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计划生育工作置于重要位置
把计划生育工作置于重要位置
一、重视和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
我校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任期内要逐年考核,离任时要做出交待,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的要求,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学校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岗位目标责任制,真正把计划生育工作落到了实处。一是提高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问题是关键,抓好对青少年的人口教育及女职工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实行例会学习制度。学校将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措施上墙,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明确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状况和本校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工作措施;三是抓好计划生育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计划生育教育活动。我们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及时发放独生子女费,积极落实计生干部岗位津贴。
二、强化基础建设,实行严格管理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学校重要工作之一。工作中,我们彻底摸清底数,严格分类管理,及时变更信息,坚持育龄妇女定期学习、检查制度,严把晚婚、一胎生育、独生子女费落实关,真正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管理,为每一个女职工建卡,对每个新婚女职工建立了档案,内容包括双人身份证、结婚证、婴儿出生证、生育证等。
近年来,我们落实计划生日政策,关心已婚女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经常随访女职工,了解情况,免费提供避孕药和避孕工具。每半年组织女职工透查一次。此外,我们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执法责任,学校每年与区教育局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增强了学校领导干部抓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
学校严格实行计划生育证书制度,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实行优生、优育、晚育,学校原则上一学期办理一人生育证,如要怀孕,育龄夫妇必须向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写出申请,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向学校汇报后,根据年龄大小和工作需要,由学校作出决定,办理准孕证,没有生育证的视为计划外怀孕,采取措施做流产手术,终止妊娠。
为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我们还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职工考核评估之中。另外,努力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确保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坚持三为主的方针:宣传教育为主、避孕措施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普及常识,提高全体教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以上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我校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目标的落实,我校计划生育率、女职工初婚晚婚率、一孩晚育率、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合格率、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均达到100%。
三、强化人口教育工作,让中学生从小树立国策意识。
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生物》、《地理》等课程,加强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计划生育知识教育,要求任课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并把考试成绩计入学生档案。我们还一学期组织2-3次专题报告会,从人口与资源、人口与发展、人口与社会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他们从小树立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意识和控制人口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全社会的责任的观念。
第二篇: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如何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家庭美德通过家风代代相传,为塑造个体人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供支撑,是历代政治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为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
家风也叫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也就是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晚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而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家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袁氏世范》等备受推崇。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风家教中有着充分体现。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中国传统家风家教的理念并不仅限于个体人格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旨趣在于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起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因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同生共体的,与政治文化是休戚相关的。许多政治文化理念原本是家风家教中对个人美德的赞誉,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倡导,通过各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逐渐演化而成的。它们润物无声地内化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政治理念,构成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教育资源。这也使中国传统社会家风培育的影响远远超出家庭范围。对个人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人安身立命、被社会所接纳的意义;对家族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荫泽后代、光宗耀祖的意义;对社会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作用;对国家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礼治天下、约束为政者行为的功能。中国传统家风家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领导干部的家风事关党风政风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这深刻揭示了家风在作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一个社会的良好民风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基础的,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家风与党风政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与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很大关系。新形势下,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的家风事关党风政风。
中国传统社会提出的治国与修身、齐家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当今时代也有充分体现,不能齐家就不可能很好治国,要想齐家就必须修身。习近平同志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这几个层面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家庭有优良的家风家教,这个家庭就会和睦兴旺;无数家庭传承优良的家风家教,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充满和谐友爱;好的家风家教涵育无数扶危济困、廉洁奉公、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我们这个国家就会充满凝聚力、向心力,国家发展就会蒸蒸日上。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家风对全社会所起的教化和熏陶作用。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家风正、家教严,才能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才能保证“后院”不起火。领导干部的家风正了,不但可以防止家属把领导干部“拉下水”,而且对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也是一种激励和保障。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从领导干部个人角度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修身、齐家,把家庭建设成坚强堡垒。当前,从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情况看,一些领导干部的落马与其家庭有很大关系,“丈夫办事、妻子收钱”这样的家庭式、家族式腐败案例屡见不鲜。而一些官员子女依靠父辈手中的权力非法牟利、胡作非为,更是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也是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许多场合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家风建设的要求,真正做到正家风、严家教。
坚持严以律己,为家庭成员做表率。领导干部大多是一家之主,要形成良好家风首先必须从自己做起。在家风问题上,也存在“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的现象。如果领导干部自身不正,就难以带出良好家风。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为个人和家庭谋私利,决不能使权力在亲情面前变异,更不能搞“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
坚持传承创新,不断丰富家风建设内涵。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家教倡导仁爱、勤俭、诚信、孝顺等,这些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干部要善于汲取传统社会家风家教中的积极因素,正家风、严家教。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在不断发展变化,家风建设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民主、平等、和谐、法治、责任、宽容、感恩、独立、自律等成为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一些积极价值观纳入家风建设中,尤其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坚持严格要求家属,保证家庭风清气正。要形成良好家风,领导干部就要严格要求配偶和子女,决不能纵容、默许配偶和子女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非常重视家风建设,坚持严格管理家属。领导干部应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严格管理家属的优良传统,对家属严格要求,决不能因为亲情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旦发现家属有利用自己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倾向,就要坚决制止,防止小错酿成大祸,保证家庭风清气正。
第三篇:“把官员私产置于阳光下”
把官员私产置于阳光下
9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大连出席达沃斯论坛期间回答企业家的提问时表示,要逐步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依照法律对各种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予以严厉惩处。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温总理表态要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勇气,对此,人们充满期待。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官员的财产状况始终是一头雾水,模糊不清,甚至成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只有当贪官“出事”了,被有关部门查处了,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些贪官是如此“富有”,聚敛了如此多的不义之财。显然,正是由于财产不透明、不公开,使得一些腐败官员能用各种手段为自己谋私,为自己攫取财富,却往往臵身于监督之外。
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对于预防腐败、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意义重大。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反腐败力度,贪官纷纷落马。但从长远看,要杜绝腐败,就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防范制度以及实施体系,让各级官员接受公众的监督。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让官员的私有财产臵身于阳光之下,通过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让官员不敢向非分之财伸出贪贿之手。
其实,通过公开官员财产,实现对权力的监督,确保官员的廉洁,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全世界已有97个国家建立了这一制度,也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香港多次被评为“全球最廉洁的城市”,其建立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可谓功不可没,它让官员的私产臵身于阳光下,接受公众的监督,避免了贪贿的可能。而香港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之所取得成功,又与其严格甚至严厉的责任追究体系有关。2003年,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宣布增加汽车首次登记税前,购入一辆凌志房车,由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申报,被认为有避税之嫌,最终被迫辞职,便是一例。
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也是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呼声。因为只有官员财产公开,才能让人民群众对官员财产和权力的监督成为可能,为群众监督提供制度基础。当然,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肯定会遇到一些障碍,因为它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不管会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希望积极推进尽早建立这一制度,因为它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作为财产公开的当事者,各级官员也需切实转变观念,勇于将自己的家产晒在阳光下,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税负痛苦指数”难以求证
有些真相可以求证,甚至即使是某些官员宣称是“国家机密”也可以求证。比如,邯郸市提拔29岁的阎宁为馆陶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10年9变岗,3年4升迁,尽管县里官员称他的简历是“国家机密”,其实完全可以求证真相。再比如,洛阳国家公职人员非法囚禁6名女孩于地窖中当性奴,当地官员称记者报道是“侵犯国家机密”,也无法阻挡记者求证真相。所谓“国家机密”,在一些地方是用来遮挡落后与非法的借口,并非是这里有先进的东西怕人知道。
有些真相不可以求证,即使是最伟大的记者也无法找出真相。9月19日,《人民日报》在“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专栏,刊发《“中国税负世界第二”说法不实》的记者“求证”真相的文章。结果是“背后的真相”没有找到,反而又引发中外媒体关于税负和税负痛苦的新一轮喧哗。
美国《福布斯》杂志3年前推出“税负痛苦指数”榜单,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媒体把它当真。一是因为谁都知道美国人最擅长利用统计数字骗人,此类技能美国人世界第一。二是《福布斯》为了卖自己的杂志,必须要经常搞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东西,跟着它设臵的议题跑,捧也好,批也好,等于帮它做免费广告。中国近来有些媒体喜欢炒一下“回锅肉”,无非是 寻找卖点,因为下一报刊征订又开始了。大家都来求证,最高兴的是《福布斯》,最不高兴的肯定是中国税务部门。
中国是个税费大国,不用争论或统计,事实自有公论。中国的专家说宏观税负有三种统计口径,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又说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口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无论按哪种口径,中国都“低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专家说,根据OECD统计口径计算,2007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宏观税负分别为27.9%、28.3%、36.0%、43.5%。按此标准,我国这一年为21.7%,比上述国家均低。
以前或许我们的税负低一些,今年可能真的不低了。根据财政部报告,今年1到8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533.97亿元,增长30.9%。全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已无悬念。这个收入还不包括土地出让金、收费、罚款及部分预算外收入,而一般现代国家预算都是包含这些的。不进入预算的这块收入,大概属于地方级别的“国家机密”。保守估计,这块收入在3万亿只多不少。也就是说,全国今年财政收入至少在13万亿以上。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是人不分男女老幼,中国人均税负在1万元以上。现在国家统计局只公布城乡居民收入,去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如果按13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年收入不会超过2万元。人均1万多元的税负,人均1万多元的收入,税负轻重还需要求证吗?
税负痛苦与否难以求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不可比性。有人的孩子上学不交择校费也能上好学校,有人看病花钱少也能吃贵药,有人不交过路费也能在高速路上跑,有人花很少的钱也能买上市价房,有人吃菜也有财政补贴。即使是同样的收入,同样的税负,不一样的支出,自然对税负的痛苦感觉也不一样。我的看法是不争论,争论不清的问题各抒己见,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
看《新闻联播》,还是看面孔?
25日晚《新闻联播》中两位新主持人欧阳夏丹和郎永淳
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又换新面孔了,引来公众新一轮的围观。这两年,《新闻联播》一出新闻,我记忆不错的话,大抵都与“新面孔”有关。这一回是欧阳夏丹和郎永淳,上一回是李梓萌和康辉,再往前是海霞和郭志坚。毛主席说过:“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老的退了,新的补充进来,这种正常的更替现象,在《新闻联播》那里不知怎么每每成为比新闻品质改进本身要重要得多的事情。
《新闻联播》,顾名思义,这里的主题词或曰关键词应该是“新闻”而不是“播新闻的人”,尤其是央视的权威地位以及《新闻联播》的黄金播出时段而言,“新闻”二字的分量在这里更不言而喻。现在,恰恰相反,《新闻联播》的内容应该如何改进倒是没多少人关注——至少没有像“面孔”这样大张旗鼓,反而动辄为“年轻化的”、“清新的”播音员出镜而欢呼雀跃不已,这就分明是在这个与娱乐南辕北辙的栏目里,硬塞进些娱乐化的元素了。这几年对待全国“两会”即有这种倾向。“两会”召开之时,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往往不是那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正式议题,而净是一些明星代表委员的“花边儿”玩意,或者那些令公众啼笑皆非的议案提案。这种现象已经备受诟病,而过度关注《新闻联播》播音员的面孔,则显然还没有被人们意识。新面孔既出,若干专业人士摇身一变成了看相的。不知是谁,把《新闻联播》播音员的面孔名曰“国脸”,看相的人们于是发现,国脸要“国字脸”才般配。有个医学博士就这么分析李修平:面部比例周正,恰好符合“三庭五眼”,从整容外科角度上挑不出瑕疵。并且在他看来,《新闻联播》历届主播面部都遵从同样的标准。不知是他自己此番看走了眼,还是有个副教授存心和他较劲,人家说欧阳夏丹、郎永淳的“新国脸”打破了国字脸惯例,尖下巴,面部轮廓线条很柔和,没有分明的棱角,这类脸型的人有很强的俏皮感,特点是亲切、活泼。博士先前还说,国脸最适合播报《新闻联播》节目,因为“严肃的外貌会使得他们说出的新闻更让人信服”,脸型越尖越娱乐化。照这么来看,欧阳和小郎这对新面孔到底选对了没有,还被他们“释疑”得糊糊涂涂了,不知你怎么样,反正我糊涂了。前提得明确,那两个人并非在掐架,是在下把他们两个的言论摆在一起,试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我在从前也是看《新闻联播》的,但任何面孔都只是捎带看一下,从来不当成重点,谁在那里播报没有关系,看的是内容。说来惭愧,好久没看了,故用“从前”二字。我想《新闻联播》肯定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然后服务自己的目标人群。如果有民调到我,我得老实承认,自己似乎不属于那个人群,所以就知趣地投奔了央视的其他新闻栏目,像“东方时空”、“新闻1+1”,尤其是白岩松的周末盘点,如果守着电视机的话,如果看新闻的话,离不开这几个栏目。在我看来,《新闻联播》现在的以及今后的任何“新面孔”出现,充其量都只是“新陈代谢”的一种,委实不必要过度关注、过度解读,过度了,就是在舍本逐末。因此,我倒是赞同一篇报道里说的,《新闻联播》“其他方面的变化更加令人期待”。
廓清官女炫富彰显监督进步
从郭美美到贵州副县长的女儿尤异希,“炫富门”屡屡牵动社会神经的背后,是公众对一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不满情绪。反过来,又正是这种情绪使公众对一切看起来不正常的现象都保持高度敏感、警惕与质疑。而这,也正是社会监督的一大缘起。
无论是郭美美的炫富,还是尤异希的炫富,从表面上看都有“不正常”这个共同的特征,不管最后被证实还是被证伪,就都有了被监督的足够理由。因为从表象上看,尤异希“左手提一个LV大旅行包,右手挎一个橘红色爱马仕包”,直接而直观地刺痛了公众的眼睛,挑战着底层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刺激着社会的不满情绪。一个副县长,靠正常的工资收入是不可能支撑起女儿的奢侈的,公众也就有了足够的疑问。
这种时候,埋怨社会公众太敏感、见风就是雨的想法是不对的。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赋予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我们的社会恰恰应当欢迎这种监督,欣慰于这种对一切不正常现象的高度敏感。
这种敏锐的监督,代表着一个社会的良心与温度,意味着公众依然挚爱这个国家,把它当成自己的归依,对不正常现象予以批评,是希望国家会变得更好。如果对不正常现象都漠然视之,才是深可忧虑的。这种敏锐的监督,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具建设性的力量。正是因为这种力量的存在,使那些掩抑不住的腐败分子初露端倪之后即被发觉,使一切不正常的现象都必须接受网络的晾晒、公众的质询。对这种敏锐监督予以重视,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线索进行调查后给公众一个交待,以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则是导引这一公众监督力量成为建设性社会力量的有效手段。
在这个意义上,贵州副县长否认女儿炫富,称名牌包是假货花费不足百元,以及说明自己女儿每月生活费仅800元,生活其实很节俭等等,恰恰说明公众监督起了作用,体现的是一种监督的进步。不管此说真假,至少说明在社会公众监督面前,官员不能无视与漠视,必须予以回应。没有问题,就应当自证清白。如果自证不可信,就应当由官方监督机构介入,给社会公众一个答复。
因而,当这一番否认能服众,则此一事件的社会监督过程即告完结。如果不能服众,则纪检监察机关就有必要介入,以此为线索进行客观调查,以证实或证伪,给公众质疑一个结论。
“我爸是市长”,到底谁说的
不失语、不失真、不失衡,避免造成社会认知的空白、错误、偏差,才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正确发挥媒体的作用
继“我爸是李刚”之后,最近又冒出个“我爸是市长”。所不同的是,这回失实的,不是语境、语气,而是基本内容。近日,温州高三学生马某,因停车与路边小卖部店主发生纠纷。在争执中,他打伤了店主2岁的女儿;开车逃跑时,又撞伤一名上前阻拦的热心市民。据媒体报道,马某事发时曾大喊“我爸是市长”。
随即,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阵阵叫骂。可当事人说,并没喊过这句话。目击者也表示,现场没有听到这句话。后来警方证实,马某父亲是一名商人,并非市长。
打了人,撞了人,马某应该受罚,这一点毋庸臵疑。但是,“我爸是市长”是如何产生、并不断扩大,最终成为这起说不上复杂的治安事件中最引人关注的要素?
这其中,一些媒体对于现场情况未经充分求证就进行发布,恐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我爸是市长”的流行。
这提醒我们,媒体作为大众认知社会的窗口,在挖掘、还原事实本来面目时,应绷紧“准确”这根弦儿。简单地贴上标签以博眼球的做法,会加深社会对立情绪,可谓后患无穷。
再深入一层想:为什么“贴标签”的报道往往能一时风行呢?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复杂多发,而要彻底根除,又非一日之功。比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官员腐败、社会不公等等,人们对其深恶痛绝。这就是“贴标签”风行的心理基础——一件事,如果跟腐败、特权联系上,那就会得到放大,就能拨动大众情绪,造成人人喊打的局面。
可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联系,却会背离真相,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并且,也会拼凑出一张时时冒烟、处处着火的社会图景,夸大问题的严重程度,增加社会阶层间的裂痕,动摇人们的信心。当大众发现自己被愚弄了之后,还会造成“狼来了”效应,真正的特权行为、衙内做派便会溜出人们的视野。
在各类消息纷繁复杂迷乱人眼的信息时代,媒体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失语、不失真、不失衡,避免造成社会认知的空白、错误、偏差,才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
林丹退赛伤了谁
日本羽毛球超级赛上,林丹又退赛了,引来马来西亚主教练强烈不满以及世界羽联的关注。
林丹在“小比赛”中退赛,确实太频繁了,每次都因“伤病”,可一到关键比赛,他却生龙活虎。反差如此鲜明,确实引人不快。
不错,这样做很“聪明”,节约体力,保持斗志,还能帮本队培养新人,但问题在于,体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胜利,还是为了参与? 不错,竞技场上充满竞争,在规则范围内投机取巧无可厚非,但这就会造成经济学上所说的“公地危机”。任何一个运动,它的影响力、观众缘是“公地”,需共同维护,如果每个顶尖选手只想自己的利益,都不来参加“小比赛”,那么,谁来拓展羽毛球运动的影响?如何赢得观众?当这项运动走向衰落时,得再多金牌,又有何意义?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大国,就应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艰难起步阶段,为争取金牌,不惜重点投入,强化手段,尚可以理解,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奥运金牌、世界金牌,何必再为了这区区一块金牌而卖弄小聪明呢?这样的小聪明,怎能赢得尊重?
金牌重要,但金牌是人创造的,它既可以标志荣誉,也可以标志耻辱。为了虚幻的成绩,我们不能丧失基本的信仰与坚持,不能背离体育为沟通、为尊严的根本原则,在今天,我们不应向世界大喊:我们是一个善于夺金牌的国家。我们应告诉世界:我们是一个有真正体育精神的民族。
当然,这一次林丹可能是真的受伤了。但转过头来想想,他不是选择退出,而是坚持比赛,就算经过拼搏输掉了,甚至中途放弃,这不是更能体现体育精神?对年轻选手的帮助岂不更大?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岂不更有利?对提升国家形象,岂不更有价值? 我们不能沉浸在这样的错觉中,似乎成绩才是光荣,胜利才是骄傲。其实,成绩与胜利往往招致别人的恐惧与嫉妒,只有谦逊与对规则的尊重,才能收获人心。
“1
今年5月,43岁男子任乐亮在洛阳购买了200元的电脑椅,索要发票被拒。随后,他到西工区国税局举报,并为配合调查取证,先后往返10多次。6月3日,执法部门对被举报对象做出处罚,并向老任寄来“1元举报奖”的领奖通知书。“这简直就是侮辱人!”老任一怒之下将国税局诉至了法院。(9月22日《大河报》)
又是“举报逃税有奖”,又是“感觉受辱起诉”。离媒体稍早报道的广州花都区“5元举报奖”不到一月,涉及举报逃税“由奖而气、由气而诉”的“1元举报奖”,便又粉墨登场。而诉讼结果似乎又是如出一辙:奖励虽少,但符合程序。
“积极举报”等于“踊跃受气”?现实中接二连三出现的“超低举报奖”事件,足以引发公众去作这样的“务实”联想。不管税务部门在法庭上如何理直气壮地回应“受辱”质疑,并且几乎肯定会无惊无险地打赢这种官司,但也最好谨记一点,事情传开之后,有些方面其实早已失分——元举报奖” 这秀作得也太假了吧 这就是民意和民心。
是的,“1元举报奖”也好,“5元举报奖”也罢,既然税务部门能够认认真真地发出来了,应该也就不会忌惮你“领奖人”又气又羞,甚至于对簿公堂。这种“必胜的信心”来自哪里,当然便是“你气你恼是自找,我有程序最可靠”。而问题是,就算“不怕你告”的心态无可厚非,但“这秀作得也太假了”的形象,若是广为传播开来,并且慢慢定格下来,对于税务部门,尤其对于“举报有奖”的宣传引导,是喜耶,还是忧耶?
且不说社会公众是出于何种心态举报逃税,有一点必须值得重视,这就是任何公民对逃税行为的属实举报,都应看作是“强化税收监管、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支持。这样的殷殷热情,不去千方百计地扶持鼓励,却时不时地搞出“1元”“5元”来泼冷水和嘲弄人,你说是“依法颁奖”,我却可说是作秀作得令人寒心了!再者,明知奖励设计欠妥,却让“秀奖”一再变成“羞奖”,这哪里还有“鼓励举报”的丝毫积极意义。
我对商界的“最低消费”,向来是持反对态度。不过,鉴于公权部门“超低举报奖”的不断羞人,真的要大声疾呼一下:要么请“超假作秀”别来恶心公民,要么还是顺应时势,尽快定出一个稍显真诚的“最低举报奖”吧。
第四篇: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
位置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市委一届四次全委会议讨论通过的全面建设xxx小康社会是我们市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我认为,建设xxx小康社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
古河东山明水秀、鸟语花香、自然和谐、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即便是在三十四年前的上世纪中叶,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乡村山间泉水叮咚,河水荡漾,鸟鸣山涧,果压枝头,绿染遍野。然而,当我们xxx在由传统的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和经济强市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极大地妨碍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发展经济,对我们这个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来说,完全是正确的,但片面理解小康,而忽略前面“全面”这个特有的限定词无疑是不可取的。这里,仅以刚结束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结果来说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受到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严竣挑战。
首先是国土安全问题。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森林草地是我们悦目的风景,现在正承受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草地退化等多方面的威胁。据统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8456平方公顷,占总面积的%;每年土壤侵蚀总量万吨,地表土平均每年损失毫米;农药施用量为6860吨,施用农药面积占全部耕地的%,农药污染面积约为23公顷;草地(与森林一起被称为地球之肺)面积呈减少趋势,1999年草地面积为公顷,比1986年减少了XX公顷;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面积1999年为116496公顷,1996年为公顷,相对减少了60170公顷。由此可知,全市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其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下降,因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导致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化,有效生存空间逐年减少,过去的风景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次是水安全问题。山西省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全国排倒数第二,而我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省最低的。一方面全市地表水量逐年减少,汾河、涑水河断流现象逐年严重。汾河从1972年开始有了断流记载,一般每年断流4~5次,每次断流时间为4~17天不等。1990年至XX年,每年有4次断流,但间隔却长达2个月。涑水河在1956年以前无断流记录,1957年断流2次,共32天,以后断流天数逐年增加,自1992年以来全年断流。另一方面,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万m3,可开采量为万m3,实际可采量为80700万m2,占到%,严重超采(超采率达115%)面积逐年扩大。随着我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工业和城镇用水呈快速上升趋势,缺水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在缺水的同时水又脏,涑水河水质级别劣于五类,汾河水质级别也劣于五类,而地表水一般超过三类的水质对农业和工业用水都失去了任何使用功能,更谈不上人畜饮用。更为严重的是,全市地下水污染严重。据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数据表明,xxx市城区地下水从1991年至XX年间,硝酸盐10年有7年超标,氟化物12年有11年超标。另据卫生防疫部门调查,全市供给人畜饮用的地下水有84%是不合格的。地下水污染与滥施农药化肥、水土流失和地表水污染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超采和水污染挤占了生态平衡所必须的生态用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植被破坏,水生生物灭绝。
第三是环境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处于相当高的排放水平,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要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则分别需消减40%和60%。我们更要看到,随着一批规模企业的相续建设和投产,全市排污总量正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全市的污染总量控制工作就显得更为严竣,环保工作就显得更为艰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我市的环境已经遭受到相当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一般和较差的县(市、区)已占全市的总县(市、区)数的53%,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健康,阻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限制着绿色农业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初步估算,XX年全市仅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经济损失总计为亿元,约占全市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由此可知,加强环境保护不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紧可松的事情,而是必须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为保障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只有把优美的环境资源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把环境保护放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相适应的位置,立足于建设,着眼于发展,从基础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大力强化环境意识,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建议:
一是加强环境警示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重点抓好环境市情、国策和生态破坏警示教育,广泛宣传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为建设优美的河东大地而奋斗。
二是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之所在。我们需要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纳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之中,实行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同时,建立起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组织各类专家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重大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全面实施分区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就需要对黄河小浪底水库、涑水河源头区、中条山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护重点预防区及重点监控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利用和科学恢复制度,尽快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对重点自然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辖区,要认真做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范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管理。同时,加强全市各类生态示范区、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科学研究投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制机构和科研机构建设,为逐步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生态保护投入机制。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对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实行承包到户,确定林草权属,及时足额兑现补助政策;按照“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环境效益补偿制度,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同时,市县两级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环境保护投资。
五是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和城镇环境管理。农村环境整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污染和城镇污染是全市环保工作的难点。我们需要开展认真的城镇和农村污染调查,加强环境管理,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作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绿色消费,转变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立起节约型和循环型社会,因地制宜地加强城镇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流域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综合整治,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环境保护是21世纪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建设优秀旅游城市的需要,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加强合作,尽快行动,为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绿色xxx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市委一届四次全委会议讨论通过的全面建设xxx小康社会是我们市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我认为,建设xxx小康社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
古河东山明水秀、鸟语花香、自然和谐、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即便是在三十四年前的上世纪中叶,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乡村山间泉水叮咚,河水荡漾,鸟鸣山涧,果压枝头,绿染遍野。然而,当我们xxx在由传统的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和经济强市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极大地妨碍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发展经济,对我们这个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来说,完全是正确的,但片面理解小康,而忽略前面“全面”这个特有的限定词无疑是不可取的。这里,仅以刚结束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结果来说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受到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严竣挑战。
首先是国土安全问题。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森林草地是我们悦目的风景,现在正承受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草地退化等多方面的威胁。据统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8456平方公顷,占总面积的59.63%;每年土壤侵蚀总量4110.6万吨,地表土平均每年损失1.6毫米;农药施用量为6860吨,施用农药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7.9%,农药污染面积约为23公顷;草地(与森林一起被称为地球之肺)面积呈减少趋势,1999年草地面积为20.7公顷,比1986年减少了2000公顷;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面积1999年为116496公顷,1996年为176666.7公顷,相对减少了60170公顷。由此可知,全市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其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下降,因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导致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化,有效生存空间逐年减少,过去的风景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次是水安全问题。山西省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全国排倒数第二,而我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省最低的。一方面全市地表水量逐年减少,汾河、涑水河断流现象逐年严重。汾河从1972年开始有了断流记载,一般每年断流4~5次,每次断流时间为4~17天不等。1990年至2000年,每年有4次断流,但间隔却长达2个月。涑水河在1956年以前无断流记录,1957年断流2次,共32天,以后断流天数逐年增加,自1992年以来全年断流。另一方面,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44445.1万m3,可开采量为122485.3万m3,实际可采量为80700万m2,占到67.7%,严重超采(超采率达115%)面积逐年扩大。随着我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工业和城镇用水呈快速上升趋势,缺水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在缺水的同时水又脏,涑水河水质级别劣于五类,汾河水质级别也劣于五类,而地表水一般超过三类的水质对农业和工业用水都失去了任何使用功能,更谈不上人畜饮用。更为严重的是,全市地下水污染严重。据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数据表明,xxx市城区地下水从1991年至2002年间,硝酸盐10年有7年超标,氟化物12年有11年超标。另据卫生防疫部门调查,全市供给人畜饮用的地下水有84%是不合格的。地下水污染与滥施农药化肥、水土流失和地表水污染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超采和水污染挤占了生态平衡所必须的生态用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植被破坏,水生生物灭绝。
第三是环境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处于相当高的排放水平,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要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则分别需消减40%和60%。我们更要看到,随着一批规模企业的相续建设和投产,全市排污总量正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全市的污染总量控制工作就显得更为严竣,环保工作就显得更为艰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我市的环境已经遭受到相当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一般和较差的县(市、区)已占全市的总县(市、区)数的53%,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健康,阻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限制着绿色农业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初步估算,2000年全市仅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经济损失总计为87.73亿元,约占全市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50.89%。由此可知,加强环境保护不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紧可松的事情,而是必须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为保障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只有把优美的环境资源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把环境保护放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相适应的位置,立足于建设,着眼于发展,从基础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大力强化环境意识,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建议:
一是加强环境警示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重点抓好环境市情、国策和生态破坏警示教育,广泛宣传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为建设优美的河东大地而奋斗。
二是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之所在。我们需要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纳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之中,实行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同时,建立起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组织各类专家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重大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全面实施分区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就需要对黄河小浪底水库、涑水河源头区、中条山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护重点预防区及重点监控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利用和科学恢复制度,尽快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对重点自然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辖区,要认真做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范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管理。同时,加强全市各类生态示范区、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科学研究投入,健全生态环境保~制机构和科研机构建设,为逐步建立高标准、高质
量的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生态保护投入机制。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对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实行承包到户,确定林草权属,及时足额兑现补助政策;按照“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环境效益补偿制度,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同时,市县两级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环境保护投资。
五是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和城镇环境管理。农村环境整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污染和城镇污染是全市环保工作的难点。我们需要开展认真的城镇和农村污染调查,加强环境管理,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作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绿色消费,转变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立起节约型和循环型社会,因地制宜地加强城镇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流域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综合整治,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环境保护是21世纪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建设优秀旅游城市的需要,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加强合作,尽快行动,为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绿色xxx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