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没有什么不可能:培养最优秀的男人》 读后感
《没有什么不可能:培养最优秀的男人》读后感
“没有什么不可能”是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学员的思想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积极动脑,想尽一切办法,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托辞。这正体现了真正的男人本色。
当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感觉身体正在发生着变化。是的,“没有什么不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只要你敢想敢做,你就会有所收获,就会成功。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当你停止尝试的时候,就是你完全失败的时候。欠缺自信的人,将终日和恐怖结伴为邻,而越是被恐怖的乌云所笼罩,自我肯定的机会也就越是渺茫。
从西点军校的众多校训以及一段段影响深刻的经典故事中认识到从做人的成长、坚强、自信,到处事的认真、执着、尽责。每一项都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要素。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有多大的艰苦和困难,他也将承受得起同等甚至更多的困难,每一次都是锤炼自己的好机会。在困难面前首先要克服的是心理,这样才不会有想要退宿的想法,坚强勇敢的决心是胆怯的解药。充足的思考与准备是自信的基础,在精神与行为上表现的会格外出众。
对于个人或是整个团队,“认真”决定着任务的细致与完善,“执着”是任务一定会完成的前提,“尽责”是承诺与人格魅力的体现。
在如今的工作与生活中一般的困难是比不上战争年代的,当我们拿出那种当年那种精神去做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下面摘抄书中一些精彩的句子以自勉。
作为男人,只有对艰苦和严格习以为常,在困难面前才能够尽职尽责。
——1909年西点军校毕业生巴顿将军
在关键的时刻能够坚持原则,坚定不移地恪尽职守,要做正确的、该做的事,而不是能够赢得别人赞赏的事。
在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坚持”对成功的意义更大
——西点著名学子、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强烈的成功的欲望会使一个人忘记一切苦痛,迎来成功的一天。
——西点毕业生、著名作家爱伦坡
以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去迎接生活的挑战,你才能够免遭淘汰。
——西点军校著名校友、国际银行主席奥姆斯特德
忍耐是人生过程中,任何人都要经受的最困难的一件事。
——1915年西点军校毕业生、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避免一切小小的失误,就能减少巨大的意外挫折。
——著名西点学子、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
第二篇:《人生没有不可能》读后感
《人生没有不可能》读后感
7月我看了《人生没有不可能》这本书,非常震憾,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运动员----皮斯托瑞斯,在残疾人运动会上,他先后27次打破世界纪录,他被人们成为现实版的“阿甘”,世界上跑的最快的无腿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和毅力让他这样突破自己,我将书中感悟经典部分内容,分享总结如下:
1.人生,没有界限。皮斯托瑞斯,生下来就是先天性少一块腓骨,没几个月需要双腿截肢,但失去双腿并不意味着封死出路,他带着特殊的双腿(假肢),开始了别样的生活,艰苦的磨难训练和他对体育的热爱与追求,他把体育运动变成一种信仰,是他用自信征服了自己和所有人,他知道他不是王子,但他可以成为勇士,如果某件事情值得去做,那就一定要做好,最主要的是竭尽全力。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更要加倍努力。人生,没有界限,都是自己给自己过不去,想不开或者想的太多,让自己的思想包袱压倒了,如果我们都象皮斯托瑞斯那样,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信仰和使命来做,不受外界的干扰,肯定会在工作舞台上成为主角。其实,“真正的失败者绝不是最后一个跨过终点的人,而是坐在一旁,从不尝试去竞争的人”。
2.既然来到世间,就要坚强的活着。这句话充分流露出皮斯托瑞斯对人生的态度,也可以说是负责的态度,虽然他的生命是一种悲剧,但他用自己的能量,不找任何理由,苦苦寻找生命中最高、最不可能的地方进行挑战,他用自信改变了世人的目光,他说只要我活着,就要像太阳一样绽出生命的光芒,照亮自己、温暖别人,对于他来讲生命就是一场疯狂的冒险,要经历种种伤痛和艰辛磨难,但他用自信的态度和内心的强大,坚持战胜一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他知道困境不能回避,只有想法设法逆转。一个残疾的人,对人生的态度如此拼尽全力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平时可能找的理由太多,顺境美好的条件,安居乐业的工作环境,是我们的思想行为变得懒惰,行动迟缓,可能是压力不够,导致现在好多员工,活在安逸的状态不去努力、不去拼搏,可以毫不客气的总结,这就是在毁灭自己、毁灭企业给你提供的工作平台。
总之,我们要在皮斯托瑞斯身上学会对人生的态度,要怀抱一种信仰,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不管每天多么小的一点进步,也要向前移动发展,只要你努力工作,认真做事,你就获得更多应对事情困难的信心,更何况我们现在从事的餐饮工作,是一个急需人才的行业,不需要你废寝忘食的刻苦,只要你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到极致,你就可以出人头地,成功的机会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只要稍微努力伸手便可得到,所以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和机会,我们把握不住,难道不可惜吗?抓住身边的事、利用身边的人,解放自己的思想,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是在帮助别人!
刘明伟
2013-7-29
第三篇:别说不可能读后感
别说不可能读后感
书中的主人翁梁凯恩,在父亲严厉的教育下,患上了忧郁症,他尝试过自杀,却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理由选择放弃,活了下来,面对社会的不公,他起初不断的自责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又因为看着不同社会地位带来的不同的生活,开始尝试改变人生。现如今他已成为聚关灯下独一无二的演说家,能够做五万人的演讲,他给自己订下101个目标,现在已经实现了80个,这就是他的成功,而他的传奇仍在继续。
与许多励志类书籍一样,关于成功,我们首先要先设立目标,然而为了让目标更易于实现,我们常常将目标舍得较低。梁凯恩却不同,他赞同马克汉森(心灵鸡汤作者)的说法:“平凡的目标,会达成平凡的结果,伟大的目标,才能达成伟大的结果。”书中也进行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如果你是一个神射手,你将目标瞄准了天空的太阳,即使你没射下太阳,至少也能射下天上的老鹰;如果你瞄准的是天上的老鹰,即使没有射中老鹰,至少也会射到电线杆上的麻雀,若你一开始就瞄准电线杆上的麻雀,那你只能射到墙脚的蜗牛了。”
我们在设立目标时,想的不应该是这个目标是否能达成,而应该是扪心自问,我们究竟要成为怎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面对自己设下的目标,不能因暂时的无力而不断自责,为什么要目标订的如此不切实际,而是应该考虑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改如何去改变自身当前的状态,如何去一步步的实现目标。用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既定的大目标,而非用既定的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一个大目标,若是前者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但不会迷失自我,如果选择后者,那我们很可能在因一个小小的目标没有实现时,就自责,为什么连这么小的目标都没做好,怎么可能完成更大的目标,迷失在小挫折带来的大挫败中。
定下了目标,就要有一颗坚定地决心,别说不可可能。梁凯恩为了能够实现五万人演讲目标。先办了3000人的演讲,随后为了办7000人的演讲,他联系作者写了《别说不可能》,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然后又通过电视、广播、杂志等媒体,登上国际舞台,最终才能到上海进行五万人演讲。
人生就是场蝴蝶效应。有的人得了忧郁症,就会愈发沉浸在病痛中无法自拔,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却能尝试改变自己,最终成为人生赢家,这都源自于彼此的目标不同。有明确的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因为有好的目标就会往好的道路前行纵使路上崎岖不平,反之有坏的目标就会往坏的目标靠近,即使看上去风平浪静。大部分人都不敢去想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不敢为自己设立目标,最终只好随波逐流。没有想过,也就根本不会发生,只有想了,才会有强烈的意愿去设法得到。不愿意就会有10个借口,想得到就能找出1000个办法,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断地想方设法去实现制定的目标。
第四篇:人生没有不可能的励志文章
数千年来,人类便始终以为要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外在一九五四年,罗杰班尼斯特就打破了这个信心阻碍。
他之能发明这项佳绩,一来得归功于体能上的苦练,二来是得力于精力上的冲破。
在此之前他曾经在脑海中屡次模仿以四分钟时光跑完一英里,长久下来便构成极为强烈的信念,因而对神经体系有如下了一道相对命令,必需全力实现这项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
谁也没想到班尼斯特的破纪录,却给其余的运发动带来无比的影响,在此之前不一个人攻破四分钟跑完一英里的纪录,可是在随后的一年里居然有三十七个人进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达三百人之多。
之所以会有这个景象,乃是他的成绩供给了其别人一个新的根据,大家所认为的“不可能”实际上是可能的。
人们经常会对自己自身或本人的才能发生“自我设限&,伤感语录;的信念,其中的起因可能是由于从前曾经失败过,因此对将来也不敢寄望会有胜利的一日,也有可能是没有一个活生生的详细目的,对于欲望是否实现心存疑虑。久长下来他们便开端学得求实,而终于平淡。
打破信念障碍——在学生们都很尽力然而却无奈获得显明进展的时候,老师可集中力气辅助其中一名学生取得突破。一个人的打破往往会带动一大量人,模范的气力是无限的。
在一个班级里,教师往往无法顾及到全部,班级里总有极个别优良的学生,也会有一些不长进的学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而更宽大的是旁边一批不沉不浮可沉可浮的学生。这批学生有向上的愿望,但离那些班级里的顶尖高手有较多间隔,无法望其项背。反而若是他们之中有一人取得成功,对其他人的增进作用将会是宏大的,大家必将群起而效仿之。如斯,先生的工作便可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后果。
第五篇:《培养最优秀的孩子》读后感
《培养最优秀的孩子》读后感
于新平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里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家长与孩子在心灵的沟通,对教育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与父母平等交流,不仅是互爱的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其实,我们的孩子到头来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本身不能优秀,而且被父母耽误了。
因此要培养的优秀的孩子,当父母的首先要“无条件的爱”当一个被无条件爱着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大增,自己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
“鼓励”——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表扬”——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做对。
“确认”——要知道,孩子不会自动的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价值观。
“理解”——家长要所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陪伴”——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通过陪伴了解孩子,通过陪伴来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批评”——“批评”是在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的作用,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这样批评才有作用,反之,批评只会起反作用。
“严格”——对孩子要严格,但不能严厉,要宽严适度,在孩子犯错误时,父母打骂或者体罚,是不能取得很好效果的,父母不能以“法官”的面孔对待孩子。而要多听孩子的心声,民主化,平等对待他们做到温情明理既严又亲。
我开始深信任何优秀都不足无缘无故的,孩子某方面或者全方位的优秀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更确切地说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有关,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己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