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援西部大开发演讲稿
亲爱的朋友们,你知道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哪儿吗?你一定早已猜到了,那就是西部。有这么一段对话,不知大家是曾听说?:一个从上海来的女学生问一个正在放羊的小男孩:“你在干什么啊?”小孩说:“放羊”那放羊来干什么啊?回答:“换钱。”那换钱用来干什么?“娘说要来娶婆姨。”那取了婆姨呢?“生娃”那生了娃呢?“放羊呀!”小男孩理所当然,不假思索的回答。此刻,女孩却无言。
提起西部,我们就会想起美丽的天山,神奇的乡格里拉,辽阔的青藏高原。不错,西部曾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丝绸之路,大唐盛象,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写照。可是,在那美丽与神奇的背后,更现实的东西,大家又了解了多少呢?要是没有翻阅西部的资料,没有看到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的故事,大概我只会用一个字----穷来描绘那让我感觉陌生而又遥远的西部。可当我看到支教青年徐本禹日记中的话语时,我的心就不再平静与冷漠。
他这样写着:这里几乎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只能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岖的山路,层层高山,堵堵绿墙,条条江河,阻隔了村内外文明的渗透,这里匮乏人才,所以才如此贫穷,落后。徐本禹在支教半年后回到母校开讲座时,说出了心中的苦,没有电和信日子,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要是当初我能逃过孩子们渴求知识,渴望上学的眼神,我现在已经在攻研了,但始终我还是逃不过。是啊,躲闪在树桩前,门槛后,照片上孩子充满欲望与追求的眼神,有一股强大的穿透力,能把你的心都看碎!最后,徐本禹在日记上写着: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渺小,但我坚信只要有千滴万滴的水就能汇成一条爱的河流。他就是这样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勤耕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是啊,西部需要人才,西部也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作为祖国辛苦辛苦培养的大学生,我们是否也应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西部热土上,奏出我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动人音符?我们虽然年轻,尚未告别稚嫩的肩膀,但我们愿意并决心负担起振兴和强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努力来谱写人生灿烂篇章!现在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需要知识,需要经验,甚至需要开发西部的财富。等我学业有成的那一天,我也要去西部,给许多的心灵拔下爱的种子,反射爱的光芒,从而使乐于奉献,团结互助成为许多人的习惯,我相信祖国会永远铭记我们这些热血沸腾,无私奉献的青年,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在西部这片热土上洒下的汗水,因为我们是时代的践行者,是历史的践行者!
激情燃烧,无私奉献我的青春,为了祖国的明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无怨无悔,让我们相约西部,为西部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奉献,使这种精神薪火相传,使祖国富饶的西部热土因我们大家的奋斗与奉献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第二篇:支援西部大开发演讲稿
亲爱的朋友们,你知道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哪儿吗?你一定早已猜到了,那就是西部。有这么一段对话,不知大家是曾听说?:一个从上海来的女学生问一个正在放羊的小男孩:“你在干什么啊?”小孩说:“放羊”那放羊来干什么啊?回答:“换钱。”那换钱用来干什么?“娘说要来娶婆姨。”那取了婆姨呢?“生娃”那生了娃呢?“放羊呀!”小男孩理所当然,不假思索的回答。此刻,女孩却无言。提起西部,我们就会想起美丽的天山,神奇的乡格里拉,辽阔的青藏高原。不错,西部曾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丝绸之路,大唐盛象,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写照。可是,在那美丽与神奇的背后,更现实的东西,大家又了解了多少呢?要是没有翻阅西部的资料,没有看到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的故事,大概我只会用一个字----穷来描绘那让我感觉陌生而又遥远的西部。可当我看到支教青年徐本禹日记中的话语时,我的心就不再平静与冷漠。他这样写着:这里几乎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只能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岖的山路,层层高山,堵堵绿墙,条条江河,阻隔了村内外文明的渗透,这里匮乏人才,所以才如此贫穷,落后。徐本禹在支教半年后回到母校开讲座时,说出了心中的苦,没有电和信日子,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要是当初我能逃过孩子们渴求知识,渴望上学的眼神,我现在已经在攻研了,但始终我还是逃不过。是啊,躲闪在树桩前,门槛后,照片上孩子充满欲望与追求的眼神,有一股强大的穿透力,能把你的心都看碎!最后,徐本禹在日记上写着: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渺小,但我坚信只要有千滴万滴的水就能汇成一条爱的河流。他就是这样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勤耕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啊,西部需要人才,西部也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作为祖国辛苦辛苦培养的大学生,我们是否也应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西部热土上,奏出我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动人音符?我们虽然年轻,尚未告别稚嫩的肩膀,但我们愿意并决心负担起振兴和强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的调查报告
03级建筑学二班 何兆熊050300038
这次我所进行的调查是对当代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的认识和看法。调查的对象基本都是我身边的同学。
西部大开发是现在国内的热点之一,国家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对西部进行全面开发,该工程的实施,关系到全国发展的大局与民族团结合边疆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中华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根本保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是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新的全局发展战略。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还有着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我们终将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显然不会是短期的,因此我们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会直接或是间接与之打交道。这项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本项调查中,首先我询问了大学生对西部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对西部的未来非常看好,相信这是影响大学生们是否愿意支援西部的重要先决条件,即个人的发展可以做到与国家的建设保持一致,至少大家都相信我们的西部会有着光明的未来。在这次调查中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当被问及西部大开发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人才,即大家都知道是否有优秀的建设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成败的关键所在。人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主要有这些:关键性、全局性、基础性和紧迫性。关键性是指人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西部建设需要的支援是多方面的,制约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才最关键。全局性是指人才影响西部开发的范围。人才对于西部的作用是全局性的。基础性是指人才在西部开发的资源和影响因素中的位置。西部大开发需要各种投入,人才投入是其中最基础的。紧迫性是指人才对西部开发的重要和需求程度。西部大开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为全国的广大青年才俊提供了一个实现自己你想与抱负的广阔舞台。或者说得直接一点,它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但它决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技,而是站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而实施的一个长期的西部人才工作项目。价值取向
在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对自身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个问题上,大家的答案并不十分的同意,相信这是价值取向的问题,每个人对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的不通,得出的结论显然也不会相同。当然也不排除因为本次调查的面和量毕竟因为客观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并不能做到大而全,因而得到的数据未必能够完全概括反映大学生对待此问题的看法。但选择可能耽误前途的人还是很少的,这应该是个好现象吧。
大家对身边可能出现的支援西部的同学的态度大多数很平静,并不会觉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大家的眼中去西部工作并不是如通常想象中那么特别的选择,而只是一个待选的出路,一个很正常的工作环境,选择去或者不去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这样的心态很健康,对西部大开发也会有好的影响。至少大家没有把去那儿当作是一种牺牲或者是因前途渺茫而做出的一种折衷选择。
接下来的是本次调查最早定下来的题目,相信每个和我做相同调查题目的同学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吧。那就是问受访者在毕业之后是否会投身西部建设中去。从调查结果上来看,可能这个问题在大二的时候就问同学们是太早了一些,也许并没有几个人现在就已经对自己的将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因而现在就问他们这个关系自身发展方向的问题很难得到确定的答复。接近一半的人选择了观望,也就是不确定,剩下的选择去或者不去的人各占一半左右。之前已经提到大家都认为西部缺乏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可是在身体力行去解决这个问题上大家都颇有眼高手低之感,也许这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吧,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提供了理由,不去基本上是因为西部现在客观环境比起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还有着不小的差距。确实西部的环境现在还不是很好,但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蕴藏着无限的机会等待着大家。而且国家也深知人才对西部开发的影响,在人才这一方面的投入相当巨大,相信西部的工作环境很快就会有显著的改善。西部各省对引进人才都十分重视,纷纷制定了人才就业的多项优惠政策。大学生到西部工作起步条件比较好,人才竞争相对较弱,有尽快成才的良好条件。
本次调查还询问了大家对于影响自己做出是否投身西部建设的因素,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和家庭对同学们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希望到西部去开拓一番天地的舆论潮流,相信会有更多的大学生会主动去西部发展的。
在如何投身西部大开发这个问题上,投资西部是主流意见,也许这是一种对是否去西部的回避吧,因为这个结果是和第一个问题的统计数据有些矛盾的。选择投资也就意味着认为西部更需要的是资金而非人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取当两年乡村教师,当然我没有办法一辈子坚持在那儿,但只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也就问心无愧了.据报道,大学生支援服务西部计划自2004年6月10日启动以后,各地高校反映强烈,应届生纷纷报名,校园里涌动着参加西部建设的热潮.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激情,勇于奉献的一代,是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大有希望的一代.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同学们对这个活动倡导的方向是认可的.团中央和教育部实施这一计划,招募一定数量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农村乡镇开展1-2年的志愿服务,目的就是引导青年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整体分析这个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在支援西部大开发这个问题上,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的认识,比如西部大开发最需要的是人才,还有西部前景很好.可见大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了解还是足够的,并且都知道它需要的是什么.但在去不去支援西部这个问题上大家有着明显的分歧.很显然我们都知道西部需要我们,但很多时候我们更多会想到的是我们需不需要西部呢?或者换句话来说去了西部我们图个啥?相信很多选择不去或者说不清去不去西部的同学们都对这个问题留有疑问。西部现在的环境确实不太好,一切都有待改善.我不太清楚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人发育最快的时期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婴幼儿时期。我们的西部也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是太好,但随着它的成长,一切很快就可以好起来的,而且国家是倾全国之力一定要把西部发展好,在政策和经济等方面都有扶持,这对大学生的创业都有好的影响。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体会到的感觉是后来者无法比拟的。西部大开发也才刚刚开始,无数
未知的美好都在等待着大家的到来。希望在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投身到西部去,那儿才是大家开创属于自己大场面的所在。
第四篇:宁夏中卫市西部大开发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同事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的西部我们的梦想》。
女士们、先生们,我是土生土长的西部人。对于西部,对于中卫,我有格外的情感和寄托。我深爱着这片土地,这个生我养我的故乡。今天,我有幸看到了它成长的硕果。宽阔的道路,整洁的街道,繁荣的街景,还有中卫人民热情洋溢的笑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西部人,更是我们中卫人的骄傲和自豪。每当听到有人赞美这些时,我也会不由自主的油然升起一种满足感,这是我们公用事业建设的硕果,也是我们公用事业管理几代人辛苦建立起来的里程碑。
然而,西部建设的步伐才刚刚开始。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昨天的成就,必须放眼未来,在新的西部大开发建设进程中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在西部建设中必须寻找到适合本地产业特色,本地建设状况等综合条件的方式方法,才能确保我们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众所周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等等,多少年来西部像母亲那样宽宏大量,厚德载物,将自己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大批的人才无私甚至无偿地调拨到东南沿海和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支撑着国家的脊梁。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没有核心本质上产业优化,没有系统完善的城市化事业建设,这种发展必然是原始、缺乏可持续性的。资源会枯竭,人才会流失。这不禁让我联
在我们领导的带领下已经积极开展了相应的建设工作。对城市绿化和城市市政形象进行了比较全面和彻底的建设。另外根据季节,针对不同植物特性,进行了有目的分层次的种植花卉和绿地。不单取得了环境上的改善,而且对城市形象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和重复再生。由于缺乏相关的认知和技术,很多材料和人力不能形成有效的循环和高效利用。因此,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进行我们公用事业管理工作,为城市,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行政效率是评估行政活动的重要尺度,降低行政成本始终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础环节。在西部大开发中注重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环节上的重要课题。从社会发展角度上,这个课题很广,在这里我们无法深入谈论,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借鉴,那就是加强监督。
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我们过去建设事业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工作作风拖沓,重复建设等问题无法根除。通过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很好的鞭策和激励我们克服这些问题,而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并非是我们的敌人,它的存在与我们是互惠互利的。比如,过去对于城市卫生来说,即使高密度的进行城市清扫仍然收效甚少,然而通过投放相应规格的垃圾回收桶等设施,既美观大方,又
功近利,也不能好高骛远,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认识到西部大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只有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工作做起,从我做起,从可持续发展做起,才可能迎来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山川秀美”的新西部、新中卫。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在这样一个热烈庆祝的场合,我发表此番讲话,旨在引起大家对祖国西部的关注,对中卫公用事业建设的支持。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中卫人民幸福美满。更欢迎您加入到中卫公用事业的建设中来。
第五篇:西部大开发调查报告
西部大开发调查报告
41092045 郭钧
西部开发背景: 中国三大经济行政区域
东部地区:北京市11(京)、天津市12(津)、河北省13(冀)、辽宁省21(辽)、上海市31(沪)、江苏省32(苏)、浙江省33(浙)、福建省35(闽)、山东省37(鲁)、广东省44(粤)、海南省46(琼)、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台
湾省(台)共14个省、市、区。
中部地区: 山西省14(晋)、吉林省22(吉)、黑龙江省23(黑)、安徽省34(皖)、江西省36(赣)、河南省41(豫)、湖北省42(鄂)、湖南省43(湘),共8个省、市、区。
西部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15(内蒙古)、广西壮族自治区45(桂)、重庆市50(渝)、四川省51(川或蜀)、贵州省52(贵或黔)、云南省53(云或滇)、西藏自治区54(藏)、陕西省61(陕或秦)、甘肃省62(甘或陇)、青海省63(青)、宁夏回族自治区64(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新),共12个省、市、区。
领导的智慧,社会主义的必然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亦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部署。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对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基础上把支持与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提到日程上,邓小平同志也做了深入的思考,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上,第373、374页)现在到了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我国东部地区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实力大大增强,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依然存在,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所以,目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了条件,而且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审时度势,把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国家经济布局指向和区域经济政策作出调整,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总揽全局,作出的面向21世纪的重大决策。
1.适应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是我们这两年来取得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适时调整与部署。在市场供求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要保证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必须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全国人口中近1/4居住在西部地区,只有加快西部的发展,提高西部民众的收入水平,使庞大的潜在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需求,才能为经济增长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2.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强有力的保证。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只有东部地区的发展,而西部地区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况,将影响全国经济的发展,拖整个经济发展的后腿。
3.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要素秉赋各异,相互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表明区际经济之间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对基础原材料和动力的需要,使整个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4.西部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居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的上游,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只有加快西部发展,使居于高山深谷者尽快从“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中走出,大江大河及其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才有保证。
5.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重要保证。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部分聚居于西部和陆地边境地区,加快西部经济发展,使愈来愈多的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走上繁荣之路,是巩固、加强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边境安宁与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
二、西部大开发要依靠两个手段、三股合力
两个手段是指市场机制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区域政策。
要素价格的变化和地区要素价格差异,是推动产业空间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20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大城市的土地、环保、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攀升,不少传统产业、产品的优势正在或已经丧失,西部地区应该利用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有利条件,在这些产业和产品上形成优势,赢得市场,站稳脚跟。传统理论在讲到产业空间转移时,往往解释为发达地区及大城市的工厂和设备向欠发达地区搬迁。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的是通过优胜劣汰,一地区某产业逐渐失去优势和衰落,而在另一地区发展起来,形成优势。因此,西部地区不能坐等“转移”,而应打主动仗。方式不同,中西部的付出与收益都大相径庭。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推进西部发展的积极效应,但单靠市场机制还解决不了东西发展的差距问题。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区位(处于国内运输网的末梢、国内大市场的边缘等)、历史基础和历史包袱(如“三线”建设时,工厂靠山进沟,社会负担沉重)等因素,使西部的市场主体和东部并非处于同等的起跑线。实践表明,区域发展差异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人才、资金、能源、原材料的流出造成欠发达地区缺少人力、物力、财力而降低发展速度的“极化效应”;二是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导致资金、技术、设备向外扩散而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扩散效应”。在经济起飞时,强大的“极化效应”和弱小的“扩散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如果单凭市场力量的作用而不进行政府干预,结果势必造成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通过中央政府的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使西部市场主体处于与东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非常重要。具体说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央财政支持加快西部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揭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前提;二是支持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保护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既是为了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亦是为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的安宁。在上游地区为改善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草)的过程中,国家和中下游地区应通过以粮代赈等方式予以补偿;三是保证西部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在义务教育、初级卫生保健等社会公共产品的享用上与东部地区大体持平;四是为某些国有企业还清历史旧账。60年代从备战出发在西部山沟里建了一些军工厂,现在产品要军转民,有的工厂要出沟进城,这几笔“旧账”让企业靠加强经营管理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消化不了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有关“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社会负担”所提的各项政策,有必要更多地向西部倾斜。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三股合力的共同作用。一是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加大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政策与资金投入的力度。二是广泛推进东部和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跨区域的资产重组。三是加快西部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探寻适应国内外大市场新态势、适合西部区情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前两者是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启动与推动力,后者则是关键与根本。只有通过后者,来自外部的种种支援和帮扶,才能转化为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自组织、自发展的机制,成为推动西部发展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
加快西部改革开放步伐包括加快西部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形成与壮大;加快西部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调整,使国有资本集中布局于优势产业,实行有进有退,以退求进;加快西部商品与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市场规则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加快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由过去按行业隶属原则管理所属企业,转向按属地原则,面向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市场主体,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通过制度安排与政策诱导,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使来自各个国家、国内各地区、各种所有制的投资者,在西部投资能取得合理回报,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
成就 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在这期间,多个重点工程已经开始运作或是已经竣工,比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
[3]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等等。
第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截至2009年,国家累计新开工西部开发重点工程70项,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中央累计投入财政性建设资金55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7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3100亿元。国家投入带动了社会投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0-2004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与全国同口径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2004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较之1999年增长了将近一倍,自身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西部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西部地区的经济效益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第二,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开始得到解决。党中央、国务院选择西部地区最薄弱的方面、也是长期以来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提出力争在西部开发头十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09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显著加强。西气东输工程提前一年全线贯通并投入商业运营,西电东送工程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提前完成,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全线铺通。截至2005年底,西部地区累计退耕地还林8467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1579万亩,退牧还草工程安排治理严重退化草原2.9亿亩。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一手抓关系西部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手抓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小项目,使各族人民不断得到实惠。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基本实现,县际公路、农村饮水、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工程积极推进,“两基”攻坚计划稳步实施,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和重大任务,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东西合作和对外开放领域。
经济
一、支持西部地区教育加快发展
加强统筹,科学规划。2000年,以“扶持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十大措施”为基础,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教育方面的若干政策细则》;两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事业“十五”及“十一五”规划等都把西部地区放在重要位置;2004年,教育部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联合发布了《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实现新跨越的战略目标与任务。
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推动西部教育跨越发展。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实现了西部“普九”的突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增校舍面积近1200万平方米,“两免一补”政策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校,使广大农村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并“学得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计划、“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央累计投入的360亿元中多数投向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加速发展。“西部一省一校工程”等,带动了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显著提高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农牧区教师素质。
重大政策倾斜,扶持西部教育加快发展。新增教育财政经费始终保持重点向农村特别是向西部地区农村倾斜。免费义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免费、贫困生资助等一系列惠民强教的政策均率先在西部地区实施。在高等学校设置、学位点审批、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向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倾斜,自2001年至今,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和生源计划安排增幅达到12.3%,高于全国高校分省计划平均增幅近8个百分点。
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支持西部教育开发。积极开展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贫困地区学校,东部各省市均与西部受援省建立了“县对县”的对口支援关系。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中支援高校已达到64所,使37所受援高校办学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春晖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西部人才培养特别计划”等措施,推动了海外留学人员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人才参与西部开发。2000至2008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无偿捐赠2850万美元用于教育合作项目。
二、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到2008年,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巩固率和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6%和90.2%,分别比1998年提高14和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完成率由1998年的74.5%提高到92.0%;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和在学研究生达到562.5万人和26.8万人,分别较1998年增长3倍和7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226.6万人,比1998年增加77.8万,带动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达到1191.1万人,比1998年增加55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998年的61.3%提高到2008年的80.0%。
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1998—2008年,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总投入从609亿元增长到3434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从362亿元增长到2506亿元,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小学和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5.2和5.9平方米,分别比1998年增加1.3和5.4平方米;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630元,比1998年增加了2097元;小学和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生均计算机台数分别达到2.8台和5.0台,较2002年分别增加1.5和2.9台,初中和普通高中建网学校比例分别为26.8%和58.4%,比2002年提高20和32个百分点。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师资素质明显提高。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和地方所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人数达到270万、38.3万和24.5万,分别比1998年增加28万、22.4万和18.6万人,各级学校教师短缺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由1998年的90.7%、79.5%提高到98.7%与97.6%,小学专科及以上、初中本科及以上高一级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69.6%和50.6%,比1998提高60和4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从1998年的 58.8%提高到86.4%,普通高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由1998年的16.7%提高到37.8%,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分别由2002年的11.3%、10.7%提高到18%和27%。民族地区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2008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除西藏个别县外均已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中少数民族在校生达到188.3万和88.2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加78.2万和37.8万人,在园少数民族幼儿的比例由2002年的14.1%提高到19.6%;内地共有18个省份举办西藏高中班,12个省份及28个城市举办新疆高中班,在校生分别达到1.9万人和1.7万人;全国共有1万多所学校使用21个民族的文字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保证了教育系统的长期稳定。
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活力明显增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统筹协调、分级负责、权责一致、规划有序的管理体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从本世纪初到2008年,西部地区的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由100.5万增加到242.8万,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由15.3万增加到37.8万,民办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由4.4万增加到75.4万,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在改革的过程中,西部各省纷纷行动起来,形成了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生动局面,许多实践为解决全国教育问题做出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已成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在积极创新城乡统筹教育发展的新道路,为全国探索有益经验;“普九”欠帐、代课教师等一系列困扰教育发展的难题在重庆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四川省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民族教育由普及小学教育到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标志新阶段的历史性突破,目前正在着力实施“藏区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组织藏区学生到内地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陕西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民办高等教育被誉为陕西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目前全省有各类民办学校4853所,在校学生136万人,教职工8.8万人,累计固定资产119亿元,民办本科院校和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数量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广西在率先实现“两基”后,又率先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培训和新型农民培养培训,使职业教育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劳动就业、社会和谐、改善民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1999—2008年间,西部地区累计培养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毕业生近3300万人,每十万人口拥有普通高校学生数由2001年的422 人增加近1200人。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1998年至2007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中,西南交通大学等7所院校累计有10大项目入选,占全国整体入选项目的10%,显示出很强的实力。
三、推动西部教育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总体思路
过去的10年成就辉煌,下一个10年再接再厉。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程中,教育必将继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加快教育发展,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是实现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族人民能够共同参与现代化建设、共享现代化成果是实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的根本。因此必须继续坚持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领域,继续坚持加大倾斜与支持力度,坚持改革创新,实现西部地区教育优先发展、跨越发展,力争到2020年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使西部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化
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西部大开发的整体目标,文化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作为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最近,江泽民同志又从执政党建设的高度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所有这些明确规定了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个文明一起抓,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总结出来的一条深刻的经验,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贯的方针。在西部大开发当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方针。要以“三个代表”的思想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在发展西部经济、改良西部环境的同时,大力加强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这里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达到西部的全面振兴。
西部大开发为文化建设提供广阔的历史舞台,文化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需要精神力量的引领。西部大开发,涉及到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自治区、市,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囊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这样广阔的舞台上,西部大开发这台威武雄壮的大戏已经拉开了序幕。文化建设应当大有可为。
首先,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毫无疑问,经济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文化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文艺作为“精神的火炬”和“奋进的号角”,要为西部的开发和振兴作好宣传和舆论引导,鼓舞和激发广大群众,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西部的基础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实践中去。
其次,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持。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包括教育、科技和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作为面向全社会的文化工作,其作用广泛而直接,不可替代。
第三,加强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对于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安定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国外敌对势力一直利用我国西部地区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我进行渗透和分裂活动。我们必须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丰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持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文化自身也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标志。特别要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譬如,西部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前景,充分利用西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形成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规模,完全可以培育出西部的支柱产业。
因此,对于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建设问题,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应根据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未雨绸缪,早作规划,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历史的经验不可忘。西部大开发是在东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的,完全有理由避免东部在开发过程中走过的某些弯路,吸取其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防止“一手硬”、“一手软”。我们一定要从西部大开发的全局出发,从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全面复兴的历史高度,以对未来负责的崇高使命感,及时制定适应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的西部文化发展战略和规划,真正做到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2010年重大项目
国家还将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将新增 500 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广西百色、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重要路段,兰州—重庆输油管道工程,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医疗卫生项目等。此外,还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小湾水电站等一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机场建设方面,根据“十五”时期西部地区民航机场“实施枢纽工程,发展支线机场,优化航线结构,提高运行效率”的基本原则,今年将开工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同时建设以成都双流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西安咸阳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和乌鲁木齐机场为中心的支线航空网络,逐步形成一个以主要枢纽机场为中心的轮幅式支线航空运输网络。
在铁路建设方面,以建设青藏铁路为契机,“十五”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将高潮迭起。主要有:修建沟通东西部通道的铁路线。加强陆桥通道、京兰通道建设,研究修建西北至华北地区便捷铁路通道,强化沪昆通道,建设沿江通道;修建西部省区间通道铁路。
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国家在投资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在去年计划安排的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 430多亿元,同时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专项建设基金。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和加快。公路国道主干线和路网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新增通车里程 1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00 公里。安排的国家级贫困县道路工程进展已经过半。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二。退耕还林还草共完成 1120 多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完成 780 多万亩。(数据为2009年)
国家对西部投资的安排上,主要安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续建项目在内,今年国家对西部地区安排的投资要比去年有较大增加。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人士认为,要在“九五”以来优先安排和近两年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项目的基础上,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同时要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和国外资金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西部的事、国家的事,东部、中部地区的企业都可以从参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找到共同发展的结合点
总结:
西部大开发取得成绩是令人瞩目的,党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西部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