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新城区战略构想思考建议

时间:2019-05-15 07:5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文明新城区战略构想思考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文明新城区战略构想思考建议》。

第一篇:生态文明新城区战略构想思考建议

区委熊书记最近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的战略构想,我认为非常正确。这里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我区现在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发展工业,二是建设城东新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只有这两件事情都做好了,两个轮子都转起来了,才能加快我区发展。发展工业,要求我们打造工业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有根的产业项目。建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设城东新区,要求我们规划先行,逐年推进,使我区迅速向中心城区迈进,使我区为**做强做大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东新区呢?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的战略构想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构想?首先,是我区发展的需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区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为核心战略,其他战略任务乃至一切工作恐怕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战略来推进。其次,我们只要看一看**做强做大的整体态势,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核心战略了。

**市的城市建设是按照东拓、西进、南延、北突的思路推进的。东拓,是我区的城东新区和高新开发区的科技新城。这些年以来,城东的变化最为迅速,一些专家学者常常对城东的变化赞叹不已。西进,则是西湖区的朝阳洲的开发建设,这块**储备多年的土地今年已经启动建设,并要将其打造成为“新四城”。南延,有**县全力推进的南大门建设,将莲塘县城打造成昌南新区和**新城,并计划以红谷滩的标准建设和打造,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与**市区的无缝对接。还有青云谱区雄心勃勃规划了一个新昌南城,并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北突,在一江两岸,建设大昌北新城的总体框架下,红谷滩新区作为**市加快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无疑处在领跑的位置。新建县则以红谷滩为依托,基础设施与红谷滩区全面对接,迅速融入大**,并要将其建成大**的核心区,实现从城郊新建向**新城的历史性转变。**的未来到底属于谁?这是一个房地产商在推介他的楼盘时说的一句广告用语,却道出了当今**各地城市开发建设的热闹场面和竞争态势。

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的8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亿元。重点加快旧城改造建设,分期实施低洼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围绕2011年承办第七届城运会,今后几年**必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在今年的在建项目中,与我区发展密切相关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项目特别引人注目。比如洪都大桥,**隧道、高新大道三期、艾溪湖综合改造、火车站东广场、天香园扩建,解放东路二期,紫阳大道改造等项目。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今,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争夺今后发展主动权的制高点。**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区发展必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我区自改名为**区以来,已经迈进了城市开发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新阶段。如何利用好城市资源,如何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态文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区发展最大最重要的项目。而要实施这个项目,就必须抓紧制订规划。

这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坚持完善一核二区三带的功能布局,全面启动罗家板块,储备“留白”扬子洲新区,逐步将我区开发建设的重心东移,用3-5年的时间,力争在罗家板块上再造一个**经济总量。

这个规划的意义在于:对外是树立形象,吸引眼球,是影响力。对内可以统一思想,激活内力,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对客商则是吸引力,是投资环境。

这个规划要达到的效果:为我区未来发展作前瞻性,概念性的战略思考;对我区未来发展的整体布局、功能定位、个性特色进行系统性的全面设计;使我区有一个可以操作的、逐年推进的开发建设的总体安排。

这个规划的内容包括:

(一)市政道路扩建改造规划。东西向的道路有阳明东路延伸,南京东路、北京东路、洛阳东路、解放东路;南北向的道路有洪都大道,上海路、**大道、高新大道、京东大道、昌东大道。要求交通通畅,绿化美化亮化各有特色,路两侧建筑各具风格,现代服务业布局合理实用。

(二)核心商务圈规划。即以恒茂国际都会为主体的城东核心商务圈。这个商务圈应成为我区的中央商务区。

(三)特色街规划。比如解放东路市场物流带,上海路商贸餐饮一条街,顺外路欧式建筑商贸特色街,湖东路网特色商业街,洪都中大道商住购物特色街等等。

(四)工业园区规划。主要是民营科技园和昌东工业区二次创业规划;罗家针纺特色产业园规划;湖坊村工业园转型规划;一批村级工业园规划等等。

(五)乡镇街道规划。主要是罗家新区规划和扬子洲列入改革与发展试点乡镇的规划,也包括其他乡镇和两个街办的规划。扬子洲作为**未来发展的储备用地,如何规划更值得关注。

(六)城中村改造规划。打造进顺、湖坊、青湖、彭桥等一批城中村改造的亮点工程。每个城中村都应该有规划,要求有现代气息,节约用地。

(七)低洼老城区、危旧房改造规划。

(八)特色农业基地规划。

(九)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如城东示范学校打造,第十医院搬迁,传媒大楼建设等,都要作整体考虑。

(十)生态旅游规划。主要是天香园国际品牌的规划建设。

龙图腾 乱世巨星 魅惑羔羊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战略思考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战略思考

王新程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改变生态环境到实现生态文明,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推进建设、规范行为、落实目标、惩罚问责,使制度成为保障生态文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顶层设计,建立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在源头上健全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防止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进行确权登记,对自然生态空间包括土地、森林、山岭、水流、草原、荒地、滩涂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其次,明确产权关系,明确国土空间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使用者、监管者及其权责利关系,形成归属明晰、权责明确、监管高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第三,对用途进行管制,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及矿产资源按质量进行分级,实现梯级利用。第四,严格准入制度,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资源节约管理,强化规划,严格审查,禁止不符合用途管制和节约标准的开发活动。

在发展和开发过程中,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建立一套制度约束地方和企业行为的制度,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首先,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以青藏高原—川滇、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护带、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重大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重点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其次,建立主体功能适应性评价制度,编制的区域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不同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制定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的活动准入清单,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的产业负面清单。第三,科学设定资源消耗上限,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质量优劣平衡,确保18亿亩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土地、煤炭、水的消费最高限度,实行碳强度、能耗强度的总量控制制度;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用水效率控制及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第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围绕绿色生态空间,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严格自然空间征占用管理,设定森林、湿地、草原、海洋、沙区植被、物种等生态保护红线,让透支的资源环境休养生息,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第五,严格守住环境质量底线,将大幅改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将达标排放作为排污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对违法和不达标排放行为“零容忍”。第六,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承载能力的地区,调整主体功能定位,实行限制性措施,将各种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在事后管控上建立严格损害责任赔偿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地方领导要终身追究责任,对企业要严厉惩罚。

首先,加强资源环境监管,整合自然资源及环境保护的监管资源,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察、公众监督,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和惩罚力度;加强对浪费能源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的执法监察,建立资源环境监管机构统一且独立开展行政执法的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其次,实行最严格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对于污染破坏环境的任何企业或个人,处以巨额环境损害赔偿罚款,让违法者付出沉痛的代价,使其不能为、不敢为。最后,制定严格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办法,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解决环保责任不落实、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把间接财产损害和环境健康损害等因素考虑进去,具有可操作性和威慑力。

二、完善体制,全方位形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合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全社会方方面面,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及公众,必须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根据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特点,按照党委决策、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各方配合、形成合力的思路,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

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建立高效有力的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

成立由各级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建立对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制度。

加强部门(区域)联动。

各级人民政府要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环保、国土、农业、水利、住建、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策合力。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由上级政府牵头成立跨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构,解决区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建立以流域为单元防止水污染的体制和工作机构,统筹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整合调整资源环境监管分割、规则不

一、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所有污染物排放进行统一监管,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执法资源整合的部门联动机制。

强化环保部门的职责和能力。

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举报制度;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加强环保机构能力建设,成立乡镇环保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和工作经费;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提高环保执法装备水平,开展环保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环保系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综合集成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对低碳绿色环保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生态文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一批成果转化平台、中介服务机构,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引导民间环保组织健康发展。

规范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披露环境等社会责任信息,企业的环境信息必须公开透明,强化公众生态环境知情权,保护公众的环境利益。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有序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建立公众否决建设项目的管理规定。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制度、听证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建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培育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各类现代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NG0等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三、建立机制,激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强劲动力

市场机制能够在制度框架内鼓励企业、社会非盈利组织和个人参与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将生态建设所产生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按照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生态产品公平分配的原则进行配置、定价和交易,激励市场主体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定价要体现基本需求与非基本需求、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别,以及生态环境损害成本与修复效益。

首先,完善差别化的电价政策。实行分业施策,对不同的高耗能产业,依据其行业特性和产能过剩程度,制定针对性的电价政策;实行差别电价,对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以同质单位产品的电耗标准为依据,电耗水平不同,加价标准不同,单位产品电耗越高,加价标准越高。其次,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以“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选取计价基准点和可替代能源品种,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以计价基准点价格为基础,综合考虑天然气主体流向和管输费用,确定天然气门站价格并实行动态调整;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再次,深化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并对油品质量进行升级,推动油品质量从国四标准再升到国五标准,实行优质优价政策。最后,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对非居民用水合理确定不同级别的水量基数及其比价关系,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首先,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的权利义务,出台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实绩进行补偿的办法,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建设或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其次,以国家购买方式,对禁止、限制开发区因改善和恢复本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给予补偿,按照计算出的生态产品价值或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价值支付其报酬,使生态建设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增产增值的关键手段。第三,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和鼓励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通过资金补助、对口支援、产业转移、共建园区、人才培养等方式实施横向补偿。第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现有生态补偿渠道,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要通过转移支付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最后,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机制。

完善交易机制,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完善第三方审核,形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研究发展碳金融。推进排污权交易,出台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成立国家排污权交易中心,鼓励地方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在进一步落实明确初始水权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并规范跨区域、跨行业、多用户间的水权交易实践,加快完善水权交易规则与定价机制;借鉴土地“招拍挂”市场的建立与运行管理模式,探索缴纳水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选择试点地区逐步推进水权交易市场建设。

建立和完善绿色产业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节能环保产业。

以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拉动消费需求、以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能力拉动投资增长、以完善政策机制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的应用,大力发展节能汽车,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切实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加强预警调控,调整发布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名单,建立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的严禁核准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禁止落后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制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和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探索取消建设项目核准、审批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四、开启众智,形成全社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共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生态文化理念,传承民族优秀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化道德养成,要按从点到面、从意识到行动、从区域到企业全方位推进的思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的社会环境建设。

加快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树立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首先,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人教育体系和各级各类教学培养计划,引导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其次,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培育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形成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环境道德和价值观。再次,将生态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创作一批生态文化作品,满足社会对生态文化的需求。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最后,充分发挥媒体在宣传生态文明和引导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报道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树立理性、积极的舆论导向,提高公众节约环保意识。

积极倡导生态文明行为,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新生活活动。

首先,制定并实施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可持续消费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重点,开展生态文明单位建设活动,落实各项节能环保措施。其次,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等政策措施,推动消费方式变革,实行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树立环保诚信。规范绿色产品生产,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最后,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以及不合理消费。推广绿色环保产品,倡导绿色出行,开展“餐桌文明大行动”,推行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和家庭废旧物回收利用,使绿色生活成为社会主流价值和生活时尚。

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促进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快建立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对企业的环境信用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其等级评定结果与企业信贷、融资直接挂钩。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荣”的道德风尚,对企业家进行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

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各行各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禀赋、主体功能定位等条件,选择一批地区、区域开展多层次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鼓励各示范区大胆探索,力争在重大制度创新上得到突破,及时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树立先进典型,凝练推广模式,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效应,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同步推进文明城区、卫生城区、绿化单位、园林城市等建设活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五、多措并举,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制保障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实施要强化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要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落实责任,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实施提供强有力保障。

健全法律法规,引进环境与资源保护新理念和新的立法手段,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生态环境法制建设。

一是清理法律法规,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审查,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对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衔接。二是制定法律法规,研究制定节能评估审查、节水、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急需制定能源法、环境保护税法、生态补偿条例、国家土地督察条例、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三是修订法律法规,急需修订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土地法、矿产资源法、节约能源法、森林法、草原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四是衔接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立法之间、环境立法与安全生产立法之间、环境立法与资源立法之间、环境立法与财产立法之间的衔接,使不同机构之间执法机制的规定一致,降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风险。五是加强地方立法,地方生态环境的立法要突出重点,超前立法,弥补国家立法的滞后性。

完善标准体系,发挥标准作为监管依据、界定法与非法的作用,强化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要提高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建设标准,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抗灾能力;要强化环境市场的准入标准,强化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土地的标准;要加快制订和修订能源耗费、物质耗费、水资源耗费、土地耗费、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对于现有的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应适当进行修订,使环境标准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能够做到相互衔接。鼓励出台地方标准,对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实施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

健全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扶持力度。

首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强化政府投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将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证其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其次,统筹相关资金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实施专项治理行动计划,明确治理目标和时限,对重点工程、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绿色产品消费、示范区建设及能力建设等给予支持,建立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制度。第三,加快资源环境税费改革,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对污染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完善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第四,要深化生态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生态环保投融资平台,推广绿色信贷,支持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等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对排污权实行抵押融资。第五,探索实行合同环境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发电调度、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等机制。第六,发展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发挥考核机制“指挥棒”作用,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

首先,把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离任审计,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的考核权重,不以CDP增长论英雄,对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将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评价干部政绩、评定考核等级、实行奖惩和干部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建立一套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制定科学、针对性强、可操作、不繁琐的考核办法,实行差别化考核制度。对国家限制发展项目产生的GDP计入“红色GDP”,对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以及其它生态脆弱区域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再次,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考核,把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调整为利益最大化,加大环保等社会责任考核权重。最后,加强生态环境实绩考核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的地区,由上级财政给予转移支付,对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性。

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目标和责任范围,解决“谁负责”的问题。建立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及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严格的终身追究,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力的,由干部部门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及时诫勉谈话;对不顾资源和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对履行职责不力、监督管理不严、失职渎职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监督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J], 环境保护, 2013,(19): 10-12.[2]周生贤.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N], 人民日报,2014-02-07.[3]夏光.再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J].环境保护, 2012(23): 19-22.(作者系中国环境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研究员,《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环境教育文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第三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测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测

单选题(共 5 题,每题 4 分).联合国《21世纪议程》把什么思想由理论变成了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 A.实现现代化

B.发展工业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推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D.国际上讨论循环经济,有所谓的“3R原则”,指的分别是Reducing(减量化)、Recycling(循环)以及Reusing(资源化),3R原则中,居于最优先地位的应该是? A.Reducing(减量化),即减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耗

B.Recycling(循环),即资源要循环利用

C.Reusing(资源化),即将废弃物变为可利用的资源

参考答案 :A.当前我国环境发展的形势是 A.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

B.整体有所改善,局部出现恶化

参考答案 :A.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且到现在为止是唯一的一个有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中国

D.日本

参考答案 :C.以下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 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C.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发展煤炭生产

参考答案 :C 多选题(共 8 题,每题 4 分).联合国提出的生态城市的几个原则包括 A.保护生态

B.建设生态基础设施

C.提高居民的生活标准

D.保护文化历史

E.将自然融入城市

参考答案 :ABCDE.环境伦理观核心意涵包括

A.要尊重和善待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和自然的生活

B.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自己,并且关心人类

C.做任何事情,既要着眼当前,并且思虑未来

D.先保证GDP的发展,后思考环境问题的改善

参考答案 :ABC.“清洁生产”的核心是 A.生产采用的原料是清洁的B.减少生产的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C.生产的车间和工人要保持要清洁干净

D.减少生产对环境产生危害的产品

参考答案 :ABD.生态工业园区应该做到

A.园区中所有的工业都采用清洁生产

B.园区中不同工业之间要实现废物的交换和利用

C.园区中不同工业产业、工业企业之间建立物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

D.园区的基础设施应该共享

参考答案 :ABCD.以下哪些行为不值得被提倡

A.为了提高居民消费水准,城市兴建大型高尔夫球场

B.为了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C.亲朋互访,互赠礼物,减少过度精美的包装

D.逢年过节,宴请招待讲究排场

参考答案 :ABD.生态文明对于城市的水工业而言,提出了以下哪些具体的要求 A.保障安全的饮用水 B.保护清洁的水环境

C.防止出现城市的洪涝灾害

D.城镇化过程中解决水问题坚持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ABCD.以下哪些理念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

A.“天地之性人为贵,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D.“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合一”

参考答案 :ACD.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方面 A.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B.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C.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D.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参考答案 :ABCD

判断题(共 12 题,每题 4 分).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生活,一定是绿色的、清洁的生产、生活模式。

参考答案 :错.我们每年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总的增加值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减排任务刻不容缓。

参考答案 :对.想要减少发展之于环境的影响,不是人为的降低人口数量、减缓GDP的发展,而是要设法提高生态效率。

参考答案 :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 :对.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至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模式

参考答案 :对.中国的耕地总量大,人均耕地面的大,可以效仿国外,将大量的农作物用以生产生物质能源。

参考答案 :错.2008年8月召开的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政治宣言中写到,1992年里约会议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已经实现,人类已经较好的解决了当下的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错.贫困问题、地区冲突、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不属于环境问题,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考虑的问题。

参考答案 :错.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在世界所有国家中是第一排放大国。

参考答案 :对.近年来我国每年GDP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较大,但是其背后是各种资源的巨大消耗,使得我国的人均能耗远高于日本、美国等国家。

参考答案 :对.我们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大,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基本达到了世界人均水平。

参考答案 :错.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均能耗低于农村居民的人均能耗。

参考答案 :错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哲学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体现,也是关系到我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体现和应用。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从社会现实存在的横向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并列的另一种文明形式。生态文明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一切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重大飞跃,是人类文明理念的一次创新。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以往的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他们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整个世界,科学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重要论断,显露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没有明确提出过生态文明的概念,但他们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都包含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此做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地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并给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一、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这一哲学基本观点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以及由人构成的各种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界中进行的,人和社会都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包括资源、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是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且是唯一的物质基础。“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1]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先后经历了从“膜拜”“敬畏”自然阶段到“征服”“统治”自然阶段到“协调”自然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达到“尊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辩证统一。

其次,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同生死,共存亡。大自然作为无意识的客观存在,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它的发展和变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取决于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人类或者没有人类肆无忌惮地过度开发,我们的生态系统是不会出现如此众多的生态问题的。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们可以并且能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去探索、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不仅如此,人一旦掌握客观规律后,就能够运用客观规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以满足人自身需要。

人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存在物,人的实践则是有意识、有计划并且有一定价值取向的活动。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和严重后果,如果人类不能很好地及时解决这些严重的生态问题,将会阻碍人类的发展,长此下去必将威胁人类的存在。主体的人的活动是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生态文明。可见,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

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其特定规律,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一切积极、进步的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首先,坚持了实践第一,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人的实践活动是利用自然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人的实践是不能创造物质本身的,“没有自然,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但是,自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要的资料。”[1]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在长期探索发展道路上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创新的经验总结,是在认真分析比较优势后作出的历史抉择,是在实施了科学发展观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等基础上提出的一条符合国情的新的发展路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全体公民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还应该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与解决生态问题的各项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使生态文明建设向着理想的新境界有序迈进。

其次,坚持了普遍联系和矛盾发展的辩证统一。普遍联系和矛盾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关于自然界所有的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的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到处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地球及上面的人、事、物是一个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统一体系。人、人类社会、自然三者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关系。

自然是人通过自身能动的实践活动改造了的自然,是人的自然,也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所以,人们不管是从事理论研究,还是进行实践活动,都不能只从人的视角或社会的视角来进行,还必须关注自然,把人、社会和自然有机的统一起来。现在出现的一系列生态问题都是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人、自然、社会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只是一味地以人类为中心,片面地强调经济的发展,过分注重物质文明,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人的存在和发展影响着自然界,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变化。“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这个生成和消逝的过程,可能是向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转化,但也可能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具体是向哪个方向转化还需要实践与时间来检验。“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我们人类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我们只有利用系统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观察生态问题,解决生态问题,才能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必须从全球大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局部的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做法,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矛盾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来指导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人类社会、生态环境之间也是矛盾的。个体的人或集团在利益动机的驱动下,为人类社会可能创造一时的物质文明,但也可能损害区域环境,使得公共资源和环境受到威胁。现实中无约束地滥用公共资源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活动的参与人理论上均偏好寻求个人理性的纳什均衡——双方均取非公平利用公共资源环境,而先取公平利用(帕累托均衡),这就需要政府的正确制度、机制安排。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出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考核体系,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就是要平衡利益矛盾,实现公共资源和环境的合理配置。

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继承和发展,是关系到我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做法日益不可取。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进而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所以,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等统筹考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只有这样,才能早日真正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本文章由西安牛皮癣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作业(2012-02013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物流1103姓名:冯妍瑶学号:4号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类文明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是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一方面,生态文明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所创造的生态环境,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是以其他三个文明为前提,又反过来有利于促进三个文明的建设;而三个文明则是在生态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四种文明共同构成文明建设的体系。另一反面,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生态文明体现了三种文明建设的升华,是后者的落脚点,物质文明建设主要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精神文明是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自身素质,而生态文明不仅改造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社会不公,使人与人的关系协调发展,而且还把许多新观念、新内容引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全面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生态文明这一崭新的文明形态完全可以与三个文明相提并论,形成新的“四位一体”建设。

下载生态文明新城区战略构想思考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文明新城区战略构想思考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卡通”战略构想[五篇]

    “一卡通”战略构想 河南固始农村合作银行关于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战略合作及打造“金燕惠民一卡通”服务平台的战 略 构 想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战略合作的出台背景近......

    优化政治生态思考建议4

    优化政治生态思考建议4x、必须充分认识到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内在的紧迫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

    实施生态文明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施生态文明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侯君舒 (2008年第3期)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延庆......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测试卷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测试卷 第1题 联合国《21世纪议程》把什么思想由理论变成了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 A.实现现代化 B.发展工业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推行可持续发展 答......

    生态文明走向复兴的战略抉择

    生态文明:走向复兴的战略抉择 编辑:admin 时间:2012-12-14 20:10:00 我国所面对的是以有限的生态产品供给,承担着最多人口和最强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未来发展中,资源、环境约......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构想(共5篇)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构想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创新,更是一......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电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分析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主动地去保护客观世界,积极地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