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犬的常见疾病与护理
【犬的常见疾病与护理】
狗狗容易生的疾病『皮肤病』 毛超短的沙皮、已哥、斗牛犬,因为身上有皱折,皮肤与皮肤容易摩擦而容易藏污纳垢,造成皮脂漏。
『外耳炎』 长耳垂过下巴的可卡,或是耳道内毛密集的贵宾、西施、北京、马尔济斯,容易因为耳道的通风不良而有外耳炎。
『眼病』 凸眼的北京、西施、巴哥、狆、斗牛犬,容易有睫毛倒插的毛病。沙皮的头部皱折多,容易眼睑内翻。白色的贵宾、北京、马尔济斯及博美,容易泪管阻塞,而有两条明显的泪痕。
『呼吸道疾病』 短鼻的北京、西施、巴哥、拳狮、狆,容易因为鼻子后缩,连带气管也转个弯,容易喉头麻痹,气管萎缩,打呼嗜。
『牙齿疾病』 小型狗,尤其超小型狗,容易乳牙恒齿并排,塞住食物碎屑,导致牙结石、牙周病,口臭,最后掉牙。嗜吃软食物的狗,容易因牙结石、口臭、牙痛而挑食。
『骨折』 小型狗因为骨架小而脆弱,最容易骨折。
『先天疾病』 刻意改良的迷你小型狗,容易有脑水肿、疝气、兔唇。
『难产』 小型狗的骨盆窄,容易难产。
『心丝虫』 户外生活的狗,或蚊子多的地方,得到的机率比较大。
『便秘』 骨头和肉吃大多,缺少运动的狗容易因便秘而食欲变差。
第二篇: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 急症护理常规
第一节 高热护理
1.卧床休息。
2.进食高热量半流质饮食,体温过高时应给予流质饮食。3.高热病人应给予足够的水分;每日摄入量应在3000ml左右。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
4.体温在39℃以上者给予头部冰袋,39.5℃以上者给予酒精或温水擦浴,也可应用退热药物或针刺降温(取大椎,曲池,合谷,十宣等穴)。
5.体温骤降时应予以保温,及时测血压,脉搏,心率,做记录,同时报告医师。6.注意口腔卫生,每日给予口腔护理3-4次,口唇干燥时涂润滑剂。
7.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大量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及内衣;注意病人勿直接吹风,以防感冒。
8.过高热出现谵妄,昏迷时加用床档,以防坠床。
9.诊断未明确者,配合医师及时留取大小便,以做常规化验及培养。
第二节 休克护理
1.设专人护理,分秒必争进行抢救。
2.给予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中凹位),头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注意保暖。
3.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4.抽血检查血型,按医嘱做好输液﹑输血准备,并准备生理盐水﹑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5%葡萄糖﹑抗生素﹑肝素等。
5.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用粗套管针,以利纠正缺水及失血,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根据血压情况按医嘱应用升压药物;血容量补足后维持血压时,应注意升压药物的 浓度和输液滴数,以防水肿。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特护记录。
7.对心愿性休克的病人,注意心率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0滴。8.对过敏性休克病人,应立即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或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9.急性中毒引起的 休克病人应迅速洗胃,减少毒物吸收,按医嘱及时应用解毒药物。10.对感染性休克病人,按医嘱用大剂量抗生素和激素治疗。
第三节 昏迷护理
1.谵妄﹑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以避免坠床;按医嘱给镇静剂,并适当约束病人,以防 1 止外伤,剪短指甲,以免抓伤。
2.按医嘱给予饮食,必要时鼻饲,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鼻饲每日5-6次,注意保持鼻饲管的清洁和通畅。
3.给药片﹑药丸等需研碎或成粉剂。4.给予氧气吸入。
1.昏迷病人平卧位,抬高床头10°-30°;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分泌物吸入气管;随时注意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舌根后坠者,可托起下颌或安防口咽管。
2.保持病人皮肤清洁,每2-4小时给予翻身一次,同时床铺应干燥平整,以预防压疮。3.注意保暖,用热水袋时水温低于50℃以免烫伤。
4.口腔护理,每日2-4次,预防口腔炎,口唇干燥者涂润滑剂。
5.如两眼不能闭合时,应以凡士林纱布盖于眼上,以免角膜干燥或受伤,张口呼吸者,口盖纱布。
6.严格按医嘱记录出入量。
7.按医嘱及时留取大小便标本,以助诊断。
8.保持大便通畅,3日无大便者报告医师,根据医嘱进行处理,必要时可给予灌肠。9.密切观察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及时做好记录;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
10.昏迷伴有抽搐病人,上下臼齿应放臵牙垫,以防舌被咬伤。
第四节 惊厥护理
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
3.做好心理护理,减少诱发因素和刺激。
4.惊厥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5.必要时用开口器,压舌板缠纱布垫于上下磨牙间,防止舌咬伤。6.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7.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8.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镇静﹑抗惊厥药物。
9.做好安全防护,加床档,抽搐时肢体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和外伤。10.昏迷病人执行相应护理常规。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病情观察:
⑴血症状:可有广泛的自发性出血,皮肤粘膜瘀斑,伤口、注射部位渗血,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意识障碍等症状;应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
⑵察有无微循环障碍症状:皮肤粘膜紫绀、尿少尿闭、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2 观察有无高凝和栓塞症状:如静脉采血血液迅速凝固时应警惕高凝状态,内脏栓塞可引起相关症状,如肾栓塞引起腰痛、血尿、尿少,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难、紫绀,脑栓塞引起头痛、昏迷等。观察有无黄疸溶血症状。
⑶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含量、3P试验等。依据原发病执行相应护理常规。
第六节 咯血护理
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3.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紧张、恐惧心理。4.给予温凉易消化饮食。
5.密切观察,记录咯血量、颜色。密切观察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情况。
6.大咯血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窒息;密切观察窒息先兆,一旦发生窒息应立即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
7.大量咯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第七节 压疮护理
1.压疮的预防:要做到“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换洗、勤整理、勤检查、勤交代。
(1)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瘫痪一级不能自动翻身的患者,应定时更换体位(2-3小时翻身一次),用湿热毛巾擦洗及按摩骨骼隆起受压迫处,每日至少2次,清瘦显著者可用50%的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如皮肤干燥且有脱屑者,可涂少量润滑油,以免干裂出血。
(2)患者如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情况,应及时擦洗干净,保持干燥,更换衣服,被单,并保持床褥柔软,干燥。
(3)长期卧床,手术时间过长及显著消瘦者,肢体接触处及其骨骼隆起易受压处,应垫海绵垫、软枕、气圈等以免受压。
(4)对水肿及肥胖患者应用气圈,因局部压力重,反而影响局部血循环及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肢体如有浮肿,可垫软枕于腿下,以抬高肢体,并经常按摩,更换体位。
(5)更换体位及取放便盆时,动作要轻巧,防止损伤皮肤。2.压疮的处理:
(1)凡有红肿、水泡或创面的部位,定时更改体位;如病情不允许改变体位时,可用气圈或有洞的床板、充气床垫等以减少受压。
(2)局部有红肿者,用50%硫酸镁溶液或75%酒精湿敷,以促进其吸收和消散,并可酌情增加翻身及按摩次数。
(3)有水泡者,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渗液后,涂适当的消毒剂,如0.1%洗必泰,1%新霉素,盖无菌纱布,加以包扎或用腹带固定。
(4)新鲜创面未感染者,可同上应用适当抗菌药液或乳膏,每日数次;如有分泌物应送 3 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度测定,选用适当抗感染药物,保持创面清洁。
(5)较大的创面如已感染,应由专业医生处理。
(6)也可配合理疗,如红外线、烤灯、激光照射,2-3次每日,每次10-15分钟;照射时随时调节距离,防止烫伤。
第二章 重症监护(ICU)室护理常规
第一节 ICU一般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简称ICU,是为危重病人做好基础护理,抢救生命,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协助病人渡过危及生命的不稳定状态,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场所。
ICU护理常规是:
1、护士每日要了解自己所负责病人的情况,分工明确,互相协作。
2、所有病人都要做好护理记录,并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所有病人都要坚持24小时心电监测,以动态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病人的心率、T、P、R、Bp、SPO2并记录。对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生命体征。
4、重病人臵入Folley,s尿管,保留尿管并长期开放,记录每小时尿量,每日计算24小时出入平衡。
5、做好病人晨晚间护理,每日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整洁。晚间护理时为病人温水泡脚一次。
6、危重病人要使用防压疮气垫床,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叩背1次,使病人卧位舒适,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7、护理要做到病人全身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迹。
8、所有护理表格字迹要清晰,描写要确切,记录及时。
9、保持各个导管、输液管及引流管通畅。
10、当病人应用一种以上泵入药物时,静脉输液应每小时均匀输入,必要时应使用输液泵。
11、凡使用药物必须遵医嘱,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抢救时除外)。所有药物在使用时都必须三查八对,血管活性药物及特殊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精确计算,必须经过第2人核对。
12、交接班要严肃、认真、无误,除了写好交班记录,每班必须在床头交接班。
13、护士要熟悉各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报警原因。
14、凡有S-G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要按各护理常规。
第二节 中心静脉插管护理
中心静脉插管可以保证抢救时药物及时输入病人体内,同时获得准确的中心静脉压值,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1、管前的护理:
⑴用物的准备:治疗车(碘伏或碘酒、酒精、棉签)、治疗包、换药包、无菌敷料、刀片、缝针、缝线、注射器(5ml×2)、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局麻药、中心静脉导管等。
⑵者的心理护理:臵管前向病人解释臵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必要性及操作的过程,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由主管医生与病人签署知情告知书。
⑶者的准备:①清洁穿刺处的皮肤并备皮;②颈内静脉臵管的体位:去枕平卧,头偏向侧,肩下垫一薄枕;③锁骨下静脉臵管的体位:去枕平卧,肩下垫一薄枕:④股静脉臵管的体位:平卧,穿刺下肢伸直放平;⑤患者臵管处的环境应宽敞整洁以便操作。
2、管后的护理:
⑴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的操作均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臵管、换药、给药、更换输液器及各种接头、测压等所有操作前后应注意清洗双手。
⑵导管一般采用缝合固定,末端再用胶布等固定与皮肤,避免牵拉,防止脱出。⑶每日更换穿刺处敷料,并用碘伏或碘酒酒精消毒局部,若辅料被污染应及时更换,应保持穿刺局部的清洁干燥。更换敷料及时,消毒皮肤面积应大于辅料面积,同时应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分泌物等炎性表现。⑷液装臵及连接管路、三通肝素帽等,三通连接处要用无菌纱布覆盖,并注意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接头脱漏发生出血或空气栓塞。⑸管通畅,用肝素盐水封闭管路。肝素盐水配制方法为:生理盐水100ml+肝素钠1250U。封管时用肝素盐水5ml脉冲式封管。液制品不主张从中心静脉输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可用于采血。⑹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及穿刺点炎症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拔除导管并做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及外周血培养。⑺股静脉插管时,应每日测量双下肢腿围,并注意观察臵管侧下肢有无肿胀、静脉回流受阻等双下肢静脉栓塞的表现。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拔除导管。⑻除导管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防止出现局部血肿,用碘伏或碘酒、酒精消毒局部,并用无菌敷料覆盖24小时以上。
第三节 气管插管护理
1、气管插管要牢固固定,每班要测量并记录外留长度(门齿距),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防止导管脱出及下滑。
2、加强人工气道温、湿化管理,以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①机械通气时应将呼吸机的湿化器打开,使吸入的气体温度保持在34-36℃,同时注意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②遵医嘱定时为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或持续雾化吸入,并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地色米松、沫舒坦、支气管扩张剂(舒喘灵或博利康尼)等药物;③奇观内诸如或滴入生理盐水;吸痰前向气道内滴入5-10ml生理盐水,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3、插管后要经常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4、清醒病人,尤其是小儿,对插管不宜耐受者,有自行拔管发生窒息的危险;要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或是用镇静药物。
5、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6、充气套囊的护理:气囊内压力应控制在既能有效封闭气道,又不使气管血液供给受到明显影响为宜;套囊充气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5ml左右:气囊应2-4小时 5 放气一次,每次5-10分钟,放气前应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
7、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1)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试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和无菌生理盐水。
(2)要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3)正确的吸痰方法:①为提高效果,吸痰前应听诊肺部呼吸音及查看胸片;②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后吸入100%氧气1-2min,吸痰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至吸痰前水平,以达到预充氧的作用,可避免在细谈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③未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后应用建议呼吸器予以膨肺;④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⑤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后,打开负压,将吸痰管360°上提吸痰;⑥吸痰管在气管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⑦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末梢血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⑧气道吸痰后,应抽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注意抽吸过口、鼻腔内分泌物的吸痰管,不可再次抽吸气道内分泌物;⑨痰液粘稠吸出困难时,可嘱患者深吸气并向气道内注入2%碳酸氢钠10ml,以冲洗气道、稀释痰液、刺激咳痰。
(4)为防止气道分泌物的潴留,促进分泌物清除,可采取体位引流、胸部叩击、刺激咳痰等物理方法。
(5)预防医源性污染:①病人使用的呼吸治疗管路及装臵要固定使用;②呼吸治疗所使用的蒸馏水,应采用灭菌的蒸馏水;湿化器及雾化器在每次添加蒸馏水时,需先倒掉里面剩余的蒸馏水,再添加新的蒸馏水;③呼吸机和雾化管道应定时更换、消毒;④呼吸治疗装臵储存时应保持干燥,并包装完整,保持密闭性及外层的清洁。
8、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①除工作需要外,护士不要离开病人身边,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②护士离开病人时,应将呼叫器放臵病人手中;③护士应经常关心询问病人,以及时了解病人的不适感;④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等,以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
9、拔管前后的护理:①拔管前应让病人了解拔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使其充分合作;②为防止声门水肿,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③充分湿化,扣背,吸痰并吸引鼻及口腔分泌物;④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体内养储备,同时备好急救设备和插管用物,做好再次插管的准备;⑤将吸痰管臵于气管插管中,一边抽吸一边放掉充气套囊内的气体,嘱患者深呼吸,呼气时将导管和充气套囊一并拔出;⑥采取合适的氧疗措施,嘱病人深呼吸,有痰要咳出;⑦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喘鸣或呼吸困难、气道梗阻等。
第四节 气管切开护理
1、气管套管牢固固定,系带在颈后结成死结,以防套管脱出;24小时内嘱病人少活动,以防脱管。
2、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时注意有无呛咳,如有呛咳立即停止进食。
3、室内保持温度在20℃左右,湿度在60-70%,气管切开处覆盖湿纱布,并注意及时更换。
4、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痰,吸痰时操作要轻,每次吸痰时不宜超过15秒,加强气 6 道湿化,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必要时2-3小时一次。
5、套管周围的纱布,每日更换1-2次。
6、吸痰盐水每4小时更换一次,吸引瓶液面不宜超过2/3满,吸引瓶及管道每日消毒。
7、气管切开处有缝合者,术后5-7天拆线。
8、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如皮下气肿。勿用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镇咳止痛药,以免抑制咳嗽二使气管内分泌物不易咳出。
9、脱管处理:多因固定套管系带太松,病人活动较大所致,脱管病人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忽然有呼吸,啼哭声,立即用弯血管钳将气管套管重新臵入。
10、拔除气管切开导管前后的护理:①拔管前,先更换小号金属管(不带套囊),其内套管12小时清洗、消毒一次;②2-3日后无不良反应者可试堵管;③堵管1-2日后无不良反应者可拔除导管。拔管前,应清洁创口皮肤,充分吸引气道分泌物;④拔管后吸引窦道内的分泌物,以油纱布覆盖切口,并以无菌纱布固定;⑤切口每日换药一次,直至愈合。
第五节 机械通气护理
维持呼吸机的正常工作状态,改善病人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1、根据病人的情况遵医嘱选择呼吸机的类型,例如小儿患者体重在15kg以下或婴幼儿患者,宜选用具有小儿呼吸参数设臵功能和小儿管道的呼吸机。
2、呼吸机在使用前应检查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用检测呼吸套囊和呼吸机连接试行通气,确认呼吸机无异常。
3、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连接于呼吸机。
4、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与合作。
5、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遵医嘱设臵呼吸机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和呼吸比等参数,然后接通压缩空气气源和氧气气源,开启主机和湿化装臵。
6、调整适当的参数报警上下限,如气道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等。
7、使用呼吸机后应及时确定呼吸机是否为病人提供了适当的换气功能,随时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注意呼吸情况。
8、护士应及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工作条件。
9、使用呼吸机30min后,或改变呼吸机条件30min后应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了解病人的气体交换功能是否改善。
10、护士要随时保持呼吸机的通畅,及时为病人吸痰,吸痰前后要给予纯氧吸入。
11、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和SPO2的变化。
12、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呼吸机报警后要及时了解报警原因,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13、呼吸机旁边必备用简易呼吸器,以备急需。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将病人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14、除吸痰时护士需要调节吸入氧浓度外,未经医生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15、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等,以方便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第三章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梗: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3、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4、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或长期输液有关
5、焦虑:与心绞痛频繁发作有关
(二)护理措施
1、休息: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而采用坐位或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直到胸痛消除。
2、有憋喘或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3、密切检测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多感到紧张、焦虑,故在护理病人时赢态度镇静、和蔼,并及时听取病人主诉,积极处理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必要时可遵医嘱予镇静剂。
5、发作时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胡篇外用贴剂或静点。但在使用中应注意三硝的副作用,并应告知病人,如头痛、低血压、面色潮红、眩晕等。同时贴剂应每日一换,静点三硝速度不可过快。
6、心脏病人长期服用血小板抑制剂(如肠溶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应随时观察有无牙龈出血、血尿、皮下出血等出血倾向,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7、饮食宜为低盐低脂,减少动物性脂肪(猪油、肥肉、牛油等)及高胆固醇(如蛋黄,动物内脏、坚果类食品等)食物的摄取,多摄取高纤维食物(日青菜、水果等),以减少诱发因素,同时应少食多餐,切记暴饮暴食。
8、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减少患冠心病的可能。
9、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必要时遵医嘱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通便灵、麻仁润肠丸等)甚至便前可预防性含服硝酸甘油,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10、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Holter等,已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第二节 心肌梗死护理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 心肌缺血性坏死,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 8 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记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心搏出量减少: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有关
3、体温过高:与心梗后吸收热有关
4、潜在并发症:猝死:与心脏破裂或心律失常有关
5、自理能力缺陷:与医嘱限制活动或长期输液有关
6、焦虑:与缺乏心梗的相关知识及担心预后有关
7、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入院后住监护室,并尽可能住单间,因监护室备有各类抢救物品及药物,便于抢救。
2、立即缓解疼痛,给予吗啡等药物止痛,如疼痛持续不缓解,可每隔5分钟重复给予,同时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
3、急性期(发作后的前3日)要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病人,非搬动不可时应轻慢平稳。协助床上进食、大小便等。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并尽量限制探视,避免紧张及刺激。无并发症者,第4日可床上活动,无不适可床边活动。
4、给予持续的心电、血压、血氧监测至少3日,观察心率、心律变化,观察呼吸、血压情况。应用三硝时注意血压变化;应用利多卡因时应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随时发现异常情况随时记录,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死亡率。
5、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及提高血氧含量。
6、准确记录出入量,入量不足或过多,尿量少于30ml/h,应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大便通畅,病人因长期卧床及不习惯床上大便,常会导致便秘,因此常规每日给病人服用缓泻剂,避免排便时用力而突然发生意外。
8、前3日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低盐(2g/d)低脂饮食,且应少食多餐,禁止摄入过冷、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心脏负担。
9、观察疼痛的部位及程度,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观察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出现(如心衰、休克、心律失常)随时做好抢救工作。
10、急性期病人多表现虚弱、疲倦、依赖,担心以后能否正常工作生活,应给病人解释病情,并保证各种治疗活动的及时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保证足够的睡眠。
第三节 心力衰竭护理
心力衰竭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原发的心脏损害心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一级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阻:与肺淤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搏出量减少,氧气供需失衡有关
3、心搏出量减少:与心肌功能不良,心搏出量减少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夜间呼吸困难或夜尿过多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活动受限有关
6、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环境:尽量安排住单间,加床档,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利病人休息。
2、体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急性期可采用下肢下垂或轮扎,减少回心血量,改善肺淤血,同时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床。
3、皮肤情况:要保持床铺整洁,无渣,骨隆突处垫软枕,每2小时翻身一次,水肿部位应轻握轻碰。
4、病情观察: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5、出入量: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摄入量包括由口摄入、静脉输液;排出量包括尿量、呕吐物与引流液。每日测腹围和定时测体重,以了解体内体液潴留情况,摄入过多或过少应通知医生。
6、镇静:心衰病人多有烦躁不安,要经常巡视病人,减轻病人焦虑。必要时遵医嘱予地西泮或吗啡等镇静剂,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症状(但吗啡会引起呼吸抑制,应监测病人呼吸情况)
7、用药护理
(1)利尿剂:尽量在白天用,防止夜尿过多,影响睡眠。用强利尿剂时注意电解质情况,并定期复查,防止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肌肉注射应避开水肿部位。
(2)洋地黄类:定期复查药物浓度,用药前先测心率,小于60次/分,应停用药并通知医生。静推西地兰时,速度要慢,同时监测心率,观察用药反应。
(3)血管扩张剂:应用硝普钠时应避光,每4-6小时更换药物一次,以免影响疗效。同时监测血压变化,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8、吸氧: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急性期4-6L/min,在湿化瓶中加入30%酒精,以利用酒精的作用消除泡沫。慢性心衰2-3L/min,以改善缺氧,并监测血氧浓度及血气变化。
9、输液速度:注意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20-30滴/分),不可过多。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
10、饮食:饮食宜清淡,低盐(限盐2g/d),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腌渍类、罐头、乳酪等食品。
11、休息:卧床期间赢协助并满足病人生活需要。
12、活动:每日进行适量的活动,开始在室内活动,逐渐到病房内活动,循序渐进,以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疲乏等不适为宜。
13、心理护理:病人常因病情反复而表现烦躁不安,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以致病情加重,因此要给予病人鼓励支持,讲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增强治疗信心。
第四章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
第一节 呼吸衰竭护理
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呼吸大气压小于空气时,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氧分压低于60mmhg(8kpa),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疾病致肺换气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管插管致不能咳痰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长期卧床或气管插管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疾病消耗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
6、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7、便秘:与长期卧床致肠蠕动减慢有关
8、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致失音有关
9、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二)护理措施
1、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2、给富有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入。
3、病情观察: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外,特别注意一下几项指标:
(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
(2)呼吸:注意呼吸节律,快慢深浅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留标本送检。
4、氧气疗法: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给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在80%以上。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病人,鼓励病人咳痰,被动变换体位,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引流。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防止缺氧窒息。
6、观察呼吸兴奋剂使用效果:如给药过快、过多,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和呼吸中枢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7、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病人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8、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注意观察疗效。心功能不全时,静脉点滴不宜过快、过多。
9、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10、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吸痰器、氧气、强心剂、呼吸兴奋剂等。
11、应用呼吸器病人的护理:
(1)熟悉呼吸器性能,在呼吸器发生故障或病情变化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2)严密观察:①观察病人自主呼吸的恢复和均匀程度,以便适当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时比;②有无自主呼吸,与呼吸器是否同步。是否因通气不足,呼吸道阻塞引起烦躁不安,注意管道衔接处是否漏气;③观察提问、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正压吸气时使心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如心功能改善,心率、血压平稳,四肢暖,皮肤红润,无汗,说明呼吸器使用得当。
(3)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适宜的氧浓度,一般在40%以下,及时吸痰,防止血栓形成,注意防止套囊脱落。
(4)预防并发症:①注意观察呼吸道湿化,防止异物阻塞而窒息;②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注意缺氧、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12、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生活规律,戒烟、酒,少去人多的场所。(2)进行适当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3)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4)坚持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愿或其他非过敏原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疾病,遗传性过敏体质与本病关系很大。本病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痉挛、狭窄。发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暂时性及严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发病时患者极其痛苦,做好该病人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是很重要的。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疾病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有关。2.睡眠型态紊乱——与心悸、憋气有关。3.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不宜咳出有关。5.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
6.知识缺乏——与缺乏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布臵力求简单,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宜,避免接触过敏原。
2、帮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更换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3、给与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禁止食入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如鱼、虾及蛋类等。
4、观察病情,了解病人生活环境,家庭及工作环境,观察发作诱因及饮食习惯以便寻找过敏原。
5、密切观察发作先兆,如胸部发紧、呼吸不畅、喉部发痒、干咳、精神紧张等,有先兆时,应立即给予少量解痉剂,以制止哮喘发作。
6、发作时要守护及安慰病人,解除紧张。发作若伴发绀、呼吸困难,给与西吸氧。
7、发作时按医嘱迅速给药。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8、哮喘发作严重,有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10%水合氯醛灌肠,但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9、持续性哮喘,由于细小支气管高度痉挛,常发生阻塞性窒息。粘液栓形成或由粘稠痰阻塞,导致呼吸衰竭。应注意:
(1)及时纠正脱水。由于进食少,多汗及呼吸频率加快,水分大量蒸发,造成脱水,使呼吸道干燥,痰液无法咳出而造成窒息。因此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补液。但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引起心功能不全。
(2)纠正低钾血症。一般哮喘可在入睡前吸氧1-2小时。持续哮喘可用低流量持续吸氧。
(3)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注意监测血气,及时纠正呼吸衰竭和代谢紊乱。
10、出院指导:
(1)休养环境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如室温高且干燥可使用超声波空气加湿器。(2)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减少上呼吸道感染。(3)应戒烟并减少被动吸烟。(4)远离过敏原。
(5)饮食上多食高维生素(如绿叶蔬菜、水果)、高蛋白(如瘦肉、豆制品、蛋类)、粗纤维(如芹菜、韭菜)的食物,少吃可能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如海鲜等)。
(6)正确使用定量吸入器。遵医嘱按时服用出院带药,请勿擅自停药或减量。定期到门诊复查,在医生指导下减药或换药,如有不适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每日进行呼吸锻炼,学会腹式呼吸。
(8)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第五章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脑出血护理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可分为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多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此病发病急骤,常在活动中发病,与情绪激动、饮酒、过于劳累,用力排便等诱因有关,临床表现:重症脑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面色潮红、昏迷、尿便失禁。如脑室出血,表现肢体强直、抽搐、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偏瘫、凝视麻痹等,同时伴有心血管病。急性期后,又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甚至脑软化等后遗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卧床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与失语有关。5.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感觉障碍、小便失禁有关。7.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昏迷有关。8.有误吸的危险——与昏迷有关。
9.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昏迷有关。10.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长期留臵导尿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情及诱发因素,避免不必要的刺激,限制探视(神志清楚病人,谢绝探视,以免情绪激动),精心护理,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疗。
2.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的变化,定时测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如发现异常(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血压高,脉搏缓慢),及时报告医生立即抢救。
3、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15-30°,头臵冰袋,且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利于静脉回流。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翻身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搬动,加床档以防坠床。
4、脑出血昏迷病人24-48小时禁食,以防止呕吐物返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以后按医嘱进行鼻饲。
5、加强大小便护理:若病人有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应进行导尿留臵尿管,每日更换尿袋,要注意无菌要求,每日冲洗会阴1-2次,便秘时定期给予通便药物或食用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猛,以防再出血。
6、遵医嘱静脉输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适当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防止由于血压升高引起再出血。
7、预防并发症:
(1)加强皮肤护理,每日小擦澡1-2次,定时翻身,每2-3小时翻身1次,床铺干净平整,对骨隆突处的皮肤药经常检查按摩,防止发生压疮。
(2)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1-2次,病人有咳嗽困难,要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病人呕吐让其头侧位以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
8、急性期应保持偏瘫肢体的生理功能位臵。恢复期应鼓励病人早期进行被动活动与按摩,每日2-3次,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畸形和关节的强直疼痛,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失语的病人应鼓励对语言方面的锻炼。
第二节 腰椎穿刺术护理
腰穿为神经系统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用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诊断性腰穿可测定脑脊液压力,进行动力学检查,还可以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方面的检查。在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如碘油、碘水,观察椎管有无阻塞和占位性病变。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向病人解释腰穿的目的、方法和术中配合要点,解除病人顾虑,取得合作。
14(2)术前洗澡或清洁皮肤,排空膀胱。(3)神志不清,躁动病人要给予镇静。
(4)物品准备:硬板床,一次性腰穿包,局麻用药,无菌小瓶。2:术中护理:(1)嘱病人避免咳嗽。
(2)关好门窗。配合医生让病人侧卧、头低、屈膝到胸前,双手抱膝、放松,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腰椎间隙增大,可使穿刺顺利,提高穿刺成功率。
(3)协助医生进行手术野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进行局部麻醉。有脚麻、触电感及时向医生说明。
(4)观察病人的呼吸、面色、心率、意识情况,保持正确体位。(5)颅内压增高的病人不宜过多放脑脊液,防止脑疝。
3、术后护理:
(1)术后病人去枕平卧6h,之后仍以卧床休息为主。(2)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如有头痛、头晕,及时报告医生。(3)颅内压低时嘱病人多饮水或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4)颅内压高的病人,腰穿后要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及呼吸变化,警惕脑疝发生,必要时静脉输注甘露醇后,再进行腰穿。
(5)若脑脊液自硬脑膜穿刺孔处外漏而引起低颅压综合征,可表现为坐起或站立时头痛加重,平卧时头痛减轻,重者会头晕、恶心、呕吐,应采取静脉输入低渗盐水改善症状。
第六章 肾病、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小球的急性弥漫性炎症。它是肾脏的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所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炎症反应。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为常见表现。本病主要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最为常见。
一、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水肿消退、尿量增多、肉眼血尿或明显镜下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可起床逐步增加活动。
2、饮食和人量:急性期对蛋白和水分应予一定限制,对有水肿或高血压者应限制食盐的摄人,2—3s/d为宜,水肿明显和尿量减少者还应限制水分摄人;肾功能减退有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摄人,20旷d为宜,应尽量多摄入优质动物蛋白质,补充各种维生素。
3、控制感染:有感染灶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指导和协助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4、高血压的治疗:轻度高血压一般经休息、低盐饮食和利尿等治疗后常可使血压恢复正常,中、重度高血压应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有高血压脑病者应迅速降压,凡用降压药物静脉滴注降压者应床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5、遵医嘱给予利尿剂,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6、有心衰、肾衰者给予相关处理。
7、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测体重。每日评估水肿部位,协助病人控制人量;
8、出院指导:
(1)适量锻炼增加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2)定期到医院复查。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有关。
2、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用药及预后有关。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终末期肾脏疾病,病程逐渐发展,肾单位大量毁损,引起体内氮质和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活性物质生成和:反活障碍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在治疗上,早期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及时解除可纠正因素,可能延缓病程进展,晚期则以透析疗法及肾移植为主。
一、护理措施
1、嘱患者避免过于劳累,注意多休息。
2、饮食: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治疗者原则上不必限制蛋白质的摄人。未行透析者应采用高热量低蛋白饮食,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含钾食物应根据体内血钾水平调节,高钾血症应避免,低钾血症应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红枣、鲜蘑菇、榨菜、卷心菜、柑桔,柠檬、香蕉等,并避免含磷高的食物。对于无水肿和无少尿者应补充足够水分,保证每日尿量在1500m1以上。无高血压和水肿者不必严格限制钠盐。此外,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3、避免或及时停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4、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开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5、肾功能衰竭病人常伴有贫血、抵抗力下降,应加强口腔护理,督促病人早晚漱口,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防止局部刺激诱发出血。
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皮肤瘙痒明显者,可用温水擦洗,必要时可涂止痒霜。
7、督促病人按时服用降压药,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任何降压药物时,应逐渐加量或加药,并监测血压每日1—2次,以免快速、明显降压引起肾血流量减少导致尿量减少和肾功能损害。
8、心理护理:由于病程较长,肾功能逐渐恶化,病人易对治疗丧失信心,并产生焦虑情绪,应耐心安慰病人,积极给病人讲解有关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尽快适应透析生活方式。
9、透析病人按透析护理常规处理。
10、如病人出现血三系降低,及时给予保护性隔离和其他预防感染的措施,并注意病人行动时的安全,以防跌倒而引起出血。
11、出院指导:(1)嘱病人定期复诊。
16(2)指导病人透析期间的自我护理。(3)预防感染。
(4)按时、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与盐摄人量过多、液体摄人量过多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搏出量减少感染:与白细胞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3、有受伤危险:与血压高或肾性骨病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与晚期肾病引起的浮肿有关。
5、知识缺乏:与对疾病过程不熟悉、对信息误解有关
第三节 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疾病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特征为持续高血糖,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疲乏无力等症状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
一、护理措施
1、按一般内分泌护理常规。
2、遵医嘱给予DM饮食,限定总热量,固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比例,注意定时、定量、定餐,禁食甜食,如有加餐,应适当减少正餐的主食量。注意粗细粮的搭配,副食、荤素的搭配,鼓励病人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如魔芋和荞麦等。以保证在保持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尽量供给病人营养全面的膳食。
3、向病人宣传DM的知识,使其认识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控制的重要性,了解高、低血糖的诊断、表现和预防措施等,以加强自我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应向其说明服用药物的时间是餐前、餐中还是餐后,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5、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每日测空腹、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指血血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需长期注射的患者,要教会其正确保管、抽吸和注射胰岛素,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6、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坚持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应给予盐水棉球清洁口腔,预防口腔内感染。
7、做好足部的护理,预防烫伤和坏疽发生。每日给患者温水泡脚,水温不能过热,以防因糖尿病神经未梢病变感觉减退引起烫伤。趾甲长短适宜,鞋子以宽松跟脚为好,避免小鞋挤压脚部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坏疽。
8、做好皮肤和会阴部护理。DM病人皮肤常感干燥发痒,应尽量避免粗暴搔抓,否则皮肤破溃后易感染且经久不愈,后果严重。女病人要每日清洁会阴部,以防感染。
9、DM病人作热敷时要注意热水袋不能太热,并用干毛巾包裹,以防烫伤。
10、DM病人虽不能任意进食甜食,但一般身边可备些糖果或小饼干等,以防万一发生低血糖时能及时进食。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应及时静脉给予50%的葡萄糖40-(g)ml静脉注射。
二、主要的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血糖:与DM病人血糖控制不稳或突发事件有关。酮症酸中毒:与DM患者用药不当或感染、创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DM病人组织中糖含量高及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DM患者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DM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与缺乏DM相关知识及保健措施有关。
第七章 消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肝硬化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再生小结节形成,正常肝小叶破坏,导致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成为肝硬化。肝硬化在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一般的轻体力工作。但应注意避免劳累、精神紧张,饮食规律,合理搭配营养,并定期随诊,有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一、护理措施
1、病人应卧床休息,有腹水时可协助安排舒适的半卧位。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协助患者抬高下肢,以利水肿消退。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因乏力或腹水量多而导致摔伤、碰伤。
2、饮食方面:对于无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的肝功能代偿期的患者,可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通饭或软饭,避免食用刺激性调味品及油腻食物。每日4—5餐有利于提高营养摄人量;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宜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饭或少渣软饭。饮食一定要细软,避免粗糙坚硬、带刺带骨的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等为好;对腹水的病人应采用低盐饮食,“低盐”指膳食中禁用一切盐制食品,但允许在烹调或就餐时另加食盐,一般2—3s/d食盐或酱油10—15mVdo严禁饮酒。对于肝功能显著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
3、保持床单清洁平整无渣屑。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活动不便者可协助会阴冲洗,并观察有无会阴部水肿。男病人若有阴囊水肿,可用吊带将阴囊托起,以免与双腿摩擦损伤局部皮肤。
4、对于有黄疽及皮肤瘙痒的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经常用温水擦洗全身,不要挠抓及使用碱性肥皂,以免抓破感染和碱性肥皂进一步刺激皮肤。
5、认真记录病人24小时出入量。应用利尿剂者尤其要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6、肝硬化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将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减到最小量。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将口服药研碎服,以防划破曲张变薄的静脉。
7、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若同时处于肝炎活动期(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者)则应实施隔离措施。
8、肝功能不全或有肝昏迷前期症状出现时,不能随意使用镇静剂、麻醉药及四环素类药。
9、密切观察神志及一般状况,监测生命体征及血、尿、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10、如果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应按照肝性脑病护理常规处理。
11、如果患者出现呕血、便血或大便、呕吐物潜血阳性,应按照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处理.二、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关。
肝性脑病: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大量利尿或放腹水、摄取含氮食物或饮酒、手术、用药不当等有关。
2、电解质紊乱:与腹水应用利尿剂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肝脏蛋白合成减少有关
4、腹泻:与肠粘膜水肿、肠道吸收不良等有关
5、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营养不良或大量腹水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机体免疫能力减退、门体静脉间侧支循环建立有关
第二节 急性胰腺炎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病变轻重不等,轻者胰腺以水肿为主,病情自限,数日后即可完全恢复。重者胰腺出血坏死,易并发休克、呼吸衰竭和腹膜炎等,死亡率高达25%-40%。
一、护理措施
1、按消化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备好各种抢救设备。
3、急性期禁食禁水,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以改善胃肠过度胀气。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胃肠外营养,并给予抗炎止血对症治疗。待急性期过后可先进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汤,藕粉等。若无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则可逐渐增加低脂饮食。
4、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清淀粉酶(正常值小于120U/L),观察腹痛、恶心呕吐、黄疽等症状,给予对症处理。
5、胰腺炎患者的腹痛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上腹钝痛,能耐受;重者呈绞痛、钻痛或刀割样痛,常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头部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体尾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及左上腹,并向腰背放射。疼痛在弯腰或坐起前倾时可减轻。出血坏死型可出现全腹痛,压痛和反跳痛。止痛可用地西泮与哌替啶肌注。一般止痛剂多菀效。吗啡不宜应用。
6、准确记录全天的出入量,包括胃肠减压引流及呕吐量,并注意观察这些物质的性状。若有出血等异常要及时通知值班医生。
7、监测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尤其注意血糖变化,因为有些重症胰腺炎由于B细胞遭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致少数患者出现永久性糖尿。
8、注意患者有无抽搐,因为急性胰腺炎者常可伴发低钙血症。必要时给予静脉缓慢推注葡萄糖酸钙。
9、如果患者出现急腹症应及时通知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积极手术治疗。
10、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有无消化道出血、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循环衰竭等情况,如有应及时对症处理。
11、护理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能配合治疗。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卫生宜教。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急性胰腺炎组织坏死或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胰腺炎胃肠穿孔有关
3、水电解质紊乱:与禁食水及恶心呕吐或胃肠减压有关
4、休克:与低血压或呕吐丢失体液或消化道出血有关
5、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患者禁食水,发热或腹痛等导致的体质虚弱有关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护理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是一多发病、常见病。
一、护理措施
1、向患者解释精神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应保持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这无论在溃疡活动期还是缓解期都很重要。
2、在溃疡病活动期症状较重时,需卧床休息几日甚至1—2周。卧床期间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3、注意病人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及与饮食的关系等,以便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烟酒是刺激溃疡发病的因素,因此应该积极鼓励病人戒烟戒酒。
5、营养治疗对溃疡病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其原则是:供给充足的蛋白质。适量选用脂肪以抑制胃酶分泌(有高脂血症者慎用)。碳水化合物对胃酸分泌没有影响,也可以选用,丰富的维生素C有利于溃疡愈合,因此可以多吃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尽量少吃或不食用巧克力、咖啡和可乐类饮料,以及刺激性调味晶如胡椒、辣椒、咖喱等,急性期更要避免。并注意不要偏食,饮食不能过快,过烫.过冷,不能暴饮暴食。
6、嘱病人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粘膜屏障作用。
7、溃疡病人一般不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物,如果需要请严格遵照医嘱,并同时观察有无溃疡病的发作或加重。
8、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9、病人及家属还要观察大便颜色,警惕因溃疡出血而引起的血便或黑便。同时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心悸、出冷汗甚至休克等失血表现,一旦出现及时就医。
10、在季节更换时尤其要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规律,劳逸结合,并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溃疡复发。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溃疡病上腹痛有关
2、潜在并发症:穿孔:与溃疡穿透胃肠壁有关
3、焦虑:与溃疡病反复发作有关
第四节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症状。出血部位一般是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常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与消化道出血引起体液丧失及摄入不足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失血后头晕、乏力、心悸有关。4.排便异常——与消化道出血有关。5.恐惧——与出血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肠道内积血有关。
7.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溃疡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关。8.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与消化道出血后氨中毒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安慰患者,使之卧床,尽量保持镇静。呕血者抬高床头10-15°或保持患者头侧位,防止血液吸入呼吸道。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宜选择粗大血管,根据生命体征适当加快补液速度,在心率、血压基本平稳后可减慢速度,以免输液量大引起肺水肿或再次出血。补液过程中注意晶体和胶体的搭配。
3、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神志,嘱其禁食禁水。有条件者立即给与床旁心电、血压、血养监测。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大便潜血结果,注意病人肠鸣音是否活跃。
4、备好抢救车、负压吸引器、麻醉机、三腔两囊管等各种抢救仪器。
5、进一步明确是否消化道出血,需与鼻出血、吞咽血液、咯血及服用某些药物所致的大便发黑相区别。
6、初步估计出血量。出血量>5-10ml时,大便隐血试验可为阳性;出血达50-70ml时可表现为黑便;出血量为1000ml时大便为鲜红色,潜血可持续1周阳性,一次出血后黑便时间取决于病人排便次数,如每日排便一次,粪便色泽约在3天恢复正常。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如超过1000mi,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
7、遵医嘱正确使用止血药物及各种抢救用药,必要时输全血。
8、及时清理病人的呕吐物或黑便,以减少不良刺激。随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床单位整洁。
9、如果需要做内镜下止血或下三腔两囊管或手术治疗,则应做好相应准备。
10、注意保暖,加盖棉被。
11、出血活动期应禁食禁水。出血停止3-4日后,可先吃冷流食。进食后未再出血可一步一步过度,忌饱餐、热饮,坚硬及刺激性食物。溃疡病者遵循溃疡病饮食原则,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遵循静脉曲张饮食原则。
第五节 消化道出血使用三腔二囊管护理
三腔二囊管时用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时的紧急压迫止血治疗。其外形与一般胃管相似,但有三个腔,一腔时通往胃内的通道,可经此抽吸胃内容物或给药;另一腔通向食管囊,可注入空气压迫食管粘膜起到止血作用;第三腔通向胃囊,可注入气体固定三腔气囊管,同时压迫出血的胃底静脉,起到止血作用。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猝死:与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
2、出血性休克:与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
3、窒息:与胃囊脱出压迫气管或血液误吸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频繁血便及不能翻身有关
5、恐惧:与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
6、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如厕、洗漱、更衣、改变体位):与出血及三腔两囊管使用有关。
二、护理措施
1、若病人清醒应向病人说明下三腔两囊管的目的及方法,争取病人合作,并通知家属。
2、准备好隔离衣、手套、测好压的三腔两囊管,50ml注射器、绷带、滑轮、1kg左右的沙袋、剪刀、石蜡油、血压计、听诊器、抢救车(备各种急救药品和用物)、心电监护仪等。
3、配合医生插管的同时应有护士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足够的晶体胶体灌注,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必要时输血。
4、协助病人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肺炎。
5、检查好三腔两囊管无漏气且气囊均匀后依照下胃管方法测量下管深度,臵入55-60cm时抽取胃液,检查管端确在胃内并抽出胃内积血。先充胃囊(充气约150-200ml,压力维持在50-70mmhg左右),充好后向上提,遇阻力固定再充食管囊(充气约120-150ml,压力维持在35-50mmhg左右)
6、充好后在鼻腔外缘的管壁上做标记。将三腔两囊管与病人口唇呈45°角持续牵引,拉力为1kg。
7、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抽吸的胃内容物、胃肠减压量以及大便次数、量、颜色等,以判断有无继续出血。
8、插管期间保持鼻粘膜的清洁湿润,及时清理分泌物和结痂,并可将石蜡油滴入鼻腔,减少管子对鼻粘膜的刺激。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时或在解大便后为病人清洗臀部,预防因频繁血便或局部受压引起褥疮。
9、如管子向外移位,应立即剪断管子,以防气囊压迫气管引起窒息。
10、在放臵三腔管24小时后应放气15-20分钟再注入加压,以免食管、胃底粘膜受压 22 过久而缺血坏死。以后隔一段时间放一次气。
11、三腔管放臵48-72小时后,若无活动性出血,可先抽出气囊内的气体,再继续观察12小时,在胃管内无血性内容物或大便转黄后,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让病人口服30ml左右石蜡油润滑管壁,以免拔管时损伤粘膜造成再次出血。先放掉食管囊的气体,再放胃囊的气体,然后缓缓拔出三腔两囊管,拔管后几天任然需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再出血。
第八章 儿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新生儿护理
定义: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42周、体重 2500g以上、身长47cm的新生儿。
一、护理措施:
1、娩出后护理:在保暖情况下迅速清除口、咽、鼻腔内粘液使呼吸道通畅,建立正常呼吸,清除血渍及胎脂多的部位,注意观察呼吸、心跳、四肢活动、反应能力、哭声等。
2、环境:室温保持在22—24°C、湿度在55%—60%、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3、日常护理:新生儿衣服宜柔软、宽大、尿布宜用棉布。保持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防止尿布疹。每日观察脐带,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4、喂养:新生儿生后1—2小时可喂加糖温开水,4—6小时开始喂母乳,喂奶后可喂少量白开水,以保持口腔清洁,并将小儿竖起轻拍背部,排出咽下空气,以防止溢奶,取右侧卧位。
5、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加强隔离。
6、促进母婴建立感情:鼓励父母与新生儿接触,指导他们护理新生儿。
第二节 早产儿护理
定义: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g以下、身长47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一护理措施:
需特别加强护理、随时注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保暖:保持温度恒定、注意防止烫伤,室温:24—27℃,湿度55%—65%,体重低于2000g者尽早臵暖箱中。
2、给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可间歇给氧。喂奶时易发生青紫的婴儿可于喂奶前后吸氧数分钟。呼吸不规则的早产儿应加强监护。
3、喂养:出生后4小时左右喂糖水,吸吮反应良好吞咽反射良好可母乳喂养,不能吸吮者可给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也可用胃管后滴管喂养,防止吸人气管,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很重要,可给维生素K、维C、P3等,生后2周添加铁剂防贫血。
4、预防感染: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做好用品、乳具的消毒防止感染。
5、日常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体温4小时1次,体重每日1次,沐浴时注意室温在28℃,水温40—43℃,时间不宜太长,观察面色哭声,反应能力等。
第三节 惊厥护理
定义: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多数有意识丧失,可伴有发绀、双眼固定或上翻,并伴有大小便失禁。
一、护理措施:
1、惊厥发作时:①取侧卧位,立即松解衣扣,清除患儿口咽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吸人窒息。必要时上下齿列之间臵压舌板,防止咬破舌头,注意患儿安全。②吸氧。③遵医嘱给抗惊厥药,做好“三查八对”工作。④准备急救药品,吸痰器及气管插管等用具。
2、高热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定时监测T、P、R、DP,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和神经系统病理体征。
4、及时明确病因,根据病情需要配合医生作针对检查以明确病因。
5、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以利于患儿的康复。
第四节 小儿腹泻护理
定义:小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综合症。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本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之一。
护理措施:
1、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人量不足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应及时给予补液对症治疗。
2、根据患儿病情调整饮食,吐泻严重者暂时禁食,由静脉卦液,恢复饮食应逐渐恢复;人工喂养儿可先给少量米汤/脱脂奶/稀释牛奶逐步过度到正常饮食。
3、严格消毒,做好床边隔离。注意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密切观察患儿体温,体温过高时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5、注意大便情况,及时送检。加强臀部护理,预防臀部感染做好健康教育:注意饮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注意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增强体质,适当户外运动;减少病人和家树恐惧心理。
第五节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
定义: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护理措施:
1、加强保护,防止损伤:
(1)卧床休息,取侧卧位。室内空气新鲜,光线柔和,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
(2)观察生命体征,颜面及瞳孔的变化,如出现烦躁不安,呕吐、抽风、昏迷、呼吸不 24 规则,提示颅内压增高,应配合医生紧急处理〃.
(3)惊厥时应采用急救措施,镇静止惊、吸痰、给氧,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撑开口腔,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舌咬伤或舌后坠而窒息。并给予口腔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5)频繁呕吐的患儿,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流人呼吸道造成窒息,必要时给予吸出。
(6)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儿必要时吸痰。
2、保持正常体温:
(1)观察体温波动,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2)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退热剂。
(3)合理准确地使用抗生素,及早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行
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送细菌培养加药敏(应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以明确病因,指导用药。
3、保证足够营养:
提供足够的人量及水量,给予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昏迷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者,应给静脉营养,详细记录出入量。
4、预防继发感染:
加强皮肤、口腔、眼部及臀部护理。昏迷患儿要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防止坠积性肺炎。
第六节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定义:由病毒感染引起,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部分患儿尚可伴心包炎、心内膜炎。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为疲乏、气促、心前区不适、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可出现血压下降,重症则可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一、护理措施:
1、急性期或重症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待心脏功能基本恢复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休息能减少心肌耗氧,减轻心脏负荷,一般休息时间不少于6个月,须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再逐渐增加活动量。防止哭闹及不良刺激影响,防止心率变化,心搏出量异常而导致心力衰竭。
2、观察心率、心律、心音变化:注意有无心动过速、过缓、心律紊乱和心音变化,以及呼吸、血压等变化。重症患儿应行心电监护。如突然发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气急、脉搏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适当增加水果,少量多餐,切忌饱餐。心功能不全时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的摄入。
4、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给氧气吸人。每4h测脉搏1次,注意脉律和脉率。
5、静脉给药速度宜慢,有条件可用输液泵。
6、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如败血症和肺炎等,预防和观察其它并发症。
7、健康教育:适量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预防病毒性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护理
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腮腺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常并发脑膜炎、睾丸炎或卵巢炎,本病预后良好,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一、护理措施:
1、隔离患儿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2、患儿因腮腺肿胀而疼痛,应给予易消化,清淡流质或软食,忌酸、硬、辣等刺激性食品、餐后用生理盐水或4%硼酸溶液漱口或清洗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
3、腮腺肿胀处病灶可冷敷,亦可用紫金锭擦干肿胀处,或青黛散调醋贴敷,每日1—2次。
4、发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用退热剂。
5、加强病情观察,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6、并发睾丸炎者应延长卧床时间,并以丁字带托起,局部可冷敷以减轻疼痛。
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
护理措施:
1、调节体温:
(1)室温控制在28℃以下,可采用冷水擦地,安装空调。
(2)物理降温法:头部放冰帽、冰枕,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放臵冰袋及酒精擦浴。
(3)药物降温:安乃近滴鼻或肌注。
2、维持机体营养、补充消耗:高热期丢失大量体液.需补充水份,并供给富有营养的流质饮食,昏迷或吞咽困难应以鼻饲或静脉输液,急性期后病人应酌情增加营养,逐渐改为半流质或软食。
3、惊厥的处理:惊厥先兆表现为高热不退,或体温持续上升,肢体紧张,两眼凝视等,发现后立即通知医生,惊厥时口腔内放臵牙垫,避免舌咬伤,分泌物较多时可用吸引器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昏迷护理:
(1)防止窒息:将婴儿头转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人性和坠积性肺炎。
(2)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口腔,每日3—4次,鼻唇部涂抹石蜡油,1日数次,防止口唇干燥。
(3)眼部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以金霉素眼膏及用湿生理盐水纱布遮盖。
5、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和记录患儿精神、意识、一般状态、瞳孔的变化,定时测量T、P、R、BP,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械,随时准备投入抢救。
6、保护皮肤,预防压疮:定时翻身,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垫气圈,并用滑石粉或30%—50%酒精轻轻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平整、整洁。
7、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8、加强心理护理,减轻焦虑。
第九节 麻疹护理
定义: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易发于冬春两季,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d斑)以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体弱、营养不良、护理不当等均可引起并发症。
一、护理措施:
1、防止疾病传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为发病前后各5天,如并发肺炎者应隔离至生病后10天,室内空气宜新鲜、流通,每天通风数次,麻疹定为二类传染病,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单”向医院感染科报告。
2、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衣服应宽松,衣服不宜过多,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抓痒引起皮肤继发性感染。
3、加强发热护理:发热一般可以退热处理,以免影响疾病诱发,如体温过高或有发热惊厥史者,可用温水擦四肢或用小剂量退热剂,发病期体温最好维持在39℃左右,禁用冷敷。
4、保持眼、耳、鼻、口腔的卫生:
(1)眼:麻疹时眼部分泌物较多,易结痂而使两眼不能睁开。应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并用盐水清洗,使用眼药水或眼膏3—4次/日,并加服鱼肝油以防止眼干涩。
(2)鼻:保持鼻腔通畅,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1-2次,并涂少量石蜡油以润滑,鼻孔周围糜烂可涂软膏。
(3)口腔:由于发热进食少,常引起口腔炎,应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和咽部,婴幼儿用棉签擦拭口腔或少量饮水,如有溃疡可用3%双氧水清洗,并抹锡类散、圭岱散等。
(4)耳:防止眼泪及呕吐物流入耳道和口腔内,细菌可经耳咽管侵人中耳引起炎症,可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后滴人碘甘油,1日数次。
5、保持体液平衡:发热时体内水分丧失增多而进食和进水量少,且病毒可损害胃肠道上皮,引起粘膜水肿、充血,导致呕吐、腹泻,易引起脱水,应多次少量喂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为宜。
6、密切观察并发症:
(1)脑炎:一般在出疹2—5天发生,患儿持续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并有脑膜刺激症状。
(2)肺炎:若皮疹消退,而发热持续,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常并发肺炎。
7、减轻患儿孤独感:由于严格的隔离措施,使患儿常感孤独,应增加与其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其保持与外界的一定联系,并为其提供适宜的游戏活动。
第十节 小儿贫血护理
定义:小儿贫血是儿科常见病,是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或其中 27 一项明显低于正常者。我国小儿血液学会议暂定:新生儿Hb<90S/L,4—6个月<100S/L者为贫血。世界卫生组织定为:Hb值的低限6个月—6岁者为110s/L,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4%,低于此值称为贫血。贫血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很大,是我国儿科工作者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一、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运动:患儿病房应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根据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的方法和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持续时间,同时注意观察病情,调整活动强度。
(1)对轻、中度贫血的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注意其剧烈运动后易有疲劳表现,甚至头晕、目眩。故此类患儿生活应有规律,做适当运动。活动间歇令患JL休息。
(2)对易烦躁、激动的患几,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看护使保持安静,避免因烦躁而加重病情。(3)对重度贫血患儿,因贫血严重,血红蛋白明显减少造成组织缺氧,可有心悸,气短或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应吸氧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协助患儿日常生活。定时测心率。必要时静脉输注浓缩红细胞。
2、应用铁剂的护理,应采取口服补铁,因其经济、安全、副作用小。选择易吸收的铁剂,最好是二价铁。剂量以元素铁计算,口服量为每日4—6me/kS,分2—3次口服.疗程2—6个月。服用铁剂时,应向家长说明几点注意事项:(1)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服用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并在两餐之间服用,可减轻反应。(2)铁剂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而与牛奶、茶水、钙片同服则影响其吸收。(3)服铁剂时可出现牙齿黑染,使用吸管服用可预防之。大便变黑色.是服用铁剂造成的,并非消化道出血,应向病人讲明白,使家长和患儿消除顾虑。铁剂应作臀部深部肌肉注射,以便吸收和减轻疼痛,避免硬结形成。注射右旋糖酐铁可有过敏现象,故首次注射应密切观察。(4)铁剂疗效观察:治疗有效,则3—4天后网织红细胞升高,7-10天达高峰,2—3周下降至正常。治疗约2周后,血红蛋白(Hb)相应增加,临床症状亦随之好转。
3、饮食护理: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主动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说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的道理,指出铁供给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又会造成小儿情绪改变、记忆力减退等,危害小儿身心健康。
(2)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饮食计划,计划每日进食次数,纠正偏食习惯,: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豆类、紫莱、木耳、海带等。
(3)贫血患儿多表现有食欲不振,婴幼儿尤其明显,应采取增加食欲的措施,进食前不做影响食欲的治疗及护理。
4、输血的护理:
(1)输血前,认真检查血型及交叉配血,准确无误后才可输入。(2)输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3)以输入新鲜浓缩红细胞为宜,每次2—3m1VkS。贫血愈重,一次输血量应愈少。(4)密切观察输血过程,疑有输血反应时,立即减速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5、健康教育: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关键在于教育家长人识本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1)做好母亲保健工作,孕妇及哺乳期母亲应食含铁丰富的食物。(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3)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第十一节 支气管肺炎护理
定义:支气管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是儿科及儿童常见病之一。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合并营养不良、佝偻症、贫血时死亡率更高。
一、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室温18-20度,湿度55%-65%适宜,以利于呼吸道分秘物排出,室内每日消毒一次。
(2)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30°-60°,以利于呼吸。(3)用手轻拍背部,较大患儿指导有效咳嗽。
(4)及时清除鼻痂及口鼻分泌物,痰液粘稠者可采用雾化吸人,每次不宜超过20min.每日2次,避免肺泡内水肿,必要时给予吸痰。
2、维持体温正常(1)密切注意体温变化。
(2)鼓励患儿多饮水,体温超过38-12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退烧药物。(3)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喂奶时抬高婴儿头部或抱起哺喂,并让患儿间歇休息,无力吸吮者改用滴管喂奶或鼻饲。
4、病情观察
(1)患儿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喘憋加重,给氧及镇静剂不能改善,心率加快(婴幼儿每分钟160—180次),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为心力衰竭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臵。应立即给予吸氧,按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和镇静剂。用洋地黄制剂时要严格按要求时间给药,剂量一定准确,给药前数脉搏,儿童<60次/min,婴幼儿<100次/min时通知医生停药。注意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心律不齐、嗜睡、乏力等。
(2)患儿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口吐粉色泡沫为肺水肿表现,应给予人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每次吸人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出现呼吸衰竭应用人工呼吸器。
(3)患儿出现嗜睡、惊厥、昏迷,提示可能发生中毒性脑病,及时通知医生,备好止惊剂和脱水药。
(4)患儿出现双吸气、点头样呼吸、呼吸暂停等,提示呼吸衰竭,立即通知医生,立即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人工呼吸,备好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按医嘱使用人工呼吸机。
(5)患儿体温持续不降或降而复升,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咳大量脓痰为肺脓肿表现,应考虑并发脓肿或气胸,应立即配合做好胸穿,胸腔闭式引流准备,并做好术后护理。
(6)腹胀明显伴低钾者应及时补钾:中毒性肠麻痹者先用腹部热敷肠管排气等方法,不 29 见效时可遵医嘱禁食,胃肠减压.皮下或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
5、静脉输液速度宜慢,每分钟不超过6—8滴,防止肺水肿和心衰。
6、健康指导
(1)营养合理,提倡母乳喂养。
(2)进行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注意保暖防寒。
(3)指导家长了解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副作用。(4)按时预防注射.防治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和各种传染病。
第十二节 水痘护理
定义: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全身皮肤粘膜成批出现并同时存在斑丘疹、疱疹和结痂。
一、护理措施:
1、保护皮肤粘膜的完整,预防继发感染,皮肤瘙痒时可局部涂以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疱疹溃破处可涂以l%龙胆紫,有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给抗生素口服或注射控制感染。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并发症。
3、体温过高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4、隔离病人,无并发症的患儿多在家隔离到疱疹全部结痂。
5、做好健康教育,减少病人及家属的恐惧心理。
第十三节 中毒护理
定义:中毒是指毒性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短期内引起器官或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重者危及生命。
一、护理措施:
1、对危及生命的中毒症状紧急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1)惊厥发作时,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防止窒息及外伤,遵医嘱及时应用止惊药等。(2)呼衰时,伤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婴儿0.5U分,儿童1L/分。
2、昏迷的护理:(1)仰卧位,头偏向一侧。(2)保持呼吸道通畅。(3)可由鼻饲供给流食。(4)注意口腔及咽部的护理。(5)留臵导尿管并记录尿量。
(6)每2—3小时翻身一次,擦洗皮肤。
3、根据医嘱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等治疗操作。
4、健康教育:
(1)宣传预防中毒的知识。
30(2)教育家长严格管理药物和毒物。(3)家长切勿未经医生指导擅自给小儿用药。
(4)对已发生中毒的患儿和家长理解其恐惧与焦虑,给子正确的解释,使其配合治疗。
第十四节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基A-16病毒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及口腔粘膜的疱疹疾患。主要通过呼吸道 传染,儿童多见。其临床特征为前驱症状有低热、困倦、淋巴结肿大,随后在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性的水疱、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表现为 唇、颊、舌、腭等处起很多小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
一、诊断
1.流行病学 注意当地流行情况,病前1周内有无接触史。
2.病史 注意发热、有无拒食、流涎、口腔疼痛、呕吐、腹泻,注意皮疹出现部位和演变,有无脑膜炎、脑炎及心肌炎症状。
3.体检 注意手、足、臀及其他体表部位有无斑丘疹及疱疹,形状及大小,周围有无红晕及化脓感染。注意唇、口腔粘膜有无红斑、疱疹及溃疡。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4.检验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咽拭子培养。疱疹如有继发感染,必要时取其内容物送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咽拭子病毒分离;疱疹液以标记抗体染色检测病毒特异抗原,或 PCR技术检测病毒RNA。如有神经系症状应作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毒RNA。必要时取血清检测病毒抗体。
5.特殊检查 疑有心肌炎者检查心电图。
二、治疗
1.一般治疗 服用维生素B1、B2、C。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口腔溃疡以溃疡散或锡类散涂布患处,疼痛甚者局部涂以2%利多卡因或3%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呕吐或难以进食者适当静脉补液。
2.伴发症的治疗 伴发脑膜脑炎者,早期可试用病毒唑治疗;有心肌炎者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3.中医治疗 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可用复方板蓝根合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木通、竹叶)。
附:接触者处理:医学观察1周,每日测体温,检查口腔及皮肤,疑有发病及时隔离治疗。
三、护理要点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按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隔离。
3.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继发感染。4.给予温流食,减轻口腔刺激。
四、治愈出院标准
自发病日起隔离1周,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疱疹结痂,口腔溃疡痊愈,并发症基本治愈。
五、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消毒期1周,手足口病以皮肤、粘膜特别是口腔粘膜损害为重,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应尽量穿软底鞋,少活动,减轻皮疹破损,凡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应用消毒液擦手,听诊器经初步消毒后放入熏箱。
2、皮肤护理 以外用药为主,擦药前清洗局部,然后用呋芦水擦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用药五天,擦药期间嘱患者勿洗澡,第6天用温水擦澡,慎防损伤皮肤及水疱。勤剪指甲,嘱患者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
3、口腔护理 病人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可用吸管给予朵贝氏液漱口,每两小时一次,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拭去坏死组织,再涂以锡类散,以促进溃疡愈合。口腔涂药后,嘱病人闭口十分钟,不可马上漱口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口唇溃疡用红霉素软膏涂布,以防止感染并软化结 痂,减轻疼痛。
4、饮食护理 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要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每次进食前后,嘱患者饮 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促进创面愈合,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因吃零食能加重口腔粘膜的刺激,减少唾液分泌。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 成脱水、酸中毒的患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5、并发症 观察有无继发性感染的征兆,如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肾脏损害的症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
6、情志护理 病人因口唇溃疡并结痂及手足部疱疹,感到难堪,怕别人耻笑,不愿见人。加之疼痛不能张口,使之产生忧虑、烦躁不安等情绪,应给予耐心的医学知识宣教,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等。并详细询问病人的生活护理需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消除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并积极配合 治疗。
7、健康宣传教育 一旦患者确诊为手足口病,因交代患者勿到公共场所,对未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教会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饮食调整,对家中易患人群可予板蓝根冲剂口服、抗病毒冲剂等预防感染。
第二部分 内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指南
第一章 常见急症健康教育程序
第一节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教育评估】
1、身心评估了解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模糊、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急性肺水肿等毒覃碱样症状;有无肌肉纤维颤动、全身紧束感;有无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脉搏加快、血琢升高、心律失常等烟碱样症状;有无共济失调、烦躁不安、抽搐、意识不清、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是否焦虑及恐惧,既往有无类似病史及住院经历,家庭经济情 32 况及其社会关系。
1、学习需求评估病人、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基本知识及主要用药的作用;是否清楚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急性意识模糊/混乱:与农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产生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2、恐惧/焦虑:与家属或病人担心疾病是否会引起生命危险.预后是否良好有关。
3、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毒物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及对治疗、护理方法缺乏认识有关。
4、绝望,与在学业、事业、家庭、婚姻等受挫折,对生活失去信心有关。
5、知识缺乏:与缺乏自我防护农药中毒的知识有关。
6、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与中毒后禁食及经口/鼻插管造成机械性刺激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现场初步急救方法。
2、描述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
3、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农业生产上的杀虫剂,按其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类,如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高毒类,如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氧乐果、敌敌畏;低毒类,如马拉硫磷等。绝大多数有机磷农药为淡黄色或棕色油状液体,具有特殊恶臭及大蒜味。有机磷农药的毒理作用是抑制胆碱醋酶的活性,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引起组织中乙酰胆碱积聚,产生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先出现兴奋,最后转为抑制。临床上出现头晕、头痛、多汗、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模糊、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急性肺水肿等毒覃碱样症状;及共济失调、烦躁不安、抽搐、意识不清、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因脑水肿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2、心理指导:意外中毒病人常因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家属、病人身心受到严重冲击,内心受到紧张、恐惧、担忧抢救能否成功、害怕留下后遗症,对神志清醒而又沉默不语的病人.实行24小时监护,并协助家属做好疏导工作至病人放弃轻生的念头。
3、饮食指导:口服有机磷后洗胃者,常规禁食24小时后给予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直至普食。乐果中毒者病情好转时不宜过早进食,以免含毒浓度较高的胆汁排出进人肠道而加重中毒。同时注意做好病人口腔护理,每日两次用朵贝氏液漱口,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异常,如有破损,可局部涂碘甘油或喷西瓜霜粉剂。
4、作息指导:对于昏迷病人,可帮助其进行被动的功能锻炼,四肢保持功能体位;神志清楚的病人,在患者不感疲劳的前提下,可指导适当进行床上活动;对于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训练呼吸肌的功能,如扩胸、深呼吸等。
5、用药指导:解毒药物的应用
(1)抗胆碱药:能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对控制毒覃碱样症状和中枢 33 神经系统症状有效,能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支气管腺体分泌以利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水肿。常用药物有阿托品。
(2)胆碱醋酶复能剂:能使抑制的胆碱醋酶恢复活性,缓解烟碱样症状,消除肌纤维颤动,促使昏迷病人苏醒。常用药物有解磷定和氯磷定。
6、特殊指导:(1)现场急救方法指导①立即将病人撤离中毒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清水或1%一2%碳酸氢钠(敌百虫中毒除外)彻底冲洗被污染的皮肤、指甲、毛发等。禁用热水或酒精擦洗,以免加快毒物吸收。眼部污染病人用2%的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②若病人已呈昏迷状,应立即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病人平卧,头偏向左侧,或头后仰开放气道,必要时进行人工吸法。(2)院内急救法:若病人出现紫绀或呼吸停止,应配合接受如下抢救工作:即予吸氧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氧和气体的供给,循环衰竭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同时维持两条大的静脉通道通畅。
7、病情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应配合做好如下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有机磷中毒的3 大特征:瞳孔缩小、大汗、肌束震颤的变化。对服毒量大,空腹服毒,中毒后发现晚或抢救不及时者要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警惕呼吸衰竭的发生。当病人出现咳嗽、胸闷、咯大量泡沫痰时常提示并发急性肺水肿。意识状态的改变除与毒物本身作用有关外,如同时伴有头痛、呕吐、惊厥、抽搐等,常提示合并急性脑水肿。乐果中毒者症状容易反复,即使在治疗好转后3一4天或一周左右,仍可再次出现中毒症状,甚至病情反复加重而突然死亡,在观察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2)密切观察阿托品的用药效果,如出现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啰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增快达90一100次/分、意识障碍减轻或昏迷者开始苏醒,提示已达到阿托品化。如出现瞳孔放大、体温达39℃以上、尿潴留、,谵妄、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提示为阿托品中毒征象,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按医嘱停药观察,并协助处理,必要时用毛果芸香碱解毒。
7、院指导:
(1)家庭盛放药物或化学物品的容器要加标签,并加锁防护,以防小儿误食中毒。(2)喷洒农药时应注意:要穿质厚长袖衣裤,并扎紧袖口、裤管、戴口罩、手套,避免皮肤和药液接触;为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应隔行或倒退行喷洒,根据风向,顺风喷洒,以免污染衣物及吸人性中毒。衣物污染及时更换并清洗皮肤;凡接触农药的用具、衣物都需用清水反复冲洗;在喷洒农药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流涎等有机磷中毒的先兆症状,应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
(3)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者应定期体检,测定全血胆碱酯酶。(4)凡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肝肾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全身性皮肤病、全血胆碱醋酶活性低于正常值均不能从事农药生产、加工与施药工作。
(5)盛过农药的容器绝不能盛食物,不要吃有毒或变质的动植物,以防发生食物中毒。【教育评价】
病人及家属能说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及预防中毒措施,情绪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第二节 一氧化碳中毒
【教育评价】
1、身心评估 了解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心悸、乏力等临床表现及步行踌姗、脸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搏加快、血压下降、脸色苍白、肌体厥冷及意识障碍等体征;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是否焦虑及恐惧,既往有无类似病史及住院经历。
2、学习需求 评估病人、家属的文化程度和实际学习思维、判断能力,以及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知识及高压氧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是否清楚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及预防措施,是否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焦虑:与家属或病人担心疾病是否会引起生命危险,预后是否良好有关。
2、急性意识障碍:与碳氧血红蛋白形成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脑细胞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
3、绝望:与在学业、事业、家庭、婚姻受挫,对生活失去信心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自我防护一氧化碳中毒的知识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描述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初步急救方法。
2、描述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效措施。
3、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教育内容】
疾病简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由于人体短期内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最终发生脑水肿和中毒性脑病而危及生命。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对呼吸道无刺激的窒息性气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凡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如防护不周或通风不良时,易导致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导致中毒。家庭用煤炉、煤气灶、煤气热水器产生的一氧化碳及煤气泄漏,是生活性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被吸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而造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轻者仅头晕、头痛、乏力、心悸,继之出现意识障碍。严重时可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并可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心理指导:一氧化碳中毒多为突发,短期内病情严重,病人、家属由于毫无思想准备,往往应对能力低下而表现慌乱、措手不及,对缺乏安全措施而发生意外深感懊悔,对病情的变化而表现出焦虑不安,迫切希望医护人员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病人,此时,医护人员必须以热情真诚的态度接待病人、家属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同时以精湛的技术,沉着镇静、有条不紊地抢救病人,以我们的行动赢得病人、家属的信任,从而减轻病人、家属紧张、恐惧的心理。对蓄意自杀者往往因意愿未遂而出现愤世怨人的心理,甚至有再自杀的可能,对此类病人应抱有理解、同情的态度,努力与病人沟通,鼓励病人诉说内心的痛苦和矛盾,给予疏导和心理支持,指导病人面对现实,提高耐挫能力,鼓励家属和亲友多给病人温情抚慰,耐心地给予疏导和心理支持,使其情感发生转化,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
饮食指导:清醒者可普食,昏迷者可鼻饲流食。
作息指导: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活动而加重氧耗。
用药指导: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药物治疗,若合并其他并发症可采取对症用药治疗。急救护理方法指导:
(l)立即将病人撤离中毒现场,移到空气清新流通处。(2)及早吸氧,纠正缺氧。有条件者应立即进行高压氧油疗。
(3)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应立即作好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准备。行为指导:
(1)对烦躁不安、频繁抽搐者,可用镇静剂,并作好防护如加床栏、四肢上约束带,专人看护,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2)昏迷时间长,高热或频繁抽搐者,采用物理降温或人工冬眠疗法,使肛温保持在32℃左右,减少脑代谢率。
(3)昏迷病人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病情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应配合做好如下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的变化,特别是中毒者有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
(2)观察患者有无喷射状呕吐、头痛等脑水肿征象,观察病人的血压、神志、意识及瞳孔的变化。一旦发现病人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抽搐等提示有脑疝的形成,及时进行抢救。
9、出院指导:
(1)寒冷季节室内使用煤炉、煤气、要安装排气装臵,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装有煤气管道的房间不能做卧室
(2)在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的症状,应立即离开其环境,免除继续中毒的危险。
【教育评价】
病人或家属能说出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及预防急救措施;情绪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第三节 中暑
【教育评估】
1、身心评估 了解病人是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以及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呼吸浅促、肌肉痉挛、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和脑水肿征象;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是否焦虑和恐惧;既往有无类似病史及住院经历;家庭经济状况。
2、学习要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文化程度和实际学习思维、判断能力,以及对中暑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中暑的临床表现、治疗目的、现场急救方法及注意事项、预防措施、自我护理及保健的方法。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高温环境下作业、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产热过多,散热障碍导致体内过多热能蓄积以及对有效降温方法缺乏认识有关。
2、体液不足:与高热状态下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人量不足以及对有效防治方法缺乏认识有关。
3、焦虑:与家属、病人担心疾病是否会引起生命危险,预后是否良好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预防中暑的知识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描述中暑的有关症状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2、描述中暑现场的初步急救方法。
3、描述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4、保持稳定的情绪,并主动配合治疗。【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中暑是由于在高温环境或受到烈日暴晒而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紊乱的疾病。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体内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在通常室温下,人体散热主要靠辐射、其次为蒸发和对流,少量为传导。当环境温度较高,特别在潮湿,空气流通不畅的条件下,肌体不能通过以上方式散热,造成热量在体内聚积而引起中暑。中暑可分为: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礴为特征的热射病;以低血容量、低钠血症和虚脱为主要表现的热衰竭;以大量出汗使水和盐丢失过多,出现肌肉痉挛为特征的热痉挛。
2、心理指导:热痉挛的肌肉痉挛和疼痛,热射病的高热、剧烈头痛、呕吐常使病人出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周围循环衰竭、脑水肿发生后,病人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对周围环境表现冷漠、反应迟钝,其家属会出现紧张和忧虑的心理,护士除了给病人以舒适的护理外,如让病室保持安静,阴凉通风.为散热、解暑,提供良好的环境。
3、饮食指导:宜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宜消化的流质饮食,如清凉饮料,鼓励病人多饮水。热痉挛者宜进食糖盐饮料;意识障碍24h未清醒者应鼻饲流食。
4、作息指导: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以免引起耗氧量增加,导致重要器官缺氧,恢复期可适当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
5、用药指导:
(1)冬眠疗法:目的是让体温降低,一般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效果比较好。用药过程中,每小时测量血压、体温并记录体温降至38℃以下应停止滴人冬眠药物。
(2)补充液体:目的是纠正纳、氯,钾过低及酸碱紊乱。有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人,可按医嘱给予5%碳酸氢钠液200ml静脉滴注。
(3)日射病药物治疗:当病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出现脑水肿征象和抽搐发作,应及时迅速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及解痉药物。
6、特殊指导: 急救护理方法指导: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通风处,松开或脱去外衣;可采用空调、电扇吹风散热,室温调至22一25℃,应低于皮肤温度,以便辐射散热。
(2)头戴冰帽,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臵冰袋,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也可用酒精擦浴,使皮肤呈潮红,进散热。降温过程中应不断按摩病人四肢和躯干,防止皮管 37 收缩和血液淤滞,并可促使血液循环,加速散热。
(3)热射病高热可给冰水浸浴:将病人浸在4℃浴水中,卧位使水面与病人乳头平,并按摩四肢皮肤,以防止肌肉,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使散热。每浸泡10-15min应测肛温一次,如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浸浴,擦干全身,穿衣保暖,转移至室温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观察。如体温回升至39℃以上,可再次浸浴。
7.行为指导:
(1)对老年体弱者,静脉输液要控制滴数,不可过多过快;降温措施宜缓和,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宜用冰水沐浴,以防发生心力衰竭。
(2)对意识障碍或抽搐发作者应作好防护措施(如加床栏、约束四肢),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3)对处于昏迷状态或冬眠治疗中的病人,必须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定时翻身,对皮肤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8、病情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应配合做好如下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脉搏、心率、血压。降温治疗中每10~15min测肛温1次;热衰竭者每15一30min测血压l次,以便指导治疗。
(2)注意呼吸型态的变化及有无紫绀现象出现,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两肺布满水泡音为肺水肿的先兆症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并做好配合抢救工作。
(3)通过观察皮肤粘膜的弹性、周围血管的充盈度及末梢循环情况,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和尿量,判断体液与电解质平衡情况。
9、出院指导:
(1)在高温环境下操作时,要及早识别中暑的早期症状,如头昏、心悸、胸闷、恶心、四肢乏力等。
(2)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阴、降温等措施,合理调整夏季作息时间。高温作业人员每天应摄取含盐的清凉饮料。
(3)在烈日下行走或劳作须戴凉帽,穿宽松透气浅色的衣服,配备防暑药品。老年人、孕妇或患有慢性疾病者,在高温季节更应注意个人防护。
【教育评价】
病人及家属能复述中暑的有关症状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能陈述现场初步急救方法以及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病人及家属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第四节 溺水
【教育评估】
1、身心评估 了解病人是否出现神志模糊、昏迷、抽搐,以及气促、发给、肺部锣音、心跳微弱、或呼吸、心跳停止、肢体冰冷,口鼻有无充满血性泡沫、粘液或淤泥,有无胃部扩张,腹部膨隆,以及有无合并骨折等其他神经、泌尿、循环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是否焦虑和恐惧以及既往有无类似病史及住院经历,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生活方式。
2、学习需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文化程度和实际学习思维、判断能力;是否了解有关溺 38 水的基本知识;是否清楚溺水的急救处理及防治方法;是否掌握自我护理的技能。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焦虑与恐惧:与病人的现状,如刚经历过死亡的威胁,对周围环境的陌生等因素及不确定的预后有关。
2、低效性呼吸形态:与病人溺水导致不良呼吸,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病人疲乏无力,未掌握有效呼吸,依赖呼吸机有关。
3、有自我概念紊乱的危险:与感到或实际的角色变化有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5、个人应对无效:与病人不能正确处理来自婚姻、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压力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描述溺水的治疗及康复方法。
2、描述溺水自救及他救的方法。
3、描述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
4、描述溺水的预防方法。【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中,呼吸道进水、杂草、污泥等、或反射性喉头、支气管痉挛而引起窒息缺氧,或因大量液体灌人肺泡而阻断气体交换。轻者表现神志模糊、呼吸表浅,肺部闻及湿罗音,重者抽搐、昏迷、呼吸停止、心跳微弱或停止、发绀、肢体冰冷、口鼻充满血性泡沫、粘液等以及胃明显扩张、腹部膨隆,同时尿呈橘红色,可有少尿或无尿。溺水时间超过lmin,可出现呼吸停止,呼吸停止超过3min,心跳骤停随之发生。在复苏过程中病人可出现心率紊乱、室颤以及肺水肿,24一48h后出现脑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及肺水肿。
2、心理指导:因本病发生突然,来诊时病人多已神志不清或昏迷,重者呼吸心跳停止,所以家属多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护士首先要镇静从容地接诊病人及家属,迅速进行抢救,以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选择适当的时机安慰病人及家属,在抢救的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与家属和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告知病情,缓解其紧张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病人抢救成功后可能情绪极不稳定,可表现为急剧恐惧反应,如无判断力,行为反常,虽已脱险,但还认为身处险境;也可表现为压抑反应,如忽视周围事物,缺乏自制力,反应迟钝,有意溺水者压抑反应更为突出;还可表现为过度活跃反应,如情绪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要求护士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心理指导。对无自制力者,适当约束,专人看护,切忌让其重人险境(江河、池塘);对过度恐惧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同时应指导家属帮助稳定病人情绪。如有自杀情绪的病人要重点巡视,尤其在夜间、凌晨、午睡等病房值班人员较少的时候,关注病人的行踪,要转移病人身边及周围的危险品,如刀剪、绳带、玻璃类等,给药时,必须看服到口,谨防藏药,免除自伤的危险因素。要最大限度地从精神上安慰、生活上照顾,设法增强病人的自我价值感。
3、饮食指导:溺水时胃大量积水,易致胃扩张,复苏后应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酌情进易消化饮食,昏迷者应鼻饲。
4、功能锻炼指导:昏迷者可指导家属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四肢保持功能位;神志清醒 39 者,在不感疲劳的前提下,可指导适当进行床上活动;辅助呼吸的病人,训练呼吸肌功能,如扩胸、深呼吸等。
5、用药指导:
(1)肺水肿者可吸人含25%一35%酒精湿化的氧气,并应用西地兰、地塞米松等。脑水肿者、可交替使用甘露醇、吠塞米等。
(2)用5 %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6、特殊指导:掌握现场急救的方法,这是现场救治的关键,即使淹溺的时间较长,仍有抢救的可能,不可轻易放弃抢救。
(1)保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口鼻中泥沙污物,用包纱布的手指将舌头拉出口外。(2)紧急倒水法:急救者取半跪位,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膝盖上,使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
(3)抢救的同时应迅速除去病人全身的湿衣物,注意保暖和升高体温,温水袋内水温通常45℃左右。
7、行为指导:
(1)立即配合接受吸氧,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
(2)头部放冰袋,以降低头部温度,预防脑水肿。
(3)保证氧气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效果,并注意用氧安全。(4)自主呼吸恢复者,可活动四肢,并做向心性四肢按摩,进热饮以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
8、病情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应配合如下病情的观察:定时测生命体征,定期采血以观察电解质变化情况。记录尿量、颜色的变化,防止肾功解损害。观察口唇,指甲有无青紫及血氧饱和度以判断缺氧情况,同时观察皮肤粘膜情况,防止出现溶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9、出院指导:
(1)游泳时最好有同行者,不要去禁止游泳的场所以及偏僻的场所游泳。
(2)游泳前要做适当的热身运动,不要在过于冰冷的水中游泳,游泳时间不宜过长。(3)有心、脑血管等疾病者,不宜游泳。
(4)游泳时一旦出现痉挛,不熟悉水性者,落水后不要惊慌,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则能让身体浮出水面,等待他人救援。不可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容易使人下沉;会游泳者,此时深吸一口气,把脸浸人水中,将痉挛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之跷起,持续用力,至剧痛,痉挛也就停止。为防止同一部位再次痉挛,应充分按摩疼痛处,慢慢向岸边游去,上岸后按摩热敷患处。若手腕肌肉痉挛,自己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教育评价】
病人和家属能复述溺水现场的自救及他救方法;能复述溺水的治疗以及溺水的预防方法。
第二章 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教育程序
第一节 脑出血
【教育评估】
1、身心状况 了解病人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头痛、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和体征;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心跳过速,以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有无焦虑和恐惧;病人既往有无住院的经历,家庭经济情况如何。
2、学习需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疾病的认识胆度;是否了解疾病的原因、表现、预后、主要治疗方法及预防、控制并发症的重要性;是否掌握生活护理及身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疼痛:与脑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颅内高压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应用脱求剂降颅压有效体液丧失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多、未能掌握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有关。
4、有低效性呼吸型态的危险:与肌肉神经支配障碍引起舌体松弛及堵塞致呼吸困难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与由上位运动神经细胞受损引起的运动降低有关。
6、语言沟通障碍:与发音困难以及失语症有关。
7、有受伤的危险:与视野、运动及知觉缺失有关。
8、完全性尿失禁:与膀胱张力、括约肌控制力的缺失或不能接受膀胱暗示有关。
9、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不能活动、长期卧床有关。
10、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有关。
11、知识缺乏:与对护理知识缺乏、焦虑及担心预后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简述脑出血及其治疗、护理方法。
2、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简述饮食要求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4、演示自我护理技能,如穿衣、进食、康复运动等。
5、复述出院后注意事项。【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多见。有少数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所致。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升高,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局灶症状:如中枢性偏瘫、面瘫、失语及偏身感觉障碍。
2、心理指导:因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病人可出现烦躁不安或焦虑情绪,其家属亦担心预后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士首先要安慰、关心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及康复训 41 练,合理的安排陪护及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良刺激,并以亲切语言、精湛技术,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饮食指导:
(1)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清淡饮食为宜,戒烟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宜过饱,增加水分的摄人,每天1500一2000毫升,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清水或淡盐水、蜂蜜水。
(2)多吃含胆固醇低的食物,如豆制品、牛奶、淡水鱼等。不宜吃含脂肪高的食物和动物内脏、鱼卵、肥肉;不吃油炸食物。
(3)限制钠盐摄人,每天宜少于3克,以免引起高血压,加重脑水肿。(4)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人,忌食纯糖。
4、作息指导: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3一4周,使病人保持安静,保证充分的休息,恢复期逐渐恢复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5、用药指导:
(1)调整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或自行更换和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以免血压骤降致脑供血不足。
(2)脱水剂:根据医嘱应按时、按量使用,20%甘露醇滴注速度应在15一3Omin内滴完,注意药液勿外渗,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3)改善循环:神经营养药。
(4)抗感染:合并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有效抗生素。(5)纠正酸碱失调,维持体液平衡。
(6)营养支持治疗:如白蛋白、多种氨基酸、血浆等。
(7)在输液过程中,应由医护人员控制点滴速度,切忌心急而随意加快输液速度。(8)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应遵医嘱给予止血剂和抗凝血药,如口服或鼻饲氢氧化铝、冰盐水、凝血酶等。密切观察胃内容物、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以了解出血和用药的疗效情况。
6、特殊指导:
(1)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同时可采用自下而上,从外向中间拍背方法,促进痰液排出。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
(2)高热时可行温水浴、冰敷、用20 %一30 %酒精擦拭及使用冰毯降温,必要时用药物降温及亚低温疗法。退热期往往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及时更换湿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3)吸氧时,要保持氧气吸人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效果,同时注意用氧安全。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下活动假牙,舌根后坠明显时可在舌与软腭之间插人舌咽通气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
(5)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或血肿碎吸术,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6)预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按摩骨突及受压处,以改善血液循环。(7)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7、行为指导:
42(1)瘫痪肢体使用热水袋时注意水温应低于50℃,外包毛巾,防止烫伤。(2)眼睑不能闭合者,涂四环素眼膏,并盖湿纱布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3)指导训练膀胧功能,有意识地收缩膀胧及尿道括约肌,试行自行排尿。(4)卧床病人腹部按摩、提肛收缩运动,训练定时排便习惯,避免大便过度用力。(5)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
(6)进食时应暂停吸氧,掌握喂食的速度,不宜过急,遇呕吐或返流呛咳时应暂停进食,以防窒息和吸人性肺炎。
(7)留臵胃管者,不能从口腔喂食,宜鼻饲流质饮食,为防食物返流,可抬高床头30度。
(8)恢复期病人应确保情绪稳定,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
8、病情观察指导:密切观察意识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变化,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消化道出血,有无局灶体征,注意肢体活动情况及有无瘫痪。
9、出院指导:
(1)保持居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2)加强营养,合理的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3)生活要有规律,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劳逸结合。(4)卧床者,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
(5)保持良好情绪,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
(6)遵医嘱用药,勿擅自更改或停药,尤其是降压药,以免引起降压停药综合征,如血压急骤升高,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出汗等。
(7)定时复诊,如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应急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8)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做主动和被动运动。【教育评价】
病人及家属能简述脑出血及其治疗、护理的方法;能配合治疗、护理,并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技能;出院后能清楚疾病的预防方法。
第二节 脑梗死
【教育评估】
1、身心状况了解病人有无眩晕、头晕、头痛、复视、呕吐、声嘶、吞咽困难、发音困难、肢体麻木、动作失调、痴呆、偏瘫、失语、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和体征;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心跳过速、肺部罗音,以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情况,有无焦虑和恐惧,病人既往有无住院的经历,家庭经济情况如何。
2、学习要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脑梗死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疾病的原因、表现、预后及溶栓等治疗的目的和注意要点、是否清楚病情观察的要点;是否掌握有效排痰、物理降温、皮肤护理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躯体移动障碍:与由上位运动神经细胞受损引起的运动功能降低有关。
2、组织灌注量的改变:与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水肿有关。
3、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与机体协调能力降低未掌握有效体位改变、偏瘫等因素有。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脑梗死引起的机体摄人食物困难,未掌握正确的进食方法及合理饮食有关。
5、语言沟通障碍:与脑梗死引起的失语及构音不清有关。
6、记忆受损:与脑梗死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缺氧神经性紊乱有关。
7、功能性尿失禁:与环境的改变,感知、认知及移动能力或行为动机降低引起的如厕困难有关。
8、完全性尿失禁:与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无法预测的排尿有关。
9、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偏瘫及缺乏有效的康复功能训练有关。
10、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不能活动、长期卧床有关。
11、有社交障碍的危险:与自我概念紊乱,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12、自我形象紊乱:与丧失机体功能所致的外表改变有关 【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简述脑梗死及其预防、治疗、护理方法。2.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演示自我护理技能,如穿衣、进食、康复训练运动等。4.复述出院后注意事项。【教育内容】
1、病简介: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1)脑血栓其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临床表现有眩晕、复视、呕吐、声嘶、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症状。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史。
(2)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人动脉造成血流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脑功能障碍。发病急骤,中青年为多,静态和活动时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常见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有些还可出现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抽搐等症状。
(3)腔隙性脑梗死:是指直径在1一1.5c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构音障碍一手笨拙综合症。
2、心理指导:因起病急,症状明显,突然出现意识障碍、瘫痪、失语等症状。故病人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所以护士应关心、体贴病人,帮助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生活,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治疗、护理、预防的方法。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经常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动态,鼓励家属多探视,体验享受亲情的快乐,帮助病人减轻或解脱消极的情绪。
3、指导饮食
(1)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血压者)、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的饮食。(2)饮食有规律,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控制总热量。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44 新鲜蔬菜水果、含碘食物,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糖果、甜食等;忌食辛辣、戒烟酒。
(3)适当饮茶,茶中含儿茶酚胺,茶碱以及多种维生素,可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
(4)起病2一3天仍不能自主进食或进食呛咳明显、吞咽困难者应及时插胃管鼻饲饮食。
(5)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食物者适宜进食流质或糊状食物。
4、作息指导:
(1)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侧一边或侧卧位,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臵。(2)神志不清、躁动、有精神症状者,应加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
(3)病情稳定后,可行床上、床边及离床活动,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
5、用药指导
(1)溶栓治疗:适用于超早期(发病6h 以内)及进展型。如东菱克栓酶、尿激酶、链激酶、蛇毒制剂。用药前应检查病人的凝血机制,使用过程中定期查血象,发现皮疹、皮下淤斑等应及时处理。
(2)调整血压:定时服药,注意血压保持稳定,不能骤升骤降,最好不超过140/9OmmHg。(3)抗凝治疗及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流循环。阿司匹林宜在饭后或与碳酸钙等制酸剂同时服用,应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溃疡、出血倾向,如皮肤淤斑、牙龈出血等。
(4)脱水、利尿剂:防治脑水肿,应按量准时使用,注意观察尿量。(5)抗感染:合并感染者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6)纠正酸碱失衡。
(7)营养支持疗法:如白蛋白,氨基酸等。
(8)便秘时:予轻泻药导泻或胃肠道润滑剂,如石蜡油、开塞露等。
6、特殊指导
(1)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同时采取从下至上,从外向中间拍背部的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可用吸引器协助排痰。
(2)高热时采取降温措施,可行温水浴,冰敷及用25 %-35 %酒精擦拭,冰毯降温,必要时可用药物降温。退热期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3)接受氧气吸人时,要保证氧气吸人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效果,同时注意用氧安全。
(4)预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按摩骨突及受压处,以改善血液循环。
(5)高压氧治疗:①注意防火防爆,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②准备添加衣物:因加压和减压过程中,舱内有一定的温度变化,以防受凉。③加压时应捏鼻、鼓气或做吞咽动作,亦可多饮水或嚼糖果,以减轻耳部不适或疼痛。加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脉搏、呼吸变化。④饱餐、酒后、过度疲劳、妇女月经期应暂停洽疗,因为上述因素可导致氧中毒,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
7、行为指导:
(1)在输液过程中,切忌随意加快输液速度。
(2)吞咽困难病人应取坐位或头高侧卧位(健侧在下方), 缓慢喂食为宜。对能咀嚼但舌头活动不灵者应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病人吞咽。
(3)预防肢体肿胀的方法:运动和按摩,坐位时,要用支架或其他支撑物将前臂抬高或放于椅子扶手上;卧位时,患侧下肢应垫高10一20cm,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患肢肿胀。
(4)保持患肢功能位臵,防止足下垂。
(5)恢复期按摩指导:用手揉拿、捻揉、揉按等方法按摩患肢,每次按摩一般持续20一30min,每日2一3次,15天为一个疗程。
8、病情观察指导:观察意识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肌体的活动情况;病情恶化时,可出现潮式呼吸,双吸气呼吸,多因呼吸中枢受累所致。应及时做好各项抢救措施。
9、出院指导:
(1)保持居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预防感染。(2)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劳累。(3)卧床者,应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
(4)加强营养:合理饮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控制脂肪食物,予清淡饮食,戒烟、酒。
(5)保持乐观态度和良好情绪。
(6)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加强语言及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7)注意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学会自测血压的方法。
(8)定期复诊,如血压突然改变升高或降低、肢体无力加重、手指麻木无力、短暂的失语或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应即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诊疗。
【教育评价】
病人及家属能简述脑梗塞及其治疗、护理的方法,能配合治疗、护理;并能演示一定的自我护理技能;出院后能清楚疾病的预防、饮食的调理、功能训练等方法。
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教育评估】
1、身心状况 了解病人有无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烦躁不安、谵妄、幻觉、抽搐、昏迷等症状和体征;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有无精神困扰及焦虑和恐惧;家庭经济状况如何。
2、学习要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疾病的原因、诱发因素、主要治疗的方法及腰椎穿刺术的目的;是否清楚发病的先兆表现;是否掌握合理作息、避免再出血或加重出血的措施及其他自我护理的技能。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疼痛:与血管痉挛及颅内高压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颅内高压引起的呕吐、应用脱水剂降颅内 46 压有关。
3.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与机体协调能力降低,未掌握有效体位改变,偏瘫等因素有关。
4.焦虑:与对疾病和治疗护理知识缺乏认识,担心疾病预后有关。5.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护理的方法。2.简述预防再出血的方法。3.主动配合治疗、护理。4.演示自我护理技能。5.复述出院后预防保健方法。【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一般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40一70岁,发病突然,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50%一80%),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最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颈项强直。部分病人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或伴有抽搐及昏迷等。脑脊液压力多增高,外观呈均匀血性。
2、心理指导:
(1)本病起病急,常因剧烈的头痛而烦躁不安,护士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向病人说明引起头痛的原因及头痛持续时间等,鼓励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并教病人采用缓慢而有节律的深呼吸或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消除紧张心理,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减轻疼痛。
(2)对病人因担心腰穿术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而出现惧怕的心理,护士应对病人充分理解,同情和安慰,避免语言、行为方面对病人的刺激,耐心向病人解释、说明腰穿目的、方法。医生对此项操作的熟练程度,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检查。3、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多吃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菠菜、白菜;多吃新鲜水果,戒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可乐、浓茶、烈酒等。
4、作息指导:
(1)绝对卧床休息4一6周,避免搬动或过早离床活动,尤其是出血后的第2一3周为再次出血的高峰,避免震动其头部。
(2)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探访。头痛、烦躁、兴奋时及时给予镇静止痛剂,保证休息的质量。
(3)定时作息,恢复期逐渐恢复活动。
5、用药指导:
(1)止血剂:6一胺基已酸。能阻止纤维蛋白溶酶形成,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防止再出血。用药过程中注意有无低血压、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早搏、皮疹及结膜充血等。
(2)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膜通,能改善脑血管供血。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有无发热、头 47 晕、头痛、胃肠不适、心动过缓、过速、失眠、激动等症状。
(3)抗生素:按医嘱应用。
(4)脱水剂:20%甘露醇、速尿、布瑞得(甘油果糖)。甘群醇应保证在15一30分钟内快速滴完,以达到脱水降压的目的。注意观察意识,准确记录出人水量,以了解脱水效果。
(5)镇痛剂:头痛剧烈、烦躁不安者,可用脱水剂和镇静止痛剂。慎用冬眠灵,禁用吗啡与哌替啶。
6、特殊指导:
(1)配合接受腰椎穿刺术。指导训练病人腰穿术的体位,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穿刺前排空大小便,穿刺后去枕平卧6h,防止出现低压性头痛,如出现头痛、呕吐、眩晕等低颅压症状,可适当多饮水,严重者遵医嘱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2)控制好血压,一般保持在平时水平,最好不超过140/90mmHg,但不能太低,以防脑供血不足。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激动和悲伤。
7、行为指导:
(1)避免用力咳嗽、喷嚏,必要时用镇咳药;翻身时避免震动头部。
(2)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致腹压升高→颅内压升高→血压急剧升高→脑出血。
(3)恢复期逐渐恢复活动,避免激烈的运动。
8、病情观察指导: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有无头痛、呕吐、肢体疼痛及脑疝的先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9、出院指导:
(1)按医嘱服药。勿擅自更改或停药,尤其是降压药,以免引起降压停药综合征,如血压急剧升高,头痛、头晕、乏力、出汗等。
(2)保持居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3)加强营养,合理的饮食,生活要有规律,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劳逸结合,增强身体抵抗力。
(4)卧床者,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
(5)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
(6)定时复诊,如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应急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7)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做主动和被动运动。【教育评价】
病人及家属能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其治疗、护理的方法;主动配合治疗、护理,能陈述疾病的预防方法、用药方法。
第四节 重症肌无力
【教育评估】
1、身体状况 了解病人有无饮水呛咳、肌肉萎缩、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了解病人及 48 家属的心理情况,有无焦虑和恐惧;了解病人既往有无住院的经历、家庭经济情况如何。
2、学习要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疾病的原因、诱因、发病特点及发生危象的严重后果;是否清楚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及用药的注意事项,是否掌握病情观察要点、进食技巧及安全防护措施。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呼吸肌麻痹致呼吸障碍有关
2、有误吸的危险:与呼吸肌麻痹、咳嗽反射和呕吐反射减弱、吞咽障碍有关
3、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肌疲劳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脑神经受损引起的吞咽/咀嚼困难有关
5、语言沟通障碍:与言语肌肉的运动失调引起发音不良有关
6、焦虑/恐惧:与知识缺乏,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肌无力、全身疲乏,用力后不适或呼吸困难有关。
8、功能障碍性撤离呼吸机反应:与病人缺乏有关撤机过程的知识、信心不足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简述重症肌无力的表现及治疗、护理的方法。
2、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演示自我护理技能。
4、复述出院后注意事项。【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多数病人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肿瘤,感染、精神创伤、过度劳累、妊娠分娩可诱发或加重病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幕重,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眼外肌不同程度乏力,其他如咀嚼肌、咽喉舌肌,面肌,四肢肌肉也可受累,分别出现上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四肢无力等,如侵犯呼吸肌则出现呼吸困难,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心肌也可受累,可引起突然死亡。
2、心理指导:本疾病起病隐袭,症状明显,影响日常活动,严重时被迫卧床,因而病人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悄绪、护士应关心体贴病人、协助生活护理、多与其交谈,向病人和家属讲述本病的起因、过程,鼓励其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饮食指导:
(1)给予低盐饮食(每日摄盐量应<5克,含钠多的食品、饮料如发面食品、腌制食品、罐头、香肠、味精、碳酸饮料等也应限制=,进食高蛋白(瘦肉、鱼肉、鸡肉)、富含钾(菠菜、白菜、葱头、橘子、香蕉、猕猴桃等)、钙(豆制品、牛奶、芝麻酱、虾等)的饮食。
(2)咀嚼无力或吞咽困难者,在药物生效后进食,以软食、半流、糊状物或流质如肉汤、鸡汤、牛奶为宜。
(3)吞咽困难、呛咳明显者,切勿勉强进食,予插胃管鼻饲流食,以免发生呛咳,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
4、作息指导
(1)有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休息,尤其是午后、妇女经期和孕妇休息应充分保证。(2)症状较轻者可做一些办所能及的家务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症状明显者应限制室内活动及卧床休息。
5、用药指导:根据病情选用药物,调整剂量、给药次数和时间。
(1)抗胆碱脂酶药:常用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应遵医嘱从小剂量递增,剂量不足时,应缓慢加量,切勿擅自更改剂量、用法或停药,以免药量不足而导致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或药物过量而导致胆碱能危象发生。如出现腹痛、腹泻、唾液增多等副作用时,可用阿托品对抗。
(2)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皮质激素:醋酸强的松、甲基强的松。应用强的松大剂量冲击疗法,须在早饭后服药。可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副作用多在用药1周之内出现,持续3一4天表现为一过性症状加重,如肌无力症状加重和消化道出血等,应注意观察大便情况。
(3)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注意有无白细胞减少、贫血等,随时检查血象,并注意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4)辅助药:10 %氯化钾,麻黄素。
(5)禁用对神经一肌肉传递阻滞的药物:奎宁、利多卡因、巴比妥、安定、氯丙嗪、氨基甙类抗生素(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麻醉剂、止痛剂如吗啡等。慎用利尿剂及清洁灌肠。
6、特殊指导
(1)吞咽困难时,注意严格掌握在口服抗胆碱酯药物后30分钟,或注射后15分钟进食,如注射后进食过早或药效消失后进食,易发生呛咳造成窒息或吸人性肺炎。
(2)皮肤护理:重症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的发生。(3)吸氧:注意用氧安全。
(4)日常生活中要定时作息,勿疲劳过度,以免加重病情。
7、行为指导
(1)口腔护理,因病人口腔分泌物多,应保持口腔清洁,防口腔炎。
(2)眼睑下垂、复视并妨碍日常生活时,可左右眼交替戴上眼罩.以防双眼疲劳而影响日常活动。
(3)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服,勿受凉、感冒。
(4)生活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女性病人应避孕,以免加重病史。8.病情观察指导: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应注意有无呼吸功能障碍、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1)重症肌无力危象:表现为全身无力、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咳嗽无力、呼吸肌麻痹、语音低微等,为病情恶化,抗胆碱醋酶药物用量不足所致。
(2)胆碱能危象:病人表现呼吸、吞咽及咳嗽困难、瞳孔缩小、流涎、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肠鸣音亢进、肌肉爬颤、心率缓慢、呼吸肌麻痹、分泌物增多,为胆碱酯酶药物过量所致。
(3)呼吸功能障碍:病人呼吸困难,口唇、四肢末梢紫绀及鼻翼煽动、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异常;呼吸道分泌物多而粘稠,严重影响通气。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吸氧、吸痰、50
第三篇:小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小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应避免直接对流,以免受
凉,室温以18~20℃为宜,新生儿室以24~26℃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
新生儿室以55%
—
65%为宜。
(二)、病儿人院后及时安排床位,通知主管医生。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
分别收住病儿,防止交叉感染。危重病儿备好抢救用物和药品。
(三)、向病儿及家属介绍人院须知,病房环境,责任护土自我介绍。
(四)、未经人院处卫生处置者,若病情许可应补做。如更衣、体重、体温、灭虱、剪指甲等。
(五)、督捉病儿按时休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病情危重和发热病儿绝对卧
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一般病儿可适当活动,对年长儿注意保护性治疗。
(六)、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对有饮食限制的病儿,凡自备的食
物须经医务人员同意,方可食用。对病儿家属须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
(七)、普通病儿每日测体温三次,特殊情况按医嘱执行。
(八)、腋温38・5℃以上,口温39℃以上,肛温39.5℃以上。可用安乃近滴
鼻或物理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在体温表上。体温低于36℃者
应注意保暖,酌情人暖箱或用热水袋保暖。
(九)、每周测体重一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根据病情按医嘱测脉博(心率)、呼吸、血压并详细记录。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十)、每周剪指甲一次,按季节定时给病儿洗澡、理发。
(十一)、每天作晨间护理(湿性扫床一次),保持床铺平整、干燥。保持病儿
皮肤清洁。婴幼儿每次便后洗净臀部,擦干涂紫草油,防止红臀发生。
(十二)、向病儿及家属作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教育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
(十三)、对无陪伴的病儿、昏迷病儿,每次作完护理后,须将床拦拉起,以
防坠床。
(十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与医生联系,积极配合抢救。作好各种护
理记录,并认真做好书面和床旁交班。;
(十五)、病儿出院时,向家属作好出院宜教工作。
(十六)、病儿出院后,所用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床、桌、凳用500nig/L〃84〃
消毒液擦试,面盆、痰盂用1000nig/L〃84〃消毒液分别浸泡消毒,被褥用紫外线
照射消毒。
(十七)、病室每周三氧灭菌机空气消毒二次。
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3、急,性期3卧)^伪^息
4【益予高热量、裔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保证充足水分。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
7、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情况决定给养浓度
8、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
(1)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快、肝脏在短时
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
(2)如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神经系统症状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患儿腹胀时,可采用肛管排气、小剂量盐水灌肠等减轻腹胀。
9、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育
锻炼。
八
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1、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喊叫
3、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适宜
4、选择患儿喜爱的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
餐,细嚼慢咽,对拒食者可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保
持大便通畅,鼓励患儿多饮水,或引用其喜爱的饮料
5、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心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风湿热、败血症、心
肌炎、关节炎、肾炎等并发症,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处理
6、每日定时做好口腔护理
7、对症处理:高热患儿及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以防发生惊厥。咽痛剧烈时,遵医嘱使用喷雾要喷其咽喉,以减轻疼痛
8、晨起采集咽拭子培养标本,选用敏感有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
9、每次用药后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10、指导家属及时为患儿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后扁桃体炎复发
儿科疱疹性咽炎护理常规
1、按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发热期间易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以促进机体康复
3、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吃过热及刺激性的食物,可给患儿多吃一些含水分较多,具有清凉、镇咳作用的水果,鼓励患
儿多饮水,减慢进食速度,以免引起呛咳
4、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呼吸、面色、咳嗽、声嘶等情况的变化,防止高
热惊厥和窒息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发热时可采用温水擦浴,冷毛巾湿敷额头等降温措施,要及时擦干汗液,更
换衣服,鼓励多饮水,饮料,并观察体温、面色、出汗情况,防止发生虚脱
6、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咽痛或咽部不适时,嘱患儿少说话,尽量避免哭吵,也
可局部冷敷,较大患儿用温盐水漱口,必要时局部用药
7、咳嗽服用止咳糖浆后不要立即进食和饮水,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止咳糖浆
要最后服用
8、出院后加强体育锻炼,按时预防接种,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
感冒,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发现孩子不舒服时,及时看病治疗
急性肾炎患儿的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发病2周内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降至正常后可下床
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血沉正常后可恢复上学,但应该避免剧烈体力活动,爱迪氏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3、有浮肿及高血压患儿,应限制钠盐摄入,血压正常给予低盐饮食。有氮质血
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0.5g/Kg,供给高糖饮食以满足小儿热量的需要。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4、应于利尿剂前后注意观察体重、尿量、水肿变化并做好记录
5、严密观察病情
⑴观易尿液的颜色、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应用利尿剂时每日测体重
1次,每周留取尿标本送尿常规检查2次
(2)
观察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呕吐、眼花等提示高
血压脑病
(3)
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等变化,警惕严重循环充血的发生。如发生
循环充血将患儿安置于半卧位、供养,遵医嘱给予强心剂
6、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减轻其心理压力
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严重水肿和蛋白尿时需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合理安排作
息时间
3、水肿时,给予无盐或低盐饮食,大量蛋白尿期间蛋白摄入量不宜过多,以控
制在每日2g/kg为宜
4、重度水肿时适当限制钠、水的入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隔日测量体重
1次,有腹水时,每日测量腹围1次,并做好记录
5、预防感染
(1)
肾病患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收治,病房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减少
探视人数
(2)
加强口腔清洁及皮肤护理
6、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1)
激素治疗期间注意每日尿量、尿蛋白变化及血浆蛋白恢复等情况,注
意观察激素的副作用
(2)
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定期查血钾、血钠,以防发生电解质紊
乱
(3)
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7、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与坚持按计划用
药。教会家长或较大患儿学会用试纸监测尿蛋白的变化,知道家长做好出院
后的家庭护理,指导定期复査。
川崎病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3、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
4、给予高热量、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保证足
够的液体摄入
5、减轻皮肤粘膜的损伤,促进皮肤、口腔黏膜恢复
(1)
保持皮肤粘膜清洁,衣服柔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勤剪指甲,防止
抓伤、擦伤。指端脱屑时应让其自然脱落,切记强行撕脱,以免出血
及感染
(2)
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3次,晨起、睡前、餐前、餐后漱口,口腔溃疡遵医嘱涂药以消炎止痛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面色、精神状态等,监测体温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
温及药物降温。必要时行心电监护,注意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并及时处
7、主动与家长及患儿进行沟通,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8、告知家长有关本病的医学知识,取得其理解及配合。及时向家长及患儿说明
心脏损害可能导致的后果,定期复査。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患儿一般护理常规
2、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加重
心脏负担,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4、实行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
5、密切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肝脏等变化,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
医生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尽量减少搬动和刺激患儿,治
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
7、指导家长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对家长和患
儿解释病情和检査、治疗经过,减轻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他们理解
和配合。
腹泻患儿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床旁隔离,患儿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
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营养好的饮食,宜少
量多餐,由淡到浓
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和尿量,并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
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的患
儿做好口腔护理
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有心、肺、肾功能
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于抢救
7、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
急性喉炎护理常规
1、执行小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取半卧位,安静休息,烦躁时可以服镇静剂,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湿润
3、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缓慢进食,避免呛咳,必要时静脉输液
4、密切观察喉梗阻情况
lo喉梗阻:安静时呼吸正常,活动后有轻微吸气性呼吸困难
IE喉梗阻:安静时有喉喘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
UK喉梗阻:吸气性呼吸困难较II。加重,且伴烦躁不安及青紫
IVO喉梗阻:严重缺氧呈衰竭状、昏迷、面色苍白或青灰
5、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减轻喉部水肿,利于排痰,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吸痰
6、出现HE喉梗阻时及时通知医生,同时准备好气管切开包,一旦出现呼吸
衰竭,立即抢救
7、气管切开着,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8、出院时指导患儿及家属注意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
所
过敏性紫瘢护理常规
1、执行岀血性与肾小球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如有胃肠道大出血应禁食、输血及给止血药物
3、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皮疹消退、无关节肿痛、无腹痛)后床下活
动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紫瘢形态、分布及消退情况,如有瘙痒时,间断指
甲,并嘱咐病人勿挠抓,遵医嘱给止痒剂外涂(炉甘石擦剂)
5、对腹型病人更应警惕肠穿孔和肠套叠的发生,注意腹痛性质、排便次数及有
无血便,腹痛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解痉剂并观察疗效。关节肿痛者勿热敷。
对肾损害病人按肾炎护理常规进行
6、筛岀食物性过敏原
7、遵医嘱应用抗感染、激素及抗组织胺药物,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8、指导病人出院后勿接触过敏原,遵医嘱坚持随访半年或更久时间
昏迷患儿护理常规
1、卧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呕吐物误入气管致窒息
2、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舌根后坠时用舌钳拉出,及时彻底吸出呼吸
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对张口呼吸病人用湿纱布盖口部,出现抽
搐时防止舌咬伤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制定护理计划,准确记录出入量
4、饮食,保证营养及水分摄入,对不能吞咽着给予鼻饲饮食
5、眼睑不能闭合者,用有纱布覆盖,防止异物落入眼内或角膜、结膜干燥
6、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褥疮,修剪指
甲防抓伤
7、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正确选用漱口液,2-3次/日
8、有尿潴留者,可安置保留尿管,每日膀胱冲洗2次,有便秘者及时处理
9、注意保暖,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以50摄氏度为宜,防止烫伤
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解除恐惧心理,保持病室安静
2、饮食:严重呕血伴恶心呕吐者禁食,出血量小无呕吐给予低于体温的温凉流
质饮食,出血停止后给予无渣半流质或少渣饮食
3、病情观察:(1)出血时每30分钟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及肠鸣音,病人出现
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脉细速,血压下降等提示出血未止或再出血,应立即配血,建立静脉通道(2)观察意识和表情,出现烦躁时防坠床(3)
观察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量,保留标本送检(4)观察疼痛部位、性
质、时间的变化,同时做好记录(5)观察用药后反应,掌握各种止痛剂、解
痉剂药理作用及使用方法。
高热患儿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急性期卧床休息,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
3、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补液或鼻饲。
4、密切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得体温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记录,注意观
察热型,以协助医生寻找病因
5、高热者,先用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剂,并观察疗效,退热出汗
时,勿使患儿受凉。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出现虚脱现象时,应给予保暖并
通知医生
6、发热伴寒颤,四肢发凉,应给予热水袋保暖,以改善全身循环,但应防止烫
伤
7、注意口腔、皮肤的清洁,防止感染
8、有高热、惊厥病史者,及时降温,同时遵医嘱给镇静剂并密切观察。一旦高
热引起惊厥,及时通知医生并执行惊厥护理常规
9、对高热者,在未明确诊断前,应给予隔离,并随时观察其有无新的症状和体
征。
惊厥患儿的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刺激,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
3、发作时立即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按压人中穴,同时解开患儿的衣领及腰
带,用牙垫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保持呼吸道通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防止误吸
5、确保呼吸道通常后给予氧气吸入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惊厥次数、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抽搐方式,发作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昏迷,有无
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并观察前囱是否膨隆,有无浮肿、血尿,以协
助寻找惊厥原因。
7、高热引起的惊厥,在用止惊药的同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8、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外伤
9、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及瞪孔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0、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惊厥的有关知识,指导患儿家长掌握止惊的紧急措施
及降温的方法
第四篇: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血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蓝光治疗及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血糖症的护理常规 早产儿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小儿。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热情接待家属及病儿,更衣、洗澡、剪指甲、测体温、磅体重,并在患儿的手腕上戴上明显的标记,写上床号、姓名、性别,由责任护土向家属做好人院宜教及探视制度,介绍主管医生。
3、保暖: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温度55%—65%,使病儿核心温度维持在36.5—37.5℃。
4、做好皮肤、粘膜、脐带、口腔护理,每日沐浴一次,每1.5—3小时更换尿布一次,并更换体位,大便后,随时更换尿布,用温水从前向后擦洗臀部并涂紫草油或达克宁霜,脐带未脱者,注意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5、注意喂养,新生儿尽快开奶,按需哺乳,如病情需要可照医嘱定时喂养。喂奶时头偏向一侧,若病儿饥饿,随时哺喂,喂奶后竖抱排气右侧卧位半小时。必要时抬高上身15—30°。
6、预防感染:
(1)医护人员人室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假,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接触病儿前后应洗手,若有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疾病,病儿应立即进行相应的隔离(或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或三氧灭菌机消毒1—2次,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十五分钟,出院病儿的床单位,暖箱须进行终末消毒。
8、病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喂养知识和疾病恢复期的护理知识等出院宣教。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循环中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入院后按医嘱立即抽血作培养加药敏,严格无菌操作。
3、保证足够水份,营养及热卡,不能进食可给胃肠外营养,静脉补液。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T.P.R神志、眼神及有无并发症,注意脐部和皮肤护理,尤其要要警惕脑部并发症。
5、注意保暖,纠正缺氧,黄疸较重者应按医嘱及时光疗,并按蓝光箱治疗护理常规。
6、按医嘱保证抗生素的正确应用,注意药物的浓度,时间、静脉输液时注意速度,必要时用输液泵。
7、一般护理:包括皮肤、口腔清洁及感染病灶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的脑损伤,主要由于围生期缺氧及数量所致的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实质出血等。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保持安静、减少头部搬动,一切治疗护理操作须集中、有序、轻柔进行。
3、抬高上半身15-30t,采取右侧卧位。
4、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
(1)生命体征:T.P.R.面色和出血情况。
(2)神志、前囱、眼神、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肌张力、有无抽搐、惊厥、脑性尖叫及呕吐等。
(3)观察局部输液情况,防止药液外渗。
5、保证液量及热卡供给,对吸吮困难者,可行鼻饲喂养,呕吐者,可予生理盐水液洗胃或暂者给予禁食并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
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红臀等。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分宫内感染性肺炎及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1)宫内感染肺炎是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致污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
(2)出生后感染性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卧位:必要时半卧位,应以常更换体位,拍背,吃奶呛咳者应给予鼻饲、防窒息。
3、给氧pm;根据病情选择头罩或鼻导管,给氧保持患儿口鼻腔清洁,保证氧气的供给,同时严密监测血气变化,缺氧好转后即应停止给氧,FiO20.3—0.5并湿化。
4、吸痰pm,保持呼吸道通畅。
5、超声雾化pm,痰液粘稠者应雾化后及时拍背,吸痰。
6、保证静脉输液通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最好采用微量泵控制。
7、严密观察病情:神态、面色、呼吸快慢,深浅及节律、缺氧情况,如有呼衰、心衰、休克等征象时即刻报告医生,并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腹胀,呕吐及便血为主要表现,病理以小肠、结肠广泛或局限性坏死为特点,多见于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多在出生2周之内。
l、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采取半卧位。
3、遵医嘱禁食:腹胀伴呕吐者给予胃肠减压,负压应保持在40mmHg,保持引流管通物,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腹胀重者必要时加肛管排气,每天更换消毒引流瓶,每周更换胃管二次。
4、在禁食,胃肠减压阶段,遵医嘱静脉补液,输血浆或输血等肠道外营养,保证热卡供给,注意输液及输血速度,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
(1)一般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四肢温度、皮肤弹性、眼、前囱是否凹陷,有无脱水及酸中毒征象,黄疸情况。
(2)密切观察腹胀情况:注意有无肠穿孔、腹膜炎、休克等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呕吐者应注意呕吐物的次数、颜色、性状及量,同时应注意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有无粘液及
脓血)有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并留取标本。
6、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防发生鹅口疮,有禁食时,应每天用3%苏打水清洗口腔粘膜,有鹅口疮者应先给3%苏打水清洗后再涂以制霉菌素液,有溃疡者可局部涂药,口唇干裂者可涂以石蜡油或甘油。
7、加强皮肤护理:保持耳后、颈部、腋下、胸腹沟、臀部等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裤,呕吐后及时更换衣服,病情许可时应每日沐浴一次。
8、停禁食者,根据病情需要应先试喂5%糖水数次,无呕吐及腹胀再喂少量稀释的乳汁,若能耐受逐渐增加摄入量,量应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渐增加。
新生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是由于胚胎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畸形疾病,常分青紫型和非青紫型,其次又因缺血缺氧性疾病,感染等多种原因而造成的心肌损害和心力衰竭,以病毒感染和缺血缺氧为多见。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
a、保持安静,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哭闹和不良刺激,必要时用镇静剂,病室温度保持在24—25℃,相对温度55%—65%,防止过度变化。
b、喂养;以少量多次缓慢喂养,奶孔不宜过小过大,以少力而不以引起呛咳为度。c、氧气吸人:呼吸困难及青紫时及时供氧,并取半卧位,使隔降低和减少回心血量。d、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遵医嘱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3、切观察病情:注意面色、呼吸、心率、心律(特别在用洋地黄类药物前后心率的变化)肝脏、尿量及病儿的一般情况,应准确记录出入量。
4、预防并发症:
(1)预防感染: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行口腔、脐部、臀部护理,注意皮肤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2)防止血栓形成,特别是脑栓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血粘稠度高,高烧或低温可引起脱水,易致血栓形成,需及时补充液体。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新生儿呕吐原因众多:
1、喂养不当;
2、胃粘膜受羊水或药物刺激;
3、各种感染;
4、颅内压升高;
5、胃肠功能失调等,由于新生儿对呕吐协调不佳,呕吐前亦无恶心反射,故常从鼻腔和口腔同时喷出呕吐物,有时则进入气管导致窒息。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卧位:头高足低,右侧卧位,避免因呕吐物吸入而引起窒息.3、喂养:采用正确的喂奶方法,少量多次,喂奶后将婴儿竖抱,轻拍背部待气体排出后轻放于床上。有中度以上脱水者应禁食。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次数、量、性质、呕吐物的气味、颜色、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大小便的次数、量、腹部情况四肢循环。发现异常者报告医师,尽早明确诊断。
5、呕吐严重者要及时遵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
新生儿出血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血症又名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依赖因子所致的出血症.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减少搬动,以便加重出血,局部出血者注意压迫止血,可置冰袋冷敷使血管收缩以助止血(但需要注意保持正常体温)脐带出血者,重新消毒,包扎。
3、喂养:有消化道出血者,轻者低温牛奶,重者遵医嘱禁食,或遵医嘱从胃管内注入止血药。
4、观察病情变化。
(1)注意T.P.R.BP.精神状态及神经体征,反应力,末梢循环,面色、呕吐物中有无出血,次数、量、大小便的颜色、量等。
(2)重点观察;出血部位,性状、次数、量、色等变化,并通知医师,如需输血,做好血型、血交叉准备及抢救工作。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感染、寒冷、早产、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症。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平卧,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一次。
3、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1)轻症者可用缓慢复温法,温水浴后将新生儿用预暖衣包裹,置于24—25℃室温中,同时加热水袋(水温从40℃逐渐至60℃),促使体温上升,待体温上升到35℃时,移进预热至28℃的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情况调至30—32~C,以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至36.5—37℃。
(2)重度硬肿,体温在30℃以下者,缓慢复温效果差,现多主张快速复温。
可将病儿送人预热至27℃以上的暖箱中,每小时升高1℃箱温,直到体温恢复亦可配合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在快速复温的同时必须供氧,做好呼吸管理及供氧,监测有无酸中毒,低血糖和凝血等。
4、供给足够热卡,可先用静脉高营养,待消化道机能正常后再喂奶。
5、密切观察病情:
(1)一般状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T.P.R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肺出血等出血倾问。
(2)若有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应间歇供氧,必要时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3)若发现有肺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并做好抢救及输血准备。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寸感染、寒冷、早产、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症。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平卧,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一次。
3、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1)轻症者可用缓慢复温法,温水浴后将新生儿用预暖衣包裹,置于24—25%室温中,同时加热水袋(水温从40℃逐渐至60℃,促使体温上升,待体温上升到35℃时,移进预热至28℃的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情况调至30—32℃,以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至36.5—37%。
(2)重度硬肿,体温在30℃以下者,缓慢复温效果差,现多主张快速复温。
可将病儿送人预热至27℃以上的暖箱中,每小时升高1℃箱温,直到体温恢复亦可配合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在快速复温的同时必须供氧.做好呼吸管理及供氧,监测有尤酸中毒,低血糖和凝血等。
4、供给足够热卡可用静脉高营养,待消化道机能正常后喂奶。
5、密切观察病情:
(1)一般状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T.P.R记录出人量.观察有无肺出血等出血倾问。
(2)若有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应间歇供氧,必要时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3)若发现有肺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并做好抢救及输血准备。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是由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
1、实行保护性隔离,保持安静,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有条件最好单独房间隔离,双眼用避光遮盖。
2、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密切观察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呼吸、用镇静剂的疗效及副作用。
4、用氧化消毒剂(3%过氧化氢或l: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脐部,再涂以碘酒以消灭残余破伤风杆菌,换下的敷料应焚烧。
5、禁食者从静脉供给营养,置胃管者每次喂奶应先用空针回抽残余奶,复注并在鼻饲奶量中减去残余量,恢复期喂奶窒息,胃管每周更换二次。
6、剪短指甲做好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褥疮和堕积性肺炎的发生。
蓝光治疗及护理常规
蓝光治疗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排出,从而减轻皮肤黄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照光前的护理。
(1)检查蓝光箱电源及灯管是否完好。不亮应及时调换,有灰尘先擦净。
(2)室温低要预热,待箱温或到30℃左右方将病儿抱人内,湿度保持55%—65%。(3)天热可将光疗装置放在通风处,如走、门口、窗旁等。
(4)照光前,一般先洗澡,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操后不应扑粉,以免防碍光线照射皮肤。
(5)剪短指甲,用黑色不透光纸遮盖双眼(注意眼部护理)保护会阴及足跟等骨突处。
3、光照射的护理:
(1)病儿以裸体置于箱内中央,若因烦燥、移动体位后应予纠正。
(2)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消除。(3)注意病情观察:如黄疸消退情况,并发症(如青铜症、核黄疽等)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39℃作物理降温,每2小时测T.P.R一次,做好病情记录。(4)由于光疗时不显失水增加,要注意补液和喂水。(5)对于特别瘦小的病儿,骶尾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而引起皮损,每2小时翻身一次。
4、照光后的护理:
(1)光疗结束后应现再次进行全身沐浴或擦身,并检查全身有无皮损等。
(2)继续观察皮肤黄疽反跳现象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及程度等、判断其发展情况。通常先在面部、然后躯干、到四肢。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的变化,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去除其他诱因,避免使用引起新生儿用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药物,如维生素K、磺胺等。
4、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病情,取得合作。
5、保暖、合理喂养。体温维持在36~37度之间,患儿黄疸期间食欲差、吸吮无力,应耐心喂养,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6、降低胆红素浓度,予蓝光疗法、换血疗法、输血浆或白蛋白。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7点:
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2)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4)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5)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6)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2.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患儿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和呼吸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按治疗原则给与相应的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进行氧疗、输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碱性药物或葡萄糖等,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遵医嘱用鲁米那、速尿、甘露醇、纳洛酮或氨茶碱等药物,对症治疗,以达到镇静解痉的目的。
4、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加强喂养,保证营养的供给。
5、保持呼吸道通畅。
6、做好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治疗。
7、健康教育: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以获得其支持理解,为足够疗程、及早治疗、综合治疗而建立信心和理解;做好出院宣教,争取早期干预、定期随访,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所致的感染。主要病理改变为脏器纤维化,多见于早产儿。临床多表现为营养障碍,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肝脾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黏膜出现圆形、卵圆形或虹彩状皮疹、斑块,多见于口周,手脚出现大泡饭或大片脱皮。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或早产儿一般护理常规。2.按传染病护理常规,严格执行床旁隔离。
(1)治疗和护理操作放最后集中进行。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戴手套,贴醒目标识,加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2)床旁放置专用收纳桶,患儿衣物单独用 1:80 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在送洗浆房清洗,医疗废物单独放置,并标明传染性废物。
(3)患儿用物专用,出院后床单元及所有用物进行彻底消毒。3.皮肤护理
(1)皮损明显者如暖箱暴露皮肤。
(2)斑丘疹处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一次。(3)保持患儿安静,保护四肢防止皮肤抓伤
(4)加强臀部及皮肤皱褶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4.梅毒假性麻痹护理
(1)90%患儿有股损害,严重时出现梅毒假性麻痹,表现为四肢弯曲状态,张力大,不能自然放松伸直,牵拉时剧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治疗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免强行体位,尽量减少患儿的疼痛和不必要的刺激。(3)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时,仔细检查患儿全身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1)加强全身检查,及时发现皮疹、红斑、大疱及脱皮部位变化,观察甲床,角膜及口腔黏膜有无炎症表现。
(2)梅毒性鼻炎可有鼻塞、张口呼吸、脓血样分泌物及鼻前庭湿疹样溃疡。
(3)观察患儿精神,肝脾及黄疸情况,有无发热,前囟膨隆,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6.健康教育:
(1)做好心理护理。
(2)治疗好后出院后第1、2、3、6、12月应随访RPR滴度,若1岁未减低或升高应再次治疗。
(3)神经梅毒患儿每6个月进行脑脊液检查,直至细胞数正常、VDRL阴性。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定 义】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含脂肪或带脓血,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之一。
【观察要点】大便次数、性状、量,是否有腹胀,饮食情况,有无脱水和酸中毒等情况。【护理常规】
1、入院后立即进行床边隔离,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注意保暖,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
3、腹泻病儿急性期暂禁食,轻度腹泻只需减少奶量,呕吐腹泻严重者暂时禁奶,进奶时间不宜过长,一般8-12小时,然后开始喂奶。
4、加强巡视,注意大便次数、性质、量及腹部症状,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禁食期间每日测体重一次,口腔护理两次。
7、如有肛周糜烂时,进行TDP照射。严重者给予入温箱暴露疗法。
8、失水明显时易有露眼现象,易至角膜干燥二发生角膜炎,应滴氯霉素眼药水及金霉素眼膏进行预防。
【安全提示】
1、有脱水者,眼眶和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
2、有酸中毒者,多数表现精神极差、反应差,口鼻周发绀,面
色苍白或发灰,皮肤花斑等,少数可表现为典型的呼吸深 长、口唇樱红。
【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向家长介绍食具消毒的方法,喂养卫生知识及臀部护理知识。
2、出院指导:1)注意室内温湿度及通风。
2)注意奶具消毒,哺乳前清洁乳头,防止肠道感染。3)避免着凉,引起腹泻。
4)坚持新生儿抚触,增加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定
义】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
环障碍。
【观察要点】
1、早期预测,做好充分准备。
2、复苏后处理 评估和检测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经皮氧饱和度及窒息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等,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
【护理常规】
1、保暖,减少散热,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触觉刺激: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无自主呼吸和心率小于100次/分,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手指压与放的时间比为1:1.5,氧气流量应大于5升/分。胸廓起伏时证明通气有效。
3、胸外按压心脏:如心率小于80次/分,需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2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2cm。
4、药物治疗
5、患儿取侧卧位,床边配吸引器等物品,观察患儿神志、肌张力、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6、维持患儿肛温36.5℃-37℃.7、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注意颈项、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护理。每2-3小时翻身一次,加强口腔护理和脐部护理。
【安全提示】 大多数窒息患儿经抢救能够恢复呼吸,肤色转红,哭声响亮,少数患儿病情继续发展并反映到脏器病变,进入危重状态。
【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1)安慰家长,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2)复苏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多陪伴、接触患儿,给与安
慰。
2、出院指导 :1)细心喂养,正确添加辅食。
2)注意温湿度和保暖。
3)预防感染。
4)病情有变化随时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新生儿低血糖指全血血糖<2.6mmol/L,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应差、阵发性紫绀、震颤、惊厥、呼吸暂停、肌张力低、激惹、多汗、苍白等。
一、病情评估 1.评估血糖
2.评估呼吸、神经系统症状等
二、护理常规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葡萄糖,控制输液速度。2.喂养:生后能进食者尽早喂养。3.监测血糖:遵医嘱按时监测血糖。
4.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有无震颤、多汗、呼吸暂停等,并给予相应处理。
新生儿高血糖症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血糖症指全血血糖>7.0mmol/L,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口渴、烦躁、多尿、体重下降、惊厥等。
一、病情评估 1.评估血糖
2.评估呼吸、神经系统症状等 3.评估尿量、体重
二、护理常规
1.维持血糖稳定:严格控制输注葡萄糖的量及速度,监测血糖变化。溶血症患儿换血后容易出现高血糖症,换血操作时要注意换血速度,静脉推注药物尽量用生理盐水配药,不用含糖液稀释药物,换血结束后改用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体重和尿量的变化,遵医嘱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3.做好臀部护理: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早产儿
症状护理:
1.保暖
⑴早产儿室内温度应保持温湿度适宜,对体温较低、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则给予暖箱保暖。
⑵暖箱保暖:体重越轻箱温要求越高,体重在1501-2000克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1001-1500克者,暖箱温度在32-34℃,一般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随着日龄增加而相应调整暖箱温度。
2.喂养:喂养以母乳为最优,若无母乳,可用配方奶粉。⑴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⑵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可用滴管喂奶。
⑶吸吮及吞咽反射能力差者,但胃肠功能尚可,可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
胃排空情况,遵医嘱调整注奶量。
3.密切观察病情
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采取侧卧位,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⑵供氧,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遵医嘱给予吸氧。
⑶呼吸暂停时给弹足底拍背等刺激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或用面罩接呼吸囊做加压呼吸,咽喉部有分泌物者应及时吸出,并报告医师。
⑷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必要时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般护理:
1.预防感染,早产儿室内必须空气新鲜,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擦,每周用消毒液消毒。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工作人员护理前须洗手,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内水。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鹅口疮、皮疹、脐炎及黄疸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热水袋水温低于50℃,防止烫伤,随天气变化添减衣服。
2.减少探视,避免与感冒者接触,防止呼吸道感染。
3.提倡母乳喂养,注意乳房的护理,勤换内衣,保持皮肤乳头的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4.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原则是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皮肤皱褶处,如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最好每日沐浴一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和感染。6.按期进行预防接种和儿童体检。
第五篇:骨科常见疾病的护理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肢体血液循环、皮肤温度、感觉、运动。肢体是否置于功能位。
2、生命体征的改变。有无并发症,如皮肤完整性、肺部、泌尿系感染、便秘等。
3、感染征象,如体温、局部红、肿、热、痛等。【护理措施】
1、手术前后及麻醉后病人护理常规同外科手术前后及麻醉病人护理常规。
2、病人应卧硬板床,必要时卧气垫床,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3、对新牵引或打石膏的病人应列为交班项目。
4、触摸末梢浅表动脉搏动,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外,均应抬高患肢,卧位时患肢垫软枕或肢体垫,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预防肢体肿胀,正确地安置体位,对牵引、石膏固定、长期卧床的病人,应保持关节功能位。
5、保持固定效果,观察石膏、支具、牵引装置是否妥当正确。
6、骨病病人应保护患肢,根据骨骼破坏程度予以制动,或石膏托固定,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7、脊柱骨折合并截瘫者,应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避免屈曲、扭转使椎体错位加重损伤。
8、对长期卧床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营养调配,协助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嘱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香蕉等食物,预防便秘、泌尿系感染并发症。
9、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
病人多吃富含钙食物,如新鲜牛奶、鱼虾、新鲜蔬菜等。
2、功能锻炼
(1)病人解释功能锻炼可以预防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有利于局部肿胀的消退,骨折复位的维持及愈合,使病人自觉地配合锻炼。
(2)向病人强调功能锻炼的主动性、适应性、计划性、科学性和时间性。
(3)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功能锻炼以主动运动、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活动计划应根据病人锻炼后的不同反映予以及时修订。(4)术后功能锻炼可分三期:初期术后1—2周;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后期从骨、关节等组织的伤愈时到全身、局部恢复正常功能。
3、定期复查:遵循医嘱及时复查。
骨盆骨折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腹痛、大小便颜色和量、排便情况。
3、牵引效果。
4、有无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压疮等。【护理措施】
1、如需紧急手术者,应迅速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配血、留置导尿、各种药敏试验及术前必要的支持治疗。
2、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如必须搬动,应将病人放置平板担架上移动。
3、休克病人的护理参照休克病人护理常规。泌尿系损伤参照泌尿科病人护理常规。腹腔内脏器损伤,如肠道损伤参照普外科病人护理常规,需牵引的病人参照牵引护理。
4、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致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腹部按摩,指导病人床上排便。
5、需要卧床休息,同时进行功能锻炼。
(1)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①单纯一处骨折无合并伤,又不需复位者,伤后需卧床休息,可取仰卧位与侧卧位交替,早期严禁坐立,可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和下肢静态收缩以及足踝运动。②伤后l周进行半卧位及坐位练习,同时做双下肢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③伤后2—3周根据全身情况指导病人下床站立并缓慢行走逐日加大活动量。④伤后3—4周不限制活动,可练习正常行走及蹲下。
(2)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①伤后无并发症应卧气垫床,同时进行上肢活动。②伤后2周开始练习半卧位,并进行下肢各肌肉的收缩练习和关节伸屈活动③伤后3周在床上进行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先被动活动再过渡到主动活动④伤后6~8周拆除牵引固定,扶拐行走⑤伤后12周逐渐弃拐负重行走。【健康教育】
1、向病人宣传医疗常识,解释自我护理的意义,予具体指导,逐渐恢复自我护理的能力。
截肢手术
【观察要点】
1、全身情况、生命体征。
2、残端出血、残端疼痛性质、残端水肿。
3、情绪变化。【护理措施】
1、急危重疾病时按急救护理处理。做好心理护理。
2、对截肢侧肢体皮肤完整者术前应做好皮肤护理。肢体有开放伤者应换药,并加厚包扎,在截肢处做好皮肤准备。
3、介绍并讨论术后假肢的选择、安装及康复计划。
4、手术前、后按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护理,床旁准备止血带。
5、术后残端应妥善包扎,所有骨凸处均用棉垫衬护,然后用弹力绷带裹扎,直到安装假肢为止。术后下肢抬高不可超过2日,及时使残端维持在伸直位或固定与功能位。
6、膝下截肢术后病人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缘,不能长时间处于屈膝位,膝上截肢术不要将枕头放在两腿之间,更不要把残肢放在拐杖的手柄上。
7、病情稳定后开始残肢功能锻炼,鼓励病人翻身,每日俯卧2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俯卧时,在腹部及大腿下放置一枕,残肢用力向内挤压以增强内收肌肌力,防止外展挛缩。
8、早日床上坐起,上肢截肢1—2日可离床活动,下肢截肢2—3日后练习起床坐起,全身情况好者5—6日可离床扶拐活动。
9、伤口愈合后,指导病人每日用中性肥皂清洗残肢,但不能浸泡或在残肢上涂搽冷霜或油,以免软化残肢的皮肤,也不可擦乙醇。每日观察残端的皮肤,对残端给予经常和均匀的压迫,进行按摩、拍打、用残端蹬踩在柔软物品上,由软到硬,并逐渐增加残肢断负重。如此可强化残肢面对韧性及肌肉力量,促进新血管的形成,通常肢体于2—3月后缩至原来肢体的粗细大小,以合适穿戴假肢。
10、保持残端清洁,注意皮肤护理。根据疼痛的原因解除疼痛。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注视残端。通过心理治疗预防幻肢痛。一般数月后幻肢痛自然消失。
2、早期装配假肢,如下肢假肢者可早期下床、对残肢间隙性加压刺激。
化脓性骨髓炎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及伤口局部红肿、渗出表现。
2、局部冲洗液的量及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3、用药后反应。【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高热者及时降温。
2、保持局部冲洗液的量和速度及引流通畅,防止引流液逆流。准确记录引流物的性质、量、颜色。严格交接班。输入管连瓶应距床60—70cm,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及时更换冲洗液,及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定期更换。术后3天内冲洗液量要多,滴入快,3日后即可适当减量,术后7—10天,引流液的颜色变淡、变清,直至变得澄清,即可停止冲洗,先拔冲洗管,2—3天后拔除引流管。
3、按医嘱输入抗生素。做好口腔、皮肤、饮食、生活等基础护理。
4、患肢活动,保护患肢,搬动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刺激,减轻痛苦,必要时应用药物止痛。【健康教育】
1、经常与病人谈心,安慰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满足其生理需要。
2、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减少病人的疑虑,积极配合治疗。
3、按摩肢体,未固定的肢体关节应主动活动,作引体向上、抬臀和深呼吸等活动。
肢体骨折内固定术
【观察要点】
1、疼痛性质、疼痛程度,有无肿胀、麻木感。
2、患肢血运、观察肢体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和色泽。
3、感染征象、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波动感。
4、功能恢复状况。【护理措施】
1、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在生活上关心病人,协助病人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生活要求,取得病人的信任和依赖。鼓励病人进食,受伤或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对需手术的病人应讲明手术治疗的目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成功病例的宣传,消除病人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病人配合。
3、加强临床观察,辨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针对不同原因作对症处理,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减轻疼痛。
4、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以免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5、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发生以上情况说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须立即查明原因,汇报医生,对症处理。
6、对血液循环不良的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除外),除对症治疗外,患肢抬至略高于心脏水平,并严禁热敷、按摩、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7、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波动感,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伤口疼痛性质的改变常为感染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进行伤口处理。
8、一切锻炼活动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主要以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健康教育】
1、向病人宣传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早期积极主动配合锻炼,以尽早恢复其肢体功能。
2、如有石膏固定的按石膏固定病人护理常规,告知随访时间。
骨筋膜室综合征
【观察要点】
1、有无持续性烧灼剧烈疼痛。
2、患肢末梢血运:观察肢体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和色泽。
4、病人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护理措施】
1、创伤后肢体持续性烧灼剧烈疼痛,并传向远端,且进行性加重,疼痛和损伤程度不成比例,这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重要表现,所以要严密观察疼痛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2、对单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者,急救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严禁按摩,以免增加组织损伤。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和末梢血运情况。
3、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严禁抬高患肢,患肢避免热敷、烘烤,尽可能使患肢温度降低,必要时给予冷敷。
4、凡是确诊病人,均及时做好手术准备。同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介绍同种疾病治愈情况,使病人对疾病及治疗护理有所了解,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5、护理操作应熟练、准确,动作应轻柔,神情应镇静,增加病人的安全、信赖感,减轻病人可恐惧紧张心理。【健康教育】
1、四肢骨折特别是胫腓骨骨折病人,如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者,应高度警惕该病发生。
2、一旦发生此综合征,告知病人患肢制动,并严禁热敷和按摩。
膝关节置换术
【观察要点】
1、观察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2、观察体温、血象变化;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
3、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疼痛及动脉搏动情况等深静脉血栓是否形成。
4、功能锻炼和恢复情况。【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通过成功病例的介绍,消除病人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最佳配合。
2、术前评估
了解病人全身状况,既往病史,有无基础病及服药情况。发现皮肤破损及其他感染征象,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协助病人完善各项检查。
3、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丰富纤维素的饮食,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但应避免油腻食物。
4、术前适应性训练
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痰方法、床上使用便器法、助行器和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5、康复指导
教会病人股四头肌静力收缩以及踝泵运动方法,以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6、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遵医嘱使用抗凝剂等。术后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观察患肢运动、感觉及血液循环情况。
2、术后伤口局部可予以冰敷,以减少出血、肿胀和疼痛。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红、肿、热、痛等征象。
3、患肢体位
术后早期肿胀高峰期应将患肢抬高,保持中立位。密切观察病人感觉、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足趾活动及病人肿胀情况。
4、伤口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5、导尿管护理 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色、尿量。夹闭尿管,每次待病人有便意时开放。会阴护理每日2次,嘱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
6、术后遵医嘱使用抗凝剂,注意观察抗凝剂的不良发应。
7、功能锻炼:术后6小时即开始在床上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泵运动,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逐渐进行屈伸膝关节练习和行走练习,锻炼应循序渐进,以病人可以忍受为度。【健康教育】
1、弃拐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术后1个月,行走平稳且无行走痛后,可建议病人使用单拐。上楼以健肢先上,下楼患肢先下。
2、建议病人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过多负重,加强患肢膝关节的屈伸练习,努力使关节功能达到最佳状态。避免膝关节在负重状态下做反复的伸屈活动,不要做剧烈的跳跃和急停转动作,以尽可能地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3、注意预防感染,包括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口腔等。
4、定期向医生随访至终身。
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要点】
1、观察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2、观察体温、血象变化;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
3、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足穿防旋鞋等。
4、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疼痛及动脉搏动情况。
5、功能锻炼和恢复情况。【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通过成功病例的介绍,消除病人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最佳配合。
2、术前评估
了解病人全身状况,既往病史,有无基础病及服药情况。发现皮肤破损及其他感染征象,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协助病人完善各项检查。
3、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丰富纤维素的饮食,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但应避免油腻食物。
4、术前适应性训练
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痰方法、床上使用便器法、健肢屈曲抬臀法及助行器和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5、康复指导
教会病人股四头肌静力收缩以及踝泵运动方法,以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6、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遵医嘱使用抗凝剂等。术后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观察患肢运动、感觉及血液循环情况。
2、术后伤口局部可予以冰敷,以减少出血、肿胀和疼痛。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红、肿、热、痛等征象。
3、患肢体位
保持患肢于外展30°中立位,患肢足穿防旋鞋。必要时两腿之间放置梯形垫或软枕防止髋部内收外旋,预防关节脱位。密切观察病人感觉、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足趾活动及病人肿胀情况。
4、伤口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5、导尿管护理 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色、尿量。夹闭尿管,每次待病人有便意时开放。会阴护理每日2次,嘱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
6、术后遵医嘱使用抗凝剂,注意观察抗凝剂的不良发应。
7、功能锻炼:术后6小时即开始在床上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泵运动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度。下地行走的时间根据假体类型、术中状况和病人体力恢复等情况而定,但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拄双拐或使用助行器。【健康教育】
1、使用助行器或双拐6周后改单拐再拄6周。
2、建议病人应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患肢屈髋大于90°,生活中不使用蹲便器,不坐矮凳,不两腿交叉,不盘腿、不翘二郎腿。
3、注意预防感染,包括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口腔等。
4、定期向医生随访至终身。
关节镜手术
【观察要点】
1、感染征象: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
2、选择适宜的外固定支具。
3、功能锻炼的效果。【护理措施】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告知病人关节镜手术是治疗各种关节疾患的微创技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住院时间短,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手术。
2、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予以抬高。密切观察病人患肢感觉、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足趾活动及肿胀情况。术后伤口局部可予以冰敷,以减少出血、肿胀和疼痛。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红、肿、热、痛等征象。
3、根据手术情况选择外固定支具,并指导病人掌握支具的佩带方法。
4、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健康教育】
告知病人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韧带损伤病人必须佩带膝关节活动控制支具3个月。告知随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