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战影评及观后感
寒战影评及观后感
港产警匪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新气象,上世纪80年代的黑白激斗夹杂着无厘头佐料,枪战设计多有浪漫化成分,功夫打斗占据很大比例;90年代开始模仿好莱坞的痕迹渐重,格局国际化,成分科技化,枪战专业化、军事化,反派不乏军阀、恐怖分子、跨国军火商,直升机坠毁和大厦爆破等大场面屡见不鲜;2002年震撼影坛的《无间道》再一次为警匪片开辟新方向,情绪压抑、气氛冷峻、悬念密布,渲染高智商对抗,且伴有宿命式的情节和低落结局,都成了《枪王之王》《窃听风云》等跟风之作的标配。
转眼又过去十年,轮到两位新晋导演梁乐民和陆剑青的《寒战》被推上风口浪尖,被冠以“十年最佳警匪片”“港产警匪片革新之作”等称号。依笔者之见,十年最佳等硬性指标当然需要见仁见智,但梁陆两位编导为挖掘警匪片新魅力做出的积极努力,通过影片不难一目了然,他们迫切想要“开宗立派”,甚至有勇气淡化以往卖座警匪片的两个最大优势。
一是简化了警察破案的抽丝剥茧,弱化了传统意义上最出悬疑效果的一环。影片看似头绪繁琐,一波三折,其实具体到破案几乎是手到擒来,一查出黑火药的成分,就顺藤摸瓜找到罪犯大本营,一发现“环境特征”的线索,内鬼的身份顿时毫无疑问,而且这些证据还并非主角拼死争夺或神机妙算得来,完全出自办案的既定流程(接了案子,该化验的总得化验,该发现的肯定会发现),几乎不包含智力挑战,没有本格破案的恍然大悟,也没有希区柯克故事的柳暗花明——“抓坏人、找内奸”带来的惊奇效果不多,显然并非剧本不佳,而是梁陆另有醉翁之意。
其二是更改了港片惯有的武力设定。论动作场面,对预告片里飞车爆破满心期待的观众多半要扫兴,尤其是那颇具冲击的车身断作两截,到了正片不过是个醉汉酒驾意外而已。坏人们不但斗智不行,被警方轻易抓了把柄,武斗更加不堪,除去警局内奸那一拨人,余下都是没几句台词的莽汉,完全不够精锐的香港警察打上几分钟的,只需放几个烟花就能一锅端。而最关键的是,梁陆让主角集体远离一线战场,副处长也好,廉政公署主任也罢,岗位职能本就和上阵搏命十分不协调,除了郭富城在交赎金时打了两匣子弹,其余戏份较多的角色几乎都连扣扳机的机会都没有,持枪破门、摸爬滚打的活儿全是配角甚至龙套们干的。两位老
将打不动也说得过去,演过李小龙的少壮派李治廷竟也只是文职,梁陆颠覆传统的用意就很明显了。想想以往的警匪港片,只要带个“动作”标签,罕有主角不冲锋陷阵的,即使《无间道》这样不爱舞刀弄枪,最后还得亲自上天台拔枪做个了断。
破案驾轻就熟,打斗点到为止,梁陆舍弃了观众最易先入为主的两个看点,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剧力密集之处,人物关系。观察、揣摩角色,是欣赏本片的最大乐趣,智力上的收获不亚于一流的破案故事。片中角色纷杂,但交代起来纹丝不乱,即使你记不住每个人的名字和长长的职位,也能望过一眼就记住此人身份,加上熟口熟面的大咖云集,只要不是进场晚了,理清相互关系毫无压力。但同时,要猜透他们的心思却着实是个脑力活,角色间两两交集甚密,台词机锋处处,合作与对立、欺骗与坦诚、争锋相对与真情流露,似是而非的揭晓中不断引发猜测,随着事态演进,各人立场还有摇摆和转折,更衍生出无穷变数,交织出一条条极富张力的叙事线,组成疑云密布又条分缕析的大网,最后收归为一个铺陈妥当的终点……还没完,居然还是个开放结局。
映后查看了一些评价,发现一些女性观众对本片无甚好感,表示看不懂或无法投入。这不难理解,影片本质上是部男人戏,主角都是高度职业化、理性化的专业人员,表情严肃,行事冷静果断,纵有感情用事也极少袒露,台词多用书面话,掺杂大量警用名词、科技术语,为数不多的几位女性也是由始至终一身职业装,处在高强度的警务作业中,好不容易有“我帮你煮面”的柔情一刻,也很快被急促的铃声打断,许多女性观众热衷的浪漫和诙谐几乎全无踪影,对着冷冰冰的权力角斗和脑力激荡,当然很难爱得起来。本片安排在光棍节档期,还真是明智。
“寒战”英文翻作“Cold War”,老外大概会理解成同名的“冷战”,取其无硝烟战场之意,恰好应和影片的本质诉求,表现香港警务机关的一次危机测试。以一场突发劫持事件为引子,包括警署、廉政公署和保安局等部门悉数登场,各方关系错综复杂,但配合有条不紊,互相协助、互相制约中,保持了打击罪犯、内部消毒的高效运作,精简的管理链、审慎的职务交接、微妙的权力制衡,又有效防止了个人凌驾于警方使命之上,这测试的结果十分喜人。
影片将香港警界刻画成一座安抚市民的正能量制造机,这秩序井然的庞然大物是一代又一代警界元老们用心血建造,几个不自量力的小年轻妄图从内部搞搞震,当然势成螳臂当车。
片尾用字幕褒扬警方的表现如何出色,通常在历史或人物传记类影片才会采用,结合开篇强调的“纯属虚构”,不难看出,全片相当于香港警方借大银幕开展的一次公开演习,故事虽假,却希冀观众尤其是香港市民相信,其中展现的警方精良体制、维持治安的强大能力俱是真。刘德华的答记者问,梁家辉退休后对郭富城的勉励,听着是不是有出戏的不自然感觉?太正常了,他们本来就是在替警方念公关稿嘛。
PS.总有留言对文中写女观众的部分表示不满,只能解释一下。
映后邀请观众填写反馈表和接受采访,一共25名观众参加,其中15名男观众和7名女观众给的都是好评,有3位女观众给了低分,并填了“看不懂”和“情节没意思”等评价。
因为参加的是较早时候的点映,当时除了一些影评人的“交口”,还没有任何观众口碑,我只能从这个有限的样本判断,会有相当一部分女观众不喜此片。之后行文时就谈了一段这个“有些女观众为啥不爱看”的问题,指的当然是不喜者,诸位留言的女读者既然爱看,当然不在讨论之列。何况即使按照调查结果,大部分女观众也是持称赞态度的。又是怎么推导出笔者歧视女性呢?
转至豆瓣,本文章由百度影音在线播放http:/// 8楼影院整理
第二篇:寒战影评及观后感
寒战影评及观后感
去年香港新浪潮回顾展,《点指兵兵》和《边缘人》的导演章国明说,拍电影太累,他现在给廉政公署(ICAC)做事,对生活很满意。作为最早涉入警匪类型片的导演,章国明的几部作品以及翁维铨的《行规》都极具代表性,影片揭示了体制的强大,警察的形象也表现得很脆弱。料想其幕后原因,大概便是ICAC成立后,警方势力便受到了极大限制,身份不似以往。此后,警匪片历经了吴宇森和林岭东们的技术革新,赏心悦目、眼花缭乱。中间更有某些狂人导演,不打招呼上街现拍,公然在油麻地警署前搞爆炸。上世纪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迅速滑坡后,《无间道》的出现有如进行一次心脏起搏,无奈躯壳朽木,回天无力。此后,香港电影直接进入了合拍片时代,多数香港导演看出了门道,争先北上淘金,这便是戏外的游戏规则。
以这样的电影史料陈述开篇,原因在于它们与《寒战》有着奇特的联系。严格来说,《寒战》只是讲了警方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匪徒们关系不大。然而,警匪片本就是一亚类型,警察跟匪徒互相充当背景的情况亦不少见。而这篇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正是警匪片为何会发展到这个地步,搞到最后居然只是为了上位,权利斗争的游戏规则,搬演起来就像内地时兴的宫斗剧。
讨论《寒战》的由来,自然不能去信什么十年来最好的剧本,因为剧本和成片本来就是两回事。之所以会有《寒战》,原因也出在合拍片上。有人会不解了,《寒战》够港味,主角里面基本没有内地演员,与合拍何干。答,只要《寒战》把内地市场放在了首位,那么,《寒战》就不免要受到合拍片的框条限制,譬如过审。《寒战》的主旨是宣扬香港的法治精神,塑造一个积极正面的香港形象,像金融中心以及安全城市。考虑到《寒战》的出品方,说故事内核是左派立场加亲建制派并不为过。最简单的一条,且不说续集故事如何,这一集中的坏蛋居然主动遵守体制内的游戏规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讽刺。不是说这样的做法就不好,只是,拿它当影片的最大悬念,多少会让反派显得过于幼稚,缺乏说服力。
以反派在片尾表现出来的只手可遮天,直接做掉刘副处,远比做这么篇“百密而一疏”的文章要容易得多。我猜想,编导没这么干倒不是怕剧本立不起来,相反,《寒战》要讲的是
内部斗争,没有硝烟的冷战,它像极了运动斗争不断的政党游戏,整人、扣帽子,这确实比玩杀人灭口的戏码要高明复杂得多,尔虞我诈,人人自危。但以《寒战》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编导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事情都搞那么大了,还想掩人耳目说是内部矛盾,我看确实是高估了警方的正义力量,诈唬观众。
前三十分钟,《寒战》绷得很紧,梁家辉与郭富城的分裂和对峙也很出彩。没有多余废话,气氛立马到位。相反,等到李治廷这般后生出来,《寒战》开始啰嗦大道理,ICAC的对话戏拍得有如新老师上课,极其乏味。即便可以祭出“续集会解释一切”的霸道理由,然而,《寒战》遗留下来的漏洞还是太多了一些。尹子维、钱嘉乐、林家栋和安志杰,要么有因无果,有么有果无因,四个人的线索没有一条是理清楚的。于是,即便彭于晏的响指打得再响再脆,我脑子里想的也绝不是续集会有多劲爆。最起码的,导演你先把这一集的东西说清楚啊,不是要比肩《无间道》么,先看看人家的完整性和流畅度……
显然,如果让一名观众去总结《寒战》,他们得出的结论竟然会是香港警方正大光明,面对ICAC可以挺直腰杆,领导人更是很有手腕。在这个层面上,《寒战》带给我的失望要远多于惊喜。即便郭富城的“香港一日游”追踪能带来一些亲切好感,即便开头炸影院、结尾炸龙标的细节也有怪趣味,可把电影看做一个整体,《寒战》的模样竟是残缺不全的,好似那阻击警方的烟花武器,说到底却不知为何而放。在我看来,一部电影的最大要义不是让主人公一字不落地将出来,更不是大打字幕去讴歌记录。《寒战》接连犯下了两个致命问题,试图让观众去理解所谓的游戏规则,进而对警方持有崇高敬意——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宣教片。
因此,如若有人说《寒战》是香港警匪片甚至是港片的突破创新,这个我是不同意的。过去十年,港片有过黄精甫、彭浩翔等人,他们被寄以希望又最终落空。《寒战》的陆剑青和梁乐民都是首次执导长片,看得出剧本上做了很多功夫,碰到这么大格局的片子,明星扎堆,制片人靠谱。从这个角度来说,《寒战》又是值得鼓励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突破的话,我觉得,《寒战》是合拍片的一种突破,它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令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充满了惊人的暗语和玄机。至于纯正的港片,我想,它不在《寒战》里面,更不在彭浩翔的《低俗喜剧》,甚至也不一定会在杜琪峰的《毒战》里。因为悲观地说,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土壤后,正统港片已经无限接近死去。至于十年来最好的警匪片,在我的个人评
价体系里面,那依然是来自风格化的银河映像作品。不可否认,《寒战》具有预算和明星上的优势,可一部电影的好坏显然不单是取决于这些。再不然,当年《无间道》都救不了市,想在《寒战》身上摊派任务,那也大可不必。鼓励新晋,不可揠苗助长,还是要遵守自然的游戏规则。
转至豆瓣,本文章由百度影音在线播放http:/// 8楼影院整理
第三篇:寒战影评及观后感
寒战影评及观后感
类型电影都有着稳定的元素,同时又是一种开放的系统,在不断地吸收时代精神的同时,对各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形成气质和风格各异的作品。
经典警匪片的叙事模式就是“猫鼠游戏”。在这场游戏中,猫鼠阵营之间、各自阵营内部都可以进行力量对抗。以香港警匪片为例,吴宇森凸显的是兄弟的义薄云天,所以在《喋血双雄》中自然是“猫鼠之间”的惺惺相惜;同样的还有林岭东也奉献了《龙虎风云》,那个时代“基情”四射;而杜琪峰似乎更钟情于黑帮演绎,不断地把江湖之间的恩怨放大,关照着“鼠辈”的人性,比如《暗花》、《暗战》;陈木胜也是执导警匪片的常客,他的《双雄》《新警察故事》《三岔口》《宝贝计划》更侧重表现“猫的世界”,叙述逻辑多是有心理阴影和情感难题的警察遭遇一起新的治安和刑事案件,在处理棘手难题的同时走出阴影,伤痛愈合;麦庄的《窃听风云》系列更有现代感,采用了奇观性强的高智商犯罪模式,把“小猫”变相地转化成了“鼠”的角色,这无疑是警匪片的一个新发展方向;最经典的《无间道》在后面会单独再述。
连推带踢的节奏密度
《寒战》主要展示的是“猫”阵营的力量对抗。香港警队行动处下任处长选举有两大热门:鹰派人物李文彬﹝梁家辉饰﹞与年轻的警长刘杰辉﹝郭富城饰﹞,二人都暗中较劲。一辆载有警察的冲锋车被劫持案件发生后,大当家的正处长外出,给了两个人建功立业的机会。李文彬专横跋扈,刘杰辉冷静缜密,各自都有一派下属,然而,“猫”的计划总是提前被“鼠”知道,而“鼠”一直在暗处,“内鬼”究竟是谁?李文彬是为了救自己深陷绑架案的警察儿子还是本来就有阴谋在其中?刘杰辉真如廉政公署所言的贪污谋私?……这些悬念都步步跟进,成为了一个钩子,不断地把叙述带到下一个章节。
除却悬念叠生之外,《寒战》节奏紧凑,绝不拖泥带水。往往在你来不及思考的时候,它已经进入到下一个叙事环节中去。开场设置得简单直接:中心商业街,人流如织,情侣甜蜜恩爱,画外音是香港暴风雨的新闻播报,突然间便是爆炸……一切都是猝不及防,只消短短两分钟时间,香港警队全班人马就华丽丽地登场了,而且给每个人物配上有节奏感的字幕
交代。这样的处理方式既有助于观众理解人物关系,同时又强化了节奏感,这一手法与《风声》开场的长镜头——通过一段机密文件的传送带出特务处人员——颇为相似。由于叙事密度大,节奏紧凑,观众几乎没有喘息机会,连推带踢地被赶到下一个情节中去。如此一来,情节的关联处往往需要推敲一遍才能理顺,但正因如此,才会有足够的观影快感。最后悬念被揭开……(省略N个字)。这一点跟《新警察故事》的设定颇为相似,彭于晏的角色等同于《新警察故事》中的吴彦祖,他们都是警队系统的高官子弟,离经叛道的年纪采用暴力反抗体制秩序。
除了叙事节奏之外,《寒战》的视听节奏依旧值得称道,开场便是香港夜空的大航拍效果,奠定了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景观。作为警匪动作片,全片极具动感,飙车、爆炸、枪战一个不少,而且大部分场景采取了当今摄影中非常时髦的手持摄影,影像微微颤动,有着呼吸的质感,与紧张的悬念叙事紧密贴合。
香港主旋律警匪片的新样板
“香港是亚洲最安全的城市”,这是《寒战》海报上的一句话。影片通过这样一次虚构的劫车案件,展现了香港警务系统如何启动一次危机预警机制。在这次可以被称为香港警队除暴的安全演习当中,香港警署、廉政公署、保安局、媒体等多方联动,针对公民的知情权获得、权利的实行与监督、人治与法制观念的探讨等诸多问题摊在眼前,尤其是故事最后,李文彬退休,年轻的刘杰辉即将上任,还以字幕的形式交代了香港社会的政治与人权问题……可以说,《寒战》是近年来香港电影中为数不多地把商业片和政治宣讲结合得比较不错的电影,算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香港主旋律警匪大片,在社会和政治内涵上做出的最好的示范作用。但影片不但不让观众反感,同时还会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这或许是内地的主旋律电影应该去反思的问题,不要动辄便以恶心人不偿命的姿势推销意识形态。
《寒战》为何无法比肩《无间道》?
《寒战》的宣传一直捆绑《无间道》,说《寒战》比肩《无间道》,那无疑是在博一个商业噱头。任何人心里都清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间道》都是警匪片中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不但是香港警匪片,好莱坞亦是如此。《无间道》之所以让所有的警匪片都难以望其项背,抛却社会因素,但从类型属性上来说,是在于它表面是一个“揪内鬼”的警匪片,实质上又超越了警匪片的内涵,深入到复杂的人性深处,以“猫”、“鼠”身份互换之后的两个人
去揭示“我是谁”的人性哲理命题。带着面具生活的卧底形象在警匪片中司空见惯,当两个带着面具、又分属不同阵营的卧底遭遇在一起,互相拥有对方的身份(吴宇森的《变脸》亦是如此)时,一个“想回去回不去”(梁朝伟),一个是“不想回去但必须得回去”(刘德华),这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已经脱离了其职业属性界定,成为一个具体的生命个体。当两个人争夺一个“好人”名额时,影片考验的不仅是角色的心理,同时也逼问了观众自己:如果有一次生命机会,你会让给别人么?每个人都想做好人,这是观众可以认同人物角色的情感基础。
可以说,《寒战》成也紧凑,败也紧凑,相对于《无间道》,《寒战》一味地把精力耗在了悬念和视觉设定上,同时也进入到了政治和社会层面,但是在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上却没能深入。我唯一有印象的是:梁家辉饰演的李文彬与儿子在家里会面的一场戏,这场戏的气氛始于安静,当父亲揭露了儿子的计划,“百密一疏”,儿子似乎还不甘心,当父亲把枪递给儿子,儿子透出阴鸷的眼神,接过枪,说了句““I LOVE U,DAD”(好像是这句)立刻却被隐藏的警员击中。可以说,即使有这样的情节和情绪设定,在人性深度上考量,《寒战》是在家庭伦理层面的探讨,(父子之间的对话又涉及到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有着现实的政治指向性),相对于《无间道》的人性思辨来说,还是不够细腻。
再从片名来看,《无间道》片名取自于佛家,无间地狱是十八层地狱中最底层,进入无间地狱中的人都是穷凶恶极之人,永远不得超生,永远地受着地狱的痛苦煎熬,永远没有解脱的希望,影片片名已经传达出艺术野心,同时,《无间道》还通过警匪年轻与成年后的道路对比,注入了佛家的循环因果观念,从而让影片厚重了很多。而《寒战》直指的是一次行动代号,少了想象意义。如此一来,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用《无间道》作对比,不是来打压《寒战》,而是一种挑刺儿行为。然而,当一部电影需要被挑刺儿的时候,已经证明它足够优秀。
转至豆瓣,本文章由百度影音在线播放http:/// 8楼影院整理
第四篇:《寒战》影评
法制与规则
——解析影片《寒战》
寒战,初一听到这个词你有可能以为是一种疾病的名称,由于感觉寒冷的同时伴有全身不由自主的颤抖的表现。其实不然,现在有一部很火的的香港电影也叫“寒战”。这是一部以片中香港警方特别行动代号“寒战”为名的电影。
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被称作“最安全的城市”,岂料警局接到一通匿名电话,对方声称劫持了警队的一辆前线冲锋车以及车内的五名警员和武器装备。此次事件引起了香港警队高层的高度重视,适逢处长(王敏德饰)出访国外,此时由鹰派人物行动副处长李文彬(梁家辉饰)与年轻的管理副处长刘杰辉(郭富城饰)一起负责这次案件,并将行动命名为“寒战”,李文彬任总指挥。李文彬的儿子(彭于晏饰)也是人质之一,刘杰辉因此对李文彬父子产生怀疑。与此同时,匪徒展开了进一步行动:警察被杀、爆炸案频发……到底是谁在将整个警队玩弄于鼓掌之中?香港真的是“最安全的城市”吗?
这是一部题材非常好的警匪片,或者也可以说是一部悬疑片更为准确一些,从一开始导演就开始埋伏笔,既能让观众紧跟电影的节奏,吸引观众的眼球,又能引人深思。突出正义的力量,诠释一个城市的法制健全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在向观众述说社会的规则,就是每一个机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不管明夜好暗也好,都是需要人们去掌握的。不然你就跟不上社会的节奏,终将被社会抛弃。
这部电影的节奏很紧凑,从影片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废弃情节,紧跟主线,一层一层的推进。片中演员演技非常好,梁家辉就不用说了,郭富城的进步很大;拍摄非常好,整篇的镜头,剪辑,配乐已在原来水平上取得质变(这里原来的水平是指以往的港片)。
影片大概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影片开始到冲锋车被劫持;第二部分是李文彬任‘寒战’行动总指挥期间;第三部分是刘杰辉任‘寒战’行动总指挥开始到徐永基(钱嘉乐饰)死亡;第四部分就是高潮部分了,一步一步的解开影片前面埋下的伏笔。而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之间有一个过渡,也是影片中的一个低潮,大家都为徐永基的死而伤心。第五部分也是最后一个部分,给观众留下一些悬念,为续集埋下伏笔,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影片开头以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讲述了影片中的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用进入计算机系统(警队内联网)的方式讲述了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和派别。行动组的成员有:李文彬(警务副处长),邝智立(副处长高级总警司),石米高(飞虎队行动指挥);管理组的成员有:刘杰辉(警务副处长),徐永基(副处长高级总警司),梁紫薇(公共关系科),杜文(信
息系统总监)。整个故事的展开是有一名幕后黑手(大BOSS)在暗中操作,而在故事最后,这名大BOSS并没有被抓获。这也是要看懂这部影片,理清逻辑关系的一个难点,要真正看懂这部片子,既不能把复杂的事情想得太简单,也不能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太复杂。
影片正式开始就抛出一个惊天阴谋,然后让观众陷入到情节中去,不断追索谜底。香港警务处两位副处长:文职管理组的刘杰辉和鹰派行动组的李文彬。他们面对的是警务处处长即将退休并且在国外度假,而他们之间有一个即将上位成为正职。这时候,一个惊天大案爆发,李文彬被任命为行动组组长,拥有了决定香港市民生命安全的重大权力。而两人的矛盾观点就在这场大案处理上爆发了。
在旺角拥挤的剧院里,一个炸弹爆炸。几乎同一时间,一个傲慢的醉酒司机开着车在高速公路上,这时五个警察开着一辆冲锋车感到现场„„之后,之后就是警察和冲锋车消失了,无论利用多么昂贵、复杂的技术根本无法追踪到这辆高科技的冲锋车。最要命的是,李文彬的儿子还是这5个警察中的一个人。镜头转换到香港警署办公室,李文彬非常激动地表示:香港进入一级戒备。同时,他严厉拒绝了他的新闻官(杨采妮饰)向公众发布信息。这违反了香港法律条款,使他得对手刘杰辉介入进来,并且在政治上得到了众人支持,给前者施加了压力。
紧接着,电影有一段简短而残暴的凶犯逼迫警察的戏份,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要人治还是法治?这真正触及到香港法律的核心,也是香港警匪片的又一高度,因为和美国电视剧对美国警察描绘不同,香港影视作品中对香港警方经常描述成高效率和零腐败,即便其中有一些不良分子,但是最终肯定是被处罚。可这次《寒战》不同,电影中没有谁对谁错,观众会意识到导演其实是为了电影更加好看才如此设计。于是,刘杰辉开始掌管“寒战”。他的上司,保安局局长(刘德华饰)给了他充分的权力,让他领导这次大案。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影片的小高潮,也就是刘杰辉亲自带着3333万的现金和歹徒(O记成员)进行交换人质。在这一个片段中沿用了香港电影中交换人质的一贯情节,就是歹徒要求刘杰辉不断的变换交换的地点,其中刘杰辉的一举一动都在歹徒的监控下。这时电影的节奏很紧凑,狠揪人心,这里突出歹徒的狡猾和警察的反应能力和机动性,也是一个深深吸引观众眼球的地方。最后天桥枪战,徐永基殉职结束这一片段。
如果简单到这里停止,其实也能成为一部电影。但《寒战》意在指向香港法治建设。于是,基于英国联邦法律而建立的廉政公署出现。在这其中,由李治廷出演的年轻有活力,对案件有钻研精神的调查员针对“寒战”行动开始了一系列调查。他的介入,真正让香港司法这些机构之间的权力冲突成为电影真正的主题。而与此同时,快速而激烈的动作场面也并未
停止。
由林家栋饰演的邝智立带队,对O记的成员进行围剿。这次的拍摄场景是在一栋摩天大楼的天台上,匪徒以很多事先准备好的的大型烟花为武器与警方的飞虎队发生火拼。最后以双方全体阵亡结束。没有给警方留下过多的证据,这点也可能是导演特地设的一个伏笔吧。这段拍摄中,镜头切换的很快,以此突出打斗的迅猛,火爆。再加上时不时的有大型烟花炸到飞虎队的士兵身上,将其身体炸开花,突显出场面很血腥。片中使用的道具都很逼真,看不出过多的假象。
郭富城扮演的刘杰辉,眼睛瞪大,工作认真。很多人都喜欢他,这个角色也一直在电影里做出艰难决定,特别是要求用巨额赎金赎回失踪警察时。而梁家辉扮演的李文彬则颇有绅士士风格,比如送一支特警队冲入停靠在港口的可疑船只,他既展示了肌肉,又展现了其抢镜的逻辑和演绎能力。刘杰辉的严肃和李文彬的坚定构成了完整的《寒战》。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警匪,悬疑片,但也出侧面映射出了很多东西。香港是一个资本主义味道浓厚的地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执政方式基本为多党竞选,民权这种东西就变得十分强大,而执法人员就成了一个很尴尬的角色,警察首当其冲。政府对待公务人员都是采取‘高薪养廉’的政策,为的是确保执法队伍的纯粹性。对于传统香港警队管理方式已经根深蒂固的警察来说,是不能够接受的。全香港有两万多名警察,他们是捍卫香港安全的最坚实力量,正是由于他们的勇敢和专业,香港才被誉为亚洲最安全城市。这种转型,让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长久以来努力的一种变相抹杀,质疑自己奋斗的事业。正如影片里所说的,香港之所以被称为亚洲最安全城市,是因为它还没有碰到他真正的敌人,就是自己人——警察。而这种事发生了,一些掌权的警察联合实力,选择了极端的方式,从警队高层到行动指挥官,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势力,共同策划了这次案件。
虽然这部影片看起来很费力,但只要围绕法制和规则这两方面来思考,或许会容易想明白一些。要真正看懂这部片子,既不能把复杂的事情想得太简单,也不能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太复杂。
香港最珍贵的,就是它的法制精神,无论时代怎么变,管理怎么变,法制精神不要变!我想这也是导演想要呈现给观众的吧!
第五篇:寒战影评
寒战影评
剧情太紧凑,我这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没有时间上洗手间(进场之前就一直想
WC)。不下4个专业影评人推荐我去看这部片子,不知道他们是因为郭富城的帅气还是梁家辉的男人味。
从一开始我就被套着剧情,跟着剧情走,完全没看懂的地方太多,以至到最后,我个人认为结局是开放式的,大概也是为续集做铺垫。在观看完后我思考了如下几个问题,就当作本部影片的影评。
1、监控到底起了什么作用?从一开冲锋车遇到酒鬼车祸,彭于晏(梁家辉的儿子)就在摄像头下面暴露,那么破案的时候为什么不从摄像头开始清查,而且被彭于晏殴打的那个酒鬼居然露脸之后影片就没有交代了。本人的逻辑思维:如果摄像头起作用了,那么警方清查应该是从酒鬼开始,然后剧情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其次如果有内鬼能让警车和几个警员从号称最牛的GPS上消失,那为什么连基本的摄像头的安装位置都没注意?
2、内鬼到底是什么级别?影片已经交代了2个前提条件才能制造警车消失的。
第一:系统有漏洞;
第二:警察有内鬼。
剧情也没有完全交代出到底是那种问题导致警车消失。彭于晏的智商192,那么我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入侵系统。在钱嘉乐影片后期已经被发现是内鬼(这里还是有点让人猜不透,请看3),那么钱嘉乐应该没有权限去插手科技部的事情,郭富城和梁家辉争执的时候就说明了香港警察之间部门协作,且不能互相插手的问题。所以钱嘉乐到后段被影片内鬼,感觉有点误导。所以内鬼到底是什么级别是个迷?
3、钱嘉乐是不是内鬼?我个人认为钱嘉乐不是内鬼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他是内鬼,他在桥上枪战的时候为什么会这么卖命?
第二:他欠房贷高利贷的资料是林家栋给郭富城的,那么这个资料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说到这里我就有下面的问题。
4、林家栋是内鬼?我个人偏向于林家栋是内鬼,而钱嘉乐只是有疑点而已。从剧情设计来看,林家栋的倒戈,让郭富城行动失败,设计陷害郭富城被调查,短时间上误导郭富城在局
势整体上的判断。影片最后在高层楼顶,林家栋遇到文峰时候也感到很惊奇,问“你什么时候会回来的?”间接证明了林家栋和文峰早已经认识。而这句“你什么时候会回来的?”只是为了避免让特警队的那个警察多想。而文峰的“为什么你要出卖我们”似乎就印证了林家栋是内鬼。
5、到底谁是最终内鬼?看完影片,本人也很纠结,我能确定的内鬼只有林家栋,而确定不是内鬼的只有郭富城一个人。
或许为什么有人会问我梁家辉为什么逃不脱嫌疑。理由很简单,儿子已经确定犯事了,爸爸肯定要护犊子,梁无法保住儿子。
那为什么梁家辉要在父子对话中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监狱呢?只有这样的结果才是最好的,把彭于晏暴露出来,留着自己,后面才可以救出自己儿子。根据利益关系,最后的电话说,要郭放一个人出来,除了自己唯一的儿子,谁这么关心彭呢?
所以父子对决的戏其实是演给郭他们这些警察看的,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完全信任梁家辉。那么有人要问?彭不知道有人监视怎么会配合梁演戏的。这就是彩蛋告诉我们的秘密。彭和梁对话的时候,梁拿着一本打开的书。这一幕最后的彩蛋中彭也拿着一本打开的书。这打开的书就是暗示彭,事情已经暴露,现在要配合演戏。
后来彭站起来说了重要的几句话,说老爹就差最后一步,最后会让你破案,然后成为处长。说这几句话时,彭打着响指,这和彩蛋中呼应。是对梁的暗示,意思是彭已经明白,会配合梁演戏,把梁保全.下来。否则如果两个人直接讨论内幕,郭富城那边窃听着,梁父子都会暴露。
当彭拿起枪时,最后一句是,我爱你老爸。他开枪了,但是没有打中梁,就被郭的狙击手击倒了。彭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老爹上位,他会真开枪打死自己的老爹吗?不可能。所以让警察看看,以为彭是真要打死梁的,那么警察会认为梁是反派吗?这样就保全了梁。另外片子里面梁在廉政公署这样说了一句话:“:我的人脉和能量连处长都佩服。”也暗示了只有梁这种级别才能动用能量把一辆警车完全消失在警方的监控中。
另外狗车消失的钱究竟在那,影片最后没说。其次为什么处长王敏德和梁家辉会提前退休,这一点也印证了梁家辉是内鬼。而且王敏德也极有可能是帮凶。他们的提前退休个人感觉也是为了第二部打下了伏笔,全集观看可到
关于《寒战2》的猜想,估计剧情追踪狗车消失的钱来引导郭富城的第二次“寒战”。
本部电影在精神表达形式上超过了《窃听风云》2部,其它都相对不如,或许是剧情紧凑的原因才导致了开放式的结局。港片的警匪经典始终在《无间道》
看过有其它想法的欢迎留言点评,开放式的电影需要共同探讨。
名词解析
●保安局、警务处:
回归祖国前的香港警察机关全称皇家香港警务处,是维护香港社会治安的主要力量,与海关、消防处、惩教署、人民入境事务处并列为港英政府的五个纪律部队之一,隶属布政司下的保安司。而回归后,整个建制没有变化,只是保安司改名为保安局,皇家香港警务处改名为香港警务处。
香港警务处由17个单位构成,它们是:刑事侦缉处(CID);特别行动组(含凶杀调查科、有组织罪案调查科,该科又包含三合会调查科、特别罪案调查科、刑事情报科);商业罪案调查科;毒品调查科;刑事纪录科;鉴证科;军火及枪械鉴证科;国际刑警科;防止罪案科;化验室;警犬队;警察机动部队;辅警队;警察训练学校;侦缉训练学校;水警训练学校;警察训练科。
●香港警察的警衔(由低至高):
警员、高级警员、警长、警署警长、见习督察、督察、高级督察、总督察、警司、高级警司、总警司、助理警务处长、高级助理警务处长、警务处副处长、警务处处长。
●ICAC:
廉政公署(简称廉署;ICAC)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独立执法机构。于1974年2月15日根据香港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成立,以肃贪倡廉为目标,采取防止、教育及调查三管齐下的方式执行。廉政公署的调查对象初期限为公务员,继而扩展至公共事业机构,进而包括所有私人机构。因其具有机构独立、人事独立、财政独立和办案独立等特性,使廉署从体制及运行上切断了与可能形成掣肘的各部门的联系,从而令反贪肃贪“一查到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