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思考
我对创业的理解基于三方面认识第一,树立大创业观,即大学生开办企业,自己当老板,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是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是创业。我们既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也提倡大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岗位创业,更提倡大学生到艰苦地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创业,去建功立业。所以,我们倡导不要片面的理解大学生创业,要树立并宣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创新、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也是创业的大创业观。
第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实质是在他们身上埋下创业的种子,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时机成熟,大学生就会成为创业的开拓者、实践者。
第三,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创业激情,更需要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也暴露出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就业能力差,缺少创业教育和训练;为此我们建议,加强创业教育应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发展创业教育不是一个学科的发展问题,也不是一个课程体系问题,而是一个学生的意识和基本功教育问题。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认为,大学发展创业教育主要应该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把培育创业精神提高到大学办学宗旨的高度。努力培养学生向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目标迈进,使学生毕业后体现出一种发奋图强、敢于创造、不畏艰难、把握机会、善于组织的意识和技能。当前的大学教育中缺乏以此为目的的教育和激励导向。第二,把大学期间的学生创业活动作为一种鼓励成功的机制。尽管不一定去激励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创业,但是,对于有创业愿望和行动的学生,成功了给予肯定,失败了给予宽容,而不是处罚和冷落,让学生把选择创业作为一种个人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在大学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这样的教育体系需要渗透到全校。因为创业活动,特别是技术创业,往往是多学科的融合和互动的产物,有创业意识但没有组织能力的人往往很难成功创业。国际上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已经说明,拥有技能和组织经验的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会使学生了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认识创业是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创业可以为国民经济注人新鲜活力。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重视营造创业氛围.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人民生活水平正在稳步提高,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活力往往会成为这个阶段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动力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因此,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可谓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是缓解就业压力有效的途径之一.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措施,是提升我国高校竞争力的需要,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创业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高等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实践、应用与发展,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但必须相互支持与促进。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尝试,会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方法与理论的指引,并有可能进一步挖掘出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支持点。
关于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建议:
首先,很高兴我们学校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校能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也让学生能受到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虽然每学期的课时并不长,但上课老师讲的都是精华,老师的每一句教诲都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让我们走上一条创业的道路。其次我校每年举办的大学生创业比赛都会给学生们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举办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创业比赛,但普遍集中在宣传和项目指导上,尚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学生期待更多的实践机会。
我校学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表示认同,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持肯定态度,认为创业是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同时,很多同学也想过在大学期间进行一些创业活动,对国内外大学期间创业成功人士持向往,羡慕,敬佩的态度。
我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现代企业管理》等公共必修就业创业类课程,但很多同学对上课内容兴趣不足,听课效果不明显,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课堂积累,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说明学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不平衡,在强化创业教育和实践覆盖面,拓展创业教育途径和载体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们学校的创新教育体制也应随之改革。首先,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方式,培养学生参与、竞争意识,以科学的选择职业。如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分阶段完成作业,允许有创造力的学生在其创业的关键阶段,申请休学进入社会办公司,也可以吸收有创业前途的大学生以勤工俭学的形式进入校办产业,为他们的劳务输出和智力输出搭设桥梁;学校在宏观上应该对重点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并对大学生的创业设计,理论,论证,审核等给以指导和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于学校的建议,希望能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有所帮助。
综上,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社会,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在学校的机会,为自己的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第二篇:对青年创业就业的思考
基于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的思考
洪文龙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摘要: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关系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协调的发展,本文从共青团的在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作用出发,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必要性,共青团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了共青团可以从学生思想上、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资源等方面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创业与就业教育共青团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创业就业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共青团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更应抓住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我们应从营造和谐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系统创业教育模式、强化实践及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等方面入手,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爆炸时代,人类社会正迎来生产力的又一次深刻变革。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出现的是人才的竞争。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然而找到理想工作的却是很少,甚至有的还找不到工作,因而无所事事,给社会带来许多的不利影响。全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高等院校自身教育体制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也是高校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和体制机制甚至组织机构是否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出贡献,是摆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二、共青团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一直把党政所望,社会所需和青年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与这一要求完全吻合。共青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带领青年建功立业,促进青年成长发展,着力推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的创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青年在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要组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经济建设,鼓励和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帮助青年
学生立足岗位,提高职业技能,争做岗位能手;鼓励青年工作者在自主创新中有更大作为。所以,高校共青团应该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导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等方面有所作为,这既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体现,又是团组织积极实践和探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帮助有困难学生解决问题,积极的做好后盾工作。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策略
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
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是一个表象,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远远大于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现象主要原于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很多大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向往政府机关,向往事业单位,向往外企,甚至部分大学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在大城市打零工,也不愿意到基层,到农村去工作,我系共青团组织正发挥组织优势,通过开展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团会,团课,辩论赛,论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树立投身我国经济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1)要把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作为人生规划,职业设计导航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作为自身工作的着力点,每学期,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都积极组织“职业规划大赛”活动,各系积极参与,让学生对创业就业有了更好的理解。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规划的理念,从新生入校教育起,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大学三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着重突出,经营和管理的思想,通过职业规划设计指导,让学生学会经营大学青春时光,管理未来人生。
(2)共青团要发挥组织优势;我系定期召开创业就业讲座;邀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功人士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为学生传授就业的知识和观念。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前来讲课,言传身教,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就业和工作的难度、意义。
2、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构建就业平台。搜集用人信息,推荐大学毕业生,把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大学生的求职愿望全方位对接,在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搭建就业平台。组织有招收意向的单位与学生面对面现场洽谈,确定一批就业服务机构专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同时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我们也时刻对所联系的企业做相关的考察,了解其是否具备合法企业的相关规定,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不受骗,同时利于学生对企业的选择。让这种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平台,更好的服务学生。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共青团为基础,主动联系校外企业,近三年,通过共青团联系上的企业已经有60家之多。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的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共青团积极组织各方面相关活动:
(1)如:组织“模拟招聘会”,帮助学生熟悉招聘会氛围,了解现实生活中招聘会的具体流程,以让毕业或实习学生在寻找工作岗位面试时,不致太紧张,有一定的实场经验,很容易的回答监考官的询问等。
(2)开设创业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各种专长的发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其中来,积极的加入到创业行列中,吸取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作铺垫。
4、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更要为学生创业做好服务。首先,提供一个真实,有价值的创业外部环境,使学生为个人的成功和实际工作做好准备。其次,用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实例和精神激励学生创业的动机,理想,兴趣等,但也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创业的艰难,而不要陷入创业误区。增强学生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进而使学生产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最后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知识、技能,经过创业实践,会使学生积累经验,不仅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也开辟了就业新渠道,就如我系在学院内为学生争取到的环境:09—10学年在创业街第二店铺开设了属于本系特色专业的“拾穗园面包房”,同时在图书馆一楼和校园外的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上都有相关专业的店铺开设,为学生的能力展现提供了平台。
5、帮助学生解决求职心理问题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克服各种高傲,自卑,胆怯,依赖以及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心理,时刻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去开导他们,鼓励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去面对以后的工作征途,面对激烈的竞争,要用饱满的精神去面对后面的挑战。
6、对毕业或实习学生采取跟踪调查
在学生都找到工作后,我们也不能松懈,采取一种隐形的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在企业的现状;以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等),让共青团在后面的工作中更加了解自己该怎样去做。该怎样更好的服务学生。
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搭建就业平台,促使每个学生尽快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施菊华.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就业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13).[2]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何孟飞,杨秀军,曾献功.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6).[4]赵永吉,崔润东等.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4(8).[5]杨岳.在全国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204229].://.[6]李春海,宋玉冰.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工作着力点[].岱宗学刊,2005(12).[7]刘晓娜.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4(4).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思考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均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政府和大学生。面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及其衍生的问题,提出积极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就业创业观念教育与过程支持和引导,强化就业创业实训,提供系统帮扶平台等建议。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指“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其即将结束学业完全进入社会之际实现同一定的生产资料建立劳动关系的过程。”大学生就业不仅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自我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有关问题的概述
自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随着我国适龄大学生大学入学率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逐年增多,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ll5万,而到2009年,这一数字已达已达610万,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继续增加。如此庞大的人群,必然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虽然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有所复苏,但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摆在人们面前的不再是重复了十几年的老问题,而是一个全新的就业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一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的均衡化过程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过程,无论是产业结构的均衡化还是高度化,都将对就业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就产业结构衡化而言,其实质是通过调整压缩长线产业,加速发展短线产业,使各产业部门不断趋向平衡。而在这一调整过程中,被压缩的长线产业部门必然将缩小生产规模,减少生产。于是,这些产业部门的部分生产工人以致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便会失去原有工作,导致失业情况的出现。就产业结构高度化而言,一方面,各产业部门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产生劳动力溢出效应;另一方面,结构递进过程中“朝阳产业”的兴起和“夕阳产业”的萎缩,势必导致产业结构性磨擦。其中,走向衰落的产业部门不可避免地排挤出大量劳动力,当这些劳动力不能及时为快速发展着的新兴产业部门吸纳时,便会形成结构性的失业群体。在中国结构性转型时期,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其市场化程度又远远落后于前者的变化,造成现有的产业结构相对于大学生大学生的就业结构产生结构性的供求不平衡。
2.就业单位的因素
首先,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偏重高学历,如专科能干的活用本科,本科能干的活用研究生,造成人才极大浪费。其次是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在就业时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婚姻及生育等因素,把女生拒之门外,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再次是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另外,还有的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希望所招聘的人才不需培训,而且能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但一般大学生是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这种要求的。
3.毕业生方面的因素
(1)就业观念陈旧。当前大学毕业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城市,轻农村”的地域观念仍没有明显改变,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理念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宁到东部争抢岗位,不到西部发挥特长;从就业城市的选择上,宁到大城市屈就,不到小城市高谋;从企业性质的选择上,宁到国企外企做职工,不到中小民营企业做骨干;“既要好地方,又要好单位,既要好待遇,又要专业对口”的“四保一族”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中并不少见。
(2)专业技能欠缺。虽然大学教育中包括实习环节的教育,但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要求来说,大学生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不能够直接上岗工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
(3)社会实践不足。社会实践经验只能从工作中不断积累,这或许是应届毕业生最大的欠缺和无法改变的现状。
(4)岗位选择单一。高薪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成为众多毕业生追逐的热点。毕业生限制了择业的宽度和领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喜欢的工作。从就业态度的选择上,宁可被动就业或不就业,更不愿主动创业,从而造成学生就业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大学毕业生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也使得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人没事干,很多事没人干”的怪现象,这也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机会的丧失和就业形势的严峻。
4.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在这十年间,国家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量增设专业。有的学校在设置新专业的时候,没有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没有进行合理的市场调研,没有把技能就业作为专业设置的核心,使供给需求严重失衡,学生毕业后岗位稀少,难有用武之地。许多学校争先设置国家紧缺的热门专业,但是当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的时候,共同进行就业竞争,使得原来的热门专业又成了冷门,导致“多个学校专业相同,相同专业没有就业”现象的发生。另外,高校往往只是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大学生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处理等非认知技能的培养,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当前采取的就业创业政策及其实例介绍
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欧真志介绍,今年以来全省介绍了71场大学生现场招聘会、37场网络招聘会,提供14万个职位,新增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101个。到6月中旬为止,广东应届大学生就业率已经超过60%(摘自6月13日广州日报)。由此看来,政府政策扶持是解决就业创业的重要力量。
1.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立
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学生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与支持大学生开展小额贷款、广泛开展就业培训工作一样,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可发挥积极的促进帮助作用。如深圳采取的大学生见习政策,对30周岁以下、持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失业人员和本市新成长大学生劳动力,提供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免费见习培训,其间每月给予800元补贴,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对接收见习学生的企业,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立,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立,为企业搭建了一个选人用人的平台。大学生到企业参加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满足企业的扩张性需求。
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立,可以动员社会资源,缓解就业压力,营造关心、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共青团选择就业创业这个普遍性的、带有共性的迫切问题作为服务大学生的切入点,遵循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基本规则,广泛动员和争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不仅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还体现了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
2.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2009年3月17日,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公告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人伍服义务兵役;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强化对用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公告还指出: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项目、服务期满的毕业生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政策:公务员招录优惠、事业单位招聘优惠、考学升学优惠、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政策。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些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3.高校开展创业就业教育与培训
高校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大学生了解基层的平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面向就业,把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应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引导一、二年级大学生对专业学习有进一步认识,指导三年级大学生将社会实践与就业结合,有针对性地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的项目实例介绍
大学生创业基金有别于普遍意义上的创业基金,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学生创业基金多数由政府部门牵头结合高校资源建立,公益性质的比重较大。对于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的成功首先取决于科学的项目计划。计划是实现未来目标的一种行动方案。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计划的作用在于制导和控制。
如上海交通大学便建立了一个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长主抓,校科技处/高新办和校就业中心负责推动落实的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并在校内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就业中心两处设立常年受理点。在徐汇区、闵行校区等地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为拥有科技成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场地,提供咨询、建议等服务,并为那些具备创业条件的项目提供代办公司注册、提供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把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示范性基地。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为许多想在自己专业研究出成果的人才打开了另一扇门,也让他们充满了创业的激情。
三、当前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衍生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工作为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供帮助,同时也为用人单位选人搭建平台。但在实施过程中各地普遍出现了一些基地无人或见习学生流失的状况,一方面是因为有些部分基地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接受不了从基层开始的学习;另外,目前见习工作主推大四的学生,但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很难静心实习。而且,目前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劳动部门都没有制定与当前情况相符的实习生制度,见习基地扩容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实习生制度,政府要制定一些向见习单位倾斜的政策,让更多的见习单位愿意接收实习生。
2.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但是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当大学生从这些优惠政策走出来后又得面临巨大的就业与择业的压力;而且由于高校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对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大多不太了解,而且听说过这些政策的也比较少。所以大学生对这些就业政策的认知不够、了解不全面、关注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对于国家的就业政策宣传的力度和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就业培训与教育过程中,要更多注重对其创业相关的理念与方法的培养,要组织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其他社会活动,而不是安排随意且没有多大的价值的工作,这样可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问题,从而避免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产生。
4.虽然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级政府与高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把创业门槛降到了很低限度,但令人尴尬的是,在如此宽松的政策下,站出来响应的大学毕业生仍是寥寥无几。根据社会调查,大学生自主创业少的原因主要有:没有创业的概念和能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毕业以后,因为缺少经验和财力,从事的都是一些相当简单和低层次的创业,如开快餐店、猪肉铺等。甚至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只有2%。由此可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时机选择和必要的创业过程引导是关键。
四、总结与建议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开放性、综合性的服务体系,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建议:
1.积极优化政策环境。首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收集政策信息、岗位信息、市场动态,汇编成册免费发放给大学生,在政府网站上建立“信息超市”,集中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参政议政服务。其次,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督促各部门、各单位不折不扣地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在就业培训、就业见习、职业介绍、自主择业、小额贷款担保、税收减免及社保补贴等优惠策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第三,建议将国家现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普及到大学生就业创业人员。在商业贷款、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无偿自主风险投资资金、创业基金,以及在减税减费减开业手续等方面,给予创业大学生同样待遇。如广东采取的九条新政助“全民创业”便是惠民很好的体现:1)试行注册资本“零首期”;2)试行登记管理“零收费”;3)放宽经营场所要求;4)延长企业出资期限;5)扩大股权出资范围;6)减少企业登记前置性审批许可项目;7)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8)简化登记程序,缩短办照时间;9)免费提供企业登记公告服务。
2.加强就业创业观念教育与过程支持和引导。首先,针对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校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通过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手段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其次,学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训。学校可开设一些与创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承受压力等,同时开展模拟创业,实地考察企业等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最后,要为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推出体验创业、实践创业、挑战创业三个层次的创业支持体系举措。
3.强化就业创业实训。一是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广泛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大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在有教学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大学生院校建立一批培训基地,扩大财政补贴对象,形成创业培训网络。三是继续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首先要注意行业和专业的针对性;其次,各地学校团组织在立足所处地区的特点发展见习基地的同时,还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合理安排见习基地的行业取向,力求平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再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就业有着不同的需求结构以及吸纳能力,应该及时更新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的把握,力求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推进工作能够跟得上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
4.提供系统帮扶平台。要充分整合现有劳动人事市场资源,打破部门界限,专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主动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岗位介绍、职业推荐、就业咨询、就业指导等综合服务,健全和完善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要规范大学生职业中介、教育、劳动、人事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对职介公司、中心、单位的登记管理,规范职介、招聘程序、条件和工资待遇,给予职介免费等优惠政策,依法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合法权益。
第四篇:浅谈大学生创业就业
创业,与就业无关
——浅谈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大学生应该先就业还是先创业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尤其是处在时代的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社会中。
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创业,俞敏洪老师都也曾说,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社会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实际上是一个误导,因为大学生心智不成熟、没有格局、容忍度低、自我反思能力差等等,所以先通过就业学习几年公司和产品运营的相关经验后在出来创业也不迟,而且成功率会更高。然而我认为,创业是与就业无关的。
若真如俞敏洪老师所说,那是不是应该叫扎克先去谷歌工作几年后再创建Facebook、是不是应该叫王自如先去一线科技媒体工作几年再成立ZEALER?
显然不是,也许有人说他们只是个例,但个例正是每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精神之一,没有这种个例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先例,只能跟着先例的屁股走。
所以对大学生来说,创业与是否有工作经验是无关的。而是与三个关键因素有关——执行力、经历和资源。
一、执行力
创业成功最关键因素是,时机;第二是团队和执行力;想法的可辩性和独特性则排在第三。
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时机”的把握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一个想创业的大学生或即将毕业的应届生来说,最重要的素养其实是“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创业都是扯淡。
创业不是拼谁的想法多,初创团队基本都是人少、繁事多,必须要求每个人都有较强的执行力,包括CEO,如果当下的项目没法执行去做,再多的想法都会是多余。而当团队所有人都在玩命工作,而你在站在哪里“想”,他们会是什么感受?作为“出想法”的人,封个“顾问”的角色应该更为合适。
创业,与就业无关
所以作为大学生,没有执行力,仅凭稚嫩的想法就异想天开想创业,是不可能的。整天夸夸其谈,害了自己倒是没关系,但不要害了整个创业团队啊。
二、经历
过往经历指的是大四或研究生毕业前有过与创业相关的经历,这个经历非常重要,间接决定了你毕业后是就业还是创业。在国内,很多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活动空间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社交圈也仅限于亲朋、老师、同学,对社会了解和认识非常少。
所以在这种没有任何创业相关经历的情况下,毕业后就想出来创业,肯定是撞得头破血流的,说白了连做人都不会,谈何创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大学生至少毕业三、四年之后,才能成为一个相对合格的创业者,因为通过这三、四年时间磨练,他们吃尽苦头,尝尽冷暖,受尽委屈,然后才学会落地,才明白创业不是想干就能干好是事儿。
在国内,我们也经常看到在BAT工作三、四年后跳出来自己创业的,这部分创业者很大部分原因是在大学毕业前没有创业经历或认为自己还有待提高的,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先就业历练后在出来创业。
还有一部分人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有创业经历的,像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他们在做超表前,团队就已经在帮魅族开发一些软件了,所以团队在大学毕业前到毕业后的过渡衔接很自然,不会脱节。还有锐波科技的孙宇晨,他在做锐波之前就已经在美国创办留美三人行和玩比特币了,毕业后在美国注册个公司,回国就成了大中华区总裁了,当然还有兼职猫的王锐旭(见总理的那位)也是如此。
他们毕业前的创业经验积累为毕业后的二次创业做足了充分的铺垫(二次创业前最好能干出些成绩来),毕业后创业也就顺理成章。
三、资源
创业者经常由于创业项目的局限性,所以发展遇到一些瓶颈,这时候就在想要继续把这个项目做下去还是找个大公司实习呢? 创业,与就业无关
答案是,不管你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实习,不可否认的是你基本就是在一个固定的岗位里做重复的事情。
首先,一般公司不会教你太多的东西,因为你可能会走(除非是忙得要死的小企业);其次,他们不会给你安排重要的事情做,因为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你不熟练,所以半年或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你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最多就感慨一下这个社会真残酷、真现实啊。最后,有可能你原有的创业激情就慢慢葬死在你的实习公司里了。
而创业者这个时候是可以选择二次创业的。原因是有执行力、有创业经历、也有一些社会资源和人脉,还有人可以带着学,所以一开始就选择创业的成长要比实习更快,也更有意义。
当今社会的顶层资源还是掌握在60后和70后手中,顶层设计的能力还是70后和80后具备,执行的话80后和90后是主力,80后更踏实,90后更具有冲劲。不过现在有很多的90后在一些60、70后的支持下,纵向进入顶层设计领域。
作为90后,如果我们想走得更快、更好,我们的背后是一定需要有资源、有人做支撑的,没有资源注定会四处碰壁(当然如果你想开个店卖个铁板鱿鱼可能就不需要了)。
所以,如果执行力高、有创业经历,又有相关资源,毕业后选择创业当然是值得尝试的。
但是大家也要明白毕竟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儿,起步之初有资源扶持,并不代表永远都会有,扶持后还得靠你自身去打拼,所以创业前还是先搞清楚自己创业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为了梦想也好、为了上报纸行、为了生计也罢,不管为了什么,既然选择了,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创业”
——《周五民生直播室》节目来我院进行现场录播
4月22日上午,由中山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杨沛、林恩主持的《周五民生直播室》户外节目“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在我院龙腾四楼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了现场录播。中山市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吴镜芳、中山市团市委副书记邹小龙、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绪荣、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何向民作为节目嘉宾出席。
此次节目由中山市人民政府纠风办、中山广播电视台FM96.7频率主办,我院与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中山委员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协办。
节目伊始,吴镜芳主任就我市人力资源部门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两方面的介绍,他说:“一方面,针对毕业生进行服务工作,积极主办专场毕业生招聘会即每年在大学生毕业离校之际,组织开办多场大型公益座谈招聘会,并对毕业后没有找到单位的中山籍大中专毕业生免费派发就业服务卡,另外还积极开展了创业计划;另一方面鼓励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服务,包括给企业发放社会保险补贴、为给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的企业发放见习岗位补贴等。”
在创业服务方面,邹副书记就中山市团委所作的工作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内强创业就业素质,外优创业就业环境。”据了解,市团委在“内强”方面,开展了创业见习计划,安排未就业大学生到创业基地实习并对其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要求见习单位每个月发放的补贴不低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在“外优”方面则开展“展翅飞翔”中山就业服务计划、建立了“青年创业基金”、举办“中山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评选活动等。
在节目现场,来自我院的何龙祥,如今已经是“中山市祥子手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创业成功的范例,讲述了他在这两年来如何将原本只有一个人、6平方的实体店发展为现如今拥有20几个人的团队、500多平方的办公场所的历程,他说:“08年我毕业的时候,中山市政府刚好出台‘创业基金’,作为第一批成功申请人,加入创业俱乐部之后,与不少优秀企业进行了交流,还接受了俱乐部导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使我学到了很多管理、经营方面的知识。”
在接下来的学生与嘉宾的互动环节中,在场学生积极提问,主嘉宾则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
一位应届毕业生向马绪荣副院长提问,问及其理论学习的意义何在,怎么看待高职、技术学院的学生更为热门的现象。马副书记表示:“这一问题是整个社会都在热议的话题,以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为例,我们培养的是‘综合应用型人才’。我们的学子在进入社会后,短时间虽无法鲜明的体现自己的专业特长,但由于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功底,很容易就能凭借自己已有知识储备去吸收更多的行业知识。我相信,学生的素养和专业水平一定能随着时间的沉淀而越发丰厚。”
关于如何看待在各大招聘会上,现在大学生薪酬较农民工还要低的情况,吴镜芳主任谈到:“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只片面看到了薪酬待遇、工作的问题,而忽略了自己从事工作的发展前景。作为大学生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这样才会有很宽广的发展空间。针对大学生对申请青年创业基金条件的疑问,邹小龙副书记表示:“青年创业基金的条件是35岁以下,拥有中山市户籍、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人。”
节目接近尾声,马副书记勉励在场大学生要有责任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不论是打工还是创业,都需要持续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在不断地努力中,你会慢慢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
节目结束后,今年大三的小刘同学很有感触地说:“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了解了我们大学生应该找准自己的方向,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了自己的未来增添砝码,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