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 数学 上册复习要点

时间:2019-05-15 07: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二年级 数学 上册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二年级 数学 上册复习要点》。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 数学 上册复习要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广西南宁市红太阳小学 玉钰 2011年12月11日

(1)认识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重点---让学生记牢测量大的高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小的短的物体用百密作单位。

(2)100以内的笔算加法的减法,重点记牢:笔算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减起)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如果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做10。

(3)估算问题:重点记牢:个位数比5小的可以去掉,个位数比5

大的在十位上加1,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的概念。

(4)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问题。重点记牢:求比A大的数是多少用加法。求比A小的数是多少用减法。

(5)记牢表内乘法1---9的乘法口诀。

(6)角的初步认识。画角的方法要同时画三个角:画直角的方法、画一个比小直角小的角的方法、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方法。

(7)观察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观察:同学之间多次观察。

反方向观察重点:在镜子前多次观察。

(8)对称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对折方法、格子上画图。

(9)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要点

二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要点

复习总体目标:

1.通过复习,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本册书的知识,给他们一个横向及纵向的知识网络,教师能清晰的了解本册书所涵盖的知识内容。

2.通过复习,打好基础知识关、短文阅读分析关及写作关,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在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字词方面

(一)复习目标

1.本册我们要掌握一类字350个、二类字450 个。

2.复习掌握常用的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3.复习辨析本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认识形声字,能给所学的生字组词。还要掌握近义词、反义词。

4.复习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能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

(二)字词方面的复习内容

1.字音的把握上:本册教材和试卷中出现了以下的题型:

(1)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易读错的字)

(2)拼一拼,连一连。(认读字)

(3)掌握多音字

本册书中的多音字:都为着还得 兴转曲落漂教吐奔„„注意:(1)学生会用多音字组词

(2)能够选择正确的读音

如:déděide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我想得()到这朵小花。

叶子飘得()多高呀!

考查多音字的题型:

1)在句子中,给出拼音,正确填写。

书:语文园地六“我会填”p118

2)选择正确的读音。

第六单元试卷“基础知识”第4题。

3)给多音字组词。

4)掌握同音字

书:语文园地二“读读比比”p39

2.字的构成上:

(1)注意字的笔画笔顺:

“每、必、洒、黑、扔、物、舟、场、食、铅、采、青、满、挑、及、还、所、指、候、匹、切„„”

(2)看拼音写词语。

(3)熟字减一减,成新字,再组词。

如:笼——(龙)(龙灯)

书: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p18

(4)熟字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如:白——(柏)(柏树)

书: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p38

(5)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再组词。

书: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p18

(6)熟字加一加,成新字,再组词。

如:力(历)(日历)

书: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p118

(7)区分形声字

①能写出几个声旁相同的字。

如:泡(饱)(跑)(抱)(袍)(炮)

书: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p79

②根据句义,选择形声字正确填写。

如:第五单元试卷“基础知识”第5题。

(8)区分形近字

①给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书: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 p16

2②比一比,再组词语。

书:p125识字7课后的“我会填”。

(第七单元试卷“基础知识”第4题)。

3.词语积累方面:

①一字组多词

题型:第三单元试卷“基础知识”第4题。

洁(整洁)

(洁净)

②词语接龙

书:语文园地七“我会接”

第七单元试卷“基础知识”第3题。

③同音字组词

(作、做、坐、座)(丽、粒、立、力)

(奇、其、棋、旗)(圆、园、元、员)

(住、注、助、祝)(惊、经、京、睛)

(客、课、刻、克)(示、事、是、市)

(礼、理、里、李)(食、实、时、石)

(平、苹)(尤、由)(味、为、卫)

(轻、清)(易、意)(互、护、户)

(植、直)(洗、喜)(背、被)

(教、交)(棵、颗)(戏、细)

(纸、指)(后、候)(厂、场)(美、每)(始、史)(记、计)

(带、代)(及、极、级、急)

形近字组词:

运、远弯、变扬、场经、轻、怪

久、夕青、清已、己桃、挑

折、诉胡、故飘、漂织、识

蛙、洼睛、晴妹、味福、富(城、成)(池、迟)

旗、族欢、次坏、杯船、舰

晒、洒夫、失昨、作尤、龙

体、休甲、申、由期、棋

④正确地使用动词

书:识字2的内容;语文园地二“我会读”

积累与手有关的动词。

题型:我会连第12课后练习。P

54⑤近义词练习

题型:

•照样子选词填空。园地三的例子。

•给带点的词换一个词,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一年级第二学期出现的题型)

如: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他用心地培育花种。

•在文中找出和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写出来。

如:快乐——()

这是期末综合练习“阅读能力”第2题。

•选择恰当的词语。

书:语文园地八“我会选”p163 “飘浮 飘扬”在语言环境中要能正确使用。

(6)反义词练习

书: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

本学期,出现的一些反义词有:

难看---漂亮真诚---虚假相信---怀疑饥寒---温饱伤心---高兴

索取---奉献冷漠---热忱安全---危险粗心—认真失败—成功

简单---复杂美--丑穿--脱松--紧阴--晴外--内弯--直爱

--恨生--死快--慢呼--吸贫--富重--轻深--浅易--难冷--暖黑--白加--减好--坏哭--笑进--退夕--朝清--浊古--今买--卖

反--正

(7)词语搭配

书:第26课课后“我会填”; 语文园地六“读读记记”也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考查。

如: ①填写合适的词

浓浓的()()的山峰

仔细地()亲切的()

②连线

举起金黄的灯笼

露出红红的脸颊

挂起燃烧的火把

(8)掌握数量词

如:一只()一片片()

书:语文园地五“我会填”和第33课课后“读读写写”p157

第五、八单元试卷“基础知识”第2题。

(9)照样子写词语。

如:了一比极了来去立刻

书:21课课后“读读写写”p99;18课课后“读读写写”p88。

(10)积累四字词语和成语

①带有数字的词语。

如:()心()意

第四单元试卷“基础知识”第4题。

②把成语补充完整。

如:坐()观()

第四单元试卷“基础知识”第2题。

③对于一些常用的四字词语,通过填空的形式考查。如每课书后和语文园地

中要求读读记记的词语。

(11)积累特殊形式的词语AABBABB

第一单元试卷“基础知识”第5题。

如: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词语。

许许多多()()第三单元试卷“阅读能力”第3题。

如:照样子,写一写: 又宽又长

第四单元试卷“阅读能力”第2题。

如:照样子,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

一串串()()

(12)收集秋天的词语;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

P 102展示台

二、句子方面

(一)复习目标

(1)认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知道“„„”也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

(2)书写表达时,能把句子写完整,并正确地使用“。?!”这三种标点符号。

(3)掌握一些句式,能够正确地按要求写几句话。

(二)复习内容:

(1)看拼音写句子。

书:第17课“看看写写”p84;

识字5课后“看看写写”p8

4(2)能够根据所给的词语造句。

书:第8课课后“我会读”p37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第22课课后“读读写写”p107 用“可爱的”“高兴地”造句。

(3)能够仿照例句,学习写话

如:小山羊在山上吃草。在。

(4)“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

书:语文园地七“读读说说”p139

(5)能够把几个词语组成通顺的一句话

第三单元试卷“表达能力”题。

(6)学习比喻句

书:27课课后“读读说说”p1

31(7)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本学期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

书:语文园地

四、园地六“我会填”p80p119

(8)把句子补充完整

书:第23课课后“读读说说”p110

如:我要给

(9)学会使用征询的句子

书:第19课课后“读读写写”。

(10)加上形容词,使句子更具体。

书:第17课课后“读读比比”。

如: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11)通过把句子填完整,体会感叹句与陈述句句式的特点。

书:语文园地三“读读说说”p56

如:真!我。

(12)书:第6课课后“我会读”。体会说法不同,但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

(13)书:p143 “我会读”。体会“也”在句子中的作用。

三、篇章的积累:

1.收集谚语。识字5课后的扩展。

2.识字6对子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收集。

3.本册书中要求背诵的文章或段落。要求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时也要全文背诵。

4.古诗不仅会背,学过的字还能默写;并知道作者的名字

5.课外六首古诗为:

山行赠汪伦绝句望庐山瀑布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

四、阅读方面

(一)复习目标

1.复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 词句的意思。

2.复习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逗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和省略号。能够准确地标画并回答有几句话。

3.培养在阅读中积累并运用词语的能力。

4.培养阅读的兴趣及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1.某段共有几句话

2.积累运用词语方面

3.换词练习

4.熟悉课题

课外阅读

1.能准确回答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某段共有几句话。

2.能在阅读文章中自主识字。

3.会在阅读中,积累并运用词语和句子。

4.要读通、读懂短文,了解短文的意思。

(1)能够按要求找出指定的词语、句子,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2)根据文章的内容连线或填空。

(3)选择正确答案。

(4)读懂文章,回答问题。

五、表达方面

(一)复习目标:

1.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的词语。

2.句子完整、通顺。至少用二、三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3.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书写正确。

4.了解日记格式,会写日记。

(二)复习内容

(1)根据要求,恰当表达。

(2)在交际情境中,学习写话。

(3)能够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几句话。

(4)照样子写句子。

(5)看图写话。

(6)能够提出问题,并正确地书写,知道使用问号。

(7)教师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和兴趣。在正确书写日记格式的基础上,能够用几句 通顺的话表达出一个意思。

看图写话复习建议:

①先说后写,指导方法

②适时讲评,巩固写法

写话提示:

☆仔细观察图画,弄清画面含义,抓住主体。

☆根据画面内容,合理想像,使画面“动”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六、关于书写

1.卷面要干净

2.书写要规范

3.要特别注意坐姿和执笔姿势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要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a.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6.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7.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8.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9.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c.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0.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1.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第二章 轴对称

a.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对应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3.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b.做轴对称图形 6.暂无

c.等腰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9.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三章 实数

a.平方根

1.一般的,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²=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

2.a的算数平方根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3.0的算数平方根是0.4.一般的,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5.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6.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7.负数没有平方根.b.立方根

8.一般的,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9.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10.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11.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12.0的立方根是0.13.数a的立方根用符号3a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3为根指数。

c.实数

14.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15.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16.数a的相反数是-a,a为任意实数。17.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18.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19.0的绝对值是0.第四章 一次函数

a.变量与函数

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成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他们为常量。

2.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b.一次函数

3.正比例函数y=kx中,k>0时,图像过第一、三象限,y随x增大而增大。k<0时,图像过第二、四象限,y随x增大而减小。c.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 4.暂无

第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a.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4.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5.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b.乘法公式

7.两数和与该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束的平方差。(平方差公式)8.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他们的平方和,加或减他们的积的两倍。(完全平方公式)

c.整式的除法

9.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10.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11.单项式相除,把他们的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d.因式分解 13.提公因式法

14.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逆运用。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13名。本班学生多数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少数学生的思维反应较慢,学习能力较弱。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学习较为努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得原因,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还处于不太高的水平,还需要在老师得引导下系统得对所学得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加深对新知识得理解与掌握,才能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得能力与水平。

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来复习。要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进行操作、观察,归纳知识。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复习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把握好教学要求,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加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二、复习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三、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四、复习目的: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 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六、复习内容及时间的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2, 100以内的加减法3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4、表内乘法

(一)(二)3课时

5、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6、数学广角1课时

7、应用题1课时

8、综合复习、查漏补缺5课时

七、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7、复习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习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作单位。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2)及时练习。①填一填:(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③画一画:(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2)角的分类

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3.复习认识时间

(1)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2.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3.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4.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四)总结中畅谈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二)过程与方法;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表内乘法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表内乘法的知识,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计算。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巩固表内乘法的口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和熟练计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一)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2.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学生生回顾所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自主解决,梳理知识 1.复习乘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下图:

①明确图意。(表示4个5相加)②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思考:计算时应使用哪句乘法口诀?)③指定学生汇报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加法、乘法算式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④学生例举生活中用5×4=20来表示的事例。(2)及时练习。

①看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用的哪句乘法口诀求出积。②指定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2.复习乘加、乘减。(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

①学生说图意,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②学生自主列式,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是用哪句乘法口诀的? ③学生汇报解法,全班交流。方法预设:

方法一:5×4+3=23 方法二:5×5-2=23 ?? 强调运算顺序: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抢答游戏(先分组再进行抢答)。

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4题。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有3排房子,每排5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②有2排房子,一排5间,另一排3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3)自主列式解答,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4)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想法预设: 第(1)题:

想法一:把3个5加起来是多少?列式:5×3=15(间)想法二:画图验证:□ □ □ □ □ □ □ □ □ □ □ □ □ □ □,一共15间。?? 第(2)题:(提示学生:“2排房子”是多余的条件。)想法一:要把3和5加起来。列式:5+3=8(间)想法二:画图验证: □ □ □ □ □ □ □ □,一共8间。?? 【设计意图】在表内乘法的复习环节,没有单纯地进行口诀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表内乘法,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表内乘法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运用表内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提高,深化知识 1.连一连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直线连起来。1×3 2×2 3×2 4×1 2+24×35+74×4;3+99+73×320-4;(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填一填;(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2)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行或每列数的规;3.比一比;(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5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4.算一算;(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

2+2 4×3 5+7 4×4 3+9 9+7 3×3 20-4(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填一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2)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行或每列数的规律。3.比一比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5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4.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6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运算顺序。5.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7题。

(2)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6.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3×2+3=()×()2×4-2=()×()5×5-5=()×()4×3-4=()×()(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来填空。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课》教学设计(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形成体系

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 82-40 41-7 14+50 38+27 30-16 36+19 59-46 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加法:72+6、14+50、38+27、36+19 减法: 82-40、41-

7、30-

16、59-46 方法二: ??(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100以内减法(二)(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3)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29+35+9= 97-25-47= 75-46+31= 48+26-39= 53-(9+37)=(2)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6.复习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借(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复习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柳树有多少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练习中深化认识 1.排队

根据每个算式的结果,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示学生: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11+18 37+28 42-10 24-19 83-67 2.投篮

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27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提示:先计算,再连线。3.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观察物体、搭配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1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②说一说;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2.复习搭配问题;(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③汇报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2)及时练习①排列问题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有序地摆数。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一、填空。

(1)6×9可以表示()个()相加是多少。

(2)5×7可以表示()的()倍是多少。

(3)3个7相加是(),再加上1个7是()。

(4)8与()相乘得64,()个7相加是21。

(5)14里面有2个7和14是2的7倍表示的意义()。

(6)9是9的()倍,8是8的()倍,是4的()倍。

(7)我们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中,积最大的算式是()。

(8)8的乘法口诀要比5的乘法口诀多()句。

(9)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简便。

(10)两个加数都是6,和是()。

二、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48

()×6<5

5()×9<57

()×7<70

7×()<3

48×()<68

()×6<20

34>5×()

()×5<34

三、列式计算。

(1)4个6连加的和是多少?

(2)4乘5的积再加上13得多少?

(3)25减去3个5的和是多少?

(4)3乘5的积再减去9,差是多少?

(5)从80里连续减去2个40,差是多少?

四、小朋友们在游乐园玩碰碰车,每辆车可以坐2个人,4辆车可以坐几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同学们在操场上跳绳,每8个人一组,分成了2组,一共有多少人在跳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松鼠摘松果,每个筐里放了5个松果,一共放了7筐,小松鼠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么1双手有几个手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一块橡皮5角,一支铅笔8角,丫丫买了2块橡皮和8支铅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小学二年级 数学 上册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二年级 数学 上册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复习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的复习一共分为6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及综合练习。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快乐小动物》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本节课......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要点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要点 各小学毕业班教师必须将市教育局下发的方案仔细阅读,命题方向与方案完全一致,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全部题目33题左右。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汇编)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学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练习题(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复习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1、小明今年的7岁,妈妈比小明大21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妈妈今年几岁?爸爸呢?2、二(3)班有女......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总复习练习题

    阳光托管服务中心练习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复习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1、小明今年的7岁,妈妈比小明大21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妈妈今年......

    二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复习要点

    二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一、字词。 1、词语: 景色宜人 春华秋实 五谷丰登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山河壮美秀丽神奇 天高云淡 波浪 电灯 作业 生字 苹果 劳动尤其 特......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备课教案

    复习一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等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