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为城市转型献一策主题征文:全力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响xx毛皮、xx豆腐、xx食用菌、xx石榴等品牌,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全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发展,以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xx片区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餐饮也等,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城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当前,我区城镇规划急需建立科学合理、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要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产业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态新村、社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同时建议,重点扶持xx街区建设(个人认为命名“xx西区”建设),以打造高标准的服务业为主线,高规格起步,扩大影响力,力争3年内使其成为我区西部的中心城区,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从而充分发挥其牵引力的作用,带动周边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三、要有地方特色。一是注重产业特色,要充分考虑本地特点,大力推广“一村一品”,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二是注重建筑特色。要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城镇。
四、做到节约集约。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指导城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禁建设脱离实际、违反标准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五、注重生态保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第二篇:我为安全献一策征文
“我为安全献一策”有奖征文比赛征文
让花朵健康绽放
姓名:李所安
单位:安宁市青龙学校
本人所在的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们都象一枝枝含苞待放的花朵,娇嫩而纤弱,若缺乏安全意识,他们极易受到伤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保尔言)。所以珍爱生命,珍爱生活,让安全伴我们一路同行,让安全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每个学生安全行为意识的体现,也是每一个学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学校安全警钟长鸣,安全工作应时时抓,一刻不放松,使学生从意识和行为上成为“珍爱生命”的践行者。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安全意识:
1, 食物。食物是人们每天的必需品,而当前食物质量和饮食卫生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中小学生的幼稚无知又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所以日常的学校教育就应该贯穿对学生的饮食习惯,卫生等方面的教育,教育他们不买周边摊贩的“三无”食品,学会辨别食品的真伪,是否过期等,并应用于生活实践,尽量避免问题食品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2,出行。学生上学,放学,周末或假期出行,交通安全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校大门口即是一条车流量较大的集镇公路,上学放学高峰期人车拥挤,混乱异常,安全隐患极大。而外出过程中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日常行为习惯等因人而异,稍不注意,就会给学生的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
3,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给学生放松休息重要环节,而好动又是很多学生的天性。他们追逐打闹,上蹦下跳,尽情展示自己的天真和活力。殊不知,这其间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我校近年来几起无意中造成学生身心健康较大伤害的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走道内,操场上学生追逐打闹的时刻。
4,水火无情。现在的孩子,想想真可怜,由于物质生活的飞速发展,很多家长小皇帝般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都缺乏简单的生存技能和意识。会游泳似乎成了游泳运动员才能具有的技能,于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成了很多学生的天敌,每年暑期周末或假期学生溺水事件时有发生。而火灾安全隐患则更不用说,我所在的乡镇是日常防火,森林防火重点地区,政府每年均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开展防火安全工作,学校师生的安全防火行为意识又是政府防火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
5,人为或自然灾害。所谓大鱼吃小鱼,恃强凌弱或许是人类本性的恶。所在学校的学生都是未成年的孩子,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学校外的不良群体欺负学校的学生,这样的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而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地震,高空坠物等也会突发性地给学校师生带来伤害,所以必要的安全常识,必要的防范措施和方法,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使学生在人为或自然灾害发生时能机智应对。
当然,会造成对学生的伤害的安全隐患还很多。作为肩负着学生安全使命的学校,本人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认真开展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分管领导和班主任为组员,统一领导学校安全工作。成立安全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责任,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2、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学校安全小组从成立以来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厨窗、横幅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发动各班广泛开展班队活动、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3、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使学校安全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根据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安全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具体的有学校防火、防传染病、交通监督、校园保卫、学生课间管理等各项制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并与学校考核相挂钩,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
4、立足防范,变“堵”为“疏”。坚持“教育为重,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要治本。”的方针,做足做好“防”文章,在此基础上变“堵”为“疏”。学校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基础上每周都组织进行安全大检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为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切实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问题往往是思想上的麻痹,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很重要,本人为要提高大家的意识,就应该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可平时多宣传,黑板报,举行讲座等,也可举行知识竞赛。具体做法如:
(1).加强教育,开学初以“安全记心中”专题教育活动,学习学校安全工作各项规定,组织寻找校园安全隐患活动,我为学校安全工作献计策活动;期中前组织一次安全知识竞赛。(2).加强值周检查和课间巡视,发现隐患及时指出,及时引导。(3).规范点名请假、排队出校门及清校等制度。(4).建立安全事故首见制、及时报告制。
(5).严把食堂卫生安全关,保证不出任何因食品卫生和食堂设施引起的责任事故。
(6).开学初对学校安全问题进行专门检查。(7).教育学生不与校外闲散人员交往。
(8).教育学生未经家长同意,不在外留宿过夜,不参与打架斗殴,并自觉防止不法侵害。
(9).遵守交通规则,靠右行驶,不闯红灯,不扶肩并行。
总之,学生的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在学校注重抓好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教育的同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还应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安全链,互相配合,都参与到学生安全教育中来,形成一个人人遵章守纪,道德文明,守法用法,人人都有安全意识和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样我们祖国的花朵,将会绽放得健康而美丽。
第三篇:我为宜昌城乡发展献一策
我为宜昌城乡发展献一策
董少非
近年来,宜昌市先后获得了“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两届湖北省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等称号。特别是宜昌被定为省级副中心城市,这是省委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对宜昌近几年来发展的充分肯定。据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宜昌正在振兴,宜昌的前途将一片光明。宜昌在发展,宜昌的城乡也在生机勃勃的蓬勃发展。作为一名新宜昌人,我为宜昌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迫切的想为宜昌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让宜昌的发展更加美好。
一.为城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宜昌城乡发展仍很不平衡,区县经济不够强大,城乡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距离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还有很大的距离,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一)城乡居民之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
进入21世纪,宜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出现缩小的现象,2001-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值有所下降,但2006年以后城乡收入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消费与收入周期是同步的,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差距过大一定程度上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民收入过低的反映。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滞后
1、农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需要。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旱涝保收面积占基本农田面积的大,节水灌溉面积仅占基本农田面积的小,农业装备水平也较低,农业发展仍以资源依赖型为主。
2、农村供水、供电、供热、交通、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水设施普遍缺乏统筹考虑,新城以外的镇村供水水源普遍使用当地地下水。农村电网建设标准低,可靠性差,农村电力设施大多老化陈旧。天然气管道供气仅限于城镇的建成区域,且供气规模不大,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还不具备管道气供应系统,而普遍采用瓶装气源。农村公路缺少维修和养护,老化失修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公路已经不堪负重。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客运交通场站设施匮乏,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乡镇邮政支局所位置偏远或面积相对狭小,农村邮政投递标准低。
3、农村生态环境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不能有效处理,任意排放问题未引起重视,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农村水环境恶化,土壤退化和土地破坏问题严重。
4、城乡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卫生资源配置和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差距较大。农村现有义务教育设施的数量基本满足学龄青少年的就学要求,但基础配置与中心城区不能相提并论。占全市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人口,拥有的卫生资源仅占全市的1/3左右,人口规模与卫生资源配置不协调,优质资源过度向市区、大医院集中,农村二级以上医院少,仍有许多行政村没有卫生室,农村居民看病难,就医条件得不到充分满足。许多农村地区文化设施面积狭小,设备陈旧老化,有的被挤占、挪用和变卖,现有村文化站(室)的总体利用率不高。全市行政村中只有建了体育场地设施更是少之又少,一些村的文化设施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现象,人为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影响设施功能的发挥。
5、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宜昌市在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方面实行了城乡统一,但农村居民的养老金比城市居民享有的退休金要低得多,农村低保还没有做到应保尽保。
(三)城、镇、村规模梯次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不集约
农村地区城乡体系中各级节点的人口规模偏小,产业基础较弱且发展缓慢,对周边农村地区的服务、带动作用不足。小城镇、村经济和人口规模集聚度不高,空间分布比较分散。乡镇人均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
(四)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升级缓慢
1、各类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不强。一是工业园区数量多、规模小。二是各区县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相似,园区之间过度竞争,造成相互削弱、聚集效应弱化。区域性优势产业散布全市,在市域内的空间集中度较低,一些传统产业初步形成空间集聚态势,但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尚不十分明显,如交通设备中汽车生产及零部件加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冶金及加工等行业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
2、农业产业集群缺乏竞争力。农业产业集群比较重视基地和龙头企业的规模、设备、资本、产品等硬件建设,往往忽视管理、营销、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软件建设。目前产业链条上加工、流通环节依然薄弱,影响了宜昌市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五)农村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区位条件较好的村受城市辐射带动的作用较强,依靠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第二、三产业及现代农业产业发达,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方面也有较多的投入,能够做到工业反哺农业;但区位条件相对较差行政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弱,多数村以农业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第二、三产业规模小,农村集体积累少。
三、宜昌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以城乡分割户籍制度为标志的二元结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制定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户籍制度是我国二元结构最显著标志之
一。目前存在诸多弊端的二元制度安排基本上都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有关。这不仅加剧了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差别和矛盾,而且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城乡二元公共服务制度安排使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及公共服务失衡
二元公共服务制度导致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城乡公共服务不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短缺加剧了城
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使农民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不能公平地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
(三)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安排和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农民的相关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1、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安排影响了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第二、三产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占用一定数量的农业用地。长期以来,农村农业用地变成城镇发展和第二、三产业建设用地必须要由集体所有征收为国有才能进入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和农民损失了大量的土地增值收益。
2、在征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解决冲突的司法机制,农民的权益得不到合理保护。目前的制度赋予土地管理部门和有征地意图的政府部门过大的权力同时缺乏约束,导致因征地诱发的问题日趋严重。农村集体的土地收益或征地补偿金也因没有机制保证而不能确保公平分配。有关土地的群体冲突事件频发,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解决冲突的司法机制有关,本应向公民提供法律服务的法院却可以“不受理”土地冲突事件,使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被动接受城市化进程,不能很好地享受城市化带来的成果,导致城乡差距在经济快速增长中进一步拉大。
(四)城乡规划体系和产业布局缺乏统筹
城、镇、村规模梯次结构不合理,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升级缓慢,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缺乏统筹。在现有城乡规划体系中,不仅城乡规划没有有效统筹,而且农村专项规划也没有把乡镇乃至村级规划纳入到规划体系中,在产业布局上也还没有做到城乡有效统筹。
四、宜昌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建立覆盖全市所有乡村的建设规划,并加强规划的法律性
制定详细的覆盖全市所有乡村的建设规划并纳入全市规划体系,加强对区县、乡镇、村规划的指导。特别是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在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预先统筹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等级和土地需求,为其发展预留空间。这些规划是天津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二)统筹城乡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
1、农业布局要与城市空间布局相一致,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现代农业布局要有利于推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共同发展,符合宜昌市和不同区县发展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形成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
2、根据产业关联原则进行郊区工业布局,提高产业集群化。一是支持区县开
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发展,对预留空间给予保障,不断壮大实力;二是鼓励企业向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集聚;三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总体布局乡镇工业园区,将产业关联度强的园区整合为一,规模过小的也可以适当整合,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减少占地,通过建立集约利用土地专项引导资金,对容积率高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给予奖励。
3、促进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村现代服务业运行机制,依托宜昌现代服务业布局结构,完善农村服务网络,增强中小城镇服务功能,引导服务业由区域中心城市和产业集群集聚区向农村地区均衡配置。
(三)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按居住地和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城乡之间保障制度的衔接,加强管理,健全机制。
2、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把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全部纳入公共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增加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和文明生态建设专项资金。
3、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和服务体系。鼓励农民向新城和中心镇转移,大力发展高效的劳动力就业组织,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建立公益性就业岗位。
(四)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创新土地利用机制
1、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资本化。每个区县都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并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2、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城市发展要坚持集中紧凑的模式,强化集约和节约用地,充分重视海岸线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不适宜耕种的盐碱地作为城市发展用地。
第四篇:我为谢区科学发展献一策
我为谢区科学发展献一策: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刘海滨
近几年来,我区洪旱灾害较多,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农业是经济基础,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迫切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
朱集电灌站作为我区唯一的大型国有泵站,由于建站年代久远,受修建时的条件限制,质量不高,加上维护不够,损毁严重,效益萎缩。设计灌溉面积272.7km²,实际灌溉面积不足161.8 km²,仅占设计面积的59%。主干渠建筑物完好率不到30%,配套率不足40%,中低产田比例占耕地面积2/3。因此,只有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不断改善我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需要。
我区农业最大的灾害是洪旱灾害,除1991年和2003年特大洪灾以及1998年特大旱灾外,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洪旱灾害频繁,既给我区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失,又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我区农业抗灾能力。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水利建设中,把水利工程建设与防汛抗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照安全性、亲水性的理念,立足于拓展水利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栽能力。在加强水利工程蓄、排、提、灌功能的同时,综合考虑它的环保功能、经济效益和景观价值,要有力地带动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当地群众在免遭洪旱灾害侵袭的同时,更多地感受到了水利工程给他们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业是一个涉及面广、耗资巨大的工程,我们要抓住国家支持“三农”力度加大的有利时机,积极对上争取资金,争取农业基础项目,不断加强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提高农业生产的装备条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我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OO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五篇: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征文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首先要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也适时地指出要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然后,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很多困惑。
学生层面: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重,有的已经从背包改为拖地包。学生放学后的第一站很多已经不是家庭,而是补习班,更有甚者吃住都在补习老师的家里。双休日,各类补习班更是人满为患,外面是人山人海的家长,里面是紧张学习的孩子。是学校教得不够吗?不。学校也在拼命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仅语文要完成七套作业,平均每天至少三套,还不包括学校规定作业之外老师额外增设的,如果加上数学和英语作业那就更多了。孩子们又要上课,又要抢时间完成各类作业和测试。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你不累吗?
教师层面: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每天除了要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还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还要自学进修,还要承担教育科研任务。工作的内容纷繁复杂,工作时间从白天延伸至夜晚,工作地点从学校延伸至家庭。此外,学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信任”因素也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期末的考试成绩在考核评优、评先乃至晋职方面决定着教师的命运。每一次的考试不仅要给学生排排名,教师们也在被排之列。有时0.1分的差距也会将一个教师一学期的努力付之东流。然而,既然排名,难免先后,这是不可改变的命运。我们不禁要问:老师,你幸福吗?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背着如此沉重负担呢?究其原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对于教育,我国人民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点依然存在。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根本体系没有动摇,高考的指挥棒使学校和社会不得不屈从于应试教育。另外,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具体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对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清晰,实施素质教育的立场不坚定,对教师生存状态的漠视,也导致并加剧了问题的存在。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环境,也无力改变学校的管理体系,但是对于教育现状的担忧却在与日俱增。在此,斗胆提出几点建议:
为学生减负:1.减少作业量。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应大刀阔斧地减少学生作业数量,为学生提高作业的质量提供有效的时间保证。就小学五年纺语文而言(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写字教学是重中之重。但写字练习册竟有三套。如果减为一套,减少作业量,将时间交给老师细心指导,交给学生认真完成,这要比仓促交差效率更高。高新区这学期又增设了一本校本作业,设置作业的初衷是好的,体现地方教材的特色。然而,在试题难度、试题质量、数量、印刷质量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中还不乏错漏的现象。2.夯实书香校园的建设。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的学习不能仅限于书本,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共自主获得信息的能力。只有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阅读交流活动中。
3.改进学生评价体系。期末的成绩报告单上“优”“良”“合格”“不合格”的字眼最能触动家长的神经。这也是他们往来补习班却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如果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将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表现融进学生的学业考核,从而有意识地改变家长的传统分数观。例如,学生在“推普周”中“啄木鸟找错别字”活动中表现突出。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实践分融进学业考核。这也是国外很多学校采取的评价方法。
为教师减压:1.管理工作落实人性化,避免挫伤教师积极性。本来学校的管理工作是要提高工作效率,调动绝大多数教师从事教育的积极性的。如果考核下来,只有少数教师笑,大多数教师都被“烤”得或是“扣”得灰头土脸,那么何来工作积极性呢?如果这样的考核机制长期实施下去,难免会使教师产生焦虑和不自信,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2.多角度评价教师,切勿“分数”一刀切。每一个教师都有其短也有其长,如果同年级考试成绩相差不大,我们就没有理由对成绩名次靠后的老师有什么非议,更不能采用“罚”“扣”的形式去否定教师的劳动成果。有的老师擅长书法,在指导学生写字方面成绩斐然,有的老师擅长朗诵,在指导学生朗诵上别具一格,这就是教师的特色,为什么不在这些方面多多肯定老师的成绩呢?
3.减少重复劳动,为教师教科研工作提供保证。
教师的工作纷繁复杂,尤其是班主任既要处理好各层各级的关系,又要完成方方面面的书面填写工作,还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劳动的强度是很高的。作为管理者,应考 虑到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比如,在资料填写方面,要体现资源共享原则,不能各个部门都来要资料,而填写内容却大同小异。另外,时代在发展,现在没有电脑的家庭已经很少,有很多学校让学生借助网络在电脑上完成作业发到老师邮箱就行了。如果教师在电脑上已经完成WORD文档式的备课工作,打印下来即可。为什么一定要手写式的备课呢?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制作课件,为教学作准备岂不更好?另外,教师还承担着撰写论文进行课题研究的任务,科学研究是不能急功近利的,只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与研究,才能真正使教科研取得实效。
不知不觉洋洋千言,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本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提出以上建议,也算是我为学校发展献的一策吧。孩子,我拿什么爱你?我愿用我全部的爱点亮你前行的明灯,同时,我也希望品尝到被爱的滋味,因为那才是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