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生委职能
计 生 委 职 能
根据中共金塔县委办公室、金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金塔县计划生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县委办发[2002]第85号):(根据县委、县政府2005年3月28日印发的《金塔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金塔县计划生育局更名为金塔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其职能不变)
一、职能调整
⒈转管理型为服务型;
⒉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县局内设会长一人,秘书长一人; ⒊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力度,变原来的财会人员,重点进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⒋强化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增设政策法规股,专门从事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和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
二、主要职能:
⒈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组织、起草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治理。
⒉研究分析全县人口发展形势,根据国家确定的人口目标,制定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组织计划生育抽样调查,制定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对执行情况考核评估。
⒊制定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组织并开展全民性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⒋综合管理、指导、监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制定生殖保健服务的规划与规范,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提高人口素质工作,对计划生育技术和药具发放进行指导和监督。
⒌编报县财政拨付的计划生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的预、决算及全县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计划,管理本单位财政和国有资产。
⒍制定全县计划生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⒎县计划生育协会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
⒏依法维护适龄群众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合法权利,促进实现男女平等。
⒐向适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信息和服务,提高他们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10.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其它工作任务。
计生委内设机构
根据中共金塔县委办公室、金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金塔县计划生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县委办发[2002]第85号),县计划生育局内设4个股室:(根据县委、县政府2005年3月28日印发的《金塔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金塔县计划生育局更名为金塔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其内设机构不变)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计划生育重大问题的调研工作,负责起草各类文件、报告,协助局领导组织机关工作,负责文秘、档案、政务信息、保密、后勤、党务等工作。负责本局机关公务员和下属单位干部调配办理、任免考核、奖惩等工作。负责编制计生事业费、专项经费的年度和中长期需求计划;负责全县计生办、计生服务所的财务审计,负责劳动工资、固定资产、财产管理等工作,负责文件收发、独生子女证的发放、办公用品的配发等工作。
(二)政策法规股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治理,负责群众来信、来访、计生案件的查处工作;负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咨询工作,负责城市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负责依法审理各类计划生育申诉、复议、应诉案件工作。
(三)财务及宣传股
负责组织协调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负责计划生育新闻报道、宣传品的发放宣传稿件的收集工作。
(四)统计规划股
编制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中长期人口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全县未来人口发展预测与基本对策工作,拟定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并负责考核、评估的组织实施,指导全县人口计划
管理工作,负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组织实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负责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做好统计资料的分析工作。
计生委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1、根据中共金塔县委办公室、金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金塔县计划生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县委办发[2002]第85号):
金塔县计划生育局编制8人,其中:行政编7名,附属编1名。设部门领导2职,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1名。另设其它科干岗位2个(计生协会会长1名,计生协会秘书长1名),设置非领导职务1个,其它职位按有关规定设置。
2、根据县编委[2004]04号文件,增加流动人口管理事业编制1名。
3、根据县编委[2004]16号文件,增加行政编制2名,金人口委发[2007]第07号
金塔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调整委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关街道办事处,亚盛集团酒泉公司:
经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7年3月2日委务会议研究,决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如下:
孙志伟同志主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面工作。主管人事、财务工作。
魏中生同志负责人口计生委党支部全面工作。协助主任处理计生委日常工作,分管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信访工作和机关管理。分管部门:办公室。
李光新同志分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依法行政工作。负责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各项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人口统计信息管理、基层网络建设、基层技术服务、奖励扶助、计划生育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分管部门:政策法规股、发展统计股、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耿金萍同志负责县计划生育协会日常工作。分管城市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和幸福工程等工作。分管部门:流动人口办公室。
陈万银同志协助会长做好计生协会具体工作。分管宣传教育、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和基层基础工作。分管部门:宣传教育股。
二○○七年三月六日
第二篇:国家卫生计生委职能确立 主任一正四副[范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职能确立 主任一正四副
2013年06月18日15:22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570人参与)
中新网6月18日电 中国政府网今日公布已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全文如下: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微博)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3〕14号),设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一、职能转变
(一)取消的职责。
1.取消除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和新杀菌原理生产消毒剂和消毒器械之外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审批职责。
2.取消全国计划生育家庭妇女创业之星、全国十佳自强女孩评选等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
3.取消化学品毒性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职责,有关事务性工作转移给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担。
4.将对医疗机构服务绩效评价等技术管理职责转移给所属事业单位承担。
5.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减少对所属医疗机构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落实医疗机构法人自主权。
6.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需要取消的其他职责。
(二)下放的职责。
1.将除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化学物质生产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审批职责下放省级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
2.将港、澳、台投资者在内地设置独资医院审批职责下放省级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
3.将外国医疗团体来华短期行医审批职责下放设区的市级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
4.将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卫生乡镇评审工作下放省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5.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评审工作下放省级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
6.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需要下放的其他职责。
(三)整合的职责。
1.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将组织制定药品法典的职责,划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3.将确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制定检验规范的职责,划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四)加强的职责。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协调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和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生育政策,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加强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推进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在政策法规、资源配置、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宣传教育、健康促进方面的融合。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制定。
4.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二、主要职责
(一)负责起草卫生和计划生育、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草案,拟订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负责协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统筹规划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指导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二)负责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落实,制定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目录、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风险评估计划,组织和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发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三)负责制定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管理规范、标准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相关监测、调查、评估和监督,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新原料、新品种的安全性审查。
(四)负责组织拟订并实施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全国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和乡村医生管理制度。
(五)负责制定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制定医疗机构及其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以及采供血机构管理的规范、标准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准入、资格标准,制定和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规则和服务规范,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
(六)负责组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评价运行机制,建设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的建议。
(七)负责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拟订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生产的鼓励扶持政策建议,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参与制定药品法典。
(八)负责完善生育政策,组织实施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政策措施,组织监测计划生育发展动态,提出发布计划生育安全预警预报信息建议。制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制定优生优育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推动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降低出生缺陷人口数量。
(九)组织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和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等机制。负责协调推进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履行计划生育工作相关职责,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衔接机制,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措施。
(十)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推动建立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工作机制。
(十一)组织拟订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人才发展规划,指导卫生和计划生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全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完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指导实施。
(十二)组织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卫生和计划生育相关科研项目。参与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协同指导院校医学教育和计划生育教育,组织实施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十三)指导地方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综合监督执法体系,规范执法行为,监督检查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实,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行为。监督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十四)负责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依法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参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组织指导国际交流合作与援外工作,开展与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
(十五)指导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
(十六)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中央部门有关干部医疗管理工作,负责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十七)承担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十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上一页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21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督查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重大问题调研、重要文稿起草、政务公开、安全保密和信访等工作。
(二)人事司。
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人才发展政策,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和队伍建设等工作,拟订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工作。
(三)规划与信息司。
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承担统筹规划与协调优化全国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工作,指导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卫生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拟订大型医用装备配置管理办法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卫生和计划生育的信息化建设和统计工作,参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工作。
(四)财务司。
承担机关和预算管理单位预决算、财务、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拟订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相关规范,提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的建议,指导和监督社会抚养费管理。
(五)法制司。
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政策和标准,组织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
(六)体制改革司(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具体工作,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承担组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七)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拟订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政策、制度、规划、预案和规范措施,指导全国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指导、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总结评估等工作,协调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预防控制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组织实施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和应急措施,对重大灾害、恐怖、中毒事件及核事故、辐射事故等组织实施紧急医学救援,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八)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拟订全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防止和控制疾病发生和疫情蔓延,承担发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工作。承办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九)医政医管局。
拟订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采供血机构管理等有关政策规范、标准并组织实施,拟订医务人员执业标准和服务规范,拟订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指导医院药事、临床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参与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全国医疗机构评审评价,拟订公立医院运行监管、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
(十)基层卫生司。
拟订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政策、规划、规范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医生相关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基层卫生政策的落实。
(十一)妇幼健康服务司。
拟订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规划、技术标准和规范,推进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妇幼卫生、出生缺陷防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依法规范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
(十二)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
组织拟订食品安全标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交流,承担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审查,参与拟订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
(十三)综合监督局。
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按照职责分工承担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和计划生育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公共场所、饮用水安全、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组织查处违法行为,督办重大医疗卫生违法案件,指导规范综合监督执法行为。
(十四)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
组织拟订国家药物政策,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拟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管理措施,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生产的鼓励扶持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参与拟订药品法典。
(十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
指导和督促基层加强计划生育基础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建设,指导地方实施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十六)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
研究提出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的政策建议,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及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拟订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承担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
(十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
拟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划、政策,指导地方建立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工作机制。
(十八)宣传司。
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公众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目标、规划、政策和规范,承担卫生和计划生育科学普及、新闻和信息发布。
(十九)科技教育司。
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组织实施相关科研项目、新技术评估管理、科研基地建设,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组织实施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参与拟订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协同指导医学院校教育,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专科医师培训制度。
(二十)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组织指导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宣传、援外工作,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二十一)保健局。
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中央部门有关干部医疗管理工作,以及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离退休干部局。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上一页
四、人员编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为545名(含两委人员编制10名、援派机动编制4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29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其中1名副主任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为加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增设1名副主任兼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司局领导职数78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2名),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10名。
五、其他事项
(一)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指导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业务工作。
(三)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研究提出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拟订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政策,研究提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统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拟订计划生育政策,研究提出与计划生育相关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方面的政策建议,促进计划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衔接配合,参与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落实国家人口发展规划中的有关任务。
(四)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国传染病总体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负责编制国境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目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立健全应对口岸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通报交流机制,建立口岸输入性疫情的通报和协作处理机制。
(五)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职责分工。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及时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及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于得出不安全结论的食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需要制定、修订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应当尽快制定、修订。完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理事会制度。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国家药典。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建立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互通报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参与制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
(六)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六、附则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234
第三篇:计生委稿件
“十一五”期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体工作水平逐步提升,人口控制效果明显,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长效工作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根据统计数据显示,5年间,全县年平均出生人口11520人,出生率13.5‰,人口自然增长率5.54‰,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86.7%。期间,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分别三次受到省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五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与奖励。灵璧县十一五期间人口计生工作成绩斐然。
一、人口控制成效显著。
5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始终把控制人口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树立正确工作导向。始终把握工作重点和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年年均有新举措,年年均有新成展。每年年初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每季度均对各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年终予以总评,兑现奖惩,落实一票否决,促进整体水平逐步提高。
二、基层基础稳固发展。
5年来,全县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县站乡所村室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新建6900平方米的县计生服务站综合楼和19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并投入使用。技术服务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全县316个村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得到加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已完成省、市、县、乡数据联网,并实现与全国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共享。
三、工作机制建立完善。
重点抓好计划生育“村为主”长效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各地逐步呈现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新景象。“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组配合、户落实”、“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宣传教育、依法管理、政策推动、村民自治”、“月积分、月考核、季奖惩”以及利益导向与长效工作机制得到很好落实。
四、干部队伍得到强化。
全县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素质稳步提升。适时从强配备县人口计生委领导班子,配备医学专业副主任和协会常务副会长,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明确县站、乡所列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增加县站乡所人员编制,对部分工作人员进行精减分流。结合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从强配备村计生专干。
五、机构设置更加健全。
2007年,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县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方案。县计划生育协会升格为正科级,并在2008年被批准为参公单位。县计划生育工作调查队更名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监察大队”,并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各乡镇计生办均设立在乡镇党政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协助乡镇党委政府,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人口计生工作任务。
六、规范管理科学高效。
在人口计生工作措施落实和技术服务过程中,初步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评估,及时兑现奖惩,着力推进各项工作。在对计生系统工作人员考核上,坚持每对工作人员实行双向考核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着力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优质服务水平。
七、技术服务水平提高。
5年来,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共面向社会招聘36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得到很好贯彻和落实。县站乡所加强实施生殖健康服务、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和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县人口计生委、县计生服务站分别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人口计生系统药具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八、流动人口管理逐步加强。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采取强化宣传教育、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等手段,在摸清底数、掌握信息基础上,全面推行合同化管理,有效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建立健全城区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制定并落实部门定期协商通报制度、跨区域协作制度、流动人口交流平台规范使用制度等,初步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各自履职、其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九、奖励扶助影响深远。
全县启动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2009年,省人口计生委决定把我县列为长效节育奖励制度23个试点县之一。几年来,全县始终如一地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要求,落实政策、精心谋划、规范操作,稳步推进,积极推行该项制度,改善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活困难的现状,促进了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推进了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十、宣传教育扎实推进。
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强化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一法四规”和中央《决定》宣传贯彻。每年5月29日(计生协活动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2月4日(法制宣传日)等,均组织大型宣传教育、技术服务、咨询指导等公益宣传活动。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
十一、依法行政贯彻落实。
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意见、落实“七个不准和两个纪律”、强化人口计生工作等若干个实施方案,制定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办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多次组织人大、政协视察和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有效推进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进程。通过对全县各乡镇社会抚养费征管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维护生育水平和生育秩序。
十二、性别比治理成效明显。
为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开展,县委、县政府从大局着眼,从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制度、明确责任、依法管理、部门协调、集中打击、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等几方面入手,不断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推向深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组织纪检(监察)、卫生、公安、药监、人口计生等部门协同作战,针对摸排的“两非”(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案源,逐一查处。同时,全面实行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实现人口计生、卫生信息联网,对在孕妇女和出生人口进行实时监控和服务。
十三、计生协会工作全面加强。
县计划生育协会作为县政府一个群团部门,几年来,切实加强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职责和任务落实,帮助计划生育户解决“生产、生育、生活”上的具体困难。着重开展“生育关怀我尽力”等活动,牵头负责推进村民自治和打造“阳光计生”重任,并取得初步成效。
十四、人口问题积极应对。
5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人口问题,采取多元化手段和具体化措施,扩大优惠政策的普及面,树立正确利益导向。逐步实现了以限制措施为主向以人口结构优化、人口素质提高和利益导向并重的转变。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综合治理,严肃城镇违法生育和“两非”违法行为查处,维护生育秩序。积极开展三级预防,逐步实现优生优育。规范依法行政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人口结构调整,着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对青少年青春期性生理知识宣传和普及,树立正确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加强对人口发展规律前瞻性研究,科学制定符合本县实际的人口计生工作方法、措施和中长期规划。“十二五”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发展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灵璧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口安全,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强化人口控制,积极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搞好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本强县的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灵璧县“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划
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122.2万人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0%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群众普遍享有较好的生殖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得到更好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工作措施
“十二五”是我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十二五”人口发展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一)强化人口控制,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十二五”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我县人口计生工作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村、突破点也在农村。我们要始终将农村人口与计生工作作为“十二五”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到位,切实保障全县“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总负责不动摇,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制度。在就业培训、合作医疗、扶贫开发、宅基地划分、改水改厕、沼气运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和完善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国策、县情、人口形势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坚持依法管理,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公开揭露,是党员干部的,依纪依法从严惩处。
(二)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治理力度,是“十二五”我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任务。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十二五”期间要切实加大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过程的控制力度,严格落实B超使用管理,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管理,有奖举报等管理与服务制度,深入开展专项督查和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两非”案件,继续推行包保责任制,健全各相关部门出生实名登记制度,把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引向深入。严格依法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及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等违法行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要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完善和落实针对计划生育女儿户家庭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制定出台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时,要按照优先优惠的原则,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给予倾斜照顾。尽快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
(三)完善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我县“十二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机制的统一部署,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县乡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全面做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加快灵城区域带的发展。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域生活,解决流动人口和迁移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的市民化服务,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生产经营。依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对流入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服务。相关部门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要与计生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做好流动人口的宣传培训、免费办理婚育证明等相关工作,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成立计生协会。
(四)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是“十二五”我县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根本任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十二五”要强化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服务机构和群众组织“三位一体”互联,互补、互动的管理和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县站乡所村室建设,建立符合计生工作要求的技术服务体系。在全县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推广预防出生缺陷药物的应用,出生缺陷干预药物的服用比例达到应服用人数的60%以上。发挥计生、卫生部门的作用,普遍开展免费孕前健康检查、优生监测,抓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和矫治及家长优生优育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县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水平。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扩大公共体育资源,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同时,双管齐下,一方面吸引外来人员参与灵璧的经济发展,一方面重用当地的有用人才,防止人才外流。把发展农村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的子女,提供职业培训补贴,建立学习型社会,重视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目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县“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的一项长期任务。我县人口老龄化问题逐年加剧,社会负担逐年增加,今后全县要以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使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和压力。要以政府为主体,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医疗救助为主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老年人最低生活需求和医疗需求,构筑起公平、公正的社会救助网。要以个人、单位和政府为主体,扩大以养老和医疗保险为主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医疗需求,构筑起多类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倡导“积极老龄社会”,以高素质应对老龄化,通过终生学习,提高素质,促进老年健康,采取灵活就业和自愿参与社会公益劳动的方式,延长老年人的职业生涯和社会活动历程,使我县老年人力资源不因时间的流逝而降低甚至丧失,使全县的人力资源都能得到优化配置和最大程度的发挥。
曹坤/文
第四篇:计生委工作总结
计生委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是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截止*年9月30日,师市计划生育服务总人口**万人,其中育龄妇女**万人,师市共出生人口**人,人口出生率为**‰,死亡率3.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出生政策符合率为**%,出生性别比保持在正常范围,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领证率**%,人口低生育水平
继续保持稳定。二是出生人口素质有所提高。师市婚前医学检查率达**%,比**年提高20个百分点,孕前优生健康目标人群覆盖率88%。三是人口老龄化进程继续加快。师市师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
二、**年师市人口计生工作主要做法
(一)不断强化综合协调和人财保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师市党委、市人民政府始终把人口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真正把人口计生各项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师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与其他重点工作同检查、同部署、同考核,人口计生工作综合协调和人财保障机制不断强化,统筹解决问题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一是始终保持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师市党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师市党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技术服务站建设、优生促进工程、完善生育政策、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就提高婚检率、流动人口计生服务进行了重点督导。
二是始终坚持部门综合治理。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的作用,强化25个兼职委员单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职责,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并落实了优生促进工程、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少生快富工程和节育奖励等一系列优先优惠政策文件,做到政策措施相互衔接,资源信息共享共用,真正形成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人口计生工作格局。
三是始终坚持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逐年提高人口计生经费投入。**年,师团两级共投入人口计生经费**万元,其中事业费1809万元,优生促进工程**万元,师市财政安排的奖励优惠资金**万元,计生经费达到人均30元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做到管理规范,拨付及时,建立与绩效挂钩的奖励激励机制。从上级拨付的计生事业经费中拿出90万元,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基层单位争先创优,为基层连队(社区)配备计算机的同时,预留20台用于奖励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调动并激发了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二)不断推进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人口计生事业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人口转变,人口计生工作形势任务发生重大变化,**年,师市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推进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进一步夯实了人口计生工作基层基础。
一是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师市成立了优生促进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八师石河子市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实施方案》,举行优生促进工程启动仪式,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了免费服务流程、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做到“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在完善师、团、连三级组织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在婚姻登记中心设立计生宣传服务窗口,为准新婚青年开具免费婚检三联单、发放宣传资料及新婚大礼包,形成了“优孕宣传、婚检、孕优检查、补服叶酸、孕前培训、建立档案、追踪随访”七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强化监督检查,每月定期召开优生促进推进会,落实月通报、月小结制度。重视基层孕优机构能力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确保优生促进工程保质保量完成,超额完成兵团“十件实事”孕优检查2100对任务的120%以上。截止目前,师市已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600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553对,免费发放叶酸750人(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8%,开展孕前优生健康培训**人(次),有效提高了优生知识知晓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二是全面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按照“四优一满意”标准,继续加强人口计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142团国债服务站建设项目已经到位,9个团场对技术服务站进行了重新装修改造。积极争取资金100万元,为师团两级技术服务站添置妇科治疗仪、免疫发光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师市计划生育指导中心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孕前优生宣传教育室、优生咨询室和优生档案室并开展了相关业务,100%的团场配齐了技术用房和服务设备。制定了《八师石河子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规范》,统一医疗文书,规范档案资料管理。14个团场技术服务站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核、评估和换证。充分发挥师团两级技术服务站功能,采取预约服务、进企业上门服务等方式,为9.4万名已婚育龄群众开展了免费生殖健康检查服务,其中男性3.8万人(次),撰写了男性、女性生殖健康检查分析报告,女性生殖健康检查发病率达62.6%。
开辟了避孕药具绿色通道,以药具“十进”为重点,在人口聚集的超市、宾馆、药店、社区设置了80个免费药具发放点和330个免费避孕药具自取箱、自取架。大力实施避孕药具进产科行动,使孕妇分娩后第一时间接受零距离服务,避孕措施及时率大幅度提高到98%以上,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率、随访率达到98%。目前,148团已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并完成复验,121、145团已通过兵团国优初验,待国家审批,我师100%的团场已成为兵团级以上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三是加快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加强全员人口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为团场、街道、社区配备200余台计算机和打印机,实现师与团、乡、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联网。在人口信息数据录入管理上,把确保信息数据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各单位计生干部逐户走访,严格程序,坚持逐一查看证件、询问本人、走访四邻,有效地保证了主要信息真实无误。探索推行“双卡式”管理模式,即一户双卡,计生部门和居民各持有相同内容的信息服务卡,实现台帐、微机和居民信息三统一。同时,坚持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定期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人口信息数据核对,力求做到对人口变更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更新,为加强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经兵团核查组核查,师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入库率达98.55%,主要数据准确率达97.69%。在国家级试点单位148团开展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机制创新工作,并形成经验材料上报国家。针对团场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组成调研组对团场社区人口管理工作进行调研,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在市区推广应用独生子女家庭网络版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在141团开展试点工作,并新增了领证家庭退休奖励金的审核发放功能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编制印发了《市人口发展状况报告》,充分利用**大学的人才优势,完成了《兵团人口生育水平对人口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宫腔镜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机会性筛查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等3个课题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篇,撰写的《推进社区流动人口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 社会化服务建设问题的研究》论文在师市党建研讨会进行了交流。
四是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模式,推行爱心“一卡通”、“网格式”、“一站式”、“主动式”服务管理模式,使流动人口享受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建流动人口“新居民之家”2个,设立“流动人口便民维权示范岗”,组建志愿者队伍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集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服务暖万家”活动,在流动人口子女聚集的12个中小学,举办了2000余名流动人口家长参加的计生政策、生殖健康知识培训班10期;深入建筑工地,为流动人口送知识、送服务,有效增强了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生殖健康保健意识。认真开展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及人口流动影响因素调查工作,在150团开展了生态脆弱地区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调查了34个抽样点2302名流动人口的相关情况。坚持PADIS系统月通报制度,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确保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应用率、相关信息接收率和反馈率进一步提高。
(三)不断做好利益导向和宣传教育工作,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年,市累计发放“三项制度”(农村部分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资金**万元,受益人群达646人(次);为农牧团场报考区内高校、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的**名领证家庭子女落实加分政策;实行“少生快富工程—长效节育奖励”,为211户符合政策的家庭发放奖励金90万元。积极协调落实优先优惠政策,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落实**市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的实施细则》,兑现破产改制企业职工,无业、下岗、失业、个体工商户等计划生育领证家庭保健费和退休奖励金,落实率达100%。适度提高部分奖励优惠政策标准,在国家规定的特别扶助奖励标准基础上,师市自筹资金每人每年提高600元,并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给予帮助。严格落实完善生育政策工作,制定了师市完善生育政策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讲解政策,加强指导,统一口径,对符合政策育龄家庭开展一对
一、面对面的谈心和服务。
二是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坚持宣传教育大主题、强声势的工作思路,以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市为抓手,层层开展了“幸福家庭伴我行”征文暨十佳幸福家庭评选活动,举办“市十佳幸福家庭颁奖典礼”,对100户幸福家庭进行了表彰。
以“构建和谐计生 创建幸福家庭”为主题,先后集中举办了老年书画展、大型板报评展、漫画比赛和演讲比赛,编制了《计生服务情暖万家》画册、编录《计划生育漫画集》、《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幸福家庭演讲比赛汇编》、《我身边的幸福故事——幸福家庭故事集》,推动“幸福家庭”的理念深入人心,弘扬新型的家庭观、生育观、幸福观。把宣传教育进连入户作为助推师市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头戏,大力实施“进百户访万家、计生服务大走访五送行动”。将工作重心不断下移到连队,每个连队选出工作积极、有实干精神的计生协会会员组成宣传服务队,利用农闲或下班时间,挨家挨户送计生政策、送计生知识、送宣传品、送避孕药具、送生殖健康服务,制作发放年画、围裙、毛巾、生殖健康手册等十余种宣传品共计26万份、避孕药具2.6万盒,育龄群众受教育覆盖面不断提高,群众对计生服务满意率达99%以上。
第五篇:市人口计生委发挥纪监职能 构建大督查机制
市人口计生委发挥纪监职能
构建大督查机制
周荣芳 唐有智
市人口计生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职能作用,着力构建“大督查”机制,促进了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作风的转变、行政效率的提升。2011年,市及“四市两区”人口计生委有3家荣获“人民满意机关”,有2家荣获“作风效能建设先进单位”,有2个计生服务站荣获“泰州市人民满意基层站所”。
更新理念,落实“大督查”工作职责。泰州市将近年来人口计生系统在行政审批、行政征收、政务服务等人口计生行政工作中违纪违法案件编印成册,并深刻分析这些违纪行为和腐败现象集中反映运行体制、工作机制、服务理念、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成因,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机关效能建设,树立“大督查”工作理念。市人口计生委把“大督查”纳入全市人口计生百分考核内容,制定“大督查”工作计划,建立季度大督查制度和协调联动机制。围绕依法行政不规范、行政执法滥用权力、行政不作为、工作作风不实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突出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大决策部署、人口计生重点工作,开展多形式的督促检查活动。
创新方法,提升“大督查”工作效应。坚持集中督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制定全年绩效管理工作目标计划书,针对每一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统一部署,全员参与,开展有力度、有声势、有规模的集中督查活动。同时,在绩效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按季度开
— 1 — 展日常督查工作,促使各项工作按照既定方案规范运行,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对基层工作,直接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与基层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真督实查,提高督查工作的实效。同时,善于沉下去暗查私访,切实掌握实实在在的情况。2011年,泰州人口计生委纪检组、监察室制作暗访专题片5部,形成书面整改通报16份。坚持现场调查与运用信息技术督查相结合。在组织开展现场督促检查的同时,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督促检查。利用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对免费服务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开展网上考评。利用“泰州人口网”,开展网上模拟咨询投诉和群众性问卷调查、测评活动。实行人口计生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及电子监察,实现办理全程监督。坚持抓督查与提建议相结合。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对检查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执行不力的问题以及反复出现的同类问题等,深入查找原因,分析症结,研究对策,及时将整改建议发至人口计生部门,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坚持抓督查与抓评议相结合。在狠抓督查的同时,采取个别走访、座谈调研、双述双评、民主质询、网站调查、发放问卷、公开承诺等有效形式,建立健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科学评价机制,让人口计生部门及其广大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接受群众评议,进一步提升了人口计生干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水平。
完善机制,构建“大督查”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党组统一领导、纪监牵头负责、处室协调联动、部门配合参与”的督查工作新机制。建立督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财政、公安、人社、审计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督查工作内容及形式,制定专项督— 2 — 查方案,明确督查要求,落实督查责任。建立督查通报和跟踪制度。对每一次督查情况,均下发整改通报,提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时限,要求基层报告整改结果。市人口计生委建立了专项督查项目台账,对各地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存在问题较多、较为严重的单位,列入市、县两级人口计生部门重点整改单位,落实挂钩联系人,强化督查整改。建立督查成果运用制度。对人口计生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督查报告,利用人口计生简报转发基层学习借鉴。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评价意见,作为市对县、县对乡镇年终考评的参考依据。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或严重后果的,按照泰州市作风和效能问责暂行办法,纳入问责程序,进行责任追究。对对需要报请党委、政府重视解决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党委、政府完善决策和再决策的依据。
作者单位:泰州市人口计生委监察室
联系电话:0523-86898371 邮 编: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