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月培养一个好习惯
【每月培养一个好习惯】
①用关心和自责的口吻说话,责人之前先责己;
②遇事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③养成记录习惯,不要依赖脑袋;
④永远不说不可能;
⑤提醒自己随时记录灵感;
⑥用心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话;
⑦每天有意识的真诚赞美别人三次以上;
⑧凡事预先作计划,尽量将目标视觉化;
⑨时刻微笑待人处事
【成功处世的14个细节】:
1)守时
2)找方法,不找借口
3)微笑
4)每天抽空反省1次
5)多说“我可以”、“我来试试看”
6)错误面前,负起责任
7)做事不懒散,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情绪
8)遇到挫折,积极应对
9)用心倾听
10)说话声音有力
11)考虑对方感受
12)恪守诚信,培养公信力
13)少用指责的口吻说话
14)控制自己的情绪。
【龅牙兔临沂园工作六原则】:
(一)树立工作目标。哪怕暂时目标小、慢节奏,有成果了就是进步。
(二)有明确工作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都要清晰、明确。有计划的笨蛋比无计划的天才要聪明。当你还在苦思冥想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下功夫干了!
(三)坚持学习。哪怕是一点点的知识或技巧,比如情商知识要点、word文档或excel处理。
(四)保持良性的、积极的、及时的沟通。沟通既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不会沟通的人,说明情商也不高,工作成绩必然会打折扣。
(五)工作要有执行力,并分清主次。执行力是关于人员、资源、时间、效果的动态优化命题。学习执行力,就学习阿甘精神。先完成,再完美。先升值,再升职。先成长,再成功。
(六)学会相互尊重。无论是客户、孩子、家长,还是同事中的领导、同级还是下属,都要学会相互尊重。不会尊重别人的人,是情商低的表现,也无法获得别人的尊重。
第二篇: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
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都有益于一生。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决定命运,可是当人一味追求快速成功,渴求拥有大智慧时,往往忽略了良好的习惯才是步向成功的钥匙。好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心理上的行为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待人接物;生理上的行为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发生,决定我们的生活起居。惟有有好习惯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培养好习惯只需要21天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85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头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是21~85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之后,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你“效劳”。
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旦我们成功的改掉第一个习惯,以后改掉坏习惯就将变得越来越容易。事实上,随着一个个坏习惯被好习惯逐个取代,我们将变得越来越善于改变自己的习惯。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在开始养成“改掉坏习惯”的习惯。一旦这样的习惯养成,我们便会像一列运动着无法停止脚步的火车那样,推动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培养好习惯从小事做起,如:
每天准时七点起床
每天准时十二点睡觉
每天阅读半小时
每天按时三餐
每周做日程回顾
每天早晨列举今天最重要的任务
每天清理收件箱
„„
第三篇:每月一个好习惯校本课程纲要
《每月一个好习惯》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足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小养成了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所谓“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养成的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益;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养成的良好习惯则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为一生储存资本,使之不断地增值。这正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开设《每月一个好习惯》这一课程,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六年铺展一生”,也就是力求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去为学生的一生作好铺垫。那么,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习惯”。
二、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对他们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良好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知识如果有不足,还有时间再进行学习和弥补,而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所谓“积习难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由于文化素质、家教观念等方面存在不足,许多农村的家长不重视也不懂得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不但不重视形成好的习惯,甚至还有不少陋习,习惯养成教育亟需加强。
四、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部分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较大的感知差距,适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很少。
为此,我校根据多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聚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制了《每月一个好习惯》校本课程教材。这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小学生懂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具体目标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集中在三大方面,即:学习、行为和生活,包括一系列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
(1)生活好习惯
①不任性,自己单独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打招呼。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
③不看有毒有害书籍,不痴迷电视,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十小时的睡眠时间。④不早到校,放学后不在校内外逗留,及时回家。
⑤自己洗手、洗脸、洗头、洗澡、刷牙、剪指甲。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帕。⑥学会扫地、擦桌子、擦地板,吃饭时帮助拿碗筷。
⑦主动参加值日工作。打扫室内外公共卫生。主动开关门窗、电灯、水龙头,擦黑板。给花草树木浇水,搞好绿化美化。
⑧会使用针线、剪刀。会削铅笔、钉本子、包书皮。能分类保管学习用品。
⑨学会铺床、叠被子,能有条理地摆放自己房间的物品。了解厨房卫生常识,会洗刷碗筷和茶杯。
⑩会使用电器及简单的劳动工具。认识几种农作物和畜禽动物。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学会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对损坏的桌椅进行修理。
(2)学习好习惯
①及时了解预习下一课学习内容,对重点、难点或不解之处,在书中勾画圈点或写预习笔记。
②上课专心听课,自觉守纪。能注意听同学发言,边听边想,判断正误,及时纠正。注意观察老师各种演示及表情,理解学习内容。
③坚持经常阅读有意义的各种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能阅读一些中外古典名著,写读后感。
④当天知识当天复习。
⑤按时、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字迹工整,规范准确。作业完后能仔细检查,认真做自我修改。
(3)文明好习惯
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在集体中学习过民主生活,维护集体荣誉,为集体做好事,努力为集体争光。
②尊敬老师、孝敬长辈。
③正确使用公共设施,不故意损坏。自觉爱护有益动物,保护珍贵动物。自觉爱护名胜古迹。
④在走廊内要轻声慢步,上下楼梯要靠右边,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追来跑去。校内常规全做到,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⑤衣着整洁,自觉维护个人卫生。自觉参加家庭和学校的卫生整洁劳动,看到杂物自觉捡起。
⑥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或有病须向班主任请假。
⑦按时上两操,做操态度认真,姿势正确,不随便说话,站队快、齐、静,散开集合不说话。
⑧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垃圾,主动捡拾废物,能自觉维持环境卫生,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⑩自觉保护周围环境。
三、课时设置及授课对象
课时设置:总课时量180课时,一至六年级每周1课时。
授课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教学材料与课程内容
根据多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集全体教师之智,搜集各类资料,通过改编、创编教材,作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载体。各册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自己起床,自己吃饭。
(2)自己整理自己的课桌、书包等。
(3)自己做作业。
2.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1)勤洗手,勤剪指甲。
(2)勤洗澡,勤换衣服和袜子。
(3)注意口腔卫生。
(4)爱护环境卫生。
3.讲文明、讲礼貌。
(1)主动问好。
(2)说到做到。
(3)注意社交仪表。
(4)不乱动别人东西,不给别人添麻烦。
4.勤俭节约。
(1)不浪费食物。
(2)爱惜文具。
(3)不乱花钱。
(4)节约资源。
5.兴趣浓、爱学习。
(1)背诵、朗读与复述。
(2)认真写字。
(3)细致观察。
(4)专心听讲,积极提问。
6.自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1)固定摆放物品。
(2)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
(3)爱惜公物。
(4)用完公共物品应该放回原位。
7.今日事今日毕。
(1)不浪费时间。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3)每天有计划。
(4)专心致志做好每件事。
8.孝敬父母。
(1)认真听父母的话。
(2)了解父母工作的情况。
(3)体谅父母的难处。
(4)在特殊的日子里给父母送上祝福。
9.热爱学习求上进。
(1)课前做好准备。
(2)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3)独立完成作业。
(4)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0.尊重他人。
(1)耐心倾听别人说话。
(2)微笑待人,帮助他人,快乐无穷。
(3)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4)与动物和谐相处。
11.敢于承担责任。
(1)学会自我服务,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
(2)多为班级和集体考虑。
(3)为父母分忧。
(4)敢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12.自我保护。
(1)遵守交通规则。
(2)不做危险游戏,不逞能。
(3)注意用电安全,不玩火。
(4)牢记各种报警电话。
13.做事有始有终。
(1)克服懒惰。
(2)按计划做事。
(3)有耐心,不半途而废。
(4)带着责任心做事。
14.自信。
(1)写下自己的优点,经常暗示自己是优秀的。
(2)确定合适的小目标,不断体验小成功。
(3)做一些挑战自我的事,在陌生人前展示才华。
(4)积极地看待失败。
15.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1)克服胆怯心理,要大胆联系。
(2)在讨论中提出问题。
(3)每天留一点时间思考。
(4)课堂上提问的方法。
16.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按时起床按时睡眠,保持良好的姿势。
(2)用眼卫生、用脑卫生,不沉迷于电脑游戏。
(3)吃饭时不挑食,不偏食,不说笑打闹。
(4)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17.善于合作。
(1)学会和他人协调配合。
(2)在家中和父母合作。
(3)平等待人,助人为乐。
(4)团结互助,友善待人。
18.学会独立。
(1)学习、生活不依赖他人。
(2)热爱劳动。
(3)学习理财。
(4)独立思考。
19.保护我们的地球。
(1)常见的污染。
(2)农业环境污染。
(3)古今贤文环保篇。
(4)制作环保小报。
1.善于总结反思。
(1)做好读书笔记,整理好错题。
(2)善于提问并创新思考。
(3)善于总结学习中的得失。
五、课程实施建议
《每月一个好习惯》校本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讲文明、懂礼貌、会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突出该课程的特性:
1.突出课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要紧扣儿童行为习惯培养要求,以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引导儿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2.突出课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要让儿童感兴趣,并涉及到学习、生活、游戏各个方面,涵盖儿童的全部生活时空。要从学校扩展到家庭,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在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和联结中交互构建,弹性延展。
3.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行为习惯实践活动为课程呈现形态,重视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实践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而非单纯地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践,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并在生活中主动加以体验、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
4.突出课程的活动性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养性,在活动中修身,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符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活动育人”特色。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
1.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开始
宁少勿多,宁易勿难;注重行为细节,循序渐进,反复训练。
3.先做后知,重在实践。
好习惯是养(天天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可以不明白,但必须去做。
2.严格要求,坚持就是胜利
严格要求:养成贵在严格,没有严格就难养成,所以,身教为先,耐心细致;绝不姑息纵容,决不敷衍。坚持就是胜利:不断重复,养成好习惯的秘诀就是重复,好习惯不在难,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但要不断地重复。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
六、课程管理
1.开发校本课程纲要、教本
(1)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前期论证,设计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报请县局审批。
(2)由编委会主持领导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并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3)编委会审核通过校本课程。
(4)实施校本课程。
(5)进行实施评价,并总结经验,修订完善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及课程纲要。
2.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每月一个好习惯》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通过校本课程理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理论培训,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实施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3.加强教学管理
(1)建立校本课程教学档案,及时保存活页资料、教学案例、活动图片等,为校本课程后续开发积累重要资源。
(2)精心挑选任课教师,并围绕校本课程纲要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实施。
(3)要求任课教师认真设计每一主题活动方案,按步实施,编委会成员随机参与,了解课程实施状况。
(4)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写好教学案例、总结反思,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推广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
第四篇: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儿童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好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从某种角度讲,今天教育孩子是历史比较困难的时代。
这一困难,并不是来自于独生子女问题,也不是来自于学习压力,而是来自于信息化的挑战。过去的父母很有权威性,孩子不理解大人,觉得大人很有神威,知道的事很多;今天是倒过来了,全世界都发现,互联网时代,大人没有孩子的优势多,你的孩子上网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变得很陌生。
有个著名的儿科医生说过,一句话重复三遍就是对别人的折磨。好多孩子都说:“我妈真是很烦人啊,我一看妈妈嘴唇一动就知道她要说什么,我都可以替她说了。”我们给大人的忠告是: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习惯。你的孩子有好的素质,其实就是指有好的习惯;你的孩子如果有毛病就是有不良习惯。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好,不想成为一个好孩子的。他是遇到了各种困惑和困难,他需要帮助。人的动作70%都是习惯动作。习惯的改变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改变。习惯怎样培养?我主持了教育部的“十五”规划课程“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前天在绍兴开三天会总结这个课程怎样培养孩子好习惯?怎样纠正不良习惯?
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这个妈妈发现,儿子写作业时坐不住,作业马马虎虎,成绩很不稳定。妈妈就说了,儿子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你努力你一定学习好,可你一个小时站起来7回,是否太多了?妈妈最有水平的话在后边。她说,儿子,我看你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三回就差不多了,你要是能够做到这一条,当天晚上六点的动画片随便看;不过,如果超过三回,当天晚上的动画片就不能看。孩子说行,结果一个星期下来以后,儿子3天做到了,一到6点钟大摇大摆地去看动画片;有2天没做到,一到6点钟的时候,还想着去看动画片,妈妈说不能看。这个孩子就记住了,慢慢地好习惯培养了起来。这个妈妈的经验非常好,我们把它总结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加减法,即养成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最好的习惯的培养法,是培养孩子的爱心。我们研究培养孩子的三大习惯:做人、做事、学习。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我们重点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看一个孩子有没有爱心,首先可以看他有没有孝心,因为孩子懂道理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我们给父母一个忠告,千万别给孩子吃独食,你对孩子教育的最低水平是吃东西一人一份,你作为爸爸妈妈把你这份踏踏实实吃下去,就是教育。《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生下来都差不多,但是养成不同习惯就有很大差别。所以说,儿童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好习惯,用日本人的话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第五篇:多一个好习惯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作为一个新班主任,说到经验,根本谈不上,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班门弄斧,在这里就谈点自己的体会吧。
一、抓细节,树榜样
小孩子的直接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差。一旦身边有“助人为乐” “拾金不昧” 的人,要及时表扬,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身边的榜样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正所谓“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行为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向学生介绍身边的人,让他们学习身边的榜样。比如做操时老师观察有几个孩子踏步不够有力,做操不够标准,然后我就快速地找到一个女孩子做操非常标准的,老师当面表扬她,使她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孩子们就会自觉向她靠拢,学她做操的样子,人人都想做的和她一样标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二、训练形式多样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行为训练的形式单一,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倦。所以为了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训练,训练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讲求“趣味”。尤其对低年级学生在训练时要增加一定的游戏,使其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过程。我在训练时经常会用些游戏 “看谁做得正”“谁的小手举得好”“谁踏步像小警察”“谁走路像小花猫”。除了游戏,平时我们还经常开展一些比赛。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能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在反复纠正中强化
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习惯,需要及时且反复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每纠正一个不良习惯相当于培养起一个良好习惯。只有反复纠正不良习惯,才会使良好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中变得越来越稳固。如要使学生养成端正的坐姿习惯,就要从反复纠正学生的坐姿开始。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一切都会变得容易,就会自动化地去做事。
四、形象、生动,有趣味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时勿须说很多大道理,过分抽象,学生反而不明白,因此在教育时要尽量想办法使学生一听就明白。比如有的学生做事粗心、马虎,在教育时我们就用一些生活中由于不认真而造成巨大损失的实例,使学生的心有所触动。医生由于粗心把药开错,会令病人丧命。前苏联宇宙飞船由于计算时点错小数点使航天飞机机毁人亡。还有带有趣味性的是儿歌“宁宁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画个炉灶没有门,画个大马没尾巴,画张桌子腿歪斜,画个鸭子尖嘴巴。你看看,真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五、发挥班干部的监督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低年级来说,纪律制度要细而又细。然而,低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老师不可能时刻都和学生在一起不断提醒他们。所以,就必须让班队小干部用纪律这把尺子,随时对学生量一量。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让小干部们参与管理。我在班级中设立了值日班长岗位。星期一上学时,他们检查同学们穿校服的情况;下课了,在教室里和走道上巡视,纠正同学们追跑打闹等不良习惯。班干部的参与不仅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地训练、更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经验靠学习,靠反思,靠积累,我们现在就在这些细节上多下一些功夫,我还要更广泛细致地学习,更及时深入地反思,更有效地实地积累,学生就会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多积累一些资本,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我们辛勤的汗水会换来丰硕的果实的!我从每节课整理自己的文具、做好个人课桌周围的卫生入手,要求学生做到:
1、管好自己的手,桌面整齐脚下净。具体要求如下: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左上角。本节课不用的所有的教科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整齐地放进书包中。
2、下课先将不用的物品“送回家”,摆好下节课所需物品再出去玩。
3、随时注意对齐课桌、椅,离校时做三件事:推椅子、摆桌子、拣纸屑。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以上这些要求,我从一年级入学时开始,天天讲、时时讲、随时随地提醒、督促、指导,到如今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习惯,即使不提醒也能自己去做了。
除此以外,我还对其他生活习惯做到了细致要求。如:课前决定好穿还是脱下这件衣服,课上不能随意穿脱衣服,尽量不要喝水。水瓶要放进桌洞内。路队行走要求:肩并肩、心连心,近距离聆听心灵的声音,心齐了,脚步就整齐了。值日的要求是:两周一次、细化到个人,省时高效地完成卫生清扫任务。
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以身作则。比如在保持教室卫生方面,我每次进教室总要先看地面,看到不干净的地方马上去扫、托、拣。讲桌上其他老师扔的粉笔头、弄乱的抹布、遥控器,我都马上一一整理,一边巡视孩子读书。一边帮孩子们将桌椅摆整齐,提醒桌子周围有纸屑的同学把纸屑捡起来等等,将这些习惯的养成落实到细节中,天天去做,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好的生活或习惯就有了。
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
一、教会孩子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孩子们憧憬的宝贵的课间10分钟。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这10分钟,让它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有效调节剂。
建议家长朋友们可以让孩子进行这样的有序安排:
1、建议孩子下课后第一件事情是收拾好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齐全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为第二节课的学习做好“硬件准备”。
2、喝几口白开水,补充身体的水分,秋天天气干燥,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孩子们因缺水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流鼻血,这也是孩子们刚入学最容易面临的问题。
3、及时去上厕所,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下课后,孩子们因惦记着玩而会把上厕所的事情压后,到上课时又要上厕所,这样既影响老师的课堂教学,又影响了孩子上课的效果。有的胆小的孩子甚至不敢向老师报告要上厕所,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按照学校的要求:进校即进教室、进教室即坐下读书。我每天一到校,马上进教室,督促孩子们坐下认真读书,养成一到校就进入学习状态的好习惯,在早午读中找出学习自觉,朗读能力强的孩子担任领读。按照时间要求,早7:50午1:50开始早午读。经过长期坚持,早午读时间不用我进教室,孩子们在小干部的带领下就能津津有味地读课文、读英语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时采取“教”的方法,亲自上阵,手把手教孩子怎么做。经过一段时间,采取“扶”的方法,老师半扶半放。发展到现在的“放”,的方法,教师监督指导。培养上课习惯
要求姿势端正,收放桌上、脚放横档上、直起腰、挺起胸、目视前方等等,一节课提醒无数次,树立榜样若干人,使学生知道,这样做漂亮、精神、利于身体的成长。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
一起努力改掉坏习惯,用加法计算好习惯,用减法计算坏习惯。以身作则,突出一个“范”字
三、强化管理,突出一个“严”字 四、四、多方出击,突出一个“帮”字
五、寻找方法,突出一个“引”字班主任如果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当学生找到自身的美,就找到了自信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他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如果有了这个支撑点,就会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