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然而我有幸参加安阳学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尽管不是脱产,培训期间仍有较重的工作负担,但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堂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一点学习心得总结一下:
一、坚持读书,为已充电。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第一、二期培训中,吴卫东教授的专题讲座〈〈教师的职业与自我发展〉〉和刘薇博士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名作品读〉〉,特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二、专家讲座,引领前行。
培训结束了,但专家们精辟的论述仍常常回荡在耳边。他们的讲座,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念、行为、科研、评价等领域,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或宏观,或微观,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清晰了不少。特别是对数与代数部分、空间与图形部分、统计与概率部分,进行了数学知识体系的梳理与打通,使我整体把握教材特点,有利于驾驭教学方向。例如特级教师汪培新的《本质运动联系——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体会》,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形与式的关系,使我深深懂得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把握形与数(式)的结合。通过学习还使我明白了,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如果学生上一个知识点没有学习好,那么学习新的知识领悟的就会很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新的知识点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这对新知识的领悟很有必要。如果我们都能象这些名师说的对教材内容做到:“纵能成串、横尽到面”,又何愁教不出好学生呢?
三、实践观摩,指明教学的方向。
各种类型课堂教学的观摩,名师的点评,使我明确了教学方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一堂好课不能偏离目标,也不能被传统所禁锢,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要做到大雪无痕,教却看不出教的痕迹,学生却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因此,要做到“真实、朴实、扎实”,让学生“真学、真问、真思、真悟、真练、真会”。
四、自我实践,不断提升。
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为期一年半的骨干教师培训,不论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有效良机。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尽自己所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聆听感言。
骨干教师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自觉要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期间的学习已结束,但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这次培训就像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
第二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培训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培训心得
班级:小学数学1班
姓名:苟芳芳
学号:120592 光阴如梭、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培训生活就要结束,回顾这些日子真是收获多多。就对本专业的培训做如下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及早的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二、重知识联系实际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四、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 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2012-4-23
第三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张家湾中心小学李金平
今年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不仅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专家的讲解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令人耳目一新。
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精通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教学中教师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来教师的教本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
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如:第一册的学习的主题“数学就在你的身边”。使小朋友对教材产生了亲切感。再如:本册教材分为9个单元,如:“位置与顺序”、“加减法”、“分类”、“认识钟表”等等。各单元中每一节的标题都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配以各种活泼、精美的插图。小朋友们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望,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题,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图,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三、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课标,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必要的陈述性的学习内容外,还创设了许多以学生所经历的事例为情境。如:踢足球、乘车、跳绳、分苹果、踢毽子、买东西等,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就要求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型人才,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
生成为终生学习的人。
总之,参与新课程培训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共识。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第四篇:新课程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训给我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得到了许多启迪,心灵得到了洗礼。
首先,培训要求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师要眼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极力服务于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师生是平等的,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多读书。学习语文离不开读书,不读书是不可能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直以来,学生忙于练习,应付考试,无暇也不屑于读书,造成语文学习效率低下,收获甚微。我们要改变这一中局面,必须从抓学生读书入手,引导鼓励学生读书,读好书,尤其是经典作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梳理。要想提高语文成绩,知识积累是必需的。怎样积累知识,在方法上要给学生以指导,并且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还要及时对积累的知识进行梳理。梳理很关键,这有利于复习巩固知识,更是运用知识的前提。梳理要掌握方法,这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指导,一定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做。
第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学语文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要树立大的语文观,语文即生活。要鼓励学生走向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因为“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不仅要留心学习,还要学会应用,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才会成为自己的知识。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用知识,在课堂上,在课余时间,在校外,要有意识的去用,不要怕错,错了可以改。知识在使用中才有价值,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在学习中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对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不仅要向专家学习,还要向同事学习,尤其要向学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培训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看到前进的方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第五篇:小学数学培训心得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参加这次山东省小学数学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体会。要上好一节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济南的老师的《解决问题》中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动物园里的故事”的情境,用买票的常识解决乘法除法的知识点,还用老虎吃肉的故事进行演练。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次这位老师的讲座中也讲到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推进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植树问题》时,老师先用投影仪出示小路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植树的几种情况,提出猜想,推出结论,并验证结论,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解决数学问题,即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最后又用安装路灯的例子,把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从玩中学,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如临沂的老师的《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情况时,省教研员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植树问题转变为手指问题,让学生查手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手,满足学生好动的欲望,同时把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变的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动中学,非常容易的接受比较难的知识。再如青岛的老师的《解决问题策略》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中认识一些不规则图形,并通过转化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来求它的面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变为能解决的问题。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青岛老师的《解决问题策略》一课中,让学生通过拼图等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我们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