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说明书
常村煤矿选煤厂位于沁水煤田的东南部,山西屯留县境内,距长治市30公里,交通方便。太洛公路在矿井工业场地东侧通过;太晋及长临公路由井田中部通过,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常村矿井铁路专用线,从西沟站接轨长8.3公里。西沟距长治北站12公里。太焦铁路,长邯铁路均从长治通过,是矿井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长治至侯马的铁路已建成,太焦线已复线电气化,这些均为常村矿煤炭外运提供了良好的铁路环境。
常村矿装车站为矿区铁路专用线尽头式装车站,承担煤炭产品外运和矿井材料的运入,该站现有7股道
(1)、(6)道为到发线
(2)道为空车线
(7)道为重车线
(8)道为整备线;
(9)道为安全线
(10)道为材料线
装车线空重车端均满足整列50辆装车条件,取送车方式:送空取重。
机车在站作业过程:机车牵引空车进(2)道、机车摘钩后至(7)道挂重车至(1)道待发。
在常村装车站北侧新建了潞安矿区专用线常村中间站、现已建一股正线、一股到发线,屯留矿井铁路专用线在该站西端接轨。
装车时车辆移动由两台调车绞车担负,一台前牵式准轨铁牛,一台后推式窄轨铁牛.二、运量及列车对数
列车牵引重量:4000吨
每列车辆数:50辆
矿井选煤厂年处理原煤1200万吨、扣除矸石103、56万吨用窄轨外运。列车数量计算:
1094400x1.15/330x60x50=12.74(13列)
注:年工作日330天.不均衡系数1.15
车辆净栽重:60吨
三,新建铁路装车线方案:
常村矿装车站日外运量为38209吨.每天13列,显然目前既有的装车点不能满足要求,需增加装车设备和线路.根据既有装车站条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案
方案一(见示意图一)
在(2),(7)道北侧新建(11)道(重车线),(3)道(空车线).(4)道往东延伸增设(12)道(到发线),(V)道N17道岔与(12)道以1/9复式交分道岔相接,并延至(3)道N12道岔.新铺(12)道为新建装车点服务,同时也为常村中间站新增一股道发线.作业过程:到达的空列停至(3)道.机车摘钩至(11)道牵引重车至(12)道待发.(12)道还可以作为存车线使用.使该站作业能力增加.优点:常村站增设的股道既可以为装车线存放空列,也可为中间站所用.缺点:中间站与煤矿装车站不宜设隔离墙
方案二(见示意图二)
在(2),(7)道北侧新建(3),(11)道,由N12道岔铺设(12)道与N15连接,(12)道成了专为新增装车点服务的到发线.作业过程:到达的空列停至(3)道,机车摘钩至(11)道牵引重列至(12)道待发.本方案特点:可以在(11),(12)道北侧修筑一道墙,把煤矿装车站和中间站隔开,便于管理.缺点:(1)从股道使用上没有方案一更灵活多用.(2)占据位置影响中间站发展.方案三(见示意图三)
在(2),(7)道北侧新建(11)道(重车线),(3)道(空车线),(11)道与邻线间距在不影响高压线安全距离前提下,调至此10米,(或西端为.9.9米,东端为本10米),(3)道与(2)道间增设(12)道到发线.作业过程(同方案二)
优点:(1)不占用中间站(4)道东边的场地.(2)煤矿装车站与中间站可设墙分隔.缺点:股道使用没有方案一利用率高.方案四(见示意图四)
本方案为方案一,三的叠加,即在(3)道两侧均设有到发线,(12),(13)道
此方案的特点是:由于在空车端有两条到发线,对存放空列有更大的灵活性,便于空列密集到达,并具备分期实施的可能,即初期先上(13)道,待需要时再铺(12)道.此方案不足之处同方案一.工程量
方案一铺轨2756米道岔3组复式交分一组
方案二铺轨2650米道岔3组
方案三铺轨2610米 道岔3组
方案四铺轨3574米道岔5组复式交分一组
第二篇: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三、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规格说明书
1.引言....................................................................................................................2 1.1编写目的......................................................................................................2 1.2项目背景......................................................................................................2 1.3定义.............................................................................................................2 1.4参考资料......................................................................................................2 2.任务概述.............................................................................................................3 2.1目标.............................................................................................................3 2.2运行环境......................................................................................................3 2.3条件与限制...................................................................................................3 3.数据描述.............................................................................................................3 3.1静态数据......................................................................................................3 3.2动态数据......................................................................................................4 3.3数据库介绍...................................................................................................4 3.4数据词典......................................................................................................4 3.5数据采集......................................................................................................6 4.功能需求.............................................................................................................7 4.1功能划分......................................................................................................7 4.2功能描述......................................................................................................8 5.性能需求.............................................................................................................8 5.1数据精确度...................................................................................................8 5.2时间特性......................................................................................................8 5.3适应性..........................................................................................................8 6.运行需求.............................................................................................................9 6.1用户界面......................................................................................................9 6.2硬件接口......................................................................................................9 6.3软件接口......................................................................................................9 6.4故障处理......................................................................................................9 7.其它需求.............................................................................................................9
三、需求规格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需求规格说明书是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开发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软件的需求,避免由于对问题认识的不清或错误理解而增加更多的开发成本,便于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以开发出满意的项目。需求分析是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软件系统生存期中定义阶段的最后一个步骤。是作为整个软件开发范围的指南,是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出正确的符合用户要求的软件的重点。是为明确软件需求、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撰写本文档该文档将最终交给软件具体开发人员进行具体的开发,其针对的对象是软件开发人员。
1.2项目背景
a.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封火车站。
b.开发单位:河南大学。c.主管部门:计算机学院。
d.软件名称: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系统。
e.软件开发者:庞林辉,许家豪,刘赵光,李静,张笑鸣,李翱。
1.3定义
a..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系统软件:基本元素为构成铁路售票及相关行为所必须的各种部分。
b.需求: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功能;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权能。
c.需求分析:包括提炼,分析和仔细审查已收集到的需求,以确保所有的风险承担者都明其含义并找出其中的错误,遗憾或其它不足的地方。d.模块的独立性:是指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的子功能,而和软件系统中其他的模块的接口是简单的。
1.4参考资料
a.《软件工程》(第五版)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b.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c.基于网络的铁路订票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第六组).docx。
三、需求规格说明书
2.任务概述
2.1目标
(一)完善目前火车售票系统,使之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应用范围:理论上能够实现于铁路部门的售票系统,其目的在于在原有的系统基础使得火车售票便捷化,以期实现完善日常生活中火车售票的各种缺陷。(三)可实现旅客对于火车票的查询与购买功能;对于所查询的车次结果提供列表显示输出。
2.2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 支持环境:IIS 5.0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2.3条件与限制
支持运行环境即可,在Windows下基本没限制。
3.数据描述
3.1静态数据
车票信息表: 列车车次:(intSerialNumber)
列车类型:(charTrainType)
列车始发时间:(DateTimeSetOut)
列车到站时间:(DateTime Arrive)
列车始发站:(charDeparturePoint)列车终点站:(charTerminalPoint)订票信息表: 列车车次:(intSerialNumber)
列车类型:(charTrainType)
列车始发时间:(DateTimeSetOut)
列车到站时间:(DateTime Arrive)
三、需求规格说明书
列车始发站:(charDeparturePoint)列车终点站:(charTerminalPoint)
列车运行时间:(DateTime Runtime)参考票价:(intReferenceFares)席别:(charSeetPosition)
单票价:(intSingleTicketPrices)订票数量:(intBookingNum)剩余票量:(intSurplusTicketNum)总价:(intTotalPrices)用户姓名:(charUserName)用户ID(身份证号):(intUserID)订票时间:(DateTimeBookDate)手机号:(chartelephone)邮编:(char Postcode)送票地址:(char Address)Email(可选):(charEmailNum)用户信息表:
3.2动态数据
输入数据:根据界面提示,键盘输入操作; 查询方式:查询车次、查询始发站; 旅客购买时的票务信息;
输出信息:查询车次确定的数据库记录的子集; 统计结果;
车次信息查询、购买的操作结果;
3.3数据库介绍
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
3.4数据词典
《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系统》的总体功能如下: 车票的售出; 车票的退还; 车票信息的查询; 数据词典:
数据文件词条描述:
① 数据文件名:列车信息表
简述:车票信息
三、需求规格说明书
输入数据:车票信息
输出数据:
数据文件组成:列车信息表由“车票信息”组成 存储方式:关键码 存取频率:频繁
② 数据文件名:订票信息表
简述:订票信息
输入数据:订票信息 输出数据:
数据文件组成:订票信息表由“订票信息”组成 存储方式:关键码 存取频率:频繁
③ 数据文件名:用户信息表
简述:用户信息
输入数据:用户信息 输出数据:
数据文件组成:用户信息表由“用户信息”组成 存储方式:关键码 存取频率:频繁
3.旅客查询购票过程:(1)数据流图
旅客 登录系统选择选择选择选择订票退票查询
(2)数据词典: ● 数据源点及汇点描述: 名称:旅客
简要描述:订票,退票,查询
有关数据流:系统选择:订票系统、退票系统、查询系统 ●数据流名词条描述: ① 数据流名:系统名称
说明:系统的名称
三、需求规格说明书
数据流来源: 数据流去向:选择 数据流组成:
3.5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采用键盘输入和菜单选项的选择。
3.6 流程图
1.系统流程图
2.数据流程图
开始用户输入选择功能模快从数据库中读出相应数据初始化页面并显示解析数据用户操作保存数据到数据库结束图3.3-1建议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三、需求规格说明书
车票信息车票信息车票信息处理订票订票信息界面显示订票信息订票信息用户 图3.3-2建议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3.业务流程图
① 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系统订票业务流程图如图3.3-3所示。
查询车次列车详细信息填写订单支付票款并联系出票快递配送图3.3-3 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系统订票业务流程图
② 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系统退票业务流程图如图3.3-4所示。
查询我的订单退票查询帐户余额
图3.3-4 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系统退票业务流程图
4.功能需求
4.1功能划分
该软件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1. 查询功能 2. 订票功能 3. 退票功能 如图4.1-1所示。
三、需求规格说明书
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系统查询功能订票功能退票功能
图4.1-1 基于网络的铁路售票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图
4.2功能描述
1.查询功能
车次信息匹配查询 始发站信息匹配查询 2.修改功能
修改车票信息 3.删除功能
退票时删除对应订票信息
5.性能需求
5.1数据精确度
查询时应保证查全率,所有在相应域中包含查询车次的记录都应能查到,同时保证查准率。
5.2时间特性
一般操作的相应时间应在1~2秒内
5.3适应性
满足运行环境在允许操作系统之间的安全转换又能够满足软件的独立运行要求。
三、需求规格说明书
6.运行需求
6.1用户界面
采取对话框方式,多功能窗口运行。
6.2硬件接口
(1)硬件接口:支持x86,x64系列PC机
(2)网络硬件接口要求:现实中要求具有高速以太网实现联网销售,但是在理论实验验证软件本身的目的来看,无需网络通讯接口。
6.3软件接口
运行于Windows2000及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之上。
6.4故障处理
正常使用时不用出错,对于用户的输入错误应及时给出适当的改正信息提示,若运行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错误,也必须保证数据库完好无损。
7.其它需求
(一)可用性:该软件也可以通过单步跟踪的操作进行检查处理。
(二)安全性:由于软件运行数据放在数据库中,所以参数不容易被错改、破坏,万一参数受到破坏也不会影响源程序。
(三)可维护性:该软件利用数据库进行编程,系统结构由程序基本确定,大量的参数及文本内容全部放于数据库中。修改、更新数据只要在数据库进行修改添加,而不需要对系统结构进行修改,这样系统维护性、升级都十分方便。(四)兼容性:由于尚未测试,故无法对兼容性进行评析。
第三篇:铁路钢轨焊缝超声探伤仪产品说明书
钢轨焊缝超声探伤仪
产品说明说
锦州双兴铁路机械有限公司
CTS-1010钢轨焊缝探伤仪配备国内业界先进的方波激励技术、性能稳定、轻巧便携、操作方便、性价比高。仪器符合新容规TSG R0004-2009,兼容欧盟EN12668-1:2000标准的要求。显示屏采用业界先进的半透半反射式高分辨率TFT屏(640×480),完全胜任在室外和阳光直射的环境下工作;配备可长达6-8小时连续工作的高性能锂电池,重量仅1.5kg,特别适合铁路交通部门无损探伤作业现场中使用。
· 六个专用检测通道,每个通道参数独立可调节。参数设置界面采用全屏参数显示方式,所有参数一目了然。每个通道通过快捷按键F1-F6对应,通道切换方便,探伤工作时更换探头后切换至相应的通道即可。
· 人性化检测菜单设计,根据“参数设置——>标定工作——>DAC曲线制作——>探伤检测”的流程,界面设置按钮“通道——>标定——>DAC——检测”与之相对应,仪器操作方便,使用更轻松。
· 多功能快捷按键设计,用户可以自定义该按键的功能以方便操作习惯。快捷键功能涵盖仪器里面的几乎所有功能。
· 先进的电路设计、高达640MHz的采样频率,确保能快速、准确地对缺陷的回波信号进行显示和分析,对各种弱小信号的变化和细节都能及时响应,回波信号的实时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 先进的方波激励技术,对检测高衰减材料或厚工件具有极佳的穿透力和信噪比;可调节的激励脉冲宽度、激励电压、阻尼电阻,使在检测薄工件和复合材料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 FIR数字滤波技术,信噪比更佳;探头频谱分析功能,掌控您的探头 高性能5.7“半透半反射式TFT屏(640×480),最适宜室外及强光下作业。
· 兼容欧标EN12668-1:2000设计;可长时间连续记录和存贮,满足新容规TSG R0004-2009的要求。
· 自动校准材料声速、探头延时、探头K值;方便的DAC曲线制作及应用。
· SD卡插口,实现海量存贮;USB口可外接U盘、键盘、鼠标,可实现与计算机通讯、数据转存及打印。
· 人体工程学优化设计的结构及外观,拥有多角度调节的提手,重量约1.5kg的仪器,内含电池和充电器,操作和携带极为便利。
脉冲类型负方波,发射电压25~250V连续可调,步进为25V。
工作方式单、双
阻尼400、80Ω
工作频率分宽带、窄带两档,宽带:0.5~15MHz,窄带:1.5~3MHz
增益0.0~110.0dB,步进值:0.1、1.0、2.0、6.0dB;0.1dB档提供智能加速调节功能
声速范围1000~15000m/s,连续可调,内置30个常用的材料声速值
检测范围0.0~10000mm(钢纵波),连续可调,最小步进值 0.1mm
检波方式正向、负向、全波、射频(RF)
闸门及报警器两路闸门及硬件驱动实时报警信号,可选:进波报警、失波报警、DAC曲线报警,报警信号为声、光报警
测量方式:峰值、前沿
显示屏5.7”TFT彩色液晶显示屏,分辨率640×480
脉冲移位-7.5~3000μs
探头零值0~999.9μs
脉冲重复频率25~800Hz,自动调节方式
垂直线性误差≤3%
水平线性误差≤0.4%
灵敏度余量≥60dB(200Φ2平底孔)
分辨率≥36dB(5P14)
动态范围≥32dB
抑制(0~90)%,不影响线性与增益
电噪电平<10%(钢纵波,250mm)
接口Q9接口
USB HOST
Micro SD接口
电源大容量锂电池,无记忆效应,可连续工作6~8小时
内置充电器(可另购外接充电器);交流:220V
超声标准兼容 EN12668-1标准
符合 JB/T 10061-1999标准
重量约1.50kg(含电池、内置充电器)
体积(高×宽×厚)246mm×166mm×47mm
第四篇:可调式铁路货车中门安全锁使用说明书1
可调式货车中门安全锁
使用说明书
可调式货车中门安全锁使用说明书
一、可调式货车中门安全锁结构示意图
二、可调式货车中门安全锁主要技术指标(4#锁)
三、可调式货车中门安全锁使用示例图
A-货车车门安全锁用于上门锁;B-货车车门安全锁用于下门锁; 图中:1.固定座,2.上插销拉杆,3.下门锁销孔,4.下门锁销槽。
四、可调式货车中门安全锁使用方法
1.C61、C62B、C64等敞车中门使用方法:将敞车中门关闭,上、下锁销及拉杆插好、落位。下门锁的使用方法为:将安全锁钢丝绳一端穿过中门上的下门锁销孔与车底板上的下门锁销槽后,再穿入安全锁的锁闭孔拉紧;上门锁的使用方法为:将安全锁钢丝绳一端穿过中门上插销拉杆固定座上的孔后再穿入安全锁的锁闭孔拉紧。
2.C70等敞车中门使用方法:将敞车中门关闭,上、下锁销及拉杆插好、落位。将安全锁钢丝绳一端穿过中门上下插销锁铁与下插销锁铁座上的孔,再穿过安全锁上的锁闭孔拉紧钢丝绳;用安全锁将钢丝绳一端穿过上插销手把杆座上的孔,绕过上插销手把,再穿过安全锁上的锁闭孔拉紧钢丝绳。
3.货车车门安全锁钢丝绳余尾按路局车门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理。
五、可调式货车中门安全锁使用照片图
图
图2
第五篇:说明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前密押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批判精神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尊重客观规律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D)
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
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C.物质生产实践活动D.科学实验活动
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B)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D)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平稳C.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从哲学上看,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的根据是(C)
A.抽象的可能性B.人民群众的愿望C.现实的可能性D.先进分子的构想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A)
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B.彻底克服保守思想C.充分发挥集体智慧D.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9.整个人类的认识是(A)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10.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A)
A.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轻视实践经验的唯理论观点
11.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C)
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C.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D.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B)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13.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中(C)
A.只有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马克思提出来的B.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C.两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各自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D.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14.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D)
A.在国家政权中的不同地位B.在劳动组织中的不同作用
C.取得劳动产品的不同方式D.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
15.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
A.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杰出的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7.在私有制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C)
A.都成为资本家B.都成为雇佣工人C.两极分化D.彻底破产
18.一个资本家通过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等方法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C)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
1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B)
A.实用主义B.利己主义C.自由主义D.民主主义
20.年剩余价值率是(C)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之比
C.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量之比
D.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内预付总资本量之比
21.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A)
A.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所费总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总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不变总资本的比率
22.在平均利润率既定且借贷供求也较为平衡的情况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C)
A.社会心理因素B.政府的经济政策C.习惯和法律传统D.风险因素
23.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来自(C)
A.土地的劳动生产率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土地私有制
24.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概念是指(C)
A.垄断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银行资本
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资本形式
D.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结合的资本形式
25.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D)
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
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26.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C)
A.资本的原始积累B.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过剩资本”的出现D.银行垄断的形成27.以下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是(D)
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
2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B)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D.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
29.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B)
A.无产阶级先锋队B.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民主
30.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B)
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 来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
分。
3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除德国古典哲学外,还有(CD)
A.古希腊罗马哲学B.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英国古典经济
学
32.下列各项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
成33.真理具有绝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的有(AD)
A.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B.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C.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会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3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ABC)
A.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D.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35.下列各项属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表现的有(ABD)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各种活动都能推动社会进步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ACD)
A.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
37.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BCD)
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
3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ABCD)
A.促进充分就业B.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
C.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D.促进国内国际收支平衡
39.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BCD)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B.商品经济逐渐消亡,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
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D.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逐渐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4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AB)
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建设中C.改革开放事业中D.自发的群众运动中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考前密押试卷
(一)4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
(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
43.简要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劳动改变了古猿的生理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3)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科学实验的进行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44.简述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卓越的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2)无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即由无产阶级对整个社会实行国家领导。
(3)无产阶级专政,也即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但是镇压各种敌对势力的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更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
(4)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社会、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45.简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1)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同历史上以往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和更迭具有重大差别。以往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的过渡和更迭是由新的、性质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伴随着这种过渡和更迭,必然是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斗争,乃至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来实现。
(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二者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因而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它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这个过渡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调整、完善和发展,逐步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进行改革,使共产主义因素日益孕育、壮大和成熟,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出必要条件,从而在将来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说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所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种既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预先规定了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
(3)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不是说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将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4)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就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47.试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是这样,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更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自行灭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不仅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长期过程,而且它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还有可能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调整,从而在较长时期内能够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集结和革命形势,则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会更加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