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贺卫光导师介绍
贺卫光简历
贺卫光,男,博士,研究员,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63年11月生,裕固族,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现在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甘肃省领军人才,中华民族学学会理事
联系方式:电话:0931-2928567宅***
Email:
一、求学:
1979.8~1982.7北京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读高中
1982.8~1986.7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
1991.8~1994.6西北民族学院获民俗学硕士学位
1997.9~2000.6兰州大学历史系获民族学博士学位
二、工作:
1986.7~1991.8兰州市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1994.7~今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三、讲授课程:
目前正在讲授的课程:
《社会学概论》硕士研究生
《国外社会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西北民族学概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硕士研究生
《突厥语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博士研究生
《民族学概论》社会学本科
《发展社会学》社会学本科
曾
四、科研论著
(一)专著4部:
《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经济社会与文化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11出版。
《裕固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裕固族卷》(主编),民族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裕固族简史》(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二)科研项目
1. 《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与汉文化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总经费3万元(裕
固族部分撰稿人)。1997年完成,甘肃省社科规划办鉴定。
2. 《甘肃省藏传佛教各民族信仰民俗考察研究》甘肃省哲社重点资助科研项目(裕固族部
分撰稿人)总经费6千元。甘肃省社科规划办鉴定。
3. 2002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牧区牧民定居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0.6万元。
4. 2002~2003年甘肃省高校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牧区牧民定居类型研究》。
5. 02B—03《甘青牧区牧民定居类型调查研究》2002~2003,甘教(2002)51号2002年甘
肃省教育厅第二批科研项目规划。
6. 《现代化过程中牧区主要社会问题研究》,2003年西北民族大学中青年项目。经费10000
元。
7. 《川滇黔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研究》2004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经费9万元。
8.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套丛书修订项目”子项目“裕固族简史修订”,1.5万元,2006~
2007。
9. “裕固族民间文学文献搜集整理与调查研究”,西北民族大学中青年创新项目,经费1万元。
10.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校长培训教材:《特殊教育需求》教材开发项目组组长。
11. 世界银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肃南县裕固族等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搜
集整理、研究、传承》经费43万元,2009-2011年。
12. 世界银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肃南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研究》,经费:47万元,2009-2011年。
(二)获奖情况:
1. 1996年5月被评为西北民族学院首届中青年科研骨干,获三等奖。
2. 《裕固族婚俗文化研究》(系列论文),1998年12月获甘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
等奖。
3. 《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副主编)2001年1月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三等奖。
4. 《肃南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与青年人的作用》一文于2001年8月获省委统战部等四单位组织的“二十一世纪与青年统战工作”专题调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团中央、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二等奖。
5. 2001年获西北民族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
6. 《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获2002年甘肃省高校社科三等奖。
7.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研究》2002年获甘肃省第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8. 《裕固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2005年获甘肃省第九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9. 《关于云、贵、川等省民族关系的调研分析与对策》2005年6月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成果
二等奖。排名第一。
10. 2004年获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团
省委、教育厅)
(三)论文、译文
1. 《肃南纵横》(副主编),撰写11.5万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年出版。
2. 《裕固族文化大观》(副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
3. 《甘青特有民族(东乡、保安、裕固、土、撒拉)文化形态研究》(副主编)——(北京)
民族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6万字。
4. 《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裕固族部分),——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
5.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第一册,裕固族部分3.5万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年12月出版。
6. 《中华民族》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承担
裕固族部分,2.2万字。
7. 《唐朝派往周边民族地区使节初探》——《兰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第一期。
8. 《浅析裕固族地区藏传佛教与萨满教并存状况》——《甘肃民族研究》1992年第二期。—
—《裕固族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9. 《当代华人新传统——对龙年生育的偏爱》(美)丹尼尔·吉德肯德著,贺卫光译,——《西
北民族学院学报》(青年教师译文专刊)1993年号。
10.《裕固族敬火习俗述论》——《甘肃民族研究》1993年第一期。——《裕固族研究论文
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11.《裕固族婚俗与西蒙古婚俗的比较研究》——《甘肃民族研究》1995年第二期。收入《裕
固族研究论文续集》,赞丹卓尕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12.《裕固族婚俗中的“道尔朗”的民族学透视》——《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四期。
13.《裕固族地区访问记》(芬兰)曼内海姆著,贺卫光译,——《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二期。
14.《肃南裕固族婚俗文化现状的调查》(合著)——《西北民族地区现状考察报告》(第一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15.《裕固族母权遗俗初探》——《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四期。
16.《裕固族婚俗中的“尧达”及〈尧达曲格尔〉》——《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一期。
17.《裕固族文化——突厥文化中的一个特例》(合著)——《西北民族学院学报》(海峡两岸
藏学蒙古学维吾尔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7年专集。
18.《试论古代东亚游牧民族的西向运动》——《西北史地》1998年第三期。
19.《裕固族与藏族关系述论》——《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三期。
20.《民族学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一期。
21.《论边缘文化与复合型文化》——《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二期。
22.《论藏文化对裕固族形成及其文化的影响》——《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3.《也谈民族融合的良性发展模式》(合著,排名第二)——《民族研究》2000年第5期。
24.《小流域,大问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所引起的综合问题及思
考》——《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三期。
25.《中国古代游牧文化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6.《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的两大经济文化类型》——《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1
27.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经济上的互补与非平衡需求》—《西北师范大学学
报》2003·1
28. 《21世纪中华民族学学科建设中要加强对西北民族的研究》—《民族学论集》,杨建
新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29.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马福元主编《甘肃民族地区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003年4月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
30.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同上。
31. 《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同上。
32. 《肃南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与青年人的作用》——《甘肃民族研究》2003.4。
33. 《甘肃牧区牧民定居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5
34. 《试论《江格尔》母题系列中的原始思维审美意识》(李倩贺卫光)——《西北民
族大学学报》2006。3
35. 《裕固族信仰民俗文化中“尧达”与魔石崇拜》-《敦煌佛教与禅宗学术讨论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
36. 《弘扬民族精神与民族思想学科建设》—《东岳论坛》2008年4期
第二篇:华工导师介绍
邓孟仁 冯江
郭昊栩
郭谦
郭卫宏
黄骏
姜文艺
蒋涛
李晋
李文红 梁海岫
林家奕
林燕
刘宇波
陆琦
罗建河
罗卫星
孟建民
孟庆林
缪军
倪阳
潘莹
邱坚珍
施瑛 寿劲秋
孙一民
汤朝晖
唐孝祥
陶郅
汪奋强
王国光
王红卫
王静
王扬
吴桂宁
吴硕贤
肖大威
肖旻
肖毅强
杨勐
杨晓川
张春阳
张磊
张宇峰
赵立华
赵越喆
郑力鹏
周毅刚
朱小雷
朱亦民
寿劲秋 梁海岫 罗建河 杨
勐
林
燕 黄
骏 郭昊栩 邓孟仁姜文艺
罗卫星
刘宇波 王
扬 李文红
蒋
涛
姓 名:施瑛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1974.05 职 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最后学位:硕士
学习简历:
1995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获得建筑学学士
2001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获硕士学位
在职博士
工作简历:
1995年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任教;
广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主持;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成员
社会兼职:
中华民族建筑研究会成员 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历史建筑与街区的保护和更新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城市“三旧改造”中基于紧缩城市理论的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广东省农业厅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岭南乡村建设研究中心” 基地项目《岭南特色乡村建设标准研究》、建设部规划司项目《优秀近现代建筑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规章制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汉民系传统聚落形态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岭南汉民系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度研究》等项目。
王
静姓 名: 王静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1976年9月
职 称:先上岗教授
最后学位:博士
学习简历
1999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
2002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
2006年7月,清华大学博士毕业
工作简历
2006年7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
社会兼职
建筑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绿色建筑/绿色评估/生态规划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参编《绿色建筑评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008.01 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当代大学校园集约发展的适应性策略研究”(项目编号:50778073,主持人:何镜堂,2008-2010),参与人。
联系方式:***
邮箱:wj99@scut.edu.cn
姓 名:邱坚珍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1968年8月
职 称:高级建筑师,硕导
专业资格: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最后学位:博士
学习简历
1986~1990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8~2007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90年~1995年 广州空军勘察设计院工作,参与及主持一系列包括医院、办公楼、机场航站楼、营房等各种类型项目的建筑设计,并曾在全军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及三等奖。
1995年~1998年 广东省注建设计所任主任建筑师,主持几十项包括商业、办公、住宅区、学校、文化中心、综合厂区等大、中型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2008年~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任高级建筑师。
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
建筑声学设计与研究;观演文化建筑设计与研究;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族乐器声功率测定与民族音乐厅堂音质评价》的主要参与者,为课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式测试以及现场调研工作。基金课题关于民族音乐和乐器的研究不仅在我国是开创性的工作,其成果在国际上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在建筑声学研究和设计领域中有一定的基础与积累。已主持或参与完成了一批剧院、综合性厅堂、体育场馆以及专业视听室等的建筑声学设计与研究工作,并主持完成其中部分项目的装修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包括消声室、混响室、隔声室、听音室以及相关配套空间)的建筑及室内设计工作。
目前为止,已在国际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多篇被E.I.及SCI收录。
电子邮件:jzqiu@scut.edu.cn qjianzhen@gmail.com 通讯地址: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510640)
周毅刚
姓 名: 周毅刚 性 别: 男 职 称:副教授,硕导 最后学位:博士(博士后)
学习简历
1998年7月,华中理工大学本科毕业
200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毕业
工作简历
2005年4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后研究
2007年7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
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 城市形态、建筑历史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联系方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邮编:510640 邮箱:171888@qq.com
李
晋
李 晋
李晋,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学习、工作经历
1989-1993: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工学学士;
1993-1997:长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1997-2000: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研究所,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大空间公共建筑、体育馆研究方向),建筑学硕士;
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
2000-2008: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讲师
2008-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三年级年级主持 兴华人才科研团队中的骨干教师;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绿色建筑与技术实验室成员。社会兼职
中国绿色建筑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公共建筑,大空间建筑研究。设计大空间建筑多项: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体育馆;广州大学称广东药学院体育场;重庆工学院体育馆;广东国际展览中心。参与设计江苏省吴江市体育馆。结合研究领域主讲《建筑
设计与结构选型》课程。
可持续建筑研究。当代生态意义上的建筑研究方法与一般意义上的产生了明显的区别,使设计从以往的以“形态——功能”为单一目标转变为以“形态——功能”和“环境——资源”并重的双重目标。结合亚热带气候特点,研究遮阳、自然通风、隔热等被动降温技术与建筑创作的协同性,调整建筑的建构方法以适应被动技术的运用,使其发挥最大效果,力求达到净化环境、降低能耗的目标。主持该领域基金: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亚热带大空间建筑与自然通风技术的协同模式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生态技术与亚热带建筑形态的建构方法研究》。参研相关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自由申请基金《亚热带大空间公共建筑的被动设计模式研究》,第一参加人,子项目负责人;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湿热地区绿色建筑试验模块体系研究》,子项目负责人;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湿热气候区(亚热带)绿色建筑集成技术研究》,子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炎热地区遮阳对热环境调节机理研究》,参加人。
建筑获奖
[1]东莞莞城英文实验学校设计获2005年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第二获奖人 [2]江苏吴江市体育馆设计获2005年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第三获奖人
[3]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体育馆,获2009年第五届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优秀奖,第二获奖人
[4]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体育馆,获2009年广东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第三获奖人 [5]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体育馆,获2009年全国优秀建筑勘察设计三等奖,第三获奖人
[6]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教学区(广东药学院体育馆,即2010年广州亚运会排球比赛馆;广东药学院体育场,即2010年广州亚运会足球训练场)获2006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第八获奖人
论文著述
在核心期刊、全国学术会议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代表论文有
[1] 李晋,肖毅强.基于自然通风的体育馆空间形态模式研究.南京2010 BEST-CN 国际会议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成立50 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
[2] 李晋,闫晓逢.体育馆的非对称形态与室内自然通风.华中建筑[J].2010.2 [3] 李晋.体育馆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J].2008.2.43-47 [4] 郭卫宏,李晋.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多功能体育馆.建筑学报.2008.3.41-45 [5] 何镜堂,郭卫宏,李晋.与环境、气候的积极对话——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体育馆构思.城市建
筑.2006.3.16-19 [6] 李晋.被动形态模式设计.新建筑.2007.1.34-37 [7] 李晋,张汉斌.与场地、地形的积极对话.建筑学报.2006.8.41-43 [8] 李晋,孟庆林.大空间建筑被动形态模式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6.6.50-55 [9] 李晋,刘德明.大空间建筑的形式创作规律初探.华中建筑.2000.12
Email:liharbin@126.com 通信地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510640)
电话:020-22236588 传真:020-22236588
朱亦民教育经历
1983~1987: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工学学士
1999~2002:荷兰贝尔拉格建筑学院(The Berlage Institute in Rotterdam),建筑学硕士 工作经历:
1987~1997: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土建室,建筑师
1999:法国欧博建筑事务所(深圳),建筑师
2003~:与Pier-Vittorio Aureli共同创办道格玛建筑工作室(DOGMA Architects)
2004~: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
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
林家奕 研究方向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特别在高层、超高层住宅(商业)综合体设计、办公楼设计、旧老建筑改扩建、别墅区规划设计以及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深入的理论探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有关论文多篇。
肖大威
肖大威教授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设计创作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现任建设部全国高等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建筑》编委、《城市与建筑》编委、广东省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城市科学委员会副会长、广州市建设科技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有“岭南生态办公建筑研究”、“岭南地域生态建筑文化研究”、“岭南城镇规划”、“城市滨水区规划与城市设计”、“生态健康住区规划”等。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全国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编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术丛书》。主持的建筑设计项目“白云区政府办公楼”获广东省优秀设计三等奖,主持的规划项目“中南民航空管局从化培训中心”获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主持的“中山市古镇广场规划”获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优秀奖。主要参加的“广州市琶洲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肖大威教授多次在国内大型规划设计竞赛中夺标,主持过大小几十个建筑创作项目、十余项城镇总体规划、十几项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项目,其中有办公楼、体育馆、影剧院、宾馆、医院;城镇总体规划、城市中心区规划与城市设计、滨水区规划与城市设计,以及大学、实验中学、居住区、工业科技园规划等。
张春阳
研究方向
开展城市规划与设计、医疗建筑设计两个研究领域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方面,主要从事城市设计研究,主讲“城市景观”“旧城改造”等本科、研究生课程。先后参加和主持的项目有:“广东省飞来峡水库库区总体规划”;“广东惠州大亚湾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规划”;“广东塘厦镇城镇风貌体系规划”“广州先烈路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等;“广东省海上运动基地规划设计(专业负责人)”项目获广东省城市规划优秀设计二等奖。发表多篇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论文。
在医疗建筑设计研究方面,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陆
琦
研究方向 岭南地域建筑设计, 传统民居与现代建筑。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工程项目业绩:曾担任广州中山大学地学楼、广州东铁路新客站及广九直通车新客站、广州地铁一号线广州东站、佛山丽日豪庭住宅区、佛山宾馆营业楼等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主持和建筑总负责人。近年来参加了广州大学城民俗博物馆、新疆哈密回王府、广东潮州饶宗颐学术馆、广东中山泮庐山庄等建筑与园林景观设计。1984—85年间赴西藏参加援藏工程的山南地区泽当饭店设计获1987年广东省优秀设计二等奖,地铁广州东站设计获1999年广东省优秀设计三等奖,佛山丽日豪庭住宅区获2003年第三届詹天佑中国土木工程大奖,佛山宾馆营业楼设计获2005年广东省优秀设计二等奖,广东潮州饶宗颐学术馆获2007年广东省优秀设计二等奖,新疆哈密回王府一期工程获2007年广东省优秀设计三等奖。
郭
谦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环境的保存与发展。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多次获国际、国内竞赛奖项,其中“从化广裕祠修复设计”获得了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是我国首次获得的文化遗产保护奖最高奖,参与写作的《中国民居建筑》获得了国家图书一等奖,曾获日本《新建筑》杂志社举办的《都市空间再生计划》国际竞赛佳作奖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中国传统城市的人居环境思想与实践》,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岭南近代建筑美学研究》主要参加人。
主持完成横向项目多项,其中有“广州市番禺沙湾古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广州市六榕寺扩建规划”、“广州市中山路万木草堂复建项目设计”、“广州市北京路复建项目设计”等。近年来,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20余篇。
肖毅强
研究方向
绿色建筑,建筑建构技术研究,生态景观建筑研究。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1997年-1999年国家公派往德国进修,主修生态建构设计和城市设计。回国后与德国相关研究和设计机构保持长期学术交流联系。2001年,与德国环保技术交流中心等机构合作,成立绿色联盟“Greenalliance”组织,本人为主要发起人之一。旨在推动生态设计技术上的中德国际合作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平台。
2003年12月,参加深圳举行的“中德绿色环保技术国际研讨会”并会议发言。2005年3月,参加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大会”,作会议发言《中国城市公共建设中的“生态”愿望和技术缺失》。
2007年创建“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实验室”并任主任,系统开展绿色建筑相关研究。
2008年主持协办“德中同行”系列活动,协助组织德国“节能建筑与规划”、竹材建筑等展览。
2008年10月主持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金会“手牵手”儿童早期教育计划——西北贫困地区幼儿园设计咨询项目,致力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幼儿设施设计与研究。
系统整理和挖掘岭南早期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节能设计策略与思想,发表关于岭南现代建筑创作“技术理性”思想研究的文章3篇。在设计实践项目中探讨当代技术背景下的建筑表皮设计的气候适应策略。
近五年,主持在研科研项目15 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译著有《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完成规划设计项目数十项。
缪
军
研究方向
绿色建筑与景观,城市公共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专攻酒店建筑、行政办公建筑、观演建筑等方面研究。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多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两项;与他人合编教材一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对商业综合体、酒店建筑设计有丰富经验,在长期实践中,与多家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法国雅高集团、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等)沟通合作,完成项目定位和设计,熟悉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的标准和要求。
朱小雷研究方向:
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老年人居环境;校园与文化观演建筑;环境行为研究与建筑设计。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主要著作:《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在《建筑学报》、《城市规划》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被EI收录3篇。科技成果:“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应用研究”(第二完成人)获2011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2项。作为主要设计人完成了广州大学新校区演艺中心;广州大学新校区教学实验楼、工程楼组团;广州芳村区珠江沿岸(下市涌——鹤洞大桥)景观整治规划;遵义会议中心;东莞职教城;柳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珠海歌剧院国际竞赛方案(优秀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广州萝岗区综合医院等重要工程项目。曾获广州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和广州市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三等奖。
吴桂宁 研究方向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曾完成北京亚运会拳击馆、韶关风度广场、惠州建行综合楼、韶关建行综合楼、潮州银都花园综合楼、云浮银宇大厦、番禺莱茵花园等项目的设计。近年主要关注于不同尺度下之设计对象描述方法研究,具体应用于基于控制的城市设计成果框架建构、城市中心区设计、建筑与环境一体化设计等,主持完成105国道顺德段景观控制规划暨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珠海市淇澳岛风貌规划、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顺德市德胜新区中心广场城市设计、韶关市城市广场设计、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南进场路两侧地块详细规划、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广州市文德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江西萍钢厂前街区规划暨建筑设计、广州奥林匹克体育公园规划、广西北海新行政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三亚亚龙湾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深圳大工业区城市形态与设计导则编制研究、广东始兴新行政中心规划暨建筑设计、海口秀英大道沿路整治与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海口海秀西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等。
教研项目:曾主持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与教学框架建构工作,完成“建筑设计基础”省重点课程建设、“建筑设计基础”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广东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研究项目)、建筑设计基础CAI(广东省“五个一百工程”建设项目)等教学项目研究。
发表论著:发表“学科交叉在建筑学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走向理性与方法--一种针对设计启蒙的教学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的思维考证”、“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珠海市淇澳岛风貌规划”等论文十余篇,编著“建筑设计资料集10--银行建筑构造”、“全国著名高校建筑系学生优秀作品选”(共四卷)、建筑设计基础讲义等。
获奖项目:北京亚运会拳击馆设计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委优秀设计二等奖、北京市优秀设计三等奖;教研项目“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获97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和校级一等奖; 1998年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称号;2000年获同济大学陈同周建筑教育奖。
王国光
研究方向
长期致力于城市公共建筑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研究,专攻法院建筑、行政办公建筑设计及人居环境理论。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已完成发表了有关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及编写专著《图解西方当代建筑史》一本,参与编制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外遮阳》。论文先后在《建筑学报》、《新建筑>、《华中建筑》、《时代建筑》、《北京规划建设》、《南方建筑》等多家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亚热带地区建筑被动蒸发冷却技术” 研究,粤港重大科技项目--广东省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湿热地区微气候调节与设计” 研究。完成的主要项目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新会市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方案)、温州市永嘉县人民法院(方案)、温州市永嘉县城旧城改造规划、温州市财政局.地税局合建办公大楼(国际竞赛中标实施)、温州市国际金融中心(方案)、温州市规划展示中心及规划综合楼(国际竞赛中标实施)、温州市国税局高层宿舍楼(中标实施)、遵义市“忆江南”居住区规划设计、青海“城南绿洲”居住区规划设计、深汕高速公路惠来服务区(建成),柳州市响水河大型住区规划、揭阳市商业步行街设计(建成)、广州市越秀上下街保护与更新概念性规划、韶关市仁化县石塘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韶关市石塘镇镇区重点地段保护规划及城市设计、南京云锦博物馆方案设计。先后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广东省规划设计银奖、广东省优秀建筑创作奖(第一名)
王国光教授多次出国,先后考察过韩国、日本、东南亚及西欧、北欧和南欧的城市与建筑,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获奖。电话号码:020-87112365 电子邮件: wgg999@126.com
陶
郅
职
称:教授 副总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职
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受教育经历:
1978~198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建筑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82~1985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建筑学专业
获硕士学位
1998.9~1998.12 首批入选中法政府学术交流计划《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 项目,赴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工程部进修。主要设计成果奖:
1.珠海机场旅客航站楼,航管楼
获2000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2.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获2004全国优秀工程银奖 获2005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 获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3.惠州行政中心办公楼
获1998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4.福州大学逸夫科教馆 获第二届全国教育建筑优秀奖 5.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新闻中心 获2000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表扬奖 6.郑州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
获2003教育部校园规划设计一等奖 获2003年建设部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二等奖
获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二次(2003)优秀建筑创作奖提名奖 7.郑州大学新校区理科系群
获2003年教育部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一等奖 获2003年建设部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二等奖
获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二次(2003)优秀建筑创作奖提名奖 8.郑州大学新校区核心教学区
获2005教育部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二等奖 获2005河南省勘查设计创新奖一等奖 获2005机械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获2005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获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三次(2005)优秀建筑创作奖提名奖
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 获2005教育部校园规划设计三等奖 10.南京河海大学图书馆
获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二次(2003)优秀建筑创作奖提名奖
汤朝晖
教学情况
2003年7月获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现代建筑设计与理论、建筑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衔接。主持建筑工作室,以新锐建筑方案设计及有挑战性的建筑施工图为主要工作内容,与国外建筑师建立有良好的学术联系,并有接触了解国内外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资讯的机会。
郭卫宏
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9年4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书记,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4年3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2008年6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获博士学位;2008年12月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主要学术兼职有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南方建筑》编辑部副主任、城市可持续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市建设科技委建筑与规划专业专家等。2004年底获中国青年建筑师最高荣誉奖――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05年入选《创作者自画像--中国青年建筑师•当代中国新作品》参加国际建协第22届世界建筑师大会;2006年入选《中国青年建筑师188》;2007年入选《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建筑师》。
长期从事现代建筑创作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参加建筑设计的教学工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创作道路,较完善地提出了“建筑创作系统论”。其主持和参与的50多项重要工程中有18个作品共获国家、省部级优秀设计奖40余项,其中国家银奖2项、铜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17项、詹天佑奖1项、建筑创作奖1项等。其主要代表作包括天津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潮人博物馆、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馆、映秀震中纪念地、玉树博物馆、郑州城市展览馆、中国资本市场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药学院校区、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武汉大学文科区、四川大学文科区、广东药学院体育馆、东莞莞城市民广场、深圳保安区综合服务办公楼等等。近期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等建筑杂志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论文有《武汉大学文科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多功能体育馆》、《校园与山水共生――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规划设计》、《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五律协同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等。
杨晓川、*研究方向:
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观演建筑、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交通建筑设计 *学术成果:
从事现代建筑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研究,积极参加建筑设计的教学工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创作道路。其主持与参与的50多项重要工程中有12个作品共获国家、省部级优秀设计奖15项,其中国家1项、省部级以上9项、建筑创作奖5项等。主要作品包括: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李宁体育馆、柳州游泳馆,天伦万怡酒店,金海湾五星级度假酒店、南宁翡翠园国家康居示范小区,广西祟左市行政中心,深圳市布吉综合客运枢纽,南宁市委党校,石龙火车站、南宁九洲国际大厦(310米超高层)佛山恒安瑞士大酒店(54层原佛山国际商业中心)等。先后在《建筑科学》、《新建筑》、《华中建筑》、《规划师》、《城市建筑》等各种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近40篇。
第三篇:哈医大呼吸导师介绍
职 称:主任医师 教授 医院科室:哈医大一院 呼吸内科
擅 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活检术发热性疾病的诊治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支气管哮喘的诊治等
霍建民男主任医师教授呼吸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96年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基地学习多次到德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长期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成果2等奖2项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3项霍建民教授是黑龙江省呼吸病专业学术带头人专业特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活检术发热性疾病的诊治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支气管哮喘的诊治等
学术地位和主要兼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全国常委中国呼吸内镜专家委员会和全国考评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COPD学组成员黑龙江省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市防痨协会副理事长《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特邀审稿人《国际呼吸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委《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常务编委;中国哮喘联盟网站编委;黑龙江省COPD联盟负责人黑龙江省哮喘联盟副组长黑龙江省医院协会医疗卫生技术应用管委会委员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高干保健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司法鉴定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哈市医保特殊慢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哈医大一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医疗质量管理委员委员伦理委员会委员等
论文及获奖撰写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国家级40余篇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1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重大课题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要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课题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课题2项荣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省卫生厅和教育厅科技进步奖省医疗卫生技术应用奖等各级科研奖16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8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任职期间呼吸科多次荣获院文明科室黑龙江省青年文明号称号曾荣获省级奖励4次他本人荣获全“省廉洁行医诚信服务”标兵全省“抗非典”工作先进个人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哈尔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德模范工作者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医务工作者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医师奖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哈尔滨医科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 收起↑
刘晓民,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呼吸内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198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199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黑龙江省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防痨协会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级4篇,省级18篇,获省级奖励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获得省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肺癌、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
刘晓民资料
* 所在医院: 哈医大第一附院 * 科室:呼吸内科
* 医院所在地区: 黑龙江哈尔滨市 * 职称: 主任医师、教授
张薇,女,副主任医师,教授,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士),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曾发表学术论文7片,获得厅局级奖励3项。在COPD和肺癌的基础研究诊治发面有较高造诣 张薇资料
* 所在医院: 哈医大第一附院 * 科室:呼吸内科
* 医院所在地区: 黑龙江哈尔滨市 * 职称: 主任医师、教授
【基本资料】 姓名:陈复辉 学历:博士、博士后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职务:呼吸内科一病房副主任
【个人专长】
擅长肺部感染性疾病、肺心病、肺癌、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治,并且熟练掌握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呼吸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个人简历
1968年12月出生,呼吸科一病房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博士后,黑龙江省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组专业委员会委员,省级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本人从事临床医学工作近20年,曾多次到北京协和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等国内知名医院学习交流,对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疑难病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本人自工作以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30余篇,包括本专业国内影响因子最高及美国医学索引杂志。承担多项国家级、省、市、厅、局级科研项目。以第一负责人曾主持和正在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有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厅攻关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卫生厅等科研项目。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卫生厅一等奖,两项获卫生厅进步二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院先进科技工作者。
精通英语,多年来承担留学生、研究生、7年制、5年制等各种层次的教学工作,曾在教师讲课大赛获奖,连续多年被评为院优秀教师,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
【基本资料】 姓名:邵玉霞 学历: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职务:呼吸内科二病房主任 【个人专长】
对呼吸科多发病、少见病、疑难病均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肺性脑病、支气管哮喘、肺栓塞、间质性肺疾病、胸膜疾病、感染性肺疾病、支气管肺癌等。熟练掌握支气管镜下各种操作,经皮活检技术,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等。目前对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COPD、支气管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肺栓塞、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肺纤维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见解。
个人简历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黑龙江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司法鉴定医学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全国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全面,基础理论扎实,工作作风严谨,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呼吸科多发病、少见病、疑难病均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肺性脑病、支气管哮喘、肺栓塞、间质性肺疾病、胸膜疾病、感染性肺疾病、支气管肺癌等,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和患者的信任。熟练掌握支气管镜下各种操作,经皮活检技术,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等。目前对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COPD、支气管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肺栓塞、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肺纤维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见解,并能根据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从事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多年,科研工作严谨求实,科研能力强,工作认真,作为国家新药试验研究中心呼吸专业组负责人,承担并主持多项新药试验研究。
近年来,发表国家及省级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3部,完成省厅课题1项,承担省科委攻关课题3项,市科委攻关课题2项,参与国家十一五攻关重大课题的研究,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开展新技术多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科技工作者,并获校最佳医务工作者称号。
【基本资料】 姓名:吴晓梅 学历:医学博士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职务:呼吸内科主任、呼吸科一病房主任 【个人专长】
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掌握
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
验,擅长于呼吸科的各种疑难危重症的诊治,尤其是肺间质性疾病、重症肺感染、胸膜疾病,支气管疾病、肺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气管镜下各种操作、经CT或B超介导的经皮肺活检技术、电子胸腔镜检查术及无创机械通气技术。
个人简历
1959年02月出生,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医大二院呼吸内科主任,呼吸科一病房主任,教授,黑龙江省呼吸病学会委员、黑龙江省女子医师协会理事、省级干部保健专家、黑龙江省省级医疗事故鉴定专家。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85年就读于全国著名教授倪子俞教授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公派赴美国彼兹堡大学医学院进修。钻研业务,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近几年撰写30余篇国家级学术论文,发表SCI收录的文章2篇。现承担多项省、市级科学研究的课题,荣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应用奖二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优秀科研工作者。
第四篇:卫监三句半—贺新春
三句半——贺新春
(敲)锣鼓一打台前站,(敲)四人来演三句半,(敲)不知说的好不好?(敲)听听看!(苏州话)
普天同庆金鸡年,欢声笑语乐开颜,○四任务已交卷,圆满!(敲一遍)(中间造型)卫生监督为百姓,全力以赴查卫生,健康城市立新功,满堂红!
领导有方又得力,新人新所新活力,一改二变三升级,大手笔!
(敲)各地人才聚一堂,(敲)市局党委很赞赏,(敲)上下一心来日长,亮堂!
(对敲,走四方)
(中间造型)监督责任牢牢记,合法合情又合理,执法严明风雷厉,了不起!(上海话)
(回位)文明执法证件齐,态度诚恳又和气,礼貌用语暖心里,好贴心啊(广东话)!
(敲)食品卫生职业病,(敲)检测鉴定广取证,(敲)各类仪器显神通,特威风(山东话)!
(敲)非法游医怕警灯,(敲)出勤赛过幺幺○,(敲)昼夜值班为百姓,嗨,灵!
(敲一圈,背对观众然后转过来)
办公室、好纽带,外务内勤跑得快,上报下达传帮带,好得来!(造型)老当益壮少有为,巾帼不肯让须眉,卫生系统英雄辈,(敬礼)好样的!
(敲回原位)
新年到、(敲)提个醒,(敲)小心驾车且慢行,(敲)不犯交规不逞能,别任性!健身打球跑跑步,少吃多动跳跳舞,雄心壮志走正路,有前途!○五计划做得早,卫监形象树得牢,××人民都说好,呱呱叫!(造型)咚咚咚!呛呛呛!新年伊始万象新,卫监所全体人员(收回),恭祝大家!
肌体健康!积极向上!激情四射!机会多多!
第5版
第五篇:福光课程介绍
福光系列课程简介
一、来源
1933年,美国加州“好莱坞第一长老会”的基督教教育主任——米雅博士﹙Dr.Henrietta Mears﹚创办了“福光出版社”。《福光》系列主日学课程是由他和同工共同编写而成,据悉,还未出版时就已经在主日学中进行使用。
二、宗旨
〔1〕认识基督,并彰显基督;
〔2〕重新校正并引导主日学的方向和目标;
〔3〕满足学生各个年龄的学习需要(从儿童到青少年);
〔4〕帮助教师备课和教导;
三、发展
〔1〕70多年来,美国已有4万多间教会,超过60个宗派采用该课程; 〔2〕目前,已被世界各地翻译或改编成80多种文字并出版;
〔3〕1989年,由香港中国主日学协会﹙1971年改称「福音证主协会」﹚翻译成中文繁体 版发行;
〔4〕1990年,「证主」将《福光》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圣经公会,改印成中文简体版发行。〔5〕20年代,经修订后在国内以简体中文字版发行。
四、课程特色
〔1〕每一级,课程都会带领学生系统、全面的研读圣经1 次,因此从幼小级到初中级已概括地研读圣经5次;
〔2〕重视教师灵命的建造,每单元前的“单元计划”中,会提供相应的默想和思考问题,让教师先被造就,使能贯彻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学原则;
〔3〕每单元安排“教师会议”议程,帮助教师一同研讨教学重点,利于彼此支持、激励和代祷;
〔4〕教师本有课前活动及课后检讨、评估、跟进的设计,帮助新老师习惯做完备的教学;
五、编制
〔1〕该系列分:幼稚级、初小级、中小级、高小级和初中级,均有教师本和学生本; 〔2〕学生本与教师本均每季 1 册,一级 8 册,即2年一循环(分甲、乙册),初中级为3年课程;
〔3〕课程按圣经次序系统地编排学习内容;
〔4〕课程的开始与终结不受日期限制,可在任何月份开始,只需按编序授课便可; 〔5〕每级甲
2、乙2特别安排了圣诞节课程,而在甲
3、乙3安排有复活节课程; 〔6〕教师本后有各课所需教具图样,供教师放大使用。
附:年龄分布
幼稚级(幼稚1-2,4岁-5岁)
初小级﹙
一、二年级,6岁—7岁﹚
中小级﹙
三、四年级,8岁—9岁﹚
高小级(五、六年级,10岁—11岁)
初中级(初中一、二、三,12岁—1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