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衡水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实施方案
衡水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按照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决定和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设衡水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的实施意见》(衡政办〔2002〕6号)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的重要意义
建设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设衡水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有利于在互联网上树立衡水形象,向世界宣传衡水,让世界更多地了解衡水,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投资,加快经济强市建设;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发挥政府“服务社会、信息引导”的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推进廉政建设,拓宽人民群众联系政府和参政议政渠道,密切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增值,实现全社会共享;有利于带动信息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数字衡水”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的实施步骤
“衡水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是衡水市国家机关在因特网上统一建立的网站群,包括中心网站和分站。中心网站是“衡水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由衡水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政府办公室承办,中文域名为“中国衡水”,英文域名为hengshui.gov.cn.分站是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部门网站,由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部门主办。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的建设本着国务院、省政府指导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0字方针,依托市政府公用信息平台,实现全市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分两步进行。第一步,2002年7月,完成中心网站和首批33个市直部门分站的运行,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完成中心网站和33个分站的软件开发,33个市直部门规划好自己的栏目。第二步,2002年10月,完成县市区和开发区分站的运行,其余市直部门要在2003年上半年完成公众信息网建设任务。
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的建设方式
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是可供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各部门共用的网络服务平台。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各部门可以单独建设自己的二级网站,为节约投资,也可以采用主机托管方式或租用虚拟主机方式。市直部门中已有公益性网站的,要在中心网站指导下作进一步的调整、修改,链接加入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网络平台;目前没有网站的,由各建站单位选择一种建设方式,安排好建设资金,市政府统一建设。所有分站都应当明确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上网内容的收集、整理、审核、发布、更新和网站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
四、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的建设要求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衡水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各自的网站,重点抓好信息服务、网上办事、便民服务等工作,集中力量办好主打栏目、精品栏目,以质取胜;按照“内外有别”和“效能信息”的原则开发本地区、本部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要按照统一安排,积极配合,加快实施,确保7月在衡水建专四十周年之际,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开通运行。
1、统一域名。市直部门公众信息网统一使用“衡水某某”网络实名和hs××(单位名称拼音缩写)。gov.cn英文域名。县市区和开发区公众信息网使用“xx公众信息网”中文域名和hs××(单位名称拼音缩写)。gov.cn英文域名。各单位域名注册费共800元(英文域名注册费300元,中文域名注册费500元),要于5月28日前送交市政府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统一到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委员会登记注册。
2、统一标志。“衡水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将在中心网站和所有分站的主页上方显著位置放置衡水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的网站标志。
3、统一制作。为了确保政府信息网风格、标准、技术等内容的统一,由市政府办公室依托一家有实力的公司负责中心网站和所有分站的建设。同时,市政府办公室确定衡水移动公司负责中心网站和分站与互联网连接的通信线路,提供所需宽带,保证畅通,并给予优惠的价格政策,负责提供至所有网站网络中心的光纤。
4、统一主要栏目。所有建站部门在设计自己网站栏目内容时,根据实际情况,要包含以下14项内容:行政职能、机构设置、所属单位(包括下属单位及职能)、领导介绍(包括领导成员名单、简历和职务)、联系方式(包括电子信箱、工作电话及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审批事项、审批(办事)程序、审批(办事)时限、审批(办事)结果、政策、法规、规定、行政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招商引资项目、招投标项目、工作动态。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可参照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衡水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信息资源的通知》(衡政办〔2002〕12号)目录,开始着手进行上网信息的准备工作,并规划设计主要栏目。
5、时间安排。5月30日前,独立建站、建设虚拟网站、主机托管的单位分别将1.5万元建设费(包括网站设计和制作费、系统开发费、数据库开发费)、3万元建设费(包括一年1G空间使用费、网站设计和制作费、系统开发费、数据库开发费)和2.5万元建设费(包括主机托管费、网站设计和制作费、系统开发费、数据库开发费)送交市政府办公室。所有建站单位要于6月10日前将本单位公众信息网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网站栏目、功能)报市政府办公室审定。同时,市直33个建站部门要按照上述第4条所列内容,于6月8日前完成信息资源的整理和录入工作。
五、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的组织保障
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在衡水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进行。为保证7月在衡水建专四十周年之际开通运行,由市政府办公室成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的统一指导和协调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对政府公众信息网的规划、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管理,依靠部门提供信息资源,依靠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明确一位领导,指定专门的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保证资金投入,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加快建设。
第二篇:古蔺县政府公众信息网
古蔺县政府公众信息网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政务/02A文秘工作/政府文件/报告/ 索 引 号:135/2011-00002 发布日期:2011-09-26 主题分类:
文 号:水府[2011]2号
发布机构:水口镇
关 键 词:教育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水口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古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
按照古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安排,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于今年对我县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根据《古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认真落实川教督〔2006〕2号和泸教局发〔2005〕25号文件的通知》(古教督〔2007〕1号)要求,严格按照《古蔺县(乡镇)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细则》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口镇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川黔交界的赤水河北岸,与国酒之乡茅台镇隔河相望,是黔北入川第一镇,也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三转战的地方,蔺(四川古蔺)仁(贵州仁怀)公路横穿境内,赤水河流经镇内八个村。幅员面积198.33平方千米。政府所在地水口寺距县城98千米,辖15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2009年总人口4.329万,其中农业人口4万。2009年全镇实现人均国内2919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3064元。农民年人均收入3066元。
二、水口镇教育基本情况
全镇现有各级各学校22所,其中中学1所,农技校1所,片区中心校3所,村级小学14所,民办幼儿园3所。全镇在校学生总数928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5763人,初中在校生2757人,幼儿在园762人。全镇有公办教师191人(未含特岗教师23人),代课教师57人。
水口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科教兴镇”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列入镇委、镇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并制定目标责任,明确提出了“打造教育强镇”目标。坚持办好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思想,办特色学校,每年办好五件实事。紧紧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抓村级小学教学质量为突破口,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实行轮岗、竞争上岗和机关干部联系学校制度;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三大工程”,一是实施“两全普九”工程,分类规划、分步推进“两全普九”;二是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示范性学校建设工程;三是实施教育质量和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工程。办好“五件实事”,一是党镇领导一对一救助一名贫困学生,逐步完善贫困救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二是每年召开一次骨干教师座谈会,加强教师队伍建;三是党镇领导每年深入课堂听一节课,强化教育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为学校办一件实事,逐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五是每季度召开一次教育联系会,研究教育工作,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强农民工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劳动力资源的转移。
2007年,顺利通过县政府“教育督导”验收,去年“两全普九”合格。近三年来,我镇在狠抓巩固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两全普九”规划,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义务教育阶段“四率”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办学水平日益提升。
三、接受教育督导评估自查情况
A1、领导职责
B1、“以县为主”管理体制
C1、镇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切实承担起统筹镇内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职责。制定了《水口镇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水口镇学校建设规划》并制订了分实施计划。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列入政府计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任务。镇政府对义务教育承担了相应责任,村民委员会承担一定责任,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镇级部门、村委协同配合抓教育的工作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镇政府先后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两全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中小学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建立了镇政府领导和镇级部门联系学校制度,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水口镇教育工作目标责任》,《水口镇人民政府实施素质的措施》,《水口镇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实施“两全普九”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有力,全力推进全镇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C2、按照县政府全面统筹管理教育经费的有关要求,及时下拨各种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长期以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全镇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为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拨付,保障学校必要的公业务费支出以及办学条件改善,我镇教育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工资直发和经费专拨”,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无拖欠、挪用现象。
为确保教育经费用于教育,结合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制定了《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为教育经费的安全运行和使用效益提供了可靠保障。
C3、镇政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严格学校领导干部的聘用和管理,积极向教育局推荐基层领导,积极向人事部门及教育局争取教师。
B2、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C4、积极实施“教育强镇”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制定了近期、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发展目标纳入政府的工作任务,教育工作列入镇委、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镇政府成立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每年召开涉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会议达到4次以上。针对危房改建工程、贫困生资助、“两全普九”的实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议,切实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C5、镇政府把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工作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水口镇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教育强镇”奠定了良好基础。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水口镇建设规划》,并按照要求按时完成全镇中小学校的危房改造任务,并作为政府实事工程。
C6、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镇党镇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调研教育工作,关心教职工,各部门努力为教育创造发展的宽松环境,解决学校的具体问题。社会各界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镇上下形成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镇政府专门建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严禁部门对学校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全镇未发生过部门对学校的“四乱”行为。每年教师节,镇上都要表彰一大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政府设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并在重阳节召开教师座谈会,与教师共同商讨教育大计。
B3、目标责任制
C7、实行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组,明确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镇长为具体负责人,按照《对乡镇人民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路线履行镇政府的职责,按照评估标准开展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由镇政府与中心校及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C8、建立了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制度,每年召开两次以上镇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联系学校座谈会,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镇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口联系一所学校,每年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学校了解办学情况,帮助解决学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帮助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帮助协调解决贫困生入学、农民工子女入学、留守儿童入学等问题,确保适龄儿童按时入学。镇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深入联系学校或村社看望留守儿童。
A2、教育改革与发展
B4、各类教育发展
C9、镇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改造薄弱学校的规划及措施》,坚持“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镇政府对镇内中小学的发展实行统一规划,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教师互动活动,做好困难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就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全镇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全镇镇所在地学校与村校学校之间,片区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质量上差距已明显缩小,水口镇提出了办特色学校的要求,目前水口小学已经启动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水口中学开展英语角活动,充分发挥龙头学校的带头示范作用。
C10、2000年水口镇通过县政府“两基”验收后,镇政府把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来抓。2006年制定了《关于实施“两全普九”“两基”巩固的总体规划》,镇政府坚持把控辍保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把学生巩固率列入对学校的重要考核内容。镇政府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纳入“两全普九”。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圆满接受义务教育,并不断提高普及程度。每学期开学,镇教育主管领导把镇内的控辍保学列入议事日程。学校把开学第一周作为追流工作周,确保了控辍目标的完成。2009年制定了《“两全普九”实施方案》,顺利通过县政府“两全普九”验收。2009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5%,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年辍学率0%,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22%,初中学生年辍学率0%,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100%,普及程度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指标。
C11、镇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全镇义务教育阶段有留守儿童1000多人,印发了《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实施方案》,并制定了教育和管理工作计划,各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全镇上下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的机制。
C12、镇政府按照《古蔺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普高和职高协调发展的意见》及有关文件精神,提出大力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促进普职高协调发展的目标。三年来初中升高中阶段人数逐年上升。2008年全镇升入县职高39人,2009年全镇升入县职高94人,2010年全镇升入县职高281人,合计414人,三年升入普高351人,超过普职招生入学比例1:1要求。
C13、镇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有职能股室专人专门负责学前教育工作。2006年印发了《水口镇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及措施》,每年对民办幼儿园实现年检,2010年水口镇中心幼儿园被县教育局认定为县级合格中心幼儿园,进一步规范了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基本做到全镇各类幼儿园协调发展,管理规范。各乡镇也相应地制定规划和实施意见。全镇学前三年入园率2008年为29%,2009年达29%,2010年达30%。
B5、教育教学改革
C14: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管理的首要位置,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工作指导,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建设。我们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学科教育为主渠道,以开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县政府《对乡镇政府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目标考核评估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学校体卫艺场地、器材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积极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保证了“两课”、“两操”和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参加举办校级中小学生田径、篮球等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县级体育比赛。认真开展对学校食品、饮水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建立完善了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坚持开展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工作,全镇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认真抓好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保证了学校艺术课程开齐,课时开足。结合每年“六·一”、“一·二九”等节庆、纪念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2008年水口中学编制的舞蹈《床前明月光》在“迎接北京奥运,庆建县百年”中学生艺术大赛中获二等奖。
C15、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镇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泸州市教育局新修定的《泸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和泸州市教育局《关于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的通知》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根据教育局《古蔺县课改年级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方案》,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形成了“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学生考试评价体系。
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鼓励并积极组织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各学校坚持落实“聚焦课堂、关注学生、提高质量”的要求,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并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开展活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纵深发展。我镇现有在研立项国家级课题4个、县级课题6个,微型课题40个;2008年,优秀论文评选中,我镇教师获县级一等奖的有 2篇,二等奖的有 6篇,三等奖的有 14 篇;赛课获市级二等奖1人,县级一等奖1人,县级二等奖3人,县级三等奖2人;2009年,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市级二等奖1篇,市级三等奖3篇,县级二等2篇,县级三等奖3篇,赛课获市级一等奖1人,市级二等奖1人,县级一等奖2人,县级二等奖 3人;2010年,优秀论文评选中,我镇教师获市级三等奖的有 1 篇,县级二等奖的有 1篇,三等奖的有 3 篇;2010年县级微型课题评选中,我镇各有一个课题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C16、镇委政府大力宣传并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办学政策、平等待遇、招生、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扶持,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依法按程序审批民办学校、规范管理民办教育。我镇现有民办幼儿园三所。
高度重视成教、职教、基教“三教统筹”工作。镇教育部门也制定了“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和稳步发展的工作意见,以及拓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模等具体发展措施。2008年全县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全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非农就业培训人,党政干部科技培训人。
A3、经费投入与管理
B6、投入与保障
C17、镇政府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C18、按照县财政的相关要求,每月按时将教师工资存入个人账户。每年按时缴纳教师的住房公积金。
C19、学校按照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筹安排公用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C20、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小学校舍的维护、改造、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镇政府按照《古蔺县关于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好校舍维修改造的资金及专项资金。
C21、把贯彻落实“两免一补”作为“惠民”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学校通力配合,严格审核,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农村家庭贫困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
2010年秋,补助贫困学生寄宿生活费164人,金额4.1万元;秋季学期补助中职贫困生助学金全部补助到位。县教科局等部门还建立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制度,积极鼓励、倡导社会各界对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帮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县未出现因贫困而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C22、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普九”债务偿还工作,全镇未发生债权单位或个人追索债务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事件。每年均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偿还“普九”债务,逐年偿还。
C23、引资46万元改善浮云小学条件, 引资60万元新建天富小学(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
B7、教育经费管理
C24、全镇义务教育经费定期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并依法向县人大报告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执行情况,接受人大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每年,县政府均向县人大报告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执行情况,并接受了县人大的监督和检查。
C25、学校按照相关规定编制规范的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使中央这一惠民政策在全县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确保了我镇所有适龄儿童入学。
C26、我镇加强教育专项资金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无截留、挤占、挪用各种教育经费现象。
C27、学校按规定的范围、标准,开支使用教育经费。近几年以来,全镇学校未发生管理和使用教育经费不规范的问题。
C28、制度健全、操作规范。严格按照省定《推荐用书目录》征订教材,禁止学校统一为学生组织征订教辅资料,公开监督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学校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校务公开制、定期督查制、责任追究制。学校收费均先报物价局审批,在取得《收费许可证》后,按《收费许可证》上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进行公示。学校对外公示达标率达到 100%,代收费按时结算100%。
A4、办学条件
B8、学校布局
C29、镇政府高度重视全镇校点布局工作。2007年1月,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规划的意见》,撤、并了规模小、效益差、布局不合理的各类校点6(木林小学、铁炉小学、瓦房小学、柏杨坪小学、怀场小学、樟树小学)个,2010年重点打造马跃新农村校园。2008年3月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经一步规划水口镇学校标准化建设。
C30、我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均衡,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镇政府制订和下发了《关于改造薄弱学校的规划及措施的通知》、近几年来维修加固九岭小学教师宿舍、环山小学教学楼共550平方米,拆除重建庙林小学教学楼、回龙小学教学楼、浮云小学教学楼、水口小学厕所、马跃小学教学楼、台沙小学教学楼、密腊小学教学楼、水口中学教学楼等共计5141平方米,多方筹措资金400多万元,各学校积极筹措经费50多万元,硬化马跃小学、台沙小学球场近200立方米,砌堡坎16立方米,建围墙450米。学校规划教师定点支教,组织骨干教师下村小献课活动等,在人力上加大对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在业务上加强对薄弱学校指导等。通过校点布局调整、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日趋缩小,按新的《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镇将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
B9、校园校舍
C31、镇政府印发了《校舍勘察鉴定、鉴定和改造的工作制度》、《水口镇学校危房维修改造制度的通知》,全镇学校校舍在县房屋安全鉴定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勘察、鉴定,对D级危房进行封存、撤除,杜绝使用D级危房。2007年至2009年县政府投入改危资金400多万元无D级危房使用。各学校加强学校校舍的管理与监控,目前,全县校舍未出现险情,也未发生过因校舍安全原因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件。
C32、全镇小学占地31959平方米,建筑面积1521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5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65平方米;初中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占地454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2平方米、建筑面积2.8平方米。
B10、设备设施
C33、加大图书装备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小学藏书12733册,价值72332.5元,中学藏书5000册,价值20000元,各中小学均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和图书借阅管理办法,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图书育人功能。
C34、加强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实施的装备和实验室建设,全镇学校实验室仪器和音、体、美、卫劳器材按标准配备。全镇小学教学仪器价值83100元,中学价值13700元,音体美器材小学价值42686元‘中学价值182850元,全镇统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学登记制度,并按部颁标准开其课程,开足课时,年终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目标。各个学校建立了仪器设备管理和规范使用的各项制度;各种设备实施管理规范,利用率高,充分发挥了教学功能。
C35、我县从2004年起全面实施“国家三部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现有模式一:17套;模式二:8套;模式三:2套,全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80%。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用房7间,共350平方米。三种模式应用达90%。现代远程教育对推进课堂教学手段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巨大作用,2009年水口镇庙林农校被泸州市教育技术装备所评为先进集体。
C36、镇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及饮用水等配套设施的改造改建工作。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教育专项资金不断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现有办公用房1458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506平方米。为学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
A5、队伍建设
B11、队伍结构编制
C37、高度重视教师学历达标培训工作,2010年全镇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是100%,具有专科学历及以上的教师比例为54.55%;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6.30%,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为33.33%。
C38、我镇中小学各学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地评职称、聘职务。2010年小学初级职务比例达38%,中级达38.2%,高级达1.8%,初中初级比例达42%,中级达30.9%,高级达2.5%。
C39、认真落实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和实施办法,将教师逐一核到校,并加强编制管理。未发生机关、事业单位占用中小学编制情况。
B12、队伍管理培训
C40、严格聘用程序和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聘用制度。每年我镇按规定时间组织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人员报考、认定教师资格,严格认定的条件和程序,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加强教师聘后管理,每年对聘用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论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并将考核结论和多项奖励挂钩。认真搞好岗位设置,严格岗位聘用制度。
在师德教育上,每年进行暑期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整顿活动。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开展了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县级师德标兵以及各种先进的推荐、评选、命名和表彰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政治思想和师德水平,激发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倾心育人的工作激情。未发生教师违法、违纪事件,塑造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C41、坚持开展教师支教轮岗活动和村小教师上挂锻炼,发挥了教师资源优势,支持了农村教育事业。每年开展教师定期到村小支教活动,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C42、按照县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规划校长参加培训,积极选派校长到县教师进修校、泸州职教院和省委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校长培训率达100%,校长提高培训小学达75%,初中达100%。
C43、学校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培训,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制度。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中5%用于师资培训的规定,2007年至2009年划拨教师培训经费28.0787万元,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实际使用25.99705万元,占93%,由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使用5万元,培训费使用超过规定标准。同时,不断充实和更新培训内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中小学教师参加规范性培训和灵活性培训达到了规定学时,继续教育完成为100%,完成了教师继教任务。
A6、教育管理
B13、依法治教
C44、各中小学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招收择校生,不办重点班、实验班、特长班,不组织以分班为目的的考试。全镇公办中小学校未发现有乱招生、乱办班的行为。
C45、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建立学校管理章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严格按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办学。在全镇各中小学广泛开展普法和依法治校工作,各级各类学校步入了依法治校的轨道。各都进行了四五普法、五五普法考试,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提高了管理水平。
C46、各学校按照依法治教的要求,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县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加强全镇教育管理,加强教育法制建设,镇委政府承办上级相关部门交办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协调教育和其它部门的关系,共同办好教育工作。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C47、镇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对镇级相关部门下达了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教育督导室的要求认真开展工作,按要求规范建档。
B14、校园周边环境
C48、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切实抓好整治工作,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水口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整治方案》,成立了《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共同研究制定和落实我镇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方案。对全镇中小学周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摸排梳理,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存在的治安、交通、网吧、游戏厅、固定及流动摊点等重点问题,特别针对学校周边学生寄宿点进行多次排查,组织业主进行培训,对学生寄宿点的条件、环境等综合评价,优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配合开展综合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为学校师生构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C49、各学校采取与当地村委密切合作,共同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办法,由学校与当地社区联合制定维护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的“学校和社区沟通合作计划”、成立学校与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制定“学校与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章程”,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对校园周边治理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安全管理网络,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B15、安全工作
C50、为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解决学校安全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水口镇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学校街道安全工作负责制责任分解方案》,成立了水口镇中小学安全工作政府负责制领导组,由分管教育副镇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安全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发生安全事故,必须立即上报。
C51、全镇中小学幼儿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各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从镇政府到学校都成立了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部门、学校“一把手”工作职责。制定了《安全工作事故追究制度》《一岗双责分解方案》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月报制度和重大事项专报制度。积极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大力开展中小学交通、消防、卫生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各学校制作并悬挂了安全宣传横幅、标语,召开师生大会,印发安全宣传资料。近年来,全镇校园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附件一:水口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情况自查评分表
附件二:水口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调查表
二0一一年一月四日
附件:
Copyright 2011 www.xiexieb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古蔺县人民办公室 主办 古蔺县政府办信息中心 承办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
第三篇:房产信息网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网站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政府的网络化建设中,可以用它来作为便民服务的工具和平台,可以用它来服务人民。政府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的窗口,是老百姓了解政府有关政策和动态信息、实现与政府互动的最快捷渠道。通过网站公开信息,将与政务相关的各种法规制度、政策措施及时公之于众,实现资源沟通与共享,从而使政府行政行为有效地置于公众的监督下,这同我们日常工作中所推行的行政信息公开举措并无二致,都是依法行政的必要举措。
房产信息网的建设可以方便房管部门对数据的管理和采集,方便人们对相应政策和法规的查询,方便对房屋产权、楼盘、合同的了解。
在对房产信息网的建设过程中,通常分为以下几块;
一、市场动态、与房子地产市场相关的新闻
二、楼盘信息
展示楼盘的信息,具体到楼盘的幢、房屋、单元、户型,房屋的查封,抵押,租赁等问题
三、房源信息
各种一手房二手房的出租、出售的房源发布
四、政策法规
各项国家和政府出台文件和法规
五、阳光政务
各种办事指南和各部门的情况
六、咨询平台
各种对房产问题的提问
七、各种功能的实现
楼市的各种成交情况
各种计算,比如公积金、按揭贷款的计算
房产证的查询
购房合同的查询
预售许可证的查询
退房公示
房产证的遗失公告
各种文件和资源的下载。
第四篇:信访信息网建设方案
为使**信访信息网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传递动态信息、宣传政策法规、交流典型经验、网上信访、提供资料下载等作用,我们将建立全县信访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具体方案如下:
一、时间进度安排:
1、6月份商定建设方案,联系网页制作公司。
2、7—8月份进行网页制作,并收集网站所需数据资
料。
3、9月份开始信息录入工作,10月底开始网站试运转。
二、网站整体要求:(以市信访局为模板)
1、主页栏目设置:
**信访信息网栏目设置如下:
【信访新闻】 图片新闻、热点话题、信访工作要闻、信访动态信息
【政务公开】 机构职能、内设处室、领导介绍、领导讲话、人事信息、工作规则、工作计划、信访统计、电子公告、领导活动
【领导接待】接访安排、带案下访、重点约访
【政策法规】信访法规、劳动保障、土地环保、城建规划、文教卫生、公安交通、工商质监、综合、法规导读、政策解读
【信访指南】信访人须知、信访工作流程、信访人遵守规则、维护信访秩序规定、表格下载
【网上信访】电子邮件、网上信访、信访查询、留言建议
【学习交流】理论研讨、信访工作交流、他山之石、案例分析
【专题专栏】创文明机关、信访工作先进事迹、树新形象 创新业绩、创学习型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服务导航】 投诉渠道指南、信访举报指南、法律诉讼指南、有关政策指南|
图片新闻
r 信访工作要闻
r 公 告 通 知
宁波信访信息网等联接
r 电 子 政 务
r 信 访 指 南
r 政务公开
r 领 导 接 待
r 学习交 流
r 政 策 法 规
r 机 构 设 置
r 案 例 分 析
r 资料下载
网站链接
2、各栏目设计要求:
(1)【信访新闻】 图片新闻、热点话题、信访工作要闻、信访动态信息
图片新闻、信访工作要闻在主页中的显示
每条信息在一个页面中显示,图片和文字可进行交叉排版,图片数量不限
(2)【电子政务】(链接到县政府机关协同办公系统登陆界面)
(3)【政务公开】(链接到政府信息公开网县信访局页面)
(4)【通知公告】自下而上滚动,后台可用打“√”的方式选择要显示的公告。
(5)【政策法规】信访法规、劳动保障、土地环保、城建规划、文教卫生、公安交通、工商质监、综合、法规导读、政策解读
(6)【资料下载】后台上传表格、文件,网页上可直接点击下载。
3、网站链接:友情链接栏和网页下方的图标链接。主页页脚显示点击率、在线人数、站点收藏等。
4、数据管理:分设普通信息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两级,普通信息管理员只能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进行修该,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所有栏目内容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数据库系统用ms-sql server 2000,各栏目相应数据库表格设计与旧版数据库系统中相关表格对接,以免改版前的录入信息丢失。
5、后台管理:后台用于对发布内容进行排版的工具栏设置要求基本与word中“常用”和“格式”两个工具栏一致(参照中国**港网站后台处理)。
信息格式要求:
(1)标题: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引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字体大小和格式分别设为,宋体小四号、宋体四号加粗、宋体小四号(供参考,可修改)。字数不作限制。
(2)正文:如有图片,则要求可与正文混合排版。
(3)其他:正文和标题之间显示发布日期和点击次数,在正文后空三排填明提供者,主页上各栏目块的标题链接处加上发布日期。
三、其他相关事项:
1、网页制作商:
2、经费预算:
3、网站服务器:
第五篇:衡水市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衡水市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全球经济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先进与否从客观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今年寒假我通过互联网和一些政府部门的前辈对我的家乡——衡水市的桃城区、安平县、景县三地就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了调查,并认真总结了这次调查成果。
一、目前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建立了覆盖乡镇和部分村社、农户的信息网络,搭建了多个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这次调研的三个区县中,安平县信息化建设的成就较突出,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息化文化大院为基点,覆盖全县的信息化服务运行体系,打造了信息化重点示范村----邢郭庄村,并作为试点向全县推广。同时,信息办利用安平县青鸟公司的贸易营销外包服务,重点扶持了郭西村丝网企业,促其全力开拓海外市场。该县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工程自2006年也已全面实施。桃城区,结合省科技厅农业星火科技12396信息系统建设,认真开展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桃城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传播站建设、网站建设、“科技168”服务体系,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开通了桃城区政府网站,并成立区政府信息管理中心。2005年被河北省信息产业厅和河北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定为“河北省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单位”;2007年被衡水市政府评为“优秀政府网站”。其中,桃城区的计算机保密标识做法值得推广,(保密标识是在内网计算机粘贴保密字样的绿色标识,没有取得相关资格或被指定人员不得上机操作。)为计算机保密工作提供了保障。景县也已经建立了景县政府公众信息网。杜桥乡草场村基本实现了网络户户通,技术人人会的格局。
综合起来看,我市信息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农村信息化建设畅通了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满足了农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开辟了信息通讯部门服务农村市场的新路子,增强了农业、涉农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效率;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主要表现在:增长了农民见识、促进了农民收入;强化了农业技术支撑、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村文明建设。
二、我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如此,综合分析几个区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村信息资源利用不够理想、信息进村入户难;信息化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明显滞后;信息资源分散;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农民信息素质不高;各县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
1、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信息进村入户难。
广播电视和固定电话通自然村落和入户率不高;移动通讯实现了农村全覆盖,但农村手机用户面较低,并且多数没有订制手机短信、语音服务、和手机上网;互联网普及率不高。报刊杂志多数只送达农村基层干部。
2、信息资源散小弱,服务能力不强。
目前,全市信息资源明显存在着多头建设、分散管理等问题。政府和电信运营商都在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缺乏统一规划。
3、部门协作差。
我是在促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利用方面,形成了比较健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但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合协作,信息资源不能高度共享。
4、属地化信息少,互动性不高。
目前,我市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综合信息多,专业信息少;简单堆积多,精心加工少;交叉重复多,富有特色的少。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的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
5、农民的信息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
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直接限制了对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对信息的理解、运用。农民的 信息观念滞后,信息意识淡薄,情报嗅觉迟钝,对网络信息等新生事物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对信息的需求不强烈。
三、对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强化组织领导。
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在政策、环境、资金、场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安平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就多次对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刊发在《信息化的工作简报》上。同时,还要做到组织创新,应该建立两大组织体系,一是以市政府三农服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建设工程领导小组为主体的保障系统;二是以市信息办旗下全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各区县、乡镇、各部门信息资源管理分中心,各村、各乡镇企业信息点为信息点的庞大的信息化工作体系,这两大体系在职能上划分为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全市“三农”服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的推动和发展,以这两大体系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全国创新和探索出信息化组织上的模板。
2、创新机制。
一是合作机制创新。打破以往传统的政府对农户的模式,探索出“政府+企业+网络运行商+农户”的合作模式;二是投资机制的创新。打破项目资金一次性投入的模式,探索出农户出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搭一点,运行商让一点的投资机制,充分调动农民、企业、运行商的积极性,引导农村信息化,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组织,提炼出一种成功模式。三是管理机制创新。在管理上,本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纵向业务、横向管理、整合资源、就地取材的思路,创出网格管理的新模式。
3、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农民的信息素质。
农民素质的提升,使全市劳动者素质提升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同时,对农民进行信息化观念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是“三农”服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基础,依托全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组织保障体系,将农村信息点定位为信息点采集和发布点,同时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培训点,并深入挖掘农民中有一定信息化知识的青少年,结合各区县的行政和教育资源,进行纵向划分,纵向整合,分则散点,合则一体,创出“信息点+培训点+教育点+行政点+商业点”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
4、开拓工作思路,加强信息的采集与管理。
在这一点上,要逐步探索出,从决策和操作层面上按照“市指导县,县引导乡,乡规划村,村引导户”的工作思路;在绩效执行思路上按照“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乡带县,以县带市”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沟通,做到统一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做到统一管理,加强信息的采集与管理,以提高信息的质量,提升农业信息的价值性,并能做到资源高度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