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艺术类专业职称评审科研量化办法[模版]
2010年艺术类专业职称评审科研量化办法
在我校职称评审中,艺术类专业(包括艺术设计、动画、绘画、音乐表演专业)科研情况考核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为规范艺术类专业职称评审,支持艺术类专业发展,对其科研考核量化办法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部分艺术设计、动画、绘画专业
一、科研成果
1.艺术设计、动画、绘画专业科研成果包括作品(设计、绘画或动画)和理论(论著)两类,艺术设计、动画、绘画专业高校教师评审职称,应同时具有这两类成果。
2.按照冀职改字[2007]69号文件对参评人员入门条件的基本要求,申报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应在省级以上报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规定数量的专业论文,考虑到我校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可用省级以上报刊或媒体发表的设计、绘画、动画作品替代专业论文,但省评审文件所规定数量的核心期刊专业论文不能用设计、绘画或动画作品替代。
3.成果记分范围包括参展作品、收藏作品和公开出版的非依附于其他成果的独立作品。刊头画等不在此列。
4.发表独页或一页以上作品,适当加分;发表1/2页及以下作品,适当减分。
5.同一幅作品重复参展、发表,按一幅作品最高分记分。
6.在《美术》、《美术研究》、《装饰》、《美术观察》上发表作品,按我校科研考核办法中的二档论文(即兑奖论文)记分。
7.文化部、中宣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体育美展、全国建党美展、新人新作展等)的参展作品,按科研量化办法中的二档论文(即兑奖论文)记分;中国美术家协会各艺术委员会举办展览的参展作品,按三档论文(核心期刊论文)记分。
8.省文化厅、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术作品展览的参展作品,按四档论文(一般省级论文)记分。
9.出版社公开出版的画集、设计作品集或动画作品,按专著对待,折算成标准字数,乘上专著系数记分。
10.美术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世界著名博物馆的,按核心期刊论文记分。
二、科研成果获奖
1.科研成果获奖原则上是指市(厅)级以上政府奖。同一幅作品重复获奖的按最高奖项记分。记分的奖励范围须是下列规定的奖项。
2.国家文艺振兴奖按国家级二等奖记分;省文艺振兴奖按省(部)级二等奖记分。
3.由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按省部级奖励记分;由省文化厅颁发的群星奖按市(厅)级奖励记分。
4.在由文化部、中宣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青年美展等)中获奖,按省(部)级奖励记分。
5.在由省文化厅、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获奖,按市(厅)级奖励记分。
三、科研立项
仍执行我校科研立项记分的相应规定。
四、其他
其它未尽事宜及解释权在科研处。
第二部分音乐表演专业
一、科研成果
1.音乐表演专业科研成果包括作品(作曲、编曲、配器、编舞)和理论(论著)两类,音乐表演专业高校教师评审职称,应同时具有这两类成果。
2.按照冀职改字[2007]69号文件对参评人员入门条件的基本要求,申报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应在省级以上报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规定数量的专业论文,考虑到我校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可用省级以上报刊或媒体发表的作曲、编曲、配器、编舞作品替代专业论文,但省评审文件所规定数量的核心期刊专业论文不能用作曲、编曲、配器、编舞作品替代。
3.成果记分范围包括演出作品和公开出版的非依附于其他成果的独立作品。
4.个人音乐会、个人作品音乐会、个人舞蹈专场在省级以上开放剧场举办,均按成果记分。以上音乐会及表演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按我校科研量化办法中的一档论文记分;在北京音乐厅、中国音乐厅、保利剧院、中山音乐堂举办按我校科研量化办法中的二档(即兑奖论文)论文记分;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举办按我校科研量化办法中的三档论文记分;在河北艺术中心举办按我校科研量化办法中的四档论文记分。
5.同一内容作品重复举行上述专场表演的,按一次表演的最高分记分。
6.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和作品,按我校科研量化办法中的二档论文(即兑奖论文)记分。在其他专业期刊发表创作的歌曲、器乐曲、舞曲等单曲按是否属于核心期刊分别按我校科研量化办法中的三档或四档论文记分。
7.由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个人作品集(声乐曲集、器乐曲集、舞蹈作品集、交响乐单行本、歌剧单行本、舞剧单行本、组曲单行本)按相应档次的著作记分。合作的作品集一律不记分。
8.由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个人音像作品(包括个人创作专集、舞蹈专集、演唱专集、演奏专集,其他不属于个人音像作品)按相应档次的著作记分。
二、科研成果获奖
1.科研成果获奖原则上是指市(厅)级以上政府奖。同一项作品重复获奖的按最高奖项记分。记分的奖励范围须是下列规定的奖项。
2.国家文艺振兴奖按国家级二等奖记分;省文艺振兴奖按省(部)级二等奖记分。
3.由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按省部级奖励记分;由省文化厅颁发的群星奖按市(厅)级奖励记分。
4.在由文化部、中宣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重要比赛中获奖,按省(部)级奖励记分。
5.在由省文化厅、省音乐家协会、省舞蹈家协会主办的比赛中获奖,按市(厅)级奖励记分。
三、科研立项
仍执行我校科研立项记分的相应规定。
四、其他
其它未尽事宜及解释权在科研处。
第二篇:职称评审办法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简称: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股份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应严格执行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实施意见》和有关文件的规定及本规定,统一政策标准,确保评审质量。
第三条 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规范评审程序,严肃评审纪律,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创造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第四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由股份公司统一领导,股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和组织实施。
股份公司所属单位按照国家和股份公司有关政策规定,负责做好本单位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股份公司及所属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以下简称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章 评审范围
第六条 股份公司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范围包括:工程、经济、会计等系列。第七条 工程系列评审范围:从事交通工程(铁道、桥梁、隧道与地下工程、城市轨道、公路工程)、建筑工程(房建、给排水、暖通、水利水电)、市政工程、勘察设计、“四电”及系统集成(电气化、通信、信号、电力、自动化、自动控制)、机电(工程机械、机械制造、设备管理)、计算机应用、材料工程、环境工程、工程测量、工程试验(无机非金属)、—1— 工程技术管理(科研、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施工调度、工程造价、项目评估、劳动保护、劳动定额)、管理工程(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八条 经济系列评审范围:从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企业策划、资质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评估)、经济管理(经营管理、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计划统计、物资管理、投资运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企业法律顾问、商业经济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 会计系列评审范围:从事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资金运作、资本金融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纳入会计系列范围评审。
第十条 对可同时纳入两个以上系列评审范围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能参加一个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
第十一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仅限于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已离退休的人员,不再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二条 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人员,必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十三条 全日制普通院校毕业生,在规定的时限内,经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合格后,通过定职定级,确定其具有本学历专业(或相近专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受聘资格,不需再进行评审或资格考试:
1、大学专科毕业,见习期满,即具有员级专业技术职务受聘资格;任员级专业技术职务二年后,即具有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受聘资格。
2、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即具有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受聘资格。
3、双学士学位毕业,即具有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受聘资格。
4、硕士研究生毕业,即具有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受聘资格,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三年后,即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受聘资格。—2 —
5、博士研究生毕业,即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受聘资格。
毕业生见习期为一年。非相近专业的毕业生见习期满定职定级时,须延长一年,经考核合格,可视为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受聘资格。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五年以上;
(二)直接从事施工、设计、勘察、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及相关知识;
(四)具有较强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及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有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点工程或重大科研项目的经历;
(五)、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股份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以上的主要获奖人;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包括优秀工程勘察、优秀工程设计、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简称“四优”,下同),或省部级、股份公司勘察设计“四优”一等奖及以上的主要获奖人。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统一刊号)的专业、行业重点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其中参评论文必须为独著,其它合著发表论文,必须为第一作者。
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一)学历、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五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四年以上。
3、博士研究生毕业,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二年以上。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独立解决本专业领域重要技术难题的能力,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主持过大中型项目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经历。
(四)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统一刊号)的专业、行业刊物发表过1篇以上具有较高
—3— 价值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参评论文必须为独著发表。
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一)学历、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专科毕业后,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后,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四年以上。
3、双学士、研究生班毕业后,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三年以上。
4、硕士研究生毕业,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二年以上。
(二)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三)基本掌握现代专业或技术管理的方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具有主持或参与过项目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经历。
(四)有1篇以上本专业的学术论文。
四、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
(一)学历、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中专毕业后,任员级专业技术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后,任员级专业技术职务二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一年以上。
(二)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三)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有1篇本专业的论文或技术总结。
五、员级专业技术资格
(一)中专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一年。
(二)初步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三)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的能力。第十五条 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学历要求。
(一)根据人职发[1990]4号文件规定,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应具备国民教育系列的相应学历,即国家教育部承认的高、中等教育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历(本规定所列学历,—4 — 无注明均为此学历)。高职班毕业学历,可比照大学专科学历掌握。
(二)其他各种培训班、学习班、进修班等颁发的各类证书或专业证书一律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学历依据。
第十六条 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后取得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按规定的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要求的学历、资历条件逐级晋升。
对先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后取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包括具有大专学历并取得国民教育硕士学位证书)一年以上者,在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取得学历前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履职年限可折半计算。
脱产学习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学历,且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前后累加五年以上,可作为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依据,但须有毕业后一年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
第十七条 对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掌握:
(一)以各专业技术资格的系列为基准,对照国家《人事信息代码汇编》中有关学科和专业代码部分的规定来认定,同一学科内的专业可视为相近专业。
(二)若学历专业与拟评专业技术资格的系列所要求的专业不相近,则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时,履职年限延长一年;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时,履职年限再延长一年。
第十八条 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资历,是指从事相应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从聘任(任免)之日起计算。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一律以人事聘任(任免)通知(或档案记载)的时间为准,其他证明材料无效。在职参加一年(不含)以上的脱产学习和从事非专业技术工作的时间,不计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资历终算时间为当年年底。
第十九条 根据国职办[1993]1号文件规定,经济、会计系列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须通过相应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且不再进行破格评审;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2006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人厅发【2006】48号)和《关于2006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工作扩大到中央单位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函【2006】97号)文件规定,参加高级会计师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还须通过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考试。
(一)考试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任职五年以上,同时具备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或
—5— 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方可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
(二)对取得资格前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限,可按二年折算为取得资格后一年的方式来计算,但至少要有取得资格后二年的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限。
第二十条 专业技术人员跨系列调整。
(一)从主体系列转到相关的辅助系列,其履职年限可连续计算,但必须在拟转评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上试用一年,经考核合格,并符合拟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任职学历、资历等基本条件要求,可直接参加现岗位的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二)从辅助系列转到主体系列或辅助系列之间互转,其相近专业的履职年限可以连续计算,但必须在拟评专业技术岗位上试用一年,经考核合格,并符合拟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任职学历、资历等基本条件要求,转评一年后,方可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
第二十一条 对少数不具备规定的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任工程师8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者,可破格参加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评审。
1、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的主要贡献者,或省部级三等、股份公司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的主要贡献者。获得国家优秀设计二等奖或省部级、股份公司勘察设计“四优”一等奖的主要获奖人。
2、在某一学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填补股份公司系统重要空白,或在本学科、技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对本学科(专业)有重大贡献,在股份公司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或获得重要科技价值的发明专利,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3、在国家、省部或股份公司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中主持并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或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产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股份公司以上的奖励。
4、中国青年科技奖的获得者,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获得者,或詹天佑成就奖、人才奖和青年奖的获得者(含铁道建筑专项基金奖)。
5、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统一刊号)的专业、行业刊物发表过2篇以上具有较高价值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或主编出版过学术技术专著1部,或主编并出版过全国统编教材。—6 — 第二十二条 各系列中级以下的专业技术资格,不进行破格评审。
第四章 申报与评审
第二十三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采取个人申报与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照人事管理权限,逐级申报。
第二十四条 行政领导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必须按其人事管理权限评审。
第二十五条 各级各系列(专业)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组建程序、评审方法、工作准则和管理监督必须严格按照股份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组织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每年只进行一次。经出席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赞成的,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有效;经低一级出席评审委员会二分之一(不含)以上执行委员同意后,方可向高一级评审委员会推荐。
第二十七条 凡经评审组织否决的参评人员,一律不再复议。
第二十八条 股份公司已开展的系列未组建评审委员会的,采取委托的方式进行评审。股份公司统一委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不按规定委托的评审结果一律无效。
第二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需向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提供反映本人学历、资历、外语、业绩、成果、论文等评审材料。各单位人事部门对申报对象提供的评审材料要认真审核。申报的各种表格和评审材料要做到规范整洁、内容齐全、措词准确、手续完备、规格统一。
第五章 考 试
第三十条 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的经济、统计、会计、审计和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技术资格,不再进行技术资格评审。各单位要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报考条件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查。凡未经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或不符合报考条件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一律无效。
第三十一条 国家从1993年起实行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各单位要按照
—7— 国家颁发的各执业资格《暂行规定》的报考条件,认真做好报名审查工作。
对通过考试取得下列各类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视为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受聘资格:取得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造价工程师和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的人员,可视为具有经济师技术职务的受聘资格;取得造价、监理、安全、质量、环境、土木或电气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可视为具有工程师技术职务的受聘资格。
第三十二条 凡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晋升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相应语种及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外语考试。参加考试的人员经本单位人事部门审查同意,取得国家认可的考试合格证书后,方可参加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免试外语:
1、近五年内连续在国外留学或工作一年以上;
2、跨系列平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詹天佑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获得者,省部级及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省部级专业技术带头人、省部级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总公司学科技术带头人、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詹天佑铁道建筑专项奖获得者,集团公司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勘察设计“四优”奖、劳动模范及其他奖励获得者。
4、在股份公司项目部、集团公司项目部,或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长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他长期在野外从事测绘、勘察、施工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5、年龄在45岁以上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6、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免试条件的。
委托外单位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按照被委托方规定的外语要求进行申报。第三十三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逐步成为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必要条件。各单位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第六章 考 核
—8 — 第三十四条 申报各系列、级别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人员,必须参加单位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前考核。
第三十五条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制定合理有效的实施办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
考核内容为工作成绩、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考核实行百分制,总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不能参加当评审。
考核工作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严格程序和标准,提高透明度,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日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专家、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考核结果记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并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人员,由股份公司所属单位进行评审前的全面考核,组织答辩,填写答辩和考核意见。
第三十七条 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评聘分开,聘约管理。
按照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人员从聘任之日起享受相关待遇。
专业技术职务聘期一般为三至五年,聘期内,应采取差额考核的办法,对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人员,实行缓聘、低聘或解聘。
第三十八条 对拟评审或评审通过拟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按照人事管理权限,要求在评审或聘任前,对拟评审或拟聘任人员的有关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公示的内容包括申报评审的学历、资历、业绩贡献、成果论文等。公示时间一般为七天。凡对拟评审或拟聘任人员的参评情况有投诉或争议的,要认真调查并有结论性意见。对经调查证实公示对象参评情况与事实不符者,取消其申报资格或专业技术资格。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 从股份公司系统外单位调入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专业技术资格须经人事部门重新确认。股份公司认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所属单位认定中级以下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后,其相应的任职年限可连续计算。
—9—
第七章 其 它
第四十条 逐步推行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挂钩制度。继续教育未达到规定学时的人员,不能晋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按照有关要求,制订与专业技术人员评聘相结合的培训计划,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第四十一条 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管理按照股份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执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股份公司所属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评审办法,报股份公司核批。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实行,其他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股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 —10
第三篇:教师职称评审量化标准
教师职称评审量化标准(参考)
一、教龄:每一年教龄记1分。
二、学历:
1、在初中任教:研究生6分,本科5分,专科4分。
2、在小学、幼儿园任教:研究生6分,本科5分,专科4分,中师3分。以取得最高学历计分一次。
三、职称年限:每年记2分。
四、行政经历:校级正职5分,副校级4分,中层干部3分。
五、获奖情况:
1、任现职以来,发表专业论文、优秀教案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记4分,省级3分,市级2分(最高不能超过12分)。
2、任现职以来辅导奖(必须是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有关竞赛活动)所辅导学生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记2分,省级1.5分,市级1分,区级0.5分(以最高一条计分一次,不重复计分)
3、任现职以来,在“五优”评比中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优质课分别记8、7、6分,其他类分别记6、5、4分;省级一、二、三等奖,优质课分别记6、5、4分,其他类分别记5、4、3分;地市级一、二、三等奖,优质课分别记5、4、3分,其他类分别记4、3、2分;获区级一、二、三等奖,优质课分别记3、2、1分,其他类分别记2、1、0.5分;乡镇一等奖记0.5分(每类奖项以最高项记分一次,不重复记分)。
4、被评为“教育教学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省级分别记8、7、6分,市级分别记7、6、5分,区级分别记6、5、4分(本项以得分最高的一条记分一次,不重复记分)。
5、任现职以来因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受综合表彰,获“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国家级记10分,省政府级记8分,地市政府级记6分,县级人民政府记4分,乡镇级记2分(本项以得分最高的一条记分一次,不重复记分)。全区“十佳教师”或“市名师”另加5分。
6、课题研究方面,国家级课题结题、立项的负责人分别记5分、3分,课题组成员分别记3分、2分。省级课题结题、立项的负责人分别记4分、3分,课题组成员分别记3分、2分。市级课题结题、立项的负责人分别记3分、1.5分,课题组成员分别记1分、0.5分。区级课题结题、立项的负责人分别记1分、0.5分,课题组成员记0.5分。
7、任现职以来,参加汇演、作品展和比赛,省、市、区级分别记4、3、2分。
8、任现职以来,撰写科研和调查报告推广和书面交流、自制教具获奖,省、市、区级分别记4、3、2分。
9、荣获“课改下的星级教师”等称号,三星级教师6分,三星级教师提名5分,星级教师4分。
六、支教援教:镇内到偏远薄弱学校支教、援(走)教经历记3分。
七、教学工作量
完成教学工作量学时情况、担任班主任情况、培养指导教师提高情况和学生、教师、校委会满意度评议情况的证明(有学校出具证明材料并加盖公章,要符合申报条件)。
第四篇:职称评审量化评分细则
盱眙县桂五中学职称评审量化评分细则
一、工作实绩:
任现职以来,绩效考核总积分在全校排名前30%、中40%、后30%比例,分别得50分、40分、30分,按学期分别计算,取其均分。
二、兼职:(任现职以来,需提供学校相关证明材料)
1.班主任工作,按每年3分累计得分。
2.教研组长,按每年2分累计得分;备课组长,按每年1分累计得分。
3.管理人员:年级主任3.5分/年,中层副职、学籍管理员(盱教发[2010]131号)4分/年,中层正职4.5分/年,副校5分/年。注:兼职从高到低分别按100%、50%、35%累计得分。
三、学历:
研究生8分,本科5分,专科3分。
四、教职龄:
教龄每年1分;校龄每年2分(任现职以来);职龄每年3分。符合条件参评当年未上的,第二年另加10分;第三年另加20分;在基本条件符合的情况下,第四年直接占用指标。
五、教学类获奖:(任现职以来)
含优课、优案、教学论文、辅导奖等,以上奖项须与申报学科、自己任教学科、学段相符。国家级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校级1分。(相同内容按最高奖一次性计分,不累加。)
六、教科研:(任现职以来)
1.发表论文:国家级6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发表论文要求:①内容与教育教学相关,②须第一作者,③限5篇累计得分,超一篇另加1分,④须提供知网或万方、维普查询打印页)
2.专题研究(已结题):国家省级20分,市级10分,县级6分(主持人、其他人分别按100%、80%计算得分)。
3.示范课、观摩课:国家级8分、省级6分、市级4分、县级2分、校级1分。
七、各类表彰(任现职以来,累计得分。):
1.综合表彰:国家级10分,省级8分,市级5分,县级3分,校镇级2分。
2.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分别加5、4、3、2 分。
八、考核
任现职以来,每优次2分。
九、师德:
1.任现职以来,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或有处分一票否决。
2.任现职以来,凡因工作不力被通报的有一次扣1分。
3.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如县及以上统考未完成教学任务、统考科目均分与同轨相差20分及以上一票否决。
十、其它:
1.支教满一年(含约定)的,优先占用指标,不满一年的,加5分。
2.符合条件的参评人员,任现职以来,学校安排班主任工作从不接受的,不得占用第一年年指标。
3.服从学校特殊需要,接收自己专业以外教学任务的,从今年起适当加分(分值由考核小组研究决定)。
4.40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自学考试,有4门以上合格的优先。(以盱教发【2009】83号文件颁发之日起计算)
注:本细则解释权归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二○一二年九月
盱眙县桂五中学
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长:欧长波
二、副组长:王太平
三、成员:张忠勇叶连兵房刚叶玉梅
陈训龙夏方会葛恒花陈春乾 余毓德周利生杨建芳李文娟
二○一二年九月
第五篇:职称评审试行办法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二)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符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或校(园)长专业标准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身心健康,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四)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五)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并经审验合格。
第六条
学历、任职年限条件
(四)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取得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担任一级教师职务2年以上;
2.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担任一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取得硕士学位,取得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担任一级教师职务6年以上;
4.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在小学、幼儿园、初中任教,取得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担任一级教师职务8年以上。
截至申报当年年底,35周岁以下人员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应具备硕士学位,否则按破格申报。
第五章
高级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第十二条
高级教师能力和经历要求
(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价值观,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学中熟练运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二)教育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完成教育部门和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中学教师每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20课时,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少于400课时;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2,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校(园)长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学校规模少于12个教学班的校园长每学年任课不少于120课时,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因课程计划、学校性质、规模等原因而课时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须有其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
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独立承担一门专业技术课的理论教学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任务,专业课教师每学年不少于200课时。
教研人员从教以来,在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5年以上,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承担并完成1门学科的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任务。有计划地深入学校指导教学,每学年县教研员不少于6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市教研员不少于5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50节;省教研员不少于4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
(三)教学经历。胜任本学科各级段的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进行本学科的循环教学,或担任过3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校园长、教研员可不作要求)。
(四)学生管理。能够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进行班级(团队)管理和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且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要求2年),或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具体范围见附则)合计8年以上且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5年以上(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要求4年),教书育人成效显著。
(五)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教学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同行评价普遍较高,是学校公认的教学骨干,每学年开展(讲授)过校级达标课、研讨课等公开课1次。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教学生课业负担轻,教学效果显著,任现职或近5年来每学年教学效果评估均获优秀等次,学生评价满意度高;校(园)长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效果显著,任现职以来学校持续发展良好;教研员任现职以来,能较好地组织开展本区域教学研究工作,得到本学科教师的一致认可,所指导的教师取得优异成绩。
(六)教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能够认真进行教学反思,自2013年起,每年撰写1篇有较高价值的教学心得或教科研论文,在单位举办的学术活动中交流并获得好评。
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城市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过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农村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过县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校(园)长主持过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
(七)素质教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突出成绩。
(八)课程改革。按照课程改革要求,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为学生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开设专题知识讲座或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课外活动。
(九)示范引领。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经单位统一安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共同实现专业成长。培养、指导2名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所培养、指导的教师获得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表彰、奖励。
(十)支教。按照国家要求,城市中小学教师(当年年底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教师及特殊教育学校除外)须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支教的经历,或者任现职以来完成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对口支援、结对指导、送课下乡等支教任务不少于60天(次)。
第十三条
高级教师工作业绩要求
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高级教师水平。
(一)学校教师
1.任现职以来讲授过市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市二等奖或省三等奖)、示范课或观摩课,获得好评;
2.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获得市级政府综合表彰;或者教师节期间获得市级政府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或者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受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1次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2次;
或者担任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3年以上,所带班级或共青团、少先队被评为市级文明班集体、先进团支部、先进少先队,或者本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团队辅导员。
农村学校教师获奖降低一个级别。
3.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或者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或者主持辅导学生社团活动3年以上,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或者主持、参与并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研究(限前3名),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013年,作为过渡,在教育教学类CN期刊上独立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2篇,经专家鉴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可视为符合教科研课题要求)
农村学校教师获奖降低一个级别。
第十四条
高级教师破格评审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专业,任职年限达到相应要求,且当年年底年满40周岁的人员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教师。破格申报评审高级教师人员,除符合高级教师正常晋升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超额完成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二)近5年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获得优秀等次2次。
(三)说课讲课面试答辩获优秀等次。
(四)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其中第1条为学校教师必备条件,第2条为教研人员必备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高级教师水平。
1.讲授过市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市级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示范课或观摩课,获得好评。
2.主持完成的相应级别的教科研课题中至少有1项获一等奖。
3.获得市级政府综合表彰,或教师节期间获得市级及以上政府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标准中工作业绩等除有特殊规定外,均指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本专业或本学科领域的工作、业绩情况。申报人员的各项工作业绩应经过单位推荐、核实后取得,凡未经过单位推荐、核实所取得的业绩一律不予认可。
第十九条
本标准中所称“市”指“省辖市”,“县”指“县和县级市、区”,“乡”指“乡、镇”。
第二十条
城市学校指驻地在县城及以上的学校(含地处农村的高中),农村学校指驻地在乡、镇(不含县城所在镇)以下的学校。按农村学校教师申报的人员须近3年以来在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
第二十一条
本标准中有级别要求的内容为基本要求,如获得更高级别的符合相应要求。
第二十二条
本标准中同一内容的业绩不重复使用。
第二十三条
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指担任班主任、团队辅导员、年级组长、学校社团负责人、学校艺体及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等,校领导、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工作可视同于学生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论文发表的刊物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汇集等。综述、通讯报道等不作为评审论文对待。
在单位内部交流的论文须加盖单位公章,并出具评价意见。
第二十五条
有关课时量以教育部门要求为准,列入教学计划的活动课应计算为课时。
第二十六条
循环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科特点掌握,小学分低学段和高学段,高中、初中有关学科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循环。
第二十七条
本标准中“能力和经历要求”部分单位应严格把关并出具有关材料,评委会将根据其规范程度予以认定。
第二十八条
有关业绩成果凡在人社、教育部门联合建立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业绩库中检索不到又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一律不予认可。
第二十九条
教师资格证问题。申报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具体专业不做要求;取得较高级别学校教师资格证人员,到较低级别学校任教,可视为具备相应资格;幼儿园教师须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第三十条
学历与申报专业有关问题。
本标准中所指学历为国家有关部门承认的学历。参加工作后取得的非全日制普通本科及以下学历须满2年后,达到相应任职年限要求,方可按正常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参加工作后取得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达到相应任职年限要求,可按正常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本标准中申报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特殊专业的人员,所学专业应与申报专业一致(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学士或以上学位,在小学和农村初中从事英语教学,申报英语专业可视为合格学历)。
高中、初中申报人员除以上特殊专业外,原则上按照“大文大理”掌握(“地理”专业按文、理科均可)。
小学、幼儿园除以上特殊专业外,专业可不做要求。
农村学校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或不相近,取得规定的相应层次学历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15年申报一级教师,或者取得相应规定学历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20年申报高级教师,视为符合学历要求。
不符合有关学历层次或专业要求,但任职年限达到最低合格学历任职年限要求的人员可以按破格申报。
第三十一条
从事专业与申报专业问题。
申报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除以上规定的特殊专业外,可按“大文大理”掌握。文、理科内同类专业不需转评可直接申报高一级职务;因工作需要,在文、理科之间转换工作岗位的人员,须先进行专业转评,满1年后方可按新的专业申报高一级职务。转评前后的任职年限累计计算,工作业绩合并计算,但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专业须与申报专业一致。
第三十二条
有关人员申报身份问题。
1.“教育管理”专业仅限校(园)长正职申报,其他人员应选择所主要从事专业申报。担任校(园)长职务的申报人员,须取得校(园)长培训合格证,并在《评审表》和《评审简表》相应栏目中注明所担任职务及时间。
2.申报人员应按现所在岗位申报,并在“单位类型”中如实填写有关项目,如“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农村初中”、“农村小学”等。在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不同岗位工作过的人员,应在工作经历中予以体现。其中取得较高级别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到较低级别学校任教可以直接申报高一级职务;取得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到中学任教1年以上,如已经过渡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则不需要转评可以直接申报高一级职务,如果没有过渡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则需要由小学教师先转评为中学教师职务,满1年后方可申报高一级职务,转评前后的任职年限累计计算,转评前后的工作业绩合并计算,但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证书须与现岗位一致。
3.在中小学校兼任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如课时量达到相应要求,可按一线教师申报;课时量达不到相应要求的人员,单位类型按“其他教学机构”申报,申报评审条件按相应层次教研员执行。其中,省属学校按省教研员、市属学校按市教研员、县(市、区)属学校按县教研员、乡镇学校按乡镇中心校教研员申报评审。兼任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应在《评审表》和《评审简表》相应栏目中注明所担任职务及时间。
4.在各级教研室、电化教育馆等校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教研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在乡镇中心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单位类型按“其他教学机构”申报,申报评审条件按相应层次教研员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表彰问题。
各类表彰奖励以政府部门组织的为准,非政府部门组织的一般不予认可。
以各级政府名义开展的表彰按本级政府综合表彰对待,由政府授权人事部门组织的,按同级政府综合表彰对待。教师节期间由政府或经政府授权由人社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按本级政府综合表彰对待。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一方面成绩突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强调是与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表彰,如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拔尖人才、名师工程人选、文明教师、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按单项表彰对待。
对于个别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由业务主管行政部门进行的表彰可根据其规范程度予以认定。
其它未列入的表彰,由评委会根据其规范程度经集体讨论达成共识后予以认可,凡未经评委会达成共识的一律不予认可。
第三十四条
需要提交的有关材料说明:
1.能力经历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由单位提供证明材料。
2.教育教学工作量提供课程安排表及学校有关证明。听课、评课附任现职或近5年以来的听课、评课记录等证明材料。
3.循环教学提供学校教学计划、教案等。
4.学生管理工作须附单位有关证明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考核材料和奖励证书等。
5.教育教学效果附学校原始教学效果评估材料及评价意见。
6.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以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基础教研室、职业、成人教研室)组织的为准。附本人教案、主办单位证明和专家评价意见,获奖附奖励证书,同时须在评审简表中标明主办部门、获奖等级、文件号、奖励证书编号等。
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电教部门可视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研部门,装备中心可视为物理、化学、生物及科学实验课的教研部门,其分别组织的信息技术优质课和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优质课可由专家根据其规范程度予以认定。
7.教科研课题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的教科研课题。课题要通过结项验收或成果鉴定,附立项报告、研究报告、鉴定证书等。
8.专题讲座须提供主办方邀请函、有关会议通知、讲座有关的视频等影像资料、讲稿等。
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有关高校举办的培训、学术交流活动等可以由评委会根据其规范程度予以认定,但须提供教育行政部门所发的有关通知及有关视频等影像资料、讲稿等。
9.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观摩学习,须提供教育行政部门会议通知原件、有关活动的视频等影像资料。
10.表彰、奖励等提供有关证书原件。
11.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提供经单位批准的有关证明材料、被辅导教师的获奖证书等。
12.支教经历须附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证明材料。
13.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需提供以下材料:
(1)社团活动。社团要求制度完善,有完整的章程、加入、退出机制,定期开展活动制度,每学年一次的校级展示活动;列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有计划、有活动实施方案、有评价。
(2)校本课程。按照《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要求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课程纲要》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材料齐全。
(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选题、设计方案、开展研究、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提供完整的过程性材料。其他有关材料按要求提供。
第三十五条
各市可在不低于本标准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细则,经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备案同意后实施。
第八章
罚则
有关人员和组织在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中如有违纪行为的,按照河南省纪委、河南省监察厅、河南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严肃职称工作纪律的通知》(豫人〔2002〕30号)严肃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不得申报,或在规定年限内延期申报:
(一)出现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取消当年申报资格。
(二)拒绝承担教学、教研任务和班主任等工作,或不能履行现岗位职责者,当年不得申报。
(三)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上级相关部门通报批评者,当年及下一不得申报。
(四)已定性为人为教育教学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2年内不得申报。
(五)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者,处分期内及从处分期结束起2年内不得申报。
(六)有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通过的评审结果一律无效,已取得资格的予以撤消,并自查实之日起3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七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应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要求进行推荐,推荐工作中要按照“五公开”的要求在本单位公开展示不少于一周。凡是未按要求公开的,推荐结果一律无效。
第三十八条
单位在职称申报评审中出现蓄意弄虚作假、集体串通舞弊的,停止该单位两年职称评聘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由有关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单位主要责任人党纪或政纪处分;有关组织和经办人员蓄意隐瞒事实,为申报人员虚假材料提供证明的,责令予以纠正,并由有关纪检监察部门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接责任人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三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九条
出现其他违纪行为的,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本评价标准自下发之日实施,原《河南省试点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试行)》(豫人社职称〔2012〕16号)不再执行。
抄送: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
河南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8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