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口语训练
学生口语训练
上传: 仇铁微更新时间:2012-5-22 16:02:0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初一到初三的语文教学中,我坚持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一阶段的“自由演讲”式训练
首先,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初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其次,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字;
(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3)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
初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讲自己兴趣爱好的;有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的;有谈异国风情的;有讲成语故事的;有讲名人轶事的;有讲热门话题的;有说我的爸爸、妈妈的;有谈我的老师的;有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的;甚至还有讲我的弱点的等等,涉及面很广。通过演讲,无论讲者听者,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初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 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 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每课一讲的训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节语文课上都有可能出现新奇的演讲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就锻炼口语来讲,还只能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逐步使学生从理
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逐步形成为语文素质。
初二阶段的“命题演讲”式训练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 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
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他们的爱好、年龄、兴趣、水平等都很接近,演讲的学生一般不会感到困难,大都能较好地扣题展开,而且讲得有声有色。出题的学生,出于荣誉感、责任心,平时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了解同 学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看书看报也勤了,思考的问题也广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增 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互相竞争,各显神通,大大挖掘了自身的潜力。
学生出的题目丰富多彩,有生活气息,有时代感。如:“中学生的苦恼”“我最想对老师说”“我最想对 父母讲”“我与流行歌曲”“抄作业之我见”“考试考好以后”“假如你是一个大企业家”“跨世纪人才要有什么条件”等等。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 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 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这类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与高一阶段的要求、内容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但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引导,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完成这项训练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初二阶段的练习,同学们的兴趣更浓,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演讲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项课堂活动,使学生大面积地活动起来了,口语训练成了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而且寓思想教育、心理素质 教育于语文教学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其语文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初三阶段的“即兴演讲”式训练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 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普通话等方面 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作适当评点。
无论是演讲还是评论,都需要思想集中,思维敏捷,构思迅速。要讲好、评好,的确不容易。但学生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知识、勇气、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诸方面的因素都达到了一定的量的积累绝大多数 同学完全有能力做得很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为全面地受到磨炼,各方面的进步也更为显著:说话 内容更具有思辨性,逻辑性增强,论证更趋缜密,语言也更生动、活泼,并更见幽默,文笔也越来越老练成熟,平时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这是课堂口语训练中更见成效的阶段。
初中三年三个阶段的口语训练的尝试表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和积累,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们大胆地探索 和尝试。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训练过程,课堂口语训练,既是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材能力等的综合练习,也是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数学知识、生物知识、科技知识及 生活常识的综合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反馈训练。在口语训练中,学生又可以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展开竞争、增强毅力,这都给教师捕捉教学信息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学生口语训练应循序渐进,常抓不懈。
第二篇:口语训练
预热练习
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
轻度哼鸣:20秒。
膈肌训练:闭口狗喘气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
慢吸快呼:2次,20秒。
慢吸慢呼:2次,20秒。
快吸慢呼:4次,2分钟。
“丝”——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衣 ”-----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钟。
搓脸:10秒。
转颈:10次,10秒。
松下巴:10秒。
提颧肌:10次,10秒,手辅和自行交替进行。
咀嚼:闭|、张口各20次,30秒。
半打哈欠:5次,10秒。
唇部练习
撮唇:10次,20秒。
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
转唇:8*8拍,30秒。
双唇打响:30次,30秒。
弹唇:1分钟。
b本音:60次,1分钟。
ba本音:60次,1分钟。
ba-----ba-----ba------ba------,1分钟。
舌部练习
顶腮:30次,30秒。
刮舌:20次,20秒。
伸卷舌:20次,20秒。
立舌:10次,30秒。
转舌:8*8拍,1分钟。
弹舌:30秒。
d本音:60次,1分钟。
da音:60次,1分钟。
da-----da-----da-----da------;60次,1分钟。
g本音:60次,1分钟。
ga本音:60次,1分钟。
ga-----ga-----ga-----ga-----:60次,1分钟。
ge音:60次,1分钟。
ge-----ge-----ge------ge-----:60次,1分钟。
dilili-dululu-dalala 10次
气息控制练习
数“数儿”:一口气由1数到30,3次,3分钟。
数“枣儿”:要求尽可能一口气数20个以上“枣儿”,2次,2分钟。
腹肌爆发力的训练
①平板支撑:俯卧,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紧,盆底肌收紧,脊椎延长,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匀呼吸。每组保持60秒,每次训练4组。
②仰卧起坐:身体仰卧于地垫上,屈膝成90度左右,脚部平放在地上。平地上切勿把脚部固定(例如由同伴用手按着脚踝),否则大腿和髋部的屈肌便会加入工作,从而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再者,直腿的仰卧起坐会加重了背部的负担,容易对背部造成损害。根据本身腹肌的力量而决定双手安放的位置,因为双手越是靠近头部,进行仰卧起坐时便会越感吃力。初学者可以把手靠于身体两侧,当适应了或体能改善后,便可以把手交叉贴于胸前。要求不停歇做30~50次。
腹肌各部分肌肉灵活配合的锻炼
①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②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①仰卧,小腹上放一本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
②坐在硬凳前端,双腿伸直,腰腹放松,上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旋转,上身后仰吸气时腹肌或放松,或稍稍绷紧;上身前倾呼气时,腹肌有意识收缩送气。
控制膈肌能力的锻炼 膈肌弹发
第一步,深吸气后,发出一个扎实的“hei”音。要求喉部、下巴松弛,似没有一样不用力,舌根在发H时,有前送弹动感;而胸前剑突下有明显的向上弹动感。在弹发“hei”时,必须注意膈肌的弹动与发音要协调同步。开始气与声可能会超前、先出气后出声,也可能会落后,出声了、气尚未弹出,还可能气弹出却未用在发声上,气弹了而声音仍用嗓子喊出来„„等等现象,这在初练者是必然的现象,不要着急,可以慢慢地一声一声地找。这时需注意三点:
一是,控制膈肌正确地上弹,既不是上腹部向外努(这样气不是外弹、而是内吞),又不是上腹部向内拙挤(这是送气而非‘弹气’)
二是,喉头部位一定要松弛,气弹出才可能弹发出hei音。否则气与声会脱节形成嗓子挤出的声;三是,弹发正确的hei音,是音高稍低、圆润集中、松弛宽厚的声音。在开始练膈肌弹发时,首先要注意膈肌弹发与发音的配合要正确,不必贪多、贪快、贪连续发音,只有一声、一声练得有力了,才能连续发音。
第二步,在膈肌单声弹发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增加连续弹发hei音的次数,连发2个、3个、4个„„直至可连续发7-8个hei音。连续弹发时,要注意给气的力量应该均匀,发出的hei音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音量、音高、音色应始终一致。在连续弹发时,还应注意将膈肌的力量控制集中到弹发的瞬间,而在弹发间隔时、膈肌要迅速放松还原到原位。不会放松,膈肌越弹越紧张,最终会因无气可弹而力竭。只有弹发后的迅速放松才能使气不断地进入、弹出,也有利于膈肌再次积聚力量弹发。本篇文章信息转载自 第三步,坚持第二步连续弹发练习,数日后会获得“自动”进气的感觉,以无限制的连续发出稳定hei音时,就可进行第三步练习:由慢到快、稳劲轻巧地连续弹发hei音。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做改变音高、音量、音色、音长的隔肌弹发练习。
贯口
大宋朝文堰伯,幼儿倒有伏囚之志,司马文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小黄香九岁温席奉香,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陷连环借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命丧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
夸张四声的练习-
口腔控制与吐字归音
gai音单发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绕口令练习(部分,可以按照自己的问题从教材上找到相应的训练)参考教材页码【P208-245】【P337-346】
八百标兵(b,p)八百标兵奔北坡 炮兵并排北边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 标兵怕碰炮兵炮
八了百了标了兵了奔了北了坡 炮了兵了并了排了北了边了跑 炮了兵了怕了把了标了兵了碰 标了兵了怕了碰了炮了兵了炮
短刀(d,t)调到敌岛打特盗 特盗太刁投短刀 挡推顶打短刀掉 踏盗得刀盗打倒
牛郎恋刘娘(n,l)牛郎年年恋刘娘 刘娘连连念牛郎 牛郎恋刘娘 刘娘念牛郎 郎恋娘来娘念郎 粉凤凰(f,h)费家有面粉红墙
粉红墙上画凤凰 凤凰画在粉红墙 红凤凰、黄凤凰 红凤凰看黄凤凰 黄凤凰看红凤凰 粉凤凰、飞凤凰 粉红凤凰花凤凰 全都仿佛活凤凰
紫丝线织紫狮子(z,c,s)试将四十七支极细极细的紫丝线 试织四十七只极细极细的紫狮子 让细紫丝线试织细紫狮子 细紫丝线却织成了死紫狮子
紫狮子织不成 扯断了细紫丝线
喇嘛和哑巴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 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提拉鳎目的喇嘛的鳎目 喇嘛非要拿鳎目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的哑巴一鳎目 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提拉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的哑巴一鳎目 还是别喇叭的哑巴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四声歌
学好声韵辨四声,阴阳上去要分明 部位方法要找准 ,开齐和撮属口型.双唇班抱必百波 ,舌面积结教坚精 翘舌主争真知照,平舌资则早在增 擦音发翻飞分复 ,送气查柴产彻称.合口呼午枯胡古,开口高坡歌安争 撮口虚学寻徐剧 ,齐齿忆依摇曳英 前鼻恩因烟弯稳 ,后鼻昂迎中拥声 咬紧字头归字尾 ,阴阳上去记变声; 循序渐进坚持练,不难达到纯和清
用空腔控制改善音色的练习① 以“开音”带“闭音”,达到“闭音”稍开
安宁
按语
按理
傲气
奥秘
八股
巴黎
拔河
当局
斑竹
把戏
板栗
宝贝
保密
仓库
草地
抄袭
刀具
八旗
打击
刚毅
傻气
康熙
来去
劳力
马蹄
毛衣
奠仪
暗器
② 以“闭音”带“开音”,达到“开音”稍闭
技法
机械
苴麻
沮丧
巨大
苦熬
孤傲
提拔
涤荡
臂膀
渔霸
骑墙
毒打
激发
立方
库房
寄放
里拉
彼岸
滴答
蓖麻
抵挡
出门
礼堂
碧桃
复杂
起赃
臆造
图章
汽缸 ③ 以“前音”带“后音”,达到“后音“稍前
提高
预告
诗歌
体格
帝国
因果
阴沟
尸骨
备考 背后 半途
难过
鼻孔
嗜好
刺客
理科
碧空
敌寇
倜傥 笔触
煎熬
司库
实况 余额
帝王
以往
失望
义务
悲歌
比武
④ 以“后音”带“前音”,达到“前音”稍后
刚毅
港币
高低
告捷
戈壁
革职
个别
更迭
木马
暴雨
宫女
共事
谷雨
过眼
穿刺
毫厘
合理
入门
横笛
红利
厚意
蝴蝶
抗体
可以
乌鱼
饱学
帮办
胞衣
刚愎
胸腔共鸣(低音共鸣练习)
-a音单发
an音单发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喉部控制训练
螺旋音练习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实虚
虚
实
虚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虚实
实
虚
实 飞流
直下
三
千尺 实虚
虚
实
虚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虚实
实
虚
实 a(实声)—a(虚实声)—a(虚声)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声音弹性及其对比训练
(练习时,对材料内容要有所感受。为保护嗓子,除强声练习外,一般音量不要大。)
1、高与低――指在本人音域范围内音调相对的高与低。
练习一,有层次地爬高降低。选一句话,先用低调说,一级级地升高,然后再一级级地降下来。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练习二、一句高,一句低,低高交替。这个练习在发声上的难度大一些,因为气息、声带都要做跳跃式地调整。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练习三、一句话内音调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2、强与弱
练习
一、有层次地由弱到强
“小柳树,满地栽,金花谢,银花开。” 1)、第一遍用低弱声,一遍比一遍略强;高音基本不变(强弱度升高时,高音会略有上升); 2)、第一遍用低弱声,一遍比一遍略强略高。到最强最高时,不能有喊的感觉。逐渐增加由弱至强的中间层次。 练习二,小音量练习
用较小的音量读一个小片段,字音保持一定清晰度,不压不噎不吃字。比如这样一段:
“参加这次决赛的中国选手胡晓平,走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她比我们的共和国晚生一年,懂事后,有一大半是在动荡岁月中度过的。„„胡晓平固然有歌唱家的秉赋,但更具有 惊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几年’,为了唱好每一个音符,每个字母,小胡几十遍地反复练习,舞台上生动优美的那一刹那,台下却需要无数单调、枯燥的动作。” 练习
三、弱中间强
随着文稿内容的发展,在小音量的基础上,间以较强音量。材料下面划线处适当加强,练习时加强的幅度可略为夸张。
“当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嘎然刹止时,会场突然鸦雀无声,一片沉静。帐幕缓缓闭合后,掌声、喝采声骤然四起,人们起立欢呼。掌声长达三分钟,演员出来谢幕五次。‘啊,中国!’‘女主角是中国人,真没想到!’人们赞叹地在议论。” 练习
四、喊声及呼口号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雄壮)2)、由河对岸传来热情的呼喊:“张-老-师”。(其中的“张老师”要求高亢,气息控制较强)
3、实与虚
练习
一、偏实声练习
声门轻松闭合,声音较响亮,扎实、清晰度较高。播报新闻、朗诵议论性文章基本用这种声音,知识性的作品也多用偏实的声音,是用得较多的基本色彩。我们可以采用短小的消息作练习材料。如:
“一种家用手动编织机,最近在湖南益阳通过鉴定。这种编织机,主要适用于粗的和中粗毛线加工毛衣。” 练习
二、虚声练习
声门有一定的开度,气息逸出较多,容易频繁吸气并带出吸气声,练习时要注意防止;并要保证字音的清晰。虚声多用在说悄悄话、描述想象中的虚幻的事物以及惊叹等情况下。1)、“记得是春季,雾蒙天,我正在蓬莱阁后面拾一种被潮水冲得溜光滚圆的鹅卵石,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象水墨画一样。” 2)、“我不禁赞叹着说:‘你们的生活真象神仙啊!富足得很!’” 3)、“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象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来要来的。’”
4、明与暗
一般朗诵多用较为明朗的声音,但要根据作品内容需要,明暗适宜。 练习一 明朗音色练习
下面是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的开始段: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象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象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练习
二、暗音练习
比如朗读 鲁迅先生的杂文《为了忘却纪念》,如果用明朗的声音,必然导致情趣迥异,面目全非;只有较暗的声音才可能体现出作品的内涵。可选用这篇杂文的第一段练习。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一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5、刚与柔
试朗读下面两段文章,就可以发现,第一段需要用偏刚的声音,特别表现在下面划线处;第二段则需要柔和的声音。
“方志敏同志具有革命的眼力,他想得一点不错。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他清楚地知道,这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写成的最后的报告,其中有着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直到一九三六年四月,鲁迅先生在他逝世前半年,才找到了一个稳妥的渠道,把这些重要的文件迅速地转给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盼望着,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6、厚与薄、粗与细
气息深,胸声强,声音厚;气息浅,胸声小,声音细薄。可以采用感情深沉的诗词锻练声音的厚度;轻松活泼的知识小品等可以用来锻练声音的轻巧。比如 练习一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爹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得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女儿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练习二
冬季,北国的兰州虽然寒气袭人,但市场上的新鲜蔬菜却碧绿嫣红,青翠欲滴。水灵灵的蔬菜中,最吸引买主的是洁白纯雅、营养丰富的冬令补品――百合。那层层鳞片组成的果实,宛如盛开的白牡丹,更象怒放的白莲花,格外惹人喜爱。在蔬菜家庭里,百合集多种养料于一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铁、磷、钙和多种维生素成分。炒菜、入饭、煮粥都可以,香甜适口,味醇开胃。如果把兰州的百合与兰州的玫瑰调制成“百合玫瑰羹”,风味别具一格,可以跟莲子羹比美。百合适应性强,祖国东西南北,山川平原,不管冷热温燥,不择气候土壤,都可以种植。
7、纵与收
――指以气息统领的声音的放开与收拢,是气息与声音的运动形态。
练习一 朗读这一段时,气与声必须持“纵”的状态;虽然在两个“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处略有小收,但总的状态是“纵”,读来才能铿锵有力。如果用“收”的状态朗读,必然会疲踏、沉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矛盾 《白杨礼赞》)
练习二 鲁迅《社戏》中的这样一段,是必须用“收”的状态读的: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而同一文章的另一段,却是一种“小纵”的状态: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蒿,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由于声音弹性是以复合形式出现的,因而在单项对比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综合练习。 第一阶段,可以采用古典诗词作为练习材料。古典诗词以精练的文字抒发深邃的情感,变化多,旋律美,耐推敲,是锻练声音弹性的好材料。可选择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诗词,每一首用一段时间练习,以期达到“情-气-声”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声音特点选择练习材料,有的发扬已所长,有的补足已之所短。然后可选用感情变化较复杂些的现代诗歌进行练习。
第二阶段,选短小的现代优秀散文作为练习材料。散文的感情色彩丰富,而形式、文字更适合朗诵练声。
宪法(宣读式练习)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三篇:口语训练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以“我为2008奥运会推选吉祥物”这个热门话题作为发言主题,激发学生搜集资料和交流表达的热情,通过在课堂上资料共享、小组内自由交流和推选小组代表课堂主题发言、发言评点几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文明的人际沟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以热门话题激发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欲望,创设自由而宽松的具体交际情景,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学生要积极搜集资料、参与讨论、上台演讲,进行口语表达实践,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教学流程】
(一)准备
1查阅往届奥运会以及奥运会吉祥物的资料,分别记录好吉祥物的象征意义。2与家人或亲友交流意见,为2008年北京主办的第29届奥运会推选一种动物作为吉祥物,并说明推选的理由(如形象特点、生活习性、象征意义等),有条件的可以配设计图。
(二)导入
简介奥运会:奥运会全称“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因古代希腊人常在奥林匹亚举行体育竞技,1894年的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一次,轮流在各会员国举行。我国北京争取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但吉祥物还没选定,这节课让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各抒己见、出谋献策吧!
(三)奥运会吉祥物知多少
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组织者第一个选定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德国种小猎犬作为本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并取名为“瓦尔迪”。
1976年,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选择了一只名叫“阿米克”的海狸作为吉祥物。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隆重推出棕熊“米莎”为吉祥物。棕熊的造型是专门为儿童书籍插图的苏联画家奇齐科夫设计的,他画的那只模样可爱的小棕熊腰间系着一条皮带,皮带扣上有奥林匹克五环图案。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最初打算以太阳或棕榈树的图案为吉祥物,以象征加利福尼亚阳光明媚的海滩。后来组委会经再三考虑,认为应突出美国全国的特点,于是一只名叫“山姆”的兀鹰最终被定为吉祥物。
1988年的汉城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一只老虎,热情的韩国国民为它取了2295个名字,最后从中选定了“虎仔”这个名字。老虎在韩国民俗中是受人喜爱的动物,它象征力量与勇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吉祥物小“科比”采用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种长毛牧羊犬的形象。这种狗活泼、善良,非常讨人喜欢。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吉祥物名叫“伊仔”。“伊仔”是从1000多个图像中筛选出来的。它的大脑袋上长着一张大嘴和一双“星眼”,手有四指,脚穿特大篮球鞋。
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推出由三种卡通动物和一个标有“Australia”字样的地球组成的吉祥物。它是以主办城市悉尼的名字命名。它象征强壮,充满活力又富有幽默感的澳大利亚人民。食蚁针鼹 “米利埃”,它以千年盛典的名义命名。它象征富有朝气和乐观精神的澳大利亚。笑翠鸟 “奥利”,它以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名字命名。它象征澳大利亚人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四)小结吉祥物
吉祥物一词,源于法国普罗旺斯语Mascotto,直到19世纪末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形式收入法文词典,英文Mascot由此衍变而来,意指能带来吉祥、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奥运会吉祥物诞生于1968年第十届冬奥会上。
(五)我为2008奥运会推选吉祥物
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推选的吉祥物,说明推选的理由。交流后选派代表到台上发言。
用幻灯打出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有主见,有表达的信心和勇气。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就不同的见解与别人商讨。3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注意使用文明语言。
(六)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七)各代表发言毕,根据已经列出的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评点台上代表们的发言哪些处理得不错,哪些细节做得不够好?评点的时候要注意尊重别人,说话要文明有礼。可用投票的方式选举出设计得好的吉祥物,加以奖励;如有条件,设计一个更详细的方案,推荐给北京奥运会。
(节选自《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出版社出版)》)
第四篇:浅谈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
浅谈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贯彻落实《语文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重要。
【关键词】 交际情景交际机会交际互动课程资源交际信心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重要。随着年级的升高,目标要求也是螺旋式状态上升。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害怕开口,不敢交流,教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下面谈谈自己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些浅见。
一、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爱说、说好的兴趣。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口语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内容:
小明的爸爸爱打鸟。今天,他又背上猎枪准备出门,小明想劝阻爸爸。想一想,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说服爸爸?试着跟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伤害动物的事?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讨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做。
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交际情境:
(1)老师谈话引入:今天就让老师来当“爸爸”,我想找个同学来当我的孩 1
子——小明,让我们一起来扮演下父子,模拟上面的情节进行对话。
(2)让学生看情境表演。走进情境。
这段情境表演,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并通过看表演,将孩子们引入情境,为参加口语交际做好了内容和情绪上的准备。学生看完表演后,我直接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分别在活动中充当爸爸和小明的角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学生交际之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强烈欲望。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借助实物直观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播放录音、录像、课件来渲染气氛,或者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启发学生走进情境。再如,教学口语交际《学会生存》,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交际情境: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带给我们惊喜和快乐,有些则会带给我们泪水和痛苦。请同学们看这样一组图片。
2、出示图片:师深情地讲述:无情的洪水冲毁了我们的家园,淹没了无数的生灵; 突如其来的大火让我们惊慌失措,大火过后只剩下了一片灰烬;地震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轰的一声震毁了房屋,一片废墟下掩埋了无数鲜活的生命。面对如此惨状,留给人们的只有悔恨和泪水。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知道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的感触,那就把你们看完了图片后的感想说出来吧!
3、师讲述:同学们,房屋毁了可以重建,生命没了可无法挽回呀!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的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学会生存这个话题来聊一聊。
导入新课要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与愿望,口语交际教学亦如此。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心理,创设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交际情境,营造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全身心投入教学之中,自觉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这样,我就把学生引进交流的状态了。
二、创设交际机会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活动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语文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交际素材,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素材,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机会。如这学期,我刚接手一班新的学生,我想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口语交际的内容:《自我介绍》,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外貌、性格、喜恶等特点,不仅让学生们重新互相认识,作为班主任的我能通过他们的介绍,从而了解他们,以便顺利开展班的工作。要到学生家家访了,我让他们说说《我家的路线》。了解了线路,我又让学生介绍《我的家》。家访后我让学生说说《待客》------这些都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摄取的交际话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一定能发现和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口语交际内容。
三、创设交际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讲方相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要交际的相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实现教学中的相向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相向互动是明显的。例如在六年级开个模拟辩论会。辩论题目: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辩论方式:将全班同学分成两队。一队是红队,持“讲诚信”的观点;一队是蓝队,持“善意的谎言”的观点。两队分别做好准备,先在小组进行,再在全班进行。辩论时,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并针对对方发言中的漏洞进行反驳。听和说就可以进入双向互动。小组讨论教学环节的安排能很好地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向全体学生。口语交际是直面的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是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口语交际。而就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而言,交往与互动即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自在地学习,无拘无束地表达。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互动性不够明显,双方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我们在教学时要特别留意。例如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如果只是把自己遇到的、听到或从电视上、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了解到的有关的国内外的事情来说说,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互动性,所以在引导学生把搜集国际、国内新闻的同学发言同时,其他同学可以听后谈谈对每则新闻的看法,也可以对发言情况作出简单评价(指导学生从语言、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认为需要补充的,或有疑问的,可以互相发问。这些问题也自然变成交际的话题,互相问答的过程也就是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同学间进行面对面、开发式的交流,真正做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思考,在讨论中交流,在延伸中体验。
四、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地领会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口语交际’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如教学完《桂林山水》,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山水;教学完《北京的春节》,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学完课文《穷人》,让学生续说“桑娜收养西蒙两个孤儿后的故事”;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说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其实,只要细心挖掘,就一定能找出训练口语交际的源泉。
五、增强交际信心
高年级学生胆子小,特别是女生,说话声音小,不敢大胆在同学面前说话,更谈不上互相交流了。我是这样引导他们克服胆怯心理的,好好地利用早读课,每生读一段课文,表扬读的好的,鼓励有进步的,鞭策不够好的。在口语交际时,鼓励人人学会倾听,人人大胆发言,多表扬,少批评。学生训练多了,自然就不再怕,口语交际的课堂也活跃了。在学生的一篇周记里写着:“老师,谢谢您!我本来是个胆小的女孩,在您的鼓励下,学会了大胆与同学交流。”可见,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很重要的。
总之,口语交际是一门新的课程,有待我们共同去探究,拓展出更宽的教学途径。
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第五篇:教学口语训练
第三章
教学口语训练
教学时间安排:
六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课堂教学环节中经常使用的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
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导入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导入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抽两学生练习一分钟说话《我所在的集体》、《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两学生自由练习一分钟说话《我所在的集体》、《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师生一起点评。
二、新授
⒈导入语(1)定义
导入语是指一节课开始时所讲的话,即所谓“开场白”或“入课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导入语的设计。
(1)导入语的功能 导入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沟通心灵
课堂导言是师生之间建立关系、沟通情感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认可。举例:俞老师借“姓”发挥自我介绍。
我姓俞,按《说文解字》讲,俞的本义是“船”。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教师,就好比一条船,载着你们几十个同学一起在求知的大海中航行,抵达成功的彼岸。
②活跃气氛
高明的老师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活跃气氛,创造良
好的教学氛围。
例1:钱梦龙老师以自己的名字编谜语。
例2:惯性的导入语。
一天,一个女生坐车,到站停车时,旁边的人没站稳,撞了她一下。女生气愤地说:“你这人真没有德性。”这个人礼貌地回答:“对不起,不是德性问题,而是惯性问题。”③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言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例1:朱雪丹老师教《太阳、地球、月亮》的导语。
小朋友,夏天晴朗的夜晚,你们常常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只见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多美呀!太阳、地球、月亮也是天空中的星星,所以说,我们是生活在地上,也是生活在天上。今天,老师一起带你们认识太阳、地球、月亮好吗?
例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导入语。
两千年前,古希腊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生有个很重要的贡献是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进行一些运算,他是近代符号代数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和生平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唯一可供参考的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全文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刁潘都,下列数字可以告诉 您,他一生度过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才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世,但孩子在世的光阴只有他父亲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四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请你算一算,刁潘都活了多少岁,才和死神相见?
例3:《项链》的导语:
同学们,平时大家经常听到一些歇后语。如“癞和尚戴花—疯美”,“睡在棺材里还擦粉—死爱脸”,“厕所里开电风扇—出臭风头”等等。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新的。这个“歇后语”就叫,路瓦裁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裁夫人丢项链— 乐极生悲;路瓦裁夫人赔项链—自讨苦吃。你们说这是不是歇后语?对,不是。因为歇后语是约定俗成的,为群众所认可的。而以上这三句是我个人杜撰的。但这三句话有没有道理呢?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我出个上联“一夜风光项链即锁链”,请大家细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基本工整,能表达出你对主人公的看法。(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十载艰辛可怜实可鄙。)
④诱发思考
导语是启动学生思维的第一站。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学。”教师一开讲便巧设疑点、布置悬念,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探究问题、掌握新知。
例1:《太阳》一课的导语。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了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为什么射箭的人不把十个太阳都射下来呢?
刚才同学说的是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但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呢?这就是今天语文课的学习任务。
例2:《海底世界》导入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去海南看过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矾点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水天之间翱翔。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很想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峡谷?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吗?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知道这一切?
生:是的。
师:那么海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海底世界》。
⑤承上启下
导语是沟通“旧知”和“新知”的媒介。由旧入新的导语既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掌握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呐喊>自序》的导入语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许多小说,能回忆一下吗?
生:《一件小事》、《故乡》、《社戏》、《孔乙己》、《药》。
师: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的小说,有《祝福》、《阿Q正传》。以上这些小说选自他的哪一本小说集?
生:《呐喊》。
师:除《祝福》选自《彷徨》外,其余都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我要问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把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呐喊>自序》,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解释的。
(3)导入语的方式 ①引趣式
运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轶闻、趣事、故事、谜语、诗歌以及富有趣味的特殊修辞形式和修辞手段引入新课的导语。
一位数学老师在讲“等比级数求和”时,引用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的事。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想要点麦子。您就在这棋盘的第一格赏我一粒麦子,第二格赏两粒,第三格赏四 粒……依次都使后一格的麦粒比前一格多一倍,您就把麦粒的总和赏给我吧!国王听了,连连说:您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个要求真的太低了吗?(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079551615一串数字。)
这就是西萨要求得到的麦粒的总和,这些麦粒以重量来计算,约5270亿吨,竟是全世界两千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
国王为什么吃亏,这样大的数字怎样才能迅速算出,学了“等比级数求和”,我们就知道了。
②设疑式
紧扣教材布设疑障,激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设疑 式的基本语言形式是设问。
举例:物理老师讲“摩擦力” 的导语。
有一块大石头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不能推动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石头 的重量,而在于石头和地面间摩擦力系数的大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摩擦力”。③描绘式
用形象化的手段描述客观事物或以情境以引入新课的导语。
例1:地理老师讲授“经纬网”时的导语。
在茫茫的大海上,有艘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失去了控制,报务员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于是临近它的船只纷纷前往营救,不久直升飞机也出现在这个海域的上空。而海洋上没有其他的目标,遇难船只是怎样报告自己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原来他们靠的是“经纬网”。
例2:丁玲《果树园》的导语:
当曙光冲破黑暗,太阳刚从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将 万道金辉洒向人间。于是,村舍、山峦、树木、田野、河流……都镀上一层金色,显得那么神秘而富有诗意。那金色的霞光、晶莹的露珠、清新的空气,构成一支美妙的晨曲,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晨光中的大地是美好的,那么果园的清晨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走进作家丁玲的文章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④关联式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引入新课的导语。
举例:《茶花赋》的导语:
同学们,散文家杨朔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可以说每个学期都要和我们见面。第一次他奉献给我们的是美丽的香山红叶,第二次他请我们品尝了广东甜香的荔枝蜜,今天,他将捧给我们春城昆明的一丛鲜艳的茶花。
⑤悬念式
通过问题和矛盾,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引入新课的导语。
举例:初中数学“方程”一课的导语。
让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想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去3,然后把运算的得数告诉我,我可以猜出你想的那个数是几?(有三位同学给了老师数字)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把你们脑子里的想的数算出来的,当你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后,你们不但能像老师一样迅速算出别人脑子里想的数,而且还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设计导入语
教材153页5、6、7题。
⒉小结语
(1)定义
小结语又称课堂教学结尾语,断课语。是指一堂课或某一教学环节、阶段将要结束时,教师对前面的教学进行巩固和强化所用的总结性语言。
(2)小结语的重要性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节课或一部分内容教完以后,说一段小结语,很有必要。其作用如下:
①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教学是由一系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组成,知识点比较分散。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能从所教学内容中总结归纳出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就可以起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作用。
举例:自然课《青蛙和蟾蜍》的小结语。
今天我们学了《青蛙和蟾蜍》,要懂得:第一,青蛙和蟾蜍有能适应在陆地上生活的外形构造特点.第二,青蛙和蟾蜍都会消灭大量的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保护它们.第三,青蛙和蟾蜍的生活史。第四,青蛙和蟾蜍小时侯在水里生活,用腮呼吸;长大后到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它们都是两栖动物。
②指导实践,培养能力。
学生感知、理解、记住了知识,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如果教师在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或对课后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些要求,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举例:语文课《动物过冬》的小结语。
小朋友们,你们还想知道鱼,鹿,苍蝇,蜜蜂,袋鼠这些动物怎样过冬吗?老师介绍一本书给你们看。这就是《少年科学》。(出示书)其中一篇《动物过冬》可有趣了,看了以后,会得到不少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如果有兴趣,老师再介绍两本书给你们看,一本是《有趣的动物》,一本是《中国动物故事集》。好了,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
③承前启后,过渡自然。
任何知识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每节课后或每个章节之后,用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在总结的基础上预告新的学习内容,使前后内容连接紧密,过渡自然。
举例:一位数学老师讲完等差数列,下节课将讲等比数列时的小结语: 数列:20,10,5,⒉5,⒈25…的第10项是多少?(这时学生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在一项一项地算下去,有的企图寻找什么规律.老师抓住学生此时的心理继续说.)其实第10项是很容易找到的,等下一节课我们讲了等比数列就知道了。
④置疑问难,发展智力。
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争论,或提出新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进行观察、思索、探讨,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例1:《司马光砸缸》的小结语
师:司马光采用砸缸的方法救人,如果你碰到小朋友落进大水缸,你会想什么办法去救他? 例2:《蝉》的小结语
师:这一课我们学完了,可是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蝉有没有听觉?课文里说“恐怕没有”。那到底有没有?大家课后去认真观察研究,也可以去请教别人,希望有一天你们能把这个谜揭开。
(3)小结语的种类 ①归结式
在完成教材的新授任务后,采用教师总结,学生回忆和师生讨论的方式,对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系统理解和记忆。
分数基本性质的小结语:
师: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性质。通过这堂课,你们自己说说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只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
师:看来,今天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帮助我们以后解决约分,通分和分数计算等等许多问题。
②练习式
通过指导学生在课上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练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地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完成课外作业练习的方法和范例,把知识转换为技能技巧。
例:《猫》的小结语
师:请把书合上,我们作个仿写练习。做练习之前,我们先讲两点要求:第一,要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的性格,不写外形和其它,专写性格;第二,用总起分述的写法。为了能写好,咱们先讨论一下:你们最喜欢,最熟悉的动物是什么? 生:猴子。
师:如果写猴子,那咱们写它的什么性格? 生:淘气。
师: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它淘气? 生:它一下就爬到笼子顶上,它爬山可快了,还一下子就钻到山洞里。小猴还叫老猴背着爬。猴子还玩打秋千,玩得可好了。有些猴子还叫别的猴子挠痒痒。
师:一般是谁给谁挠痒痒? 生:妈妈给小猴挠痒痒。
师:好,先讨论到这。我们这篇文章的总起句可以怎么写? 生:猴子可真淘气!师:接着可以分别写它在地上,山上,打秋千玩,还可以专门写猴妈妈照顾小猴,背它玩,给它挠痒痒。咱们就这样向课文的作者学习,一定会写好的,再见。
③活动游戏式。
教师在教完谜语诗《画》后,建议回家背给家人听,并在课堂上沿袭一下,教师自己扮演老奶奶:
生: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个谜语,你能猜吗?
师:好,我很喜欢猜,你说说看。
生:“远看山有色……”
师:什么,远远地看到山上有蛇?那这蛇一定是大蟒蛇吧。
生:不是蛇,是色。
师:好好,奶奶耳朵不太好,那“色”是什么意思?
生:色是颜色的色。就是说远远看去山上一片青翠的颜色。
④探讨式。
举例:语文课《刻舟求剑》的小结语。
师:那个人的剑没有捞上来,我们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他捞上来呢?
生:叫挖沙船把剑挖上来。
生:用鱼网捞上来。
师:用鱼网捞,行吗?
生:不行,因为剑会把鱼网戳破的。
生:用块吸铁石,把剑吸上来。
师:这个方法好不好?
生:不好,如果是铜剑就吸不上来了。
(4)练习:设计《桂林山水》或《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小结语。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导入语和小结语的要领和技巧,希望同学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思考题及作业:一分钟说话《一次难忘的旅行》、《我喜欢的节日》。
主要参考书目:
⒈《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⒉《教师口语》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
⒊《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⒋《口语训练》董兆杰著,语文出版社1990年7月版。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抽两学生练习一分钟说话《一次难忘的旅行》、《我喜欢的节日》,两学生自由练习一分钟说话《一次难忘的旅行》、《我喜欢的节日》,师生一起点评。
二、新授
(一)讲授语
⒈讲授语的重要性
讲授,是指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形 式,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讲授的形式传输给学生的。讲授语言的好坏,更为直接地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⒉讲授语的要求
讲授语除了符合教师口语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通俗明白,深入浅出。对于教材中难懂的词句、深奥的道理、陌生的概念、定理、规则,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易把握。教师的讲授必须善于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做到通俗明白、深入浅出,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接受新知。
举例:一教师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解释“轮流”。
轮流是指依照次序,一个接一个,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是指结束以后重新开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勾玄提要,突出重点。
教师讲授时,应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述,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春》:盼春,绘春,颂春
《荔枝蜜》:厌蜂,爱蜂,赞蜂,变蜂
地理老师讲授降水过程:上升—冷却—凝结—降水 历史老师讲授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国困—民穷—兵弱 一教师对小学语文《党费》中“乱葬岗子”的解释: 你们懂吗? “乱葬岗子”就是胡乱埋死人的地方。解放前有,解放后没有了。解放前“乱葬岗子”有三种。有的是地主,大地主的坟墓特别高级,特地盖个房子,还有人看着,怕狗给扒了。还有一种不是地主,也不是农民,是生活还可以的人家,是不用人看的。第三种是贫农,没有钱买棺材,卷领席,挖个坑,往里一扔就得了。到时候就尸首堆满了,满山都是,这就是“乱葬岗子”。为什么要立牌子呢?怕狗给扒了。狗是专门吃死人的。上学期就有一课《小英雄雨来》,形容日本鬼子像吃过死人的野狗。同学们见过野狗吗?它吐出长长的舌头,露出利剑似的牙齿,谁见了都害怕……
(3)连贯周密,语义畅达。
第一,话题要集中。有时在讲授时受到意外因素的干扰,不得不暂时偏离话 题,但也要善于调控,及时拨到正题上来。
第二,层次要清楚。在一个话题之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么讲,要有 一个妥善的安排。
第三,衔接要得当。在一个讲授单位中,语句之间、层次之间要注意衔接。(4)把握讲授的时间。
小学生连续注意的时间不太长,低年级可持续10到20分钟,高年级也不会超过35分钟。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讲授的主要内容安排在这一时间内。
⒊讲授语的方法
(1)直陈法。用平实的语言把教材内容直截了当地陈说出来的方法。这是最基本、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讲授方法。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讲授直接迅速地感知教学内容,掌握新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是什么意思?(生:早晨)“夕”呢?(生:晚上)早上的花到傍晚才去把它拾起来,从《朝花夕拾》这个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本散文集是作者的回忆。那么,这本文集所写的事情发生在鲁迅先生一生中的哪个阶段呢?从“朝”—早晨,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这本文集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那时还是清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哪些生活。
数学老师讲述“黄金分割律”的使用价值:
在数学中有个基本而重要的定律“黄金分割律”,它表示1︰0.618的比例关系。乍看起来,它与生活无关,可是试验美学家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一个长方形,当它的长宽比满足了黄金分割比时,看起来最美最和谐!奇怪吗?毫不奇怪!数学来自自然,只不过是用数字、符号、图形来表示自然规律罢了。数学定律所提示的和谐当然与自然界的美是高度统一的,这就是说,数学是追求美的最有力的工具。一旦认识了这个问题,数学定律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了:利用黄金分割律,在绘画与摄影时,避免了把主景放在画面正中而造成呆板的对称;人们完美设计了电视屏幕、门窗等;发现并应用了重大经济效益的快速优选法;姑娘们的发束也偏侧到脑袋的一侧,增加美感。
(2)具象法。指借助形象化的描绘语言,阐述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它能利用人们熟悉的、可以直觉的、能唤起思维表象的事物帮助人们掌握那些陌生的、不易直接感知的事物或道理,引导人们自然地进入理性知识的王国。
一教师讲“惯性”的概念:惯性就像某个人具有的急躁性格,即使这个人睡着了,他的急躁性格还存在,只有当他遇事时才会表现出来。
语文老师讲授文章的材料和结构:这好比一个书店,书店里琳琅满目,但没有分类摆放。各类书籍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顾客要书不知从何找起;另一个书店,书籍分了类,而且摆放整齐。可就是书籍很少,顾客不愿去;还有一个书店更糟,不知怎么搞得,书架上空空荡荡。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关门。
一老师讲黄河每年输往下游泥沙重达⒈6×109吨时说:这些泥沙可绕赤道垒一道宽3米,高8米的堤坝,用载重1800吨的火车每天运2500车次,一年才能运完。
(3)例举法。是通过讲述实例来阐明概念、定理、规则等含义的方法。这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讲授方法,不同学科的概念、定理、规则大都可以通过举例来阐释。
胡裕树教授讲语法,讲到汉语的句式时念了一首古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化学老师讲分子的特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例如,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干了,樟脑丸放在衣橱里不久就变没了,盐在水中很快就不见了,这些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4)比较法。是把两个或几个有同有异的事物、概念、词语、定理等联系起来,分辨其异同或高下的方法。
“忸怩” “腼腆” “扭捏”三个词语的辨析:这三个词都有不大方的意思,“忸怩”是形容词,指不好意思,不大方。“腼腆”也是形容词,意思是害羞,怯生生。而“扭捏”是动词,只不大方的举止。
(5)引用法。是指援引名言、警句、诗词或有关资料来阐述、论证讲授内容的方法。恰当地使用引用法,能增强讲授的说服力。
地理老师讲梅雨季节的气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政治老师讲矛盾互相转换的原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政治老师讲一分为二的分析法: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6)联系法。是使用新知与旧知、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彼此接上关系,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方法。
数学老师讲解文字题:
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
↓
天空飘着云。
⒋8加上⒉1的和除以⒌2与⒊4的积。
↓
和除以积。
↓
(⒋8+⒉1)÷(⒌2×⒊4)
(7)借助法。是借助实物或标本等的操作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运用借助法,具有直观形象的效果。
物理老师讲授“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时,给每个同学发一块硬纸片和软纸片,要求学生从高两米处同时自由落下,观察纸片落地的先后。
⒋练习讲授语:教材137页-140页。
(二)提问语:
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
⒈提问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那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则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就把“善问”看成“进学之道”,作过精辟的论述。
可以说,善教者必善问。反之,不善问者必不善教。⒉提问的要(1)提问要明确。
首先,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即: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 么问题。
其次,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如果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法正确地回答问 题。
《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提问语:
一、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笑?
二、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恨?
三、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鄙?
四、读《皇帝的新装》你觉得谁最可爱?
五、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骗子行骗为什么会一路绿灯?
(2)提问要适时。提问要与学生认知的进程相吻合,要在学生有疑、有思、欲问、欲解而又苦于不知如何表达之时提问。失时而问,便达不到好的效果。
如:一教师在学生刚预习了《祝福》就问:“祥林嫂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什 么?”
于漪老师上语文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有学生问:“这些恒星系里大都有一 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中的“万万”是多少?全班同学发笑。同学又马上说“我知道了,是“万万”是“亿”。于老师:刚才这个问题我不用回答,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课文为什么要用“万万”,而不用“亿”?
(3)提问要适度。这主要指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适当。所提的问题不能低 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没劲。问题太难,学生又回答不出。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
另外,适度还指提问的数量要适当。不可无节制地“满堂问”,也会使课堂 秩序散乱,学生厌答,影响教学效果。
(4)提问要能启思。陶行知说“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巧”与“笨的 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启发思维。提问的“巧”主要通过形式和角度的创新来体现。没有启发性的提问体现为:简单化,机械化,没有回味的余地。
如:白求恩有多大年纪了? 又如:滥用“X不X”的形式提问。
(5)提问语要注意教学策略。一是面向全班。二是因人而问。三是不可逼 问。四是问有沟通。五是把握好语气,语速不宜过快,语音要清晰。
⒊提问的类型
按照答题的思考方式,把提问分为判断型、论证型、说明型、想像型四类。(1)判断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判断,着重培养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正确判断的能力。常用“是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运用这类提问应避免简单化和机械化。
如: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谁?
这里的“妻子”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
(2)论证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论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综合能力。常用“为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比判断型更有思考价值,有时两者常配合使用。
如: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
本文通篇写祥林嫂,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呢?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
论证型问题比判断型问题更富有思考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两者经常配合使用。
如: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3)说明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说明,着重培养学生说明的能力。常用“怎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也常与判断型提问配合使用。
如:你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清晨果树园的幽美景色的?
(4)想像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想像,并予以描述,着重培养学生合理想像的能力。常用“会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
如:路瓦裁夫人如果不丢失项链会有什么结果? ⒋提问的技巧。
(1)巧设矛盾、激疑设问。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提问揭示这些矛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愚公到底愚不愚?不愚,为什么课文又称他为愚公?
《有的人》一课中,作者为什么用“骑”,而不用“压”?
(2)由易到难、连环设问。一开始就提高难度的问题,容易把学生难倒,使他们失去兴趣。若先提一些浅显有趣的问题作铺垫,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再加大难度,就不会觉得太难了。
(3)故布迷津、迂回设问。有些问题本可以照直提问,但那样往往缺少启发性,学生的印象也不深;若采取“迂回战术”,改变提问的角度,有意布设迷津,让学生思路拐一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并加深印象。
《狐假虎威》一课: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
问: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这一前一后是谁在前?谁在后?你的根据是什么?
(4)叩其两端、正反设问。这种提问方法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辩能力。
如: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坚持实事求是会怎样? ⒌ 练习提问语:教材148页。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讲授语和提问语的要领和技巧,希望同学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思考题及作业: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职业》、《我向往的地方》。
第五、六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评价语的要领和技巧,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通过欣赏特级教师授课实录,进一步掌握教师口语的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
评价语的要领和技巧。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练习
抽两学生练习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职业》、《我向往的地方》,两学生自由练习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职业》、《我向往的地方》,师生一起点评。
二、新授
评价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点和估价的教学语言形式。⒈评价的功能
(1)沟通教学,提高效率。
例:于漪老师教《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对比的方法来写?
生1:叫人家去玩。
生2:做广告。
师:这样说不恰当。作者这样写很具体,不仅比出了沿途景物的细微差别,而且表露了作者的感情。
(2)调动情绪,激发热情。
例:钱梦龙教《故乡》:
生:迅哥儿是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
师:这话说得多好啊!语言多丰富啊!录音机已经把这句话录进去了。⒉评价的方式
(1)直接评价
肯定式:
师:“死海不死”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生:简洁。
师:对,简洁。因为题目只有四个字。回答也很简洁,只用了两个字。还有吗?
生:我觉得题目很新颖,看起来是矛盾的,读起来并不矛盾,跟一般题目不一样。
师:讲得好!否定式:
师: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生:事物的特点就是事物的样子。
师:这样回答不确切。应该 说……
肯定否定式:这位学生的朗读声音响亮,音色优美,可徐节奏没有把握好,以后多加注意。
补充式:
师:“致使”是什么意思?
生:以致。师:你讲对了一部分,应该是“以致使得”。
(2)间接评价:这样说对吗?这样做正确吗?这样回答合理吗?你能否说得确切些?请说得等准确些。请仔细看题目。
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经常结合使用。师:楚王冷笑时,表情怎么样? 生:想得很高兴。师:是很高兴吗? 生:显得很得意。
师:再准确一些。生:显得很高傲。
师:对,是很高傲,更恰当的说法是“傲慢”。显示了楚王很看不起晏子。⒊评价的要求(1)态度明确
例:钱梦龙教《变色龙》。
师:这里的坏蛋到底指谁?
生:指赫留金,因为他没有拿到钱。
师:能独立思考很好,但还要深入地想一想,这段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其什么作用?奥楚蔑洛夫再说这些话时,他在做什么?
(2)准确客观:不能一概肯定,都说“好好” “对对”。也不能随意否定。要实事求是。
(3)讲求方法:钱梦龙老师、朱雪丹老师“夸奖式评价法”、黄逸萍老师“命名式评价法”,还有老师用“点睛式评价法”。
三、欣赏欣赏特级教师授课实录。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评价语的要领和技巧,希望同学能初步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
思考题及作业:一分钟说话《我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谈谈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