,古老而厚重的大雁塔矗立在高墙之内,在辉煌灯光映照下更加昭耀生辉,显得依然伟岸挺拔。其实,这一老一新,不都凝结着当时人们的智慧和科技结晶吗?
音乐喷泉结束了,我们也就回到了宾馆,清理行李,休息好准备踏上回校的火车。
此次考察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高的地域风情,不一样的名族文化。
姓名: 田 方 志
班级:07级设计四班
学号:200909020411
第四篇: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的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历代美术遗产十分丰富,通过对我国典型的文化艺术遗址、遗迹和博物院、博物馆或某一地区、某一民族进行实地考察,能更深入、更具体地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脉络,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二 ·考察地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大明宫遗址。天水麦积山石窟、夏河拉卜楞寺。
三·考察过程
1.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大明宫遗址)
刚出火车站的瞬间,看到了西安的明故城墙,中国境内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笔下,它讴歌了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了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确,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内,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7.5万件,属国宝级18件,一级品近800件;其中青铜器、金银器、陶俑最具特色,并藏有国内仅有的唐墓壁画400多幅。我们从古
代的建筑、书画、歌舞、手工业、农牧业等多种角度上,感受了中国古代史前的艺术形式与内容,使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古人的先进科学技术、聪明与才智,有些方面现代文明的人类都自愧不如,至今都赶超不上,甚至是现代的科学知识都无法解释。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
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艺术宝库。它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原为保存唐开元年间镌刻的《十三经》、《石台孝经》而建,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始称“碑林”。几经易名,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该馆是在西安孔庙旧址上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峄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与其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很相近,结构严谨,书法险劲,是值得珍视的书法名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等,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此外,宋起佶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等,也是稀有的珍品。
唐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原上,在唐代是长安城三大内之一。从高宗时起,唐朝历任帝王多在此听政,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
3.2平方公里。始建于公元634年,建设初衷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为其父李渊修建的避暑行宫,但由于李渊的溘然长逝而被迫停工。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下令将其扩建,大明宫不在只是一座离宫别殿,而是作为大唐帝国威严象征的正式皇宫出现,是唐王朝最为显赫壮丽的建筑群。而后两次易名,到神龙元年(705年)大明宫的名称才固定下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把大明宫更名为“蓬莱宫”,并在此听政。后来大明宫屡遭兵火的破坏,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被大火焚毁。
2.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又称麦积崖,五代天水人王仁裕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这当然有些夸张,但形象地说明了麦积山得名的缘由。它位于秦岭西段的北麓,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东崖
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共计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3.拉卜楞寺 从兰州乘车到夏河的路上气温和景物明显感觉都与之前有很明显的区别。气温逐渐降低,在汽车内都感觉有点冷。从车窗向外看一片一片的平原,即使有山也是很陡很低的山,不是还能看到羊群在悠闲的吃草。
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我们主要参观的地方——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全寺共有六大经堂,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一世嘉木样初建时,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经堂成为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的全寺最宏伟的建筑。[3-5]
前殿楼为大屋顶式建筑,顶脊有宝瓶、法轮等饰物,楼上供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像,楼上前廊设有嘉木样大师、四大赛赤、八大堪布等**们每年正月和七月法会观会时的坐席,楼下前廊为本院僧官逢法会时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学僧辩经及法会辩经考取学位的场所,有廊房32间。大经堂正殿东西14间,南北11间。正殿内悬乾隆皇帝御赐“慧觉寺”匾额,内设嘉木样和总法台的座位及僧人诵经坐垫,供有释迦牟尼、宗喀巴、二胜六庄严、历世嘉木样塑像,悬挂着精美的刺绣佛像及幢幡宝盖等,显得十分华丽,且藏有《甘珠尔》等经典。后殿正中,供奉着馏金弥勒大铜像,后殿左侧供奉着历 世嘉木样大师的舍利灵塔,及蒙古
河南亲王夫妇和其他**的舍利灵塔,共14座,右侧为本寺护法神殿。
最后我们自由参观了藏区,看了梦寐已久的大草原,在大草原上骑马,晚上还看了篝火表演,我们一起唱歌、跳舞,顿时忘了藏区的严寒。
四·结束语
2013年9月28日,结束了历时20天的西北之行,踏上了回程的火车,然而思绪却又回到了20天前: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我们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建筑.艺术风格。这一路走来,我们去了三个不同的地方,也观赏到不少美丽风景,也受了不少启发,对西北艺术发展和传承多的了解,对许多新鲜事物有了更多的接触,坐上了久别了的火车,踏上归途。这一路,归途。漫长,又充满奇遇。像一篇优秀的文章,该有一个好的结尾,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第五篇: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
这次学校组织的考察活动主要是让我们对西北地域的风土人情能够有一定的认知,我们主要对两个地方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希拉穆仁草原和库布齐沙漠。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呼和浩特以北100公里。希拉穆仁草原,俗称“召河”,“普会寺”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34年(1769年),雕梁画栋,颇为壮观。希拉穆仁草原是典型的高原草场,每当夏秋时节绿草如茵,鲜花遍地。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的投资建设,接待设施相当完善。成为著名的内蒙古草原旅游点。
普会寺背后环绕着希拉穆仁河,跨过河上大桥可达阿勒宾敖包山上观赏草原风光,一望无际的景色,使人如痴如醉。这里有蒙古包62顶,其中现代化星级标准的蒙古包30顶供游客下榻。更有别具风味的民族食品供您去品尝。欣赏完了那古朴的建筑,再去那广阔的草原上感受一下美丽的大自然所给我们的天然避暑山庄的风采吧。
昼夜温差较大,盛夏之夜,也凉爽似秋。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有专供**避暑的行宫—普会寺,此寺气势宏伟,是各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希拉穆仁河川流不息的从寺旁流过,给寺庙增加了动感的美。当你静静的躺在秀美的希拉穆仁河畔,聆听着这天籁之音,会解除你工作中的烦恼,平静你烦燥的心情。
在这儿有令人向往一睹其风采的敖包、秦汉时期修建的长城,心动不已的草原日出、日落,这一切都让人终身难忘。
当你来这儿旅游,热情好客的草原人会手捧洁白的哈达,端上醇香的美酒,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来招待你,在这热烈的气氛中你会品尝到具有浓厚草原风味的奶茶和奶食,以及美味的手扒肉。希拉穆仁草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风,北聆百灵庙的铃声,因清王朝赐名的“普会寺”喇嘛寺屹立河畔,又名召河。草原的夏秋,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迷人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羊、马、牛、驼,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驰,或漫游,象彩霞在天际飘动,也像仙女撒下的珍珠、玛瑙,落在银链般的希拉穆仁河两岸。在牧民的蒙古包里,好客的蒙古族主人将会捧出鲜洁的奶食,肥美的羊肉,爽口的炒米,醇香的奶茶待客,草原食品那特有的风味将透入您的心田„„
希拉穆仁草原上的普会寺,当地人称召河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草原上众多庙宇殿堂古迹之一。普会寺座北朝南,长方形院落,院中排列着三重殿阁,为汉藏混合结构。两层楼阁,造型优美,庄严宏伟。在草原腹地能见此殿宇,足以使人惊叹200多年前蒙汉能工巧匠的技艺。
当您来到美丽的希拉穆仁草原,或骑金驼漫步或乘骏马奔驰,或登高远眺,草原的美景将像一个神奇的梦,使您回味无穷。
库布齐沙漠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气温高,温差大,气候干燥,年大风天数为25—35天。东部属于半干旱区,雨量相对较多;西部属于干旱区,热量丰富;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川沟十余条,沿岸土壤肥力较高;西部地表水少,水源缺乏,仅有内流河沙日摩林河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之中。
库布齐沙漠东部水分条件较好,属半干旱区;西部降水少,跨入了干旱区。该沙漠区有较好的光、热、水,宜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该沙漠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中、东部雨量较多,西部热量丰富。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沟川约10余条,纵流其间,并具有沟长、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点。在流经沙漠的沟川两岸,常有面积不等的沟谷阶地。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较高,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景观,形成较优越的小气候条件。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中。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黄河影响,埋深1--3米,水质较好,也在黄河灌区之内。
据介绍中国荒漠地区日照一年大多在70%天以上,多数地方全年日照时数都长达3000小时以上,每天平均都超过8小时,荒漠地区全年平均每平方米的太阳能达10.62万千瓦,如利用1平方米的太阳能,全年所获得的热能就相当于烧掉38.232吨标准煤,如果累计开发达1平方公里面积,则要获得相当于3823.2万吨标准煤燃烧发出的热量,比目前查明的全国水力资源蕴藏能
量要大156倍。在甘肃敦煌和青海盆地防治荒漠化重点地区建立“太阳能利用”示范工程,规模各为500户,目的是解决由于民用燃料缺乏所出现的乱樵滥砍引起的地表植被破坏。开发太阳能资源,保护和增加人工植被是一条既可行又经济的途径。
库布齐漠中充足的太阳能也成了主要能源之一。太阳能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太阳能在民用取暖、热水供应或农产品生产应用等方面已十分普及,居民建筑都配置了太阳能供热装置,全国居民生活用热水、取暖、照明等大都通过太阳能解决。农业生产中温室气温调节、灌溉系统和科研观测系统的用电多数已采用太阳能,太阳能还用于农业土壤消毒和病虫害控制。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开发太阳能发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未来能源发展目标之一,也就是试图通过太阳能的成功开发来解决荒漠开发,特别是荒漠高技术的农业生产对能源的巨大需求。通过对荒漠地区太阳能充足这一优势的充分发挥,以进一步推进荒漠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这次考察活动对我们收获很大,它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西北地域的民情、民风。让我们更深的理解摄影的意义何在,是意识上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