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 Apgar 评分。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 2224℃,湿度 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 36℃或高于 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 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
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
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
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
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
(二)护理要点
1、头部抬高 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
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
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
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
(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2.保暖:体重越轻,箱温越高,体重大于 2000 克在温箱外保暖,给予头部戴帽保暖,体重 15012000 克,暖箱温度 3032 度,体重 10011500 克者,暖箱温度 3234 度,每 2 小时测体温一次。3.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2 小时更换体位一次,防止肺不张。供氧浓度为 3040,间断吸氧。4.早期喂养,微量喂养,喂奶前先试喂水 12 次,喂养间隔时间根据体重而定。5.吸吮及吞咽反射好者可直接喂养,差者给予鼻饲,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排空时间长,用十二直肠喂养法。6.预防感染,保持早产儿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 2 次,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2 次。接触患儿前要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7.每日称体重一次。8.输液时采用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
五)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2.观察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的程度。3.观察精神、意识状态及哺乳次数。4.大小便的颜色、量及性状。
5、黄疸消退情况。
(二)护理要点 1.病因不明者进行床边隔离。2.供给充足的水分及葡萄糖,提倡早开奶。3.注意保暖,控制输液速度 4.遵医嘱实施蓝光疗法和换血疗法
5、遵医嘱给予白蛋白,纠正酸中毒。
六)普通灯管式光疗箱使用时保持灯管全亮,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灯管使用2 000 h后必须更换以免影响疗效。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以40 cm左右为宜,光源上方安装反光设备增加光疗源的强度。蓝光箱的周围用柔软的棉布围成一圈,使患儿舒适、安全,防止头、手、足部皮肤损伤。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给患儿穿纸尿裤遮挡会阴,用黑色不透光棉布制作眼罩遮挡眼部。
光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换,注意保暖,确保患儿体温稳定,成熟儿的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 ℃,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 ℃为宜。每小时测量1次体温,高于38 ℃或体温不升均应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当患儿体温突然上升超过38.5 ℃时,要暂时停止光疗,经处理使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观察光疗期间患儿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本组有8例患儿在光疗期间出现皮肤斑点、瘀点,持续到光疗结束。这种症状在血清胆红素高的情况下常见,消退后不留痕迹,可能与光疗后血小板减少有关,护理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光疗的同时按摩患儿头部、背部,或手部皮肤抚触,使新生儿心情愉悦,减少哭闹,有利于其生长发育。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必要时以0.5%碘伏擦拭。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以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眼部及其周围皮肤,每日3次,预防眼结膜炎发生。光疗中患儿常发生腹泻,其主要原因是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所至。由于水分丢失多,应注意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每次为患儿更换尿布后在其臀部涂氧化锌油,预防红臀及臀炎发生。尽早开奶和增加哺乳次数可增加患儿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促进早产儿的吞咽以及胃肠蠕动功能,减少因留置胃管引起的感染
七)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2.紫绀的程度及类型 3.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二)护理要点 1.患儿取侧卧位,注意保暖。2.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3.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4.按压心脏:如心率小于 80 次/分,需胸外按压心脏,频率为 120 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下约 12cm.5.床边准备吸引器等抢救物品,必要时积极抢救。
八)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接生方式,接生时是否严格消毒,发病时间。2.有无苦闹不安、口张不大、吸奶困难。3.抽搐发作表现如牙关紧闭、面肌痉挛、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4.有无轻微刺激(如声、光、触、饮水、针刺)即引起阵发性痉挛发作。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病房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操作如测体温,翻身,换尿布等集中进行.病儿放于光线暗淡的单独病室隔离. 3.密切观察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呼吸,心率,面色改变,遵医嘱按时使用镇静剂,观察止痉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4.每日用 3过氧化氢清洗脐窝内脓性分泌物,在用 2%碘酊,75%酒精常规消毒处理,换下的敷料应焚烧处理。5.鼻饲喂养者喂奶时要先抽尽残余奶,以免发生呕吐,胃管定期更换。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7.注意保暖或降温。8.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应用静脉留置针。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九)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一般情况,如反应、哭声、体温、哺乳。2.硬肿程度。
(二)护理要点: 1.正确复温。1轻、中度者可用缓慢复温法,置 温水浴后将新生几用预暖衣被包裹,24-25℃室温中,待体温上升至 35℃时移进预热至 26℃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情况调至 30-32℃,使病儿在 12-24 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2重度硬肿,将病儿送入预热至 27C 以上暖箱中,每一小时提高箱温 1℃,遵医嘱调至 32-34℃,做好呼吸道管理及供氧,监测酸中毒,低血糖和出凝血时间等生化指标。2.供给足够的液量及热卡:早期喂乳要防腹胀,呕吐。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如肺出血。并做好记录。1一般状态、生命体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出入液量等。2对呼吸困难发绀者,应遵医嘱给氧,必要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注意用药反,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作好抢救准备。(4)观察记录尿量及排尿次数,尿少或无尿随时报告医师处理。4.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每 2 小时翻身一次。
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四肢肌张力等。2.呼吸方式、胸腹运动、呼吸节律、有无三凹征、呻吟等。3.营养情况、大便性状、量、次数、体重、皮肤弹性等。
(二)护理要点: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2.保暖患儿置入暖箱或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腹壁温度应在 36.537℃之间,护理要相对集中。3.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1)备好吸痰管,定时给患儿拍背、吸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供氧及辅助呼吸,可采用头面罩给氧或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浓度,避免氧对视网膜及肺的损害。(3)遵医嘱准备好用品,协助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4.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给抗生素。5.保证营养及水份的供应,遵医嘱经微量泵 24 小时均匀输注,并详细记录24 小时出入量。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心电监护,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呼吸节律不规则等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十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
2、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及抽搐等症状。
(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刺激。2.给氧,维持 Pao2〉5070mmHgPaCo2<40mmHg.3.细心喂养,小心呛咳,必要时给予鼻饲,早产儿和小婴儿鼻饲速度控制在510 分钟 5ml.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观察药物反应。5.做好皮肤粘膜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眼、脐臀的护理。
十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意识障碍、精神反应等。2.胎龄,有无窒息史。3.消化道症状,如有无呕吐、腹胀、血便,呕吐物性质、量、次数,粪便性质及次数。4.喂养史
(二)护理要点: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2.根据病情遵医嘱将患儿置暖箱或辐射台,行心电血压监护,建立特护记录。患儿应取侧卧位,避免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3.严格禁食根据病情禁食 714 天,待病情好转,大便潜血阴性,按医嘱开始喂养。先试喂开水一次,再试喂 5糖水 2 次,每次 35ml 开始,如未发生呕吐、腹胀等情况,可改喂母乳或 1:1 稀释配方奶。从 35ml 开始,以后可逐渐增加,每次增加 2ml,忌用高渗乳汁。喂奶前先从胃管中抽吸胃内容物,如胃内潴留量超过 2ml,则停喂一次,如进食后又出现腹胀、呕吐或胃内经常潴留量超过 2ml。即应再行禁食至症状消失,再重新开始。4.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营养,按医嘱给与静脉高营养并静脉滴注新鲜血、血浆,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5.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腹胀情况,观察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量、次数,粪便性质次数,有无血便、脱水、低钠、低钾及酸中毒症状,详细记录出入量。6.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观察神志改变。患儿出现精神萎糜、烦躁、嗜睡、面色发灰、血压下降等立即通知医生,备好抢救药物配合抢救。7.腹胀、呕吐严重者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物性质、颜色和量。8.定时翻身,避免皮肤压伤及肺部并发症。
第二篇: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2014年新生儿科疾病护
理常规
(第一次修订版)
2014/7/7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收集病史资料,做好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针 对患儿的具体问题,对家长做好病情的咨询与解答工作。
2、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温24-26℃,相对湿度50%-60%,必要时可置患儿于暖箱中。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
4、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的感染,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要 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
5、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奶前换纸尿裤,奶后拍背,如果使用 奶瓶、奶嘴要清洁消毒,避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6、根据病情测量体温,如果体温不升或发热时增加测量次数。
7、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沐浴,脐带未脱者,浴后用75%的酒精做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保持腋下、颈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并用清水清洗臀部。
8、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勤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按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要点进行重新评估及处 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9、严格记录患儿24小时出入量,早产儿每日称体重,足月儿每周二、五称体重。
新生儿科
2014.7.7
重症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
1、观察新生儿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等反射是否正常,观察体温是否正常及暖箱使用 情况,记录暖箱温湿度,吸氧的方式及氧流量。
2、观察新生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的情况,有无鼻翼煽动,三凹征及周期性呼吸,呼吸 暂停等症状,有无心率紊乱,血压下降等情况。
3、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监护下的各种监护值,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观察新生儿皮肤有无黄染,皮疹等,观察脐部情况。
5、观察新生儿进食的状况,有无拒乳,吸吮无力等情况。
三、症状护理
1、入院前的准备:当接到收住危重新生儿的通知后,应根据新生儿的病情预热远红外辐射台(抢救台)或闭式暖箱,呼吸困难者准备氧气,连接好呼吸机管道,检查负压吸引设备,准 备好心电监护仪和输液泵等。
2、新生儿入院时,根据病情及医嘱,给新生儿氧气吸入,连接好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设 定报警值(包括呼吸暂停的报警),并做好护理记录。
3、有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设置好呼吸机参数,注意机器的工作状态,当呼吸机报警时,及时 检查患儿,呼吸机管道管路,机器,气源等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每2-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定时翻身拍 背吸痰。
5、保暖:新生儿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左右,湿度保持在55%-65%左右,监测新生儿 体温变化,遵医嘱应用辐射台(抢救台)或闭式暖箱。观察暖箱的使用工作情况,根据新生 儿的体温和体重及时调节暖箱的温度。
6、注意保护性隔离,进入新生儿病房时工作人员应更换衣服、鞋帽,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 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每日对病室消毒二次。
7、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儿,要注意监护仪的工作情况,设定报警上下限,血氧饱和度指套要 经常更换位置,防止压疮。
8、遵医嘱检测血糖,尿量,控制输液速度,使用微量泵并观察微量泵的工作情况。
新生儿科
2014.7.7
9、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如出现血便,特殊气味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四、营养与饮食护理
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进食的新生儿给予鼻饲喂养,无法经胃肠给予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高静脉营养时,要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外渗,并根据静脉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五、药物的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六、心理护理
对新生儿进行抚触,给予皮肤安慰,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状况,缓解家长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康复。
新生儿科
2014.7.7
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概念】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小于259天的活产新生儿。【临床特点】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头相对较大。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体温不升、吸吮、吞咽能力差,消化吸收功能差,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弱。【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
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早产儿的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反射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体温及暖箱使用情 况,吸氧方式及氧流量情况。
2、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血压情况,每2小时记录一次,观察早产儿呼吸速率、节律,有 无鼻翼煽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周期性呼吸等,观察早产儿有无心率变化及血压下降。
3、观察早产儿有无皮肤黄染、皮疹,观察脐部情况,进食情况,无吸吮无力、拒乳等。
(二)症状护理
1、保暖:体重小于2000克者应放于暖箱中,箱温保持在32度左右,湿度55%-65%。小于1000 克者,箱温保持在34-36℃。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必要时给予吸氧并观察呼吸情况。
3、保护性隔离,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病室定期消毒。每日给予洗澡或油 浴,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做好脐部护理,保持皮肤干燥。住暖箱的患儿,每日对暖箱清洁擦 拭一次,出箱后做终末消毒。
4、输液的护理,早产儿应根据体重及喂养情况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
(三)营养及饮食护理
新生儿科
2014.7.7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进食的患儿给予鼻饲喂养,无法经胃肠给予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高静脉营养时,要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外渗,并根据静脉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治疗护理
1、补充维生素K1,连用三天,十五天后加维生素A和D,早产儿可根据情况适当加量,四周 后补充铁剂、维生素E及叶酸。
2、对于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可应用氨茶碱,饱和量5mg/kg,维持量2mg/kg。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每天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早产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早产原因主要为母亲因素,多数可以通过孕期保健来预防。加强健康宣教,注意休息,避 免感染,孕期后3个月暂停房事。定期产前检查。预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胎盘早期剥离,治疗前置胎盘,纠正贫血,加强心脏病孕妇管理。
2、早产儿属非正常生产,是未成熟儿,母婴暂时分离时及时指导产妇保持泌乳,有条件的可 喂采集的母乳。及时和家属沟通,让其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进展和改善情况。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短暂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过低体重儿或过期产儿。【临床表现】
1、出生时或不久出现呼吸急促、呻吟,鼻煽和吸气性三凹征。
2、低氧血症:表现为发绀,严重时面色青灰,常伴有四肢松弛。
3、体温不升。【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的胎龄、有无肺部感染史、孕妇有无糖尿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 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的次数、性质,缺氧程度,如面部、四肢及皮肤颜色,四肢肌张力的 高低,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肺部呼吸音有无改变。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线胸片可协助诊断,血气分析可协助判断缺氧程度。【护理措施】
(一)改善呼吸功能
1、观察和记录患儿呼吸情况,及时给予生命体症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并随时进行评估。
2、置患儿于暖箱中,保持中性环境温度,相对湿度55-65%,维持体温在36-37℃减少耗氧量。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供氧: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采取不同的供氧方法和调节氧流量,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避免氧中毒的发生。
5、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6、遵医嘱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滴注前彻底清理呼吸道,滴注速度要慢,并与吸 气同步,滴注时变动患儿体位,从仰卧转至右侧再到左侧,最后在平卧,使药液较均匀的进 入各肺叶,在滴注后用气囊加压给氧使其充分弥散。(二)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应
1、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2、维持营养、体液及电解质的平衡。
(三)预防感染
新生儿科
2014.7.7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健康教育】
1、防止早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选择性剖腹产可能推迟到37周。预防围生期窒息,控制母亲孕期糖尿病及促成本病的其他因素。
2、帮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合作,同时做好育儿知识宣传工作。
3、指导家长学习早产儿喂养方法,少量多餐,每次喂完奶后,竖起孩子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以防溢乳。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和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特点 】
1、胎儿宫内窘迫
2、Apgar评分:主要有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皮肤颜色等5项 【护理评估 】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有无全身疾病,孕期有无异常情况发生;评估生产过程;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
2、专科情况
(1)患儿呼吸的深浅、次数,有无喘息性呼吸、呼吸暂停及抑制。(2)根据全身皮肤颜色评估缺氧程度。(3)有无肌张力增强或肌肉松弛。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气分析显示缺氧程度,脑CT有无缺血、缺氧改变。【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窒息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呼吸的次数、节律、深浅度,有无缺氧的表现如:口 周发绀、精神萎靡、皮肤发花等。注意观察心率有无过快或过慢,并每2小时记录一次。
2、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前囟张力及肌张力情况。
(二)、症状护理
1、窒息复苏处理:立即将患儿至于抢救台上,仰卧,肩下垫高2-3厘米,使颈部稍向后仰,立即清除口鼻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刺激,使其建立自主呼吸,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对于无呼吸或心率低于100次/分,应立即给予人工面罩气囊复苏器进行 复苏,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畅,当心率低于60次/分,立 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按压比例为1:3,及时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药物。
2、复苏后的护理: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直至呼吸平稳,注意观察给氧浓度 或氧流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心率的变化,每2-4小时记录一次。注意患儿窒 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新生儿科
2014.7.7
3、保暖,防止体温过低:注意患儿的排泄情况,出入量是否平衡,尿便是否正常,有无脱水 及酸碱中毒的表现。
(三)、营养及饮食的护理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无法经口喂养的患儿给予鼻饲喂养,喂养时注意患儿呼吸情况及面色,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无法从胃肠道给予营养的及时补充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时注意无菌操作,注意保护血管,防止外渗,并根据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的治疗
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对于胸外按压不能恢复血液循环时,可静脉或气管内给予1:10000的肾上腺素;对于呼吸暂停窒息的新生儿给予氨茶碱静脉滴注,维持量2mg/kg。根据医嘱给予扩容、纠酸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每天对患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疾病知识,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胎心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及时给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式。
2、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
3、指导产妇合理喂养:喂奶速度要慢,喂奶后上半身稍抬高,以防呕吐再度引发窒息。
4、患儿病愈出院时告知家属,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神灵活程度、四肢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 时就诊。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肺炎有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种,因吸入羊水、胎粪、乳汁引起的为吸入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入最严重。【临床表现】
1、宫内感染引起肺炎:生后12-24小时出现症状表现为在复苏或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发绀、呻吟、呛咳等常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反应差,少哭,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时有呼 吸暂停。有窒息史者多于复苏后即出现症状。可出现体温不稳、黄疸加重、中毒性脑病、中 毒性肠麻痹、心力衰竭、休克等。
2、产时及产后感染引起肺炎:潜伏期3-5 d,主要表现为呼吸浅促,鼻翼扇动,口吐白沫,点头呼吸,不吃奶,厌食,呛奶,发绀或苍白,出现三凹征,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 重者呼吸衰竭。足月儿常发热,也可体温正常,早产儿多体温不升。
3、吸人性肺炎:在喂养过程中时有窒息或发绀发作。【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出生时有无吸入污染的羊水,喂养时有无乳汁吸入,有无断脐不洁史,有无接触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及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呼吸的次数、节律,呼吸音的强弱,有无呼吸暂停 及暂停的次数,是否伴有呻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体温、精神反应情况,面部、四肢、全 身皮肤的颜色。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无胸部X线纹理增粗或肺部片状阴影、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及病原学 检查异常。【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程度,有无紫绀、三凹征、鼻翼煽动、气促、喘息、咳 嗽及呛奶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缺氧症状,如有异常积极进行救治。
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每2-4小时记录一次,注意观察精神反应,哭声,拥抱,吞咽,吸吮等反射情况。
二、症状的护理
1、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新生儿科
2014.7.7 温湿度适宜。定时翻身拍背,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时吸痰,注意 无菌原则。
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枕凉水袋等;过低时注意保暖,如用暖箱及暖水袋等。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的治疗。
三、营养及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液体,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有呛咳者注意体位喂养。喂养时注意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对无法经口喂养的患儿可给予鼻饲。无法从胃肠道给予营养的及时补充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时注意无菌操作,注意保护血管,防止外渗,并根据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的治疗与护理
1、根据不同病原给予抗生素治疗,金葡菌肺炎及大肠杆菌肺炎可用耐酶青霉素,一代头孢菌 类。革兰士阴性杆菌和绿脓杆菌可用头孢三类。
2、对于呼吸道症状可给予雾化吸入,用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配制的雾化液或用万托林 与盐水配制的液体给患儿治疗。
3、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对患儿进行抚触,根据其家长的认知程度,为其讲解疾病知识,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有感染性疾病要早做治疗。
2、新生儿抵抗能力及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要保持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23-25℃,湿度50%左右为宜。早产儿或体温不升者应有保温措施,使新生儿皮肤温度达36.5℃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与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接触。当母亲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孩子或哺乳时应戴口罩。每次哺乳时应将孩子抱起,以正确姿势进行喂养。喂奶时以少量多次为宜,以免发生呕吐和误吸。
3、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如出现拒食、呼吸急促、流涕、咳嗽或面色改变应尽早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张力减低。【临床表现】
新生儿呼吸道气流停止≥20秒,伴或不伴心率减慢或<15秒,伴有心率减慢。生后24小时内发生呼吸暂停的患儿往往可能存在败血症;生后3天至1周内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考虑为原发性;出生1周后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应寻找病因,排除症状性。所有足月儿发生呼吸暂停均为症状性。【护理评估】
新生儿入院后正确详细的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反应,面色,哭声,呼吸情况等,对于早产儿、生后吃奶少,母乳不足,有感染史等,尤其是生后3—7天的早产儿应详细评估患儿的病情,做好预见性护理。【护理措施】
1、对高危新生儿均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通知医生及时救治。
2、症状护理
给予触觉刺激:呼吸暂停发作时需要专人守护,给予患儿托背、弹足底或给予其他的触觉刺激,常能缓解呼吸暂停的发作。将患儿置于振动水床,可以通过增加前庭的位觉刺激而增加呼吸中枢的传感神经冲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
3、药物护理
(1)茶碱或氨茶碱:最常用的治疗药物,(2)枸橼酸咖啡因:作用机制类似茶碱,但其半衰期长,毒性较低。
4、持续气道正压(CPAP):一般供氧不能缓解呼吸暂停者可用CPAP,常用的是双侧鼻塞或气 管内插管方法。
5、机械通气:部分患儿应用上述各种方法治疗后,仍频发呼吸暂停并伴有低氧血症或明显 的心动过缓时,可用机械通气。
6、保证营养供给,合理喂养,严格记录出入量。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8、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新生儿科
2014.7.7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概念】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常见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征等。
【临床特点】主要症状及体征,气促,紫绀,喂养困难,烦躁不安,严重出现窒息,心衰。【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了解母亲妊娠史,孕妇是否有代谢性疾病,患儿出生时的情况。
2、专科情况:检查生长发育的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发绀及其程度,听诊心脏杂音的性质和程度。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无菌操作。
2、按保护性隔离护理常规,集中进行治疗及护理。
3、有心功能不全者,取半卧位,避免着凉。
4、饮食少量多餐,水肿控制钠的摄入及液量的摄入。
5、根据心功能每2-4小时测脉搏一次,每次一分钟,并注意脉搏节律、强弱,必要时听心音、心率。
6、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7、静脉输液速度宜慢,根据医嘱、病情调节滴速,有条件尽量使用微量泵。
8、保持大便通畅,两日无便者可给予通便。
9、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前,要测脉搏与心率,如心率慢,婴儿低于120次/分,脉搏不规则或 骤然增快,应暂停给药并报告医生。
10、如出现药物的中毒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11、给患儿制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避免哭闹烦躁,哭闹时及时给予安抚,使其保持安静。不宜过度兴奋,避免因刺激增加心脏负担。
12、准确记录出入量,水肿患儿每日清晨空腹称体重。【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2、定期复查,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
新生儿科
2014.7.7
3、术前、术后均需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4、向家长讲解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咽下综合症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在新生儿期不少见,多见于有难产、窒息史或过期产史的新生儿。主要特点为因吞入大量羊水,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进食后呕吐加重,呕吐内容为羊水,也可带血,持续1至2天后多自愈。【临床表现】
1、呕吐症状
常于生后尚未开奶即开始呕吐,吐出物呈泡沫黏液样,有时带绿色,为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有时含咖啡色血样物。开始喂奶后呕吐常加重,进奶后即吐出。但一般情况正常,无呛咳,也无发绀等症状。
2、胎粪状况
排出正常,有时可排黑便,大便潜血阳性。体检腹不胀,看不到胃型或肠型,也无其他异常体征。通常在1至2天内,将咽下的羊水及产道内容物以及血液吐净后,呕吐即停止。【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出生时有无窒息,有无过期产,母亲的羊水情况。
2、了解胎粪排出情况,伴随症状,患儿哭闹程度,有无外科情况。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护理措施】
1、按医嘱洗胃,禁食或试喂奶。
2、头高脚低右侧卧位,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3、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状、量、次数以及时间,保持呼吸道通。
4、置胃管,用胶布固定,以防脱出。抽出胃内容物,用温盐水洗胃,用10ml注射器冲洗,注入和抽吸液体时动作要轻柔,勿用力抽吸,以防损伤胃粘膜,直至洗净胃内容物。清洗完 毕,拔胃管时要反折管段,快速拔出,以免引起误吸。
5、加强喂养,少量多餐。喂奶时,应抱起呈半卧位,缓慢喂入,奶后轻拍背部,便于排出胃 内气体。
6、严重呕吐时,要及时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保证静脉液体通畅,观察脱水情况,记出入量。
7、注意皮肤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及时更换受潮被褥,保证清洁干燥。
新生儿科
2014.7.7 【健康教育】
1、介绍合理喂养的方法及喂奶前后患儿的最佳体位。
2、出院后要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合理喂养,一次喂奶量不可过多,要遵照医嘱循序渐进加喂奶量。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是以胃肠道缺血性坏死,常并发肠穿孔为特征,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目前病因尚未明了。多发生在2周以内的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临床特点】
出生后胎粪正常,常在生后2~3周内发病,以2~10天为高峰。在新生儿腹泻流行时NEC也可呈小流行,流行时无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差别。腹胀和肠鸣音减弱 患儿先有胃排空延迟、胃潴留,随后出现腹胀。轻者仅有腹胀,严重病例症状迅速加重,腹胀如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早产儿NEC腹胀不典型。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是NEC较早出现的症状,对高危患儿要随时观察腹胀和肠鸣音次数的变化。【护理评估】
1、腹胀:常为首发症状,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呕吐:呕吐物带胆汁或咖啡样物。无呕吐的患儿常可自胃中抽出含胆汁或带咖啡样胃内物。
3、便血:轻者仅为大便潜血阳性,重者则为果酱样或鲜血便。
4、全身症状:早期可有反应差、嗜睡、体温不稳、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大多数病情进展快,很快出现较重的感染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体温不升、青紫或苍白、四肢凉、休克、酸中毒,甚至频繁呼吸暂停、呼吸衰竭、DIC、败血症及肠穿孔而死亡。
5、实验室诊断:
(1)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升高或减低。(2)血气分析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3)便隐血试验阳性。粪便和血培养可阳性,以杆菌多见。【护理措施】
1、胃肠减压,改善肠腔血液供应。减压时保持引流通畅,严格记录引流量的颜色、量、性状。
2、禁食 禁食期间由静脉保证液体量,并补充高营养,高脂肪物质,由输液泵严格按照医嘱 输入,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每天称体重,做好口腔护理。
3、留取便标本。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1)注意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腹部情况。
(2)发现全身情况及腹胀情况无好转,有肠梗阻,腹膜炎体征时,及时告知医生。
新生儿科
2014.7.7(3)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发现低体温时给予保暖。(4)加强保护性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5、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大便潜血阴性、腹胀好转后,开始喂奶,应严格按医嘱执行,并严密观察腹部情况。
NEC可发生暴发流行,具有传染性,因此,如果短期内发生数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将患病儿隔离,并对其余接触婴儿进行评估,对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新生儿和早产儿需每天检查腹胀的出现和大便性质的改变。一旦出现腹胀应警惕NEC的发生。对极小的或患病早产儿通过使用全肠道外营养而延迟数天或数周喂养,然后在数周的时间内,缓慢增加肠道喂养,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HIE的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临床表现】
1、轻者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肢体及下颌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脑电图基本正常。
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及吸吮反射减弱,脑电图轻度异常,CT检查示脑组织密度降低。
3、重度表现意识不清,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呼吸不规则或暂停。脑电图及影像检查明显异常。【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患儿有无窒息史,有无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史,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意识状态、肌张力、各种反射情况。【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注意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程度,有无紫绀、三凹征、鼻翼煽动、气促、喘息、咳 嗽及呛奶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缺氧症状,如有异常积极进行救治。
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每4小时记录一次,注意观察患儿神志、瞳孔、肌张力的变化,发现脑疝及时通知医生。
3、观察患儿尿量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二)症状护理
评估患儿面色、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情况。
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有窒息发生,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证静脉通道顺畅,保证药物纠酸、扩容剂及时正确的应用。
3、加强巡视,取侧卧位,备好抢救药物,及时进行抢救。
4、各项护理治疗应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三)营养与饮食的护理
新生儿科
2014.7.7 遵医嘱给予足够的液体及营养,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喂奶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易呛咳者要给予体位喂养。(四)药物治疗及护理
遵医嘱使用镇静、止血及脱水剂,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五)向患儿家长耐心细致解答病情,以取得理解。【健康教育】
1、自怀孕之日起,孕妇要定期到医院做产前检查,学会自测胎动,以便早期发现宫内缺氧。发现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及早就诊。
2、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搬动。
3、此病常见后遗症有脑性瘫痪、脑积水、智能低下、癫痫等,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可能遗有 运动障碍。新生儿期以后的治疗与随访从2—3个月开始,必要时持续至6个月,注意观察患 儿眼神、四肢动作的协调能力、肌张力,如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早期给予动作训练和感 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脑 瘫康复治疗。
新生儿科
2014.7.7
颅内出血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由产伤和缺氧引起,也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
1、意识改变:出生后兴奋或嗜睡,易激惹、表情淡漠、双眼凝视、斜视、震颤、肌张力早期 增高以后降低。
2、颅内压征稿表现:尖声哭叫、前囟膨隆、惊厥、呼吸不规律或暂停。【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胎儿有无害内窘迫,患儿有无窒息史,有无产伤和窒息等不正常生产史及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
2、专科情况
(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有无兴奋、易激惹、嗜睡、反应迟钝或昏迷。
(2)评估肌张力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肌张力减低或消失,观察并记录惊厥的次数。
(3)检查患儿的各种反射情况,如吸吮、拥抱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及有无对光反应。
(4)评估有无缺氧、循环衰竭及程度。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脑CT和B超检查可协助辨别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化验血生化CPK-BB活性增高,血常规有贫血表现。【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精神反应,哭声及拥抱,吞 咽、吸吮反射。
2、注意患儿呼吸、神志、瞳孔、前囟有无隆起,有无斜视及频繁呕吐等颅内高压征象,观察 患儿惊厥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及发生部位,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二、症状护理:
1、根据缺氧情况,给予氧气吸入,注意用氧方式及流量,症状好转后及时停氧。
2、保静治疗:为防止出血加重和减轻脑水肿,应将患儿头部抬高15-30°,侧卧,尽量减少 搬动,喂奶时不能抱喂;除臀部护理外,免去其他一切清洁护理;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22
新生儿科
2014.7.7 集中进行,以免引起患儿烦躁不安而加重颅内出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分泌物时及时吸出,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三、饮食及营养护理
病重期间应禁食,遵医嘱给予补液及静脉高营养液,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病情好转后,可选用小奶头少量喂养,逐渐增加奶量。病情恢复后,向家长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正确喂养的方法。
四、药物治疗护理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2、对不正常产婴儿加强护理,常规给维生素Kl预防。
3、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疾病的治疗过程及预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讲解控制探视,安静环境对患儿康复的重要性。
4、给予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鼓励坚持治疗的和随访,心解答家属的问题,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尽早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少脑损伤。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前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后者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治疗,否则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大多数在新生儿出生2-3d后出现,4—5d时最明显,程度比较轻,以巩膜、面、颈及躯干为主,很少出现在四肢,多于7-10d后消失。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吃奶好。
2、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早,生后24h内即可出现,并且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且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种。【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了解孕妇有无肝脏疾病、患儿有无感染病史,评估患儿及父母血型及家族遗传性。
2、专科情况: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的快慢,以及波及的范围。
3、评估家长对疾病的病因、预后、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4、实验室检查:及时监测和动态观察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2-4小时记录一次。
2、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有无嗜睡、发热、呕吐、惊厥等,哭声有无异常,及拥抱、吞咽、吸吮反射有无异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程度,及时评估黄染程度变化的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4、注意观察患儿大小便的性状、量与次数,如发现有大便延迟情况,应给予灌肠,及时促进大小便及胆红素的排出。
5、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有无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二、症状的护理:
1、黄疸的护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与范围,监测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疗的护理:光疗前的准备,清洁暖箱,往水槽内加水,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光疗灯管
新生儿科
2014.7.7 的亮度,并预热暖箱到适宜温度,将患儿裸露(遮挡眼睛及会阴部)置于暖箱中,记录光疗时间;光疗时,应使患儿受照均匀,单面光疗时,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双面或多面光疗时,应勤巡视,防止受伤。定时监测并记录患儿及箱温的变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热,当体温超过38.5℃时,应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光疗期间要保证水分的供给,按需喂奶喂水,还应注意光疗时不良反应,如:发热、烦躁、腹泻、皮疹、呕吐、青铜等症状,如发现及时处理。光疗结束,清洁暖箱。
三、营养及饮食的护理: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向家长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正确喂养的方法。光疗的患儿失水较多,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四、药物治疗护理:
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补液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的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多对患儿进行抚摸,给予一定的安慰,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做好产前检查及孕妇预防性服药,生后尽早喂奶,可诱导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2、向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光疗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及 预后,以取得家长合作。
3、母亲哺乳期特别注意不能吃蚕豆及其制品、也不能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磺胺药、阿司匹林等),以防急性溶血的再次发生。
4、对可能留有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早期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
【概念】
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出生体重越轻,发生率越高。【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常缺乏典型的症状,特别是早期常因为没有特异性的症状而被忽视,以致延误诊治。多出现“三少二不一低下’’症,即少吃(或吸吮无力)、少哭(或哭声低)、少动;体温不稳定、体重不增;反应低下(精神萎靡)。体格健壮的新生儿可伴有发热,但体弱儿、早产儿多为体温不升;常出现黄疸加重或原已消退后又再次出现黄疸,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肝大、脾大、皮肤出血点和淤斑,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休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脉搏细而快,四肢可发软,少尿或无尿。还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护理评估】
1、-般情况:询问产妇有无感染、发热病史,有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浑浊。了解家长对本病病因、性质、护理、预后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患儿有无不吃、不动、不哭的症状和体温不升等情况,有无黄疸发生、皮肤黏膜损伤、脐部分泌物等,有无皮肤发花、脑性尖叫、抽搐等并发症。
3、实验室检查:在应用抗生素前取血做培养可查明致病菌。【护理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精神、面色神志的变化。注意皮肤有无出血点,脓疱疮等。
3、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按医嘱应用抗生素。记出入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4、在静脉应用抗生素之前抽取血培养,以提高阳性率,并准确采集各种检验标本。
5、注意保暖,吸氧。加强喂养,食欲不好者可少量多次喂养。呕吐不能进食者,及时补液治疗。
6、做好皮肤护理,对患有脐炎,脓疱,皮疹等皮肤感染者,应做好局部皮肤护理。若有脐部感染应给予清创换药,每天2次。皮肤小脓疱可用75%的酒精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拭去脓液,然后涂抗生素软膏。
新生儿科
2014.7.7
7、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长期应用抗生素者要注意鹅口疮,皮疹,腹泻等。【健康教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发现孕妇有感染性疾病,应立即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要选择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孩子出生后做好保护性隔离,谢绝有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的人员探视,每次换尿布、喂奶前后要洗手。
2、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清洁卫生。注意保护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每日洗澡,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在护理新生儿时,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兆。当患儿有感染灶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脓头痱子、眼睑炎等,及时就医,妥善处理,以防感染扩散。
3、出院2周后复查,如患儿出现精神、食欲、体温改变症状及时就诊。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低钙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低钙血症诊断标准为血钙低于1.75mmol/L,低于0.9mmol/L称低钙血症。新生儿早期低血钙发生48h内,晚期低血钙发生在生后48h以后。【临床表现】
患儿表现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惊跳,手足抽搐、震颤、惊厥等,严重者出现喉痉挛和呼吸暂停。早产儿血钙低时常缺乏体征,发作间期一般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踝阵挛可阳性。【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了解母亲孕期有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患儿是否早产儿及是否有窒息史。
2、专科情况:患儿有无不安、惊跳、肢体震颧、喉痉挛、惊厥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血钙或离子钙水平是否低于正常。【护理措施】
1、病室应保持安静,以免噪音诱发痉挛,病室内应备有氧气及吸引器。
2、观察病情变化,抽搐患儿要记录抽搐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及特点,积极配合治疗。
3、惊厥发作时,就地抢救,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4、低血钙的患儿需静脉补钙时,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遵医嘱补钙。
6、尽量选择中心静脉推钙,如果用外周静脉,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引起呕吐及心脏骤停。心率低于80次/分,应停止使用;同时严禁外渗,以免引起坏死;推药完毕,常规用50%的硫酸镁湿敷。
6、严重低钙的患儿,尽量减少刺激,以免诱发喉痉挛,注意呼吸变化。【健康教育】
1、嘱孕妇在怀孕末期注意补钙,多食含钙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等。有小腿抽搐者应口服钙片,以预防婴儿早期佝偻病;必要时检测母亲的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预防新生儿低钙血症。
2、鼓励母乳喂养或给予母乳化配方奶喂养,多晒太阳保证钙的摄入;婴儿自出生后l周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IU,早产儿每日补充800IU,及时添加辅食。
3、新生儿低钙血症惊厥虽然每次发作时间不长,不发作时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但家长仍应重视,反复的惊厥可致脑损伤,引起脑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如发现小儿烦躁不安、抽搐应送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科
2014.7.7 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向周围邻近器官扩散。常继发于新生儿败血症或神经系统有缺陷者,不易早发现,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幸存者往往留有后遗症。【临床表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常与败血症相似,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晚或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拒奶、吐奶、嗜睡、凝视、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及囟门紧张或隆起。多于生后1-7d发病,中毒症状重,黄疸加深。【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询问家长患儿的生产史,评估患儿有无皮肤、脐带、消化道、眼结膜感染史或皮肤、黏膜损伤史,有无先天性畸形如颅骨裂、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和皮肤窦道、中耳炎等,以及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2、专科情况:监测体温,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易激惹、尖叫及哭声发直;观察眼睛有无上斜、凝视等异常表现,惊厥有无固定的模式,有无呼吸暂停。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脑脊液化验白细胞是否异常增高,脑CT检查有无异常。【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的动态变化,每4h测体温 1次,体温高者,给予温水浴或减少盖被等物理降温措施,并记录降温效果;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暖。
2、遵医嘱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3、加强营养支持:不能吸吮的患儿给鼻饲喂养,必要时给静脉高营养;呕吐频繁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4、保持环境安静,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惊厥时及时给予止惊药物。
5、发现患儿前囟持续饱满、头围迅速增大、反复呕吐、惊厥、嗜睡、昏迷、骨缝分离、双眼落日征,提示有硬脑膜下积液或脑积水的可能,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6、热心接待家长,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及需询问的问题并耐心解答。【健康教育】
1、分娩时要选择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孩子出生如发现皮肤、脐部、消化道、眼站膜感染或皮肤、黏膜损伤,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科
2014.7.7
2、安慰、关心家长,使其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清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
3、定期复诊,对恢复期和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给予相应护理,坚持进行功能训练,促使其尽快康复。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多见于早产儿。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少,因此熔点较高,于寒冷季节容易凝固。【临床表现】
L、患儿表现为食欲缺乏或拒乳,反应差,不吃不哭或哭声微弱,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低于35℃,重者甚至低于30℃.肢体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有凹陷性水肿。
2、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一大腿一臀部一面颊一上肢—全身,严重者可导致心、肺、肾多脏器损害,甚至出现DIC。【护理评估】
一般根据体温、硬肿范围和器官功能(反应、心率、血生 化、尿量等)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护理措施】
1、复温护理:轻者可用热水袋(50-70℃)在4-6h内使体温升至36℃;中度、重度者,先将患儿置于室温24-28℃的房间内1h,再放人预热至30℃或高于体温l℃-2℃的温箱,不可升温过快,以免引起肺出血。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入院后即测量生命体征,给予低流量吸氧,观察患儿的呼吸及肺部体征、四肢皮肤颜色与温度、硬肿减轻和消失情况、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详细记录治疗护理措施与效果以及病情动态变化、出入量等。
3、患儿肢体活动差,要勤变换体位,防止皮肤压伤;做好口腔、脐部、臀部皮肤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
4、预防感染:加强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完整。
5、此类患儿反应差,呼吸表浅,循环不良,如面色突然发青、发灰是内出血的先兆,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如口鼻喷出红色泡沫样液体即为肺出血,立即进行抢救,在抢救时避免挤压胸部,以免加重出血。
6、记录入院后第一次排尿的时间及量,尿少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观察用药疗效。
7、预防复发 体温维持在36.2℃-37.2℃之间,向家长宣传出院后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的方法及必要性,预防复发。
新生儿科
2014.7.7 【健康教育】
1、向患儿家长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和育儿知识,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37℃。
2、合理喂养:注意远离有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人工喂养时注意奶具及其他用物的清洁消毒.预防感染。
3、按时预防接种。
新生儿科
2014.7.7
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常规
1、实施有效监护
(1)监测患儿体温变化:置患儿于远红外辐射台上或暖箱中,保持体温的恒定,避免硬肿的发生。
(2)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肤色、呼吸机参数、输液速度、输液量,以及胸廓运动及呼吸音。
(3)每天记录24小时出入量,用输液泵匀速输入,情况允许时每日测体重。(4)监测血氧饱和度,每天两次监测动态并登记二氧化碳分压值。(5)病情需要时采动脉血做动脉血气,了解并记录动脉血气分析值。
2、严密观察病情
(1)听诊双侧呼吸音,观察双侧胸廓扩张度是否一致。
(2)注意观察有无早期气胸症状:如烦躁、发绀、心音减低或移位、心前区隆起、血压下降、双肺呼吸音不对称。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痰液粘稠时先向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湿化呼吸道: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注意湿化罐内的存水量,及时添加蒸馏水,防止干吹,湿化温度36℃-37℃。
5、保持合适的气管插管位置:必要时重新固定,防止插管脱出,防止呼吸机管道扭曲。
6、拔管前充分拍背吸痰: 拔管后做管端分泌物培养,并做冷雾化,根据病情继续选择CPAP或头罩吸氧。
新生儿科
2014.7.7
第三篇: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1.按内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新生儿安排在母婴同室病房,高危新生儿安排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监护。
3.热情接待病儿及家属,并在其手腕上系上标示带,写明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
4.向病儿家属介绍自己及主管医生,做好人院宣教和环境介绍,并进行体检和病史资料收集,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5.新生儿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一24℃、相对湿度在55%一65%。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保暖条件下进行。
6.新生儿宜尽快开奶,每3h喂奶一次,如病儿饥饿应随时哺喂,喂奶时头偏向一侧,喂奶后竖抱病儿轻拍背部,然后给予右侧卧位。
7.做好皮肤粘膜护理,保持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根据病情每日沐浴一次,便后及时更换尿布,用温水轻轻擦洗臀部,局部涂护臀膏;脐带未脱者,保持干燥无菌,防止感染;口腔保持清洁,每日用3%碳酸氢钠漱口行口腔护理。
8.测体温q4h,体温不升或发烧者增加测体温的次数,每日定时测体重一次。
9.勤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并做好各种记录。
10.做好消毒隔离,防止感染发生。
(1)医务人员人监护病室内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各种治疗护理前后严格洗手。对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疾病的病儿,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每周行彻底清洁消毒。
(3)病儿出院后所用物品、床单、暖箱等均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1.病儿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喂养及有关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护理知识。定期进行门诊随访。
第四篇: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窒息
1、概念:是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而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智能异常等远期后遗症。
2、临床特点:根据窒息程度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两个阶段,能相互转化。评价常采用Apgar评分,对新生儿五项观察指标,即出生5分钟评分,有助于诊断及判断预后。
(1)轻度窒息,又称青紫窒息,评分为4-7分,全身皮肤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强而有力,心率常减慢(80-120次/分),肌肉有强度,对外界刺激又反应,喉反射存在,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重度窒息。
(2)中度窒息又称苍白窒息,评分为0-3分,皮肤苍白阙冷,指(趾)端及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音弱,心率少于80次/分,喉反射消失,肌肉张力松弛,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3、医疗目标
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对高危妊娠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处理。产妇临产后须严密观察产程,经常听胎心,观察羊水颜色等,发现异常积极处理。严格掌握产科手术指标,操作规程,避免发生胎儿损伤。分娩前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4、护理目标
(1)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能清理干净,恢复自主呼吸,抢救成功。(2)母亲恐惧消失,并配合医生、护理人员,护理好婴儿。(3)新生儿出院时体温、血常规正常。(4)母亲没有发生并发症。
5、护理问题 新生儿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中羊水粘液有关。
(2)体液不足
与有效体液量丧失,调节机制无效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新生儿抵抗力下降有关。(4)有受伤的危险
母亲
(1)恐惧
与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有关。
(2)预感性悲哀
与现实的或预感的丧失新生儿及可能留有后遗症有关。
6、专科评估(1)病史(2)身体状况(3)辅助检查
7、护理措施
(1)凡估计胎儿出生后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氧气、保暖、急救药品及器械等。抢救必须及时、迅速、轻巧、避免发生损伤。
(2)抬头娩出后及时用吸引管或手挤压法清楚鼻咽部分泌物、羊水等,胎儿娩出后,取头低位,在抢救台继续清楚呼吸道的羊水和分泌物。如效果不佳,可配合医生采取气管内插管吸取。动作要轻柔,避免负压过大损伤咽部面膜。
(3)保暖,吸氧,必要时行人工呼吸。
(4)卧位姿势按具体情况而定,若无产伤,新生儿娩出后以右侧卧位为主。
(5)按医嘱纠正酸中毒,给5℅碳酸氢钠3-5ml/g加25℅葡萄糖10ml脐静脉缓慢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
(6)体外心脏按压 新生儿取仰卧,用食指、中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中段,100次/分。(7)复苏时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注意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出入量变化。(8)适当延迟哺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维持营养及抗生素预防感染。(9)产妇做好心理护理,在适当的时间告诉产妇新生儿情况,正确产妇合作。
8、健康教育 高伟孕妇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疾病。
二、早产儿
1、概念: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28周而未满37周,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小于47cm的活产新生儿。
2、临床特点
(1)呼吸浅快、节律不规则并出现间歇性呼吸暂停,易出现紫绀现象,尤其在吸奶后。(2)体温调节功能差,常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升降,体温一般较低。
(3)吸吮能力差,容易溢奶,呛咳,生理性黄疸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易出血,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增大,皮下脂肪少,指甲未达指尖,易并发感染。
3、医疗目标
(1)掌握新生儿的特点,加强对早产儿的处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2)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4、护理目标
(1)早产儿呼吸道规则正常,吸奶后无紫绀现象。
(2)早产儿在暖箱体温保持在36.5-37℃,吸吮力较好,不发生感染。
5、护理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 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有关。(2)母乳喂养中断 与早产儿吸吮能力差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早产儿来自母体的抵抗力减少,补体水平低下,抵抗力较低有关。
(4)低效型呼吸型态 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泡组织不健全,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呼吸肌发育差,使肺膨胀不全有关。
6、专科评估
(1)病史 包括孕妇和胎儿、胎盘因素等(2)患儿身体状况等
7、护理措施(1)保暖
A、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B、凡体重小于2500g者应放置温箱内,根据需要调节向内温度和适度,使早产儿温度保持在36-37℃,可改测体温四小时一次,最高和最低温度差小于1℃.C、热水袋 热水瓶也可使用,但注意勿发生烫伤。
(2)喂养 出生后6小时起可喂糖水,尽可能12小时喂奶,一般从4ml开始,缺乏吸吮能力的课用滴管或鼻饲喂奶。应补充维生素k1和维生素c,10日后补充维生素A、D ,2个月补充铁剂。(3)缺氧的护理
A、呼吸暂停及窒息,做人工呼吸或弹足底刺激使啼哭恢复呼吸。B、哺乳前后給氧数分钟,必要时间断吸氧,氧浓度30-40℅。
(4)预防感染 加强早产儿室和用具的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人员定时查体及做鼻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5)一般观察和护理
A、每4小测体温一次,每日测体重一次。B、保持侧卧位。
C、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D、观察记录早产儿的饮食量,大小便,有无呕吐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8、健康教育
(1)加强孕期检查,指导孕期卫生,充分重视引起早产的因素。(2)积极治疗高危妊娠以减少早产的 发生。
三、暖箱的应用
1、入箱条件
(1)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或孕周小于37周早产低体重儿。(2)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2、暖箱温度及湿度标准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体温、出生天数、胎龄大小来决定,相对湿度在55-60℅。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参考数
出生体重(g)暖箱温度(℃)
35℃ 34℃ 33℃ 32℃ ≤1000 出生10天内 10天后 3周后 5周后 <1500 出生10天内 10天后 4周后 <2000
出生2天内
2天后
3周后 <2500
出生2天
2天后
3、暖箱的护理
(1)入箱前准备
自水管内加蒸馏水50ml左右,使箱内保持一定湿度。
(2)预热暖箱一般先调至34℃,然后再根据上表按早产儿体重调节所需温度。(3)婴儿应穿单衣避免散热,如室内温度适宜且病情需要可以裸体。
(4)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应尽早在暖箱内进行,尽可能集中一次进行操作,尽量避免打开暖箱,以免箱内温度波动过大,必要吸氧辅助治疗时,可将皮管从两端旁小孔通入。如称体重,静脉注射或抢救时,应加盖绒毯或在红外线开放式暖箱中进行。
(5)及时巡视观察享温及新生儿一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根据病情测量体温,并记录暖箱温度,根据体温调节暖箱温度。(7)因箱内温度相对过高,应注意足够的母乳喂养,必要时饮水。
4、出暖箱条件
(1)体重大于2000g以上,一般情况良好。
(2)箱内婴儿体温已属于正常或偏高,吃奶良好,体重持续上升者,可出暖箱,但出暖箱后仍应密切观察注意护理。
5、暖箱的清洁和消毒
(1)每日用1:200的84液清洁暖箱内外,并随时将沾污的奶液及葡萄糖等用湿布擦净,同时更换小床单,清洁后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
(2)水箱用水每天更换一次,更换时把水放尽,在倒入蒸馏水,以免细菌滋生。(3)长期使用暖箱者应每周彻底消毒一次,定期做细菌培养。
(4)对于抵抗力极低,体重小于1000g的新生儿所用衣服、尿布之类,均需高压消毒后使用。
6、注意事项
(1)暖箱不宜置于太阳直射或有对流风的位置,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2)应经常检查是否有故障或调解失控现象,以保持正常使用。
四、卡介苗接种
1、定义 是经过人工培植活的、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是无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液,不加防腐剂的活菌苗,用于预防结核病。
2、目的:预防结核,增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
3、接种对象:正常新生儿出生24小时以后,无禁忌症住院期间应全部接种。
4、禁忌症
(1)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足月小样儿。(2)发热,体温高于37.5℃。
(3)腹泻,顽固性呕吐或严重不良者。(4)化脓性皮肤病,脓包病或病理性黄疸。(5)新生儿窒息抢救未好转者。(6)新生儿肺炎及颅内出血等合并症者或有明显临床分娩创伤者。(7)严重先天畸形或先天性疾病。
5、操作步骤
(1)护士先洗净双手,戴口罩。
(2)核对姓名、床号、性别、出生日期。(3)暴露左上肩部位,其他部位注意保暖。(4)摇匀菌苗,核对药物瓶签和有效期。
(5)用75%酒精棉球消毒安瓿颈部,锯出痕迹后,用棉球擦去玻璃屑,将安瓿颈部折断。(6)用1ml注射器抽取菌苗0.1ml。(7)再用酒精消毒皮肤。
(8)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针头斜面朝上,平行刺入,左手固定针栓,右手慢慢同东针芯,注入0.1ml形成黄豆大小的皮球,拔出针头。
(9)填写记录并签名,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发给产妇卡介苗接种证,并嘱咐3月后取所属区防疫站检查。
6、注意事项
(1)菌苗应保存在冷暗处,2-8℃,不能冷冻,专人负责,不能与其他药物同放,从冰箱取出后,室温下不地超过30分钟。
(2)接种操作应在室内,不宜在阳光直射下进行,日光下暴露40-120分钟菌苗死亡。(3)菌苗打开不超过30分钟,超时则废弃不用。
(4)接种部位正确,操作方法正确,剂量准确,如操作中剂量不足,针头滑出,应抽0.05ml按原针眼进针。
(5)注射前应三查七对,注意失效时间及有无破裂,并将菌苗充分摇匀方可注射。
(6)有特殊情况,应暂缓接种卡介苗,并告知产妇或家属在适当时间、地点补种,并注明“未种”及原因。
五、乙肝疫苗接种
1、定义:是由提纯的乙肝表面抗原经灭活后加入吸附剂制成的生物制品。
2、接种对象:出生24小时内新生儿。
3、禁忌症
(1)发热体温在39.0℃以上者。(2)早产儿体重低于2500g者。(3)严重畸形。
(4)过敏、严重皮肤病。
4、操作步骤
(1)洗净双手,戴口罩。
(2)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等。(3)暴露右上臂,其他部位注意保暖。(4)摇匀菌苗,核对瓶签和有效期。(5)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射。(6)注射部位为右上臂三角肌。
(7)母亲表面抗原阴性者注射5ug,阳性者或双阳性者先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一支后一周左右再注射乙肝疫苗。
(8)填写各项记录,发给产妇乙肝疫苗接种卡,核对床号、姓名、性别等,并嘱咐1一个月、半年指定时间、地点进行第2、3次接种。
5、注意事项
(1)安瓿破裂,药物变质,有摇不散的块状物不得使用。(2)接种时一人一针一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3)接种后应观察全身或局部反应。(4)疫苗保存2-8℃,不的冷冻,专人负责,专用冰箱。
(5)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卡填写完整并用铅笔标明2、3针接种时间、地点。
六、新生儿脐带护理
出生后10-24小时之内剪脐带,减少感染。
1、用物准备:2.5%碘酒、棉棒、脐绷带、剪刀、止血钳、云南白药等。
2、操作步骤
(1)洗净双手,戴口罩。
(2)核对床头卡、姓名、性别、出生时间。(3)将小儿上衣的两角折于背下,暴露脐部。
(4)左手提住结扎线,暴露脐根部,左手腕关节在尿布上,以防新生儿活动。
(5)右手持棉签用2.5%碘酒消毒脐根部,上至脐带1cm,下至脐轮周围2cm,再用75%酒精棉棒消毒2次。
(6)用消毒剪刀沿脐轮剪脐,剪刀保持水平位,要求无残端存留。(7)立即将云南白药涂撒在创面上然后创面用消毒纱布覆盖。(8)将脐绷带包于脐周围。
(9)记录剪脐时间,按时观察,间隔30分钟,、1小时、2小时,共观察3次。
(10)剪脐24小时后,将脐绷带取下,每日晨间护理时,用75%酒精消毒脐孔2次,护理5-7天。
七、胃管喂养
1、适应症:新生儿体重小于2000g,无吮吸能力及吞咽能力者。
2、操作步骤
(1)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插入胃管的长度,测量方法:从眉间至剑突再加3cm,做好标记,高压消毒。
(2)婴儿取仰卧位,头少向后仰,用棉棒清楚鼻腔分泌物。(3)用消毒巾铺于颌下。
(4)将胃管内余水滴净,胃管末端用消毒纱布包好,用夹子夹紧,以免下胃管时管内未滴净的余水误滴入气管。
(5)用无菌水润滑胃管,用钳子夹住胃管轻轻插入,到咽部婴儿有恶心时稍停片刻,待恶心过后,顺婴儿的生理吞咽动作继续往下送,如有不畅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咽喉部,如有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误入气管,立即拔出重插,插到标记处,用胶布固定在鼻翼两侧。(6)用5ml注射器抽吸少量胃液流出或胃管呈憋塌状证实在胃内。(7)接上20ml注射器放于固定架上,上面用无菌纱布覆盖。
(8)每次喂奶完毕,用温开水冲洗胃管,保持官腔清洁通畅,如发现呕吐将胃管部分吐出,必须去除消毒后重插。
4、注意事项
(1)长期胃管喂养者,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拔管时要轻,并加紧胃管末端,针管应每班消毒更换一次。
(2)不用的胃管应及时清洗、晾干。
(3)注入人奶或牛奶,均需除去奶皮,以防阻塞官腔。
(4)鼻腔内分泌物应经常清除,每日晨间口腔护理,用小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看口腔和唇周。(5)鼻饲液温度适宜。
八、新生儿颅内出血
1、概念: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损伤,早产儿发病率较高。
2、临床特点
(1)意识形态的改变。(2)颅高压改变。
(3)肌张力早期增高,晚期减低。
3、医疗目标:控制颅内出血,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4、护理目标
(1)患儿发病期间不发生窒息。(2)患儿意识逐渐恢复,神志清楚。(3)无脑疝发生。
5、护理问题
(1)调节颅内压能力下降 与颅内出血有关。
(2)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3)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阙、昏迷有关。
6、专科评估
(1)了解生产时的情况如产伤、胎吸等。(2)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3)有无呼吸不规则、皮肤苍白或发灰等。
7、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 新生儿护理常规。(2)专科护理
A、保持患儿安静少动,减少干扰,一切治疗护理须集中、有序、轻柔进行。B、抬高床头15-30度,以减轻颅压,采取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c、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神志意识(前囟张力、眼神、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张力等,有无抽搐、脑性尖叫、呕吐现象);出入量(大小便、颅内压增高患儿严格控制出入量);如诊断性穿刺,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要穿术后平卧4-6小时。
8、健康教育
(1)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9、急危重症的观察和处理 脑疝
(1)观察:神志、意识、前囟张力、眼神、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张力等,有无抽搐、脑性尖叫、呕吐现象。
(2)处理:如发现有早期瞳孔改变时,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出处理。
九、新生儿硬肿症
1、概念
是指以皮肤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体温上升,反应低下、嗜睡、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症。
2、临床特点
(1)典型表现 反应低下,不吃,不哭,有皮下脂肪聚集的部位可见皮肤发硬、发轫、甚至呈板状,紧贴于皮下组织,不能有手捏起,伴有凹陷性水肿。
(2)常见部位 大腿外侧、两颊、臀部、双肩胛和三角区、四肢躯干。
(3)皮肤色泽 轻症无改变,重症呈暗红色如熟虾样,严重时因循环障碍呈苍灰或发绀,伴黄疸则呈现蜡黄。
3、医疗目标 控制硬肿,预防并发症。
4、护理目标(1)复温成功
(2)逐渐恢复体重。(3)无并发症发生。
5、护理问题
(1)体温过低 与早产、寒冷等因素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吮吸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力功能低下有关。(4)潜在并发症 肺出血与严重微循环障碍有关。(5)知识缺乏 与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有关。
6、护理措施(1)常规护理
A、病室温度24-26℃,湿度55-65%.B、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c、做好消毒隔离,防止感染发生。(2)专科护理
A、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一次。B、正确复温。
C、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早期消化功能尚未恢复时,可先用静脉高营养,输液时为防止液体进入体内过快,最好应用输液泵。
D、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出入液量记录、观察有无肺出血等出血倾向。若有呼吸困难及发绀者应间歇給氧,必要时报告医师进行及时处理。若发现有肺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并做好抢救和数学准备。观察抗凝药,血管活性药等疗效及用药后反应。
7、健康教育
(1)冬季做好患儿保暖工作。
(2)病因治疗,如:窒息、感染、产伤等,防止硬肿症的发生和再次复发。
8、急危重症的观察和处理 肺出血
(1)观察 有无面色苍白、呼吸窘迫、烦躁等。
(2)处理 如有粉红色泡沫样分泌物从鼻腔溢出,立即插管。人工呼吸灯抢救等措施。
十、胎膜早破
1、概念:临产前胎膜自发性破裂者称为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18.5%,为常见的分娩并发症。
2、临床特点:液体从阴道流出,腹压增加时,流水增多,流出液体可见细片及粒状胎脂,肛诊或阴道检查,触不到羊膜囊,上推胎头时,有羊水溢出。
3、医疗目标:根据胎龄治疗和处理,预防控制感染。
4、护理目标
(1)产妇无发热感染征象,胎儿娩出顺利。(2)产妇能消除焦虑情绪。
(3)产妇的日常活动能得到帮助。
5、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胎膜早破,细菌乘机侵入,造成宫腔感染有关。
(2)有胎儿受伤的危险 与脐带易脱垂,吸入感染羊水发生新生儿肺炎有关。(3)自理能力缺陷 与平卧活动受限有关,目的是预防脐带脱垂。(4)焦虑 与担心胎儿及自己的安危有关。
6、专科评估(1)身心就评估
A、确定胎膜早破的时间。B、孕妇的自觉症状。C、有无感染症状、D、确定妊娠周数,做好准备,评估其应付能力。
E、继续妊娠的妇女,做好抗感染,保胎的准备工作。(2)石蕊试纸变蓝。(3)阴道涂片检查。
7、护理措施(1)监测母亲及胎儿的健康
A、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及羊水性状、量的多少,以明确是否受到感染。B、监测宫缩及胎心率,注意有无胎儿宫内窘迫及脐带受压情况。
C、产妇平卧抬高臀部,避免做起大小便,保持外阴清洁,减少阴道检查等,减少家人陪伴次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避免发生感染。(2)协助相关的医疗措施
A、遵医嘱使用抗生素。B、静脉补液。
C、准备分娩的相关事项,包括禁食,催产素静脉点滴,必要时立即行剖宫产。
(3)对于未发生感染的孕妇,妊娠周数小于36周,观察72小时确定无感染后回家。戴胎儿更成熟后再处理,回家后孕妇早晚测体重、若有发热现象立即来院检查,做好宣教,禁止阴道灌洗及性生活,坚守感染机会,定时来医院做产前检查。(3)给予心理支持
A、向产妇及家属交代病情及相关的治疗和检查,消除顾虑,争取配合,同时需要说明早产儿及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健康可能受到威胁甚至死亡,让其做好心理准备。
B、向产妇及家属讲明,胎膜虽已破裂,但羊膜的功能并未破坏,仍可继续制造羊水,以减少其焦虑。
8、健康教育
告诉孕妇重视妊娠期卫生保健,妊娠后期禁止性生活,避免浮肿及腹部受撞击,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尽量卧床休息,并于妊娠14周左右性宫颈环扎术。
十一、子宫肌瘤
1、概念: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
2、临床特点:子宫肌瘤典型的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和继发性贫血。
3、医疗目标:根据病人的症状、年龄、生育要求、肌瘤大小等全面考虑进行随访观察,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纠正贫血。
4、护理目标
(1)病人活动后不出现缺氧症状,表现为脉搏、呼吸、血压正常。
(2)病人不发生感染,表现为体温正常、白细胞正常、无腹痛、白带无异味。(3)病人能陈述子宫肌瘤的性质、诊疗过程,并积极配合治疗。
5、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长时间月经量过多所致贫血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长期反复阴道出血导致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与宫腔内有开放的血窦,细菌易从阴道侵入宫腔有关;与面膜下肌瘤感染坏死有关。
(3)知识缺乏 与对疾病了解不够,缺乏保健子宫切除术后保健知识有关。
6、专科评估
(1)评估阴道出血情况、白带有无异味及有无腹痛。(2)评估贫血程度。
(3)评估手术后会不会影响夫妻感情及经济上是否能承受。
7、护理措施
(1)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矿物质、铁、钙的饮食,纠正贫血。(2)阴道出血多者严密观察并记录其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输液、输血。(3)合理安排日常活动,协助生活护理,保证睡眠。
(4)做好会阴护理,每日用1%新洁尔灭会阴冲洗2次,阴道出血期间禁止盆浴及性生活,保持床单位清洁。
(5)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护理方案,提供随访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8、健康教育
(1)术后2月返院复查,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2)肌瘤摘除后避孕两年,若病情有变化随诊。
十二、卵巢肿瘤
1、概念: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
2、临床特点
(1)卵巢良性肿瘤 发展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肿瘤蒂扭转时可引起腹痛。
(2)卵巢恶性肿瘤 早期多无自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已晚,表现为腹胀,腹部出现肿块及腹水。
3、医疗目标:卵巢肿瘤已将确诊应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加用化疗、放疗。
4、护理目标
(1)病人能用语言表达对丧失子宫及附件的看法,并积极节后治疗过程。(2)病人能说出影响营养摄取的原因及应付措施。
(3)病人能描述焦虑、恐惧程度,并列举缓解焦虑、恐惧程度的方法。
5、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癌症慢性消耗及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及腹水影响食欲有关。(2)预感性悲哀 与切除子宫、卵巢有关。
(3)焦虑/恐惧 得知患卵巢肿瘤需要手术,害怕疼痛,性功能丧失有关。(4)疼痛 与卵巢肿瘤蒂扭转或肿瘤破裂、出血、感染有关。
6、专科评估
(1)评估肿块发现的时间、生长速度及有无并发症。
(2)评估疼痛的程度、性质和部位及会不会影响夫妻感情等问题。
7、护理措施
(1)提供高营养、易消化饮食,指导家属食物的选择和搭配。(2)允许病人表达其哀伤,并关心体贴病人。
(3)向病人讲解治疗方案及疾病愈后,使其对死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4)与家属共同探讨对死亡的态度,鼓励家属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5)按腹部手术护理常规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有关。
8、健康教育
(1)做好随访及预防保健意识,大力宣传卵巢肿瘤的高位因素,30岁以上妇女,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2)治疗后性生活指导及康复,卵巢良性肿瘤术后一个月复查,如未切除子宫一个月后可恢复性生活,卵巢癌术后三个月阴道残端愈后即可过性生活。
十三、产后出血
1、概念: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巨产妇死亡首位。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预后随失血量,是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若短时内大量出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脑垂体功能减退—席汉斯综合症。
2、临床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过多,继发失血性休克,贫血极易发生感染。
3、医疗目标 针对不同病因,提供不同的止血措施迅速有效地止血,同时补充血容量,若出现休克,在止血同时应积极治疗休克并控制感染。
4、护理目标
(1)产妇的血容量于实施方案24小时内得到恢复,血压、脉搏、尿量正常。(2)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产妇能说出恐惧的原因,掌握消除或减轻恐惧的方法,恐惧行李减轻。(4)产妇能够生活自理。
5、护理问题
(1)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大失血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 与失血后抵抗力降低有关。(3)恐惧 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有关。
(4)活动无耐力 与产妇失血后贫血,产后体质虚弱有关。
6、专科评估
(1)病史,要注意收集与诱发产后出血相关的病史
(2)身心状况 生命体征,子宫复旧情况,阴道流血及有无休克症状
(3)诊断检查评估产后出血量,观察阴道流血是否凝固。出血量的估计有目测估计法,面积换算法,称重法,盆接法,比色法等。腹部检查,软产道检查,胎盘检查,实验室检查。
7、护理措施(1)重视预防
A、妊娠期,加强预防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识别并治疗高伟妊娠,有产后出血的孕妇应提前住院。
B、分娩期,为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产妇的休息。注意科学接生,严格无菌技术,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适时做会阴侧切。准确测量出血量,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C、产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阴道出血情况,注意保暖及时排空膀胱,做好输血和急救准备。(2)协助医师执行止血措施,医护密切配合。
A、子宫乏力性出血,应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缩宫剂,清楚宫腔积血。如果按摩不理想,及时配合医师做好子宫刺拳切除的准备。
B、传产道裂伤,及时有效的准确修补缝合,若为血肿,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消除血块,缝合止血。
C、胎盘因素,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粘连、直流均可徒手剥离去取出,部分残留,徒手不能取净时,则用大号刮匙刮取残留组织,若胎盘已经剥离而由于膀胱充盈所致,应排空膀胱。若是胎盘植入,应做好剖腹切开子宫探查的术前准备。
D、凝血功能障碍,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做好抽血检查和输血准备。
E、做好失血性休克的防治措施,为其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保持平卧吸氧,保暖,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肌尿量等。按医嘱预防感染。(3)提供心理支持,宣传指导产褥期康复技巧。
8、健康教育
(1)多食绿色蔬菜,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2)母乳喂养,让婴幼儿多吮吸乳头,以促进子宫收缩。(3)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应异常应随时就诊。
(4)加强个人卫生,注意会阴部的卫生,防止感染。
第五篇:新生儿科护理常规(新)
一、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 37 周小于 259d 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 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肌肉少;头相对较大,囟门宽大,颅缝宽,头发短而绒,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趾(指)甲短软。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
停,哭声很弱,常见青紫,易发生肺不张、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升;吸吮、吞咽功能差,容易发生呕吐,导致误吸;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发生腹胀、腹泻;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均不敏感,常处于嗜睡状态;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4.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预后的了 解程度、治疗的态度、经济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异常: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储备不足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 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有关。
3.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
有关。
【护理措施】
1. 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6~280C,相对湿度 55%~
65%。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戴绒布帽,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进行,以减少失热。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
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2)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3)俯卧位: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
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须注意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密切观察。
3.喂养:早产儿可用母乳或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 早产儿的配方乳。开始先试喂2次 10% 葡萄糖液,每次 3 ~5m1,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 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保持半侧卧位或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 4h翻身、转换体位 1 次。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
1/3 以上则减量或暂停 1 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 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的进人,工作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 触早产儿。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 用消毒液擦拭 1 次,使用7d 后要更换暖箱。暖箱内的湿化 器、氧气湿化瓶的水要每日更换,空气过滤网内的海绵要定 期清洗,头罩、吸氧管及与早产儿接触的各种管道、仪器要 定期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
交叉感染。奶具严格消毒,1 人 1 奶瓶 1 奶嘴。每日行脐 部、口腔护理 2 次。
5.保证有效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和次数,如有发绀、气 促、呼吸暂停及时给氧。通过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或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吸氧浓度,Sa02 85%以下给氧浓度 30%一 40%,浓度不可过高,以免发生氧中毒。维持氧饱和度 85%一 95%,勿超过 95%。发生呼吸暂停时给予弹足底、托背,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震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如果频繁发生呼吸暂停,经处理自主呼吸不易恢复,及时给予人工气囊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注意有无呼吸时呻吟、呼吸窘迫发生。
6.减少外界环境的刺激: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安静幽暗环境。说话轻柔,走动轻柔,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于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碰关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24h 内至少应保证 lh 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婴儿的睡眠。【应急措施】
1.持续低体温:在合理的环境温度和充分的保温条件下体
温仍然不升,提示患儿病情严重,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协助查找原因,是否存在循环衰竭的可能,及时应用改善循环的药物。
2.呼吸困难或停止:如发现患儿面部及全身青紫或苍白,立即加大氧流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出现呼吸停止时立即给予强刺激或人工呼吸,呼吸不能恢复或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迅速采取气囊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3.发生呕吐误吸: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用吸痰器 吸出误吸的奶液。
4.发生惊厥:立即遵医嘱给予药物止惊,并协助查找病因。【 健康教育】
I.早产原因主要为母亲因素,多数可以通过孕期保健来预
防。加强健康宣教,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孕期后 3 个月暂停房事。定期产前检查,预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胎盘早期剥离,治疗前置胎盘,纠正贫血,加强心脏病孕妇管理。
2.早产儿属非正常生产,是未成熟儿,母婴暂时分离时及
时指导产妇保持泌乳,有条件的可喂采集的母乳。及时和家属沟通,让其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进展和改善情况。3.出院指导
(1)精心喂养: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妈妈一定要有信
心和耐心。没有母乳的可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待早产儿的体重发育至正常(大于 2500g)才可更换成婴儿配方奶粉,原配方奶粉每次减少 1 匙,改添婴儿配方奶粉 1 匙,直至完全更换成功。
(2)应对吐奶:轻微的溢奶、吐奶,孩子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人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状况及
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应迅速将孩子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如果呛奶后孩子呼吸很顺畅,最好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气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异常即送医院。
(3)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4 一 280C,相对湿度
55%一 65%,如果室内温度偏低,可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需注意安全。保持婴儿体温在 36 一 370C,并保证体温的稳定。当婴儿体重低于 2.5kg 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 2 一 3d 擦拭婴儿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在 3kg 以上,每次吃奶达 lOOmI 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寒冷季节,应特别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4)预防肠道感染:口腔粘膜不宜擦洗,喂温开水清洗口
腔。不要挤乳头、挑马牙以免感染。母亲及陪护人员患感冒时尽量远离孩子或戴口罩。
(5)科学喂养:出院后遵医嘱坚持口服补血、补钙药物防
治贫血和佝偻病,2 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注意保健,早产儿体力、智力、体质完全可以赶上正常儿。按生长发育量表记录早产儿发育情况,如有偏差及时复诊。(6)按时预防接种。
二、早产儿贫血的护理
贫血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现象,严重者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贫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早产儿红细胞寿命比足月儿更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早产儿生长迅速,血液稀释;疾病因素,早产儿易患许多疾病,加重贫血;需取血做各种检查致医源性失血;营养因素。【 临床表现】
早产儿贫血多发生于生后 2 一 6 周,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倦怠、无力,肌张力低,哭声低微,吸吮力弱,吮乳少,有时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稀。贫血严重者面色多虚肿,体重不增,肝、脾大,机体抵力差,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疾患。【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评估患儿的胎龄、体重及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询问孕妇有无全身性疾病。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皮肤、粘膜颜 色,有无气促和发绀。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了解患儿心脏有无扩大、血常 规检查有无异常、血红蛋白含量。
4.评估家长的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了解家庭经 济状况。
【 护理诊断/问题】
1.反应差、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3.喂养困难:与反应差、吸吮无力有关。4.体温过低:与摄人不足、寒冷有关。
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 不协调有关。
6.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儿皮肤娇嫩及营养不良 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度贫血患儿全身衰竭,反应低下,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情况,并合理吸氧。病情危重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2.保持有效静脉通道: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时,输液速度要
慢,预防心力衰竭,详细记录 24h 出人量,每日测量体重。长期输液要注意保护血管,留置套管针时注意观察局部血管情况,防止液体外渗、肿胀、感染等发生。
3.贫血严重者,遵医嘱输以新鲜血液。输血速度要慢,每
15min 测量心率 1 次,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准确应用治疗药物并观察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4.合理喂养:有吸吮能力者经口喂养,患儿吸吮慢,喂奶
时要有耐心,每次喂奶不少于 15min,使患儿侧卧,防止呛咳引起窒息;吸吮能力差或无吸吮能力者采用滴管或鼻饲喂养,鼻饲注奶要缓慢,以防胃部突然膨胀而影响呼吸。注意观察患儿的耐受情况,有无腹胀、呕吐等。5.注意保暖:置患儿于暖箱中,根据患儿的体重、日龄及
环境温度调节箱温。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患儿能量消耗。6.保持新生儿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照
射消毒 2 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感染患儿隔离,注意无菌操作,护理患儿前后洗手,防止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涂擦口腔 2 次,涂擦时动作轻柔,勿损伤粘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注意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的护理。
【应急措施】
1.出现呼吸暂停:立即采取摇动、轻弹足底、轻拍打患儿
和托背部的方法促进呼吸恢复,维持足够的通气。鼻咽有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时及时轻轻吸出,对刺激无效的患儿给予面罩与呼吸气囊加压通气。2.喂奶过程中发生呛咳:及时用吸引器吸出,并轻弹足底,使患儿哭出声音。
3.心力衰竭:患儿出现心动过速(安静时心率持续> 150 次/min)、呼吸急促(>60 次/min)及呼吸浅表、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肝大或 6 心动过缓、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吸氧,遵医嘱给予洋地黄类药物及镇静剂。
4.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处理,所输血 液送化验室检查。【 健康教育】
1.向家长解释早产儿贫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详细说明为 了预防并发症应注意的问题,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2.向家长解释治疗情况及病情进展,以取得理解与配合。3.患儿痊愈出院时,向家长讲解护理患儿的注意事项。(1)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
泻、肺炎等,因此应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患病者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
(2)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
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3-4 个月可给蛋黄 1/4 个,以后逐渐增加到 1 个,5-6 个月加菜泥,7 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儿食欲,防止消化不良,合理喂养纠正贫血。
(3)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减
轻铁剂对胃粘膜的刺激,利于吸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水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遵医嘱服用,以免用量过大出现中毒。(4)严重贫血的患儿哭闹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尽量 让患儿保持安静。定期复查血常规。
三、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孕妇有慢性或严重疾病(如心功能、肺功能不全,严重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等)、异常分娩(如头盆不对称、宫缩乏力、臀位、用产钳、胎头吸引等),以及胎儿、胎盘原因(胎儿过大、早产、先天畸形;胎盘前置、早剥、老化;脐带脱垂、打结、绕颈、过短、牵拉等),致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即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 7 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神经系统损伤及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经及时抢救大多数窒息患儿能够恢复,少数发展并累及心、脑、肾器官,消化系统而呈休克状。5mim评分仍低于 6 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大。【 临床表现】
1.胎儿宫内窒息:早期表现为胎心增快(>160 次/min), 胎动增加;如缺氧持续存在,则胎心变慢(<100 次/min),胎动减少或消失。由于缺氧致肛门括约肌松弛,排出胎粪,羊水可被胎粪污染为黄绿色。2.新生儿娩出时窒息:其程度可按生后 1mim 及 5mim内的
Apgar 评分来判断(0 一 3 分为重度窒息,4 一 6 分为中度窒息,7 一 9分为轻度窒息,10 分为正常)。1mim 评分反映生后情况,5mim 评分反映预后。评分越低,窒息时间越长,神经系统损害越重,且多是不可逆的。【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有无全身性疾病,孕期有无异常情 况发生;评估生产过程;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2.专科情况
(1)患儿呼吸的深浅、次数,有无喘息性呼吸、呼吸暂停 及抑制。
(2)根据全身皮肤颜色估计缺氧程度,轻度缺氧全身青紫,重度缺氧者皮肤苍白。
(3)有无肌张力增强或肌肉松弛。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气分析显示缺氧程度,脑 CT 有无缺血、缺氧改变。【 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导致低氧血症 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体温调节能力差及环境温度低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皮肤娇嫩及更换尿布不及 时有关。
5.家长恐惧、焦虑:与担心孩子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1.积极有效配合医生按 A、B, C.D.E 程序进行复苏 抢救。
A 畅通气道: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粘液、羊水及分 泌物。
B 建立呼吸:拍打或弹足底,摩擦背部促使患儿建立自主 呼吸,可用复苏器(密闭口鼻)加压给氧。
C 恢复循环:采用环抱式拇指或食指、中指按压法进行胸
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 1 一 2cm,以能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为有效。D 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静脉或气管内给予强心 药及扩容、纠酸等药物治疗。
E 评价:边复苏边评价复苏效果,确定进一步救治措施2.复苏后护理(1)注意保暖,体温维持在中性温度 36.5℃左右,减少耗氧。(2)加强呼吸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音、面色、末梢循
环、神经反射及大小便情况。待呼吸平稳、皮色转红半小时后,停止给氧。(3)如喉有痰鸣音,呼吸时声音粗糙,呼吸停顿或有呕吐,及时应用一次性吸管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
(4)重度窒息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
物再度引起窒息。若无呕吐,抬高上半身使腹部内脏下降,有利于肺的扩张,减轻心脏负担和颅内压;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喂养,鼻饲前先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记录余奶量,并将其重新注人胃内,喂奶量的计算公式为:鼻饲奶量=医嘱喂奶量一胃内余奶量,以防因奶量过大而溢奶引起呛咳。鼻饲喂养不能耐受者则静脉补液。
(5)行气管插管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工作人员手及环境的消毒,严防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应急措施】
1.复苏后易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发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弹足底、托背、挤压胸部等刺激,促使其恢复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弱或不规则者可用面罩接呼吸囊行加压呼吸。
2.咽喉部有分泌物时及时吸净,如有呛奶应立即用吸引器 吸出,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发生抽搐:立即遵医嘱应用解痉镇静剂。【健康教育】
1.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胎心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及时给 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
2.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
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产妇用麻醉剂、止痛剂、镇静剂一定要掌握指征及剂量。
3.指导产妇合理喂养:喂奶速度要慢,喂奶后上半身稍抬 高,以防呕吐再度引发窒息。
4.患儿病愈出院时告知家属,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神灵活程 度、四肢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或脑血流减少和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即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出血为主要病变,可造成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1.轻者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肢体及下领颤动,拥抱反射 活跃,肌张力正常,脑电图基本正常。
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前囟张力稍
高,拥抱及吸吮反射减弱,脑电图轻度异常,CT 检查示脑组织密度降低。3.重度表现意识不清,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呼吸不规则或暂停。脑电图及影。像检查明显异常。【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患儿有无窒息史,有无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史;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意识状态、肌张力、各种反射情况、瞳孔反应及有无呼吸暂停。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 CT 检查注意有无缺氧缺血性改 变,脑脊液压力有无增高。【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与抽搐及气道分泌物增多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4.喂养困难、营养失调:与吸吮能力受损或吸吮吞咽反应的协调受损有关。5.家长焦虑:与担心患儿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
1.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如大流量头罩
吸氧、CPAP 正压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尽快改善缺氧情况,但不宜长期高浓度吸氧。
2.密切注意有无抽搐先兆,如尖叫、兴奋、易激惹、斜视、四肢肌张力增高等,及时给予抗惊厥处理,避免抽搐发作。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尽可能减少干扰和刺激。
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4.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严格 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5.建立通畅的静脉液路,应用脱水剂控制脑水肿,应用促
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防输液处外渗。6.保证营养,少量多次喂奶,吸吮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
或滴管喂养。重症或伴有呕吐者暂不适合哺乳,可由静脉滴注液体及营养。总结每日出入量,做好护理记录。
7.向患儿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以取得理解。【应急措施】
1.呼吸停止:立即弹足底或托背部,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
吸。刺激无效时配合医生给予气囊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
2.心跳停止:应用 1: 10000 肾上腺素静推或气管滴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健康教育】
1.自怀孕之日起,孕妇要定期到医院做产前检查,学会自 测胎动,以便早期发现宫内缺氧。发现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及早就诊。
2.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 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扰动。3.此病常见后遗症有脑性瘫痪、脑积水、智能低下、癫痛
等,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可能遗有运动障碍。新生儿期以后的治疗与随访从 2-3 个月开始,必要时持续至 6 个月,注意观察患儿眼神、四肢动作的协调能力、肌张力,如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早期给予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脑瘫康复治疗。
五、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多见于早产儿。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少,因此熔点较高,于寒冷季节容易凝固。【 临床表现】
1.患儿表现为食欲缺乏或拒乳,反应差,不吃不哭或哭声 微弱,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低于350C,重者甚至低于300C, 肢体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有凹陷性水肿。2.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一大腿一臀部一面颊一上肢一全 身。严重者可导致心、肺、肾多脏器损害,甚至出现 DIC。【 评估要点】
一般根据体温、硬肿范围和器官功能(反应、心率、血生 化、尿量等)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体温<350C,硬肿范围< 20%,各器官功能无明
显改变。
2.中度:体温 <350C,硬肿范围 20%一 50%,各器官功能明显下降。3.重度:体温 <320C,硬肿面积> 50%,器官功能严重障 碍或衰竭。
【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低:与早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寒冷、感 染等因素有关。
2.营养失调:与面部硬肿活动受限、吸吮无力、热量摄人 不足、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出血:与肺毛细血管受损、严重微循环 障碍有关。
5.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有关。【护理措施】
1.复温护理:轻者可用热水袋(50-700C)在 4 一 6h 内使体温升至 360C ;中度、重度者,先将患儿置于室温 24 一 28℃的房间内 lh,再放入预热至 30℃或高于体温 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 10C。在 12-24h 内使患儿体温升至 36 一 370C。体温正常后维持箱温 30 一 340C。不可升温过快,以免引起肺出血。
2,加强喂养:复温至 34℃即可开始喂养,吸吮力弱者可给
滴管喂养或鼻(口)饲,吞咽功能恢复后选用小孔较软奶头试喂,以免呛咳。增加喂奶次数,缩短间隔时间,观察无青紫发憋逐渐增加奶量。体温 34℃以下按医嘱给予静脉补充水分和营养,输液速度宜 3 一 4m1/(kg ・ h)。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低流量吸氧。观察患儿的呼吸
及肺部体征、四肢皮肤颜色与温度、硬肿减轻和消失情况、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详细记录治疗护理措施与效果以及病情动态变化、出人量等。
4.患儿肢体活动差,要勤变换体位,防止皮肤压伤。做好 口腔、脐带、臀部皮肤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
5.预防感染:加强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完整。【 应急措施】
发现患儿呼吸浅表,循环不良,面色突然发青、发灰等心
衰、内出血的征象,立即报告医生,协助抢救,遵医嘱应用止血、强心药物等;尽早使用 CPAP;如鼻腔喷出红色泡沫样液体为肺出血表现,在抢救过程中避免挤压胸部做人工呼吸,以免加重出血。【健康教育】
1.向患儿家长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和育儿知识,注 意保暖,维持体温在 36 一 37℃。
2.合理喂养,注意远离有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人工 喂养时注意奶具及其他用物的清洁消毒,预防感染。3.按时预防接种。
六、新生儿呕吐的护理
呕吐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尤以 3 一 4d 的新生儿多见。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较多:如分娩时吞人含有胎粪或血液的羊水刺激,喂养不当,服用某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环境温度过热、过冷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导致新生儿呕吐。此外,还可因消化道内外感染引起;还须警惕各种消化道畸形: 如先天性食道闭锁、幽门肥大性狭窄、先天性巨结肠或任何肠段发生的闭锁或狭窄等。【 临床表现】
1.呕吐多以三种方式出现:一是溢乳,表现为乳汁或乳凝块从口角溢出,而无其他反应,多为生理性或喂养不当引起。二是一般呕吐,患儿呕吐前常有恶心先兆:烦躁不安、拒乳等表现,呕吐后可恢复安静入睡。三是喷射性呕吐,大量的胃内容物经口腔及鼻腔喷涌而出,呕吐物容易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人性肺炎。2.伴随症状:生理性或喂养不当引起呕吐一般情况较好,无其他症状,改善喂养后呕吐症状即可消失。由肠道感染引起的呕吐多同时伴有腹泻。由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喷射性呕吐可伴有神志异常、抽搐、前囱饱满、颅缝增宽等。消化道所引 14 起的呕吐多伴有胃肠型、腹胀等。【 评估要点 】
1.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尤其是母亲的妊娠史、患儿的出生史、喂养史;家长对疾病病因、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2.专科情况
(1)呕吐的方式:是溢乳、一般呕吐还是喷射性呕吐。(2)呕吐的性质:是暂时性或间歇性,还是持续性。
(3)呕吐开始的时间:是生后就开始呕吐或 1-2d 开始呕吐,还是生后 7 周左右开始呕吐。
(4)呕吐物的性状:是奶汁或含有乳块,还是含有粪样物。
(5)了解胎粪排出情况,伴随症状,患儿哭闹程度,判断有无外科情况。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常规、便常规有无异常。必要时拍腹部平片或做胃肠造影。
【 护理诊断/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吐物吸入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反复呕吐、摄人量不足 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反复呕吐、摄人量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1.按医嘱禁食、洗胃或试喂奶。
2.防止窒息,喂奶时观察有无呛奶、青紫、发憋,轻症患儿进食时或进食后 lh 予以保持头高仰卧位,即床头抬高 300,头偏向一侧。呕吐严重者 24h 予以此体位。
3. 仔细观察呕吐物的性质,观察新生儿呕吐伴随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发热或体温不升、纳气拒食,有无消瘦、眼眶下陷、皮肤干燥起皱等脱水征,有无前囟饱满、气促、唇绀、口吐白沫、肤色灰暗有花纹、腹部膨胀、腹泻水样大便或血性大便、大便不通等,协助医生查找病因。
4.每次吐后洗净面颊及颈部,颊部可涂少许凡士林油保护皮肤。
5.禁食患儿按医嘱保证药液和补液量顺利进。可哺乳者少量多餐,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胃管喂养者,每隔 1 一 2h 鼻饲 1 次:记录出人量,如入量不足、尿少及时报告医生。【 应急措施】
如患儿发生误吸窒息,立即给予吸出,并适度吸氧。【 健康教育】
1.介绍合理喂养的方法及喂奶前后患儿的最佳体位。要在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将孩子竖起,轻拍其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排出,以防溢奶。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孩子,取右侧卧位,略抬高头部。
2.向家长介绍新生儿溢乳和呕吐的区别。溢乳多数是从口角自然流出,孩子很安详,无明显异常表现。呕吐之前往往可以见到小儿烦躁不安,呕吐时有痛苦的表情,呕吐物从胃中冲出。
3.出院后要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合理喂养,一次喂奶量不可过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循序渐进增加喂奶量。
七、新生儿黄疽的护理
新生儿黄疽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疽和 病理性黄疽。前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后者应积极寻找病因给 予治疗,否则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疽:大多数在新生儿出生 2 一 3d 后出现,4 一 5 d时最明显,程度比较轻,以巩膜、面、颈及躯干为主,很少出
现在四肢,多于 7 一 lOd 后消失。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吃奶好。2.病理性黄疽:一般出现早,生后 24h 内即可出现,并且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疽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2 种。
(1)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性黄疽。②阻塞性黄疽,生后 2 周开始出现黄疽,16 并进行性加重,皮肤呈黄绿色。
(2)感染性:①新生儿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毒素的侵入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患儿除黄疽外,还伴有全身中毒症状。②新生儿肝炎一般生后 2 一 3 周出现黄疽,并逐渐加重。【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了解孕妇有无肝脏疾病、患儿有无感染病史,评估患儿及父母血型及家族遗传性疾病。
2.专科情况:黄疽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的快慢,以及波及的范围。3.评估家长对疾病的病因、预后、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4.实验室检查:及时检测和动态观察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
2.知识缺乏:与患儿家长缺乏黄疽护理知识有关。【护理措施】
1.生理性黄疽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正常状态,供给充足的水分和葡萄糖,早开奶,以促进葡萄糖醛酸的形成,及早排出胎粪,必要时灌肠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有利于黄疽的减轻。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及神经系统表现。3.血胆红素超过 257 umol/L 应实施光疗。4.光疗护理
(1)光照时遮盖双眼以免损害视网膜,会阴部用小型尿布遮盖,其余尽量暴露,灯管光源与婴儿距离 35 一 40cm。
(2)患儿光疗时,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调整箱温和适当补充水分及热量。(3)2h 翻身 1 次,以使全身皮肤能得到均匀照射。(4)准确记录光疗开始及停止时间。5. 注意保暖,以免低体温加重黄疽。【 应急措施】
患儿如出现拒食、嗜睡及吸吮无力、精神萎靡、呕吐、肌
张力减低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要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 或换血准备。【 健康教育】
1.做好产前检查及孕妇预防性服药,生后尽早喂奶,可诱导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2.向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光疗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预后,以取得家长合作。
3.母亲哺乳期特别注意不能吃蚕豆及其制品、也不能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磺胺药、阿司匹林等),以防急性溶血的再次发生。4.对可能留有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早期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八、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至今发现的人类 26 个血型系统中,以 A, B, 0 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为最常见。【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轻者除黄疽外,可无其他明显异常;严重者贫血明显,同时有水肿、心力衰竭、肝大、脾大甚至死胎。ABO 溶血病多为轻症,Rh 溶血病一般较重。
1.黄疽:与溶血程度及肝内形成结合胆红素的能力有关:>77%的 Rh 溶血患儿出生 24h 即内出现黄疽并迅速加重;而 ABO 溶血病仅为 27.7%,以第 2 一 3 天出现者较多。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但亦有因胆汁淤积而在恢复期出现结合胆红素升高者。
2.贫血:程度不一,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有些 Rh 溶血病患儿于 3 一 6 周时发生晚期贫血,这是由于血型抗体在体内持续 存在,继续溶血所致:
3. 肝大、脾大:轻症患儿无明显增大;重症患儿水肿时有明显肝、脾增大,骨髓外造血所致,多见于 Rh 溶血病。
4,胆红素脑病:多发生在生后 2 一 7d,早产儿多见。随着黄疽加重逐渐出现 18 神经系统症状,首先为嗜睡、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很快出现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前囟隆起、呕吐、哭叫、惊厥,常伴有发热,如不及时治疗,1 /2 一 1/3 患儿死亡。幸存者常遗留有手足抽动症、听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询问或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型;了解家长对疾病病因及该病预后的认知程度。2.专科情况
(1)黄疽出现的时间、进展的快慢、加深的程度。
(2)水肿出现的时间、范围、性质,皮肤的颜色,了解胎盘和胎儿重量的比例。(3)贫血出现的时问及严重程度。(4)观察有无神经系统指征。
3.实验室检查:了解血液胆红素检测结果。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2umol/L、早产儿> 256.5 umol/L,即为高胆红素血 症。血清胆红素>342 umol/L 易引起核黄疽。【 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核黄疽:与红细胞大量破坏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3.体温不稳:与患儿裸露及暖箱内温度有关。【护理措施】
1.在蓝光治疗和遵医嘱应用白蛋白及抗生素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黄疽进展情况,观察患儿有无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或尖叫、抽搐、双眼凝视等表现。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日洗澡 1 次,加强颈项、腋窝、腹股沟以及臀部的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两次喂奶之间喂水 1 次。
3.注意监测患儿体温,在光疗时间内,勤测体温,根据体温的高低及时调整箱温。护理等各项操作要集中进行,以免开箱盖时间过长引起患儿着凉。【应急措施】
患儿一旦出现核黄疽而抽搐时,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
予镇静剂止痉,加强蓝光治疗和输液。病情危重者,协助进行 换血治疗。【 健康教育]
1.怀孕妇女做好产前检查和咨询及预防性服药,以便早期知道母婴血型不合,及时进行干预。
2.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3.对可能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九、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新生儿脐炎系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被病菌 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严重者可造成脐源性败血症。
【 临床表现】
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后的创面发红,有脓性分泌物,脐部 周围皮肤红肿。细菌可能通过未完全闭合的脐血管进人血液循 环,造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出生断脐时是否严格消毒、出生后脐部处理是否得当;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脐部红肿的程度、分泌物的多少、分泌物是否有异味,脐部周围的腹部皮肤有无异常表现。
3.实验室检查:对脐部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血常规有无异常。【 护理诊断/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断脐和脐部感染有关。2.潜在并发症:败血症。【护理措施】
1.脐部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轻者沐浴后用 2.5% 碘酒进行局部消毒,再以 75% 酒精脱碘;局部有脓性分泌物者,用 3%过氧 20 化氢液冲洗后以聚维酮碘涂擦,消毒时要将脐带提起,把脐窝内的分泌物擦净。脱碘要净,避免皮肤烧伤。必要时每日做数次脐部护理。
2.局部发生蜂窝组织炎时,可用如意金黄散调敷。如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重者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时,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3.如有肉芽组织增生或慢性肉芽肿形成,可用硝酸银棉棒烧灼(注意勿损伤周围皮肤),然后生理盐水擦洗,再涂以聚维酮碘。4.预防感染:勤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 应急措施】
1.脐部渗血:立即消毒后加压包扎,或局部给云南白药止血。
2.发现体温增高、精神萎靡、拒乳等败血症征象,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健康教育I】
1.做好产前宣教,到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生产。
2.做好家庭护理,保持脐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切不可在脐部撒没有消过毒的药粉或香灰。脐带未脱落的新生儿不要洗盆浴,洗淋浴时要保护好脐部。洗浴后重新消毒脐带残端和根部。尿布上端不要紧贴脐部,以免浸湿脐部。
十、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因有吸人性和感染性两大类。因羊水、胎粪、乳汁等吸人引起的为吸人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人性肺炎最为严重。吸入性肺炎可引起呼吸衰竭、肺不张、肺气肿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治疗原则为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适当限制入液量及对症处理。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为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出生时及出生后。宫内感染发病早,产后感染发病较晚,出生后感染多因密切接触了呼吸道感染者引起。【 临床表现I】
1.宫内感染引起肺炎:潜伏期短,生后 12~ 24h 出现症状表现为在复苏或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发绀、呻吟、呛咳等。常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反应差,少哭,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时有呼吸暂停。有窒息史者多于复苏后即出现症状。可出现体温不稳、黄疽加重、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心力衰竭、休克等。
2.产时及产后感染引起肺炎:潜伏期 3 一 5d,主要表现为呼吸浅促,鼻翼扇动,口吐白沫,点头呼吸,不吃奶,厌食,呛奶,发绀或苍白,出现三凹征,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者呼吸衰竭。足月儿常发热,也可体温正常,早产儿多体温不升。不同病原体引起肺炎各有特点。3.吸入性肺炎:在喂养过程中时有窒息或发绀发作。【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出生时有无吸入污染的羊水,喂养时有无乳汁吸入,有无断脐不洁史,有无接触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及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呼吸的次数、节律,呼吸音的强弱,有无呼吸暂停及暂停的次数,是否伴有呻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体温、精神反应情况,面部、四肢、全身皮肤的颜色。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无胸部 x 线纹理增粗或肺部片状阴影、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及病原学检查异常。【 护理诊断/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无力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3. 有窒息的危险:与呛咳、吸人羊水、奶汁有关。4.有心输出量减少的危险:与肺功能不全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拍背并经常更换体位,以利于痰液排出和改善受压部位的肺扩张。分泌物粘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促进分泌物排出;痰液过多无力排出者及时吸痰,注意勿损伤粘膜及引起小儿疲劳。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人。抬高床头,改善呼吸功能。
2.合理应用抗生素,烦躁不安者可按医嘱给适量镇静剂。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患儿的反应等,体温高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发生高热惊厥。观察呼吸、心率、肝功能等,警惕合并心衰发生。
4.吃奶时患儿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或斜抱位喂奶;奶嘴孔要小;间歇喂奶,以吃奶时患儿不感觉呼吸困难为宜;病情较重,呼吸困难,呛咳明显者给予鼻饲或滴管喂奶。
5.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 3 一 4 次,通风时注意 患儿保暖。【 应急措施】
1. 患儿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青紫加重,立即报告医生警惕发生脓气胸。2.患儿吃奶时一旦发生乳汁吸入,立即停止喂奶,将患儿置于侧卧位轻拍其背部,使吸入物排出,必要时及时用吸痰器吸出奶汁。
3. 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时,提示可能合并心力衰竭,应立即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剂,保证氧的供给。【健康教育I】
1.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有感染性疾病要早做治疗。
2.新生儿抵抗能力及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要保持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 23 一 250C, 湿度 50%左右为宜。早产
儿或体温不升者应有保温措施,使新生儿皮肤温度达 36.50C。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与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 接触。当母亲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孩子或哺乳时应戴口罩。每次哺乳时应将孩子抱起,以正确姿势进行喂养。喂奶时以少 量多次为宜,以免发生呕吐和误吸。
3.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如出现拒食、呼吸急促、流涕、咳嗽或面色改变应尽早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十一、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肺出血可以是肺泡出血、间质出血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是多种新生儿疾病的一种严重症状,常常是病危的表现。早产、窒息、低体重、低体温、硬肿、感染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
【 临床表现】
在原发病十分危重的基础上,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发绀迅速加重,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双肺迅速出现细湿哆音或湿哆音明显增多,随之口鼻流出或涌出泡沫样血性液体。【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有无异常,体温在 24h 内的变化,能否维持在 36 一 37.5℃之间。
2.专科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和呼吸暂停并进行性加重,原 发病的症状有否改善。
3. 评估家属对病情与预后了解的程度、心理状态与对治疗的态度。4.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是否异常,胸部 x 线检查判断出血量的多少。【 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障碍:与肺出血影响肺泡气体交换有关。2.体温不升:与原发病和循环障碍有关。
3.知识缺乏:与家属不了解相关知识和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1.做好应急准备,随时备好呼吸机和抢救药品(5% 碳酸氢钠、地高辛和吠塞米及酚妥拉明等),以赢得抢救时间。早发现,早插管,早上机。新生儿肺出血从开始少量渗血到大量出血时间很短,往往在数十分钟之内,如能及早察觉,早插管,早上机,则预后大不一样。为此护士对重症患儿要勤巡视、细观察,尽早发现,尽早采取措施,赢得治疗时机。一旦确诊肺出血,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正压通气,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含血痰液,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
2.经常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固定是否牢固,避免发生脱管或插管位置过深;保持气道湿化,每日更换湿化器中的蒸馏水,保持水温 33 一 350C,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并每日更换消毒。当出血量较大时应尽可能不从插管内吸痰以免加重出血。
3.提供足够的平均气道压力,尤其是呼气末正压。患儿口鼻腔内分泌物较多,及时给予清除,并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炎的发生。肺出血上机后不主张执行 24 常规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操作,保持安静,只要无堵管,应尽量延长吸痰间隔,以免频频吸引和扰动,不利于止血和吸收。当病情稳定后,气管内无血性液体吸出,x 线胸片好转,呼吸机可下调参数。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胸廓起伏程度、呼吸频率及患儿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4.保暖:尽早将患儿置于预热的暖箱中,暖箱温度根据患儿体温、体重进行调节,保持中性温度,并保持良好湿度(40%一 65%)。
5.合理使用氧气:新生儿可用头罩吸氧,流量 1 一 2L/min,注意观察面色及呼吸情况,若吸氧后缺氧症状无明显缓解者应 予高度警惕。
6.高危患儿在输液时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时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24h 匀速输人。观察呼吸、心率及尿量情况。应用静脉留置针提供 24h 静脉通路使静脉管理更加科学,可减少患儿痛苦,并方便静脉给药及急救处理。7.控制感染及保护性隔离:床上用品给予高温消毒,病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接触患儿前严格洗手,消毒。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戴一次性手套,减少呼吸道外源性感染机会,同时做好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护理。8.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禁食患儿从静脉中补充营养,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早产儿吸吮反射差的,可使用滴管滴喂,少量多次。喂养过程要细心观察,防止腹胀及呕吐的发生。
9.及时和家属沟通,讲解本病的治疗和转归,增强家属的信心,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应急措施】
1.一旦确诊肺出血立即转置抢救室(配有新生儿开放暖床、抢救车、呼吸机、监护仪、低压吸引器、输液泵、SpO2、血压仪、氧源等)抢救,早插管,早上机。2.上机过程中如血氧急剧下降,迅速检查有无堵管、脱管,必要时立即重新插管。
3.心搏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内滴人或静推肾上腺素。【 健康教育】
1.加强产前检查,预防早产: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肺出
血最有效的方法,对有围生期病史特别是缺氧史、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生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呼吸窘迫,并突然加重患儿应高度警惕。2.一旦发生肺出血,应和家长讲明本病的严重程度,让家
长有思想准备。同时也应讲解痊愈的例子,增强信心,取得家长的主动参与和配合。
3.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注意呼吸、体温的变化,预防感染,及时复诊,定期检查。
4.患儿死亡或留有伤残,对其家长尽可能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尽快让家长度过痛苦的心理路程。
十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生于 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生后 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1.患儿出生时或生后不久(6 一 12h)即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 60 次/min)、呼气呻吟声、鼻翼扇动和吸气性三凹征等 典型体征。
2.由于低氧血症,表现为发绀,严重时面色青灰,并常伴有四肢松弛; 3.心音由强转弱,肺部听诊呼吸音低,以后可闻及细湿哆音。
4.如体温不升,四肢肌张力低下提示病情较重,严重者可于 3d 内死亡:如能存活 3d 以上,又未并发脑室内出血或肺炎者,则可逐渐好转。【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的胎龄、有无肺部感染史、孕妇有无糖尿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的次数、性质,缺氧程度,如面部、四肢及皮肤颜色,26 四肢肌张力的高低,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肺部呼吸音有无改变。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 线胸片可协助诊断,血气分析可协助判断缺氧程度。【 护理诊断/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有关。2.气体交换受限:与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导致肺透明膜形成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人量不足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5. 家长恐惧:与患儿病情危重有关。【护理措施】
1.保暖:有条件者将患儿置于暖箱或辐射式远红外开放抢
救台上,保持体温在 36 一 37℃,相对湿度在 55%一 65%,减少水分消耗;防止低体温影响机体血液循环加重组织缺氧。护理 相对集中,减少散热。
2.给予有效吸氧或机械通气:轻者可用面罩、头罩吸氧,氧流量不少于 5 L/min,氧分压<8kPa 者应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
通气(CPAP); 无自主呼吸或频繁呼吸暂停者,氧分压<6.65kPa(50mmHg),应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3.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患儿平卧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彻底吸净气道分泌物。将硅胶管通过气管插管送至气管下部,抽取药液从气道中滴人,转换体位呈左侧卧、右侧卧及平卧位,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以利于药液弥散。用药后 4 一 6h 内禁止气道吸引: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及体温变化。
4.机械通气时定时给患儿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次吸痰前向气管内滴液 1 一 2ml,使痰液稀释后再吸净,同时将
口鼻腔内的粘液吸净,1 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发现呼吸节律 不整、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加重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拔管后 给予大流量头罩吸氧 4 一 6h。
5.详细记录 24h 出入量及病情。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哺乳者可给鼻饲奶或静脉 27 补充高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者应用输液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6.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心电、血氧监护并专人守护,随时检查呼吸机各管道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扭曲等。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各种检查化验结果,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与医生密切联系。
7.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 应急措施I】
1.备好各种抢救用物(气管插管、呼吸机),发现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征象立即插管上机。
2.遇到停电,及时进行人工气囊加压辅助呼吸。
3.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及其他情况,如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患儿全身仍青紫,及时检查有无气管插管脱出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健康教育】
1.防止早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选择性剖宫产尽可能推迟到 37 周。预防围生期窒息,控制母亲孕期糖尿病及促成本病的其他因素。
2.对需提前分娩或有早产迹象而胎儿不成熟者,分娩前2 一 3d给孕妇肌注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 6mg, 2 次/d;或氢化可的松 100mg 静脉点滴,2 次/d,共 2d。分娩后可从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胎龄不足 34 周者,效果显著。3.帮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合作,同时做好育儿知识宣传工作。
4.指导家长学习早产儿喂养方法,少量多餐,每次喂完奶后,竖起孩子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以防溢乳。
十三、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 依赖因子所致。【 临床表现】
1.多于生后第 2 或第 3 天发病,最迟可于生后第 6 天发病(早产儿可迟至 2 周)。多为人乳喂养。
2.常见脐残端渗血、胃肠道出血(呕血或便血)、穿刺部位长时间渗血、皮肤出血.(以受压处最多见,如足跟、枕、骶尾骨部受压处呈大片淤斑,甚至发展成血肿),偶可见鼻出血、肺出血、尿血、阴道出血等,一般为持续不断的渗血,个别发生消化道或脐残端大量出血甚至导致休克。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可致命或后遗脑积水。: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健康史,产前有无应用抗凝药(双香豆素)、抗癫痈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等;患儿是否母乳喂养及维生素 K 的使用情况、了解患儿有无肝胆疾病、感染及缺氧病史。2.专科情况:观察患儿出血的量及其部位以及生命体征变化。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脑 CT 有无颅内出血,血化验凝血功能是否异常。【 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出血致颅压增高有关。2.有感染的可能:与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3.营养失调:与消化道出血禁食,摄人不足有关。4.家长焦虑:与缺乏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有关。【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出血的部位及有无新的出血倾向。记录生命体征和出血量,如患儿面色苍白、出血量明显增多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按医嘱应用维生素 K 治疗,输鲜血或血浆、输液。
2.注意脐部的护理,消毒纱布覆盖,绷带加压包扎。胃出血者生理盐水洗胃后再注人止血药保留,根据情况可间隔 6 一 8h 重复胃管内注止血药:有消化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禁忌洗胃。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每日 2-4 次用生理盐水棉签涂擦口腔粘膜,注意动作要轻柔,勿损伤粘膜。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停止后开始试喂奶,避免长时间禁食。
3.每 2h 翻身 1 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各项操作动作轻柔。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穿刺。必须穿刺或注射时,局部应加压止血 5min 以上并观察有无继续出血。4.加强保护性隔离,避免继发感染。
【应急措施】
1.患儿出现突然意识丧失、瞳孔变化等颅内大量出血征象时,立即快速静点 20%甘露醇等高渗降颅内压药物,协助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做好急诊手术准备。2.患儿因消化道出血出现窒息征象时,立即使患儿侧卧,头偏向一侧,用吸痰管吸出口、咽喉、鼻部血液及呕吐物,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健康教育】
1.做好围生期保健,产妇分娩日可口服维生素 K 片剂。母乳喂养者,指导哺乳母亲多进食含维生素 K 丰富的食物。新生儿于生后每日 1 次肌注维生素 K11-2mg,连用 3d;乳母每次服维生素 K 20mg,每周 2 次。
2.新生儿出生后,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如有轻度少量出血,如脐部渗血时可重新换纱布包扎压迫止血,如果消化道出血量多以及其他部位严重出血及时送医院治疗。
3.向家长解释患儿的病情及治疗情况,以取得理解与配合;同时介绍相关的医学知识。
4.有颅内出血的患儿,指导家长出院后注意患儿的眼神,定期测量头围,按期复诊。
十四、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因产前、产程中或产后缺氧及产伤引起渗血或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可在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脑室和脑组织的任何部位。【 临床表现】
1,意识改变:出生后兴奋或嗜睡,易激惹,表情淡漠。眼凝视、斜视、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降低。
2.颅内压增高表现:尖声哭叫、前囟膨隆、惊厥、呼吸不规律或暂停等。3.面色苍白或青紫、不吃奶、吐奶,出现黄疽或贫血。【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胎儿有无宫内窘迫、患儿有无窒息史,30 有无产伤和窒息等不正常生产史及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2.专科情况
(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有无兴奋、易激惹、嗜睡、反应迟钝或昏迷。(2)评估肌张力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肌张力减低或消失,观察并记录惊厥的次数。
(3)检查患儿的各种反射情况,如吸吮、拥抱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及有无对光反应。
(4)评估有无缺氧、循环衰竭及程度。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脑 CT 和 B 超检查可协助辨别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化验血生化 CPK 一 BB 活性增高,血常规有贫血表现。【护理诊断】
1. 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出血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吐、昏迷有关。
3.家属焦虑:与患儿生病、家属缺乏疾病及护理的相关知识有关。【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意识、眼及瞳孔、囱门张力、肌张力的变化,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定期测量头围,准确记录阳性体征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2.保持静卧,头肩抬高 300,右侧卧位。减少噪声,尽量减少移动和各种刺激,治疗护理要轻、稳,避免头皮静脉穿刺和过多搬动头部引起患儿烦躁,加重颅内出血。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间断低流量或头罩吸氧。
4.维持体温在 35.5 一 36.5C,体温高时即给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应用暖箱、远红外辐射床或热水袋保暖。
5.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输人新鲜血浆以增加凝血
因子的止血作用。恢复期给予毗拉西坦、脑活素、胞磷胆碱等营养细胞的药物促进脑功能恢复。
6.病情严重时,宜推迟喂奶。待病情平稳后可先鼻饲,5%
0 31 葡萄糖水 2ml,观察无异常再给配方奶,从 10-20m1 开始,每2h1次,根据病情增加奶量。喂奶毕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发生窒息。吸吮、吞咽困难者可鼻饲喂养。
7.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应急措施】
1.患儿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青、唇周发绀等窒息表现时,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床旁备好吸痰器、开口器及气管插管等抢救用物。2.患儿突然出现呼吸节律变慢、心率徐缓,双侧瞳孔不等大、面色苍白、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消失、四肢肌力减退,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等脑疝症状时,立即由静脉输高渗液降低颅内压,以暂时缓解病情,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协助进行脑室外引流或做好手术准备。
3.一旦发生脑疝随时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可能,积极配合 医生进行抢救。【健康教育】
1.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2.对不正常产婴儿加强护理,常规给维生素 K1 预防。
3,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疾病的治疗过程及预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讲解控制探视、安静的环境对患儿康复的重要性。4.给予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耐
心解答家属的问题,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尽早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少脑损伤。
十五、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侵人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 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出生体重越轻,发生率越高。【 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常缺乏典型的症状,特别是早期常因为没有
特异性的症状而被忽视,以致延误诊治。多出现“三少二不一 低下”症,即少吃(或吸吮无力)、少哭(或哭声低)、少动; 体温不稳定、体重不增;反应低下(精神萎靡)。体格健壮的新
生儿可伴有发热,但体弱儿、早产儿多为体温不升;常出现黄疽加重或原已消退后又再次出现黄疽。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肝大、脾大、皮肤出血点和淤斑,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有休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脉搏细而快,四肢发软,少尿或无尿。还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脑膜炎等并发症。【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有无感染、发热病史,有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浑浊。了解家长对本病病因、性质、护理、预后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患儿有无不吃、不动、不哭的症状和体温不升等情况,有无黄疽发生、皮肤粘膜损伤、脐部分泌物等,有无皮肤发花、脑性尖叫、抽搐等并发症。3.实验室检查:在应用抗生素前取血做培养可查明致病菌。【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娇嫩、脐炎、脓疱疮等感染灶有关。3.活动无耐力:与吸吮无力摄人量不足有关。4.潜在并发症,核黄疽:与严重感染有关。【护理措施】
1.控制感染:应用抗生素前抽取血标本送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作为选用抗生素的依据,遵医嘱由静脉输入有效抗生素,并要现配现用,确保疗效。有效清除病灶,脐部感染者,用 3%过氧化氢擦拭后,涂以聚维酮碘,行无菌包扎;皮肤有小脓疤者用 75%酒精消毒周围皮肤,用无菌针一头穿刺,吸出脓液,再涂以 7%聚维酮碘,每日换药 1 次。
2.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患儿应住隔离病室,病室温度保持在 22 一 28C,相对湿度 60%一 65%,酌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病室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消毒 1 次。禁止上呼吸道感染者护理败血症患儿,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预防交又感染。
3,保温:将体温不升的患儿放人婴儿保温箱内,箱温设为30 一 320C,相对湿度 60%一 65%,使患儿皮温达到 36℃即可。患儿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禁忌药物降温。
4.喂养:有吸吮能力的患儿,尽量喂母乳;有吞咽能力无吸吮能力的患儿用滴管喂养,无吞咽能力及吸吮能力的患儿用鼻饲法。喂奶前换尿布,喂药时抬高头部,以防呛咳或呕吐。
5.吸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拒食或呕吐,且因电解质紊乱、血液粘稠度增加、携氧能力减低,易产生组织缺氧,应及早吸氧,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6. 对症护理
(1)惊厥:严密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如患儿有嗜睡、激怒或烦躁不安、尖叫、眼球固定或不自主的反复吞咽动作等为惊厥表现,按医嘱给苯巴比妥 5mg/kg 肌内注射。
(2)腹胀:患儿常出现呕吐、腹胀。腹胀明显者,应予肛管排气。
(3)密切观察皮肤色泽与出血点进展:黄疽常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体征,黄疽由轻变重,皮肤出血点增加,提示病情加重。同时观察大便颜色,小便的量及颜色,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4)供给充足的营养与液体:采用留置针静脉穿刺,确保液路通畅。输液时严密观察,速度不宜过快,必要时输血浆或新鲜血,以提高机体免疫力。(5)有休克者遵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应急措施】
患儿出现尖叫、哭声发直、四肢肌张力增高,双眼凝视、眼球上翻或呈落日状,可能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应立即通知医生抢救处理。【 健康教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发现孕妇有感染性疾病,应立即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分娩时要选择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孩子出生后做好保护性隔离,谢绝有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的人员探视,每次换尿布、喂奶前后要洗手。
2.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清洁卫生。注意保护皮肤、粘膜、脐部 34 免受感染或损伤。每日洗澡,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在护理新生儿时,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兆。当患儿有感染灶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疤、脓头扉子、眼睑炎等,及时就医,妥善处理,以防感染扩散。
3.出院 2 周后复查,如患儿出现精神、食欲、体温改变等症状及时就诊。
十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由于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感染革兰阴性 杆菌,向周围邻近器官扩散。常继发于新生儿败血症或神经系 统有缺陷者,不易早发现,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幸存者往往 留有后遗症。【 临床表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常与败血症相似,脑膜刺激征及颅内 压增高出现较晚或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拒奶、吐奶、嗜睡、凝 视、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及囟门紧张或隆起。多于生后 I 一 7d 发病,中毒症状重,黄疽加深。【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询问家长患儿的生产史,评估患儿有无皮肤、脐带、消化道、眼结膜感染史或皮肤、粘膜损伤史,有无先天性畸形如颅骨裂、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和皮肤窦道、中耳炎等,以及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2.专科情况:监测体温。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易激惹、尖叫及哭声发直。观察眼睛有无上斜、凝视等异常表现,惊厥有无固定的模式,有无呼吸暂停。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脑脊液化验白细胞是否异常增高,脑 CT 检查有无异常。
【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异常:与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代谢增加有关。3.有受伤的危险:与患儿频繁抽搐有关。
4.潜在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或脑积水:与感染及颅内压增高有关。5.家长焦虑:与担心预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的动态变化,每 4h 测体温1 次,体温高者,给予温水浴或减少盖被物理降温措施,并记录 降温效果。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暖。
2.遵医嘱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3.加强营养支持:不能吸吮的患儿给鼻饲喂养,必要时给静脉高营养。呕吐频繁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4.保持环境安静,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惊厥时及时给予止惊药物。
5.发现患儿前囟持续饱满、头围迅速增大、反复呕吐、惊厥、嗜睡、昏迷、骨缝分离、双眼落日征,提示有硬脑膜下积液或脑积水的可能,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6.热心接待家长,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及需询问的问题并耐心解答。【 应急措施】
1.患儿出现体温持续不退、前囟饱满、反复呕吐、昏迷等颅内高压症状,立即通知医生,给予 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惊厥者给予药物止惊。2.呕吐患儿一旦发生误吸,要立即取侧卧位并用吸痰器吸出。【 健康教育】
1.分娩时要选择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孩子出生后如发现有皮肤、脐部、消化道、眼结膜感染或皮肤、粘膜损伤,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2.安慰、关心家长,使其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清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3.定期复诊,对恢复期和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给予相应护理,坚持进行功能训练,促使其尽快康复。
十七、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从脐部侵人而引起的一种急 性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
闭为特征,一般在出生 4 一 7d 出现抽搐症状,故有 “脐风”、“七日风”、“锁口风” 之称。由于无菌接生法的推广,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但在偏远的山区及私自接生者仍不罕见。【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大多 3 一 8d,也可为 2 一 21d。潜伏期越短,病情 越重,病死率越高。
2.早期症状是牙关紧闭、吸乳困难、烦躁不安,继之出现肌肉痉挛及强直,包括咀嚼肌、腹肌及脊柱竖直肌。由于牙关紧闭、面肌痉挛而出现苦笑面容,颈强直、吞咽困难、腰肌强直性收缩造成角弓反张,上肢屈曲、内收,双拳紧握。由于喉肌、呼吸肌痉挛可导致窒息和青紫,甚至死亡。
3.患儿神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以后可因全身肌肉强烈痉挛或继发感染而致体温升高。经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其发作逐渐减少、减轻,2-3 个月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出生断脐时是否曾用了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剪刀、线绳,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残端的棉花纱布是否严格消毒。
2.专科情况:观察患儿有无抽搐的表现,特别是轻微刺激后抽搐明显;有无本病特有的抽搐表现,即牙关紧闭,苦笑面容,上肢屈曲、内收,双拳紧握,角弓反张。
3.评估家长对本病病因、护理、预后知识的认知程度。【 护理诊断/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喉肌、呼吸肌痉挛和气道分泌物增多有关。2.有受伤的危险:与反复抽搐有关。
3.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抽搐增加消耗及面肌痉挛、张口困难、吞咽困难有 37 关。
4.家长焦虑:与患儿病情危重有关。【护理措施】
1.将患儿置于单独房间,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如强光直射、大声喧哗、碰击病床等,以免诱发痉挛发作。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宜在镇静剂发挥最大疗效时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搬动和刺激。选用头罩吸氧,以避免鼻导管的刺激。应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患儿抽搐,保证药物顺利进入体内。
2.按时准确应用镇静剂。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反复发生痉挛、呼吸暂停及严重青紫者,要及早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3.密切观察、记录病情变化,注意抽搐发生的时间、强度、次数、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抽搐发生时患儿的面色、心率、呼吸等。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一旦发生强直性抽搐、窒息等危急情况,立即进行抢救。
4.加强口腔、脐部护理,脐部有感染时,每日用 3%过氧化氢液或 1:4000 高锰酸钾液清洗脐窝内脓性分泌物,再用碘酒、酒精消毒,消毒后的棉签、纱布应焚烧。
5.给患儿剪短指甲,双手掌心握无菌纱布,防止抽搐时指甲刺破手掌皮肤。患儿因抽搐出汗多,特别是颈项、腋下、腹股沟等部位,要每次洗净后用软毛巾擦干。
6.本病病程长、消耗大,加上牙关紧闭、喂养困难,病初痉挛发作频繁时须暂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痉挛减轻后给鼻饲。插胃管前应先给镇静剂;每次喂奶前先抽取胃内容物,明确有无胃储留;根据胃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喂奶量;喂奶后取侧卧位防窒息。在病情稳定或好转后,试用奶瓶喂养来训练患儿吸吮力及吞咽功能,达到最后撤离鼻饲管的目的。【 应急措施】
1.出现强直性抽搐不能自行缓解时,及时通知医生,静推镇静止抽药物。2.出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加大氧流量吸氧。【 健康教育】
1.分娩时要选择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如在家中急产,脐带未适当处理时,应该将婴儿送到医院或卫生所进行重新处理。在条件差的地方,应将剪刀 38 煮沸 lh 后才能应用。结扎的脐带残端应用碘酒、酒精消毒。脐带用消毒的纱布覆盖和包扎,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向患儿家长讲授有关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脐部护理。
3.患儿出院时向家长详细交代喂养方法、肢体按摩法,促进功能恢复,避免后遗症。
十八、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低钙血症诊断标准为血钙低于 1.75mmol/L 或游离钙低于 0.9mmol/L 称低钙血症。新生儿早期低血钙发生在生后 48 h内,晚期低血钙发生在生后 48h 以后。【 临床表现】
患儿表现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惊跳,手足搐搦、震颤,惊厥等,严重者出现喉痉挛和呼吸暂停。早产儿血钙降低时常缺乏体征:发作期间一般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踝阵挛可阳性。【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母亲孕期有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患儿是否早产儿及是否有窒息史。
2.专科情况:患儿有无不安、惊跳、肢体震颤、喉痉挛、惊厥等症状。3.实验室检查:血钙或离子钙水平是否低于正常。【 护理诊断/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抽搐造成喉痉挛及呕吐有关。2.婴儿行为紊乱: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
3.有局部组织坏死的危险:与输注葡萄糖酸钙造成液体外渗有关。4.家长恐俱: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 10% 葡萄糖酸钙静注或静滴,用 5%或 10%葡萄糖液稀释至少 1 倍,缓慢推注,推注速度< I ml/min,并专人监护心率,以免注入过快引起呕吐甚至心脏停止等毒性反应。如心率<80 次/min, 应停用。
2.静脉滴注时确保液路通畅,宜用静脉留置针并加强巡视,以免药物外渗而造 39 成局部组织坏死。
3.口服补钙时,应在两次喂扔间给药,禁忌与牛奶搅拌在一起,以免影响钙吸收。
4.密切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及面部表情、四肢肌张力及活动情况,抽搐频繁时遵医嘱正确应用镇静剂并给予氧气吸人。床旁备好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等急救用物,一旦发现喉痉挛,争分夺秒组织抢救。
5.注意保暖,新生儿室温应维持在 22 一 240C,相对湿度在55%一 65%,减少水分消耗。
6.保证营养的供给,鼓励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时可给予母乳化配方奶喂养。【 应急措施】
1.惊厥发作时:立即遵医嘱给予止惊剂。如用安定,应缓慢静推,以免抑制呼吸。
2.出现呼吸暂停、喉痉挛时:立即报告医生,床旁备吸痰器、气管插管等抢救物品,协助抢救处理。
3.如发现含钙药液外渗:立即拔针停止注射,局部用25%-50%硫酸镁湿敷,并密切观察外渗处皮肤颜色的变化,如有红肿,局部涂以抗生素软膏,以防感染引起败血症。【 健康教育】
1.嘱孕妇在怀孕末期注意补钙,多食含钙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等。有小腿抽搐者应口服钙片,以预防婴儿早期佝偻病。必要时检测母亲的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预防新生儿低钙血症。
2.鼓励母乳喂养或给予母乳化配方奶喂养,多晒太阳。保证钙的摄人。婴儿自出生后 1 周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 D 4001U,早产儿每日补充 8001U。及时添加辅食。
3.新生儿低钙血症惊厥虽然每次发作时间不长,不发作时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但家长仍应重视,反复的惊厥可致脑损伤,引起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如发现小儿烦躁不安、抽搐应送医院治疗。
十九、新生儿腹泻的护理
腹泻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混有脓血或粘液。新生儿腹泻直接影响婴儿营养的吸收,不利于生长发育。由于腹泻损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可引起新生儿脱水、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代谢紊乱,甚至威胁生命。【 临床表现】
1.轻型:一般情况良好,仅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由于病原体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现,可为黄绿色蛋花汤样便、黄色稀便、粘液脓血便等。
2.中型:每日大便 10 余次或更多,精神较差,可伴发热、呕吐、食欲减低。3.重型:全身情况差,高热,精神萎靡,可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喂养史包括喂养方式、人工喂养儿喂何
种乳品、冲调浓度、喂哺次数及量,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2.专科情况
(1)腹泻的次数、量、性质、颜色、气味,询问家长患儿腹泻开始时间。(2)脱水程度的估计,测量患儿体重,观察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是否减少;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3)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致病菌培养和血 生化等化验是否异常。【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2.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3.有交叉感染的危险:与腹泻致病菌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体温、心率及大便的次数、性质、量,腹部症状,并 41 详细记录 24h 出入量。认真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量,及时送检,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细心观察患儿有无脱水表现,注意四肢温度与小便量,有无口腔粘膜干燥、皮肤弹性下降、手足冷凉、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和治疗。脱水严重者,建立双静脉液路,一条途径用药,另一条途径快速补液。
3.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的同时,喂患儿稀释脱脂奶,调节肠道功能。4.按消化道隔离常规进行护理,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防止交叉感染。5.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吸干,必要时涂以油剂或软膏保护,防止发生尿布皮炎。皮肤破溃者局部可用烤灯照射。【 应急措施】
患儿出现四肢冷凉、皮肤发花、反应低下等严重脱水、电
解质紊乱、酸中毒表现时,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急查电解质、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补充电解质、应用纠酸药物等抢救措施。【 健康教育】
1.提倡母乳喂养:在喂奶前后要洗净双手及乳头,如发现周围
有腹泻的婴儿,尽量远离;如果妈妈出现腹泻,暂停喂奶,对婴儿进行隔离。2.给家长讲解喂奶卫生知识,人工喂养时牛奶或奶具严格 消毒;护理过程中,避免成人细菌传染给新生儿。
3.出院最初几天要少量多餐,注意气候变化,注意腹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