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教案s

时间:2019-05-15 07:4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看到了》教案s》,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看到了》教案s》。

第一篇:《我看到了》教案s

口语交际

《我看到了„„》

板庙小学:孙晓燕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学会仔细观察,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交流观察感受,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3、通过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

4、激发观察的欲望,有不明白的地方能向别人请教或与别人商讨。教学重点: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教学难点:能将看到想到的大胆表述,并有一定条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授新课:

[一]、课件展示图1。

1、同桌合作,我说你听。

2、把你看到的内容尽可能清楚地告诉同桌。

3、说一说自己从同桌那听到了什么。

4、其它同学评价是否表达得清楚流畅,同桌评价倾听是否准确。

[二]、课件展示图2。

1、分小组活动。

2、小组内评先“独具慧眼”奖和“灵牙利齿”奖。

3、全班交流。

4、学生总结自己的观察方法。

5、谈感受。

三、总结 拓展:

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两次看到的一样吗?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板书设计:

仔细反复多角度看

看到的想到的说

第二篇:《我看到了什么》优秀教案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科学词汇:生命体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科学方法:观察(看、闻、摸、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核心价值观: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活动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上的发现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多呢?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6、小组讨论: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7、学生小组交流: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

8.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五、作业设计

(一)、我会填空。

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和 它们共同的生

长需要是、、。

2、狗尾草是 年生植物,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树是____植物,草是 植物。

3、植物和动物都是有 的物体,叫做。

4、在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应做到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

5、树的生长与周围的植物、动物和 有关。

6、树是木本植物,草是____植物。

7、树的器官一般包括____、茎、叶、花、____和种子六部分。

8、大树和小草一样,都是有____的,我们要爱护它们。

9、植物的生长都需要____、____和空气。

10、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____组成,叶片上有____。

(二)、我是小法官。

1、大树的树干会越来越粗。()

2、狗尾草到了冬天就会死去。()

3、同一种树叶在不同的季节颜色是一样的。()

4、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5、像“万年青”这样的植物,它的生命是无限的。()

(三)、我会选择正确答案。

1、叶从叶芽长成小的嫩叶,慢慢长大变老,所以叶是____。①有生命的 ②没有生命

2、观察到大树的信息我们应该()。

A、记在心里 B、在书上做记号 C、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我们要得到大树树皮图案的信息,应该采用()的方法。

A、拓印树皮 B、画树皮 C、从大树上撕下一块树皮

4、以下是木本植物的是()A、狗尾草 B、车前草 C、柏树

5、一般情况下,判断两片叶是否是同一种叶的标准是()。

A、形状 B、大小 C、颜色

6、以下属于植物共同特点的是()。

A、都需要土壤 B、都能繁殖后代 C、都有木质茎 1什么是树: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观察大树带什么工具:放大镜、皮尺。

六、课堂拓展

观察一棵树:

要求:观察一棵跟课内不一样的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观

察记录本中

课外补充

树皮的作用

各种各样的植物都有一层皮。有的坚厚,有的嫩薄;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这层树皮是干什么用的呢? 科学家研究后发现,树皮的作用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虫害之外,主要是为了运送养料。在植物的皮里有一层叫做韧皮部的组织,韧皮部里排列着一一条的管道,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是通过它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中去的。有些树木中间已经空心,可是仍有勃勃生机,就是因为边缘的韧皮部存在,能够输送养料的缘故。如果韧皮部收损,树皮被大面积剥掉,新的韧皮部来不及长出,树根就会由于得不到有机养分而死亡。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道理就在这里。知道了这些,我们见到有人在树上乱刻乱画,特别是去剥树皮时,应该进行劝阻,自己当然就更不应该那样做了。现在又知道,树皮不仅可以吸附环境中的许多有毒物质,而且还是一员优良的监测大气的尖兵,可以从历年来树皮吸附的有毒物质多少来监测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不久前,人们在英国伦敦商业区为一座办公大楼施工时,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裸尸。这裸尸既没有衣履痕迹,也没有任何陪葬品,其独特之处是尸体用两大片树皮裹着的,而过去从未见过用树皮裹尸的埋葬方法。

从经济价值看,树皮还是一种“宝物”,白白地被丢弃和烧掉是很可惜的。有人计算树皮约占各种树木木质部的10%,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2.5亿立方米的树皮可被利用,然而已被利用的只占很小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树皮是制作人造板、木砖、化工品、肥料的好材料,白杨的树皮还可当作饲料喂养牲畜。可以预见到,树皮必将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杜仲:源于杜仲科植物,药用部分是干燥树皮,其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可治腰脊酸痛,足膝痿病,高血压……因此它可以药食兼用,葛根煎剂,浸剂和它所含的总黄同等成份,有降压作用,所含的葛根素能使动物血压降低、血肾下降,使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甚至降低……

第三篇:口语交际的教案《我看到了》

口语交际《我看到了》教案

讲课人:小马 教学时间:20014.10.27 教学分析

《我看到了》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的一次口语交际课。这次口语交际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教材中的左图,可以从树上找到隐藏着的10个头像,右上图,从黑白两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间白色的部分是一个杯子,两边黑色的部分是两个侧面头像,而右下图,通过画面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看出两个头像:一个是小女孩,另一个是老妇人。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级的学习,进入到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觉”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能力。

4、在有趣的观察活动中,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教具学具:教科书、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语文书的第二单元当中我们学习了苏轼把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刻画的淋淋尽至,叶圣陶爷爷对爬上虎作了细致的描写,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又详细介绍了蟋蟀住宅和蟋蟀建筑的才能,那么你说说他们为什么能把文章写的具体生动呢?

2、是呀!善于观察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和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的观察几幅图。下面请同学翻开课本第36页。

二、观察交流

1、这三幅图可不是普通的图,每一幅图里面都隐含着许多奥秘。请同学们静静的看仔细的看。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己观察)

2、好!刚才我们仔细的看了一下,要有所发现除了仔细的观察还可以请同伴帮忙。下面我们就以四人为单位再来仔细观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出示课件 合作要求:

①、说说你一开始看到了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要求说得清楚,有条理、声音响亮。(开始交流)

3、好了吗?我们可以开始交流了吗?等下说时除了可以说说上面的几点,我们还有很多内容可以说,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课件)

①、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②、第一次看图和第二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③、经过同学提醒后,自己的第二发现结果及心情。

④、你和同学就某一幅的争论过程。

4、观察图片——少女和妇女,考眼力,比口才(出示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把……看作……)看了这幅图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位少女,后来又发现了一位妇女…… 师:好了!我们班同学都有丰富的想象力,都非常的会说,下面老师要求你根据黑板上板书的几个方面把这幅图观察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一开始我看到了一位少女转过头看某样东西,后来又发现了一位妇女。……)

师:你们能不能给这幅图取个题目?(《岁月沧桑》《沧桑的母爱》)

5、观察图片——枯树老人头像

①、谁来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他们有可能在干什么? ②、仔细观察图片与同桌互相交流。

③、教师指导:这幅图看上去好想是一棵枯树,实际上里面隐藏着的许多人头,这幅图真的是太奇妙了。那么谁能把这幅图的过程说一说?或 是你自己想到的,听到刚才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谁说的清楚、有条理呢?

6、观察图片——酒杯与人像

(观察方法:变换角度,背景换背景,背景不同看到的也不同。)

7、教师指导:三幅图我们交流到这,那么谁能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再来按照上面的句式说一说你的观察过程。刚才很多同学说的很好我想再请没有举手的同学再来说一说。

8、有的同学是自己观察所得,有的同学是在同桌和同伴的帮助上有所新发现。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要想练就一身慧眼,就必须仔细的看,不放过一个细节,反复的看,不错过每一个新的发现,还要从多个角度看就像“酒杯与人像”比较难的图。多个角度都去看,我们就能够发现事物的另一个全新的面貌,老师从课文收集几幅图,你们有没有兴趣?

9、拓展延伸

⑴、师:现在我们来这个游戏好吗?请每一组右边的同学闭上眼睛,(出示图片)其余的同学用两秒的时间观察图片,然后把观察结果告诉同桌。

生:学生观察图片后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尽可能的看清楚并告诉同桌。同桌可以就不清楚的问题发问。

师:刚才闭眼的同学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从同桌那里听到的内容? 生:学生把自己从同桌那听到的说说。

师:为什么同学们说的会不一样,那我们再来仔细的观察一下。(出示图片)刚才观察的同学把新发现的结果跟同桌说一说,同桌也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交流交流。开始!

生:同学把新发现的结果跟同桌说一说,同桌也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新的发现说一说。(说的时候要清楚,有条理)(出示图片)再观察图

⑵、老师又从课外收集了几图,现在发到你们手里,请与同桌互相合作,仔细的观察观察说一说。(同学交流,教师指导)

10、你们觉得上了这节课通过仔细观察,你们觉得细心观察的感觉怎么样?(收获、乐趣)

那么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细心观察而得到乐趣的事呢?

11、总结:是的,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就能写出好文章,作生活中的有心人就有可能像苏轼、叶圣陶爷爷这样成为大作家。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如果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只要细心观察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要每个同学有一双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事物奥秘,善于发现人生的真、善、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三、作业:把你今天看到了什么与爸爸妈妈交流。

四、板书设计

看到了

仔细

一开始看到

清楚

有条理

想到了

后来又发现

教学反思

第四篇:《我看到了》教学设计

《我看到了„„》教学设计

平昌县板庙小学

孙晓燕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目的]:

1、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4、在有趣的观察活动中,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

1、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教学难点]:能将看到想到的大胆表述,并有一定条理。[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其他相关图片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好!很高兴能够认识你们。你们知道老师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姓孙,孙悟空的孙。孙悟空你们喜欢吧?你最欣赏喜欢他什么本领,为什么?你们想拥有孙悟空的这些本领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 他的这么多事中的一个——火眼金睛。先来考考你们的眼力。

一、观察图片──酒杯与人像,同桌互助,探索观察方法。

1.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一、三、五、七小组同学闭眼,(师用大屏出示右边第一幅图片)其余同学用两秒时间观察图片,然后把观察结果告诉同桌。

生:学生观察图片后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尽可能清楚地告诉同桌。同桌可以就不清楚的问题发问。

2.师:刚才没有观察的同学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从同桌那里听到的内容?

指名转述从同桌那里听到的内容,其他同学评价是否表达得清楚流畅。同桌评价倾听是否准确。

[设计理由:通过评价,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对倾听的评价旨在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预设:①(学生观察的结果可能发生分歧,有人认为是酒杯,有人认为是两个人的侧影)师:大家同时看了同一幅图,怎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谁看到的是正确的呢?可以说说自己的理由。同学们可以猜测谁观察得准确。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据理力争,双方争辩。

②(如果观察的结果一致)师:你们确信自己的眼力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再出示图片)师:请大家一起仔细看看图,你一定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请刚才观察过一遍的同学先告诉同桌刚才你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现在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说出观察的感受或启示。(将划线部分的要求展示在大屏上)生: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将新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说给同桌听

生:同桌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清楚,同桌互相交换意见。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指名在全班交流。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仔细看反复看从多个角度看)

师小结:对,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要想练就一双慧眼,就必须得非常仔细地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要反复地看,不错过每一个新的发现;还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发现事物的另一个全新的面貌。

二、观察图片──枯树老人头,考眼力,比口才。

1.师:通过刚才的锻炼,相信大家的观察能力一定得到了提高,(教师出示“枯树老人头”的图片,)现在到了“考眼力,比口才”的时间了,请观察这幅图,说一说自己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仔细看时看到了什么,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看得仔细、发现最多、最有趣、讲得清楚、讲得精彩、听得仔细者都有奖。

2、师:同学们,观察一件事物,要有所发现的话,必须要善于思考,细心观察,还可以请学习同伴帮忙。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看图,然后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画,说说一开始观察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说说观察后的感受。小组成员当小裁判,在组内评一评: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评出“独具慧眼”奖和“灵牙利齿”奖。最后,派最有实力的选手进行全班交流。

3、(小组活动结束,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这次显得更加自信了。)

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你们各个小组的观察结果吧!生1:第一幅图,我们组的同学首先只看到了一棵枯树的下面有两个老人的头像,后来经过仔细观察,我们惊喜地发现,其实,树的枝丫中还藏着八个头像,一共有十个头像;

师:(惊喜地)你们组的同学们真是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在前面一个同学发现的基础上有了一个飞跃,你们组可以获得“独具慧眼”奖。

(这个小组的同学兴奋不已,做出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全班同学都为他们鼓掌。)

生2:老师,我可以比他说得更清楚、生动些。

师:好呀!请吧!

生2:第一幅图在一棵光秃秃的树下,一眼就可以看见两位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他们可能是夫妻,正相视而笑呢!经过全组同学反复地看,结果发现左上方的树叉中间,隐藏着三个戴帽子的男人头像,有的脸上布满皱纹,有的脸上有胡须,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发现树顶上还有两个老人的头像,一个戴着眼镜,光头的,一个高鼻子,有浓浓的胡须,头发花白;同样,右边的树枝中间,藏着三个男人的头像,其中有两个戴着眼镜和帽子,中间一个目光炯炯。那么,整个这幅图,枯树上藏着十个头像,五个戴帽子,三个戴眼镜。我们觉得观察真的很有趣。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师:大家的掌声就是对你最好的肯定,你的回答确实很精彩。

生1:他不仅说出了自己观察的结果,而且观察的过程说得很有条理。

生2:他还把每个头像的样子都叙述得很具体生动。

生3:还说出了观察的感受。

师:我认为你们组可以获得“灵牙利齿”奖。

(再次掌声响起,其他组毫不示弱,争先恐后地举手。)

„„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能总结出自己的观察方法吗?

生1:观察要仔细、耐心。

生2:要反复地看。

生3:要从不同角度看,比如第三幅图就是这样,要不然的话老妇人的头像很难发现。

生4:“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人多力量大”,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很重要。要学会综合采纳别人的意见。

生5:观察还要加上丰富的想象。

师:是呀!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这次有趣的观察,你有哪些感受?

生1:我觉得观察生活很重要,有观察才会有所发现。现在我明白了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生动、具体了。

生2: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我以后要多观察、多思考,写出好的文章来。

生3:我也是的。从前,我写作文时老是觉得无话可说,那是因为观察不够仔细,从今以后,我要认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

生4:观察要细心,要耐心。我刚才一开始说只有三个头像,结果后来找到了10个头像,看来以后没有观察清楚,不能随便下结论。

生5:我要把这3幅图带去考考我的妈妈。因为她平时总批评我不爱观 察生活,而她呢是“火眼金睛”,什么都蛮不过她的眼睛。看她这回能不能赢我。

好了同学们,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你们已经学会了,还想学他别的本领吗,?要想学别的本领导,老师下一次再来教你们,你们会欢迎老师吗?

(哈哈„„全班同学都沉浸在观察带来的乐趣之中。)

(总结评奖)

板书设计:

仔细、反复、多角度

看 看到的、想到的 说

第五篇: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么》是新课程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在教材的选编上,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科学观察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为线,通过几个依次递进的结构活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方法及其意义的过程。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以观察为基础。三上教材,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设计了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主线,本课作为小学生科学学习、科学观察的入门课,让学生在参与有结构的系列活动中,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意义及其方法的过程,为后续科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把感知从随意转化到有目的的状态上来,知道有目的地看是观察活动的基本要求,经历一次科学观察方法及其意义的体验过程。教学准备

1、物色校园中或校园周围可供学生观察的大树,教师课前实地看一下,考虑活动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加以预防。

2、准备一些观察活动中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观察工具。教学流程

活动一:我看到了什么(观察首页图片上的大树)

1、谈话:同学们,在校园里、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公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树,你有没有仔细地去看过它们?有没有想过要去仔细地看看大树?

2、这里有一幅大树的图片,仔细看看图上的大树,准备告诉大家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比比谁看得仔细说得多。

学生看教材首页图片或教师投影图,说说所看到的相关信息,比比谁说得多。[观察图片上的大树,学生获得的有关大树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 活动二: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

1、这只是图上的一棵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回忆一下你看到过的一棵真正的大树,说说你从树上或树下发现过的一些有趣的情况。

教师投影教材P2六幅图,给学生的汇报描述以提示。

[学生通过回忆看到过的大树,汇报的信息大量增加。通过活动一和活动二的结构,让学生感到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所获得的信息、知识,比照片大树前多得多,无形中鼓励同学们去观察周围的实际事物。]

2、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大树上发现的为什么要多得多呢? 活动三: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第一阶段:感悟“观察”

1、如果我们真的到树下再去看一看,你会不会看到更多呢?(肯定能!)

2、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呢?(我还没仔细看过一棵树呢)[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第二阶段:我想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到更多内容?

1、如果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想想我想观察什么?

2、大家想到的观察内容真是丰富!有大树的树干、树皮、树枝、树的形状,有叶、花、果,有树上、树下的动、植物等等,那我们怎样观察才会了解这些观察内容的更多信息、知识呢?(小组讨论一下)

3、学生汇报观察方法。教师板贴看、听、摸、闻等方法所运用的人体器官图。

(学生可能没有想到听的方法,教师可提问学生:听说一棵大树每天要蒸发掉几百公斤的水,那么多的水从树根流向树叶,树干里有没有水流动的声音呢?让学生用耳去听„„学生体会到观察是眼、耳、鼻、手(皮肤)等的多种感官的综合活动。)

[通过活动二和上述活动三的结构,促进学生将看一棵大树向观察一棵大树推进,“观察”的定义也由此产生。] 第三阶段:实地观察一棵大树。

利用课内剩下的7、8分钟时间,让学生来到校园或校园周围的大树前,自行观察。

下载《我看到了》教案s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看到了》教案s.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么》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科学观察者发展过程为线,通过依......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我看到了什么》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真正接触的科学课,我想处理好兴趣和科学课程的常规工作,既要保护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有利于促进孩子良好......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榆树中心校: 李广林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

    小学作文:我看到了五星红旗

    我看到了五星红旗 去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北京夏令营。在北京,我参观了许多地方。 到北京前,我对此一游就十分期待,期待着欣赏首都之美,领略各处风光,而最让我期待的就是天安门广......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精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预案

    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预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 什邡市湔氐龙居小学 刘怀德 教学内容:教材p1—3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

    我看到了阳光[优秀范文五篇]

    我看到了阳光几天前,一位朋友谈到了她最近读的一本书,书中谈到了苦难和沮丧。我无法接触到如此沉重的话题。我总是刻意回避深刻而现实的苦难文学,或许,与痛苦的苦难相比,简单而美......

    《我看到了母亲河》教学设计(推荐)

    《我看到了母亲河》教学设计 红河镇小学 崔本祥 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母亲河》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来到黄河岸边》中的第一部分内容。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