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时间:2019-05-15 07:4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第一篇: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易传英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基础部, 四川成都611730)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从大学生就业的诚信观念、责任观念、自立观 念、职业发展观念、团队观念和创新观念的角度进行哲学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观念;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297(2007)03-0097-03

自跨入新世纪以来, 在每度岁末年初媒体关于热点问

题的调查中, 就业问题都排在前列。这一问题很快引起了

中央的高度重视。2004 年4 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发

表了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白皮书, 并就此专门举行记

者招待会。可见,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本

文试图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角度进行哲学思考。

一、哲学思考之一: 大学生就业的诚信观念

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做人成事

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 对一个

人来说, 是一种道德品质, 也是一种责任, 最终体现一个人的人格;对一个企业来说, 它是一种品牌, 一种质量, 一种

信誉;对于一个政党来说, 能否兑现其承诺, 是能否得到支

持的标志, 特别是对一个执政党, 能否说到做到, 说话算

数, 诚信就是其生命的关键;对一个政府来说, 能否实现为

人民服务的理念, 诚信是评判的重要依据;对一个国家来

说, 诚实守信是 国格 的体现。

诚信的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信任, 也就是忠

诚老实、诚恳待人, 以信用取信于人, 对他人给予信任。第一,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们常说 做事先做人, 诚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中国古人所说的 诚于中, 形于外, 就

是要 勿自欺 ,勿欺人。孔子认为 信 是一个人立身之

本, 如果没有诚信, 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他把 信

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 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 五大

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 强调要 言而有信, 认为只

有 信 , 才能得到他人的 信任。否则, 就算你认为自己已

经具备很多优秀的、能够成功的素质, 也未必会得到他人、同事的尊重, 更不会得到领导、单位的尊重。第二, 诚信是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 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

反作用,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

提。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即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 找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固有联系

和发展规律, 从而按规律办事。事实证明,无论在什么时

代,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 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品有问题的人

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1](P24)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 所以大学生就业应该树立的观念之一, 就是诚信

观念, 从而去赢得公司、就业单位的信任, 赢得工作岗位, 赢

得成功的机会。

二、哲学思考之二: 大学生就业的责任观念

几年前, 美国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 名各领域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 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

中61%的人承认, 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最喜欢的,至少不是最理想的。一个人竟能够在自己不太喜欢的领

域里取得那样辉煌的业绩, 除了聪颖和勤奋, 靠的还有什

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 艾尔森博士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

其中, 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是这样看的: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 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 我必须认真对待。不

管喜不喜欢, 自己都必须尽心尽力, 对工作负责, 也是对自

己负责[ 2](卷首篇)。这段话非常直白地道出了责任的重要

性。同时, 责任也是一个机会, 它让你学会勇敢、坚强、永不

放弃。

人之所以要承担责任, 是由两个方面的关系决定的:

一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二是人我关系。作为客观世界的一员, 人必须与客观世界和谐相处方可获得物质生活资

料, 人的行动动机、方式及效果都必然地受到客观世界必

然性的制约, 因此, 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证自身行

为对客观必然性的尊重, 对客观必然性的藐视实际上是对

第7 卷第3 期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 年6 月

Vo l.7N o.3 JOURNAL OF CH 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 Y(So cial Sciences Edit io n)Jun.2007

* 收稿日期: 2007-03-01

作者简介: 易传英, 女,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基础部副教授, 主要从事高校两课教学与研究。人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就像我们所见, 对生态环境的破

坏, 最终遭殃的是人类自己。人我关系的现实存在也要求

人必须承担责任。在人我关系中, 每个人扮演着一定的角

色, 而一个人只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时, 他的角色才能得到

社会的认同。[3](P80)比如母亲, 只有当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孩子尽到了抚养与教育的义务, 她的母亲角色才会被人们

公认, 母亲的角色价值方可体现出来。

人生责任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与对社会负责。责任观念实际上是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要求, 那就是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

性。既然工作客观存在, 那么承担工作的人就必须负起责

任。这是因为 现在的一些大学生虽然功课学业都不错,但由于被家庭过分娇宠往往心理承受力很差, 对待工作的责任心也不强 [ 4]。显然, 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必

须树立起责任观念去就业, 学会 自己的事, 自己负责, 自

己解决 [ 1](P24)。

三、哲学思考之三: 大学生就业的自立观念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 我国有65%的家庭存

在 老养小 现象, 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

这些早该自立却因种种原因依然 吃 父母的人, 被称为

啃老族。而 啃老族 中又有20% 属于大学毕业生。他

们为何难就业?太辛苦、太累 , 这是不少 啃老族 不参

加工作的理由。

造成这一现象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从

家庭因素看, 父母溺爱, 俯首甘为子女牛。北京大学社会

学家夏学銮教授认为,啃老族 的出现, 反映出的是家庭

教育功能的弱化。家庭本应成为子女的第一大课堂, 子女的勤劳、孝顺和责任感都应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向他们灌

输的。而中国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 也正是 啃老族 的主

要组成人员。出生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和80 年代上中

期的这些年轻人, 从小在 捧着、抱着、举着、背着、顶着 的 五着 下成长起来, 养成了事事由家长做、处处有

家长呵护, 任性、不能完全独立、缺乏责任感的性格。从社

会因素看, 就业严峻, 宁肯逃避当学生。资深职业测评专

家庄明科认为, 除家庭教育因素外, 就业压力也是促成 啃

老族 的另一原因。受长期精英教育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

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著提高, 而

是执著于公务员、白领金领 等热点职位或者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发达地区等热门区域, 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差

距较大。一旦遇到不如意, 便轻易放弃从而退回到家里。

甚至有一些大学生产生了能在学校多呆一天是一天的想

法, 继续学习也成为了他们不就业并 理直气壮 跟父母要

钱的最好借口。从心理因素看, 大学生生活空虚, 缺乏自

信责任心。上述原因使这批年轻人心气颇高, 价值观也出

现偏差, 常常陷入 高不成、低不就 的就业困惑。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更顺利地就业, 大学生 啃老族

必须要懂得这样的道理: 一个人可以建不了功立不了业,但必须成人自立, 至少要自己养活自己。同时, 在学校形成自立为荣、啃老 为耻的观念, 参与社会, 到社会上去闯荡,自觉地融入到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去, 在生活的大风大浪中

锻炼自己, 从而学会生活, 独立生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物

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要求。

四、哲学思考之四: 大学生就业的职业发展观念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 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感到非常苦恼和迷茫, 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据有关部门对2004 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作的调查显示, 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就业准备属于 临阵磨枪

型 , 直到大四才考虑就业。另有50%的学生到大三时才

开始考虑就业问题, 有4%的学生是在进大学以前考虑就

业问题的, 仅有9%的学生在中学时就已开始寻找自己的就业方向。[5] 在人才市场, 记者从多名应届或往届大中专

毕业生的求职经历中发现, 就业方向不明确或就业准备不

足是导致他们求职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对于在校的学生们来说, 建立起一个职业发展的观念极其重要。

俗话说 男怕入错行, 女怕嫁错郎, 可见职业设计与职

业选择的重要性。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 由于个人的可

塑性强, 职业转换成本低, 如果在这个阶段就对自己的职

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 将非常有利于自己今

后的成长与发展。大学阶段是学习, 但这种学习是就业前的准备。因此, 在校大学生必须考虑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

业选择。一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除了要考虑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特

点、职业能力以及这些要素之间是否相匹配, 同时还要考

虑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价值与企业使命、企业文化是否

吻合。这样的大学生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选择职

业。这是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要求。

五、哲学思考之五: 大学生就业的团队观念

当今中国最受欢迎的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讲了这样

一个案例:中国的小孩在幼儿园的时候, 回到家里家长最

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小宝, 老师今天有没有给你喝牛奶?

有没有吃饼干? 因为中国的爸爸和妈妈特别喜欢注意他的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吃东西、有没有被别的小朋友打,特别注意孩子有没有被人家欺负。而日本小孩回家, 他的妈妈不这样问, 而是问另外一句话: 次郎, 今天你有没有帮

老师和同学们做事? 她们会教导孩子在团体里面要注意

到左右, 要帮同学和老师做事。从明天开始每天想办法帮

助同学和老师做点事情, 回来告诉妈妈, 可以吗? [ 6](P32)其

实,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这个观念就叫团队观念。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讲, 团队观念是指团队成员愿意为

达到团队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和态度。团队观念又称

团队合作观念。一般来说, 团队至上、互信互助, 共同的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7 卷

标, 个人品质, 团队领导是团队合作的四个最重要的准则。

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团队, 这表现在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要

遵守社会秩序。如果说社会成员没有团队观念, 那么整个

社会就很难产生凝聚力。

团队观念实际上道出了这样一个哲学道理: 世界是普

遍联系的, 而且是作为一个系统联系的。所以, 辩证唯物

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团队观念。同时,要认清团队的成功, 就是个人的成功, 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率愈高, 在团队

里的分量也愈重。另外, 别忘了将功劳与荣耀归于团队的伙伴。大学生在大学中一定不要忽视培养团队观念, 因为

大学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在低风险的情况下, 学习、培养、练习与人相处的机会。而且, 步入社会后, 如果团队合作

问题处理得不好, 你的前途、快乐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所以, 建议同学们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与团队相关的工作。只有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

程中, 才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P215)。这样, 大

学毕业后去就业会如鱼得水。

六、哲学思考之六: 大学生就业的创新观念

创新就是创出新的东西。这里的新, 是新颖的意思。

创新表现为新观念、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案、新思路、新发

现等, 当然也包括成果的造型、结构、功能、适用范围与原

有的不同;包括思路、方案、技术、工艺与原有的不同;还包

括操作条件、方法与原有的不同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极具个性化的。简单说, 凡是没学过、没见过、没做

过的, 想出来了、做出来了, 都是创新。

实践证明,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创新观念、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即创造力, 这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要求。创新观念、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有

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是创新观念。没有创新观念, 就不

可能有任何创新目标。在相同环境中生活的人, 比如生活

在同一个家庭、学习在同一个班级、做工在同一个车间、师

从同一个导师, 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差异在哪里? 差异在创新观念。有创新观念, 才会有创新的行动;有创新观念,才会有意寻求创新目标;有创新观念, 才会不满足于现状

孜孜不倦;有创新观念, 才会不断学习进步, 开拓进取。其

次是创新精神, 就是把已经想到的创新目标付诸实施。第三是创新能力, 也就是具有创造技能技法, 具有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 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脚

踏实地去实践, 一步一步实现目标的能力。所以,一个人的成功, 关键在于创新力。人生的转折点, 就在于他对创

新的觉醒[ 7](P13)。

创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即新事物总是要取代

旧事物。创新观念实际上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用哲学的观点看, 人们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 才

能很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生为了适

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就业, 必须具有创新

观念, 否则, 谈不上创新行动、创新目标以及创新目标的实

施。一个不想战胜对手的棋手, 是棋坛多余的人, 永远不

会取得好成绩。[7](P17)

参考文献:

[ 1]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2]崔修建.因为在那个位置上[ J].党员文摘, 2002,(10).[ 3]钟明华, 罗明星.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指导[ M].广

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钱诗金.走好求职三步棋[ M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

社, 2006.[ 5]职业生涯设计: 大学生就业必修课[ EB/ OL].中国求

职指南网, 2004-11-02.[ 6]余世维.管理者情商[ M].北京: 北__________京大学出版社,2005.[ 7]赵家骥.创造教育论纲[ 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Philosophical Thinking About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Conception

YI Chuan-ying

(Department o f Humanities and Socia l Sciences, Cheng du Tex tile Junio r Colleg e, Cheng du, Sichuan 611730, China)

Abstract:T he pr oblem of univ 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is a heating topic since the coming of the new century.The emplo

yment conceptions o f ho nesty , r esponsibility , self-r eliance, career dev elo pment, team and creation are tho ug ht about

philosophically.Key words: univer sity student;employment concept ion;philosophical thinking

(责任编辑: 张 璠 吴 莉)

易传英: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__

第二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与思考

水平侯贵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改革,再到现在建立的“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一次性就业率”已成为考核高校工作优劣的主要指标,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学校的招生质量,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带来就业人数的剧增等等,这些都将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铺路,将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对即将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实际工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取样基本情况

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80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50份,占回收问卷的93.75%。

被调查的对象中,三年级学生占59.l%,四年级学生占40.9%;师范生占

53.l%,非师范生占46.9%。从科类看,文科占33.3%,理科占33%,工科占16.4%,艺术占10.l%,体育占7.2%;从性别看,男生占60.3%,女生占39.7%;从家庭来看,城镇占35.5%,农村占646%;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6.8%,共青团员占90.6%,其他占2.6%。本次调查虽然是在师范院校基础上进行的,但调查对象所属科类、年级等覆盖面较广,因此仍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就业观念:出现新气象

1.重知识与创业,“官本位”逐渐淡经。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问题的回答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同学已占21.8%,已超过选择“政府机关”占21%的同学,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同学仍然看重事业单位,尤其是教学、科研等知识高聚集型单位,而以往“政府机关”这一热门行业并未显出优势。非国有企业已成为学生的重要选择,比例高达31.9%,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观念已基本接受,凸显对知识密集型单位的青睐,正逐步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重经济待遇,更重发展前途。我们在设置“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选题时,共设计了“行业发展前景”、“培训提高机会”、“施展个人才干”。“专业对口”、“出国机会”、“晋升机会”、“薪金报酬”、“福利待遇”、“工作时间有弹性”、“个人兴趣爱好”、“受社会重视”等11个选项,对每一个选项我们又要求调查对象进行重视程度选择。在众多的选项中,对“行业发展前景”回答中,选择了“比较重视”、“非常重视”的同学占叨.9%;对“薪金报酬”回答中,选择了“比较重视”、“非常重视”的比例不到对.6%。很明显地表现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选择职业时“行业发展前景”、“施展个人才

干”、“薪金报酬”的三个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新一代大学生的个体意识逐渐加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关注生存条件。在择业观上既重经济待遇,把它作为生活的基础,同时更重视前途发展,有较强的事业心。

3.择业目标趋向多元件。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观,制约着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对地域的选择。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导致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未来从事职业行业领域的选择,在“您最希望从事的职业’问题回答中,选择“公务员”、“教师”、“经营管理人员”三个选项的比例相差不大,均在to%以上,选择其他选项的同学也较多,这说明原有选择职业集中单一行业的现象正在淡化;其次,是对工作地域的选择。“孔雀东南飞”的状态在大学生就业流向上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您选择就业单位的地理位置”问题回答中,虽然选择“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或不限”的比例达37.2%,显得稍为偏高些,但选择“其他中等城市”的比例也接近30%,这也说明在就业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也逐渐成为毕业生选择的重点,与当前社会上人才回流趋势相吻合。

4.自我评价趋于理性化。毕业生就业前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在择业前“正确评价自己的重要性”问题中选择“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比例为94.9%。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自我评价”的同时,选择“社会实践”的比例达21.4%,充分反映了毕业生较强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强调社会实践的检验,说明了当代大学生自我评价已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向理性化。

5.就业选择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带来违约的随意性。毕业生选择职业的不稳定性和多样性,具体表现在:有些毕业生虽然能意识到基层和艰苦行业亟需人才,最能锤炼自己,但仍顾虑基层和艰苦行业条件差。因条件限制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些同学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待遇高、福利好的单位作为择业标准,但同时又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抱负,等等。毕业生择业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一方面对自身的就业不利,择业左顾右盼,坐失良机;另一方面对用人单位不利,反反复复,随意违约,延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时机。

三、就业指导:遇到新课题

1.就业指导并未走出“快餐”效应圈。就业指导经过多年的努力,应该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对毕业生来说得到了应有的帮助。然而,对就业指导的了解确有明显的界线,没有进人毕业阶段的同学对就业指导知之甚少。在“您对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问题时,“非常清楚”选项只占3%,“清楚”选项只占28.2%,“不太清楚”和“不清楚”选项占了68.8%。这说明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毕业前夕的“临时抱佛脚”状态,并没有真正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真正效果仍是‘’快餐”效应。

2·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对内容缺乏了解。被清查对象大多数均认为进行人才测评等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有较大作用,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如何进行,根本不了解,甚至对人才测评这样与就业意识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也缺乏了解。在“您对人才测评等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了解程度”问题选择中,51.6%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

3.要求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在几个直接关系就业因素的问题回答中,大多数同学重视对专业课的学习,但近60%的同学认为当前高校开设的专业课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对专业前景学习的积极性;对职业技能方面的提高有着迫切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能力素质在就业中举足轻重。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从调查对象回答问题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已从单一政策指导和技巧指导走向职业技能指导,要求学校进行就业指导时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就业时,您认为需要具体指导的是”这一选项中,有60.3%的学生选择专业技能培训。

5.高等院校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体,但信息提供仍需加强。在“对你就业帮助最大的信息来源”问题回答中,前两项分别为“学校就业中心”占

34.6%、“校内招聘”占20.9%。这说明在毕业生求职过程,对成功就业的信息而言,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多数同学认为毕业生有效的就业途径仍是通过学校就业中心直接推荐和校内招聘来解决。可见高校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同学们同时需要学校在加强和改善就业指导时应重点加强信息提供和具体指导。在“您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应改善的方面(多选)”回答中,“信息提供”和“具体指导”分别占76%和62.9%。

四、思考与建议

1.根据社会需要,加强能力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校要注重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即进一步加强我们经常提到的创业教育,这既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又达到了用人单位满意和学生自身塑造的要求。

2.加强就业指导合力,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要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不能仅靠就业指导中心,应通过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及对专业课教学的渗透等方法共同形成合力,开发就业指导的隐性课程,强化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效度,提高指导效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不断深化,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应逐步成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从当前的就业形式看,国家宏观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高等学校在逐步重视创业道有,社会需要自主创业人才。这不仅可以解决毕业生自身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自主创业是未来就业的一大趋势。此外,人才发展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今后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同时职业技能培训应成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形式,这样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3.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是为用人单位年代人才的主要“厂家”,用人单位是接收高校毕业生的直接“客户”,供需双方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合作的愿望。高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以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就业基地,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又增进就业双方的了解,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4.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充分发挥就业市场的主体作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最关心、最需要的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加大有效信息收集力度,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需求信息,并进一步扩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充分发挥高校这一毕业生就业主体的作用。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难的哲学思考

天津工业大学社会实践作业

(申请免试2012-2期末)

姓名王学军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工业100

2学号101066020

1指导教师

2012年5月8日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种现实已经对中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强烈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制造了巨大的挑战,其社会影响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今,毕业生当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数量比例较大,毕业当年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增加,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表现;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大学生毕业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精力用于找工作。他们或托亲求友,或奔走于用人单位之间,或频频出入于人才市场,这不仅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耗费了他们大量的财务。据国家教育部门调查统计,今年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凭亲戚朋友关系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已经超过25%,而且40%的毕业生认为关系后门在就业中的作用最重要。据统计, 1999年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到2010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5年之间毕业生人数接近翻番。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创650万新高。,有专家预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80万多人,同时加上往年没能实现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这个就业竞争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第一位的原因,他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变化和发展方向。

1.大学生自身错误的就业观念。错误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直接原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反应出了不少问题,“高不成”“低不就”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对现实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大学生只认识到了自己学位的优势而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那就是“经验”还是一纸空白。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或者有业不就,最终结果就是地就业率。

2.大学生缺乏相关工作胜任力。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用来区分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历,对工作产生了一种麻木、恐

惧的心理,缺乏胜任力,以致于找工作时缺乏自信。

3.大学生沉迷网络。当今大学生沉迷与网络的现象非常严重,迷恋网络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沉迷网络导致大学生学习落后,专业知识不踏实。严重的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就业。

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他通过作用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

1.社会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不足。经济因素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是空前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加大人才的需求量,这就形成了一个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和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供求关系问题。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但从目前看,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总量不足,与我国13亿人口的大国身份很不相称,这就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相对比较少,经济发达地区分布不均,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相对落后,当然高新产业更是寥寥无几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有限性,高新技术产业的稀缺性和地区分布不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2.高等学校的教育机制不科学。高校是直接培养和造就大学生的地方,高校的教育机制决定了毕业生的质量,大学生的质量又直接影响自身的就业,落后的不科学的教育机制肯定会影响大学生就业。在网络游戏逐渐风靡的今天,游戏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首届中国游戏行业人才培训研讨会”上获息,一款开发成本上千万的游戏,绝大部分开销花在人员薪酬上。尤其是游戏开发人才的薪酬,游戏行业面临的大问题是月薪8000元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于是出现了外国人开发中国游戏的现象,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在作怪。传统的教育体制社会化程度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为社会所接受,这就导致了人才供求关系的脱节。

3.用人单位的原因。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或多或少的存在误区,过分注重文凭就是表现之一。很多用人单位不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选拔人才也不做职位调查和岗位分析。他们只是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考评选拔人才重学历甚至唯学历,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少本科生或大专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差,而用人单位单纯的依学历高低判断一个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起作用,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内因,又要看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对内因要充分认识,对外因要“一分为二”分析。

内因的解决措施

1.毕业前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在工作前积累经验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每个企业都想要拿来就可以用的员工。我们可以在学校的业余时间去做一些兼职以及实习,了解社会的工作环境,积累社会经验,增加相关工作的胜任力。提前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形势。

2.大学生自身对策。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大学生要知识广博,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就职国有企业还是个人企业,除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自我调节,应对多变的环境。有人说:“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因素比智力因素更可贵和重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要勇于挑战,做一个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合格大学生。

3.摆脱网瘾,树立正确心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当代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因巨大吸引力导致许多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大学生要正确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远离网络有机,杜绝网络中的不良诱惑,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把努力学习摆在第一位。

外因的解决措施

1.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配合。在社会方面,努力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乃务实之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产业水平,增加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同时还需要用人单位摒弃不科学的择才标准,努力作到树立适应新形式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拘一格选人才。

2.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要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摆正教学与科研的位置。其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结合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抓好专业设置的改革,改变原来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针对我国目前的专业职业人才缺乏的现状适时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的人才。

3.社会的全面配套改革。加快社会生产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创造更多的高层次就业需要,发展的看待大学生就业趋势,热烈的迎接高层次人才需要的到来。规范人才劳务市场,健全就业机制,实现供求均衡,要下大力建立稳定的人才劳务市场,人事部门要彻底改变观念机制和运作方式,担负起人才调配的关键场所,强化就业质量和巩固率。建立健全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和完备高效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法律保障体系。

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发展趋势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其内外因。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我们的现实问题,不会永远是社会问题。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注意,只要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沟通,就能掌握较充分的信息,从而有利于扩大就业量,也减少企业损失,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良性循环,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一暂时现象,坚持以全球认可水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和发展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体系,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会日趋好转并蒸蒸日上。

第四篇:对大学生恋爱的哲学思考

对大学生恋爱的哲学思考

爱情是什么?我想没有一个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都不一样。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发生每个人身上的爱情都不一样。然而,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谈到爱情时, 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爱情犹如佛家的禅, 不可说, 不可说, 一说便是错。”的确, 对爱情进行解剖, 把活生生、充满浪漫遐想的爱情搞得干巴巴, 也许会大煞风景。爱情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 关于爱情有种种说法。爱情, 不仅仅是“强烈地希望融合为一体”这种本能的冲动, 更重要的是指一对男女之间互相倾慕, 渴望成为终生伴侣的强烈、持久、专一的感情。

但当看到有些大学生因为爱情而任岁月在花前月下蹉跎时, 我们不禁想要审视一下大学生的爱情观。现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认为,大学不谈恋爱是一个遗憾。因此,校园里的爱情从此变得潮流起来,随处可见。然而,种种评论也会随之而出;猜测他们的爱情能进行到什么时候?真的是相爱吗?他们恋的是真爱还是寂寞呢?时下,在哲学视角下, 大学生的爱情呈现出多元的立体图像。

(一)“持久战与速决战”之说——恋爱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

最近“闪婚”这个词常出现在网络上,我们也见怪不怪了。在这个讲求速度的年代, 感情的建立与结束也变得“快闪”起来。现在一些时尚的大学生对于传统的、细水长流式的持久战已缺乏足够的耐心, 开始选择“闪恋”。“闪恋”是指两个人认识后迅速建立起亲密的恋爱关系, 这个速度, 甚至快到只有几天。闪电般的恋爱, 虽然满足了他们对感情的即时需求, 这样的恋爱也存在着许多困惑。由于彼此了解较少, 缺少坚实的感情基础, 所以感情的温度升得急降得也快,最后还是得说“拜拜”。可谓“爱也匆匆, 踹也匆匆”, 最终只落得“无可奈何恋人去, 劳燕分飞泣无声”。其实, 从交往到恋爱, 是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的。

1.爱情要求生理、心理的共同成熟。恋爱中, 人们会有意无意地把优点展示给对方, 而把阴暗的东西隐藏起来, 这就是所谓的“为悦己者容”。两人自然而然地都会有种掩盖缺点, 美化缺点, 甚至把缺点当作优点的心理,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然而,这样就导致了两人无法认识真实的、完整的对方。因此, 这种快餐式的“闪恋”过早地夭折也就不足为奇了。2.爱情需要一个磨合过程。与恋人确立亲密关系, 需要一个磨合过程。就像煲汤一样,下足了料,用慢火慢慢熬才能熬出美味的汤。但很多人害怕这种磨合, 怕磨合期的漫长,也怕“磨而不合”, 甚至“磨”出问题, 所以他们不愿意按部就班,希望快速而简单、不费力气地获得。其实这只是情感需求中的低层次满足, 是爱情实用主义的做法。世界上是没有白吃的午餐的,所以, 要想获得美好的爱情, 就要准备“打持久战”。

(二)“天长地久与曾经拥有”之说——恋爱中的过程与结果

今天,在一些大学生眼里, 追求天长地久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很可笑的。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大学生的爱情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体验时代, 即在经过了以婚姻为目的的计划爱情时代、从相恋到分手的程序爱情时代之后, 现在已经进入行动至上的体验时代。“不在乎曾经拥有,只在乎曾经拥有”这句话很适用于现在的大学恋爱。这类人已经把“曾经拥有”作为一种目标, 把恋爱只作为一种经历、一种经验的积累, 恋爱已经变成了“练爱”。这种体验式的爱情,其恋爱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1.恋爱仅仅是一种需要而已。自从步入大学校门之日起, 高考带来的沉重负荷便被扔到了九霄云外, 抛掉高中的中规中矩。来到大学当然要焕然一新,为了过把瘾, 为了一次体验,谈恋爱成了他们寻找刺激的首选。有人说: 大学岁月, 不恋白不恋。为了积累经验, 恋恋也无妨,合则来,不合则分,用他们的说法是“:中华儿女千千万, 这个不行咱再换。”这种思想已进驻了大部分大学生的脑中。

2.为了填充生活的寂寞。很久前听到这样一首诗:“床前明月光, 人影一双双, 惟我独徘徊, 心里憋得慌。”于是他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空虚 + 空虚 = 不空虚”。有人说: “哥恋的不是爱情, 恋的是寂寞而已。”不难看出, 对于这些同学而言, 恋爱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法,只是一种暂时的情感填空而已。3.随大流儿。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 有的班级一段时间没有人谈, 但过了一段时间, 就有一帮谈的, 有的寝室无人问爱, 有的寝室全浸在爱河。当看到别人逛街时是手牵手,自己确实左手牵右手。在这样的一种环境的潜移默化下,这些人就会想着:“人人都谈恋爱,我为什么不谈,何必一个人呢?”因此就造就了一种随风逐流的思想,纷纷加入了恋爱的行列。

4.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一个学生有很多异性追求者, 说明他(她)有实力, 有魅力, 两个字——走俏。于是有些学生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滞销品, 纷纷加入到恋爱的大军中。殊不知, 这样的恋爱,动机不再纯粹时, 爱情也就变得面目全非了。也有可能伤害了另一方,甚至可能酿成悲剧。

(三“)西瓜与芝麻”之说——恋爱中的主次矛盾 大学里头,谁不想爱情与学业、友谊三得意。不过这只是大学生的一种理想而已。其实大家都可以看到的事实是, 很多人一旦陷入热恋, 便是“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由于大部分人都没办法在爱情与其他方面之间取得平衡,给他们自己带来很多问题。

1.影响学业。曾经有人说爱情是门选修课。爱情作为一门选修课, 还没有听说有哪个学生因为没修而丢了学分, 倒是那些因为修得太投入导致荒废学业的学生比比皆是。试想, 整日卿卿我我, 耳鬓厮磨,脑子里装的都是甜言蜜语,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学习也就只有靠边站的份了。学习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2.影响友情。刚进入大学,首先收获到的应该是友情。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原来亲密无间的朋友却被放在了一边,无人问津。大学生们都渴望爱情与友谊双丰收, 然而环顾校园中的对对情侣, 哪个不是白天“为伊消得人憔悴”, 晚饭后“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夜里“几回梦里记红颜”。两个人关系亲密得针扎不透, 水泼不进。最终导致至亲的友情逐渐变淡,最后不疾而终。

3.物质投入。大学生的恋爱, 与社会青年的恋爱一样, 是需要成本投入的。这成本包括非物质因素和物质因素。非物质因素包括时间、精力、感情、自由, 而物质因素的投入则是各种开销。光是节日买礼物送给对方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其实大部分大学生恋爱花的钱都是从父母手中得来的,也就是说他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谈恋爱。不知道他们给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父母是多么辛苦赚取这些钱的,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大学生现在还是处于颇具进化性与变化性的阶段, 存在着太多的未定因素, 过早而没有准备地踏进爱情河,留下的未必是甜蜜的回忆,恐怕是一生的悔恨。鉴于此, 我觉得大学生们还是待到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时、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时、经济相对独立时, 再去扣开另一半的心扉, 尽情享受爱情的甘美。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院:

日期:2012.05.20

调查名称: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刘云龙 王凯 张致斌 费强 贺子俞

调查目的: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就业关做了一个调查研究。调查地点: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

调查对象:石河子大学所有在校学生随机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05月07日—2012年05月20日 [摘要] 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关键词] 经济,就业,职业

一、调查方法:

主体: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详见附卷一)

二、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11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 %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

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

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

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7、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考虑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关于就业目的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择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择,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四、结论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六、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五、调查心得:首先,要严格抓紧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到位。第二,以科学的态度去进行调查,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去做调查问卷。第三,以笑容覆盖一切困难,以真诚打动群从。我自己就把我住自己的心得,不管在什么工作单位,或是什么样的工作类型,先要做好自己所要的工作,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积极的心态是必须的!请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面对困难时,更需要自己的心态和态度要积极,虽然挫败的情况会经常走到我们的身边,但我们必须好好总结,把问题的要点找出来。让问题得到一定解决,这时我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要充分地展示出来,发挥自己的能力,把自己需要克服的困难所克服了,这是我们在调查中需要学好的!这次调查令我获益匪浅,我会学到的每一个点,每一个思想,做法等铭记于心,应用到我日后的工作当中。

下载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观念问卷调查表

    大学生就业观念问卷调查表 学校:院系:年级:性别: 1.作为大学生,您对当今就业形势及自身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 A 形势正常;不了解B 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C 形势严峻;就业比较困难D 形势......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安委会信息调研部第十周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曰益突出,按照教......

    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思考 ——从法社会角度 摘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歧视现象,当代的大学生也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在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就业歧视也是五花八门,用人单......

    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思考

    我对创业的理解基于三方面认识第一,树立大创业观,即大学生开办企业,自己当老板,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是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地方......

    大学生就业观念变迁分析研究

    题目:大学生就业观念变迁分析研究 人文科学分院学院专业学号 学生姓名 班级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摘 要 2002年北京某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会场上,北京各单位招聘台前人山人海,......

    大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

    有关大学生就业观念论文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以下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随着时间的发......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题目: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二.调查目的:在日益突出的就业难问题下,当代的毕业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