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划生育管理论述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人口、计划生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人口与社区发展: 城市经济与社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1..社区建设与计划生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3.整合社区资源,建立以社区为载体的计划生育保障机制。4.生殖保健服务做到家,宣传教育实在化。
B.家庭悄然变化 1.家庭结构发生变化。2.家庭功能变化。3.家庭经济变化
C.人口素质提高 1.人口思想道德素质提高。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
2.中国人口大国的利弊分析。A.人口数量增长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1.人口数量增长促进了人类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
2.人口数量增长促使人口流动,而人口流动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团结。3.人数数量增长加剧了人月任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4.人口数量增长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迫使人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5.人口数量增长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加速积累。6.人口数量增长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同时,也协调和重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人口数量增长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
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积极效果和负面效果。
A.积极效果
1.生育率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速度的势头被有效遏制,成功实现了人口低增长的目标。2.缓解了人口和土地,资源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改善了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4.生育率迅速降低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B.负面效果
1.在生育意愿尚未转变的情况下,强硬的行政管理使得干部的工作难做,干群关系紧张,影响社会稳定。
2.妇女成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体现者,承受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影响妇女地位的提高。3.国际社会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抨击过多,有损于中国的国际地位。4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还产生了一些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负面效应。
4.什么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民自治主要有哪些原则? 1.把村民当作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主体。2加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各种自制载体建设。自制载体建设是计划生育的核心。
3.加强制度建设。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根本。4.坚持依法自治。依法自治是村民会议的一项重要职权。5.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切实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6.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要正确处理好村民自治与乡人民政府指导的关系。
5.结合实际谈谈计划生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说人口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A.人口过多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1.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2不利于技术结构调整。
3.不利于城乡结构调整。
B.人口过
多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影响劳动体制改革。
C.人口过多制约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被人口的增长消耗了大部分。
6.计划生育会带来哪些伦理道德问题?我们如何去认识?
A,生殖技术的伦理道德。1抑制生育带来的伦理问题。2.关于避孕是不是预先扼杀了一个人的生命权利。3.关于在胎儿具有可存活性以前人为地终止妊娠是不是剥夺了胎儿的出生权利。4.医治不育带来的伦理问题。B.克隆技术:伦理道德的世纪抉择。1.克隆,划时代的突破
2.中国克隆在行动。3克隆,伦理道德面临重大挑战。
4.世界说,克隆人,NO!
7.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如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A.现状: 1.老年人口绝对值占世界之最。2.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快。3.未富先老。
4..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了城镇。5.老年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B.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发达地区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C.措施: 1.建立老年人护理保障体系。2.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
3.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
8.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2.稳定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国家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观规律。子女。3.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人口问题设计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4.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寻有国家行政力量来行动落实。5.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取,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允许各地制定不同的生育政策。6.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控制人口增长,必须与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
第二篇:HR管理论述
从“管理离职员工”到“员工离职管理” 员工离职,你管理了吗?
组织的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掌握着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市场资源,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一旦离职,轻则会给企业形成大量的人员置换成本,重则会给企业造成致命性伤害。尽管公司可以采取竞业禁止的方式,在一定程度内限制员工对于竞争对手的贡献;但越是重要的员工,在专业领域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转行的可能性也就越小,竞争对手也会用一些“擦边球”的方式 “挖墙角”,甚至愿意为此付出大量成本。因此,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中,员工离职在所难免,对于离职的管理必须提上重要议程。
■ 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资源
现在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离职员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开始重视“管理离职员工”。这些企业不仅在员工离职前,强调离职交接程序,了解离职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等,而且能够认识到已经离职的员工对企业来说同样是资源,如果不能善加管理和利用,不仅是自己的损失,更主要的是为竞争对手提供了最具优势的竞争利器。所以离职管理,不仅是在员工出现离职倾向到员工离开公司的那一段时间,在员工离开公司之后,也变得同样重要。很多时候,已经离开公司的员工,同样可以为公司创造巨大的价值。PM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日用品公司,公司在人才战略上非常重视离职员工的管理。每年年终,公司都会给已经离职的员工发出一封邀请函,邀请其参加公司的年终庆典。在庆典会上,公司会向包括离职员工在内的全体员工,介绍公司一年的发展和成就以及接下来的规划等。平时,离职员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接到原有同事的问候电话,这不仅限于作为原来同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也会定期安排与其关系较好的同事相互问候。离职员工也会把离职后的一些信息及时进行反馈,遇到与公司经营相关的问题,还会以正式报告的方式递交给公司。公司对离职员工的关怀带来了直接的效果,在国内开拓区域市场时,有几个区域分公司都是家在当地的离职员工,利用自已的地利方便在筹建过程中给予了大力帮助。
■ 离职管理重在事前预防
面对职场精英们的离职,企业该如何应对呢?许多企业现在都很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但一方面企业不能给员工一个恪守忠诚的条件,另一方面,现在员工对忠诚的解读与过去那种一辈子只服务一家企业的形式上的忠诚已经完全不同。现在员工更多的忠诚于职
业,而非企业,而且越是优秀的员工,对于职业的忠诚度就越远高于他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越需要给他们一个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企业环境。所以,企业对于员工忠诚的理解也应该随时代而改变。员工离职了,并不意味着员工对企业“不忠诚”,而是换了另一个更适于他们成长的空间。尽管离职的员工仍然可以作为公司重要人力资源的一部分进行管理,但是,离职员工毕竟已经不在公司,不获得报酬,关系再怎么维持也不可能使其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更何况还有很多与公司不欢而散的员工呢?因此,离职后再去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时已晚,企业需要做的是离职前的预防,通过一系列措施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主动控制离职率。即便是企业控制不了的离职现象,也要在制度、流程上,防止员工离职时对公司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要从“管理离职员工”转变到“员工离职管理”上来。所谓员工离职管理不仅仅包括通常的员工出现离职征兆时的面谈挽留、离职手续办理、离职后的面谈、员工离开企业后的关系维护;更重要的还包括企业的人才保留机制的建立、员工离职的预防、突发离职带来的危机管理等。
从组织找原因,为离职定对策
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比如员工不适应企业的管理风格和文化氛围、职业倦怠、与上司或同事出现矛盾、工作压力大、个人或家庭原因,也有组织方面的原因,比如企业薪酬福利缺少竞争力、缺少晋升机制、内部不公平等。而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从组织的层面寻找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有效地预防核心员工流失。
■ 组织发展过快导致结构性离职
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许多大的企业集团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尤其对于国内企业,依据国内的本土优势和政策环境等借势而上,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造就出一个又一个商业英雄。但在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的背后,却经常是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无奈:如果企业发展速度过慢,可能会导致员工因看不到前景而离开;若企业大规模地扩张,组织快速地变革,企业内部就会出现大量的新岗位,也为内部员工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但实际上企业往往更多会抱怨员工的成长速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于是招聘新人成了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主要工作。
在一些公司中,大量的管理岗位甚至决策岗位都在启用新人,这使企业面临一个严重的人员管理难题:原有的管理人员在面对新的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冲击时容易形成帮派;新人太多,企业无法在短期内融合;新员工尤其是重要管理岗位的新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工作背景和管理理念,要转变自已原有的行为方式存在着困难。在一个到处都是新面孔的环境里,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想办法去发挥自已的影响力,很可能大家都各行其道,于是会出现争权夺利等企业政治问题,企业的管理平台成为管理者明争暗斗的战场。
另外,组织发展过快也可能会导致组织结构不清、流程混乱,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或是争权现象;如果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宽度不足,会出现向下管理的越权行为,导致中层管理人员的失落感,这些都是导致员工离职的因素。在集团化治理结构下,情况将变得更为复杂。对于基层员工来说,管理层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风格、管理方式和理念,则意味着自己无所适从。结果是,企业辛辛苦苦招聘来了人才,但管理者往往因无法实现目标而离职,基层员工则因感觉公司管理混乱而蒙生退意。于是许多公司尤其是高速成长的公司,几乎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企业需要大量人才,但却有着过高的员工离职率,经常导致许多工作受到影响,而且似乎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这种企业治理结构不适应公司发展速度所导致的离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性离职。
作为快速发展的企业,想要解决组织发展过快导致的离职问题,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公司的发展速度,因为企业要生存就得靠发展。所以,公司应认真规划的是公司的治理结构。国内许多所谓膨胀过度而失败的企业,往往是因为缺少合适的公司治理结构而无法控制公司的规模扩张。如果公司能够为快速扩张提供组织保障,则可以使公司的发展速度在稳健的结构框架内发展。这样,即使有大量的新员工进入,每一组织单元都在相对清晰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也就能避免上述问题导致的离职。
■ 现实与期望的差距成为新员工离职的最大隐患
一位漂亮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死后,上帝答应她可选择在天堂和地狱各自生活一天,然后决定留在哪里。在天堂的一天她感到悠闲而自由;而到了地狱,迎接她的是美丽的风光,热情的同事和衷心的祝福,丰盛的晚餐和快乐的舞会,以及美好的前景。她知道天堂很好,但她更被地狱所吸引,于是决定留在地狱。第二天醒来,她发现自己站在一个荒凉的垃圾堆上,四周到处是垃圾和污物。魔鬼走近她,取笑她。她不明白,这不就是昨天所向往的地狱吗,怎么变成了这样?魔鬼笑着说:“那是因为昨天我们在招聘,而今天你已经成为我们中的一员了。”
这不仅是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的笑话,实际上也是许多公司现实情况的写照。许多负责招聘的人员,认为为了维护和保持公司的对外形象,不能向应聘者提供公司的消极信息。尤其在公司急于用人之际,HR面临着巨大的招聘压力,为完成工作任务,吸引新人入职,有意无意地就会避讳一些问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招聘负责人不关注企业文化,无法分清楚企业文化导向与消极信息的差别,不清楚公司究竟希望什么样的人加入。于是许多公司在招聘时,都喜欢将公司描绘成前景光明、潜力无限、能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并拥有人性化的工作氛围等样子,似乎新人进入公司后,就进入了职场天堂。但当新员工真正进入并开始了解一家公司时,却因为期望与现实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本以为进了天堂,实际上却下了地狱,于是会有人因失望而在短期内离开。经验表明,员工离职率最高的时间段是试用期快结束时以及进入公司的第六到十八个月期间。在此期间,员工开始逐渐了解公司,开始抱怨人力资源部在招聘的时候没将公司的情况介绍清楚、公司当时的承诺不能兑现等等。其中会有一部分人很快适应环境,留下来并成为公司的骨干员工;也有一些人开始寻找新的机会,伺机离职。总之,巨大的心理落差会导致员工离职,而且这种离职往往是公司管理者无法认识到的,因为这类员工在离职的时候,离职表上的离职原因一栏,可能只有简单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等借口,却不会说明他们心理的不满。
所以,公司在招聘时,应向应聘者提供真实的信息,包括工作的内容、环境、政策及管理者风格等,提出公司真实的期望,做出真实且可以实现的承诺,从而避免员工对公司抱有太过于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然,这并非向应聘者讲公司有哪些不足,而是在强调工作中积极面的同时,不刻意掩盖那些影响员工离职的消极因素。公司还可以鼓励内部提升和内部员工推荐人才,因为这些人已经了解了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内容,把真实情况讲述给应聘者使其对公司的期望更加现实。
■ 激励不当引起核心员工离职
如果说因为前面问题而离职的员工,似乎更多的是在公司工作不算很久的新人,那么激励不当,则更多地影响那些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对企业有重要价值甚至位高权重的员工,并直接导致他们的离职。在企业中,20%的人创造出80%的效益,这“20%” 就是企业的核心员工,他们掌握着企业的营销渠道、技术机密,适应企业的运营模式。他们的离职,会给
企业带来显在或潜在的巨大损失。如果企业不能显示出足够的吸引力,不能给予他们真正具有激励作用的管理方式,则很难保证这些员工在企业的长期发展。
笔者就曾经见闻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小徐是一家日用品公司的高级市场经理,负责公
司在欧洲的营销规划工作。公司非常认可他的工作能力,希望他能在该工作岗位上有突出的表现,准备外派他到欧洲去开拓市场,如果此次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话,可能将他提升为公司的市场总监。对小徐来说,这意味着职业生涯将走上一个重要的台阶。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就在小徐计划出发的当天,他没去机场,而是直接到公司,向公司人力资源部递交了辞呈。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怎么也想不通,公司重点培养的优秀员工为何没有任何
征兆就突然离职?小徐这时候辞职,公司又没有任何的准备,既定的工作计划完全被打乱。
公司出于组织发展需要,或出于对于员工奖励的考虑,经常会提升表现优秀的员工,但
对于这些员工是否胜任新的职位,却考虑得很少,又缺乏必要的培训。很多优秀的员工在升职后,无法在新岗位上满足公司的期望,在公司中的评价则由优秀员工变成不合格的员工,最终不得不黯然离去,这就是著名的彼德原理。小徐担心的是自已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在新的岗位上无法适应,不仅面临离职的风险,而且需要重新适应国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所以不适当的激励方式,企业虽然付出了成本,却会导致员工不满或不适应,结果成为
员工离职的加速器,尤其是优秀员工的离职,大多数都与激励不当有关。激励是一把双刃剑,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具风险的管理方式。用得好时可以鼓舞员工士气,点燃员工工作热情;用得不好,则员工或者不满,或者离职走人。许多企业以为有了升职加薪就够了,其实现在的员工素质越来越高,他们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成就欲望,其需求更多关注在受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层面上,他们需要更多的空间。对于他们的激励,也应从更高层面上来制定政策。尤其对于核心员工,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上,会有着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非常个性化,只有采取满足其特有需求的激励方式才能有效。比如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给核心员工更多发挥空间而非束缚、压抑的企业文化环境;强化权力与责任分配,使其有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保证核心员工的成就感;维护组织公平,提供培训学习机会;等等。
对于员工离职,企业要有开放的胸怀和足够的气魄,只要建立了一套清晰的管理机制、树立了良好的用人理念,为员工提供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并且提前做好离职的管理应对工作,企业就会在离职问题上变被动为主动,为组织的腾飞提供保质保量的人力资源。
第三篇:计量管理论述
计量管理论述 哪些,有什么优点:我国法定要有一次计量失控,就会影响17我国计量管理体制都包括量。积极开展计量方面的国际1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的关计量单位由国际单位制单位、其质量性能,甚至报废;现代哪些:⑴各级计量行政管理部合作与交流活动。
系: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是计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农业生产是科学种田,要实现门,作为政府主管计量工作的23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量学中两大组成部分,计量管位及组合形式单位构成。我国高产、优质、低耗等目标也同行政职能机关和执法机构;⑵审查的内容有哪些:(1)生产理的基础是技术管理,同时应法定计量单位完全以国际单样离不开准确的计量。②国防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组成的计设施(2)出厂检定条件(3)该认真法制管理。计量技术主位制为基础,因此,也就具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官”:任量技术保障体系;⑶中介服务生产和检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是指研究建立计量基(标)国际单位制的所有优点,此外何一项武器,从研制、设计、网络体系;⑷计量器具生产经(4)技术文件、资料和完整准、计量单位制、计量检定和还具有下列三个优越 性:1)试验、定型到生产,都离不开营体系;⑸纵横交错,层次合性(5)计量管理方面的规章测量方法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国际性,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计量。因此,各国在国防现代理的计量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制度或标准(6)计量法制管计量技术贯穿于各行各业,是SI为主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这化建设中,都十分重视计量这⑹全国计量信息网络;⑺计量理和产品质量等
面向全社会服务的横向技术就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个先行官的作用,不惜人、财、科研管理体系;⑻全国计量学24《实验室和质检机构资质认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科技、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往物上的大量投入,以确保其计术交流体系。定管理办法》规定实验室自然的重要手段。计量管理和业。2)法规性,我国法定计量精确度和量值的统一。③安18省(市、自治区)计量行政和检验机构的基本条件与计量技术是计量学的两大支量单位以国家法令形式发布,全、健康的“忠诚卫士”:保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有哪些:能力有哪些:1.实验室和柱,也是推动计量学发展的两于1985年写入《计量法》这障安全和健康是人类共同的⑴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计量工检查机构应当依法设立,个轮子。它们确实如同一辆自就使其具有法规性,并有利于愿望和要求,而要实现共同的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从行车的两个轮子一般,互相依全国迅速采用。3)具有中国愿望和要求,就离不开计量这起草和制定本地区的计量地事检测校准和检查活动,存,相互促进,共同驱动着计特色,在70个词头中文名称个忠诚可靠的卫士。工农业生方法规,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量学这辆“自行车”不断行进。中有8个中文名称,与国际上产的生产条件,人类生存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理。⑵组织规划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具2计量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定名不同,这是因继承我国几要防止和治理污染,医院诊断和建立本地区各级社会公用有与从事检测、校准和检成部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改千年来科技文化传统,考虑我病情的仪器都离不开准确的计量标准器具及计量测试机查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造社会、征服自然的能力,它国人民群众使用习惯而定名计量测试,否则就会危及到人构,进行量值传递/溯源,保人员和管理人员3.从事特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和生产的,既通俗易懂,又方便使用。们的生命、财产安全。④科学证本地区计量单位制和量值殊产品检测、校准和检查资料。计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9试述我国计量管理的巨大成研究的得力“助手”:日益发的统一。⑶制定和组织实施本活动的实验室和检查机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与技术就:近五十年来,我国计量工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都需地区计量事业发展规划,协调构,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科学的基础学科,显然也是社作取得很大成绩,突出体现在要各种准确的计量器具去测本行政区域各地各部门计量理人员应当符合相关法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上八个方面:1)在全国范量、探索、研究。没有精确的工作。⑷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各律、行政法规的要求4.应社会生产力的两个基本要素围内实现了计量制度的统一计量,就会使科研失败或停滞类计量人员的培训、教育和考当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来看计量是社会生产力的重2)基本形成了全国计量管理不前。⑤社会经济生活中必不核。⑸组织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其工作环境应当保证数据要组成部分:一是劳动者应该网和量值传递网,为统一量值可少的“工具”:在人民群众型鉴定,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和结果的真实、准确5.应掌握计量技术二是计量器具保证计量准确一致奠定了基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计量工作情况,积极为社会提当具备所需要的并且能独具有特殊效用的生产资料。础3)加强了计量器具产品的保健工作样样离不开计量。总供计量测试服务。⑹规范市场立调配使用的设备设施6.3计量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投产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之,计量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计量行为,开展商品量监督。应建立能保证其公正性、统效应最佳原理。最佳效应不督管理4)加强了对使用中计社会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19市(盟、州)人民政府计量独立性和其他承担工作的是直接地从计量器具上反映量器具的管理5)基本形成了的发展,保障了人类正常工作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有哪些:设备设施7.应建立相应的出来,而必须从整个计量系统适应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发展和生活。社会要发展,计量须⑴宣传和贯彻国家和省有关质量体系,制定相应的质内所有计量器具量值的信息的计量法规体系6)制定颁发先行。计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量体系文件并有效实施。数据准确可靠程度上体现出了各种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13计量法律的作用有哪些:计规,负责起草本市计量管理规25国际计量管理呈现什么发来。2)计量管理两重性原理。量器具检定规程7)广泛开展量法规是计量管理的基本依章制度和有关计量方面的文展态势:1.法制计量得到政府管理的两重性是:一方面自然了计量继续教育培训与计量据和准则,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件监督实施⑵制定本市计量部门巨大有力的支持,法制计属性;另一方面具有社会属性人才的学历教育,形成了一支计量法规,对做好计量管理工工作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组量技术机构被确定法制计量
3)量值传递与溯源原理4)社宏大的计量人才队伍8)建立作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织和监督本市的计量工作⑶技术机构并依法实行严格的会效益最佳原理 和发展了与国外计量工作的生产、科学技术和国内外贸易组织本市的量值传递并负责法制计量管理2.计量测试技4计量法规的作用:1)计量法联系与交流。的发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监督检查执行情况,根据需要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规是统一国家计量单位制度10试述计量法规体系的构成: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将产生重建立各项社会公用的计量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3.计量技和保证量值准确的法律。计量我国计量法规体系分三个层大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准项目,为本市生产、科研和术与管理与全球一体化密切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计量法规次:1)我国计量管理的根本,方面:①计量法规是统一国家群众生活服务。⑷负责本市计联系在一起4.计量管理要和的制定和实施,为计量管理实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计量单位制度和保证量值准量器具生产、修理、使用和销计量技术、计量科研相结合5.现高度统一性提供了法律保法》。1985年9月6日,第六确的法律;②计量法规使我国售等方面的监督管理⑸组织计量和标准化、质量管理、质证。2)计量法规使我国计量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计量管理纳入法制管理轨道;本市各类计量技术人员和管量认证,尤其是实验室认可,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3)通过的《计量法》,它标志着③计量法规是维护社会经济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考应该紧密结合6.计量测试技计量法规是维护社会经济秩我国计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秩序,促进生产、科学技术和核和发证工作⑹负责本市计术人员素质高,对计量检定和序、促进生产、科学技术和贸的历史阶段,它用法律的形式贸易发展,保护国家和人民群量情报的收集、管理、研究、监督管理人员实行注册考核易发展,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确定了我国计量管理工作中众利益的重要措施。利用和计量咨询工作⑺领导制度,可以保证计量检定和计利益的重要措施。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国计14计量标准的监督检查主要各县计量行政部门,协调各县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5我国计量管理体制是一个什量管理的最根本依据,是我国内容有哪些:①计量标准是否计量行政管理工作。
么样的体制:《计量法》总则计量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2)具有规定周期内的检定合格20我国计量技术保证体系都
中规定我国要按行政区域建计量行政法规,我国的计量行证书;②配套仪器设备是否齐包括哪些答:(1)我国计量测
立各级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政法规就有国家计量行政法全,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试技术研究的国家一级基地
门,从而在全国组成一个计量规和地方计量行政法规两种。③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④—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
行政管理体系,它分为四级。国家计量行政法规一般由国技术档案是否齐全、整齐;⑤国家专业计量站计量所(3)
1)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起草,经国检定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计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4)
责推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管务院批准后直接发布或由国量检定员证书》;⑥检定方法、地方各级计量测试技术机构
理国家计量基准;指导和协调务院批准后由国家计量行政数据处理是否按检定规程要(5)部门或行业计量测试技
各部门各地区的计量工作。并部门发布。地方计量行政法规求进行。术机构(6)企事业基层单位
对各地各部门实施法律、法规是由各省(市、自治区)人民15论述实验室认可的分类:实计量技术机构
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定、通验室分为检测实验室和校准21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的主要
2)省(市、自治区)政府计过和发布的计量方面规范性实验室两类,因此实验室认可任务是什么:(1)开展学术交
量行政部门。3)市(盟、州)文件。3)计量行政规章,我也可分为检测实验室认可和流活动,普及计量科学知识,计量行政部门4)县(区旗)国计量方面的规章很多,但大校准实验室认可两类;检测实推广先机的计量测试技术;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致可分为三类:A国家计量行验室认可是实验室认可的主(2)开展计量测试技术、计
6计量标准器使用中的监督检政部门自行批准,发布的全国体,它主要依据ISO/IEC 17025量法规贯彻实施;计量经济效
查内容:1)计量标准是否具性综合性计量规章B国务院有《检测和校准实验室技术能益等方面的审查和咨询、技术
有规定周期内的检定合格证关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部站力的通用要求》、ISO/IEC指南服务、决策咨询活动(3)开
书2)配套仪器设备是否齐全,(行业)性或专业性计量规章38《验收监测实验室基本要展对计量科技人员的继续教
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要求3)环制度。C各省(区、直辖市)求》等,对检测实验室的组织、育活动,帮助他们补充新知
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4)技术政府及省(区)政府所在地的人员、设施(检测设备)、环识,提高科技水平,向青少年
档案是否齐全、整齐5)检定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境、检测元件及其质量体系等普及计量科技知识(4)开展
人员是否有相应的《计量检定市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家进行评审,经评审符合规定的国际交往活动,加强同国外有
员证书》6)检定方法、数据行政法规制度规章。能力要求,则可授予认可证关科学技术团体和计量测试
处理是否按检定规程要求进11我国计量技术机构有哪几书,允许其开展认证检测及其技术工作者的友好联系(5)
行。级:1)中国计量科学研究和他公证检验工作。校准实验室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和科普读
7计量认证的内容:1)计量检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2)国家认可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组物(6)反映计量测试科技工
定、测试设备的配备及其准确专业计量站、所3)国家标准成部分,它对保证检验结果和作者的意见,要求和建议,推
度、量程等技术指标,必须与物质研究中心4)大区国家计数据的公证、准确,并能溯源荐这方面人才(7)组织建立
检验的项目相适应,其性能必量测试中心5)地方各级计量到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标准和领导学科专业委员会(8)
须稳定可靠并经检定合格2)测试技术机构6)部门或行业具有关键作用。指导地方计量测试学会的工
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计量测试技术机构7)企、事16现行《计量法》的一些规定作。
境,包括温湿度控制、防尘、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主要22“十一五”期间,我国计量
防腐、抗干扰的条件以及室内12试论计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表现在哪几方面:⑴调整范围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反
安装、环境卫生等,均应适应要技术基础:计量广泛地应用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映在哪些方面:计量法规体系
其工作的需要并满足产品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要;⑵现行《计量法》确立的进一步完善并依法清理了计
量检验的要求3)使用计量检学研究、经济贸易、医疗卫生、部分管理制度明显滞后,已不量行政许可项目。稳步推行法
定、测试设备的人员,应具备环境保护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⑶定计量单位,强化计量法制管
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日常生活之中,已成为国民量值传递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理。切实加强了各类计量器具
其操作技能必须考核合格4)经济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①各个领域对测量量值的溯源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进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具有保工农业生产的“耳目”:现代要求; 一步发展科学计量,开展了国
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和检工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社⑷计量器具监管国内外有别,家计量基准体系建设。完善了
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会化大协作生产,在工农业生差异较大;⑸计量行政许可的我国计量技术管理系统。建立
5)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质量产中小到螺丝钉,大到飞机,设定亟待进一步完善;⑹法律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保证体系。轮船,需要进行长、热、力、责任偏轻,对计量违法行为起制度,加强了计量专业人才队
8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有电、物理化学等计量测试,只不到遏制作用。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工程计
第四篇:《计划生育管理》
计划生育管理
1.我国历史上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期是公元前684年——公元前221年,第二个高峰期是1685年——1840年。
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
2.人口的自然结构包括:人口的性别结构、;
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
人口的地域结构:
3.计划生育政策普遍地、强制性地实施阶段是指1979——1999年
4.社区 是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是现代生育文化扎根之所在。社区是实现国家宏观人口控制与个人家庭生育行为利益选择“对接”的关键所在。
5.提出“地备国富、人众兕强”的是3
明桮提出过“适度人口”的思想的是
提出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
前人“人民少而财有佉”,故民不争”,今“亸民众而财货寡”,故导致“民争”,这是的观悹。
6.2002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䭜座谈会上提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新体制包含的内容有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其中政策挨动是关键。优质服务是手段。
7.可持绩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中,生态持续 是前提;经济持续 是基础;社会持续是目的。
8.我国人口总数的控制目标是到2010年14亿;到2020年我国总人口控制目标是15亿以内
9.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是完善人口与计划生工作的调控体系和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依据考核结果奖惩兑现是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关键环节;科学确定指标体系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核心
10.中国人口大国形成的外在因素是;内在因素是
11.1957年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人口非控制不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于1980;是一个全国性非营利群众团体;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基本职能有: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
13.世界上最早研究人口增长速度的学者是;
14.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根本是加强制度建设
15.“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发展阶段提出来的 16 中国的计划生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17.皇甫谧《帝王世纪》开创了我国史书记载人口数字的先例。
18.《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19.墨西哥是试图制定一般人口法的第一个国家
世界上第一个官方推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是印度
20.江泽民强调最根本的人权是
21.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主导者是政府
22.邓小平认为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
23. 洪亮吉认为调剂人口过剩的办法有:“天地调剂法”、“君相调剂法”
24.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到201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是坚持计划生育的群众路线提出“广士众民,君子欲子”的是孟轲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少生是指生育2个以下子女。
28.计划生育政策初步实施阶段是指1962——1978年,全面实施阶段是指1979——1999
29.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阶段最大特点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普遍性、强制性;
2000年之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最大特点是:法制化
30.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以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31.人口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人口比重的范围是;
人口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的范围是;
人口城市化的强化阶段,城市人口比重的范围是;
人口城市化的工业化阶段,城市人口比重的范围是
32.国际公认的出生性别比常态标准值是10
533.《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正式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时期。34.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概念。
35.生殖健康教育属于计划生育协会基层教育。
36.毛泽东指出新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这是在那片文章中提出的?毛泽东提出了“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的观点
37.“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发展阶段提出来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最高领导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世界上第一个官方推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是墨西哥
40.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完善人口与计划生工作的调控体系和相关社会经济政策
41.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把计划生育纳入国家的根本大法的是在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
42.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核心是充分调动村民自觉性
人口老龄化最根本原因是人的自然变动
44.反映妇女地位的最基本的指标是经济状况
45.科学确定指标体系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核心。
46.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水平后的计划生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7.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与以往的计划生育机制相比显著的特点是强调社会参与;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
48.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变成全世界的发展战略是《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
49.我国最早一部研究中国人口问题的专著是所作;
50.在《德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了“两种生产”的思想。
51.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强烈的男孩偏好
52.计划生育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人口发展目标
53.现代人用来进行生育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避孕
54.女性教育是生殖健康的核心。
55.《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主题。
56.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精品工程是
57.导致我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根本原因是生育观念落后
58.1998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改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59.1973年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上,我国将人口指标第一次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60.《九十年代中国儿童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步以儿童为主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
61.江泽民指出解决人口问题要实行综合治理,强调最根本的人权是生存权。
62.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女20岁男22岁;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迟于法定年龄三年以上结婚者,即为晚婚。
63.人口是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64.国际公认的出生性别比常态标准值是10
565.《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66.第一个从事避孕医疗服务和宣传的诊所是桑格夫人创办的67.反映妇女地位的最基本的指标是经济状况
68.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是在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
69.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70.我国最早一部研究中国人口问题的专著是陈长蘅《中国人口论》
71.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行阶段是指。1962——1978
72.村民自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自治
7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时间是1978年
74.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社会公益服务的形式有发动农村发展项目、75.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76.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立法是从1979年开始的;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2002年开始施行的77.科学确定指标体系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核心;
78.2001年6月13日,我国公布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该条例自2001年10月1日施行。
79.年轻型人口的标准是老少比为4%以下;
中年型人口的标准是
老年型人口的标准是一个人群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7%。
80.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未来家庭结构出现所谓 “四二一”家庭
81.目前,国家人口与计生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三大工程为重点的生殖健康推进计划,这三大工程分别是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 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
8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是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
83.控制人口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
84.毛泽东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为新中国解决人口问题指明了根本的途径,就是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
85.少生、优生 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86.依靠群众 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力量源泉。
87.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计划生育的重点在于 农村、农民。
88.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两个时期,一是降低生育水平时期,二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
89.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列、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90.“一法三规”构成我国计划生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法三规”是指
91.我国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是:改善人口结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92. 影响出生性别比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人口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93.《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滞纳金,数额为欠缴社会抚养费的94.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指标体系有:协调过程指标、执行结果指标、工作保障指标、统计质量指标、工作质量指标
95.我国现行生育政策执行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有: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计划生育统计不实、先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 96.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为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的正式成员的时间是
97.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三元框架”包括:系统、人群、技术
98.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指标体系有:协调过程指标、执行结果指标、工作保障指标、统计质量指标、工作质量指标
99.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有:老龄人绝对值大、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老先富、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城镇。
100.江泽民指出,优生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101.名词解释: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人口结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家庭计划、属地管理、居民自治、社区服务、出生性别比、可持续发展、妇幼卫生保健、生殖保健、目标管理社会抚养费
102.国家人口与计生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生殖健康推进计划中的重点工程有哪些? 103.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04.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协会的工作形式有哪些?
105.计划生育协会的基层组织有哪些?
106.社会抚养费征收对象有哪些?
107.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可概括为哪四个发展阶段?
108.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措施有哪些?
109.我国计划生育协会的工作形式主要有哪些?
110.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有何意义?
111.计划生育工作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112.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内容有哪些?
113.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导致我国出生性别比异常原因有哪些? 114.简述毛泽东的人口思想、江泽民的人口思想、邓小平的人口思想、115.为什么强调计划生育要依法行政?
116.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17.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效果和负面效果有哪些?
118.《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特点有哪些?
119.控制人口增长对我国人均GDP作用有哪些?
120.中国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121.中国人口增长对今天人口发展有何影响?
122.计划生育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
123.计划生育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是什么?
124.我国在计划生育中是如何坚持群众路线的?
125.我国计划生育的特点有哪些?
126.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27.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原则有哪些?
128.当前主要的人口社会问题有哪些?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哪些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论述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构
建的路径选择?
答:当前进行政府社会管理改革,建立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要在调整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充分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探索相应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注意一下几点:1,确立改革目标。2,树立市场和服务观念,转变管理者的指导思想。3,进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即应以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为方向,因如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4,积极推行“政事分开”进行事业单位改革。5,大力培育和管理好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发育,为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改革和构建一政府诶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提供保证。6,加快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进行公共事业体制的构建和管理。
(2)试论述为什么说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答:因为1,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体。2,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能提高公共事业产品的供给效率。3,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能交好得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4,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当代社会包括公共事业在内的整个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此外,如从整个现代社会运行来看,增强社会保障制度能力,以及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增强社会公民化程度等作用。总之,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试论述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
答: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身份不清,非政府组织资金不足内部组织不健全、行为缺乏代表行)(2)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政策实施和法律等构成的外在环境。(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政策的实施中一定程序上存在培育和监督管理脱节、重登记管理而疏过程监督的现象。与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的整个民间组织相关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简略。首先是有关民间组织的法律、法规过于简略,而各种相关的规定内容又较庞杂,且透明度较低。其次是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民事关系调整的法律薄弱。)总之,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
存在问题。我国非政府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1)从培育非政府组织来看,现阶段政府有两项主要的工作,一是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改革,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只要是社会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插手”的概念并确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二是重点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为其提供资助,是培育发展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一项必要工作。(2)从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看,现阶段政府要重点抓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尤其是其活动的民事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在完善过程中将监督管理的重点放在过程管理上,对非政府组织运行的规范化及质量进行监督。(4)试论述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改革的目标取向?
答:必要性:1,国家兴办的事业单位规模仍然很大,增长过快,从而财政负担过重没有根本性缓解。2,社会效益不高。3,与经济建设结合不紧密。总之目前我国事业管理体制面对新型公共事业的发展,总体上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型公共事业发展需求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目标取向: 1,事业单位的社会化(社会事业社会办、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话)2,事业单位运行的民主化和法制化。(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公共事业中运用柔性方法?
答:所谓柔性方法主要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采用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等软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在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柔性手段包括:传播方法(即个人间、群体间或是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和信息过程。)情感方法(激发公众对特定公共事业管理目标或预定价值情感,在一定情况下利用人们的感情因素促进和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的方法。)3,心理方法(借助心理因素的作用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管理方法。)总之,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柔性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在总体上,强制性或刚性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能相对缩小,而柔性方法在管理中的尤其是在基层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6)如何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中运用SWTO分析法?
答: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是指优势(strength)、W是指弱势(weakness)、O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rnity)、T是指威胁(threat)。SWOT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给出一个有关组织的内外环境、问题的有效的信息,清晰地
展示出现有情况下组织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SWOT分析法一般有8个步骤:1.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机会;2.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威胁;3.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优势;4.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弱点;5.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SO战略;6.将内部弱点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WO战略;7.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ST战略;8.将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WT战略。经过SWOT分析,一个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可以有如下不同的战略匹配和选择:第一种是又—机会(SO)战略。第二种是弱点—机会(WO)战略。第三种是优势—威胁(ST)战略。第四种是弱点—威胁(WT)战略。(7)如何拟订和选择公共事管理中的公共项目及运作方案
答:拟订方案是指对公共项目的的目标即决策的目标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假设、推理和判断,着眼于解决该公共项目具体“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方法做”等问题,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准备多种备选方案。拟订方案的基本原则:可行性原则、详尽性原则、互不兼容原则。拟订方案中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限制性因素分析、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在方案选择过程中,面对的多种方案是各有优势和不足的,往往很难找到一个从各方面说都是优点的方案,因而如何进行取舍就至为关键,即决策者面临的实际上是必须解决什么是有效的决策、什么 是正确的抉择问题,而如何进行取舍决定了决策者所依据的判断标准问题。在方案选择阶段关于这一判断标准最主要的是满意标准和合理性标准。对已经拟订待选择的运作方案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运作方案的选择:多中选一,合多为一。重新拟订和暂缓抉择。
(8)试说明公共事业组织为什么能够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1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共事业组织是一种最适合提供和管理公共物品的组织形式,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趋向完善,逐步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其作用表现如下: 1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a)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b)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c)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2.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向“主体归位”的过程中,要使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有效运行,在客观上就要求政府和社会之间建立中介机制,使政府和社会之间通过中介机制的运转而连为一体。比较理想的中介机制就是公共事业组织,从而充当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9).试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方式和方法。
答:公共事业管理应正确运用激励方式和方法,提高激励效果。主要的激励方式有:
内容型激励。着重研究激励的原因和激励的因素,主要有: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激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麦克利兰德成就激励。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有三种基本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过程型激励。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行为的过程,主要有:期望激励(美国-弗鲁姆)、公平激励(美国-亚当斯)。
行为改造型激励。着重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主要有挫折激励等。
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主要方法有:(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10.如何理解公共责任的含义?* 答:公共责任,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就其内容来说,应包含三层意思:
(1)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前就明确行使权力所追求的公共目标;(2)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公共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3)在行为实施之后,公共责任是一种批评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撤消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决策,追究造成失误的决策者和错误行为的执行者的责任,并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11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高低两个层次?*
答: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低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
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低层次的公共责任意味着不做坏事,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努力做好事。
12.试说明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和发展趋势。答: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监督主体:即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机构。国际上存在主体多元化(以美国为代表)和专门机构(一英国为代表)两种模式。(2)监督规制:是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主要规制有:
注册登记制度;财政优惠;财务规则;投资规则;“不公平竞争”规则。(3)发展趋势:扶持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成为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表现为: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强化;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13.试说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3薄弱的社会监督;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14.试说明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B3
答: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15分析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答:
(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4.检查制度
5.财务监督非营利性约束;受赠
财产支出比例约束;财务公开制度。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二)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事业组织单行法的缺失2.立法权威性的缺失3.实体法的缺失 4.立法内容的缺失
(1)公共事业组织行为规范的缺失。(2)法律规范的操作性不强,漏洞过多。(3)法律体系衔接不好,法律规范不配套。
16试说明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
答: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主要包括: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习惯形成机制和良心调节机制。
(1)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教育培养是公共事业品德逐渐形成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力量的作用过程,又是一个个体接受的过程。(2)公共事业习惯形成机制。道德习惯是人的意志力量的结晶。良好的公共事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弃恶从善的过程,是一个抑制自己的不良心理、习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性的过程。
(3)公共事业良心调节机制。公共事业良心是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公共事业道德行为隐蔽的调节器,它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品德形成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个人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而发生的。
17公共事业管理应如何发展与创新?(论述)A 答:(1)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实现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从“命令”管理到“服务”管理观念转变;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观念转变。
(2)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程序法和实体法并重;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手段的多样化,经济、法律、情感教育、定性定量。
(3)管理内容的发展与创新。实现公共事业组织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使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向多样化方向转变。
18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的主要标志。答:(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19试说明我国社区管理的市场主导
型模式和社会主导型模式。
答:
(一)市场主导型,又可称为“物业管理模式”。是在城市综合开发的 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 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由物业管理部门依照法规.合同对统一规划开发的新建设住宅小区的各类房屋建筑合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对环境的清洁绿化.安全保卫.道路维修等实行专业化管理,并向居住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2)小区管理通常采用签订承包责任书合承诺的方式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岗位管理人员身上。住宅小区中的社会管理.行政管理职能由街道办事处和有关方面配合进行。
这种模式体现了市场经济竞争、公平、效率的原则。
(二)社会主导型,可称为自治模式。是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其他各种主体一起,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下,强调国家对社区事务的管理必须以社区内各种组织.团体等为载体,运用法律.经济的手段,从宏观上对社区的工作进行指导,充分调动社区内主体的积极性.主导性的发挥,引导社区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