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推进潍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8:0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推进潍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推进潍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第一篇: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推进潍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推进潍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交警支队面对交通管理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为载体,以交警警务改革为主线,以满足和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为目的,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开创了我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有序、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1至8月份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54起,死亡214人,伤1121人,直接经济损失317.0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四项指标稳中有降。全市公安交通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做法,得到了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焕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吴鹏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新起,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立全的充分肯定。

一、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的经验做法

(一)推进交警警务改革建设,全市交警警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12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立全宣布交警警务改革正式启动,拉开了全市交警警务改革的帷幕。一是完善扁平化指挥机制。按照“高效、权威、快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后期建设,及时解决建设和应用的衔接问题,切实发挥了指挥调度、交通控制、信息管理、检查督办等作用。实行扁平化指挥以来,民警的反应能力同比提高了50%,城区道路的通行效率同比提高了40%;利用系统查获肇事逃逸案件48起;为侦破城区“2.22”系列盗抢案、“2.25”持枪抢劫案、“2.28”和“3.08”系列砸车玻璃案等治安、刑事案件提供有效线索1280条。二是推行网格化勤务管理模式。按照“点线结合,条块联动,方便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将城区划分为74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由中队一名领导具体分管,配备1名警长,1至2名民警,2至4名交警保安员,警务区民警达到260名,占路面总警力的65%。警务区民警实行错时弹性勤务模式,根据交通流的时段特性,实行高峰时间定点管理,平峰、低峰时间流动巡逻,对道路实行24小时管控,形成了全方位、全天候严管声势,全市道路管控覆盖面达到75%,同比扩大了20%。三是深化交警警务进社区建设。在城区较大社区、政府行政审批大厅、大型厂矿企业、汽车销售4S店等设立交警警务室,将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事故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安全宣传等5大类34项交通管理业务全部下放,延伸交通管理工作触角,夯实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根基。截止8月30日,在全市建成了车管服务网点208处,共办理换领驾驶证2986个,驾驶证年审6870个,代理补办驾驶证5760个,非现场处罚10120起,快速处置简易道路交通事故907起,办理通行证6763个,接受群众业务咨询76000人,发放宣传材料57000余份,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网点式服务格局。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市社会管理效能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切实发挥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智能化管理城市交通的能力和水平,加大非现场执法的力度,减少了民警与群众的正面冲突。今年以来,非现场处罚26.1万起,居全省第一。二是研发机动车检测线远程动态监控平台,对全市31条检测线的检测过程、检测数据进行实时远程动态监控,堵塞了不上线、不按规定检测车辆以及不合格出具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的漏洞。研发了驾驶人考试监控平台,对全市9个科目一考场、4个科目二考场实行远程动态监控,图像、数据信号实时上传,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解决了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考生替考等问题。三是在车辆管理、事故处理等重点执法窗口安装了音频、视频监控设备,为执法岗位民警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执法活动,既维护了民警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保证了执法活动按程序进行。

(三)深化创新举措,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在市车管所和考试中心设立了警民信息互动台,自主研发了社情民意收集处理系统,架起了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赢民心,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截止8月份,共接待群众咨询6173人次,受理群众投诉56起,征集意见建议126条。二是研发了社区基础警务工作平台,民警通过平台即可完成违法处罚、积分查询、车辆驾驶人年审等工作;研发了道路交通管理短信服务平台,适时给车主发送非现场执法、换证、年审、交通路况管制等信息,扩大告知的渠道,提高了便民服务效率;研发了现场勘查绘图系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案系统和事故处理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事故处理现场勘查、取证、调解赔偿的规范化。三是开通了“网上车管所”业务,群众在家里就能办理号牌预选、预约补换牌证、预约考试、车辆及违法信息查询等14项车驾管业务,满足了群众“足不出户办业务”的需求,成为老百姓“家里的车管所”,开通以来共办理车驾管业务16500起。

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将面临许多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新矛盾。交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加快推进的新时期,“人、车、路”作为其主要管理客体,也面临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全市交通管理形势日趋严峻。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社会转型公安交通管理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各界对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执勤民警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和媒体关注,甚至被聚焦、放大,形成社会热点。需要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有效应对社会管理领域的新挑战。二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机动车增长势头迅猛,截止到今年8月份,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43.3万辆,驾驶人保有量173.3万人。出行难、停车难、秩序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道路交通事故仍然呈多发的势头。三是道路交“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还不健全,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综合整治局面还没有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还没有健全完善。从公安交警自身来看,一是个别地方交通管理理念滞后,创新社会管理意识不高,在解决事关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长远发展问题上方法不多、力度不大。二是个别县市区道路交通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还不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新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三是交警队伍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民警理想信念淡化,世界观、人生观发生扭曲;交警警力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加之经费保障问题始终未能很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战斗力、公信力。

三、下步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全市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创新实践,推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下步,交警支队将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支撑,围绕深化“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为载体,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建立现代警务体制系统为龙头,在信息主导警务上实现创新发展。一是按照“高效、权威、快捷”的要求,搭建情报研判与警务指挥一体化平台,建立统一、高效、实战的扁平化指挥中心。赋予指挥中心对一般交通问题的先期处置权、跨级指挥权,改变层层请示报告、坐等领导指示、贻误处置时机的指挥流程,打破逐级下达勤务指令的传统指挥方法,扩大指挥半径,简化指挥流程,建立纵向减少指挥层级、横向畅通指挥关系的扁平化指挥模式,实现接警快、反应快、处置快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参与情报会商研判,着眼大公安视野,加强对社会治安面的观察。二是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完成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二期工程,在中心城区没有监控的灯控路口全部安装监控系统;在重点路段、事故多发地点安装事件检测系统;在重点路口、路段安装网上巡逻监控系统,实现潍坊中心城区高水平道路交通管理、高效率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完善大治安打防控格局。三是以公路路域整治为契机,在全市80%以上的国省道上安装监控系统,实现全程监控;在潍坊市周边县市区市际边界建设治安卡口,实现信息共享。

(二)以加强“两个创建”工作为载体,在道路安全有序畅通上实现创新发展。一是继续深化网格化勤务管理模式。加大勤务改革力度,把一切警力围绕路面来调配,一切工作围绕路面来开展。按照“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网格管控,区域联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网格化勤务管理机制,将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细化、量化,落实到警务区,落实到执勤民警,实行弹性工作制、夜间巡控工作制、联勤工作制,勤务跟着秩序、事故走,科学调配警力,严密交通时空控制,不断扩大道路交通管理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上路不管事”的现象,努力实现“警力资源效力发挥最大化、路面管控效能最大化”的目标。二是科学优化城市交通组织。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环”建设、路口渠化、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做好交通安全设施的维修、维护、改造、更新以及停车场建设、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深化“畅通工程”创建活动,年底前达到全国一等管理水平。三是推进交通管理源头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大“人、车、路”等源头防线的把控力度,加快隐患点治理进程,把警力向防范薄弱、事故高发的地区延伸,扩大防控覆盖面。加强对专业运输企业的阵地控制,特别是针对大客车、工程运输车等高危车辆,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手段,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探索加强对专业运输企业的管理途径与方法。

(三)以深化创新举措为支撑点,在推出便民利民措施上实现创新发展。妥善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让老百姓感受到创新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感受到交通管理工作更公正、更便民、更高效,真正把交通管理创新的成果惠及于民。一是巩固交警警务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创新载体,拓展渠道,推进完善交警警务进社区工作的建设标准、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抓好社区警务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年底前,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区交警警务室、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村交警警务室达到规范化标准。二是完善车驾管网上服务系统。依托机动车驾驶人信息平台,逐步推广通过互联网选择号牌、预约驾驶人考试、检验合格标志远程核发等业务。年底前,县市区车管所全部实现选取机动车号牌号码、补换领机动车牌证和驾驶证、预约驾驶人考试、信息变更备案、处理交通违法等5项业务办理功能;实现机动车和驾驶证信息查询、交通违法情况查询、交通事故处理情况查询、业务办理咨询等4项信息查询功能;实现法律法规、办事流程、表格下载等3项警务公开功能。同时,将能下放的业务分别下放到县市区车管所、交警中队、警务室办理;推进管理和服务触角向最基层、位置最偏远、管理最薄弱地区延伸,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三是改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式。加快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建设,逐步由城市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延伸,实现轻微道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快速理赔;推动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调解制度逐步推进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快速理赔服务中心、道路交通事故法律援助中心建设,逐步建立人民调解员制度,为当事人提供便捷服务。四是深化交通违法处理方式。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对轻微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警告后教育放

行,努力增加教育量、减少处罚量。加强与财政、银行等部门的协调,推动异地交通违法处理和罚款缴纳。

第二篇:坚持以社会管理为载体 推进综治工作创新发展

坚持以社会管理为载体 推进综治工作创新发展
努力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发布时间: 2011-04-20 14:17:36 【我要纠错】 【字体:大 默认 小】 【打印】 【关闭】

临夏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 韩季安 自199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 定》、199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颁布以来,临夏州积极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社会政治稳定的新形势、新 特点,解放思想,更新理念,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坚持总揽维护社会 和谐稳定这个核心,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中心,强化社会矛盾化解、严打整治、社会管理创新、防控体系建设、基层平安创建、公正廉洁执 法六项任务措施,社会治安综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巩固了全州政治 安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保障促进了临夏州经济社会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成效 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体系。从 1991年开始,逐级制定综治工作责任,并不断加以实施、完善,制定配 套考核制度和办法,层层有责任,各级有压力,一级向一级负责,把责 任制完成情况同领导的政绩考核直接挂勾,严格兑现奖罚,提高责任制 实施效果,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据社会治安实际,把目标管理 职责和综治“打、防、建、管、教、改”六个方面任务具体量化,层层分 解,逐级签订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使责任书的签订达到纵向到底,横 向到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层基础工作平台全面建 立。全州130个乡(镇、办)按要求建立了综治委,所有乡(镇、办)都建立综治维稳中心,按规定要求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了强有力 的综治维稳工作网络。健全村居综治领导小组1049个,占88%;有综治 室的村978个,占83.7%;村居配备综治人员2533人,建立综治维稳领 导小组的单位有850个,占单位总数98.1%,配备专兼综治工作人员1596 人。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稳定方面,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 用。重大社会矛盾化解实现新突破,促进了安定团结。五年来,共排查 出各类矛盾纠纷23867件,已调处解决22999件,调解成功率为96%。重点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果,有效解决了治安突出问题。社会治安重 点整治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广大

人民群众对治安状况的满意度普遍提高,增强了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 极性。实施源头治理,基本遏制了毒品犯罪。2010年,东乡县,

康乐县禁 毒重点整治工作因成绩突出,受到省上表彰,东乡县达板镇、那勒寺镇、广河县祁家集镇、三甲集镇,康乐县虎关乡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 成效,同时受到省上表彰。政法队伍主力军作用大大增强,见义勇为蔚然成风。特别是在舟曲 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全州消防官兵、州市交警迅速赶赴灾区,抢险 救灾,展示了临夏公安的良好精神风采。公安机关有53个集体、277名 同志先后立功受奖。自2006年以来,州县(市)共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 进个人31名,对莲花码头“11·26”客车落水事故中涌现出的见义勇为群 体、东乡县河滩镇小庄小学学生周玉明在黄河东干码头抢救两名同学的 先进事迹及时推荐到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进行了表彰奖励。基层平安创建成果丰硕,树立了平安临夏新形象。全州平安乡(镇)98个,占75.4%;平安村居730个,占61.3%;平安单位736个,平安医 院58个,平安学校652个,平安宗教场所2853个,平安家庭13316个,分别占总数的71.4 %、75.9%、45.8%、84.6%、39.3%。多层次多渠道投入,建立综治保障机制。州、县两级将综治经费列 入财政预算,州级按不低于0.3元,县(市)按人均不低于0.5元的标准把 综治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级财政对乡镇(街道)综治专项经费 的补助每年不低于1万元,对村(社区)的综治工作经费由县、乡财政给予 适当补助,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落实解决群防群治队伍待遇等问题,

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政法综治维稳工作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治 本工程。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了“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 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指导思想,坚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 抓政法综治维稳工作。临夏州与八县(市)、该州综治成员单位,每年分别签订责任书,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政法部门和基层单位,检查调研,指导 工作。去年年底,州委配齐了综治、维稳、法院、检察、公安、司法和 信访部门县级领导干部54人,今年,又调整充实了政法、综治、公安、信访部门县级领导干部11人。州、县(市)两级综治委、维稳小组都建 立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综治维稳工作的实绩档案,制定了社会 风险评估实施意见和具体办法。注重解决重大社会矛盾,提高维护社会稳定能力。针对新旧矛盾碰 头叠加的形势和情况,先后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 盾纠纷”、“县(市)委书记大接访”、“信访积案化解年”、“集中

中清理执 行积案”、“重大社会矛盾积案化解年”、“清理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 等活动,有效排查化解了一大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州委、州政府提出了紧盯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抓作风等“五个紧盯”的 要求,把重大社会矛盾疏导化解和防范控制群体性事件作为每年的首要 任务,加大疏导化解工作。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严打斗争,保持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

2010年,全州共立各类刑事案件同比提高35.5%,破获同比提高23.5%。坚持校警互动,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校园安保工作。深入排查影 响学校幼儿园安全的各类隐患和问题,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加强学校幼 儿园及周边安全保卫。加强安保力量,健全安保机构,落实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安保工作第一责任,组织民警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加强治 安巡逻,预防减少涉校案件的发生。通过加强学校幼儿园安保工作,今 年,学校周边及侵害师生安全的案件比上年下降25.7%。建立八支治安防范队伍,建成八大监控技防系统。一是加强八支防 范力量建设,全面提升防控能力。二是建立八大监控技防系统,提升技 防的科技含量。目前,技防建设覆盖区域实现了控制得住、打击有利、案件下降的可喜局面。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综治 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做好综治工作的重 要手段。三是注重解决重大社会矛盾是综治工作永恒的主题。四是深入 开展“严打”斗争是确保社会治安明显进步的首要环节。五是深入开展禁 毒斗争是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重中之重。六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司法改革是改善执法环境的重要基础。七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是解决抬安问题的根本出路。八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 队伍建设是做好综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重点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禁毒重点整 治,树立临夏新形象;打防控贯通互动,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平稳;大力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集中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全面提升打击整治防范效 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第三篇:冮瑞书记:以“下基层、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以“下基层、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中共本溪市委书记 冮瑞

核心提示: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辉煌历程。回顾90年的峥嵘岁月,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因此,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创新载体、探索路径,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各项工作和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意义十分重大。

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的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加强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把做好群众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不断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溪市委着眼于本地区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工作新路,自2008年10月起,全面总结和推广本溪市公安局党委组织开展的“千名民警进万家”大走访活动成功经验,建立以市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表率,以全市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为主体,以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着力点的工作体系,在全市范围扎扎实实地开展了 “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

这一活动开展三年来,市级领导干部全部带头建立了“八个一”的工作联系点,530个党政机关单位结对帮扶287个村、209个社区,31069名党员干部以个人身份主动联系帮扶城乡困难家庭42628户,全市共协调投入农村、社区帮扶资金1.07亿元,广大党员干部自发为群众捐助款物价值4881万元,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涉及民生和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4.5万余件次,有力地促进了党群同心、社会和谐,也赢得了中央和省委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这一成果于2010年12月被省委授予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奖。

实践证明,“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鲜活载体,是各级党组织建立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动实践。这一活动带给全市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是宗旨意识的增强,是工作作风的转变,是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提高,理应形成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

为此,前不久本溪市委在全面总结前三年工作的基础上,决定继续利用三年的时间,大力深化“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进一步唱响“情暖万家、共促和谐”的主题,使这一活动不断步入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凸显其实践性、创新性和时代性。

深化“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首先是思想认识要高度统一。通过广泛的思想发动和科学有效的组织,使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都能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从昂首“十二五”、建设新本溪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刻认识开展好这一活动,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措施、方法和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从而在思想上切实打牢“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的根基,为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深化“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做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结合。所谓“变”,是要求我们各级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观念要“变”,真正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把“我说你听,我定你办”转变为“你说我听,你说我办”上来;体制机制要“变”,通过深化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调动全社会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改变社会管理只靠少数部门“包打天下”或“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社会合力;方式方法要“变”,遇事从习惯于事后“灭火”转到源头“防火”,从青睐行政手段,转到经济、文化、道德、科技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上来。所谓“不变”,主要是坚持“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不变,“民为主”的工作方略不变,“民为重”的考量标准不变,以此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体现在我们的具体工作实践中。

深化“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必须突出重点,创新实践,认真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任务和难点工作的落实。本溪是一座老工业城市,以往累积的老问题与现实发展中产生的新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化解,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既是我们现实工作中时刻面对的一个课题,也是“下基层、进万家”必须着力突破的一个工作难点。这就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把化解信访矛盾、做好群众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下基层、进万家”活动的重中之重,把信访群众、重点关注群体和困难群众家庭统筹纳入党员干部联系帮扶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让党员领导干部分工联系重大集访案件工作,机关党员干部包案联系信访群众工作,基层党员干部包户联系信访群众和重点关注群体工作,使“下基层、进万家”活动在突出针对性和讲求实效性的前提下,步入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取得让人民群众看得见、享受得着的实际效果。

深化“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关键在作风,要领在落实。古人说,“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否则,即便是再周密的部署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贯穿活动始终,通过及时总结和推广活动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不断强化责任、服务、公仆、为民“四个意识”,为推动工作落实注入活力;要把强化监督考评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凡事都要做到事前有谋划、事中有检查、事后有考评,真正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要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适时组织群众开展评议活动,述说得失,并以此作为衡量党员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激励大家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扑下身子,弯腰实干,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深入开展“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意义重大,工作涉及面广,任务十分繁重。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真抓实干,尽心竭力、锲而不舍,才能夯实党的执政之基,取得预期成果,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开辟通畅之路。这也是我们向建党90周年献上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第四篇:以宾客式服务创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思考

十年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率先推出了交通管理工作“宾客式”服务的创新举措,其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使**交警继**110之后,又一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十年中,面对社会形势和人民需求的变化,“宾客式”服务这一老典型遇上了新问题,但同时也因此被赋予了更新、更广的内涵,在公安交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得到进一步

延伸和演绎,成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文明成果。今后,“宾客式”服务仍将沿着为民、规范、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不断前行、提升,使之在文明创建中愈久弥新。

【关 键 词】 交通管理 “宾客式”服务 创新思考

1998年,在开展“远学济南交警,近学**110”活动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现**大队)认识到,学习“**110”,不但要学精神,还要学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效果,做人民群众满意的事。因此,**交警大队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交通管理车驾管办证、年检审、交通违章处理“宾客式”服务创新举措。所谓“宾客式”服务,即在交警办证大厅设置背戴绶带的专职引导员,简化办事环节,实行办理交管、车驾管业务咨询、领表、交款、候办手续等“一条龙”导办服务。只要提供手续完备,群众可以在办证大厅舒适的环境中免费喝水、阅报等候,一切由导办员代办,直到导办员把办好的证件、车检结果送到手后满意离去,从而给予办事群众宾至如归的感觉。“宾客式”服务的推出,彻底改变了原先公安交警车驾管窗口“领表排长队、填表没座位、办事乱找柜、贩子硬插队”的现象,摆正了主人与公仆的位置,实现行政机关热情、优质、高效服务,得到了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政法委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宾客式”服务给予充分肯定,称之为“为民服务、便民措施的新突破”;福建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授予**大队“宾客式服务,老百姓满意”的牌匾;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莅临大队调研指导,还作了“心系人民群众”的题词;中共**市委、**市政府专门发出文件通知,要求在全市各行各业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市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宾客式”服务的活动;群众发自肺腑地称赞“这种服务令人体会到家庭的亲切感”,改变了政府机关普遍存在的“衙门作风”。一时间,“宾客式”服务成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满意”和**交警人性化执法的代名词,省内外同行和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纷纷组织人员莅临大队参观学习。那么,时隔十年,“宾客式”服务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它给公安交通管理整体带来的影响有哪些?面对新的形势,“宾客式”服务又将通过哪些渠道进一步深化既有的文明行业创建成果,实现与时俱进?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宾客式”服务的十年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谈谈如何提高公安交通管理的服务水平。

一、十年中“宾客式”服务的发展变化

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摩托车、汽车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中,成为人们密不可分的代步工具。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区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2004年以后,**交警大队机动车业务办理量和驾驶员业务办理量更是以平均每年561.2%和612.3%的速度递增。目前,辖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1万辆,驾驶员数量达15万人。办证大厅日平均业务受理量达300余人次。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的业务量,给“宾客式”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文明执法、高效服务、便捷舒适成为人们评价公安交通管理整个行业文明程度和服务水平的关键,这也使“宾客式”服务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同理,创新难,但可持续创新发展难上加难。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如何才能保持好“宾客式”服务这面“服务为民”的旗帜?怎样才能让曾经频获殊荣的“宾客式”服务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服务百姓?从1999年开始,**交警大队便着手对“宾客式”服务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在办证、车检、违章受理推行“宾客式”服务取得成效后,大队又将“宾客式”服务的工作理念融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和路面执法勤务中,使之绽放在公安交通管理的各个环节。10年中,大队在车驾管窗口推出了预约服务、换证、体检、车辆年检温馨提醒;在事故处理岗位推出了“铁案工程”、“阳光工程”,公开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针对群众反映交通违法处理难的问题,大队实行了交通违法受理工作“分点受理、一次办结”的做法;公开承诺落实首问责任制、值日警官制、限时服务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在此基础上,大队打破最初“宾客式”服务仅为业务受理的岗位空间局限,改变了民警坐等群众的工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定期走访辖区重点单位、群体,主动上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大队联系驾驶员培训学校、医院前往埔美等多个偏远农村,为路途不便的村民解决驾驶证申领及预约候考等问

题;坚持对疑难案件当事人进行回访,及时沟通案件处理的有关情况;十年如一日定点帮扶因交通事故右腿截肢的女孩陈惠聪,长期资助后巷村特困户的孩子上学…… 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宾客式”服务走出办证大厅,持久有效地深入人心。**大队被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省第七、八、九届文明单位,连续5年被省交警总队评为全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执法质量优秀

单位,成为全省第五届“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竞赛活动示范点之一。大队交管股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2007年,在全省县级公安车管所等级评定中,**大队车管所成为全省仅有的三个县级“一等车管所”之一,且各项综合考评分排名位居第一;2008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车驾管办证大厅“五星级”行业示范窗口。

二、“宾客式”服务的十年发展经验回顾

回顾10年来“宾客式”服务的发展变化,它既是社会和百姓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的反映,也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中所做的自我调适与自我加压,更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深化文明创建和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10年来“宾客式”服务的发展经验归根结底主要是:

(一)规范细节,服务群众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文明行业创建得到群众认可的关键。**大队将“宾客式”服务延伸,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宾客式”服务的展现平台,每个民警都成为展示“宾客式”服务的一扇窗口,这就是细节服务的一个体现。**大队明确规定,每一个民警都要做到“上岗1分钟,服务60秒”,做到“一张温暖的笑脸,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满意的回答”,从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等细节方面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在对车驾管办证大厅进行重新装修后,大到空调、ic电话机、饮水机,小到纸笔、老花镜,每一个便民设施的设置旨在营造舒适的办事公共环境。在各个窗口、事故处理岗位,业务导办、业务办理流程一次性告知等制度的应用,以及值日警官及时受理群众咨询等细节,使群众清清楚楚来办事,明明白白少走冤枉路,高高兴兴回家去。

(二)公开警务,服务透明创满意。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是深化创建行业文明的前提。通过警务公开,**交警大队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可能,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大队在办证大厅设立了两面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业务办理流程、时限以及收费标准和依据。针对一些群众在办理业务时携带手续不全的现象,大队通过业务退办单详细告知所需手续。在《闽南日报》、**汽车网以及交警大队的互联网网页上,百姓群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办事流程、报废车辆公告、交通违法信息、咨询电话等信息,还可通过160声讯服务台随时了解掌握此类交通管理信息。

(三)不断创新,服务增效添活力。创新是推动文明行业不断前进的灵魂。在服务方面,**大队做到“文明创建,常创常新”。为了确保业务办理的规范公正,大队早于2004年6月在全市交警系统中率先实现摩托车驾驶人无纸化考试和摩托车号牌电脑公开选取;2005年,大队在全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首创了再现事故现场的“多媒体公开认定”,受到市公安局和省、市交警主管机关的肯定,成为公安系统绩效考评执行市政府kpi目标的一项做法加以推广;2006年,大队在办证大厅、违法受理处设立了与公安信息网联网的触摸式查询系统,为群众查询交通违法、车辆盗抢信息等提供便利;2007年,大队率先在全市县级车辆管理所中设立叫号机,改变了办证大厅内人员流动量大、环境较为繁杂的局面。

(四)强化监督,服务规范保质量。监督是文明行业创建做到全过程抓落实的保障。大队经常性、不定期地对业务开展、服务措施、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定期与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风监督员、办事群众进行座谈,研讨交警大队便民服务措施的落实和改进情况,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先后又推出了“电子评警仪”,监测办证大厅民警的业务办理情况;在路面和事故处理岗位配套使用录音笔和微型摄像机,对执法过程进行录音(像)取证,并通过群众意见反馈表等,使民警的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交通管理岗位是群众眼中的重点、热点岗位,把好内外监督,有效地筑起了文明执法、拒腐防变的安全网,擦亮了服务“窗口”,赢得了百姓群众的好口碑。

三、今后“宾客式”服务的创新发展思考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点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会时强调:维护人民权益,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目的。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这些都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赋予了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时代在发展,“宾客式”服务也要有所突破,文明创建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化。结合日常工作情况,笔者认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法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对公安交通管理行业整体的文明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注重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规范执法,加强文明创建的软件建设。作为各项服务举措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人员的素质在文明行业创建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执法素质和过硬的技能,文明规范执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民警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近年来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三考”和法律法规运用“一口清”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苦练基本功。一是建立长效的培训教育机制。按照“大练兵”的要求,保障每名民警每年不少于15天的集中培训,开设交警执法艺术、政策法规、警用装备的使用等实用性强的课程,使民警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二是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目前,培训民警的教师多为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专业型人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拓展服务层面,创新服务机制,从社会各个行业聘请学者是十分必要的。学者可以为民警讲授社会背景、服务理念,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民警的工作思维,更新工作观念。三是建立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执法档案,加强服务质量的考评,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奖优罚劣的主要依据。运用考核的杠杆,不断强化民警的自身素质。

(二)加大科技装备的投入与完善,解放警力,提升服务水平。在办证大厅受理的日业务量较以往成倍增长的情况下,若单纯依靠“宾客式”服务引导员为群众提供服务,势必需要大量的引导员。这不仅耗费人力资源,还可能使一些简单的业务办理效率降低。在交通违法受理处,每天接待查询及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多达百余人次,超负荷运转、高度紧张的节奏极可能给民警带来急躁的情绪,引发一些不文明的言行。在路面,执勤民警每查纠一起交通违法行为所需的时间至少10分钟,而其中多数时间用于填写处罚凭证、查验车辆及驾驶人的有关信息。一旦查处的交通违法人员增多,类似于告知当事人权利、倾听当事人申辩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填写处罚单据的字迹可能潦草不清。在惜时如金的当今年代,缺少科技装备的投入而仅依靠传统的人力,极有可能导致事倍功半,文明行业的服务水平降低。因此,在文明行业创建中,必须打好科技强警战略。一是在车驾管办证大厅推出以“叫号机和触摸式查询系统”为主,以“导办台和引导员”为辅的服务模式,通过当事人的自助行为,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在交通违法受理处,可借鉴上海、厦门等城市的作法,结合银行自动柜员机的存款原理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的转帐原理,由交通违法行为人通过自助支付方式缴交由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捕获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所产生的罚款。同时,在车辆管理所、辖区大型二手车交易市场及有条件的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设置“自助式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点”,使当事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缴纳交通违法罚款。此举不仅可以简化办事环节、降低执法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更拓展了便民工作的服务空间。三是吸收南京、厦门、泉州等地市的经验做法,为路面执勤民警配备警务通,实现交通违法行为简易程序处理的现场裁决、现场处理,有效解放警力,合理配置警力资源,从而使民警能有足够的精力开展宣传等各项活动,进一步规范法律文书的制作。实践表明,只有提倡科技强警战略,把科技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新增长点,加大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才能打破文明行业创建的瓶颈,实现服务水平的新飞跃。

(三)强化社会舆情的收集与处置,正视不足,创新服务举措。曾有网民在**小鱼网中发布一则有关交警执法的帖子,短时间内便受到了诸多网民的关注、跟帖。可见,交通安全管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正因如此,它也成为媒体热于追踪的一个敏感话题。随着报纸、电台、电视、手机、网络等通信传媒的广泛运用,信息的沟通与传递越来越便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举措、执法形象都有可能随时通过这些渠道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关注度之高、影响面之广远胜于一般的社会新闻。个别群众特别是一些网民会抱着各种目的,借助网络宣泄对交警执法的不满,对于不明真相的百姓而言,这些言论可能导致他们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文明形象大打折扣。面对自由传播的言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理性对待,不避嫌、不遮丑,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将其视为倾听民情、了解民意、改进服务、树立形象的良好平台。加大对社会舆情的收集,及时妥善加以处置:对于一些过激的言论,要通过网络主动澄清事实,把握好舆论导向;对于一些负面的言论,要从中分析查找可能存在的不足与薄弱,巩固和提升文明行业的创建水平;对于一些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合理的应及时加以整改。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新闻发言人、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定期将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向社会各界公布。开设警民沟通的渠道。如:立足于**广播电台现有的行风政风热线栏目,开辟定期的交通安全管理访谈、交通热线咨询等栏目,实行现场连线、现场采访、现场答疑的模式,搭建警民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通过开放警营,组织群众参观指挥中心、勤务中队等,实现警察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促进理解,树立形象。

(四)保障宣传工作的拓宽与实效,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执法社会环境。交通安全宣传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两翼,交通安全宣传的开展,不仅可以减少路面交通违法率,营造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也可以增强交通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减少工作压力和警民矛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电视、互联网、电信移动信息台等新闻媒体传播工具,开展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宣传工作。一是向社会宣传有关交通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警民在“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之间的关系上达成共识,从而为交通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二是大力宣传交通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能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邀请记者随警采编,唤起群众对民警的理解,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三是大力宣传队伍的模范典型,不定时地向社会推出执勤模范、执法标兵,从而教育感染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信任民警。四是进一步加大警务公开力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构筑一个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的社会环境。

总之,从“宾客式”服务的10年发展和经验不难看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深化文明行业创建,必须以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为目标,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强民警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只有主动结合各个时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特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才能进一步挖掘“宾客式”服务的内涵、拓展其外延,实现服务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新的突破、新的提升。

第五篇: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载体,成就社会管理创新

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载体,成就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对社会矛盾“未卜先知”,对维稳工作“未雨绸缪”,充分预测风险、预防化解风险,解决矛盾纷争,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慎重、时机不成熟、操作不规范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有利于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的顺利实施、科学实施与快速实施,有利于经济发展。

作为社会管理的创新举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做出批示,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市维稳办更是与各地各相关部门戮力同心,就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流程、目标、要求等进行了具体研讨,并与海盟软件公司合作研发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现已在全市五县四区全面实施应用,将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即“三重事项”)的风险评估预测作为前置程序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规范,推动全市各地各部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有序展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科学、稳定、快速的新轨道。

想知道更详细的内容请联系南通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下载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推进潍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推进潍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德市打造廉政警示教育新载体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发展

    建德市打造廉政警示教育新载体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实施背景]近五年来,建德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受理各类信访1309件,立案426件,处分党员干部426件,移送司......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钟君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

    以服务促发展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以服务促发展 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十二小区第二社区党总支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担......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钟君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食安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深入推广群众工作站、室模式,强化基层基础及信访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

    以管理创新为动力

    (一) 以管理创新为动力,着力激发发展活力 一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办法在实施过程中有问题的,要及时修订、未完善的要及时完善。靠制度强化对人、财、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