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末代皇帝》观后有感
《末代皇帝》观后感
一部由法国,意大利,中国,英国,香港四国合拍的电影,导演是意大利人贝托鲁奇,令人惊奇的是它是首部在大陆获得拍摄的电影,是政府允许的,创建于1987年。那时作者还未出生,而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于1976年,片中主要人物,主角溥仪在现实逝世于1967年,出版过着作《我的前半生》。片中全片采用英文对白,那么由此可想剧本当然是由导演的国外团队编写。片中也有日本人,中国人使用本国语言。不过不都涉及在影片重要的角色之上,那么这样来说剧本也会涉及到别国的文学影响,只不过不太重要。它是一部很综合的电影,由西方人主导,历史戏剧观的角度拍摄并且制作的。并不是中国人,自己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讲述,而是第三者他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相对来说是比前者客观,公正的,有说服力,也会有他国的政治思想观念,对待人物的观念,简化了中国对于皇室,对于政治事实主观的描述,对正视人物的歪曲的纠正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那么这样来说片中的溥仪是很普通人的视角,淡化了很复杂的因政治缺乏的人性感,人性观。是有着正常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道德价值取向等观念,由一个复杂的历史政治人物,因他国的介入由此简化了实在一个普通人的人物命运,对于事实事物的选择,更能的凸显一个因上时代的变化,因家庭出身等等原因产生的个人的不幸,而对于共同历史来说又是万幸的,由于他的下台,结束了长达208年满清专制的统治,由于他的离开结束了长达5000年中国封建的社会制度,而由此走向了现代化。
令作者影响之深的是导演背景的音乐与镜头的运用十分的打动人,经典的片中台词“Open the door”一共出现了3次以上,实在让人联想起由当时慈禧太后统治的旧时代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而极具讽刺的是溥仪的家人死于吸食鸦片,而鸦片正视当时英法等国,敲开旧时中国的很重要的敲门砖。科技思想的落后终于促使我们“Open the door”了。不在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就像片中经典的段落溥仪趴在古老的故宫地砖上,听到陈旧的厚实的城墙外,喊杀打的声音,仿佛那时的旧中国被厚厚的城墙所隔离,与外部世界断开了联系了,外界发生的任何事物与我们好像没有任何的联系,英法等西方国家已经经过过工业革命,文艺复兴,不断的推翻重来推翻重来,而这边中国还在置办慈禧的六十大寿而大费国力……实在让人啼笑皆非。等待被日本人,英法国人的大舰大炮兵临城下时才猛然醒来。溥仪1908年接手慈禧,他父亲是清光绪弟,于1927年正式下台。而于后一直生活在紫禁城故宫,后被民国军队赶出此地……
总之这部电影很让人再次想起那段不堪的历史,片中溥仪提到的台词“他们就好像唱戏一样,在戏台一样,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成这样,”这是对他老师说道的,他看到那些他的仆人,后解放后溥仪成战犯,关押10年释放后回到北京,他遇见了关押他的所长,他的同胞弟弟,被当时的文革批判,打倒,指控关押。让人可笑的是那时的红卫兵,念叨的“什么造反有理”还有那些片中女战士在跳舞歌颂“新中国,革命”等等,让作者实在是不得不想起溥仪的台词“他们好像是唱戏一样,戏班子的”对于现实的描述,对于封建的遗留!让人可怕,憎恨。那时不尊重任何人,不尊重任何事物,……宪法有用吗?就像溥仪最后的那段他走到那个上面,把别人送给他的那个小盒子交到那个带着红领巾的少年手中一样,小少年在看守着这一切,如同“新的中国”一样年轻,无畏,不顾道德法??
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再也对国内,或是其他讲诉民国的电影再次索然无味了……它实在是太优秀了,本片获得了奥斯卡9项奖项。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它!那时的西方文化与传统中国文化之间的对立,矛盾,让人不得不想起今天的种种的来源,今天世界中国文化的产生,未来历史,科技思想的进步……改变不再只是割掉隔断那个陈旧的长长的让人耻辱的辫子,还有心中的辫子什么时候才能断开呢?是要对于愚昧无知的完全摒弃……对于今时今日,世界的,智慧的,先进的。要加于重视!盲目愚昧封建让人可怕,陈旧落后让人心酸退避。当有一天明白这一切时,任何人都是不得不叹息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的音乐,美术的应有采用了大量的日本人,而今天的电影人张艺谋在<满城尽戴黄金甲>《十面埋伏》的主要音乐,美术设计也是由日本人完成……而这几部电影都是很有历史感,很需要年代,文化的经验……而这经验也并非本国,传统中“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所能取代了……极具讽刺。本国益于为荣的艺术,所欣赏所观赏的是由他国完成的……中国无人吗??可笑。
第二篇:末代皇帝观后深情感
《末代皇帝》观后感
听叽里咕噜的英语述说泛黄的中国故事,有种古怪的感觉。看完末代皇帝,心生凄凉。当然,游鱼没有资格去怜悯末代皇帝。游鱼只是从一个皇帝的身上听到历史的长叹,看到命运的恶作剧。
有些评论说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这样史诗影片?游鱼认为,在讲究政治意识形态的中国,所有的导演都是不敢拍末代皇帝的。即使拍出来,也成为政治的解读,而不是人性的解剖。
欣赏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导演对溥仪充满同情,导演的同情是艺术化的,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了解,导演曾经说:“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溥仪充满悲剧感的,仅仅末代一词足以让人唏嘘不止。面对历史的车轮,即使是皇帝也无法抵制其前进,无法把握历史奔跑的方向。皇帝貌似威仪天下,手握天下人的生死大权,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是历史马车上的一名可怜乘客。
童年时候,溥仪想做个快乐的孩子,人们却强迫他坐在皇位上。少年时候,他想做个真正的皇帝,却被告知自己只是一个符号象征。青年时候,他想创立一个国家,却成为民族的罪人。中年之后,他以为自己是个罪犯,却被赋予平民的身份。一次又一次,他被命运戏弄,由不得自己。他孤独,这些小动物正是他自己!影片中曾多次出现了颇有意味的一句话“open the door”!一句是小时候他想看看紫禁城以外的世界却被侍卫拦住,他捧着白鼠向逐渐关闭的大门跑去,门关上的前一刻我以为他会把手中的白鼠放出去替他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他却愤怒的将小白鼠摔死在门上,以此来宣泄他对这囚笼的控诉!第二次是文绣离他而去他追出门在冬日的雪地里说出,那时的“open the door”已是软弱无力了。
命运是不公平的,生旦净丑,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命运又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扮演角色时候都是被动的。
后人评价溥仪时候,用得最多的一词就是“傀儡”。不过,游鱼觉得,溥仪
更象是个“囚徒”!他是最尊贵的囚徒。溥仪曾经讲过一句话,我这一生啊就是高墙,在宫内,一生下来是王府,三岁就进宫当皇帝,一眼看到的就是高墙,紫禁城的高墙。在与他的外国教师庄士敦的对话中,庄说道“为什么措词重要。如果你不能说出你的本
意,皇上,那你就不会说话算数了。一个绅士应该永远说话算数”。而溥仪的回答是“朕不是绅士,朕被禁止说心里话,他们常告诉朕该说些什么”。听到这里真是无尽的悲凉与同情。成年后的溥仪图强改革整顿宫廷却被贼臣愚弄欺骗,直到后来被军队逼迫退位正式离开紫禁城,迎接他的是士兵们的欢呼和炫耀功德旗帜,他带着墨镜默默走出宫门,我看不出他的失望与痛苦,感觉溥仪一生的感情都是隐忍的,我会替他失落,我无法不同情他!
但是紫禁城的高墙,仅仅束缚了溥仪的身体自由,可是腐朽的不合时宜的皇权意识却筑起围困他一生的高墙。正是这种自我围困,使得溥仪答应日本人去做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成为民族罪人。这样的自我围困,不仅没有满足溥仪做皇帝的意淫,更摧毁了溥仪作为普通人的幸福生活。溥仪的一生,是自我囚徒的一生。
电影最后,溥仪独自登上太和殿,告诉在故宫门卫的儿子说:“我是中国的皇帝”。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从宝座的座垫下掏出了50年前从陈宝琛那里取来的蝈蝈笼子。在红红的夕照下,一只蝈蝈从笼子里爬了出来。
游鱼看到这里,突然觉得,溥仪就是那只蝈蝈,本该在原野里,却被圈养在笼子里。蝈蝈是人的玩物,而溥仪是历史的玩物。
在电影中,溥仪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他是难以诠释的符号,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傀儡,历史的玩物。
第三篇:观看末代皇帝有感
“末代皇帝” 有感
翁琳琪
学号: 20122030
(计算机一班)
联系电话:***
沉痛,是那一声再一声的“open the door”;阴寒,是那斑驳罗汉旁慈禧的高床;失落,是那库房中的一把大火;绝望,自由又再次消逝。
神龟汤已经喂下,黑珍珠含在嘴里,至尊无上的慈禧太后离开她的帝国,留下了年幼的万年皇帝。朝曦进,天色明,溥仪笑了,三岁的皇帝,跌跌撞撞,满是好奇。“我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吗?”稚嫩的问题,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蛮横的命令身边的太监喝下墨水,却也只能在让袁世凯的的军队冲击着心灵。这并不是他的世界,孤单的走着,一个人跑着,这不是他的世界,这不是他的世界!
朱红的大门外是他短暂的童年,衣衫褴褛的孩童,吆喝的街贩,“我的母亲死了。”平静的语调,换来了同情的眼神,和关门声后冷漠的背影。只有帝师庄士顿的愤慨和怜悯:“这个孩子的母亲死了!”可悲的万年皇帝,可悲的十三岁少年。
再抑郁的生活也有幸福的一刻。上苍总有一分怜悯之心。婉容和文秀的双双到来,给溥仪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愉悦,他不在孤单一人,除了老师庄士顿,他还有志同道合的皇后,和温婉的妃子。
他们遣散了宫中太监,穿着西式的服装,在明媚的阳光下打着西
方的网球。被逐出宫,新的生活在洋酒灯舞中一天天度过。然而,生活在改变,人心也易改变,文秀走了,带着对自由的向往走了,婉容走了,带着颓败的身体走了,就像很早很早的奶娘那样,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open the door”,没有人回应。
溥仪的一生是跌宕的,先为帝,后亡国,成为阶下囚,最后回归社会,生命的纯真从一只蝈蝈开始,又从一只蝈蝈结束。历史是如此的会捉弄人,让人不停得拥有,不停的失去,最后又回到起点。我们自以为是的评判他人的人生,自以为是的所述己见,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就是历史的主宰,多么可笑,多么的不可一世。我们或激情昂扬,或嗟叹人生,在忙忙碌碌中起起伏伏,却不知道历史永远不会为任何人“open the door”。或者生活就是这样,只不过溥仪的线条更加曲折更加波荡。终有一天,最爱我们的人会一个个的远去,或者是我们离他们远去,呼不应,换不回。就这样珍惜吧,从一只蛐蛐开始,从最平淡的生活开始。
第四篇:观后有感
把“群众”刻在心里的村支书
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段爱平事迹有感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没有惊天动地,总是一点一滴,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这是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段爱平的颁奖词。
段爱平,女,中共党员,1956年8月生,2000年9月任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至今。十余年来,段爱平同志始终把集体的事、百姓的事作为头等大事,自己率先致富后,多次自掏腰包,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出资、垫资,动员全家义务劳动,带领村民修建了学校、敬老院、村通路,进行了电网改造、园林村建设、河道治理等;先富不忘穷乡亲,帮助村民联系贷款、提供借款,扶持运输业,壮大养殖业,输出劳动力,调整农业产业,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致富;在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今年的抗洪防汛中,她不顾自己裂缝塌陷的房屋,拖着病体带领村干部救助受灾的群众,得到了全村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甚至没有上过一天学,识字不多,但她用实际行动把“群众”两个字一笔一划刻在了自己的心里,为乡亲们做事就是给自己做事,为乡亲们花钱就是为自己花钱,为乡亲们过上好生活,她忘我工作,心系群众、服务百姓的一个个生动故事,每一次讲述都让人泪流满面,每一次倾听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学习段爱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她情系村民、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富不忘本、回报社会、倾心为民的大爱精神,敢想敢为、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恪守信念、敢于担当、尽职履责的敬业精神,学习段爱平同志,就是要真正把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转化为立志大干、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把真心爱民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把为民服务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讲政治、重品行、有能力、敢担当,立足岗位、尽职尽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完成好肩负的各项任务。
段爱平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大爱无私、服务群众的高尚品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代表,基层干部的典范。党员干部更要以段爱平为镜子,照一照自己,看看心灵美不美、境界高不高、敢不敢扛硬、作风实不实、工作干得好不好,要以以段爱平先进事迹为榜样,立足平凡工作岗位,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五篇:观后有感
参观有感
5月8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了北京参观-----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和中国自然博物馆.
首先参观的是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主要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的悠久历史,宣传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展馆共四层,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展示面积8000平方米.
展馆的展示可以分为北京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奥运会场馆规划建设、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交通规划建设、商务金融规划建设、北京的人文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内容.此外,还专门开辟了区县展区.进入展馆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京湾》青铜雕塑,作品以1:60000比例真实再现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形如海湾的地理环境特征.站在雕塑面前浓缩的北京尽收眼底.
展馆二层一副巨大的青铜浮雕,而浮雕的内容是1949年的北京旧城,以1:1000比例制作,高10米,宽9米。这座雕塑充分反映了1949年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南北和东西方向的中轴线十分明显,一个规划合理,宏伟的北京旧城跃然呈现。古朴的房屋,还有先前皇城园林中的湖泊,犹如森严的封建制度般的按部就班,十分整齐。
展馆三层的一个巨大的北京规划模型沙盘,规划沙盘按照1:750比例制作,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模型面积302平方米,周面铺满同比例正摄灯箱影像图近1000平方米,该区域浓缩复制北京现代城市全貌,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风韵和未来北京的现代;历史变迁展区,位于三层的西侧,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展示了北京从原始聚落到城市的出现,进而发展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首都的历史进程......展馆四层分布着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至五和3D电影院展览馆里面还有许多关于北京建筑规划的图片,与那件1949年北京旧城的浮雕相比真不知道变化了多少,但是毕竟北京原来是一座历史老城,所以在接受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让人觉得不是很舒服。而且在规划的时候,许多的遗迹和有意义的建筑都离我们越来越远。比如胡同文化,比如四合院。这些已经在北京很难找到了。城市是应该向着现代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不应该让那些历史古迹在城市版图上消失,在规划的时候,应该给它们留出应有的空间。美国的城市固然先进,但是没有任何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中国有着得天独后的资源和条件,就应该将这种资源利用起来,而不是在它失去后才知道去珍惜。
来北京规划展览馆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一种门外汉的感觉。以后学了规划我还会再来看看的,这样结合了知识才能真正看懂里面的东西。
.第二站是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500万元兴建的标本楼——“田家炳楼”,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是国内同类馆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好、功能最全、使用价值最高的标本馆,1992年落成并启用.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约20余万件,其中有相当数量为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植物标本,还拥有一定数量的模式标本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珍贵标本,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合川马门溪龙、世界上最早鸟类之一 的三塔中国鸟以及完整的整窝恐龙蛋化石等.
该馆现有四个大型基本陈列:古生物陈列、植物陈列、动物陈列、人类陈列.这四个陈列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并以生物进化为主线,以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展示内容,向观众普及生命科学知识.
动物——人类的朋友:
动物基本陈列包括:序、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保护动物、昆虫世界和动物之夜等7个主题单元.
一、序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往和变异性,主要分为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二、无脊椎动物地球上现生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依据体内脊椎骨的有无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占世界动物总种数的百分九十五以上,按其身体结构的异同分成三十多个门类.它们生活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成为人类生存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丽的珊瑚礁、五彩缤纷的贝壳更是让人留连忘返.
三、鱼类全世界鱼类现存种类最新估计数有19000-21000种,人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将其分为两大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鱼类是水中生活的最成功、最繁盛的脊椎动物,它们以多种多样的外观形态、颜色、一些特化的内部结构以及丰富、独特的生活习性,来适应各种水环境.无论是在海洋、湖泊、河川、小溪等各种水域,都能见到它们生活的踪影。
四、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具有水生脊椎动物与陆生脊椎动物的双重特性.它们既保留了水生祖先的一些特征,如生殖和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没有成对的附肢等;但当幼体变态发育成成体时,就获得了真正陆地脊椎动物的许多特征,如用肺呼吸、具有五趾型四肢等.众多我国珍稀两栖动物和体色艳丽的国外两栖动物标本使我饱足了眼福.
五、保护动物这个单元通过精心设计的图版、濒危和灭绝动物的标本、我国珍稀保护动物电脑演示屏和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仿真大熊猫模型等展览手段,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物种灭绝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野生动物灭绝的危机在警醒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因为一个不能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也许很快有一天也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全力拯救珍稀濒危物种,已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六、这个单元通过大量国内外昆虫标本、图片、仿真或夸张的模型等介绍了昆虫的特点、昆虫与环境、昆虫的特化、昆虫的一生、昆虫的行为、昆虫与人类等方面的内容。
古爬行动物厅: 古爬行动物厅向我们展示了生物界两亿多年前的景观,并以总鳍鱼、鱼石螈、蚓螈和异齿龙为代表,演示了脊椎动物从水域向陆地发展的复杂过程大厅中央展示了栩栩如生的恐龙骨架群,如中国人发现的第一条恐龙——许氏禄丰龙,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多媒体电脑可以让观众欣赏到恐龙的原始埋藏状态,并通过“化石搜寻器”来体味古生物学家挖掘恐龙化石的艰辛和乐趣,从模拟地层演示中体会到地球沧海变良田式的重大地质变化过程.还可以尽情参与“和恐龙赛跑”和“恐龙装架”等游戏项目二楼平台上展示着被称为“中国足迹”的恐龙脚印化石.还可以看到呈三层放射状的29枚粗皮巨型恐龙蛋,采集于中国广东南雄,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一窝恐龙蛋化石.古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由拟哺乳动物演化而来的。由于其特有的恒温优势以及中生代湿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哺乳动物得以复苏和大发展。该展厅馆分别详细介绍了长鼻类、奇蹄类、偶蹄类、食肉类、灵长类和被子植物的演化历程以及著名的山旺生物群。
在展厅中,我们看到了阶齿兽的复原图和骨骼标本,它是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同期最大的哺乳动物;还欣赏到庞大的象类家族,包括赫赫有名的高4米长8米的黄河象和铲齿象.观众还可以欣赏到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标本:目前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整个博物馆最好玩地方要数“恐龙世界”了.“恐龙世界”以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的时间顺序栩栩如生地复原了恐龙时代的面貌:活灵活现的蜀龙动物群,恐龙世界中弱肉强食的血腥场面,神秘莫测的侏罗纪大峡谷,恐龙时代海洋的繁荣景象,1.26亿年前的热河生物群„„
“恐龙世界”面积达1200平方米之多,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恐龙主题公园”景观区,该区域玻璃顶棚高近10米,为自然采光,展区内岩石、植被、瀑布、水沼等生动逼真.该展区主要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恐龙的生活环境,这里还设置了“恐龙视角望远镜”和“恐龙下蛋”等互动游戏项目,参观者可感受恐龙视觉,也可以在现场目睹恐龙如何下蛋,并在投放一枚硬币后得到包裹了一只小恐龙模型的恐龙蛋作为纪念.第二部分为侏罗纪晚期景象展区,主要展示侏罗纪晚期大陆的面貌,在这里可以领略喷发的火山所产生的熊熊烈焰和滚滚的岩浆.第三部分是“白垩纪公园”,主要通过热河生物群幻象和仿真恐龙模型来体现我国著名的辽西“热河生物群”景象.另外,“恐龙世界”中的所有恐龙模型均采用仿真材质制造,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接近真实体型大小,再加上在声电控制下身体可以自如转动、嘴巴可张合,还会发出一阵阵嘶吼声,让人们感觉到仿佛真的置身于恐龙国度。
这次的参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回忆,我了解到了北京规划的全局性,自然界的神奇,史前生物的强大,和琥珀的由来。尤其是在参观了规划展览馆后,感觉北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些规划将要靠我们来完成。而我们如果想去自己建设这座城市,必须有强大的知识储备作为后盾。希望以后我可以亲手去将那些图片上的东西变为现实。
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