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凌乱的新闻感想
凌乱的新闻感想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看到史铁生写的这段话的时候,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想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包括自己以前那些我以为会把我打垮的经历。过去后,都觉得其实不过如此。
突然之间觉得心里很舒坦,有那么一个人,给了我一丝安慰。
晚上看微薄,看到一条新闻,从飞的妻子不幸遇难,离开了这个世界。
出现在微薄上的新闻,其可信度总是会受到我的质疑。
结果一查,这条消息居然是真的。
虽说我们生来都只有一条共同的路,就是通往死亡,谁都逃不了这个宿命。
但我还是为这条消息而感到难过,同时还觉得有些气愤。
说实在的,总说好人一生平安,可从小到大,事实是好人活得特别憋屈,坏人过得特别舒坦。虽说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只有不懂事的小孩子才会在生气的时候骂到“我不跟你玩了,你是坏人。”
可是拿我们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一个人时,人一下子就被“人以群分”了。
我偶尔会想,也许对于寒假那个常常出现在我家的小孩子来说,我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因为我不肯陪她玩,还常常“凶”她,叫她回家,不要阻碍我干自己的事情。
会不会在她长大后,会记得有一年春节,有那么一个脾气很坏的姐姐,不肯陪她玩。
比如这句话“百行孝当先”。
改了以后,变成“百行孝当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连尽孝,没有物质去支撑,都只能变成在身体里呼喊千遍,令自己震耳欲聋,却改变不了任何东西的幻想而已。
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在手术台前,金钱也许就能换取一条生命。
没有钱,别说手术,就是吊他几天的针,都会让人埋怨自己,好端端的生病干什么呢,又不是不是知道对于现在的医院来说,钱就是水。
可人是动物,吃五谷杂粮的动物,不是铁金刚,也不是哪咤,更不是日本动漫里那个怎么打都打不死的主角,怎么可能不生病。
而在我印象中,好人通常都是不富裕的。我不是一个纯物质主义者,也没有谁是纯物质主义者。
在我发现我渐渐变得越来越物质的时候,我不确定这样算不算是一种成长。
我只知道,我以前以为我会很讨厌这样的自己,现在却发现,其实还好。
一个13岁的小女孩被人轮奸了,至今没有等到公正的裁判,没有得到人们的安慰和怜惜;一起醉酒驾车事件夺去了N个人的性命,其中包括一个孕妇;某明星结婚了,耗资N百万RMB......很多很多的新闻,每天都在网页上滚动出现。被人了解,被人记得,又被人忘记。
就像今天看到的那段话所描述的一样,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但我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这么想这么说,愿好人一生平安。
第二篇:新闻的感想
新闻的感想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
六(4)班
管泽凯
近日,香港部分激进分子发动“占中”行动。次事,香港也交通堵塞,学生上不了学,没有学生能继续在广场上玩耍„„给香港的居民带来很大的不便,一个美好的城市就这样被破毁了,没有人到哪里去旅游,那里就没有游客,没有游客做生意的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没法养家,没法养家就会饿肚子,饿肚子长时间就会死亡,死亡后就是一些尸体,这样看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也是让全国震惊的大新闻,所以,这死亡的事绝对不能发生。
可是,造成这种事的都是那些大坏蛋,抢劫犯等等,他们就是对社会不满,对国家不满的人,我们要鄙视他们。因此,警方也出过马。港岛中西区居民及“撑警”团体先后到湾仔警察总部,支持警方严正执法,并将食物、饮用水等送交警队。发起人冼先生希望公众支持警方执法,又批评示威者占据政府部门出入口,拒绝值班警员补给,是“暴民行为”。
一名曾经历和处理过大小事件的退休警员表示,香港警队有使命感:在任何艰苦的情况下都会团结一致,尽忠职守,守护防线,严正执法,维护香港繁荣安定。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能让这些事情在发生
第三篇:新闻及感想
贪官王思飞
生于1963年的王思飞,是个农民的儿子,1981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1988年研究生毕业。回到老家后,作为少有的高级人才,被引进到海门市政府办工作。1997年,刚满30岁的他,就被提拔为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
作为局领导,他先后分管教育装备、勤工俭学、成教等,虽然刚开始也有人向他行贿,却都被王思飞一概回绝。考虑到未来儿子的升学、成家,母亲的养老等现实问题后,王思飞超前购买了房子,一度造成了他的资金窟窿。
2004年春节前,海门一校办工厂厂长黄某为了“拜年”,送给王思飞装有1万元现金的贺年卡信封,王思飞推辞了一下,拿着钱就走了。
王思飞说,拿了这第一笔钱后,最初自己很恐慌,但很快发现风平浪静,自己就心安理得“笑纳”了。
当年8月的一天,知道王思飞买了新房并准备搬家,黄某又送给王思飞1万元,祝贺他乔迁新居,这一次,王思飞很爽快地收下了。而黄某之意,则是希望在王思飞的关照下,他的企业能成为教育局的定点企业。钱的效应是明显的,2005年春节前,黄某如愿以偿,这一次,为表示感谢,黄某又一次向王思飞送5000元拜年费。
收人钱财,替人“谋财”,有些他分管范围内的事,自己还能摆平,但有些事需要集体决定,王思飞即使收了别人的钱,事情却没有办成。受贿成瘾、逐渐变质的王思飞,渐渐被金钱冲昏了头脑。今年3月22日上午,海门市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市委书记曹斌同志号召干部要树形象、正风气,要清廉从政。但当天的会议,王思飞不仅无故缺席,还去和老板赌钱,来的是“一元钱”长牌“笃子胡”。
据说,这种规格的赌钱,“一场胡”输赢要在两三万元左右。而王思飞赌钱,成了一些供应商、企业老板和局长联络感情的“纽带”。
案发获刑
受贿24万
获刑6年半
为了掩饰亦或是假装清廉,王思飞也曾向当地廉政账户退过钱,只不过,收得多退的少。在收取黄某的25000元后,在2005年上半年,据王思飞说,他将其中的5000元上缴到了廉政账户。
检察机关指控,王思飞于2004年至2010年期间,利用担任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他人所送人民币共计225000元、港币20000元(折合人民币17308元),共折合人民币24万多元。
虽然在被刑拘前,王思飞也陆续向行贿人退还了赃款,但却为时已晚。今年5月27日,因涉嫌犯受贿罪,经海门市人民检察院决定,海门市公安局对王思飞执行刑事拘留;6月10日被执行逮捕。今年9月6日,海门市人民法院对王思飞开庭审理,认定了检察机关的指控。近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王思飞有期徒刑六年半,没收财产12万元,并对其非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感想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当官的正是知道权利一说,当官的才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贪污的不一定要靠大事才能赚到。大事反而容易被人抓到把柄。集少成多的事就可以干,还不会被抓,偶尔去吃顿别家的招待,这也是为官之道,深入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为人民办所谓的事。贪污的方法层出不穷。这就是贪污屡禁不止的原因吧。贪污不止是有得到好处这点,方法以后还会更多,这都是要政府的努力,毕竟可以真正接近CCTV新闻话题毕竟少数,没有一个平台让大家,谈笑之间,为国家人类的幸福出谋划策。贪污在官员没有与利益分开之前,永远都是永恒的话题,也永久困扰一个政府知道其玩玩。
古往进来,沉冤昭雪之事比比皆是,但黑白颠倒只是也很多。古代沉冤昭雪的事人们知道的都是令人可悲的大事,不知道小的有多少!而一个事是真是假关系到当事人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上的人都很会变通,但也有人因为一个很小很小的事痛苦一生。一件很小的事也许对一个当事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有价值的新闻可以说数都数不清,只要学会换位思考就可以想到很多。时常换位思考,自己也会更好的看待新闻。死了儿子都父母无疑是天大的打击,但却被有权的人打死可见这是一个有漏洞的制度。
罗天雯
第四篇:凌乱爱情诗歌
如果还能相逢
不知该如何面对
我们的青春纪念册
是你不断地提起
那些回忆里种下的戏剧因果
凌乱了我的心情
此时的眼泪太拥挤
如果不是先遇见你
我又怎会懂得真正的感情
一句理解万岁
一句懂得珍惜
加上一颗心的呵护
我曾是你话语点燃的生命
在有你的日子里
即使有雨心也晴朗
是你给我一双依靠的肩膀
迷茫时为我指引方向
难过时给予我拥抱
我时常感受到你的温情
我也能够听到心的呼唤
那内心的呐喊
正是爱的呼唤啊
而两年的短暂
如一首生命之歌的终结
风筝断了线的无奈
是一种没有束缚的忧伤
失去了依靠的肩膀
在陌路的夜晚仍做着相似的梦
如果不是爱得太深
又怎会让泪水泛滥
因爱生的恨
所有的心伤演变成虐心的痛
谁的离开教会谁坚强?
谁的本真又让谁更加的怀念呢?
第五篇:新闻采写学习感想
新闻采写学习感想
本学期我有三次采访经历,采访对象分别为获奖同学、心理咨询老师、创业成功的学长,在这三次采访中,关于采访,我有很多感慨,很多收获,也深刻认识到了采访能力的欠缺。
经过这学期得学习,我发现采访是门艺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只有“问”和“答”,而其中的学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体会、学习。
《创造性的采访》这本书让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很清晰、幽默的将采访的各个方面展现,遇到的很多困惑也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但遗憾的是知道学期结束,我只读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会继续完成。
下面我就结合这三次采访的经历和《创造性的采访》中的内容展开分析。
一、采访“挑战杯”获奖同学:范明媛
自己认为这次的采访还算成功,进展的很顺利,采到素材也很丰富。分析主要原因,与被采访者外向、善于交谈的性格有关;也因我们是同学的关系,更容易交流。
但随着采访的进行,我发现采访很混乱,并没有按照我的采访提纲走,更多的是按照他们的比赛日程,笼统的知道每个时间段要发生什么事。书中关于采访对象喋喋不休也有提到,说的很模糊。而我采取的策略是“追问具体细节”,比如:说到队员们在预赛时遇到很多问题,有的要退出,我追问了这些问题是什么;说到他们很感激两位老师为他们的付出,我追我了有没有实际的例子。事实上,正是这些细节,让我最后确定了报道核心。
这次采访让我清楚的认识到,面对庞大的信息供给,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内如何把握重要部分,有针对性的提问。
二、采访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顾老师
这是一次在班级的公开采访,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所以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虽然采访还算顺利,一问一答,很流畅的把问题串联起来,但我的成就感不是很高,因为后来在同学们共同采访的环节,很多同学提的问题都很不错,相比之下我的问题很平淡,没有所谓的“爆点”。
在这次采访过后,我一直反思一些细节。因为在采访之前,听同学说要把我的采访提纲发给被采访对象,让她有所准备,而我在采访第一个问题:您最近在忙什么工作呢?顾老师直接回答我第二个问题:在整理大一新生的心理测试档案。当时满心欢喜,觉得很好的过渡,但后来觉得可能是老师看到了我的问题,关于心理咨询室如何处理每年新生的心理测试档案,有什么反馈。那么我的疑问是要不要在采访之前就把提纲给被采访对象,还是在采访时看他们对这些未知的问题第一时间做出的回答。书中我看到的部分没有提到关于这方面。
三、采访创业成功的学长:周强
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校园的采访,也是和同学两个人一起采访,个人感觉很糟糕,除了很多冷场外,主要思路完全混乱。
这次采访暴露了我们很多采访方面一直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我和同学各自准备了提纲,两个人只是约定互相补充提问,所以造成的结果是互相打破逻辑,很多时候都很尴尬的不知道怎么继续提问。其次是心中已经预想着一个答案,一直迫使对方承认这种观点,感觉只要他认可,我就好些在稿子中。比如我们一直在问您一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有没有让您最绝望的时候?而学长始终的回答都是:我是个很自信乐观的人,没有什么问题让我觉得很困难。这个问题我记得大概反复问了三遍,对方类似的答案给了上次。反思:我们可以换种提问的方式。
大多数人会对平和、有好的提问方式报以忠诚的态度。不带个人判断的提问方法对于增强对方的信赖和坦诚,总用是明显的。它说明你不是来判断的,来讨论的,来破坏的,而是来倾听的,来核实事实的,来学习的。
美国广播公司的芭芭拉‘沃尔斯列举了三个采访必备的因素:好奇心、倾听和做作业。《采访美国顶尖采访记者》1991年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