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法律事实
2、公务员
3、行政强制
4、行政处罚
5、抽象行政行为
6、行政诉讼参加人
二、填空题
1、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与。
2、代执行是指 或者 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的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3、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程序分为、和 三个阶段。
4、我国国家赔偿采取以金钱赔偿为主,、为辅的方式。
5、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 作出的裁决。
三、选择题
1、行政许可行为的特点在于()A.是具体行政行为 B.是依职权行为C.是要式行政行为 D.是外部行政地为
2、下列各项制裁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有()A.罚金 B.通报批评 C.行政拘留 D.开除
3、下列哪些行政行为可以被申请行政复议()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 C.行政拘留 D.抽象行政行为
4、下列行政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有()A.杭州市人民政府 B.浙江省工商局C.教育部 D.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
5、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A.过错责任 B.违法责任C.无过错责任 D.严格责任
6、我国的行政诉讼案件由()受理和审理。A.普通法院 B.专门法院 C.行政法院 D.宪法法院
7、下列原则中,属于行政诉讼特有原则的是()A.合议原则 B.不适用调解原则C.选择复议原则 D.回避原则
8、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包括()A.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B.海关处理的案件C.对省人民政府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D.对公安部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9、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是被告A.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复议机关C.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或复议机关 D.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
10、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实行()A.书面审理 B.开庭审理 C.书面审理或者开庭审理 D.以开庭审理为主,书面审理为辅
四、简答题
1、行政法的特点是什么?
2、行政处罚的原则有哪些?
3、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有哪些?
五、论述题论述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词解释
1、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2、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3、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4、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级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5、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行为。
6、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厉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关似的人。
二、填空题
1、职权立法 授权立法
2、行政强制执行机关 第三人
3、准备阶段 实施审计阶段 处理阶段
4、恢复原状 返还财产
5、行政诉讼程序问题
三、选择题
1、ACD
2、BC
3、AB
4、AC
5、B
6、A7、BC
8、ABCD
9、B
10、B
四、简答题
1、行政法的特点是什么?(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2、行政处罚的原则有哪些?(1)处罚法定原则;(2)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机关;(3)委托的行政机关;(4)行政复议机关;(5)上述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后的赔偿义务机关。
五、论述题试述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管理的实际需要,二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功能。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可以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适应需要原则;
(二)精简原则;
(三)高效率原则;
(四)依法设置的原则。(回答要求能够展开,否则最多只能得8分)
第二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试题
课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业2011级法学实务人才实验班姓名学号
一、材料分析题(50分)
材料: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4月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被叫停销售和使用的产品,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将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
据了解,《中国药典》对明胶空心胶囊有明确的标准。生产药用空心胶囊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销售。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购空心胶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
河北个别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记者近日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问题:根据依法行政原理并结合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分析医药监管部门在药用胶囊铬超标事件中的作用
要求:观点正确,论证有据,逻辑清晰;全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
医药监管部门是此次事件中的行政主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国务院综合监督食
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主管药品监管的直属机构,具有监督和管理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的权力和职责。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有关规定,药品行业直接涉及公共安全,故在此领域设立行政许可加以规范,故药监局有权授予适格主体以生产销售空心胶囊的权力。
但现实是,个别企业进行违法操作,将皮革废料加工成工业明胶,并最终流入消费者腹中。药监局在此次“皮革胶囊”事件中未尽到良好地监管职责,我国《行政许可法》第二十条规定: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药监局是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它在设定并授予行政相对人——该事件中的空心胶囊企业生产经营许可权的同时,还肩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就像我们常说的“没有不负担义务的权利,也没有不享受权利的义务”一样,药监局的权力与职责也是相衬的,而且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它的监管职责理应更重,因为它牵涉的是全社会公众的健康。
那么,药用胶囊镉超标事件已经发生,药监局必然还要承担事后救济的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许可人取得行政许可后有严重违法行为的情形的,应当吊销其行政许可证,所以药监局应当以吊销的方式来对违法生产空心胶囊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
二、案例分析题(50分)
案例:1993年起,郭俊琴及其所在的双清公司,先后与海淀乡树村大队正白旗生产队、北京市海淀海鹏农工商公司签订了多份为期30年的土地租赁协议用于建设“上地建材城”。1998年“上地建材城” 正式营业,至今已是京城最大的建材综合市场,知名的建材集散地。
建材城开工之初,海淀区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向双清公司颁发了面积为16000平方米的《开工证》。1998年,因建材城中有7120平方米的建设违法,原海淀区规划管理局对双清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对该部分违法建设予以罚款,但决定“罚款后可以保留使用,在国家需要时无条件拆除”。
2004年7月21日,海淀区城管大队向上地建材城下发了《限期拆除决定书》,称建材城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属违法建设,责令其于7天内自行拆除。7月28日,海淀城管作出《强制拆除决定书》,对上地建材城进行强制拆除。7天后,建材城被夷为平地。
根据有关规定,海淀区城管大队对未经批准搭建的影响市容的建筑物有权作出拆除的处罚决定,并拆除十平方米以下的不符合市容标准的建筑物,拆除六万多平方米的建材城已经超越了它的权限。
问题:
1、上列事件中,哪些行为是行政行为?(15分)
2、根据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分析,海淀区城管大队的限期拆除决定书、强制拆除决定书有哪些方面不符合合法行政的要求?(15分)
3、谈谈你对本案海淀区城管行政执法的看法(20分)
答案:
1、原海淀区规划管理局对双清公司的行政处罚;城管向上地建材城下发《限期拆迁决定书》
并责令其限期自行拆除;海淀城管作出《强制拆迁决定书》,对上地建材城进行强行拆除。
2、首先,一个行政行为要想合法,必须具有以下要件:
(一)行为主体合法;
(二)行为权限合法;
(三)行为内容合法;
(四)行为程序合法;
(五)行为形式合法。
其次,联系该案,海淀城管大队是代表海淀城管局作出的行为,海淀城管局是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单位,符合要件
(一);根据有关规定,海淀城管大队对未经批准搭建的影响市容的建筑物有权作出拆迁的决定,并拆除十平方米以下的不符合市容标准的建筑物,拆除六万平方米的建材城已经超越了它的权限,不符合要件
(二)、(三),即行为内容和权限违法;材料所给信息不是很详细,无法判断其在拆迁过程中是否有程序违法的行为;只有形式合法的行政行为才是合法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应在机关的权限内,故也不符合形式要件。
综上,海淀区城管大队的限期拆迁决定书、强制拆迁决定书在:行为内容、行为权限、行为形式方面不合法。
3、该案中城管的行政执法行为是违法的。首先,城管全称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简称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部分职责有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可见,海淀区城管,对于城市规划、拆迁是有一定权责的,其权力来源合法。其次,虽然海淀区城管局享有城市规划、建筑物拆迁的权力,但是其行使权力必定要在法定的权限内,并遵守法定的程序,也即海淀区城管行政执法应当满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在上一问中,我们已经探讨得出,城管大队的行为不具有行为内容、形式、权限的合法性,故其行政行为为无效行政行为,应当对原告郭俊琴作出行政赔偿。
纵观整个案件,我们不能忽视该案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我们知道,行政主体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具有从属法律性,而且,一旦某个行政行为做出了,我们公众股应当推定它是具有公定力的,也即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是否合法,既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即使不合法,在有权机关撤销、变更之前一直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必然会以为海淀区城管行政执法行为也是“有效”的,但未曾料想,被推定为合法、有效、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执法行为竟如此野蛮,理应具有社会服务性的行政执法行为如今却似乎在侵犯公众的合法权利。这不由得引发我们的联想,连行政机关尚且不能很好的遵循法律来办事,那么我们公民还有什么义务呢?所以,我认为该事件会在社会上给行政执法机关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导致大家对部分行政机关不信任,我想,当前政府的信任危机也是由此类看似小、但数量却不少的事件堆积起来的不利影响造成的吧。
第三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历年试题
一、填空题
1、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客
体、内容 三大要素构成2、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3、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概括规定,列举 规定和折衷 规定。
4、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 独立 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5、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职权立法、授权立法
39、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40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41、暂扣和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行为罚
42府规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设定 警告 或者一定数额罚款 的行政处罚
43、行政相对方申请行政许可,必须以 书面
32、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C、5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33、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D、某市某区某镇工商所)
34、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D、杭州市人民政府)
3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法官是公务员)
37、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方式不包括(C、行政拘留)
三、多项选择题
3.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4.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5. 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三、行政主体或职权有哪些特征 答:
1、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
(一)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二)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三)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6、行政许可证 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
7、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 行政性、强制性、执行性
8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9、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划分,可分为 一般权限机关和 专门权限 机关
10、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 委任 是由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
11、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中,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国家审计机关和 上级 行政机关
12、《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 法规 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
13、〈〈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 公开、公平、公正 的原则
15、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固有职权;另一类是 授予职权16否为一准,可以将行政相对方分为 个人相对方 和 组织相对方
17、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 行政权 进行规范和控制的精神实质。
18、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以分为 决策机关,执行机关 辅助机关、咨询机关与监督机关。
19、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 选任 是由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产
20、依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22、《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23、《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4、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 企事业单位 及 其他社会组织
25、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 三
26、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
是 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27、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 招标、拍卖、邀请发价 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28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 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
29、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警告 和 通报批评
30、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是行政 违法 或行政 不当
31系的客体包括 物、行为、精神财富
3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 行政职权 及 行政职责 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33、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 组织
34、即时强制 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和制度
35、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 意思表示 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36、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人身强制、对财产强制、对行为强 37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 的制裁形式。
38、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形式提出
44、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 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45、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 临时性 的行政许可
46、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以分为 实体行政法与 程序行政法
47、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 行政主体
48、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 自己的名义自主地行使行政职权
49、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 单方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D、行政法治原则)
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D、财物和人身自由)
3、(A、人身罚)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5、国家公务员的一项权利是(B、辞职)
6、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C、行政许可权)
7、(A、行政司法)行为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当事人各为一方。
8、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9、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社会组织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A、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10、某县人民政府作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这一行为属(B、抽象行政行为)
11、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B、精神实质)
12、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C、一般行政监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属(B、授权立法)
15、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D、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行政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16、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D、村委会)
17、根据我国宪法(D、国务院)有权制定
行政法规
18、在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有(C、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起诉)
19、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21、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B、国家行政机关)
22、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的划分依据的标准是(C、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律形式来表现)
23、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C、代执行)
24、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C、没收)
25、行政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C、一定数额的罚款)
26、行政监督的主体是(A、行政机关)
27、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28区公所的设立,要经(C、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29、公务员职务关系因(D、辞退)而消灭30、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A、县林业局)的名义作出
31、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出了行政行为具有(C、公定力)
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物B、行为D、精神财富)
2、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A、时效制度B、代理制度)加以实现的3、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A、过错责任原则B、危险责任原则C、违法责任原则)等几种
4、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B、行政机关救济D、司法机关救济)
5、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C、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D、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6、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C、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包合同)
7、在我国,国务院是(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B、中央人民政府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8、行政赔偿的方式有(A、恢复名誉B、返还财产C、恢复原状D、支付赔偿金)
9、行政合同的解除方式有(B、单方解除C、协议解除)
10、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C、要式行政行为D、不要式行政行为)
11、根据我国法律,(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在会及其常委会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年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
12、根据《行政处罚法》,听证程序包括如下内容(A、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主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B、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D、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陷私、听证公开举行)
13、资格许可是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如(A、律师证B、会计师执照)
14、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A、某大桥桥头有一块牌子,上写“6:00—21:00,非机动车辆不得上桥“,落款为该市公安局C、某劳动局规定,本辖区内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应报经本局鉴定)
15、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B、行政机关救济D、司法机关救济)
16、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人身的强制措施主要有(A、收容审查B、强制传唤C、强制戒毒D、强制扣留)等
17、下列中的(B、国务院D、北京市人民政府)是行政立法主体
18、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B、吊销营业执照D、没收非法所得)
19、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B、监督的对象相同C、监督的内容相同D、监督的目的相同)
三、简答题
一、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
答: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根据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将行政法的法源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
(二)法律: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均有权制定法律。
(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国务院批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五)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1.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外部表现形式,具有下列待征:
(一)强制性
(二)不可处分性
(三)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四、行政法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答:行政法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
1、实体法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行政法律规范;
2、程序法包
五、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答:补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存在很大差别。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被授权组织则有。具体区别如下:
(一)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授权的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
(二)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
(三)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被授权组织则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六、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 答: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一)提出申请的权利
(二)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三)听证的权利
(四)了解情况的权利
(五)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 行政相对方的义务:
(一)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二)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三)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七、行政法制监督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论)
答: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部分构成的。
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3、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八、行政行为的内容及法律效力
答: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
(一)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
(二)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
(三)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一)公定力
(二)确定力
(三)拘束力
(四)执行力
九、行政立法的程序及主体类型 答:
(一)行政立法的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具体程序如下:
1、起草
2、征求意思
3、审查
4、通过
5、签署
6、发布与备案
(二)行政立法的主体类型: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我国行政立法主体为: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的行政立法主体,享有较为完全的行政立法权。
2、国务院各部门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十、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论)答: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
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合法性原则也称为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机关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而且还要合乎常理。行政许可机关就当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
3、便民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由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并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许可尽量提供方便。
4、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5、信赖保护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行政许可外,其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
7、监督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
十一.行政强制执行与处罚的区别
答:行政强制执行和行政处罚都是针对违反行政法上规定的义务而采取的行政行为,二者常具有承接关系。但二者仍有本质的区别:
1、性质不同:行政处罚是在行政管理相对方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属于制裁性法律责任;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管理对方拒不履行行政决定或法律规定的义务为前提,强制相对方履行原定义务。
2、目的不同:行政处罚着眼于对“过去”违法行为的惩罚;行政强制执行着眼于对“将来”义务内容的实现。
3、原则不同: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惩戒,一般是一次性的,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而执行罚目的在于强迫义务人履行义务,可再执行罚,直到其履行义务为止。
十二、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
答: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都是行政民主化的产物,共同点是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与行政相对方相互协商,区别有下几点:
1、行政指导是单方面的行为;而行政合同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
2、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的一种事实行为;而行政合同是基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签订的关于确立、变更或消灭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3、行政指导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均不受约束和处罚;而行政合同一经成立,就有法律效力,如有违反,应负违约责任。
十三、行政处罚执行的原则有哪些内容 答:1当事人自觉履行原则
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
3、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相分离原则。
十四、行政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2、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3、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
4、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十五、行政诉讼构成要件是什么
答:
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
5、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末作出复议决定。
十六、行政诉讼的被告有哪些特征
答:
1、被告只能是行政管理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原告指挥侵害合法权益;
3、以自己的名义应诉,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
十七、行政诉讼证据有哪些种类
答: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主要证据和次要证据、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本证和反证等;根据证据的来源和表现形式: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四、概念
一、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 答:
1、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而行政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不反映国家的意志;
2、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但不等于行政关系。只有当行政关系为行政法调整,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时才转化为行政法律关系;未经行政法调整,不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均不能转化成行政法律关系。
二、行政强制执行与其它概念的区别: 答:
(一)行政强制强执行与民事强制执行的区别:
1、申请执行人不同
2、执行的依据不同
3、执行的机关不同
4、执行的对象不同
5、执行的结果不同
(二)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措施的区别:行政强制执行活动必然通过一定的强制措施表现出来。行政强制措施又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强制执行,它包括各种性质的强制措施,如强制预防、强制制止、强制恢复、强制保全等
(三)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预防、行政强制制止的区别:
1、实施的条件不同
2、实施的时间和目的不同
3、实施的机关不同
4、实施的程序不同
三、行政指导与行政领导的区别:
答:
1、主体不同:行政领导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各级领导者,行政指导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2、客体不同:行政领导是一种行政组织内部的活动,它作用的对象是行政组织中的被领导者,行政指导是一种外部行政活动,对象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
3、内空不同: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活动领导活动的总和;行政指导是用非制性的手段取得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而实施的管理行为。
4、效力不同:行政领导是行政组织内部的领导活动,必须严格服从;行政指导相对方可以服从,也可以不服从。
四、行政指导与行政命令的区别
答:行政命令是要求行政相对方必须履行其义务,并以法律上的强制力作保证。对于不服从行政命令者,应对其进行行政制裁。而行政指导虽然要求行政相对方履行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但这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行政相对方可以服从,也可以不服从。对于不服从行政指导者,行政机关不能以此对其进行行政制裁。
五、行政处罚与刑罚、行政处分的区别 答:
(一)行政处罚与刑罚:
1、制裁的性质不同
2、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
3、惩罚的程度及适用的程序不同
4、制裁的机关不同
5、作出处罚的形式不同
(二)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1、制裁的对象不同
2、制裁的行为性质不同
3、制裁的原则不同
4、惩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5、采取的形式不同
6、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
六、行政赔偿程序与民事赔偿程序的区别 答:行政赔偿程序由非诉讼程序与诉讼程序两个部分组成。原则上行政赔偿请求人必须首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由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先行通过行政程序予以解决,当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不接受、不理睬行政赔偿请求人的赔偿的请求或者行政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时,行政赔偿请求不再诉请人民法院予以裁决。而民事赔偿程序实际上是受害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侵犯人索赔的程序,受害人得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不必经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先行处理。
七、行政赔偿程序与刑事赔偿程序的差异 答:
1、在行政赔偿程序中,赔偿请求经赔偿义务机关处理后,请求人不服的,不需要再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请复议。而在刑事赔偿程序中,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不服的还不能马上拆请法院解决,而必须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这是行政赔偿所没有的;
2、行政赔偿请求人在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之后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决。而刑事赔偿请求人在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复议之后,不能以赔偿义务机关为被告向法院起拆,要求法院作出司法判决
3、行政赔偿请求可以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时附带提起,此时不需要经过赔偿义务机
关先行处理,而刑事赔偿请求毫无例外地必须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起。
八、行政赔偿诉讼与其他行政诉讼的区别 答:第一,客体不同。不同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赔偿程序的客体是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第二,受案范围不同。行政赔偿诉讼的范围要宽于一般行政诉讼的范围,因为行政赔偿的范围既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又包括内部行政行为、事实行为。
第三,两者适用的程序不同。行政赔偿总体上适用行政诉讼程序,但是,行政赔偿可以单独适用前置程序;也可适用调解;举证责任上请求人应当证明损害的事实、损害由行政主体的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造成,及请求人承担部分举证责任不同与行政诉讼中完全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在裁判的种类上也有所不同:赔偿诉讼中只有确认和赔偿判决。
九、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答:
1、案件性质不同
2、适用的实体法律规范不同
3、当事人不同
4、诉讼权利不同
5、起诉的先行条件不同
6、是否适用调解不同
十、移送管辖与管辖权的转移的区别
答:移送管辖指某一个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件没有管辖权,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接受移送的法院如果认为移送的案件也不属于自己管辖,应说明理由,报请共同上一级法院,由其指定某个下级法院管辖;而管辖权的转移,指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移动。
十一、行政诉讼参加人与参与人的区别 答: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行政诉讼参加人不同于行政诉讼参与人,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也就是说,行政诉讼参与人的范围比行政诉讼参加人的范围更广,诉讼参与人除诉讼参加人以外,还包括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
五、论述题
一、行政处罚设定权限划分的界定
答: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可以设定任何种类的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设定。
2、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不行超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规定行政处罚。
4、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和直属机构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或都地方性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
除上述规定外,其他任何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任何形式的行政处罚。
二、行政法的特点
答: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调整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纷繁复杂,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并且具有变化快的特点。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权力机关可以制定行政法,被授权的行政机关也可以制定行政法;行政法层次不同于刑法、民法等,法律形式单一,法律文件数量有限。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各个领域都需要有行政法来加以调整,这就使行政法律文件的数量在各个法律部门中居于首位。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和法规,而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之一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要求行政法律规范必须与行政管理的这种变动性适应,行政法规范,尤其是体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规范仍具有相对稳定性。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由于行政机关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这一特殊性,国家需要对其规范一定的行使职权的程序,确保行政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三、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区别——论述题或简答
答:
1、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且仅仅是行政机关,主体单一;而监督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主体呈现出多样性。
2、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行政监督的监督对象不仅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还包括部分非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主管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
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程序不同。前者是立案、调查、结论、处分等,后者则是听取汇报、评议、视察、质询、批评、审判。
4、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权力依据不同。前者是行政权,后者是立法权、监督权、检察权、公民的申诉控告权等。
5、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属性不同。前者纯系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行为之外的行为。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使二者产生了上面主体、对象、程序、依据等方面的差别。
四、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行政行为的裁量性与其必须从属于法律这两方面并不是冲突对立的,而是矛盾统一体。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
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五、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P20)——论述题或简答题
答: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各部门不能超过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否则即构成违法。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
六、行政诉讼的原则、构成要件及作用 答:
(一)行政诉讼的原则:
1、选择复议原则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5、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二)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
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拆人民法院管辖
4、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
5、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
(三)行政诉讼法的作用是什么?
(一)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 综合练
习题的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所有当事人。6.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指权利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9.行政合法性原则:也就是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要依据法律,不能够与法律相抵触。10.行政合理性原则:就是说行政机关的决定不仅要合法,而且要行为要合乎法律的精神、公平正义。
11.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13.行政职责: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14.国家行政机关:自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选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国家行政机关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的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责都赋予一人承担的制度。
17.委员会制:委员会议集体决定并承担的制度。
18.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指在各级国家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1.行政职务关系:公务员基于职务同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2.行政授权: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23.行政委托: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24.行政相对方: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主织。25.行政法律监督: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为所进行的监督。
26.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7.行政行为的内容: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法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28.行政立法行为: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订规章和法规的活动。
29.行政执法行为:国家行政主体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到实际生活的活动。
30.行政司法行为: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来裁决双方纠纷的活动。
31.要式行政行为:必须根据法定方式、形式进行才能产生生效的行为。
32.不要式行政行为: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
33.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4.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5.行政行为的无效:行政主体有明显或者重大违法的情形,自始自终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36.行政行为的撤消: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有一般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况下,申请后,被有权机关撤消的活动。
37.行政行为的废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因为某种法定情形而被依法宣布失去法律效力的活动。
38.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39.情报公开制度:与行政立法有关的情报、资料和对于行政立法计划的解释、说明等,不涉及到国家秘密,任何公民都是可以去了解的制度。
40.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法,可以制订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政机关。41.行政立法程序:行政立法主体依照法定的权限制订行政法规和规章所必须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
42.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43.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行使行政许可权并且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主体。
44.代执行: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45.执行罚: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46.行政强制: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47.行政强制执行: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48.间接强制执行:指行政住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49.直接强制执行:指义务人拒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力,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或通过强制手段达到与义务人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
50.即时强制: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的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51.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主治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便跟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52.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照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者消灭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53.行政合同的变更:行政主体对于现有的合同主体、客体或者内容所作出的相应的修改、限制的活动。
54.行政合同的解除: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完全履行的情况下,作为当事人提前结束合同中的权利义务的活动。
55.行政指导: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56.行政处罚: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57.申诫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精神上的谴责和警戒。
58.人身罚: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处罚形式。
59.行为罚: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处罚形式。
60.财产罚: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与的剥夺财产的处罚形式。
61.一般行政监督:又称一般职能的行政监督,指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
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
62.行政监察: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
63.行政监督: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系统内部上下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
64.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作出的客观评价和报告的监督活动。
65.行政违法: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66.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67.行政责任:制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68.行政救济: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69.行政机关救济:行政相对方提出申请,作为有关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主体的行为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的救济途径。
70.司法机关救济:行政相对方提出申请,作为人民法院对于行政主体的行为予以纠正并追究其责任的救济途径。
71.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72.复议申请人: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依法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73.复议被申请人:指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
74.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组织作出的影响其权益的决定。75.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行为。
76.行政复议管辖:不同行政复议机关之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分工。
77.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机关内部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工作的机构。
78.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79.危险责任原则:又称无过错原则,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是侵犯了向对方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的,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国家均应承担赔偿责任。80.行政先行原则:指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81.行政赔偿: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82.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83.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4.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用以指导整个行政诉讼活动或者行政诉讼主要阶段的活动的基本准则。
85.选择复议原则:是指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经过复议的情况下,相对方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86.司法变更权: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人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审理后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
87.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又称人民法院主管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
88.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89.裁定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以裁定的方式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90.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91.级别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92.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
93.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94.行政诉讼当事人:事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法律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
95.行政诉讼原告: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或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96.行政诉讼被告:是指作出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97.起诉:事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
98.执行阻却: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导致执行程序暂时不能进行或者根本不能进行的特殊情况。
99.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期限提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程序。
100.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
101.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强制其履行义务,保证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得到实现的活动。
102.诉讼阻却:是指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使诉讼过程中断或者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
103.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保证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顺利执行,对有妨害诉讼秩序行为的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104.执行回转:是指执行程序完毕后,因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依法被撤消,或者出现其他原因,又由执行人员采取措施,恢复到执行前的状况。
105.再执行:指执行程序结束后,因发生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再执行的,称为再执行。106.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107.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必须就应由自己举证的事实加以证明,否则便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诉讼后果的诉讼法律责任。108.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体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
109.撤诉:就是在法院判决或者裁定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放弃其起诉权的活动。110.诉讼中止: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人民法院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
111.诉讼终结:在诉讼过程中,发生某些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作为人民法院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
112.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审理终结的行政诉讼争议,作出的实体裁判。
113.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114.行政决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115.维持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的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116.撤消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审查作出的否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判决。117.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了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118.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
第四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形中,属于公务员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A、降职 B、转任 C、退休 D、辞职
2、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组成部门
C、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3、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
A、行政机关 B、行政主体
C、行政组织 D、行政法律主体
4、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
A、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B、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C、不适用调解原则
D、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
5、在行政诉讼中,()应对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6、行政法的法源有()。
A、法律 B、宪法 C、地方性法规 D、单行条例
7、不能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有()。
A、行政处罚 B、行政不作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国家行为
8、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有()。
A、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案件
C、抽象行政行为
D、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9、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人民法院管辖。
A、最先立案的 B、最先收到起诉状的 C、任一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起()个月内提出。
A、1 B、2 C、6 D、3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2、行政处罚的特征。
3、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4、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特征。
六、案例分析题
1、某工商局李某,因爱人突然病重,便立即驾摩托车将其爱人送往医院,路上不慎将一位老太太撞伤,受害人家属多次找李某所在的工商局要求该局赔偿。局长说:“你们可以同他本人打官司,我们不管。”受害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试用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理论和规定分析下列问题:(1)局长的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2)受害人能否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3)当事人应该怎么办?: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形中,属于公务员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A、降职 B、转任 C、退休 D、辞职
2、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组成部门
C、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3、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
A、行政机关 B、行政主体
C、行政组织 D、行政法律主体
4、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
A、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B、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C、不适用调解原则
D、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
5、在行政诉讼中,()应对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6、行政法的法源有()。
A、法律 B、宪法 C、地方性法规 D、单行条例
7、不能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有()。
A、行政处罚 B、行政不作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国家行为
8、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有()。
A、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案件
C、抽象行政行为
D、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9、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人民法院管辖。
A、最先立案的 B、最先收到起诉状的 C、任一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起()个月内提出。
A、1 B、2 C、6 D、3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一,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二,必须依法进行;三,是行使行政职权、执行公务的行为;
四、是行政主体就行政管理所进行的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行政处罚的特征。
一,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二,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其它组织;三,适用对象是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3、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一,适应需要原则;二,精简原则;三,高效率原则;四,依法设置原则。
4、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特征。
一,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二,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三,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
六、案例分析题
1、某工商局李某,因爱人突然病重,便立即驾摩托车将其爱人送往医院,路上不慎将一位老太太撞伤,受害人家属多次找李某所在的工商局要求该局赔偿。局长说:“你们可以同他本人打官司,我们不管。”受害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试用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理论和规定分析下列问题:(1)局长的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 局长的说法正确。因为李某并非因公行使职权的公务行为,而是在处理家事过程中的事故所致。此时,李某的身份为公民身份,其行为是个人行为,其行为后果由个人负责,行政主体不承担责任。
(2)受害人能否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受害人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为该案不是因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案件,不符合行政诉讼的特点,不属行政诉讼受理范围。
(3)当事人应该怎么办?:
受害人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第五篇: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答案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答案
一、名词解释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向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是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
即时强制——是指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二、填空题1、2、3、4、5、6、7、准备阶段 实施审计阶段 处理阶段 恢复原状 返还财产 行政合法性、行政合理性、1989、4、4、1990、10、1 普通法院 职权立法 授权立法 行政拘留、劳动教养
8、行政机关救济、司法机关救济
三、简答题
1、我国行政诉讼的特征
1、行政案件由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
2、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只限于就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的争议。
3、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阶段或必经程序。
4、行政案件的审理方式原则上为开庭审理。
2、我国行政机关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应需要原则。
2、精简原则。
3、高效率原则。
4、依法设置原则
3、行政诉讼中可以合并审理的情况
1、两上以上的行政机关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同一事实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不服想同一法院提起诉讼的。
2、行政机关就同样的事实,对若干人分别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被处理的人不服,分别起诉到同一人民法院的,3、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对原告作出新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
4、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其他情况。
四、论述题
行政处罚的概念(3分)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的特征(6分)
(1)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新为人的惩罚为目的,不是一实现义务为目的。
(2)行政处罚适用主体的特定性。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居官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行政处罚对象的特定性。被处罚的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行政处罚的原则(9分)
1、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2、行政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3、处罚与违反行为相适应原则。
4、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原则。
6、救济原则。
五、案例分析
(1)本案应由B市人民法院管辖,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6分)
(2)B市公安局的行为是违法的,因为公安局扣车的行为目的是为了追回木材款,但发出的却是交通违章处罚决定书,这属于滥用职权的行为。(6分)
(3)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公安局的该具体行政行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