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时间:2019-05-15 07:2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语文学习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训练的基本内容,“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方面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能根据不同需要正确运用规范语言进行口头表达,具有一定的口头语言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论辩能力。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在拓展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和加强口头语言训练,落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及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激趣质疑法、角色扮演法、问题创设法、激情渲染法等方法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草原的美,纷纷争相发言,表达对草原的热爱之情。用多媒体将声、像、动画等多种手段融合起来,以强烈的气氛渲染,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

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迅速集中于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设置悬念,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纷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口语交流的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抓住关键词句,设计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

课文里常有“总起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方法,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些有利条件,学会抓住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就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

三、发挥独特体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生动性

语文教学应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学的美妙,领悟智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产生自我呼应与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被文中描绘的情景所吸引而沉醉其中,或对文中所阐述的“理”有所领悟是阅读教学的归宿。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独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简直是最愚蠢的。”所以在课堂教学

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和突破阅读教学的中心——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个性体验,提高口头表达的生动性和精彩度。尊重是课堂教学中最美的一朵“浪花”,没有尊重的课堂是看不见生命的律动的,肯定也是沉闷的。尊重,于细节中流出;尊重,绽放课堂教学的精彩!

四、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首先,看到课题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读完每个自然段可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围绕着题目,边读边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概括全文,总结中心思想,就会觉得容易了。

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坚持训练。“厚积”方能“薄发”。总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创设学习情景、因地制宜,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并进行有效地训练。从说正确、完整入手,逐步提高说话的要求,循序渐进,达到有条理地说,生动地说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水平,形成良好的语感,最终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小学语文口语训练的几点心得

德阳市华山路学校 李海燕

“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语文基本技能,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达标内容,是写好作文的根本,被新课标明确规定为小学教学目标之一,贯穿小学到大学的语文教学,但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看到一部分同学不敢开口,敢开口的有时又词不达意,不知所云。也就是说不能围绕一个主题说话,这和我们的语文教师平时缺乏口语训练或练得太少有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口语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有几点小学语文口语训练的心得,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口语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在遵循新课标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下,教师要因地制宜,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的进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置场景,拓宽空间,自由想象。

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在特定的情境下,老师抓住契机,稍加引导,学生的思维就是蹦出火花,展开想象的翅膀,语言也会滔滔不绝。如《坐井观天》一文的最后1自然段中,小鸟说道:“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这时,我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思考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可能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这是个很宽阔的想象空间,孩子在这自由空间里无限遐想。课堂上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虽然有的孩子想法很稚嫩,但我仍然鼓励学生说完,耐心地听孩子们讲完,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2、看图说话

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形象、直观的事物更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特别是一些色彩鲜亮,生动形象的画面,更能引起小学生思维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想象的窗户,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说出来,就能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如《荷叶圆圆》,课到荷叶样子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池绿绿的、圆圆的荷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荷叶上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及荷叶下的小鱼儿,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荷叶像什么,这样的练习既生动又有趣,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既锻炼了口语训练,又丰富了想象,加强了生活实践指导。

3、兴趣是动力

兴趣是活动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要让学生想说。如教师节来临,教师鼓励学生给教师自制一张贺卡,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和同学一起交流,把自己的制作介绍给大家,这样,在学生活动中,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训练

表现欲强是小学生的有一个特点,而“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更是学生所喜欢的活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何愁无法得到锻炼呢?

5、教师的鼓励是学生练好口语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精彩的发言、用得好的词语,要及时的做适当的表扬,肯定,树立学生“我能说好’的自信。

总之,我们应该本着为学生发展的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活动为依托,采用多样的手段,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快乐中成长。从而也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变得有声有色起来。

第三篇:教学口语训练

第三章

教学口语训练

教学时间安排:

六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课堂教学环节中经常使用的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

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导入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导入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抽两学生练习一分钟说话《我所在的集体》、《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两学生自由练习一分钟说话《我所在的集体》、《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师生一起点评。

二、新授

⒈导入语(1)定义

导入语是指一节课开始时所讲的话,即所谓“开场白”或“入课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导入语的设计。

(1)导入语的功能 导入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沟通心灵

课堂导言是师生之间建立关系、沟通情感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举例:俞老师借“姓”发挥自我介绍。

我姓俞,按《说文解字》讲,俞的本义是“船”。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教师,就好比一条船,载着你们几十个同学一起在求知的大海中航行,抵达成功的彼岸。

②活跃气氛

高明的老师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活跃气氛,创造良

好的教学氛围。

例1:钱梦龙老师以自己的名字编谜语。

例2:惯性的导入语。

一天,一个女生坐车,到站停车时,旁边的人没站稳,撞了她一下。女生气愤地说:“你这人真没有德性。”这个人礼貌地回答:“对不起,不是德性问题,而是惯性问题。”③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言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1:朱雪丹老师教《太阳、地球、月亮》的导语。

小朋友,夏天晴朗的夜晚,你们常常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只见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多美呀!太阳、地球、月亮也是天空中的星星,所以说,我们是生活在地上,也是生活在天上。今天,老师一起带你们认识太阳、地球、月亮好吗?

例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导入语。

两千年前,古希腊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有个很重要的贡献是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进行一些运算,他是近代符号代数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和生平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唯一可供参考的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全文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刁潘都,下列数字可以告诉 您,他一生度过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才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世,但孩子在世的光阴只有他父亲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四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请你算一算,刁潘都活了多少岁,才和死神相见?

例3:《项链》的导语:

同学们,平时大家经常听到一些歇后语。如“癞和尚戴花—疯美”,“睡在棺材里还擦粉—死爱脸”,“厕所里开电风扇—出臭风头”等等。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新的。这个“歇后语”就叫,路瓦裁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裁夫人丢项链— 乐极生悲;路瓦裁夫人赔项链—自讨苦吃。你们说这是不是歇后语?对,不是。因为歇后语是约定俗成的,为群众所认可的。而以上这三句是我个人杜撰的。但这三句话有没有道理呢?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我出个上联“一夜风光项链即锁链”,请大家细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基本工整,能表达出你对主人公的看法。(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十载艰辛可怜实可鄙。)

④诱发思考

导语是启动学生思维的第一站。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学。”教师一开讲便巧设疑点、布置悬念,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探究问题、掌握新知。

例1:《太阳》一课的导语。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了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为什么射箭的人不把十个太阳都射下来呢?

刚才同学说的是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但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呢?这就是今天语文课的学习任务。

例2:《海底世界》导入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去海南看过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矾点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水天之间翱翔。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很想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峡谷?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吗?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知道这一切?

生:是的。

师:那么海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海底世界》。

⑤承上启下

导语是沟通“旧知”和“新知”的媒介。由旧入新的导语既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掌握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呐喊>自序》的导入语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许多小说,能回忆一下吗?

生:《一件小事》、《故乡》、《社戏》、《孔乙己》、《药》。

师: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的小说,有《祝福》、《阿Q正传》。以上这些小说选自他的哪一本小说集?

生:《呐喊》。

师:除《祝福》选自《彷徨》外,其余都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我要问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把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呐喊>自序》,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解释的。

(3)导入语的方式 ①引趣式

运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轶闻、趣事、故事、谜语、诗歌以及富有趣味的特殊修辞形式和修辞手段引入新课的导语。

一位数学老师在讲“等比级数求和”时,引用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的事。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想要点麦子。您就在这棋盘的第一格赏我一粒麦子,第二格赏两粒,第三格赏四 粒……依次都使后一格的麦粒比前一格多一倍,您就把麦粒的总和赏给我吧!国王听了,连连说:您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个要求真的太低了吗?(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079551615一串数字。)

这就是西萨要求得到的麦粒的总和,这些麦粒以重量来计算,约5270亿吨,竟是全世界两千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

国王为什么吃亏,这样大的数字怎样才能迅速算出,学了“等比级数求和”,我们就知道了。

②设疑式

紧扣教材布设疑障,激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设疑 式的基本语言形式是设问。

举例:物理老师讲“摩擦力” 的导语。

有一块大石头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不能推动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石头 的重量,而在于石头和地面间摩擦力系数的大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摩擦力”。③描绘式

用形象化的手段描述客观事物或以情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

例1:地理老师讲授“经纬网”时的导语。

在茫茫的大海上,有艘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失去了控制,报务员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于是临近它的船只纷纷前往营救,不久直升飞机也出现在这个海域的上空。而海洋上没有其他的目标,遇难船只是怎样报告自己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原来他们靠的是“经纬网”。

例2:丁玲《果树园》的导语:

当曙光冲破黑暗,太阳刚从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将 万道金辉洒向人间。于是,村舍、山峦、树木、田野、河流……都镀上一层金色,显得那么神秘而富有诗意。那金色的霞光、晶莹的露珠、清新的空气,构成一支美妙的晨曲,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晨光中的大地是美好的,那么果园的清晨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走进作家丁玲的文章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④关联式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引入新课的导语。

举例:《茶花赋》的导语:

同学们,散文家杨朔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可以说每个学期都要和我们见面。第一次他奉献给我们的是美丽的香山红叶,第二次他请我们品尝了广东甜香的荔枝蜜,今天,他将捧给我们春城昆明的一丛鲜艳的茶花。

⑤悬念式

通过问题和矛盾,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引入新课的导语。

举例:初中数学“方程”一课的导语。

让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想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去3,然后把运算的得数告诉我,我可以猜出你想的那个数是几?(有三位同学给了老师数字)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把你们脑子里的想的数算出来的,当你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后,你们不但能像老师一样迅速算出别人脑子里想的数,而且还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设计导入语

教材153页5、6、7题。

⒉小结语

(1)定义

小结语又称课堂教学结尾语,断课语。是指一堂课或某一教学环节、阶段将要结束时,教师对前面的教学进行巩固和强化所用的总结性语言。

(2)小结语的重要性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节课或一部分内容教完以后,说一段小结语,很有必要。其作用如下:

①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教学是由一系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组成,知识点比较分散。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能从所教学内容中总结归纳出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就可以起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作用。

举例:自然课《青蛙和蟾蜍》的小结语。

今天我们学了《青蛙和蟾蜍》,要懂得:第一,青蛙和蟾蜍有能适应在陆地上生活的外形构造特点.第二,青蛙和蟾蜍都会消灭大量的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保护它们.第三,青蛙和蟾蜍的生活史。第四,青蛙和蟾蜍小时侯在水里生活,用腮呼吸;长大后到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它们都是两栖动物。

②指导实践,培养能力。

学生感知、理解、记住了知识,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如果教师在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或对课后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些要求,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举例:语文课《动物过冬》的小结语。

小朋友们,你们还想知道鱼,鹿,苍蝇,蜜蜂,袋鼠这些动物怎样过冬吗?老师介绍一本书给你们看。这就是《少年科学》。(出示书)其中一篇《动物过冬》可有趣了,看了以后,会得到不少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如果有兴趣,老师再介绍两本书给你们看,一本是《有趣的动物》,一本是《中国动物故事集》。好了,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

③承前启后,过渡自然。

任何知识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每节课后或每个章节之后,用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在总结的基础上预告新的学习内容,使前后内容连接紧密,过渡自然。

举例:一位数学老师讲完等差数列,下节课将讲等比数列时的小结语: 数列:20,10,5,⒉5,⒈25…的第10项是多少?(这时学生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在一项一项地算下去,有的企图寻找什么规律.老师抓住学生此时的心理继续说.)其实第10项是很容易找到的,等下一节课我们讲了等比数列就知道了。

④置疑问难,发展智力。

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争论,或提出新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进行观察、思索、探讨,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例1:《司马光砸缸》的小结语

师:司马光采用砸缸的方法救人,如果你碰到小朋友落进大水缸,你会想什么办法去救他? 例2:《蝉》的小结语

师:这一课我们学完了,可是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蝉有没有听觉?课文里说“恐怕没有”。那到底有没有?大家课后去认真观察研究,也可以去请教别人,希望有一天你们能把这个谜揭开。

(3)小结语的种类 ①归结式

在完成教材的新授任务后,采用教师总结,学生回忆和师生讨论的方式,对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系统理解和记忆。

分数基本性质的小结语:

师: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性质。通过这堂课,你们自己说说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只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

师:看来,今天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帮助我们以后解决约分,通分和分数计算等等许多问题。

②练习式

通过指导学生在课上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练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地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完成课外作业练习的方法和范例,把知识转换为技能技巧。

例:《猫》的小结语

师:请把书合上,我们作个仿写练习。做练习之前,我们先讲两点要求:第一,要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性格,不写外形和其它,专写性格;第二,用总起分述的写法。为了能写好,咱们先讨论一下:你们最喜欢,最熟悉的动物是什么? 生:猴子。

师:如果写猴子,那咱们写它的什么性格? 生:淘气。

师: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它淘气? 生:它一下就爬到笼子顶上,它爬山可快了,还一下子就钻到山洞里。小猴还叫老猴背着爬。猴子还玩打秋千,玩得可好了。有些猴子还叫别的猴子挠痒痒。

师:一般是谁给谁挠痒痒? 生:妈妈给小猴挠痒痒。

师:好,先讨论到这。我们这篇文章的总起句可以怎么写? 生:猴子可真淘气!师:接着可以分别写它在地上,山上,打秋千玩,还可以专门写猴妈妈照顾小猴,背它玩,给它挠痒痒。咱们就这样向课文的作者学习,一定会写好的,再见。

③活动游戏式。

教师在教完谜语诗《画》后,建议回家背给家人听,并在课堂上沿袭一下,教师自己扮演老奶奶:

生: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个谜语,你能猜吗?

师:好,我很喜欢猜,你说说看。

生:“远看山有色……”

师:什么,远远地看到山上有蛇?那这蛇一定是大蟒蛇吧。

生:不是蛇,是色。

师:好好,奶奶耳朵不太好,那“色”是什么意思?

生:色是颜色的色。就是说远远看去山上一片青翠的颜色。

④探讨式。

举例:语文课《刻舟求剑》的小结语。

师:那个人的剑没有捞上来,我们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他捞上来呢?

生:叫挖沙船把剑挖上来。

生:用鱼网捞上来。

师:用鱼网捞,行吗?

生:不行,因为剑会把鱼网戳破的。

生:用块吸铁石,把剑吸上来。

师:这个方法好不好?

生:不好,如果是铜剑就吸不上来了。

(4)练习:设计《桂林山水》或《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小结语。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导入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希望同学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思考题及作业:一分钟说话《一次难忘的旅行》、《我喜欢的节日》。

主要参考书目:

⒈《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⒉《教师口语》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

⒊《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⒋《口语训练》董兆杰著,语文出版社1990年7月版。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抽两学生练习一分钟说话《一次难忘的旅行》、《我喜欢的节日》,两学生自由练习一分钟说话《一次难忘的旅行》、《我喜欢的节日》,师生一起点评。

二、新授

(一)讲授语

⒈讲授语的重要性

讲授,是指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形 式,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讲授的形式传输给学生的。讲授语言的好坏,更为直接地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⒉讲授语的要求

讲授语除了符合教师口语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通俗明白,深入浅出。对于教材中难懂的词句、深奥的道理、陌生的概念、定理、规则,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易把握。教师的讲授必须善于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做到通俗明白、深入浅出,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接受新知。

举例:一教师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解释“轮流”。

轮流是指依照次序,一个接一个,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是指结束以后重新开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勾玄提要,突出重点。

教师讲授时,应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述,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春》:盼春,绘春,颂春

《荔枝蜜》:厌蜂,爱蜂,赞蜂,变蜂

地理老师讲授降水过程:上升—冷却—凝结—降水 历史老师讲授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国困—民穷—兵弱 一教师对小学语文《党费》中“乱葬岗子”的解释: 你们懂吗? “乱葬岗子”就是胡乱埋死人的地方。解放前有,解放后没有了。解放前“乱葬岗子”有三种。有的是地主,大地主的坟墓特别高级,特地盖个房子,还有人看着,怕狗给扒了。还有一种不是地主,也不是农民,是生活还可以的人家,是不用人看的。第三种是贫农,没有钱买棺材,卷领席,挖个坑,往里一扔就得了。到时候就尸首堆满了,满山都是,这就是“乱葬岗子”。为什么要立牌子呢?怕狗给扒了。狗是专门吃死人的。上学期就有一课《小英雄雨来》,形容日本鬼子像吃过死人的野狗。同学们见过野狗吗?它吐出长长的舌头,露出利剑似的牙齿,谁见了都害怕……

(3)连贯周密,语义畅达。

第一,话题要集中。有时在讲授时受到意外因素的干扰,不得不暂时偏离话 题,但也要善于调控,及时拨到正题上来。

第二,层次要清楚。在一个话题之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么讲,要有 一个妥善的安排。

第三,衔接要得当。在一个讲授单位中,语句之间、层次之间要注意衔接。(4)把握讲授的时间。

小学生连续注意的时间不太长,低年级可持续10到20分钟,高年级也不会超过35分钟。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讲授的主要内容安排在这一时间内。

⒊讲授语的方法

(1)直陈法。用平实的语言把教材内容直截了当地陈说出来的方法。这是最基本、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讲授方法。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讲授直接迅速地感知教学内容,掌握新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是什么意思?(生:早晨)“夕”呢?(生:晚上)早上的花到傍晚才去把它拾起来,从《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本散文集是作者的回忆。那么,这本文集所写的事情发生在鲁迅先生一生中的哪个阶段呢?从“朝”—早晨,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这本文集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那时还是清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哪些生活。

数学老师讲述“黄金分割律”的使用价值:

在数学中有个基本而重要的定律“黄金分割律”,它表示1︰0.618的比例关系。乍看起来,它与生活无关,可是试验美学家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一个长方形,当它的长宽比满足了黄金分割比时,看起来最美最和谐!奇怪吗?毫不奇怪!数学来自自然,只不过是用数字、符号、图形来表示自然规律罢了。数学定律所提示的和谐当然与自然界的美是高度统一的,这就是说,数学是追求美的最有力的工具。一旦认识了这个问题,数学定律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了:利用黄金分割律,在绘画与摄影时,避免了把主景放在画面正中而造成呆板的对称;人们完美设计了电视屏幕、门窗等;发现并应用了重大经济效益的快速优选法;姑娘们的发束也偏侧到脑袋的一侧,增加美感。

(2)具象法。指借助形象化的描绘语言,阐述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它能利用人们熟悉的、可以直觉的、能唤起思维表象的事物帮助人们掌握那些陌生的、不易直接感知的事物或道理,引导人们自然地进入理性知识的王国。

一教师讲“惯性”的概念:惯性就像某个人具有的急躁性格,即使这个人睡着了,他的急躁性格还存在,只有当他遇事时才会表现出来。

语文老师讲授文章的材料和结构:这好比一个书店,书店里琳琅满目,但没有分类摆放。各类书籍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顾客要书不知从何找起;另一个书店,书籍分了类,而且摆放整齐。可就是书籍很少,顾客不愿去;还有一个书店更糟,不知怎么搞得,书架上空空荡荡。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关门。

一老师讲黄河每年输往下游泥沙重达⒈6×109吨时说:这些泥沙可绕赤道垒一道宽3米,高8米的堤坝,用载重1800吨的火车每天运2500车次,一年才能运完。

(3)例举法。是通过讲述实例来阐明概念、定理、规则等含义的方法。这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讲授方法,不同学科的概念、定理、规则大都可以通过举例来阐释。

胡裕树教授讲语法,讲到汉语的句式时念了一首古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化学老师讲分子的特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例如,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干了,樟脑丸放在衣橱里不久就变没了,盐在水中很快就不见了,这些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4)比较法。是把两个或几个有同有异的事物、概念、词语、定理等联系起来,分辨其异同或高下的方法。

“忸怩” “腼腆” “扭捏”三个词语的辨析:这三个词都有不大方的意思,“忸怩”是形容词,指不好意思,不大方。“腼腆”也是形容词,意思是害羞,怯生生。而“扭捏”是动词,只不大方的举止。

(5)引用法。是指援引名言、警句、诗词或有关资料来阐述、论证讲授内容的方法。恰当地使用引用法,能增强讲授的说服力。

地理老师讲梅雨季节的气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政治老师讲矛盾互相转换的原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政治老师讲一分为二的分析法: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6)联系法。是使用新知与旧知、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彼此接上关系,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方法。

数学老师讲解文字题:

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

天空飘着云。

⒋8加上⒉1的和除以⒌2与⒊4的积。

和除以积。

(⒋8+⒉1)÷(⒌2×⒊4)

(7)借助法。是借助实物或标本等的操作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运用借助法,具有直观形象的效果。

物理老师讲授“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时,给每个同学发一块硬纸片和软纸片,要求学生从高两米处同时自由落下,观察纸片落地的先后。

⒋练习讲授语:教材137页-140页。

(二)提问语:

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

⒈提问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那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则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就把“善问”看成“进学之道”,作过精辟的论述。

可以说,善教者必善问。反之,不善问者必不善教。⒉提问的要(1)提问要明确。

首先,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即: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 么问题。

其次,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如果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法正确地回答问 题。

《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提问语:

一、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笑?

二、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恨?

三、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鄙?

四、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爱?

五、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骗子行骗为什么会一路绿灯?

(2)提问要适时。提问要与学生认知的进程相吻合,要在学生有疑、有思、欲问、欲解而又苦于不知如何表达之时提问。失时而问,便达不到好的效果。

如:一教师在学生刚预习了《祝福》就问:“祥林嫂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什 么?”

于漪老师上语文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有学生问:“这些恒星系里大都有一 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中的“万万”是多少?全班同学发笑。同学又马上说“我知道了,是“万万”是“亿”。于老师:刚才这个问题我不用回答,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课文为什么要用“万万”,而不用“亿”?

(3)提问要适度。这主要指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适当。所提的问题不能低 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没劲。问题太难,学生又回答不出。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

另外,适度还指提问的数量要适当。不可无节制地“满堂问”,也会使课堂 秩序散乱,学生厌答,影响教学效果。

(4)提问要能启思。陶行知说“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巧”与“笨的 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启发思维。提问的“巧”主要通过形式和角度的创新来体现。没有启发性的提问体现为:简单化,机械化,没有回味的余地。

如:白求恩有多大年纪了? 又如:滥用“X不X”的形式提问。

(5)提问语要注意教学策略。一是面向全班。二是因人而问。三是不可逼 问。四是问有沟通。五是把握好语气,语速不宜过快,语音要清晰。

⒊提问的类型

按照答题的思考方式,把提问分为判断型、论证型、说明型、想像型四类。(1)判断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判断,着重培养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正确判断的能力。常用“是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运用这类提问应避免简单化和机械化。

如: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谁?

这里的“妻子”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

(2)论证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论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综合能力。常用“为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比判断型更有思考价值,有时两者常配合使用。

如: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

本文通篇写祥林嫂,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呢?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

论证型问题比判断型问题更富有思考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两者经常配合使用。

如: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3)说明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说明,着重培养学生说明的能力。常用“怎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也常与判断型提问配合使用。

如:你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清晨果树园的幽美景色的?

(4)想像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想像,并予以描述,着重培养学生合理想像的能力。常用“会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

如:路瓦裁夫人如果不丢失项链会有什么结果? ⒋提问的技巧。

(1)巧设矛盾、激疑设问。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提问揭示这些矛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愚公到底愚不愚?不愚,为什么课文又称他为愚公?

《有的人》一课中,作者为什么用“骑”,而不用“压”?

(2)由易到难、连环设问。一开始就提高难度的问题,容易把学生难倒,使他们失去兴趣。若先提一些浅显有趣的问题作铺垫,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再加大难度,就不会觉得太难了。

(3)故布迷津、迂回设问。有些问题本可以照直提问,但那样往往缺少启发性,学生的印象也不深;若采取“迂回战术”,改变提问的角度,有意布设迷津,让学生思路拐一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并加深印象。

《狐假虎威》一课: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

问: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这一前一后是谁在前?谁在后?你的根据是什么?

(4)叩其两端、正反设问。这种提问方法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辩能力。

如: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坚持实事求是会怎样? ⒌ 练习提问语:教材148页。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希望同学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思考题及作业: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职业》、《我向往的地方》。

第五、六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评价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通过欣赏特级教师授课实录,进一步掌握教师口语的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

评价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抽两学生练习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职业》、《我向往的地方》,两学生自由练习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职业》、《我向往的地方》,师生一起点评。

二、新授

评价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点和估价的教学语言形式。⒈评价的功能

(1)沟通教学,提高效率。

例:于漪老师教《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对比的方法来写?

生1:叫人家去玩。

生2:做广告。

师:这样说不恰当。作者这样写很具体,不仅比出了沿途景物的细微差别,而且表露了作者的感情。

(2)调动情绪,激发热情。

例:钱梦龙教《故乡》:

生:迅哥儿是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

师:这话说得多好啊!语言多丰富啊!录音机已经把这句话录进去了。⒉评价的方式

(1)直接评价

肯定式:

师:“死海不死”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生:简洁。

师:对,简洁。因为题目只有四个字。回答也很简洁,只用了两个字。还有吗?

生:我觉得题目很新颖,看起来是矛盾的,读起来并不矛盾,跟一般题目不一样。

师:讲得好!否定式:

师: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生:事物的特点就是事物的样子。

师:这样回答不确切。应该 说……

肯定否定式:这位学生的朗读声音响亮,音色优美,可徐节奏没有把握好,以后多加注意。

补充式:

师:“致使”是什么意思?

生:以致。师:你讲对了一部分,应该是“以致使得”。

(2)间接评价:这样说对吗?这样做正确吗?这样回答合理吗?你能否说得确切些?请说得等准确些。请仔细看题目。

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经常结合使用。师:楚王冷笑时,表情怎么样? 生:想得很高兴。师:是很高兴吗? 生:显得很得意。

师:再准确一些。生:显得很高傲。

师:对,是很高傲,更恰当的说法是“傲慢”。显示了楚王很看不起晏子。⒊评价的要求(1)态度明确

例:钱梦龙教《变色龙》。

师:这里的坏蛋到底指谁?

生:指赫留金,因为他没有拿到钱。

师:能独立思考很好,但还要深入地想一想,这段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其什么作用?奥楚蔑洛夫再说这些话时,他在做什么?

(2)准确客观:不能一概肯定,都说“好好” “对对”。也不能随意否定。要实事求是。

(3)讲求方法:钱梦龙老师、朱雪丹老师“夸奖式评价法”、黄逸萍老师“命名式评价法”,还有老师用“点睛式评价法”。

三、欣赏欣赏特级教师授课实录。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评价语的要领和技巧,希望同学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思考题及作业: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谈谈社会公德》。

第四篇:语文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四部曲”

山东省兖州市漕河镇中心中学史寒松

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展示、交流”等词语成了热门词汇。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而且要有善变的口才,多才而善于交际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令人担忧,善于口语交际的较少,而当众说话畏畏缩缩、木木讷讷、期期艾艾的却不在少数。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去改变这种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本人粗浅地总结了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的“四部曲”,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课前演讲练胆量。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式”,而语文教学更不会一个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就有一个环节,是我校语文教师长期坚持、从未放弃的教学环节,那就是课前演讲。演讲重在训练学生敢于走上前台的胆量。演讲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学生演讲,二是师生点评。开始时学生不太适应,有些学生虽然做了准备,但一上讲台,却憋了个大红脸,舌僵语塞,结结巴巴。最后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尴尬的走下讲台。而有些学生平时和朋友说话,滔滔不绝,甚至妙语连珠,意趣横生,但一上讲台发言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原因何在?很显然,这是一个胆怯的问题,胆怯会影响情绪,阻塞思路,干扰语言能力的发挥。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紧张羞怯的心理障碍,培养当众说话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演讲中,教师利用激励性的话语,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及时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渐渐地,学生大都敢于走上前台,勇于展示自我。

二、课中展示激兴趣。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激发兴趣的重要场所。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合理安排训练口语的时机。例如,学完《中国石拱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赵州桥是一座名桥,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写一篇解说词,向游客介绍美丽坚固的赵州桥。面对这样的一个题目,学生兴趣盎然,都争着做导游,做解说。在教学《木兰诗》时,理解文章后,设计了一个木兰答记者问的活动:这里是实话实说栏目,假如时光可以穿越,木兰英雄来到我们现场,你是一名小记者,准备与英雄交流什么呢?(找一名口才较好的同学扮演花木兰)面对这种情境,学生非常好奇,提问、交流的欲望当然非常强烈。学生争着提问,“木兰”妙语连珠,课堂上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呀!这种问题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口语交流的兴趣。

三、模拟训练学技巧。

学生有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胆量,还要学习技巧。其中模拟情境训练,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例如:模拟面试(假设面对用人单位的主考官,你准备应聘,如何展示自我?),模拟采访(每两人一组,一人担任记者,一人担任被采访者。“记者”要拟出逐步深入的几个相关问题,依次发问,对方当即言简意赅的做出回答)等等。训练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点评或讲解纠正。教师的总结应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既要概括一些规律,又要充分肯定训练中的长处,同时指出不合规范、规则的地方。这样做使学生从中取长补短,汲取教训,学到技巧。

四、生活体验求实战

学以致用,学了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去体验。一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例如,在家中与长辈交流、接待客人,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交流,在社会不同场合中与他人得体交流,甚至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公益活动等。二是教师还要注意调查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情况,及时总结反馈,并调整在口语训练中的一些做法,争取让口语交际“四部曲”更加完善。

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语文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的加强训练,争取让我们的学生站得直,说得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第五篇: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论文

学生不善于表达,甚至无法表达,陈述事实时结结巴巴,意思表达不清楚,不流畅。即使毕业时书面考试成绩不错,到了用人单位,还是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把自己展示给对方,展示给社会,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对学生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训练,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以“读”练“说”

在我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我认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叶圣陶说:“不出声,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充分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使每个学生在朗读中都能学会欣赏,有所感悟,完成积累,我具体的做法是:要求学生从预习课文开始,养成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背诵课文的习惯。不仅要在课内朗读课文,还要求学生课外朗读报刊杂志,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语速恰当,表情自然。此外,开展课文朗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进行朗读训练。为了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班里设立了朗读的各种奖项,凡是获奖的同学,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奖励之外,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奖励,那就是在他们平时的量化考核上加分,作为学期结束时评优的一个条件。平时休闲时间则多播放文质兼优的播音员的朗读材料,让学生于有意与无意间受到熏陶和感染。另外,我根据职高生好动、爱新鲜、爱表现的特点,编演课本短剧,让学生在排演中去读去背。这也是加强朗读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以“答、论、讲”促“说”

近年来,我开始尝试以“答、论、讲促说”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答”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老师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回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我在教《项链》这篇小说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丢项链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面对如此高昂的代价,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们沉思片刻后纷纷发言,有同学说他可能会逃跑;有同学说他可能会买一串假的去欺骗他的朋友;有的同学说他可能会耍赖;有的同学说为了做人的根本,我会像主人公玛蒂尔德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赔偿,只有这样我才能活得有尊严……对于这些想法,教师要积极给予肯定和引导,指导他们多角度地去表达自己的心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论”就是讨论、评论、辩论。这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可以规定一个主题,或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人物、某一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展开讨论、评论、辩论,让学生在实际的说话训练中,掌握说话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辩的能力。

“讲”就是讲解,讲述,讲演,这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较强的训练。这种训练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综合素质上,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化功底,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观察敏锐,思维敏捷。张志公曾经说过:“经济改革的大潮开始把口头交际推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并且提出了有待我们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把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重点,“讲”的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前面“答”与“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讲的技巧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只要我们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讲故事,复述课文,搞讲演,因势利导,总结经验,分析方法,以讲助说,以答练讲,就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社交能力的目的。

在这方面,我先从引导学生看文艺作品做起,每周开一节文学作品讲读课,采用最通俗的方式——讲故事,把世界文学名著一部一部介绍给大家,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组织读书报告会,每月一节课,由学生来谈书论书,谈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喜欢。这种对人物的评论往往反映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同时又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长时间开展讲名著活动,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自然,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三、以“听”助“说”

听力培养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能力训练,它需要启动人的分析、思考、判断、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很多情况下,要想“说”得好,首先还必须听得真,如回答问题与辩论,就需要有较强的“听”的能力,能听出说话者的本意,把握弦外之音。“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说”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实施“说”的训练的同时,决不能忽略“听”的作用,有目的地以“听”助“说”,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的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抓住课堂内外口语训练的机会,在复述材料、命题讲话、即席讲话、辩论练习......

    浅议职高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浅议职高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而口语训练又是这门基础课里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我们作为一线教育的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从多......

    周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 2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二稿) 【摘要】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的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

    口语训练

    预热练习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轻度哼鸣:20秒。 膈肌训练:闭口狗喘气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慢吸快呼:2次,20秒。慢吸慢呼:2次,20秒。快吸慢呼:4次,2分钟。 “丝”......

    口语训练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以“我为2008奥运会推选吉祥物”这个热门话题作为发言主题,激发学生搜集资料和交流表达的热情,通过在课堂上资料共享......

    语文口语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口语教学 曹小腾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是并列平行的,无轻重之分,缺一不可。因此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

    初三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题

    初三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题 [典型考题] 1.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