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评价在“三角形的认识”的作用
浅谈评价在“三角形的认识”的作用
北京朝师附小王秀丽
90年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单一的纸笔测验及标准化考试可能带来的弊端,最易被察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由于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脱离,因而测评的结果是学生“知晓”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所测评的许多内容是被肢解的知识片断,难以评价创造力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由于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功能,纸笔测验和标准化测验可能对教学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追求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教师必然会坚持以传播应试知识为主的教学,很可能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教学改革与评价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想对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做一点尝试。
要发挥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我注意到评价要从多角度进行;评价要时时刻刻反映教学信息;正式与非正式评价同等重要;一定要把学生作为主动的自我评价者。这样一来,实质上就是把教学和评价看成了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编排了“三角形的认识”。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角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类等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大家都一致认识到应该重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于是在教学三角形认识时,对于三角形的特征、特性的教学,我给学生安排了比较充分的教学时间,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索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上。
一 联系生活,感知、评价、提升原认知。
数学教学应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讲来源,讲用处,这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界的共识。这节课比较抽象的几何图形教学,更应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安排学生做课前调查,到生活中去寻找三角形。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收集这类的图片。为教学收集大量的素材,也帮学生认识三角形作了实践性的感知。在学生感知了金字塔的外形、红领巾、流动红旗、三角尺、房梁的外形是三角形以后,让学生列举、展示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并让学生评价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更像三角形,这样一来,学生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生活感知的提炼,把哪更像三角形说出来或指清楚是把学生源自生活的原认知提升为数学知识,提升了原认知。
把评价放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景里,学生通过对完成实际操作作品观察、判断、评价,更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评价的内容要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或者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最好能真实情景中的实际操作中进行。
二 动手操作、评价,体验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只有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学生所获得的认知体验才更丰富、更深刻。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图形的特点,形成图形的表象。
(一)做并评价,感受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给学生准备橡皮泥、每人四、五根小棒,其中一根小棒比较长,并准备一张衬纸。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每个人做一个三角形。要求:自己从组长那里选小棒来做三角形;做的时候衬一张纸;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忙;看谁做的又快又好而且声音小;最后组长选出最好的向全班展示,这时让全班同学评价展示出来的三角形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有不足。有的评价说:“连接小棍的橡皮泥用得太多了,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好像拧着,不在同一平面上。”有的评价说:“这个三角形的边用两根小棒连接的想法挺好的,但连接得不够直。”
学生用小棒为三角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三角形意义特征的一次亲身体验。让他们再去评价所做三角形的好处与不足,在学生的头脑中又一次强化了三角形的特征,有利于形成图形的表象。
(二)画再评价,将三角形感知形成表象。
在学生用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后,并接受了一番评价之后,我马上安排学生把见到的最好的三角形画在纸上。因为我怕上课时间不够,说了一句“看谁画的又快又好”,这样学生急于求成,画的三角形多少有些不足,就更有值得评价的地方了。学生很快就把三角形画出来了,放到实物投影下,同学们又对一个个三角形展开了评价。有的评价说:“他画的三角形的两条边没连上。”有的评价说:“他画的三角形的边不够直。”还有地说:“他画的三条边都挺好的,但顶点描得太大了,不美观。”
这一环节就把学生的对实物三角形亲身体验,转化成几何图形的表象,在画的过程中,又一次体验了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不过这次体验比做三角形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再加上学生对所展示三角形的评价,基本上能概括出
这里我为学生提供了两次操作和展示评价的活动。第一次是让学生用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学生到了五年级,对三角形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动手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亲身体验三角形图形的意义和特征;第二次是让学生画三角形。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又一次体验了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画出来,让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影象外显出来,强化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这一过程是学生对三角形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的过程,体现了小学几何是直观几何的特性。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地按照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去评价,去评价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把对三角形的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和准确。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逐步抛弃三角形的非本质属性,抓住本质属性,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由于前面的操作体验非常充分,之后再安排一些看图判断是不是三角形、概括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水到渠成,学生对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就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三 实践操作、评价,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现代课程和教学改革都充分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共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评价本身应该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应侧重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而不单纯来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
用电脑课件出示自行车的车架、电线杆、房梁架等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评价三角形在这些物体中的运用,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
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这一活动最好的办法是做。”教师把数学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动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再加上充满学生自己观点的评价,才能使数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建构,主动发展的过程。于是我就用两根木棍钉成一个十字型,在横向的木棍上顶上了一条比较长的长方形警示牌,上面写着:“请别把脚踏在小草身上”。把十字形的木排钉得松一些,让警示牌撑不住,总向一侧倾斜。在学生见过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之后,我拿出了这个牌子。立刻就有学生想到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让他们自己动手,把第三根木棍钉在十字架上。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他们这样钉符合什么规律,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然学生看一看,拉一拉,有三角形支架的警示牌很结实,不再倾斜了。我告诉班长在课后把这块牌子插到学校的草坪里去,孩子们可高兴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确实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是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
再出几幅图,如小树要倒了、椅子活动了等,让学生画出解决方案,然后再让全班来评价所画的有没有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到底在哪儿,能不能解决问题。在这里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评价重点放在能否运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研究我发现,评价的问题情景接近真实的生活经验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同时也导向了课程与教学关注能力的培养及与生活的联系。有些评价的过程,必须依靠小组合作实践才能完成,因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和概念,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有利于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提供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弹性空间,学生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样,可增进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激发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动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参考文献:
1.冯忠良 著《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
2.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领导小组编《新课程下专题课例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认识三角形教案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下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特征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证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准备: 教学道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成为我们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三角形了吗?请你描出几个三角形。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
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呢?
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学生操作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习题: 1﹑填空。
①三角形是由()条边、()个顶点、()个角组成的。②三角形具有()性。
2、判断。
①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有三条高三个底()
③自行车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3、作图:画三角形的三条高。
第三篇:认识三角形教案
一、识图导入
1、美丽图片中的共同点(三角形)
2、点ppt显示图中的三角形
3、这是夷陵长江大桥,它是一座——斜拉桥,你能在图中找出三角形吗?(点示)
4、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三角形?
5、看来三角形在图形王国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你看,在一副七巧板中数量最多的也是——三角形。那么,对于这么重要的图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6、这节课我们需要去——更深入地认识三角形。(点击课题,再板贴课题)
二、教学新知
(一)认识三角形特点
1、点示ppt :四人小组学习(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
2、交流特点:三条线段。。。
3、问:是不是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形成三角形呢?
PPT点示:题a 下面这个图形是三角形吗?
题 B 这样呢?
题 C 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师点明:这叫 首尾相接)
4、点示、齐读: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生齐读时板贴板书)
5、你认为其中哪些词很重要?为什么?
6、是的,只有满足了这些所有的条件,它才是一个三角形。板贴三角形图
7、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
PPT点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8、现在同学们对三角形的认识多一点了吗?考考你好不好?
PPT点示 试一试
学生做在书上75页
9、交流:你选了那三个点?画出三角形了吗?
(相机PPT点示:ABC、ACD、ABD、BCD)
师:B、C、D这三个点为什么不能画出三角形?(PPT演示:BC、CD、BD是首尾相连,但由于是在同一条直线上,没有围起来,所以就不能画出三角形。)
师:看来,这个“围”字也很重要。PPT点示:围成。。不能在。。上
10、小结:通过刚才的画、看、说、试,你有了什么收获?(重在巩固三角形的定义)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老师还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三角形的结构,比如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就会建造三角形的房梁。ppt点示房子图
2、师:这叫人字梁(ppt点示),它是三角形的,你能量出它的高度吗?(PPT点问题)
学生把书翻到76页,在书上量一量
3、交流问题(1)(2)
PPT点示小结:人字梁的高度实际上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4、提取,边ppt点示边说:数学上,我们把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我们一般用虚线表示高,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
5、考考你,PPT点示:试一试
a/注意到要求中的关键词了吗?
b/独立画高,并和同桌交流
c/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画高的?(师相机PPT配合演示)
d/相机小结板书:一找(底相对的顶点)二画(顶点向底边画垂直线段)三标(直1 角记号、“高”字)
e/问:这条高和指定的底有什么关系?(对应、互相垂直)
6、现在你对三角形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重在巩固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以及高的画法三步骤)
三、练习巩固
1、大家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不过光说不练可不行。
Ppt点示:练一练第1题
交流,强调:三角形的边必须是线段;只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2、练一练第2题(生做在书本76页上)交流:a、数据、单位厘米
b、这三个三角形的底的位置怎么样?高的位置呢? 为什么三角形里不同位置的线段都是三角形的高呢?
C、强调:三角形的三条边都能作底,哪条边作底就从它相对的顶点到这条边画垂直线段,就是这条底边上的高。每条底和这条底边上的高都是一一对应的。那么,一个三角形里会有几条高呢?
d、ppt演示三角形里三条底对应的三条高
3、书本80页 练习十二第1题
A、复习画高三步骤
B生在书上画
C ppt演示,生改错(最后的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重点讲解)
四、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深入认识了三角形,你有什么收获或者经验想跟大家分享吗? 你对三角形的认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拓展延伸
1、书本80页练习十二第3题: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2、第4题(上学期我们在认识垂线时已经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网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那么这条高就比三角形的边短,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高一定比小棒短。)
六、布置作业
书本80页练习十二第2题做在书上
第四篇:科学教案—认识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小班)
—向日葵
组员:唐新华 孙晨 王遐 罗杰 张玉龙 张鹏程 吴章俊
设计意图: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指南》中也指出3-4岁的幼儿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的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活动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能从多种图形中找出三角形。3.产生对三角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若干个;小白兔、森林、房屋剪纸、一支画笔。
活动过程:1.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今天是小白兔外婆的生日,她要去给外婆送生日蛋糕;小白兔经过森林把蛋糕送给外婆后,和外婆一起吃了蛋糕,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老师请小朋友上来将小白兔的路线画出来,刚好是一个三角形。
2.引入三角形,给小朋友每人发一个白色的三角形;询问小朋友手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为什么它叫三角形?进而引出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三个角。
3.在多种图形中放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指导幼儿正确的找出三角形,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活动延伸:找出生活中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第五篇: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