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时间:2019-05-15 07:4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第一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新闻学院新闻学二班

沈闰州

21521045

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令人振奋又十分艰巨。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而奋斗。

(一)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根据我国总体发展战略和现阶段发展水准确定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经过20多年的奋斗,现在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和十五大关于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展望,十六大对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这20年,做出了科学的、全面的规划,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很丰富,既包括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包括经济体制的完善;既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生活品质,也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涉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涉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既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全面进步,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这个新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局观,坚持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执政观,坚持速度、结构、品质和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以及坚持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里最关键的,是用大体20年时间,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达到3000美元。经有关部门测算,实现到2020年翻两番,我国经济需要年均增长7.18%。如果分阶段来看,到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可以达到或有所超过。而到2020年再翻一番,则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前10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从2010年到2020年全国有条件保持7%的增长速度。到时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4.3万亿美元,人口大约在14亿多一点,人均可以超过3000美元。这个预测表明,把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正确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障碍,实事求是把握中国国情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是,我们的小康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障碍。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中国GDP总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居世界第6位,但仅占世界GDP总量的3.6%,美国占32.6%;中国人均GDP不到900美元,不到全球人均GDP的1/5。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居第39名,美国居第2名。

中国进出口总额达5098亿美元,为世界第7贸易大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出口占

5.4%,进口占3.2%。

中国靠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l/6的人口,解决了13亿人民的温饱。但是,现在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如果按照联合国的人均每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则要多得多。在城镇,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数众多的贫困阶层,包括600多万下岗职工、600多万失业人口,还有不能按时足额领到退休金和工资的退休职工和乡村教师。

中国是5千年的文明古国,它曾以辉煌文化和科学成就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然而,现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却不能不令人发忧。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是世界上最低国家之一,甚至低于最不发达国家。国家虽然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制度,农村教育却还要靠“希望工程”支撑,政府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拨款仍未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标准。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仅为50%。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重仅为

2.1%,文盲高达8507万人。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低下。

我国是农民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至今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劳动生产率低下,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印度的75%,美国和法国的5%。2/3的劳动力困在人均1.5亩耕地上,由于农业现代化步履艰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数千亿元。

国际上认为,一个国家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的阶段,是一个国家社会最动荡、危机最明显的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的入口,很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我们对于前进中的障碍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高估形势,盲目乐观,更不能失去信心,悲观失望。

(三)与时俱进,正确制订对策: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进行艰苦的努力,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提出的总要求。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新的发展观、新的战略举措,开创新的局面。

发展要有新思路,核心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依靠结构调整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上要走出一条解决深层次矛盾的路子。一要通过发展和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的产业格局;二要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准,调整城乡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使“三农”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四要通过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东中西部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化地区经济结构。

改革要有新突破,十六大提出的这个重要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深化改革,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对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对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对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开放要有新局面,这是与改革要有新突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既面临着大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坚实的步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品质和水准。同时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关键是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如果不从具体工作的创新做起,依然按部就班、因循守旧,那么新思路、新突破、新局面也就无从谈起,也难取得实效。

(四)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在全面科学地分析新世纪之初国内外形势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着眼于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而作出的战略判断,是我们党确定用本世纪头20年时间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关键的是能不能真正抓住这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一旦出现,必须紧紧抓住、大有作为,绝不能坐失良机、无所作为。当然,各个地方虽然都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因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呈现的发展可能性也有差别。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就必须在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求得自身的快速发展。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10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丧失机遇,我国经济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如今,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展现在面前,十六大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必将用行动书写更加精彩的答卷。

第二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肩负责任,奋发图强

——读十八大报告有感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代青年,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参与者和奋斗者。

一、树立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个人与国家是荣辱与共的,没有国家的富强,就不会有个人的幸福。青年人要增强爱国精神,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同时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要把个人的理想和各民族的共同理想、与祖国发展的历史洪流相融合。

二、发扬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我们这代人的艰苦奋斗,尤其需要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勤俭节约,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三、培养敏而好学的求知精神

当今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兴趣爱好,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珍惜宝贵时光,勤奋刻苦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切实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应对竞争和挑战的能力。要全面学习,既抓紧学文化、学知识,又注重学技术、学技能,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善于学习,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努力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自觉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地跟党走,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要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攻坚中起到先锋作用,奉献青春,开拓奋进,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第三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盛会聚合力,共绘新蓝图。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各项任务,胜利闭幕。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市第四次党代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和谐奋进的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进跨越发展、提升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认真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市人民的期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当前,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进入决战决胜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惠民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突破工业化、城市化两大重点,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任务,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促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在深化转型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加速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发展,强力突破中心城区,推进都市区同城发展,加快发展县城和小城镇,快速提升城市化水平,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强生态市建设,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动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要加强以增进民生幸福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家园。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倡树实干为民的优良作风,使各级党组织成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一届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重庆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四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积极参与“寻梦、织梦、圆梦”活动

1.践行“中国梦”与实现“师大梦”

(1)践行“中国梦”必须与个体相连

在了解了“中国梦”的提出与科学内涵之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将一个宏大的概念落到实处呢?若咱们只是学习了理论知识、掌握了历史,是不是真的就能将“中国梦”很好地实现呢?打几个简单的比方来说:法学院的同学,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法律,是否真的能作为一名律师在公堂上展开精彩的雄辩?文学院的同学,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文艺理论,是否能写出一篇视角新颖、有深度、有力度的评论文章?以后立志当老师的同学,当咱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教育理论,但是否真正懂得了怎样和学生相处?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只是,现在的我们还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几乎还没有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能。

同样,要真正地实现“中国梦”,只有将“中国梦”转化为每个中国公民的梦想,只有将“中国梦”与每个实实在在的人联系起来,只有将灵魂与每条血脉联系起来,整个主体才会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2)“师大梦”与师生紧密相连

咱们师大一直在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一直为了打响川师大的名气而努力,一直为了传承优良的文化而努力,一直为了创新开放的学风而努力,因为,咱们的师大也有一个“师大梦”。要实现这样一个梦想,需要依靠每一个师大的教师和学子的努力,而这一份努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取得成效的。回望我校历史,一九三八年,战火纷飞,日寇侵华,早已从沈阳流亡至西安的国立东北大学被迫内迁四川三台县,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学开始逐步重返家园,而在四川省滞留下来的东北大学部分师生,在四川省尤其川北地区的支持下,在三台校址上重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即四川师范大学前身。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不仅是四川师范大学的骄傲,而且是当时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骄傲,从1947年起,学院造就了胡大鹏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从1948年起,学院也出现了中国民主同盟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组织的生产及活动,在师生中传播了进步思想,培养了进步力量,推动了川贝的革命事业,在传世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经历了多次的合并、拆分与搬迁,1956年定址于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文革时期,师大度过了一个最曲折的发展阶段,虽然全校师生受到冲击且停止办学,但是师生很多仍然以学习为精神,直至文革结束,学校重新办学。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由此展开了师大新时期的发展道路。

四川师范大学从一个川北地方私立学院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知名大学并不是偶然,这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非不开。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从仅具有单一师范类专业发展为拥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以及电影电视学院的综合研究性院校。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传版社是四川省唯一一家省属高校出版社,学校图书馆是四川省第三大图书馆。话说回来,我校的图书馆秩序依然有待加强。重温了我校坎坷曲折的历史,审度了前人的努力与奋斗,作为当代师大人,除了为自己的生计努力以外,是不是也应该为培育我们的母校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呢。教师更敬业地传授知识;学生更深入地钻研学术,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我们大家的每一点努力都是在为构筑“师大梦”添砖加瓦。

2.师大“中国梦”主题教育

为相应“中国梦”的号召,近段时间以来,我校广泛动员、全域覆盖、凝练载体,迅速组织开展关于“中国梦”的主题教育,在师生中兴起了努力践行“中国梦”,共同实现“师大梦”,正确追求“个人梦”的热潮,全校上下形成了高度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1)从重视程度上来说,学校对此是高度重视的,并及时作出了工作部署。为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统一部署和总体安排,学校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成立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党委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通知》、《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坚定自信、自强圆梦”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关于深入开展“弘扬抗震精神,凝聚四川力量,树立四川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主题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对相关活动的开展作出统一部署,这些文件共同规划了学校开展主题教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着重突出了“中国梦”与学校每位师生“个人梦”的紧密结合和内在一致性,从而为弘扬抗震精神,凝聚四川力量,树立四川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激发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结合师生实际,召开主题教育座谈会。学校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雅安地震灾区学生多的实际,并紧密结合近期成都社会相关敏感热点问题,于5月2日召开校级层面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座谈会,邀请学校领导、教授代表与学生代表座谈交流,包括邀请了大量少数民族同学和来自雅安芦山地震灾区的同学参加。会上,维、藏、彝等少数民族同学通过介绍家乡的巨变,纷纷表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来自雅安芦山地震灾区的同学介绍了芦山地震后,自己亲见亲历的感人事迹和对抗震精神、四川力量、四川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并号召同学们立远大之志、扬希望之帆,用个人的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3)开展的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是新颖的。学校将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细分为“寻梦行动——在追寻中坚定信仰、织梦行动——在活动中升华理想、圆梦行动——在实践中勇担责任”三个板块,结合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和建校67周年等纪念庆祝活动进行组织,现已启动和正在进行的活动包括:征文比赛、校园红旗青年选拔活动、微故事创作、青春励志歌曲传唱活动、主题摄影比赛、微电影创作等活动。各位同学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此类活动中,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自己才华的展示和对自己能力的锻炼。

3.参与实现“中国梦”

咱们又回到了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中国公民的参与的问题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当代大学生,咱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我们赢树立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第二,我们要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

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第三,我们应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见识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我们应该知道,“德”是绝对不可以没有的。第四,咱们应该做一名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大学生。用开阔的视野不断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试着吧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第五,我们应当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一个人能都做到言行一致,是其能都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应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是否做到了。

第五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学科)导学案第 15学时主备人 :刘广华 课 题: 第十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 15课时)班级:高一()上课时间: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能够记住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的表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特点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理解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学习重难点:

1、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2、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

自主学习:

考点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实现

时间:20世纪末,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

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特点:见教材P86第二段。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通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考点诊断】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考点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学科)导学案第 15学时主备人 :刘广华

【考点判断】只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考点探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个量化指标的提出,事关百姓生活质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彰显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坚定决心,温暖给力,振奋人心。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城乡居民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经济意义。

1、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推

进经济结构调整。

4、促进收入增长和分配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

【知识结构】

四、达标检测:学习方案P80-81

下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