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2 20:0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北行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北行考察报告》。

第一篇:西北行考察报告

西北行考察报告

西北行考察报告

西行归来,带着一身的疲惫,心中充溢着太多的情绪。我们这一路走得太多,走得太快,多的应接不暇,快的无法消化。这一路太过厚重,我不敢在此妄言,厚重之前只会显得我更加浅薄。只需像只老牛,不断反刍,这一路够我咀嚼一生。兰州临行之前带上两条黑兰州,这出自陇西大地的烟草,燃烧出娉娉袅袅青烟。此行的厚重我带不走,只希冀着能带走些许幻若浮生的气息。

西风未变,丝绸之路上的驼印却依然清晰;喧声未落,驼铃声还在耳际回响,又把我的思绪逆着这现代机车的速度拉回了飞天的故乡,车窗玻璃上映出的是手电光中让人近乎窒息的壁画、残缺近乎难以看清的经书。。敦煌学,却不止这些。。

111年前,在中国甘肃敦煌地区,发生了一件人类文化史上的大事,这就是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由于这一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斗转星移,岁月流逝,莫高窟被时光侵蚀的光华似乎都赋予了敦煌学的研究。敦煌,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 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意义自不待言。敦煌文献中的科技史料,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支奇葩,它不仅使我们体会到古代中国科学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且敦煌文献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纸谱,标志着中国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敦煌文献还保存了一些音乐、舞蹈资料,如琴谱、乐谱、曲谱、舞谱等,它不仅使我们有可能恢复唐代音乐与舞蹈的本来面目,而且将进 一步推动中国音乐史、舞蹈史的研究。敦煌文献始于十六国,终于五代宋初,历时近七 个世纪,因此,敦煌写本也是研究中国书法的活资料。敦煌文献中除大量汉文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汉文文献,如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龟兹文、梵文、突厥文等,这些多民族语言文献的发现,对研究古代西域中亚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汽车把海拔越拉越低,我们在青藏高原上明珠—藏学的照耀下走向平原,从神秘走向厚重,却忍不住去回望,高原上秃鹫的影子还在盘旋,转经筒还在漠视时光的婆婆手里让我不能旁顾。藏学,让世人忘却死亡去朝拜。。

藏学,是研究中国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又称藏学、西藏学。藏族的文献典籍之丰富、卷帙之浩繁。它涉及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医药历算、风土民俗以及藏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提出来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等广博繁富的内容。研究比较深入的领域主要有:1 藏族语言文字研究。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藏语拼音文字据传为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大臣图弥三菩扎仿效梵语创制。据近人研究藏语在7世纪以前已经是一种发达的语言。藏语词汇丰富、结构完美,具有简练、准确的特点。古藏语不仅记录了藏语的语音和结构,而且记录了包括古汉语在内的古代中亚语言的发音。藏语文是研究中亚古代语言的宝贵财富。藏

语的源流与变革、藏语的语音语法,藏语方言(分藏、康、安多3种)、书面藏语、南语、象雄语、多续语、汉藏语文比较、藏语辞典编纂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藏族历史研究。包括史料整理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西藏史料的基本构成有藏文资料、穆斯林资料、汉文资料、马可·波罗以后西方进藏旅行家记录资料、蒙文资料等。将这些史料进行合理的分类、编目、整理出版是藏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学术研究要求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理清藏族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总结分析藏族社会的根本性质和特征等。藏族宗教研究。藏族古代崇信本教,8世纪中叶佛教传入,逐渐形成各种喇嘛教派,并长期实行政教合一体制。对宗教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各派的源流和发展,各派教义的基本内容,藏族佛教与印度佛教、汉族禅宗的关系等都是重要课题。青藏高原考古研究。陆续在西藏进行考古发掘,采集到大批远古石器,发现一些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和大批古墓葬群、摩崖石刻、岩画石碑等。考古发现证明4~5万年前青藏高原上已有人类活动。藏族文艺研究。藏族具有悠久的文艺传统,有大量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文人创作。《说不完的故事》、《萨迦格言》、《米拉日巴传》等是藏族文学的重要作品。藏医、科技研究。包括藏医经典整理、医理研究。西藏历算研究、西藏建筑研究等内容。

难忍困乏,朦胧中发现自己站在粉墙黛瓦中,见一群幼童在小巷里赤脚嬉戏,涓涓清流没有驻足去听他们天籁般的笑声,婉婉经过几处深宅前的门楼,流向了更远处的夕阳中,高宅,深井,祠堂,牌坊,我回到了故乡徽州。徽州最浓墨重彩的便是被涤荡千年的徽文化。

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我们此行在无意之间已经触摸到了中国三大地域显学中的两个,而徽学作为我故乡徽州的最本质的精神命脉,更是不得不提。自然而然的要拿来与我们此行所接触的另外两门拿来做比较,敦煌学的侧重点好像更多的是以艺术,宗教等方面为主,藏学的主要部分有医药学,文字,史书等等,而徽学则是其中囊括范围最为综合的一门学科,其中包含有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科技、工艺等,徽州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决定了徽学的综合性。

第二篇:考察报告——西北行

大西北之行

在2012年5月30日我们结束了为期12天的西北考察之行,这次考察是以陕西省的西安和甘肃省的敦煌为主。

5月19日我们开始了我们考察之行,满怀激动我们随着火车驶向了我们的第一站——西安。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下了火车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的古城墙,不仅如此西安还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这座城市也成为我们考察的起点。

我们的第一站的是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得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中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它主要分为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三清殿、纯阳殿以及重阳殿。

三清殿为永乐宫的主殿,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画面上的武将骁勇剽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这人物繁杂的画面表述了众神朝拜的原始天尊的场景,因此被称为“朝元图”。

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纯阳殿内的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我们在学习工笔画时也临摹过一些壁画,那时我们临摹的都是书本上的印刷品。虽然那些也很精美,但当我们看到这些货真价实的壁画时还是忍不住感叹壁画的绚丽壮阔,精美绝伦。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丰富,衣着服饰变化多样,线条精美。画面中人物的表情也各有不同,表现了他们不同的人物个性。画家高深的画技也让我们佩服不已,在他们的笔下每根线条都魅力十足,最令人惊叹的是每根线条即使是两三米长的线都几乎找不出接点,仿佛是一笔而成,这应该就是老师所讲的“灌气”吧。

永乐宫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元代宫殿和壁画的重要价值,它作为一家“历史”比较“悠久”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形成了一种新的魅力。数十年来,这里只投资、只保护、只扩建,而没有一点点的破坏,单从那些颇有年代的树木花草来看,也很让人心醉的。

次日,我们参观了秦始皇陵地宫和清兵马俑。秦始皇陵地宫是指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很遗憾这只是秦始皇陵的大概模型,因为真正的皇陵机关重重,我们的现代科技水平还很有限,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历史文物的遗产的保护,所以在近五十年里我们无法对真正的皇陵进行研究。

与地宫相比较,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更让人惊叹。秦兵马俑是在 1974 年3 月,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东侧的西杨村村民在挖井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奇迹,经过考古工作人员的精心发掘,一个重大的历史遗存横空出世,随即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的最为壮观的发现”,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也是最大的,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千人千面的逼真写实兵马俑从造型艺术角度上,追求的一种高度的写实性风格,秦俑将士无论是从形体比例、面部结构还是神态仪容都十分准确生动。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秦俑以头部的刻画最为精致,有的眉宇凝聚,端庄肃穆;有的面庞清秀,微微含笑;有的带有皱纹,一脸老成,通过对面部的精心刻画将秦军的各种人物表现得生动万分。秦俑的传神特征还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抓住了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比如说,将眉毛加粗加厚使脸部更有体积感,胡子处理成飞动或翻卷状,虽然与现实不符,但是却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秦兵马俑艺术的青铜遗韵在秦陵兵马俑庞大的俑群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是很丰富的,人物的动作也是各具姿态的,虽然这些俑存在着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是给人的总体感觉却有一种都一样的感觉。不管是在整个俑阵中看,还是一件件地单独看都有一种人物形象差不多的视觉效果。

告别了西安,我们向着下一站甘肃前进。我们首先到达的是甘肃的天水市,麦积山石窟则是我们来此处的主要目的地。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整个麦积山石窟是以泥塑为主。泥塑可以降低成本,但必须要有适当的气候条件,如果下雨比较多,天气气候潮湿,泥塑的石窟很难保留千年以上,只有在气候干燥,雨水比较少,而且很少有雾的地方,泥塑的石窟才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令人可气的是人们并不珍惜这些遗留下来的艺术文物,许多尊贵的佛像都已遭到了人为的严重的破坏,我不由得对这些毁坏文物的愚昧之人格外痛恨。

麦积山是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达142米,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多凌空凿于20~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堆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故当地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

站在麦积山脚下,很难不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位于山东侧的“西方三圣”雕塑。中间的阿弥陀佛长13米,威严壮观,神形兼备,琉璃做的眼睛炯炯有神,衣服上的褶皱做得细致入微,因为在和泥时加入了发丝等材料,使得佛像看起来光滑细嫩,像真的一样。很难想象在没有任何现代科技以及保护措施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这险峻的环境下完成如此精美的雕塑。这些雕像不但形象逼真,就连他们的衣褶都让人衣服的柔软,并且这些衣服的花纹以及他们佩戴的的装饰都相当的细腻精致。让人有一种忍不住想抚摸的冲动,但为了保护文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文明礼仪,不能违反相关规定。

在离开天水前,我们还逛了一下伏羲庙。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伏羲为三皇之首,所以也被称为“太昊”。顾名思义,伏羲庙当然就是记载了伏羲做出的的伟大贡献。讲述了他和女娲造就了人类世界;教会人类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教会人类织绳作网用于渔猎,还教人类怎样驯养野兽。他不仅提高了人类应对大自然的生存能力,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

离开了伏羲庙,我们又踏上了我们西行的脚步,终于来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敦煌。初到敦煌心中就满怀惊讶,才发现这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浑浊,并不是那种一阵风袭来就黄沙漫天飞的场景。相反,这里很安静、很干净,而且文化艺术氛围非常好。下午我们安顿好行李,缓解了疲劳,就来到了鸣沙山。鸣沙山是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一,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可惜的是这则与沙漠为伴,酷似月牙的月牙泉,曾因某原因断流了,如今的月牙泉是后期人工修葺的。

游鸣沙山的首选项目就是登山,但要登上山顶,还真不容易。踩在柔软的细沙上好像踩在棉花堆里,软绵绵的使不上劲,深一脚浅一脚的,累的呼呼直喘。艰难的爬上一个山头,途中不知歇了多少回。站在山顶上欣赏鸣沙山又是一种风景,一座座沙峰尤如大海中的波涛气势磅礴,延绵的沙浪宛如海面泛起的涟漪,萦回涡旋。极目远眺,山底下的人显得那么渺小,整个景区尽收眼底。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是在这里倒个了,下山变得很容易。因为可以直接坐在沙子上往下滑或者滚下去,不仅有趣还很刺激,还可以连跑带走下山,由于沙子是软的,好像腾空驾雾一般,飘飘欲仙。现在才知道原来沙漠还可以这样玩,我们在沙漠中可以如此的快乐。到了傍晚,我们坐在沙漠中欣赏日后,感受着大自然魅力,深陷在这美景之中。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这个笼罩着神秘色彩的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毋庸置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瑰宝。据讲解的导游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融合了世界四大文明之三,即古中国,古印度,古波斯文明,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距古丝绸之路仅十公里,故而能够吸收古商道上各国商人带来的异域文化,这也是敦煌莫高窟延续千年,生息不止的重要原因。

壁画是敦煌莫高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这里的壁画与麦积山石窟的壁画绘制方法相似,都有其独特的绘制工艺,当时的工匠先将石壁凿平,再在其上涂抹二层三层草泥,抹上石膏,然后,布局、起稿,用有机和天然矿物颜料涂色、定形,一步一步完成壁画形象的绘画。这些精美绝伦的壁画背后有着如此繁琐的工序,很难想象那九层佛楼里巨大的坐佛以及148窟的卧佛是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有我们如今看的生动形象,气势磅礴。敦煌壁画不同时期人物形象有不同审美风格,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佛教人物和历经变故为主题。而且,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富有质感。

在众多石窟中印象最深的是立于释迦牟尼佛两侧的阿难和迦叶。一个是满面笑容,略带顽皮的美男子;另一个却是满面愁容,一副悲苦的苦行僧。同是修行者,所思、所想、所念,却是大有不同,所经历的人生也各有千秋。

我们最后参观的是藏经阁,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个窟是在光绪二十六年被王道士偶然发现的。洞内藏有珍贵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同时也引来了无数掠夺者,很快这些珍贵文物就所剩无几。听到这我一直在想,假如王道士当初没有发现这里,或者当时的政府、朝廷早一点意识到这些文物的重要性,那这些文物会不会还在中国……

在敦煌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敦煌博物,欣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以及名人画作。紧接着我们又在火车上度过了漫长的一夜回到了我们的西安,而我们的考察之行也已西安历史博物馆作为最后的结束。

我们的考察以西安作为起点,又以西安作为了终点,也算是有始有终吧。我们在考察中收获到了丰富的知识,也获得了无限的快乐。在这次西北之行中我们看到了古人高深的智慧,也体会了自然的神奇魅力。我想从此以后我们应该很难在经历这样的活动,而这次的西北行也将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永远的记忆!

第三篇:西北考察报告

西行归来,带着一身的疲惫,心中充溢着太多的情绪。我们这一路走得太多,走得太快,多的应接不暇,快的无法消化。这一路太过厚重,我不敢在此妄言,厚重之前只会显得我更加浅薄。只需像只老牛,不断反刍,这一路够我咀嚼一生。兰州临行之前带上两条黑兰州,这出自陇西大地的烟草,燃烧出娉娉袅袅青烟。此行的厚重我带不走,只希冀着能带走些许幻若浮生的气息。

西风未变,丝绸之路上的驼印却依然清晰;喧声未落,驼铃声还在耳际回响,又把我的思绪逆着这现代机车的速度拉回了飞天的故乡,车窗玻璃上映出的是手电光中让人近乎窒息的壁画、残缺近乎难以看清的经书。。敦煌学,却不止这些。。111年前,在中国甘肃敦煌地区,发生了一件人类文化史上的大事,这就是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由于这一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斗转星移,岁月流逝,莫高窟被时光侵蚀的光华似乎都赋予了敦煌学的研究。敦煌,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 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意义自不待言。敦煌文献中的科技史料,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支奇葩,它不仅使我们体会到古代中国科学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且敦煌文献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纸谱,标志着中国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敦煌文献还保存了一些音乐、舞蹈资料,如琴谱、乐谱、曲谱、舞谱等,它不仅使我们有可能恢复唐代音乐与舞蹈的本来面目,而且将进 一步推动中国音乐史、舞蹈史的研究。敦煌文献始于十六国,终于五代宋初,历时近七 个世纪,因此,敦煌写本也是研究中国书法的活资料。敦煌文献中除大量汉文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汉文文献,如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龟兹文、梵文、突厥文等,这些多民族语言文献的发现,对研究古代西域中亚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汽车把海拔越拉越低,我们在青藏高原上明珠—藏学的照耀下走向平原,从神秘走向厚重,却忍不住去回望,高原上秃鹫的影子还在盘旋,转经筒还在漠视时光的婆婆手里让我不能旁顾。藏学,让世人忘却死亡去朝拜。。

语的源流与变革、藏语的语音语法,藏语方言(分藏、康、安多3种)、书面藏语、南语、象雄语、多续语、汉藏语文比较、藏语辞典编纂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2 藏族历史研究。包括史料整理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西藏史料的基本构成有藏文资料、穆斯林资料、汉文资料、马可·波罗以后西方进藏旅行家记录资料、蒙文资料等。将这些史料进行合理的分类、编目、整理出版是藏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学术研究要求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理清藏族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总结分析藏族社会的根本性质和特征等。3 藏族宗教研究。藏族古代崇信本教,8世纪中叶佛教传入,逐渐形成各种喇嘛教派,并长期实行政教合一体制。对宗教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各派的源流和发展,各派教义的基本内容,藏族佛教与印度佛教、汉族禅宗的关系等都是重要课题。4 青藏高原考古研究。陆续在西藏进行考古发掘,采集到大批远古石器,发现一些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和大批古墓葬群、摩崖石刻、岩画石碑等。考古发现证明4~5万年前青藏高原上已有人类活动。5 藏族文艺研究。藏族具有悠久的文艺传统,有大量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文人创作。《说不完的故事》、《萨迦格言》、《米拉日巴传》等是藏族文学的重要作品。6 藏医、科技研究。包括藏医经典整理、医理研究。西藏历算研究、西藏建筑研究等内容。

难忍困乏,朦胧中发现自己站在粉墙黛瓦中,见一群幼童在小巷里赤脚嬉戏,涓涓清流没有驻足去听他们天籁般的笑声,婉婉经过几处深宅前的门楼,流向了更远处的夕阳中,高宅,深井,祠堂,牌坊,我回到了故乡徽州。徽州最浓墨重彩的便是被涤荡千年的徽文化。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湘南学院艺术设计系 专业考察报告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视觉传达 姓 名: 赵媛 学 号: 200914190319 带队老师:

陆岚老师 考察时间: 2013.6.17—2013.6.27 此次考察,仅仅半个月不到,我们就游走了西安、敦煌、夏河。我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得到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从自然景观中收到启示,学习古人的传统智慧;观察这些地方的经济,旅游方面的做法。下面我就以这次旅程的所见所闻做一个总结。

第一站西安 17日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征途。经过一天的旅途,全体考察师生于次日到达西安,也开始了我们的考察生活。来到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深刻的去感受了我国辉煌的历史和艺术成就。出了站,延绵不绝的城墙围绕着整个城市。的确彰显了西安古城的霸气,古城如同历史教科书,一砖一瓦都记刻着引人入胜的故事,“玄武门之变”、“大明宫词”都深深地积淀在这座古城里。晚上我们去了一个西安小吃街,其实那是个回族聚集的地方。由于去晚了回民街好多家关门了不过外面还是有一些美食如:羊肉泡馍、灌汤包、烧烤、酸梅汤味道都很美味。也给这次考察增添许多乐趣。

村民抗旱打井时在发现的大型从葬坑—秦兵马俑坑轰动全国,震撼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随后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陶马与真马大小相似,与今天的相比有些小,兵俑依据真人烧制,容貌不一,神态各异。这些兵俑的共同特征是:中分发型,留须。陶俑和陶马是彩陶因长期埋于地下,发掘出土后颜料很快会氧化脱落。兵马俑的数量之多,所以人们感觉到壮观,我倒是感觉这又点像是秦朝的波普艺术啊!

兵马俑的典型代表有跪射俑,头饰向左偏以保持平衡,单膝撑地,戴有护膝,着士兵鞋,“左脚搓,右脚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被誉为兵马俑的镇馆之宝;还有军吏俑,又叫板立俑,是文职,身穿布袍,无铠甲;再有是将军俑,两层战袍,下午参观西安的大雁塔。篇三:西北艺术考察报告

西北艺术考察报告 新学期伊始,2011年5月上旬,我们接受了新的考察任务——中国古代艺术之西北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考察与探究。于是我们西北方向的列车,颠颠簸簸、晃晃悠悠了十四个时辰,于次日清晨六时左右抵达古都西安,总有种朦胧的面纱浮在眼前的感觉,怀着神秘与好奇的目光四处观望。此时的天空已蒙蒙亮,使我更加感到朦胧与神秘。

边走边望,我们城墙的北门,这就是外城门,按照古代的习俗,我们现在还是一直在西安城外,只有进入了城门才算是真正到了西安城,映入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的高楼大厦,在一块块霓虹灯的映照下更具现代的魅力;一条条笔直方正的现代城市公路格外清洁,而这些全是些摩登的元素、现代的感觉,原来这就是西安——摩登城。

而最能展现中国古代历史辉煌文化的要数秦兵马俑了。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军事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军事、雕塑、手工艺水平,使后人惊叹不已。秦兵马俑坑位于秦陵东侧约一公里半外,先后发现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录》。

在我个人看来,西安之所以是中华民族诞生、繁衍、生息、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戈王朝都曾在此建都;之所以七十三位皇帝都在此设陵,拥有七十二座皇陵(其中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是合葬陵),及大量各朝的将军、大臣 陵墓,这是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注重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相克,重死不重生,而西安恰是一块风水宝地,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适于人居住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文化风俗、气候,适于建筑与埋葬。就秦陵来说,秦陵南靠骊山,北临渭水(黄河支流),西卧蓝田山下(蓝田玉产地),东居临潼境内(盛产黄金)。宏观上显示:秦始皇头枕(骊)山,脚踏水(渭河),左手戴玉(蓝田山),右手握金(临潼)。相传秦始皇生前心脏不好,而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左手戴玉对心脏具有保健功能,(右手戴玉对肺具有保健功能)。秦始皇生前巡游至开封,病重并归天,临终前要求一定要葬与西安秦陵,而当时恰置夏季,由此可见西安对于一代始皇的吸引。通过这次考察活动,握了解了很多历史、军事、雕塑、书法、绘画、手工、地方民俗等等方面的知识,主要掌握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内容与形式,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理论修养,得到了珍贵的图像材料,为下学期的毕业创作和以后的学习、创作积累了素材,更激发了创作的冲动和灵感。08美2 文芳 2011.5.29篇四:西北考察报告

郑州轻工易斯顿美术学院

考察报告

(2010-2011年学期)

系 部: 造型艺术系 班 级: 08级雕塑 学生姓名: 王统蒙 指导教师: 朗济明 考察时间: 2011.04.19-05.01 2011年5月8日

一·考察目的二 ·考察地点

三·考察形式

实地考察

三·考察内容 过程 2011年4月30日,结束了历时11天的西北之行,踏上了回程的火车,然而思绪却又回到了11天前: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我们 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建筑.艺术风格。刚出火车站的瞬间,看到了西安的明故城墙,中国境内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的临潼城区东。1974年3月在打井时发现,轰动全国,震撼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随后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聪明与才智,有些方面现代文明的人类都自愧不如,至今都赶超不上,甚至是现代的科学知识都无法解释。

西安美术学院位于西安市南郊,校园占地三百多亩,校舍建筑面积十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民间石刻艺术品.拴马桩遍地林立,人文气氛浓厚。

茂陵,这座在汉代陵墓中最为高大、宏阔的帝陵,是“汉兴厚葬”的典型。不仅文物宝贵、陈列内容丰富、四周环境也充分表现出中国文化悠久历史以及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贡献。

霍去病墓石刻中“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长 1.9 米,高 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跼蹙挣扎的匈奴人形象它凝重、庄严、蕴含着高昂饱满的刚毅气概,以卓然屹立的神情意态,散放出强劲的艺术感染力。这匹战马形象被赋予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威武有力的人格象征,透过造型的表达,它向人们传递着两千多年前汉军严阵以待,维护安定和无坚不摧的军容信息,使观者感到振奋、壮美、仿佛是对年轻将领的气魄之写照。墓前列置石人、石马、石象、石虎等石刻,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给予我深深地震撼。麦积山石窟也为佛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不可或缺的资料,我相信麦积山石窟的艺术特色将会永放光芒。

馆的另一种魅力。炳灵寺石窟 位于刘家峡水库上游,永靖县西南寺沟峡黄河北岸。在南北长2公里的陡峭峻险的红砂岩悬崖上,石窟神龛鳞次栉比,栈道凌空,雄伟壮观。是甘肃三大石窟、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炳灵寺壁画真实地反映了十六国时代西北地区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以及装饰艺术,对佛教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可惜的是不能拍照,不能近距离观看····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在青海湖畔眺望,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听当地人说到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很令人向往。我们去的当天风很大,看不到那在想象中的美丽景象。

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整座寺依山叠砌、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体现了她们对心中对佛德敬意与向往。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另外好考察了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日夜不断地受到大自然 水流与风力的刻蚀,在许多地方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态,形成了各种特殊的地貌---雅丹地貌。淋漓尽致体现了大自然神奇塑造力的雅丹,为神秘的罗布泊增添了奇光异彩,而光怪陆离的雅丹本身也充满了令人迷惘的谜,平添了雅丹的许多神秘。

在考察的最后终于见到了久违的莫高窟,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

供珍贵的形象史料,现在的莫高窟受损毁很严重,只有少数的石窟对外开放,这也是对古人艺术作品的保护,也是一种传承。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这里的气候非常的干燥,也是非常好玩的地方,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带着这里的特产回去,不管是想带还是不想带,因为鸣沙山的沙子很细很细。站在沙丘顶上就能看到敦煌市区的全景,好像能看到回程的路,看到了古代人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景象。13天的考察,古丝绸之路,从西安到敦煌,我们用13天的时间走过古人上千年的路,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传承,感受到了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陶冶。这一路上所见到的所听到的都会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感受到,这是属于自己的财富,西北,这个千年前曾辉煌过的地方,虽然没落,但是千年后的今天却又慢慢崛起。我想,在触摸这些来自千年前的文物,再看看它的历史,想听它诉说千年前的往事。篇五: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领略大西北的风采 2010年5月17日的早晨,对于我们07美术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早上6 :30 29名学生集合在宿舍楼下,整装待发,踏上了西北敦煌的考察之旅。沿途路上风景各异,从绿树丛生,到寸草不生到戈壁沙滩。本次考察路线较长,所到的地方也很多,先是到陕西的西安而后转到甘肃,不同的地域给我留下了不同的感受。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安碑林——书法艺术宝库

大雁塔——古都西安的象征

第三天的一大早,我们来到了慈恩寺的大雁塔,塔高七层。西天取经回来的唐僧就是在此译经的,因此闻名。我们没有进入里面只是在外面逛逛。看看周围的环境,拍拍照。塔外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同样吸引了很多游客。据说登塔后可以从四个方向俯瞰市容,其中包括号称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塔内记载了唐僧同志的主要事迹及其与唐皇的往来函件等,里面有一些与大雁塔有关的字画。

西安城墙——触摸历史的地方

匆匆的游完大雁塔,下午我们来到了古城墙。

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站在历经数百年风雨和战火的洗礼依然不倒的城墙上,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

站在城墙之上,俯瞰西安一览无余,由于时间的短暂,对西安虽有留恋,但不得不离开继续我们的西北之行。

茂陵——中国的金字塔

第四天一大早我们离开了西安,经过一个上午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咸阳。

在历史课本中见到过霍去病墓的石刻“马踏匈奴”,那时那刻我们真真切切的就站在了它的面前,用眼用心用手去感受霍去病墓石刻的魅力。

麦积山石窟——东方雕塑馆

我们离开了陕西离开了西安,进入到了甘肃省,来到了天水,来朝觐麦积山。我第一次知道有天水这个地方,还了解到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秦朝的先祖非子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嬴,封地为秦,天水成了秦国的开业基地,后遂有“秦州”之称,汉武帝时建置天水郡,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沿着天水城区向东南行进大约三十五公里,便到麦积山风景区入口了。一拔地而起的形如场院中的麦垛的孤峰在苍松翠柏、野花茂草中犹如鹤立鸡群,内心不禁一阵激动,我们已经来到了中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的脚下了。

麦积山,因其形状像堆积起来的麦垛而得名。远远的便可看到那凿在石壁上的佛像和半山腰回廊上小如黑豆的人影。到得近前,更是生动宏伟,不得不叹先人手艺的精湛。所有的石像、石窟均开凿在一座形如麦垛的山头上,因为这座山,也便有了好多好多美好的民间

传说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千古佳句,所以自古以来,这儿的人文之气就很浓厚。

东崖三大摩崖佛像是麦积山的标志,中间为佛,高16米,两边各有菩萨像一尊略小于大佛。麦积山大佛,肃穆庄严,当你在他脚下仰视的时候,震撼你的不仅是他的高大。麦积山是沉积岩的山体,并不适合雕凿佛像,但古人的聪明才智不是我们可以企及的,在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山体上开凿了数千座佛像。看到了久仰的艺术品,北魏的刀枪铁骑,隋唐的温婉笑容,两宋的衣袂飘飞,似乎历史一下子倒转。

麦积山高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80米的悬崖峭壁上,由崖阁、摩崖龛、山楼、走廊、小洞组成,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洞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高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80米的悬崖峭壁上,由崖阁、摩崖龛、山楼、走廊、小洞组成,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洞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武威雷台汉墓——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发现地。离开天水,我们向武威市军,由于路程较远,足足在车上呆了一天,到达武威已是下午六点多了。沿途风景很美,竟看到了雪山,同学们一下子有了精神拿着手中的相机拍照。扑捉这中原没有的景观。

第四篇: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的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历代美术遗产十分丰富,通过对我国典型的文化艺术遗址、遗迹和博物院、博物馆或某一地区、某一民族进行实地考察,能更深入、更具体地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脉络,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二 ·考察地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大明宫遗址。天水麦积山石窟、夏河拉卜楞寺。

三·考察过程

1.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大明宫遗址)

刚出火车站的瞬间,看到了西安的明故城墙,中国境内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笔下,它讴歌了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了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确,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内,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7.5万件,属国宝级18件,一级品近800件;其中青铜器、金银器、陶俑最具特色,并藏有国内仅有的唐墓壁画400多幅。我们从古

代的建筑、书画、歌舞、手工业、农牧业等多种角度上,感受了中国古代史前的艺术形式与内容,使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古人的先进科学技术、聪明与才智,有些方面现代文明的人类都自愧不如,至今都赶超不上,甚至是现代的科学知识都无法解释。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

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艺术宝库。它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原为保存唐开元年间镌刻的《十三经》、《石台孝经》而建,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始称“碑林”。几经易名,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该馆是在西安孔庙旧址上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峄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与其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很相近,结构严谨,书法险劲,是值得珍视的书法名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等,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此外,宋起佶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等,也是稀有的珍品。

唐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原上,在唐代是长安城三大内之一。从高宗时起,唐朝历任帝王多在此听政,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

3.2平方公里。始建于公元634年,建设初衷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为其父李渊修建的避暑行宫,但由于李渊的溘然长逝而被迫停工。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下令将其扩建,大明宫不在只是一座离宫别殿,而是作为大唐帝国威严象征的正式皇宫出现,是唐王朝最为显赫壮丽的建筑群。而后两次易名,到神龙元年(705年)大明宫的名称才固定下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把大明宫更名为“蓬莱宫”,并在此听政。后来大明宫屡遭兵火的破坏,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被大火焚毁。

2.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又称麦积崖,五代天水人王仁裕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这当然有些夸张,但形象地说明了麦积山得名的缘由。它位于秦岭西段的北麓,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秀崛起。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东崖

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共计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3.拉卜楞寺 从兰州乘车到夏河的路上气温和景物明显感觉都与之前有很明显的区别。气温逐渐降低,在汽车内都感觉有点冷。从车窗向外看一片一片的平原,即使有山也是很陡很低的山,不是还能看到羊群在悠闲的吃草。

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我们主要参观的地方——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全寺共有六大经堂,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一世嘉木样初建时,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经堂成为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的全寺最宏伟的建筑。[3-5]

前殿楼为大屋顶式建筑,顶脊有宝瓶、法轮等饰物,楼上供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像,楼上前廊设有嘉木样大师、四大赛赤、八大堪布等**们每年正月和七月法会观会时的坐席,楼下前廊为本院僧官逢法会时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学僧辩经及法会辩经考取学位的场所,有廊房32间。大经堂正殿东西14间,南北11间。正殿内悬乾隆皇帝御赐“慧觉寺”匾额,内设嘉木样和总法台的座位及僧人诵经坐垫,供有释迦牟尼、宗喀巴、二胜六庄严、历世嘉木样塑像,悬挂着精美的刺绣佛像及幢幡宝盖等,显得十分华丽,且藏有《甘珠尔》等经典。后殿正中,供奉着馏金弥勒大铜像,后殿左侧供奉着历 世嘉木样大师的舍利灵塔,及蒙古

河南亲王夫妇和其他**的舍利灵塔,共14座,右侧为本寺护法神殿。

最后我们自由参观了藏区,看了梦寐已久的大草原,在大草原上骑马,晚上还看了篝火表演,我们一起唱歌、跳舞,顿时忘了藏区的严寒。

四·结束语

2013年9月28日,结束了历时20天的西北之行,踏上了回程的火车,然而思绪却又回到了20天前: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我们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建筑.艺术风格。这一路走来,我们去了三个不同的地方,也观赏到不少美丽风景,也受了不少启发,对西北艺术发展和传承多的了解,对许多新鲜事物有了更多的接触,坐上了久别了的火车,踏上归途。这一路,归途。漫长,又充满奇遇。像一篇优秀的文章,该有一个好的结尾,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第五篇: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

此次考察,在我看来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课程安排。半个月,我们就游走了洛阳,敦煌和西安。当然在沿途中也会领略一些只是听过但从未真正接触过城市。我认为这就是在开眼界,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提高。对于我们学生个人来说见世面,接触社会是大学期间必须的过程,因为在行程中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宝贵的经验。都说学生很单纯,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出去经历一些事情,总有好的地方。

到洛阳的第一天,跟朋友去了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是洛阳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多年来洛阳博物馆始终坚持收藏保管、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藏品优势,经营筹办形式多样的综合或专题性的文物展览,展示古都洛阳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新推出的《永恒的文明洛阳文物精品陈列》由史前时期、夏商时期、两周时期、汉魏时期和隋唐时期五大部分组成,展示文物珍品近千件。其中在展品方面重点突出了五万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汉魏时期的彩绘陶器及百戏俑、隋唐时期的彩绘乐舞俑和釉色鲜艳、形态各异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铜爵、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北魏时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灯、三彩马堪称国之瑰宝,看了之后收获胜多。

洛阳,老师统一组织去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

其中奉先寺规模最大,是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皇后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她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撼人心魄,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第三天我们去了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是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武术研究的最好地方,这次在少林寺我最有感触地还是寺院最后的那个殿阁--毗卢阁,又称千佛殿,系明末重建。佛龛中供明代铸造的毗卢佛铜像。殿东、西、北墙上有大型彩色壁画——五百罗汉。高7米,面积33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为全国同类壁画中所罕见。五百罗汉形貌奇特,分为35组,各表达一个故事,据说色彩数年一更。整个三层画面采用重彩平涂法,朱黑和谐,勾勒粗劲有力。线条简炼,笔法流畅。东壁是明代雕刻的阿弥陀佛玉石像。殿内地面上有48个排列成深20厘米的陷坑,据说是少林武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这个千佛殿已经是少林寺的标志了,在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所以对这个地方感觉最为神奇。

少林寺还必须参观的就是塔林和武术表演了,塔林中的塔都置放着对少林寺做出巨大贡献的僧人的舍利。这里提到舍利,我就此区分一下人们常说的舍利子和舍利的区别。只有佛主释迦牟尼的舍利才称之为舍利子,其他人的都只能成为舍利。塔林的造型各异,分很多层,层数越多就代表此人对少林寺的功劳越大。塔林里面的塔我们没时间看完,因为太多了。有那么多的人为少林寺添砖加瓦,所以有今天的中国的代表性少林功夫也就没什么奇怪了。在洛阳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这座一千九百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间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阁和高峭的宝塔,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白马寺历来香火旺盛,这与它的动人传说有关。明弘治年间的《桐城县志》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某年,桐城百日无雨,县令张孚卿心急如焚,跪叩西山求雨,其心之诚,感动上苍。当他骑白马去云雾峰拜见雨神后,顿降甘霖,回衙路经龙眠河,不幸被暴发的山洪卷走,其妻为救夫也葬身河中。雨过 1 天晴,人们将张孚卿夫妇合葬龙眠山口,建庙祭祀,即昔日“境主庙”。而其坐骑白马,却被冲到龙眠河下游十余里的地方,人们念其功,厚葬之,建“白马庙”祀之,撰联于庙门两侧:“惜民胜惜身,万户张侯忠莫比;载德亦载力,千秋良骥义能齐。”白马乡也因此而得名

就这样河南的考察之旅很圆满的结束了。又是经过20多个小时的火车我们到了我最想去的敦煌。我对敦煌充满了想象,最神秘当属有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

敦煌市不是很大,虽然有很多游客,但是还是很安静,文化艺术氛围非常好,很干净。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在敦煌的首个考察地方当属莫高窟,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1600米。莫高窟总共有492个石窟。

但是为了保护文物,每批旅客只能参观10个窟。仅仅只有10个石窟,我们大家都要为它的宏伟所惊叹。我最希望能看到飞天,反弹琵琶,祥云和火娃的头发原形。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够拍照。

敦煌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北魏的飞天形象,有的洞窟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天的特点,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形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艉,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身材比例逐渐修长,有的腿部相当于腰身的两倍。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

飞天中的反弹琵琶在敦煌的市中心为原形已经做成了雕塑,已经代表了敦煌的形象。说到这里,莫高窟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它的第17窟,也称藏经洞。也正是莫高窟能够真正在全世界出名的原因。藏经洞虽然很小,但是藏了莫高窟里所有的经书。是旅客参观这里必须的一个窟。

敦煌还有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都是重要的游览景点,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风。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对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想象空间,这些个考察中的游玩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敦煌在中国古代起到了连接中国与外国的作用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

最后一站我们便到了丝路的起源地,六朝古都西安。

首先我们回民街,在西安绝对是一个标志性的地点。纵横四条街道,基本上提供了西安多部分回族的美食,如:牛羊肉泡馍、灌汤包、清真水饺、酸菜炒米、烤牛羊肉、各类点心及精美小吃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来西安旅游的朋友绝不会错过这样一条街道,既大大满足了自己的食欲又增添了许多旅游的乐趣。

这里很奇怪,紧挨着钟楼闹市的西大街上的建筑非常低矮陈旧,没有一家大型的购物场所,甚至还有很多临时建筑。而且一过西安最繁华的钟鼓楼广场,迎面而来的西大街马上变得萧条多了。广济街是一条有着一个高高的牌楼的街道,走进去,里面却很繁华--这是一种迥异于东大街和钟鼓楼广场的繁华,或者,说它很热闹会更合适一些。据说回民街过去是商业繁华之街,商贾云集,风光无两,街上名店鳞次栉比,名产驰誉全国。据说有108家粮行,有宰牛、宰鸭、宰驴的数10位,无论是不是赶集,都热闹非凡。

我们去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 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在西安站最重要的就是兵马俑了,因为它也是我们考察的重要对象。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通过导游精心,仔细地讲解,我们对兵马俑的了解就更为细致了。兵马俑的数量是我们为之震惊的最大原因。现在我们也仅仅看到的是它的其中几个坑,但是已经非常惊叹了,更何况这才是秦始皇陪葬品的万分之三啊!

兵马俑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精湛,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当然我们也不能例外.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 3 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面对着这么多的兵马俑,我仿佛置身那个秦始皇称霸的秦朝,让我感受了人类力量是多么的伟大.所以人们感觉到壮观,我倒是感觉这又点像是秦朝的波普艺术啊!西安古城墙,蓝天玉石,半坡遗址能够带给我们的同样是感受祖国的伟大,开阔我们的事业,一次次的让我们想到中国古代的伟大。

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去了钟楼,大雁塔。大雁塔最有看头的就是音乐喷泉了,虽然天气很冷但人还是很多!20点25分,看到喷泉开始喷水,并未觉得新奇,原来这是水舞正式表演前的试水动作。

8点30分,每晚一次的音乐喷泉正式演示,响亮的音乐骤起,水舞同步开始。随着激昂亢奋的音乐起伏,水柱忽高忽低,时尔似波涛汹涌、逐浪排空,时尔像雨花垂泻、细雾蒙蒙,那阵势、那情景,幻化作秦俑兵阵,幻化作美女如芸,幻化作无与伦比的玄妙。又一次被一种境界所震撼了,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力的冲击。我的心跟着水舞一阵阵地冲腾,不觉胸中已是豪情万丈。一曲才罢一曲又起,刚刚是激越飞扬,这支却低婉舒缓,水舞遂优雅翩翩,像歌女轻展玉臂,像天鹅腾跳摇曳。一个喷泉一个故事,一排喷泉一道风景,一片喷泉别样风情。喷泉的音乐,高雅绝伦,知名的不知名的,都美不胜收。而喷泉水型呢,或直插苍穹,或起伏跳荡,或仙鹤嬉水,或舞作水林,阶梯式的、波浪式的,有序亦无序,错落皆有致。那空中洋溢的动感音乐,多彩多姿的喷泉水型,和不停变换的彩色灯光,加上光纤照明和激光照射,交织变幻出梦一样的境地,水舞表现和张扬的内在韵律与感情,让人陶醉,令人神迷。这一切,以现代科技的表现手法,展示着无穷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展示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透过情趣引人的音乐喷泉之上南望,古老而厚重的大雁塔矗立在高墙之内,在辉煌灯光映照下更加昭耀生辉,显得依然伟岸挺拔。其实,这一老一新,不都凝结着当时人们的智慧和科技结晶吗?

音乐喷泉结束了,我们也就回到了宾馆,清理行李,休息好准备踏上回校的火车。

此次考察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高的地域风情,不一样的名族文化。

姓名: 田 方 志

班级:07级设计四班

学号:200909020411

下载西北行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北行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 这次学校组织的考察活动主要是让我们对西北地域的风土人情能够有一定的认知,我们主要对两个地方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希拉穆仁草原和库布齐沙漠。 希拉穆仁草原,位......

    西北艺术考察报告

    西北艺术考察报告 新学期伊始,2011年5月上旬,我们接受了新的考察任务——中国古代艺术之西北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考察与探究。于是我们西北方向的列车,颠颠簸簸、晃晃悠悠了十四个......

    西北之行考察报告完整版

    考察系别:艺术系 班级:2013级美术学本科2班 姓名:王肃雅 报告 西北之行考察报告 今年同往年一样,一年一次的艺术设计生的校外考察,但这次又与以往的不同,这次的考察给我深......

    西北行(写写帮推荐)

    西北行 这次由夕阳红旅行社组团,专列西北行,我们一行七人,踏歌而行,但也有艰辛,收获却是巨大的,真是人生难得几回游啊! 神奇的敦煌 你见过水、火和谐相处的情景吗?美丽的敦煌却能看......

    沿海行考察报告

    沿海 行 考 察 报 告在第九个“教学质量月”活动期间,我校组织了党办、校办、教学、教务、远研室、工会等六部门一行10人,由副校长程一斌带队,于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赴浙江......

    西北艺术考察报告(写写帮整理)

    湘南学院艺术设计系 专业考察报告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视觉传达 姓 名: 赵媛 学 号: 200914190319 带队老师: 陆岚老师 考察时间: 2013.6.17—2013.6.27 此次考察,仅仅半个月不......

    西北行的杂文随笔

    从兰州拉面开始,到兰州拉面结束。马上要回到济南的热浪中,想想过去这10天,4500公里的旅行,恍如一段偷来的意外时光。高中的时候有一阵喜欢余秋雨,大概是在书堆里挣扎的日子,看他写......

    行知学院考察报告

    赴重庆行知技师学校考察报告9月17日上午,我院由学生处、团委和各党总支书记等10人组成的考察团来到了重庆行知技师学院,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这是一所依据陶行知“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