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街巷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2005年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示要求,为改善我区街巷道路现状,改变我区居民工作生活环境,提升区域形象,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区迅速展开行动,新年一开始,就集中精力、集中人力打响了街巷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经过四个多月的集中整治,xiexiebang.com我区街巷长期存在的路不平、灯不亮、环境脏乱差状况明显好转,综合环境面貌显著改观,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我区街巷整治基本情况
槐荫区城区总面积151.48平方公里,由于种种原因,我区城市建设相对投入不足,城市开发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辖区内棚户住房分布面广、面积大,约占全市的80%,街巷道路环境总体较差。城区内共有340多条街巷道路需要整治,2003年已整治24条,2004年已整治151条。2005年计划整治159条,整治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Ⅰ类道路12条,Ⅱ类道路7条,Ⅲ类道路140条。
目前,我区街巷整治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截止6月22日,我区已开工建设道路169条,已竣工街巷164条,超出原计划10条街巷,投入资金1380万元。完成沥青路面铺装12.5万平方米,花砖5.24万平方米,砌侧石1.1万米,新铺设、疏通下水管道9600米,架设路灯327盏,敷设路灯电缆8700米,拆除违章建筑210处,粉刷墙体30000平方米,新增绿化3620平方米。新增健身器械25套,新增阅报栏32处。未完成街巷我们正在集中力量,加紧施工,6月底将全面完工。
省、市领导对我区街巷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5月11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姜大明深入我区中大裕园棚户区和丁字山社区视察、指导街巷整治工作。姜书记所到之处看到背街小巷路平、灯亮、环境美,听到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交口称赞。姜书记说:槐荫区背街小巷整治与建设和谐社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是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具体化、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重要措施。对我区街巷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街巷整治工作,把街巷整治作为贯彻“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作为联系群众的载体和平台,列入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区委朱玉臣书记高度关注,亲自过问,经常检查,并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把街巷整治工作作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建和谐槐荫和“联系群众年”活动的具体内容。并明确提出:街巷整治工作要“由一般道路整治向棚户片区深化;由小街背巷整治向社区楼院深化;由解决路不平、灯不亮问题向美化居民周边生活环境深化;由整治街容巷貌向构建和谐社会深化”。3月16日和3月25日,区委常委先后两次在中大裕园棚户区、西市场北大槐树棚户区现场召开专题整治会议,启动了槐荫区棚户区的整治工作。会后,朱书记一直关注着两个棚户区的整治工作进度,经常轻车简行,深入两个片区,实地察看路灯安装、环境道路改造情况,并对有关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区政府把街巷整治列为政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区长李胜利为组长,分管书记和分管区长为副组长的街巷道路设施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综合整治的组织协调和调度工作。小组成员由区建委、养护处、绿化处、执法局、环卫局等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组成。健全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分工制。新年伊始,区政府即印发了《槐荫区2005年街巷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召开全区街巷整治工作动员大会,认真总结了去年街巷整治工作经验,分析了今年我区街巷整治工作形势,对整治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指导思想,细化了整治重点及标准。会后,又多次进行调度,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形成了领导小组负全责、街办和有关部门全力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整治工作顺利高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措施到位行动迅速
今年我区的街巷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为此我区重点加强了对街巷整治工作的督查、推进,重点是抓好计划的落实、整治内容的落实和工作责任的落实。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区街巷整治工作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首先是“早”,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早进入、早动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3月1日在中大办事处二合里街举行开工仪式,在全市率先打响街巷整治破土施工第一炮,济南电视台、《济南日报》等新闻单位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第二是“实”,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确保整治工作顺民心、体民意,在集中整治打好歼灭战的同时,我们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把背街小巷整治与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我区开展的“城市管理”年活动和“创城”活动相结合;与城市开发建设相结合;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着力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为把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抓牢抓实,区综合整治办公室编制了《槐荫区年度街巷整治配档表》、《槐荫区街巷整治进度表》,不断总结、完善措施。并坚持对整治工作实施全过程记录,全时制督导,动态监控,运用科学手段促进整治工作开展。第三是“严”,在施工过程中,注重严把“三关”,即组织领导关,施工质量关,和施工工期关,其中重点是把好工程质量关。街巷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全市广大市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大事,做到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区市政养护处发挥多年市政养护专业优势,狠抓工程质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整治后的每一条道路达到路面平整,排水通畅,设施配套,环境整洁。
(三)精心组织科学施工
一是充分发挥街巷整治指挥部责任人的作用。区建委既是街巷整治的牵头单位,又是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建委专门组织精干班子,抽调专业队伍,建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跟班作业、靠前指挥,一线决策,全面负责。坚持每天调度整治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整治中遇到的困难,督促加快施工进度。成立了由建委、养护处、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的现场管理协调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卡口”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整治进程。
二是坚持每周分析形势、汇总情况,每周考评进度、调度工作。及时调整整治计划,提前谋划每个施工细节,合理安排工序衔接,适时组织穿插作业,确保高速度、高质量地实施整治。
三是科学统筹施工力量,搞好机械和人员的配合使用,实现人力、机械、物资、施工方法的最佳组合。区建委作为这次街巷整治的组织实施单位,严格按城区办事处和城郊办事处建制,进行专人包段负责制,建委每名领导成员都有包挂路段,都有指导协调指标,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确保整治工作不出纰漏、没有盲点,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抓出水平、抓出效果。
四是做到边整治,边提高。我区十分注重对整治后街巷的全面提升工作。区综治办组织专人对整治后街巷的绿化、净化、美化进行定期检查,做到立整立改,明显改善了街巷整体面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与上级部门的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形成了全区一盘棋,上下齐努力的生动局面。
(四)重点突出全面推进
街巷整治工作是我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一项政治任务,为确保整治工作责任落实,不挂“空档”,我们把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根据整治任务特点,层层分解,抓好分工细化、任务量化、责任强化,做到到路、到片、到边角,根据整治标准和要求,统筹兼顾,突出效果,夯实基础。坚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将工作重点放在棚户区整治、全面提升老城区的整体形象上,精心打造两个示范片区,形成示范效应;整治四条示范街巷,充分体现老城老街的特色风貌;修缮一批示范楼院,形成文明和谐氛围。通过整治,实现了让全市夜晚最黑暗的棚户区亮起来,让全市最为破旧的棚户区环境面貌美起来,让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得以解决,让弱势群体得到关爱的目标。整治工作按照区委朱书记“四个深化”的要求,不断求实、创新。我们把满足群众需要同“创城”工作密切结合,在整治街巷的基础上又修建了社区休闲广场,增辟社区建设路径,既丰富和改善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使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通过社区全面整治,切实改善了槐荫老城区的环境面貌,有效提升了槐荫区整体形象。
(五)广泛宣传形成氛围
整治工作开始前,我区以办事处为单位采取不同形式召开了社区居民座谈会、听证会,发放《致居民群众公开信》,大力宣传开展街巷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广泛动员社区上下、各行各业积极支持和参与,形成了人人动手、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并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设“邻里角”、“和谐社区”等,极大丰富了综合整治的内涵。为推进整治工作,区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宣传先进典型,进行动态报告,较好地促进了整治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我区对整治工作进行全程记录,对收集到的资料、排查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细致的整理,建立了图片与文字材料相结合的整治档案,使整治工作立体化、直观化、规范化,也为今后的工作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同时我区街巷整治工作备受各界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齐鲁、济南电视台、《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新闻媒体都从不同角度对我区的街巷整治工作进行了报道,并给予充分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今年整治工作投入资金1400万元,大部分整治经费暂时由区有关部门及办事处垫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关部门和办镇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我区整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整治工作进度、整治标准距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我区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通过几年的综合整治,虽然有效的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但仍然还有一些居民片区、一些街巷需要投入财力、物力进行集中改造,尤其是有拆迁意向无近期拆迁计划的片区在我区还占一定比例。xiexiebang.com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后期工程进度,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2005年度整治计划任务,抓好后期工程质量和前期工程检查验收,做好迎接市政府的检查、验收、考核工作。
二是抓好去年及今年竣工街巷的综合环境提升,巩固已有成果,提高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高街巷环境和功能。
三是加强管理维护,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整治后街巷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措施,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办法。
四是积极推
动城市开发建设,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实现由治标到治本的根本转变,以城市建设引领城市环境面貌改观。
第二篇:街巷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2005年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示要求,为改善我区街巷道路现状,改变我区居民工作生活环境,提升区域形象,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区迅速展开行动,新年一开始,就集中精力、集中人力打响了街巷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经过四个多月的集中整治,xiexiebang.com我区街巷长期存在的路不平、灯不亮、环境脏乱差状况明显好转,综合环境面貌显著改观,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我区街巷整治基本情况
槐荫区城区总面积151.48平方公里,由于种种原因,我区城市建设相对投入不足,城市开发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辖区内棚户住房分布面广、面积大,约占全市的80,街巷道路环境总体较差。城区内共有340多条街巷道路需要整治,2003年已整治24条,2004年已整治151条。2005年计划整治159条,整治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Ⅰ类道路12条,Ⅱ类道路7条,Ⅲ类道路140条。
目前,我区街巷整治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截止6月22日,我区已开工建设道路169条,已竣工街巷164条,超出原计划10条街巷,投入资金1380万元。完成沥青路面铺装12.5万平方米,花砖5.24万平方米,砌侧石1.1万米,新铺设、疏通下水管道9600米,架设路灯327盏,敷设路灯电缆8700米,拆除违章建筑210处,粉刷墙体30000平方米,新增绿化3620平方米。新增健身器械25套,新增阅报栏32处。未完成街巷我们正在集中力量,加紧施工,6月底将全面完工。
省、市领导对我区街巷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5月11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姜大明深入我区中大裕园棚户区和丁字山社区视察、指导街巷整治工作。姜书记所到之处看到背街小巷路平、灯亮、环境美,听到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交口称赞。姜书记说:槐荫区背街小巷整治与建设和谐社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是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具体化、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重要措施。对我区街巷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街巷整治工作,把街巷整治作为贯彻“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作为联系群众的载体和平台,列入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区委朱玉臣书记高度关注,亲自过问,经常检查,并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把街巷整治工作作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建和谐槐荫和“联系群众年”活动的具体内容。并明确提出:街巷整治工作要“由一般道路整治向棚户片区深化;由小街背巷整治向社区楼院深化;由解决路不平、灯不亮问题向美化居民周边生活环境深化;由整治街容巷貌向构建和谐社会深化”。3月16日和3月25日,区委常委先后两次在中大裕园棚户区、西市场北大槐树棚户区现场召开专题整治会议,启动了槐荫区棚户区的整治工作。会后,朱书记一直关注着两个棚户区的整治工作进度,经常轻车简行,深入两个片区,实地察看路灯安装、环境道路改造情况,并对有关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区政府把街巷整治列为政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区长李胜利为组长,分管书记和分管区长为副组长的街巷道路设施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综合整治的组织协调和调度工作。小组成员由区建委、养护处、绿化处、执法局、环卫局等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组成。健全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分工制。新年伊始,区政府即印发了《槐荫区2005年街巷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召开全区街巷整治工作动员大会,认真总结了去年街巷整治工作经验,分析了今年我区街巷整治工作形势,对整治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指导思想,细化了整治重点及标准。会后,又多次进行调度,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形成了领导小组负全责、街办和有关部门全力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整治工作顺利高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措施到位行动迅速
今年我区的街巷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为此我区重点加强了对街巷整治工作的督查、推进,重点是抓好计划的落实、整治内容的落实和工作责任的落实。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区街巷整治工作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首先是“早”,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早进入、早动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3月1日在中大办事处二合里街举行开工仪式,在全市率先打响街巷整治破土施工第一炮,济南电视台、《济南日报》等新闻单位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第二是“实”,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确保整治工作顺民心、体民意,在集中整治打好歼灭战的同时,我们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把背街小巷整治与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我区开展的“城市管理”年活动和“创城”活动相结合;与城市开发建设相结合;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着力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为
第三篇:环境整治出成效 乡村街巷春意浓
余丁信息
环境整治出成效 乡村街巷春意浓
中宁县余丁乡金沙村的张老汉站在自家门前,看着干净的街道两边整齐的农民新居高兴地说,环境好了,感觉心情舒畅了许多。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近日,为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余丁乡大力开展了“春季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
该乡以“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为契机,开展了“文化卫生之星”、“环境卫生第一人”等评选活动,为保护环境树立楷模;以“保护环境,建设现代新农村”为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乡营造了一个“争做文明人”、“争当环境保护人”的良好氛围,全面动员群众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
同时,该乡还在人口流动量大、垃圾难处理或角落多的重点治理区域设立定期清理点,并及时成立了专职卫生保洁队,确定专人负责日常卫生保洁工作。
通过实施“春季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该乡有效地遏制了农村庭院、村庄、集镇、公路沿线区“脏乱差”现象,让春天走进了乡村的每个角落。
余丁乡:刘佳
第四篇:街巷硬化报道
铺就槐乡通衢大道
——洪洞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王智军
2011年,洪洞县交通运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为重点工程建设服务,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开放和谐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街巷硬化全面推进
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是全省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之一,是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今年以来,洪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农村街巷硬化工程确定为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于7月6日召开了全县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启动大会,7月7日至10日,全县各乡镇相继召开动员大会,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完善
1程序,整修路基,备运材料,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正在全县上下如火如荼的紧张有序进行。
洪洞县辖16个乡镇,463个行政村,农村街巷硬化涉及458个村,总任务近3800公里,其中:街道硬化2348公里;巷道户道硬化1452公里。截止目前,458个村已全面启动,硬化总里程达2863.3公里。
为确保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工程任务,洪洞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由县政府垫付水泥款2.5亿元,全面启动,强力推进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
在工程建设中,洪洞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督查组,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办公室,巡查组、宣传组和8个工作组,班子成员带队包乡镇,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工作到一线,监管到路段,人人有担子,个个有任务。县交通运输局在工程设计、制度建立、原料配制、现场施工等方面,全力围绕工程建设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工程扎实推进。同时,为了保证街巷硬化工程质量,该局印发了《洪洞县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工作手册》,各工作组从工程原料配制、路基整修、配合比例、硬化铺装到路面养护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对出现问题的村下达“整改通知书”,制定整改措施,督促限期整改,每个工作组配备混凝土回弹仪,随时检测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工程巡查组跟踪巡回质量监督,严格工程监理,确保建设优质工程。
重点工程有序进行
今年以来,洪洞县交通运输局担负洪洞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中的三件,除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以外,还有赵关公路翻修改造工程及洪洞县二级客运站建设。其中:赵关路翻修改造工程全线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7.5米,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面结构采用15厘米砂砾垫层;(18+18)厘米水稳碎石基层;(6+4)厘米沥青砼面层,全长8.6公里;洪洞县二级客运站占地50亩,主要建筑物为三层候车办公楼,站前广场及相关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4189.6平方米。目前两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除此之外,洪洞县赵城至圪垌公路、公路三级联网等工程项目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公路养护科学规范
目前,洪洞县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县乡村在册公路里程1718公里,其中县道14条241公里,乡道57条484公里,村道832条993公里,是临汾市管养里程最长的县。
为了改善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局面,洪洞县交通运输局于2009年5月成立了公路养护中心,县政府相应出台了《关
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的通知》,并于2010年3月出台了《洪洞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今年以来,该局公路养护中心完善了各种制度,对全县14条县道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路况普查评估,完成了临汾市第二次桥梁普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调查资料及影像资料,对道路管养工作的实施提供了依据。3月份率先对洪岔线、广胜寺旅游路、公景线、万塾线、石三线、马双线、洪广线、洪乔线实行了日常性养护,与76名农民工签订了养护合同和安全协议,并为他们办理了“工伤责任保险”。随后将对县财政拨付的养护经费专款专用,在全县农村公路上全面推进日常性养护和季节性养护。
治理双超长效监管
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中,该局坚持路面治超与源头治超相结合,突出抓责任制分解落实和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对公示企业实行进驻监管与巡查监管相结合,推动了治超工作的健康深入开展,治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在全省名列前茅。
为进一步巩固治超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该局以科技治超为先导,利用安装的不停车检测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和治超监控平台,对治超工作全天候实时监控,数据、视频、音
频实时传输,充分体现了科技治超的时效性和优越性,为建立治超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群众出行快捷便利
洪洞县交通运输局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为己任,新增10余辆天然气公交车,重新规划公交车运行线路,为洪洞市民创造了一个清洁、环保的出行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了100%,规划了洪洞至广胜寺农村公交线路,使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更加快捷、安全、便利。
为维护客运市场秩序,该局与洪洞县交警大队联合开展整治客运市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查处倒客、宰客、甩客、粗暴待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提升客运服务水平。
对货运企业,该局加强安全监管,完善运输企业质量信誉制度,构建运输保障体系,维护运输市场秩序,确保无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发生,加快道路运输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古城镇古街巷调研
古城镇古街巷调研
-------威海栖霞街
俯瞰栖霞街全景
位于威海市区振华商厦对面,新威路西侧的栖霞街,是威海市区目前唯一存留的一条百年老街。作为20世纪30年代威海社会发展的缩影,栖霞街记录着威海百年的荣辱和兴衰,向我们诉说着威海百年的沧桑和历史。栖霞街的由来
说起栖霞街的由来,就不得不说100多年前威海屈辱的历史。1898年,英国在控制了香港及长江流域的同时,暗中同占领威海卫3年之久的日本政府签订条约,以代替中国支付战争赔款为借口,把铁甲战船开进威海湾。开始,英国政府只是把威海卫作为远东水兵避暑之地,由英国海军部管理,后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遂把威海卫纳入与香港同等地位开发。由于当时的威海卫只是一座村庄般的小城,城内疏于管理,脏乱不堪,所以,英国人决定将开发的重点设在威海卫东城墙外侧与东海岸之间的地区,将之命名为爱德华商埠区,分三大区域实施开发。先期开发城东北部的东码头区和行政区,建成官邸和兵营,开办学校、医院和民宅,形成商埠中心,就是如今的海港码头往东北到黄泥沟村一带;接着向南开发体育区,利用老城与东海之间开阔平地,就是如今的昆明路和宝泉路之间的地带,建成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运动场,称之为大操场,在中国开了足球运动的先河;再往南就是以现如今的栖霞街为中心的文化娱乐中心,这个区域是当时商埠区中最热闹的商业区,呈现出一派灯红酒绿的景象。至1930年,威海卫收回时这里已初具规模,1931年这里命名为栖霞街、清华里、绥远街、青云巷、建平街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合并为栖霞街、绥远街、建平街,1967年统称红卫街,1987年7月改名栖霞街,从此这里就成为威海著名的老街栖霞街了。
栖霞街说是街,其实是一片街区,包括世昌大道以北、新威路以西、东城路以东、东方宾馆以南的区域,至于街名的由来,最早是何人所提?如今已无从查考,但是,据说凡以“栖霞”为名的街区,过去大都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繁华去处,南京、天津等大城市都有栖霞街。
栖霞街昔日的繁华
1949年之前,栖霞街设有红灯区、游艺社、茶社、大剧院和医院等,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成为这一时期威海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当时的栖霞街是一个杂色斑驳的地方,贩夫走卒、车夫卖匠、乡下财主、豪商富贾、买办官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潮水般往这边涌,街上总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市声如沸;店里总是顾客盈门,嘈杂喧嚣,业务繁忙;空气里总是充斥着美酒佳肴的香味和小姐戏子的脂粉味,加之大车店、马掌铺里的马粪味儿和人身上的汗味儿„„是威海当时空前繁华之所在,无论是谁一旦在这里碰面一律以“爷”相称。
1918年,威海商人阮长生首先在迪化街投资兴建同乐戏院,成为威海第一个营业性的现代剧院。后来,天津商人韩德兴投资在清华里开办“华乐茶园”小舞台,每天有“花宝珠”“花宝金”“花宝银”等十几位女歌手登台卖艺。每位女歌手都有自己的摺子,客人想听谁的歌就拿谁的摺子点歌,唱一段一吊钱,一段为一个货。歌手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挂在舞台前面,谁唱一个货就在谁的名字下划一个圈。客人想捧谁就多点谁的货,多给谁划圈。小舞台有时一天最多演6场。栖霞街清华里是当时英租界唯一的红灯区,有妓女十几户,约40余人。英租时期威海人谭松涛还在栖霞街西侧开办了亚洲医院。
栖霞街的现状
经过世事沧桑的巨变之后,栖霞街这条百年老街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格局。一条长约200米、宽不足10米的街道贯穿东西,街南一条巷道向南延伸百米,街北一条石巷深几十米又横出一条东西巷。主街东西的尽头,皆是一面子街的临街房。建筑结构多是黑砖瓦的四合院,属环翠区环翠楼办事处红光居委会社区管辖。
今天我们眼里的栖霞街己是破烂不堪,早已没有了当年繁华的影子,但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民居风格:青砖黑瓦,马头山墙,一条街上整整齐齐一溜儿木窗,一溜儿窗搭子贴着窗的两边,一溜儿挂在街墙上。交街曲巷,里走外拐,院落又极深。走进去,密密的鹅卵石铺成的巷路,路面总有点湿润润的,影壁墙上往往会见到一个大大的“碰头福”,福字写得通体圆润,像字也像画。再朝近里走,有时你会看到门楣上雕刻了四五个古奥的大字,或是门两旁一副同样古奥的对联。临街大门上至今可见当年的门饰:由铁匠锻打的铁门环虽然锈迹斑斑,但仍发挥着它拉手和门铃的作用。街上的百年老屋,除个别房顶的小黑瓦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换成大黑瓦或红瓦外,建筑结构依然如故。虽然街道路面铺了一层粗糙的沥青,巷子里至今保留着原来的石头路和泥土路。作为英租时期威海百姓聚居地、旧社会威海的“温柔富贵乡”,栖霞街在威海历史上有一定地位。作家孙鸷翔曾在栖霞街17号居住近12年,并以该地为原型创作出长篇小说《鱼龙巷表情》。孙鸷翔认为,作为我市目前仅存的成片老街区,栖霞街的不少建筑都有上百年甚至更长历史,对后人了解威海的历史、市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予以保留。孙鸷翔表示,可以借鉴北京保护四合院的经验。首先对老街区进行整修,拆掉居民私搭乱建的柴房、小厨房等,恢复老建筑旧貌,然后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道及老建筑进行修缮。可保留部分居民继续在栖霞街居住,保留传统威海人的生活。环翠区环翠楼办事处副主任曲广辉认为,如果栖霞街能顺利保留下来并规划为旅游区,可以吸引大量原本只游览刘公岛的游客在市区逗留。可将栖霞街整修后开辟为公园,设立纪念馆,以图片、展板、雕塑等方式向游客介绍老威海。市民高先生认为,栖霞街改造可参考上海的“新天地”改造工程,与东城路改造相配合,拆除栖霞街周边一些没有历史价值的房屋变为绿地,保留成片老街区建筑并整修后,将临街房屋改建为展示厅、饭店、西餐厅、咖啡馆、酒吧、旅游纪念品店等营业用房,将栖霞街打造为“风情酒吧街”“老威海、新天地”。这样既保护了老建筑,又为游客和市民休闲提供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好去处。
-------威海光明路
80年代的罗锅桥,朴素的平房群却是威海“金融中心”之所在
现在的光明路已成为威海时尚的最前沿
80年代前出生的威海人,一般都记得已经消失的罗锅桥,还有桥下的那条坞口河。
远逝的坞口河是光明路的前世,有着时尚格调的光明路是坞口河的今生。
《威海市志》记载,明崇祯九年明廷防院杨文岳与把牌太监杨钦、周从善奏请朝廷,对威海卫护城河进行疏浚。不少老居民说,这条汇奈古山北坡、古陌岭南坡及西诸岭之水,于卫城北侧入海的“北门外河”就是当年的卫城护城河。而建在坞口河入海口附近,长约5米的石拱桥,也因此得名“罗锅桥”。时至今日,很多曾生长在这条河边的老威海人,对这条每逢大雨就要泛滥的小河,仍充满着感情。小河,仿佛是童年的玩伴,亲切没有距离。
从20世纪初开始,罗锅桥附近逐渐成为了威海卫城北门外的金融中心。在老居民谷祖武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罗锅桥一带集中着鲸园小学、市立医院、市邮电局、人民银行等当年威海仅有的现代化机构,以致于当时的居民一说“上罗锅桥去”,便意味着要去办“正事”了。虽是繁华如此,但当年的罗锅桥附近也仍以民房为主,仅有的商业机构便是这张摄于80年代中期照片上一左一右的两个小店铺。而鲸园小学内的4层教学楼很长时间内都是这一片最高的建筑。直到1986年前后,罗锅桥的平房区中才立起了照片上的4层居民楼。当年的坞口河是从如今的新威路附近自北而来的,而现在的光明路、新威路以西区域当初是一片菜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渐渐建起了高耸的楼房。
8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坞口河变得令人难以忍受。66岁的谷源湘清晰地记得,那时每逢旱季,干枯的坞口河就成了附近居民的排污水沟;而由于此处地势低陷,每逢大雨或海水涨潮,必然排水不畅,积水成灾,污水流进居民家中,令人无法忍受。1987年建市后,威海市政府对坞口河附近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将坞口河换成了柏油马路。坞口河两岸乃至以西的平房、菜地中崛起了大片大片红顶白墙的居民楼。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光明路渐入佳境。随着威海与韩国、日本交往的不断深入,光明路成了威海最著名的“韩国街”之一,也变成了外地游客来威的必到景点。琳琅满目的韩国商品、口味地道的韩国小店、时尚潮流的韩国服装饰品、新潮酷眩的美发中心,夹杂着街上不时传来的韩语对白,令不少游客体会到浓浓的异域风情。随着2004年5月光明路—古陌路步行街的正式落成,这条昔日由臭水沟“变”来的几百米小街已变成了威海时尚的最前沿。
71岁的谷祖武在北门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边,他说自己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当年的老街、坞口河、罗锅桥。而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则是现今五光十色美丽缤纷的光明路。眼帘开闭间,20年转瞬而逝,温柔的浅河前世缓缓流转,变换成了幸福的小街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