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时间:2019-05-15 07:5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第一篇: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发展状况 1.1 旅游规划机构概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需求日盛,而规划专家相对短缺。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我国参与旅游规划的组织机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核心紧密型和松散协作型并存,以后者为主体,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大联合(彭德成,2000)。根据国家旅游局建立的旅游规划专家库和旅游规划机构库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经达到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

国家旅游局在2002年6月24日颁布了2002年第9号公告,以下9家规划设计单位被评为首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参与我国旅游规划的机构大致由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1.1 高校、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高校地理方面的学者是最先投入旅游规划研究和实践中的专家。郭来喜等人1985年完成的“华北海滨风景区昌黎段开发研究”是最有影响的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杨冠雄等人1986年完成的“厦门旅游总体规划”,郭康等人1985年完成的“秦皇岛市老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北京大学陈传康等人1986年完成的“陆丰县的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层次结构”以及1987年完成的“丹霞山风景名胜的旅游开发规划”等等(保继刚,1990),这些工作均对以后的旅游规划产生了深厚的影响。随着旅游科学的综合性进一步地增强,高校中城市规划、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也陆续参与到旅游规划中来,形成了综合性强的高等院校组建跨系、跨学科的旅游规划研究机构。

1990年代后期至今国内专家完成的省和重点旅游城市的规划大部分是高校和科学院专家学者牵头,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来喜主持完成了江西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北海市、南宁市等省区市规划,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完成了桂林市、苏州市、珠海市、东莞市、广东省、湖北省等省市规划及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中山大学彭华主持完成汕头市、佛山市等规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兴斌主持完成广西等规划、北京大学吴必虎主持完成北京市、济南市等规划,北京大学杨开忠主持完成江苏省、洛阳市等规划,北京大学蔡运龙主持完成吉林省等规划、北京大学吕斌主持完成安徽省、三峡地区等规划,湖北大学马勇主持完成福建省规划等······。这些主持的专家学者大部分是地理学家,这与国际上旅游研究中地理学家占主要地位是一致的。1.1.2 规划设计院

规划设计院比较侧重于具体的物质(形体)规划,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大部分是由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大量的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其他如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都完成了大量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1.1.3 世界旅游组织、国际咨询公司近年我国与世界旅游组织在开展旅游规划培训和规划研制方面的合作,已从单独的旅游部门行为,上升到了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一致行动。到目前为止,世界旅游组织组织中标的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四川、山东、云南、海南、贵州五省的旅游总体规划,同时黑龙江正在编制当中。2 旅游规划的发展

历程及特点

总体而言,我国旅游规划存在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晚,二是底子薄,三是发展快。具体表现为:○1规划人员少,规划队伍小,专业结构分散,组织结构松散;○2规划水平、规划程度不均衡,区域差异、地区差异明显;○3规划理论、规划方法的研究基础弱;○4规划管理基础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调控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5旅游规划工作发展势头迅猛,但离成熟、规范、稳健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彭德成,2000)。

但在不同时期,旅游规划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规划如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的市场经济特征最为典型,对应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规划所关注的重点不一样。纵观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20年,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相应的规划特点如下: 2.1 早期——政府主导

中国早期的旅游开发主要是以名山大川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主体,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政府是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其他利益相关者尚未起作用,这个时期的旅游规划,注重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研究,在资源的调查、评价、利用和保护方面工作较为细致。2.2 发展期——着重企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的竞争加剧,旅游企业、游客成为旅游发展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不再是单一的旅游开发主体,转向引导企业对旅游投资。旅游规划的编制重点转向以市场和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导向,重点转向市场分析和重视旅游产业规划。2.3 成熟期——利益相关者分析

当旅游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旅游发展呈现复杂特点,游客、旅行社、开发商、当地居民、政府管理部门各个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发展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忽略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尤其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弱势利益相关者,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规划人员逐渐转变为协调人和技术援助人员。

目前,进入成熟区发展阶段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的旅游规划还不多,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的桂林旅游发展规划是其中一例。中国很多旅游地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旅游规划注重旅游相关者分析,多学科合作成为必然趋势。3 旅游规划发展前景展望

美国著名旅游规划学者GUNN曾经指出:“规划作为对未来的预测,处理可预见的事件,是唯一能使旅游业获得好处的方法。”中国旅游业发展广阔前景,旅游规划需求旺盛,旅游规划也将蓬勃发展。未来中国旅游规划预计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规划方法的转变。规划方法的转变包括很多方面,如规划程序、技术方法等,但其中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规划队伍的组织,这也是规划方法的一个方面。综合性的旅游规划要求的是各有所长的一个专家组来进行规划工作。西方国家咨询业非常发达,并且咨询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行规,这为规划队伍的组织提供了条件。作为综合性特别强的旅游规划,任何一个公司都很难拥有规划所需要的全部人才,考察承担四川、山东、云南、海南和贵州旅游规划的国外专家队伍不难发现,专家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国家,每个专家擅长某一方面的工作,在专家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围绕总体规划开展工作。我国的咨询公司尚不发达,目前的旅游规划多是由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加之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有经验的旅游规划专家的供给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相比缺口很大,这使得旅游规划专

家队伍的组织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到规划质量和规划水平的提高。但无论如何困难,组织综合性的规划专家队伍开展旅游规划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旅游规划的大趋势,谁转变得快,谁就有机会掌握主动;反之,则要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第二,规划供给增多,竞争加剧,规划质量不断提高。

供给增多主要表现在国内外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专家、机构以及专业人才增多。如前所述,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达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到2000年末,我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4所,开设旅游学院(系)的普通高等院校多达128所,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培养大量的旅游类专业人才。二是国外专家、组织的参与。目前已经有多个省级规划国外规划专家完成,可以预见,国外专家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国的旅游规划中来。

供给的增多必然导致竞争加剧,竞争的结果一定是规划质量的提高。

第三,规划的供给市场将从无序走向有序,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这三个规范的颁布实施,使旅游规划工作一有了综合性规范,二有了对事物本身及规划内容的规范,三有了对规划单位的规范。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使旅游规划市场管理有一套规则,避免走弯路(魏小安,2001)。2001年,国家旅游局按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9家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标志着国家管理机构已经对旅游规划提供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准和管理方法,旅游规划将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第四,从规划的需求方来看,将逐渐从政府为主转向政府和企业并重。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因此,政府旅游规划的需求较大。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的自动调控作用将逐渐占领主导地位,政府的作用将逐渐转向宏观调控方面。旅游业作为一股新生的经济力量,随着开放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放开,将会直接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旅游企业委托规划机构编制旅游规划的情况。相信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旅游上市公司和旅游企业,委托进行旅游规划和研究。

第五,从规划机构来看,将逐渐从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所(中心)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事务所)。这是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是国家旅游局审批规划资质要求是独立法人机构,二是规划人员产权明晰的要求。

参考文献:

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地理研究,1990,9(1):78-86

彭德成,对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旅游学刊 双月刊,2000,3

魏小安,2001,转引自《中国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旅游规划——有当前旅游规划热引发的思考》。旅游学刊,16(2):9-15

第二篇: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作者:保继刚 来源:中国旅游信息网 加入时间:2003-4-4人气值:16218发展状况 1.1 旅游规划机构概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需求日盛,而规划专家相对短缺。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我国参与旅游规划的组织机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核心紧密型和松散协作型并存,以后者为主体,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大联合(彭德成,2000)。根据国家旅游局建立的旅游规划专家库和旅游规划机构库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经达到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

国家旅游局在2002年6月24日颁布了2002年第9号公告,以下9家规划设计单位被评为首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参与我国旅游规划的机构大致由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1.1 高校、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高校地理方面的学者是最先投入旅游规划研究和实践中的专家。郭来喜等人1985年完成的“华北海滨风景区昌黎段开发研究”是最有影响的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杨冠雄等人1986年完成的“厦门旅游总体规划”,郭康等人1985年完成的“秦皇岛市老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北京大学陈传康等人1986年完成的“陆丰县的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层次结构”以及1987年完成的“丹霞山风景名胜的旅游开发规划”等等(保继刚,1990),这些工作均对以后的旅游规划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随着旅游科学的综合性进一步地增强,高校中城市规划、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也陆续参与到旅游规划中来,形成了综合性强的高等院校组建跨系、跨学科的旅游规划研究机构。

1990年代后期至今国内专家完成的省和重点旅游城市的规划大部分是高校和科学院专家学者牵头,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来喜主持完成了江西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北海市、南宁市等省区市规划,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完成了桂林市、苏州市、珠海市、东莞市、广东省、湖北省等省市规划及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中山大学彭华主持完成汕头市、佛山市等规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兴斌主持完成广西等规划、北京大学吴必虎主持完成北京市、济南市等规划,北京大学杨开忠主持完成江苏省、洛阳市等规划,北京大学蔡运龙主持完成吉林省等规划、北京大学吕斌主持完成安徽省、三峡地区等规划,湖北大学马勇主持完成福建省规划等······。这些主持的专家学者大部分是地理学家,这与国际上旅游研究中地理学家占主要地位是一致的。1.1.2 规划设计院

规划设计院比较侧重于具体的物质(形体)规划,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大部分是由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大量的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其他如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都完成了大量风景区和度假区规划。1.1.3 世界旅游组织、国际咨询公司

近年我国与世界旅游组织在开展旅游规划培训和规划研制方面的合作,已从单独的旅游部门行为,上升到了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一致行动。到

目前为止,世界旅游组织组织中标的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四川、山东、云南、海南、贵州五省的旅游总体规划,同时黑龙江正在编制当中。2 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总体而言,我国旅游规划存在三个特点,一是起步晚,二是底子薄,三是发展快。具体表现为:○1规划人员少,规划队伍小,专业结构分散,组织结构松散;○2规划水平、规划程度不均衡,区域差异、地区差异明显;○3规划理论、规划方法的研究基础弱;○4规划管理基础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调控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5旅游规划工作发展势头迅猛,但离成熟、规范、稳健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彭德成,2000)。

但在不同时期,旅游规划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规划如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的市场经济特征最为典型,对应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规划所关注的重点不一样。纵观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20年,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相应的规划特点如下: 2.1 早期——政府主导

中国早期的旅游开发主要是以名山大川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主体,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政府是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其他利益相关者尚未起作用,这个时期的旅游规划,注重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研究,在资源的调查、评价、利用和保护方面工作较为细致。2.2 发展期——着重企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的竞争加剧,旅游企业、游客成为旅游发展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不再是单一的旅游开发主体,转向引导企业对旅游投资。旅游规划的编制重点转向以市场和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导向,重点转向市场分析和重视旅游产业规划。2.3 成熟期——利益相关者分析

当旅游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旅游发展呈现复杂特点,游客、旅行社、开发商、当地居民、政府管理部门各个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发展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忽略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尤其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弱势利益相关者,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规划人员逐渐转变为协调人和技术援助人员。

目前,进入成熟区发展阶段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的旅游规划还不多,中山大学保继刚主持的桂林旅游发展规划是其中一例。中国很多旅游地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旅游规划注重旅游相关者分析,多学科合作成为必然趋势。3 旅游规划发展前景展望

美国著名旅游规划学者GUNN曾经指出:“规划作为对未来的预测,处理可预见的事件,是唯一能使旅游业获得好处的方法。”中国旅游业发展广阔前景,旅游规划需求旺盛,旅游规划也将蓬勃发展。

未来中国旅游规划预计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规划方法的转变。规划方法的转变包括很多方面,如规划程序、技术方法等,但其中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规划队伍的组织,这也是规划方法的一个方面。综合性的旅游规划要求的是各有所长的一个专家组来进行规划工作。西方国家咨询业非常发达,并且咨询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行规,这为规划队伍的组织提供了条件。作为综合性特别强的旅游规划,任何一个公司都很难拥有规划所需要的全部人才,考察承担四川、山东、云南、海南和贵州旅游规划的国外专家队伍不难发现,专家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国家,每个专家擅长某一方面的工作,在专家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围绕总体规划开展工作。我国的咨询公司尚不发达,目前的旅游规划多是由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加之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有经验的旅游规划专家的供给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相比缺口很大,这使得旅游规划专家队伍的组织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到规

划质量和规划水平的提高。但无论如何困难,组织综合性的规划专家队伍开展旅游规划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旅游规划的大趋势,谁转变得快,谁就有机会掌握主动;反之,则要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第二,规划供给增多,竞争加剧,规划质量不断提高。

供给增多主要表现在国内外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专家、机构以及专业人才增多。如前所述,我国从事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专业人员已达600多人,旅游规划专业机构达40多家。到2000年末,我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4所,开设旅游学院(系)的普通高等院校多达128所,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培养大量的旅游类专业人才。二是国外专家、组织的参与。目前已经有多个省级规划国外规划专家完成,可以预见,国外专家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国的旅游规划中来。

供给的增多必然导致竞争加剧,竞争的结果一定是规划质量的提高。

第三,规划的供给市场将从无序走向有序,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这三个规范的颁布实施,使旅游规划工作一有了综合性规范,二有了对事物本身及规划内容的规范,三有了对规划单位的规范。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使旅游规划市场管理有一套规则,避免走弯路(魏小安,2001)。2001年,国家旅游局按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9家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标志着国家管理机构已经对旅游规划提供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准和管理方法,旅游规划将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第四,从规划的需求方来看,将逐渐从政府为主转向政府和企业并重。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因此,政府旅游规划的需求较大。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的自动调控作用将逐渐占领主导地位,政府的作用将逐渐转向宏观调控方面。旅游业作为一股新生的经济力量,随着开放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放开,将会直接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旅游企业委托规划机构编制旅游规划的情况。相信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旅游上市公司和旅游企业,委托进行旅游规划和研究。

第五,从规划机构来看,将逐渐从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所(中心)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事务所)。这是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是国家旅游局审批规划资质要求是独立法人机构,二是规划人员产权明晰的要求。参考文献:

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地理研究,1990,9(1):78-86

彭德成,对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旅游学刊 双月刊,2000,3

魏小安,2001,转引自《中国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旅游规划——有当前旅游规划热引发的思考》。旅游学刊,16(2):9-15

第三篇: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仪器分析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据笔者看来,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就是就是提高灵敏度、准确率,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当然也有操作友好的考虑。下面就进行分别阐述。

一、发展:

第一阶段:随着天平的出现,分析化学具有了科学的内涵;20世纪初,依据溶液中四大反应平衡理论,形成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化学由一门操作技术变成一门科学。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仪器分析使分析速度加快,促进化学工业发展;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并重,仪器分析自动化程度低;为仪器分析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的分析化学第三次变革。计算机控制的分析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分析过程的连续、快速、实时、智能;促进化学计量学的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仪器的出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

二、前景展望:

正如笔者开头所陈述的:

1、更高的灵敏度

2、更高的准确率

3、更快的分析速度

4、更低的成本

5、更专业化的仪器设备

6、更智能化、自动化

7、更加的操作友好

前六者现在基本已成为共识,在此不做具体阐述,仅对操作友好进行解释。所谓操作友好即是让操作人员可以舒适地对分析仪器进行操作。主要表现在仪器体积的合理性、工作界面的人性化以及色彩的把握,让用户得到一些审美的愉快等。总之让操作者以愉快的心情进行实验操作,亦可提高实验的效率、准确率。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过程·,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四篇:天津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与前景展望

天津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与前景展望

服务贸易是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进步的标志,它与货物贸易、服务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在加快实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新形势下,抢抓服务业国际转移新机遇,研究支持政策,突出重点,全面带动,对促进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天津服务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2006年,天津市服务贸易规模继续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0.41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38.3亿美元,服务进口72.1亿美元。

天津市服务贸易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二是运输是占比最大的行业;三是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是传统的顺差项目;四是服务外包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五是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六是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排在全国前列。

二、天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2004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津党发7号)、市政府《关于加快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津政发98号)、2005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津党发4号)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天津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重点建设滨海新区服务贸易示范区,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天津市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加强组织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天津市商务委于2005年成立了国际服务贸易处,专门负责协调推动全市服务贸易工作。2007年天津市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委主任任副组长,28个委办局为成员的“天津市国际服务贸易领导小组”,协调促进全市服务贸易发展。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组织构架已经形成。

(三)强调规划先行

天津市商务委于2007年开始研究编制全市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包括总体规划以及10个专项规划,确定发展重点,明确发展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对服务贸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品牌进行了前瞻性规划,给予重点支持。

(四)注重夯实基础

我们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完成全市2005年、2006年FATS和BOP统计调查工作,为建立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及体系打下基础。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企业广泛调研,了解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在行业上重点推动文化出口,区域上重点支持滨海新区服务贸易发展,企业上重点带领国际物流企业走出去。

(五)搭建服务平台

一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服务贸易网站,分别与商务部服务贸易指南网、天津商务网链接,宣传天津市服务贸易资源与企业信息。二是搭建人才培训平台。按照政府、中介组织、企业三个层面开展人才培训,积极推广服务贸易知识,提高相关人员理论与实务水平。三是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建立政策研究体系,挖掘现有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政策,研究探索新的服务贸易政策,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持。

(六)重点支持滨海新区服务贸易发展

与天津市滨海委、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等单位共同研究滨海新区服务贸易发展工作,拟定发展目标、行业布局、鼓励政策、管理方法等,发挥滨海新区服务贸易龙头带动作用。

三、天津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展望

(一)天津发展服务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服务贸易具有高附加值、高就业,低污染、低能耗的显著特点,是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方面,是未来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随着天津市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天津市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

从国际上看,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趋势始终未变,制造业全球化带动了生产型服务业的全球化,国际投资越来越倾向于服务业。从国内来看,国家已将服务贸易确定为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在“十一五”规划、“十七大”报告、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中,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随着中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服务贸易部门逐步开放。同时,《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协定》正式实施和《CEPA补充协议五》、《中智自贸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的签署,为发展服务贸易创造了更为优越的发展环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天津服务贸易发展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在政策层面为天津市发展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环境也日趋完善,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与此同时,天津市服务贸易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压力加大,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服务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内各区域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发达省市,包括部分发展较快的省市,都把服务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纷纷抢抓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先机,参与服务贸易市场竞争的态势日益明显。服务贸易载体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天津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贸易集聚区。特色鲜明、聚集度高的产业集群不多,服务贸易发展缺乏有效载体,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二)全面推进天津服务贸易发展的构想

天津发展服务贸易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天津市委九次党代会部署,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改善服务贸易结构,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天津市服务贸易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天津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主要目标是:扩大服务贸易规模,至2011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20%。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在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继续扩大的基础上,提高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比重,逐步减少服务贸易逆差。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重点推进滨海新区服务贸易发展

经过十多年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拥有发展服务贸易的诸多优势,包括独特的区位优势、明显的政策优势、完善的产业优势、良好的区域合作态势以及成功的管理经验,推进滨海新区服务贸易发展,可为促进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2.大力扶持服务贸易重点集聚区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明确集聚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以优惠政策为驱动,以楼宇资源为载体,以优质服务为保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建设服务贸易集聚区。一是建设国际合作区。国内加快建设中新生态城。境外加快建设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是建设产业聚集区。包括:服务外包聚集区、休闲旅游聚集区、文化创意聚集区。三是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重点建设海港物流、空港物流、工业物流和石化物流运作区。四是建设商贸服务区。以引进跨国公司为重点,以集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财务中心等高端服务业和中介服务、对外贸易业为支撑,培育形成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的集聚地。

3.协调推动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顺应世界经济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对文化、软件、运输等重点服务行业部门采取出口促进措施,建立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库,对文化创意项目、服务外包项目等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带动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

4.全力培育服务贸易重点企业与品牌

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优势品牌,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发挥龙头骨干作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企业。全面研究规划现有服务出口品牌,从中确定一批有影响、有发展潜力的品牌,在市场开拓、跨国经营、信息服务等环节予以重点扶持,逐步做大做强“天津服务”。

5.加快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

依托滨海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功能,积极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一是在国家现行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基础上,加大政策创新力度,重点发展软件开发、服

务外包和售后服务等软件外包产业。二是实施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和促进保障政策,加快建设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等服务外包示范区。三是建立全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培养和吸引服务外包人才,引进先进软件技术。

6.完善服务贸易促进平台

一是建立包括“政府、中介、企业”三位一体促进体系,全方位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二是要健全服务贸易服务平台,包括信息服务平台、资金服务平台、政策支持平台,办好“中国服务贸易指南”天津子站,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帮助企业联系国际合作伙伴。组织服务贸易企业赴外参展,为企业创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建立联系,把有优势的服务贸易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7.积极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加快服务贸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大专院校开展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储备未来发展后劲。依托天津丰富的教育资源,组织协调高校、政府、协会、企业等各个层面开展服务贸易人才培训,同时加大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引进力度,全面提升服务贸易人才素质。

8.努力营造服务贸易发展环境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真正做到像重视货物贸易一样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上占据重要位置。切实搞好服务促进。服务贸易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将是重要的促进手段,应高效协调、重点推动、扩大宣传,为服务贸易企业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第五篇: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

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

【摘要】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为两岸经贸往来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机遇。四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实现了“三通”并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使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到制度化发展阶段。尽管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台湾岛内政治给两岸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和挑战,但两岸经贸往来仍然会朝着日益深化的方向发展。台湾的经济离不开大陆,大陆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也需要台湾。

关键词:马英九时期 两岸经贸关系

一、马英九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背景

2008年,两岸关系经历了历史性的转折。在2008年初台湾领导人选举中,陈水扁主导了“入联”与“返联”两项公民投票。如果民进党获胜,台湾“法理独立”会随时爆发,必将导致台海最大政治危机。即使民进党败选,若两项公投过关,同样会影响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处在了一个严峻的历史转折点上。然而,台湾民众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抛弃了不断制造两岸危机与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民进党,选择了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相对理性与务实的国民党,选择了马英九,而且让两项公投也没有过关。这是2008年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基本条件与背景。代表国民党当选的马英九,在选前与选后多次表示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不断强调他不会搞“法理独立”,而且扬弃了民进党的“锁岛”政策,走向一条积极、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迎来了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新机遇。在岛内政局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下,大陆方面迅速调整对台政策与策略,不断释放善意,两岸高层互动随即展开,海峡两岸关系格局很快发生了积极变化,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一页。

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在两岸相互默契下,实现了台湾“准执政党”国民党高层对大陆的访问与会谈,并在会谈中各自提出了打破两岸关系僵局、1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双十六字方针”。2008年4月,时任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萧万长应邀出席在海南举办的博鳌论坛,并与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尽管萧万长是以民间身份参加,但他是台湾新当选的“准副领导人”,因此这次胡锦涛总书记与萧万长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萧万长时提出“四个继续”,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持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则表示,“政策要开放,态度要务实,步伐要稳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才能走得顺,也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利益。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2互利的新时代”。萧万长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是马英九准执政当局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半个月之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在会见连战时指出,当前台海 12 杨开煌,《两岸政治接触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海峡评论,2009年12月

新华网《台记者热评“胡萧会” 主流媒体报道弥漫乐观气氛》http://news.xinhuanet.com/tw/2008-04/14/content_7973797.htm 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十六字方针”成为新形势下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可以说,在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双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马英九上台执政后,彻底扭转了民进党时期错误的两岸关系定位与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做法。马英九在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与主张,强调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台湾与大陆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3在两岸关系定位问题上,马英九在9月初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时,则首次明确提出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强调两岸不是“两个中国”,“海峡两岸双方处于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彻底否定了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及陈水

4扁两岸“一边一国”的两岸关系定位。马英九的这种两岸关系定位既是依台湾有关法律对两岸关系的法律定位,是一种维持现状的表现,更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另一种表述。在这样的两岸思维下,马英九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两岸经贸开放政策举措,大幅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限制,规划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及实现直接、双向通航与通邮,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二、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

1.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适应两岸和平形势发展的需要,方便两岸同胞,改善两岸关系,提升两岸经济,促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和平统一”5,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主张。从此实现两岸“三通”就成为大陆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主张。

台湾与大陆双边贸易,在198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微不足道,几乎全部都是透过香港转口为主。自1980年代初期起,一方面由于大陆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及经济改革,另一方面也由于海峡两岸紧张对峙的政治关系日趋缓和,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规模也因此不断扩大,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并且开放台湾人民回大陆探亲,从此之后,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观光旅游,学术交流,经商投资等活动如火如茶地展开。通邮通商基本上已经成型,也代表着两岸三通除了通航还没有完成而已。由于两岸机场并未实行常态化的互通直航,虽然在实行上有相应替代方式如:不通邮但通信、不通航但通船、不通商但通贸以及项目的包机直航之权宜措施,但却一直无法实现基本的或正常的直接、双向“三通”:空中通航是有限的“节日包机”,海上通航是间接的,通邮是间接的,通商是受限制的,投资是单向的。

然而,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三通”获得重大突破。先是6月中旬海协会与海基会的首次复谈,达成《海峡两岸周末包机会谈纪要》,让两岸通航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接着11月初两会在台北达成四项经贸合作协议,尤其是《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让海峡两岸 34 马英九,520就职演说讲稿,2008年5月20日。

台湾《联合报》,2008年9月4日。5郭武平,《两岸关系现况与展望》,展望与探索月刊,第7卷第l期,2009年l月,第30页。基本上实现了直接通邮与通航,也就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直接通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与直接通邮启动。2009年,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启动和两岸正式开通空运定期航班为标志,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双向“三通”全面实现。

2008年至今,随着“三通”的实现,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间接中转”变“直接通航”,两岸往来更加便利。直接通航的实现大大降低了相关成本,使两岸同胞切实享受了方便和实惠。目前,海运方面,大陆和台湾分别开放了72个和13个港口。据大陆方面统计,2009年至今,海上直航货运量达2.06亿万吨,客运量达526万人次。空运方面,大陆和台湾分别开放了41个和9个直航航点,空运航班已达每周558班。

二是通邮种类日益增多,两岸联络更加便利。2008年以来,两岸开办了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邮政汇兑等业务,为两岸同胞互通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是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单向”通商变为“双向”。据大陆方面统计,2009年6月至今,已有126家大陆企业赴台设立了公司或代表机构,投资金额达3.16亿美元,涵盖批发零售、物流、通讯、餐饮、塑胶制品、旅游、金融等多个行业。其中如中远集团、中钢集团、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全聚德等大陆知名大企业都已入岛,这些企业不仅带进了资金,还促进了岛内就业,据台方统计,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雇佣岛内员工已达5000多人。

四是赴台旅游逐年增长,台湾民众享受实惠。2008年7月,大陆居民实现赴台旅游以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开放赴台湾团队游业务。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也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两岸分两批次共开放大陆9个试点城市。据台方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总人数达466万人次,为台湾带来2022亿新台币(约430亿人民币)的收益。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客源市场。

据海关统计,从2008年12月“三通”开放至2012年10月,两岸进出口总额为5542.7亿美元。其中,大陆自台进口额为4384亿美元;对台出口额为1158.7亿美元;大陆对台湾逆差3225.3亿美元。据统计,2012年1至10月,大陆共批准台资项目1768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3.3亿美元。截至2012年10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8.7万个,台商实际投资金额565.3亿美元。陆资赴台投资方面,截至2012年10月,共有133家大陆企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代表处,6投资金额达7.22亿美元。

2.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开启了两岸经贸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

“马英九多次表示,在他任内不会与大陆谈敏感问题,而是强调两岸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将从经济议题着手,他希望达成的几个目标分别是与大陆签订经济合7作协议、两岸和平协议和争取国际空间”。其中以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署,成为改善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指标。

2008年6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恢复协商,并相继签署16项协议。特别是2010年6月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简称框架 6 以上数据整理自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http://.12 中国台湾网:《两岸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为未来前进蓄能量》,http:// 较快,特别是东盟市场增长最为明显,填补了欧洲及日本市场萎缩的份额,而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出口的增长率甚至低于其对美国出口的增长率,台湾对大陆及香港的出口依赖度甚至低于去年。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ECFA早收清单虽然今年元旦已经生效,但只有14%的早收计划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延迟了协议效益;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两岸贸易尚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两岸经济合作有必要向更深的层次推进。政策上,两岸积极推动与协商的两岸投资保护协定因种种原因,未能赶在第七次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前协商完成并顺利签署。虽然两会也公布了协商的阶段性成果,但未能如两岸各界所愿尽快签署,显示出两岸围绕着ECFA后续协商中遇到了一些尚待克服的难点。反观台湾与日本投资保护协定赶在两岸前签署完成,两岸经济制度的差异性已经开始成为两岸加快经济合作步伐的重要障碍。

此外,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还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挑战。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超出预期,欧洲主权国家的债务危机以超乎预计的速度与程度快速扩大。不仅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政府首脑相继变换,风暴也开始冲击法国等欧盟主要国家,美国经济也在政府的庞大债务压力下显得疲弱不振。在此背景下,2011年两岸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大陆仅能勉强维持9%以上的增速,而台湾“保五”的发展目标已告破灭,大陆台商经营状况难以脱困,使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失去了主要的依托与驱动力,造成发展速度不如预期。

三、关于两岸经贸关系未来的展望

两岸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首先,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使发达经济体经济相继陷入低迷甚至衰退,同时也使新兴经济体增长也开始放缓,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总体态势难有改变。这在给两岸贸易需求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使两岸紧密合作、共渡难关的需求更加强烈。其次,大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扩大内需、自主创新,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强服务业发展,对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是重要机遇。台湾方面提出“黄金十年”战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两岸经济转型升级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与合作空间。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革和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应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努力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经济往来自由化,逐步建立两岸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两岸各界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经济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最大可能地提升两岸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整体实力。总体看来,在ECFA的推动下,两岸经贸合作将呈现下列趋势: 第一,两岸的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大。根据ECFA协定,双方将在不超过2年的时间内分三步对期收获产品实行零关税,即第一年关税将从15%降至10%,第二年降至5%,第三年降至零关税。据台湾有关部门计算ECFA将使台湾地区每年获得10亿美元的关税优惠。大陆此次对台湾地区降低关税的产品都是台商对大陆出口的主要产品,约占大陆自台进口总额的16%,而台湾地区对大陆降税的产品也达到了台湾地区自大陆进口总额的10%。台湾地区与大陆的进出口贸易中,约有60%为加工贸易,而以大陆市场为最终市场的一般贸易比重偏低,关税的减少加之大陆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将使台商对大陆的一般贸易有所增加,使两岸进出口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二,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全面展开。近年来台资企业在大陆生产经营的人力成本和原材料均出现了上涨,使很多企业面临生产困境,ECFA将缓和台商企业的成本压力。一个年销售额达16亿元人民币,原材料成本占10亿元的台资企业为例,如果关税降1%,就将节省1000万,占公司利润的1/6。在大陆投资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且很大部分为加工贸易企业,税收的优惠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税的优惠可以成为很多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ECFA扩大了大陆市场对台湾地区的放,既可以使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也将使台商拓展大陆内需市场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从而使台商对大陆的投资进一步增加。

第三,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将继续增加。ECFA不单单是大陆市场对台湾地区的开放,台湾地区也扩大了对大陆的开放,尤其是服务领域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将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提供更多契机。而更为重要的是,ECFA等于是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建立了制度性保障,这也是未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持续增加的根本所在。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大陆企业赴台湾投资的前三大领域依次为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制品制造业,占投资总额的44.84%;信息和通讯传播业,占投资总额的36.72%;批发和零售业,占投资总额的10.11%。此次ECFA台湾地区对大陆开放的服务业领域,也是大陆企业较为感兴趣的行业,未来如果两岸能进一步签订《投资保护协定》,台湾地区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出台具体的配套措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将形成稳步发展的格局。

中国大陆经济是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是台湾商品的巨大市场,是台湾投资者的加工厂。总之,中国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机遇。台湾的经济离不开大陆,大陆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也需要台湾。

下载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畜牧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我国畜牧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1、我国畜牧发展面临的状况在我国,畜牧业是农业中不行或缺的一相当一部分。从农业结构调整和总结效果与利益来看,畜牧业是一个承工启农的“中......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本作为人际间信息交流中介的手机,现在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并逐渐演变成手机媒体。手机媒体体现着不......

    武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概况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我市拥有全部7大类的旅游资源,其中人文旅游资源83处,自然旅游资源24处......

    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贫地耕者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自然符号发展中国家保险业的普遍现状。由于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故保险业的规模及受......

    东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东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东软的概况 1991年,东软创立于中国东北大学。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等。目前,公司拥有员......

    中国稻草板行业发展状况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中国稻草板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前景研究 报告《2013-2017年中国稻草板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稻草板行业的概念、分类及应用,接着分析了中......

    销售展望及规划:

    销售工作展望及规划2012年对我们销售团队是任务艰巨的一年,也是迎接挑战的一年! 我虽然只是一名销售,但我一直在努力学习,目前我在在客户接待,流程解说,终端介绍演示各方面我都能......

    中国旅游规划研究中心

    为适应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满足国内旅游业发展需求,北京光华卓策旅游规划设计院联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PATA(亚太旅游组织)等院校和组织共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