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观察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观察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防止看了热闹,丢了门道
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丢掉了“门道”,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不能只盯一点,要全面观察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
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不能马马虎虎,要细心比较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牼湍岩怨鄄斓搅蛟诳掌杏朐谘跗腥忌盏幕鹧嬗小拔⑷醯牡渡睜与“明亮的蓝紫色”之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四、不能只观察不思考
观察化学实验,不只是动动眼睛和其它感官就行了,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如在观察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时,只有同时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等问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五、弄清概念,防止张冠李戴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六、要防止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二篇:课堂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要使课堂观察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特别是在推行新课程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和规律,我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课堂观察必须具备主题意识。作为整体而言,每次课堂观察教研组可以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将观察范围和观察面缩小,有利于把问题研究深刻透彻;作为个体而言,教师甚至可以长期的就某一主题开展课堂观察活动,这时,这个“主题”其实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
二是必须具备细节意识,量表制作是关键。没有细节的捕捉就没有课堂观察,捕捉有研究价值的关键细节,是个体观察的关键工作,事关关键细节的描述却必须十分精细。只有抓住细节,数据准确,才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
三是观察点的确定不在于多,而在于准确与有效。一定要根据上课者说课材料去挖掘、提炼,根据学情、教学设计、教师的特点与需要去选择、确定。
第三篇: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赵连英
来源: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年9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把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或现象更好地理解、巩固,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化学实验课怎么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呢?
1.我们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实验前组织学生认识实验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和有关实验用品。实验中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鼓励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
2.化学实验要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
3.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式学习的根本转变。
4.实验中随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化学实验的同时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相当一部分涉及了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我们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相应的试剂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改进不合理的实验装置。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适当改进。实验药品要微量化,实验仪器微型化,目的是降低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实验经费,还可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克服常规实验的不足,获得更准确、更可靠的知识信息。
6.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实施化学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使化学实验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心得
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心得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衡星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中考增设了开放性试题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一个良好举措,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常规的化学问题涉及的化学知识单
一、形式单调,条件和结论十分明确,通过模仿例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获结论。这类题对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无疑是有效的,但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因此,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教师可进行形式多样、条件、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我在这方面做了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要以有趣、有用、易做为原则。
1、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问题所涉及的情境对学生而言不能太难,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各种结论。如例1: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请你举出一项对当今人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化学研
2、设计容易出错的问题。针对历年来学生认为不难,却又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分析中纠正错误,化学中有些概念、规律的使用学生易模糊、忘却,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牢牢记住这些规律。如例3: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它还有防癌作用,从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6,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即该化学式的涵义)?要求至少写出三项,这一道开放性问题,理解化学式的涵义,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可写出获得的化学信息,也可从“质”、“量”两个方面小结有关的化学信息。
3、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种形式的课外作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化学问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类作业很有趣,学生很感兴趣,如我在教授酸、碱、盐时叶国强同学就结合实际设计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家门前的小溪原来清澈见底,但现在不知被某种物质所污染,恳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污染物,并进一步验证。结果同学兴趣很高,做出多种假设并真正拿来了溪水到实验室进行验证。概括如下:假设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被酸性物质污染 测PH值(或滴入紫色石蕊)PH<7(紫色石蕊变红)证明被酸性物质污染 ②被碱性物质污染 测PH值(或滴入紫色石蕊)(或滴入无色酚酞)PH>7(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证明被碱性物质污染
③被盐酸污染 ① 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② 测PH值 ① 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 PH<7 ① 证明含clˉ② 证明含H+证明被HCl污染
④被硫酸污染 ① 滴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② 测PH值 ① 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 PH<7 ① 证明含SO42ˉ② 证明含H+证明被H2SO4污染
⑤被NaOH污染 ① 测PH值② 进行焰色反应 ① PH>7② 火焰为黄色 ①证明含OHˉ②证明含Na+证明被NaOH污染
⑥被CuSO4污染 ① 观察溶液颜色② 插入铁丝 ① 呈蓝色②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证明被CuSO4污染
二、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1、掌握开放性化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开放性化学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五类:条件开放型:即问题条件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结论开放型:即在给定条件下,结论不唯一;策略开放型:即思维策略和解题方法不唯一;综合开放型:即条件、结论、策略中至少两项是开放的;设计实验型:需要进行计划性的预测和规划。如例4: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71%,通常每1000克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g,所以海水是咸水,但可以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运用理化知识鉴别从海水中跑出
用心 爱心 专心2-
第五篇: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分散与集中的关系高
有机化合物内容不仅需要集中复习,还需要提前渗透和后续“保温”,例如提前渗透——与测验结合、选择或简单推断,后续保温——综合推断(每周 2-4 题)。化学实验,特别是实验探究(解决综合实验问题能力)需要长期训练与培养,在元素化合物复习后复习“实验专题——物质的制备”。
(二)关注层次性(关注学生的层次以及知识发展的层次)
复习中不能盲目追求难题和高分,难题有“舍”才有“得”,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抓主干、抓能掌握的内容;有些知识(特别是前面复习的知识)在复习(特别是习题选取时)注意循序渐进。老师们关注层次性的思考依据是知识的功能价值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第一轮(9 月):基本概念、简单氧化还原配平、常见氧化剂还原剂、陌生方程式书写(简单、强调价态变化规则)* 氧还性强弱比较,第二轮(10 月底):陌生方程式书写(复杂)。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障碍点,抓住学科本体,重点突破
分析学生表观障碍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分析造成学生障碍的原因是什么?从学科本体看,该如何解决相应的难题?反思:自己是何时、如何突破障碍的?
(四)关注结构,提供方法实现建构
基于知识间的关系梳理知识结构,给学生提供关注结构的思路:关注知识间的关系——节点、层级、联系。关注方法,例如绘制概念图
(五)进行解题策略指导——特别是审题策略
审题策略指导: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复习课教学要避免两个极端:(1)去情境的复习。这种复习课的设计不考虑教学情景的选用,也不考虑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一味强调知识内容的组织结构,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硬塞给学生。(2)去内容线索的复习。过于强调知识的应用情境,缺少整体性规划,忽略每一节课在模块整体复习中所处的地位,忽略内容的组织结构。
提高试卷讲评的实效性,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试卷分析。引领学生思考正确答案是什么?正确思路是什么?有哪些错误?为什么会错?怎样才能正确?(解题关键是什么?)曾经做过类似的题吗?是什么题?提高试卷讲评的实效性,展现学生思路,促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