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高三呐喊
为高三呐喊
宋培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_题记忆往夕,峥嵘岁月,多少春去秋来,潮落潮涨,在弹指一挥间我们的新学期迎来了高三,让我们期待已久的高三;让我们向往憧憬的高三;让我们振奋扬帆的高三.
高三的生活没有缤纷多彩,只有三点一线.它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似乎硝烟的战场。同学们明争暗斗,争分夺秒,虽然紧张,但它充实。高三的生活是题海的世界,我们将与无数种类型题相遇相知。因此有人说高三是灰暗的,其实不然,我们在做题过程中,不断地让自己强大起来,勇敢地乘风破浪,冲向理想的彼岸。高三是个用梦想打造的世界,我们也许有因学科短板呈现的蒙蒙灰,有因学习压力呈现的忧郁蓝,然而更多是努力拼搏不断奋进的明朗绿,是憧憬未来奋发今朝的灿烂金。风华正茂的我们在高三斑斓色调里,应选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当雄鹰选择蓝天时,它知道只有蓝天的广博才能给予它搏击长空的机会,当鱼儿选择流水时,它知道只有流水的澄澈才能展现它翱翔浅底的一瞬;当水选择大山时,它知道只有山的雄壮才能装扮出它的灵动窈窕;当我们选择高三时,我们知道只有迈向更高的学府,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
青春是上帝赋予我们无限高贵的礼品,因为青春充满着力量,信心和希望。21世纪的我们是祖国的春天,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要让心中的那团热情之火燃烧的更加猛烈!
同学们,军号已经吹响,钢枪正需擦亮,高考正向我们走来,东方已露出曙光,时间不允许我们再犹豫,空间不允许我们再逃避,请把烦恼和无奈抛给昨天,面对挑战,无论是输是赢,我们都须全身心的投入,向着既定的目标冲刺,让我们一起在高三的竞技场上勇敢自由地驰骋吧!祝愿所有高三的同学们明年都能收获一个金色的六月。
第二篇:为失败者呐喊
不屈的眼神,坚毅的脸旁,坚强的意志驱使他迈动疲惫的双腿;
急促的呼吸,疯狂的加油,鼓起生命最后的力量。
去冲刺,去坚持。
虽然早已落后,但是拼搏之心依旧。
你还是我们的英雄
你的坚持,你的拼搏,早已成为赛场上的风景线,为你呐喊,为你加油,只要我们曾经努力,抛洒汗水,我们亦无怨无悔。
第三篇:相信自己,为自己呐喊
相信自己,为自己呐喊
现在的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不管有没有人为你喝采呐喊。首先你自己就必须相信自己,自己为自己呐喊。因为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成功,就算别人为你呐喊了、为你喝彩,你会成功吗?很果断的两字:不会。所以现在我必须的相信自己,我不要活在别人的眼下,我要做一个自信者。
时间过得真快,下星期又要考试了。我知道,这次考试不简单,这是期中考试,学校会举行家长会。我也知道,如果这次去我考砸了,对于我来说,可真是非同寻常啊!所以说我必须得努力了。得考一个让自己满意,让家长满意的成绩。因此,我知道,在考试前,我必须的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迎接这次月考。首先我得相信自己,为自己呐喊,这样我才能考一个好成绩吧!相信自己,为自己呐喊,这才是一个好的基础吧!打下一个好基础,才会有好收获。就如播种一样。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我终于知道了,必须拥有一个好心态。这样的话,最后那个结果应该会让你满意。
让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成功,也让自己为自己呐喊、喝彩吧!
萧山区义蓬镇第二初级中学初二:王梦阳
第四篇:为教师呐喊之宣传
社会对教师的正面报道少的可怜,可负面报道满天飞,要知道这也是对孩子的一个教育,让孩子只知道教师的黑面,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的舆论?
[经典对话]: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回答1:你孩子读清华、北大了吗?
回答2:干脆你去当公安部长或国务院总理算了。按照这句话推导不是也可以说:“没有破不了的案件,只有干不好的警察”;“没有管不了国家,只有干不好的总理”。
2、考核教师要求学生优秀率保持多少或者年年增长。
回答:别来这一套,祖师爷孔子三千弟子,才72贤人,他的优秀率才2.4%。
3、你们老师没有把我们的小孩子教育好
回答:我领的不是超人的工资。你们俩父母能打能骂教育一个小孩都搞不定,还敢指望我们几个人教育好一个班级五六十号小孩?
4、老师不要抱怨了,你们假期这么长。
回答1:你要感谢假期,不然你的孩子可能是文盲,因为没有假期也就没几个人当老师了。
回答2:没有放假,你孩子愿意吗?小孩12年没有放假连续上课,你答应吗?
5、老师一周才上几节课,比我们每天上八小时舒服多了。
回答:你知道上课要备课吗?下课要改作业吗?两个班一百多个学生的作业的批改多久吗?你知道早自习、晚自习吗?
6、老师上课很轻松吧
回答:上纪律好的班级就像是演讲,平均每天两节课,就是演讲一个半小时。上纪律差的班级就像在跟人吵架,每天吵一个半小时,你试过吗?
7、老师工作不错了,钱也不少吧?
回答:见过老师考公务员的,你见过公务员考教师的吗?
第五篇:《呐喊》
《呐喊》欣赏课教案
一、意义:《呐喊》是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品,而蒙克被誉为是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派的先驱,正是《呐喊》等一系列画作开辟了表现主义的表现手法。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都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2012年5月2日早上7点(北京时间),蒙克的《呐喊》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上,以1.199亿美元成交,一举创造了艺术品公开拍卖的最高纪录!
二、格式:
(1)课题:世界名画《呐喊》——欣赏课(2)年级班次:高二(3)班(3)教科书:《蒙克画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4)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了解表现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创作手法;
3、领会布面油画《呐喊》所表现的思想和对后世的意义。(5)教学时间:一课时(6)课型:单一课,欣赏课(7)教学重点与难度:
1、重点:探究作者的所处的时代与创作背景、作品表现的思想之间的关系;
2、难点:对表现主义手法的鉴赏与掌握。(8)教学方法: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9)教具与学具:多媒体、粉笔、黑板
(10)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挪威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进行阐述,《呐喊》是蒙克的代表作,也是书中的重点章节,其表现主义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去赏析和探究。(11)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下午好,上节课我们对挪威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位画家的杰作——《呐喊》,让我们听听,这位不幸的画家到底要“呐喊”些什么„„
2、讲授新课:
<1> 作者简介: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是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于1863年12月12日出生在挪威洛顿,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其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使得他早年画下了许多以疾病与死亡为主题的作品。他曾在克里斯蒂安尼(今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学习,1885年第一次旅法,学习印象派的画风,后又受到高更、劳特累克及“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导致了其画风的重大变革。1892年他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协会的展览,由于形象怪异,其作品在德国引起激烈反响,画展只开了一周即关闭了。为此,以利伯曼为首的自由派退出艺术家协会,成立了柏林分离派。这一行动使蒙克大受鼓舞,从此在德国定居下来,直到1908年。这16年是蒙克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其艺术臻于成熟的时期。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他的绘画,对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成了“桥派”画家的精神领袖。<2>创作背景:1890年爱德华·蒙克开始着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
品“生命组画”。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 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
“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画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生命组画中的这幅《呐喊》。” 他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和两名友人在落日余晖中散步,心中感到一股淡淡的哀愁,突然天空变得一片血红,我停下脚步,疲惫地靠在栏杆上,凝视着像剑尖鲜血般悬挂在阴暗峡湾和城市上空的云彩,我的朋友已经走了,我全身颤抖的站在原处,仿佛听到一声尖锐的呐喊,划破寂静。”
<3>画面内容及主题:这幅画的英文原名其实叫做Scream,一直翻译成“呐喊”,实际应译作“尖叫”,画面描绘了一个面容近似骷髅的人,双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公路桥上,似乎由于惊吓而大声呐喊。那扭曲的桥上人,目光无着,脸和嘴巴都被拉长,继而融入天空暮色的大旋涡里,他完全是恐惶恐的,因为存在的迷失境地而惊骇。然而尖叫者身后有两个衣冠楚楚的人走过,对他毫无同情,甚至好像听不到任何叫喊„„
画家以版画的方式,把红、蓝、绿、赭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的形状,造成—种游动与飘忽的动态,给人以不安感,似乎是一场“恶梦”的再现。它象征着“世纪末”人们的彷徨情绪。这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疯子画的”,蒙克在该画的草图上曾这样写道。《呐喊》是精神的焦虑以图式显现的最杰出的代表。这幅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人类充满焦虑的现实,而又无法摆脱这一现实的永恒象征。它反映了存在主义者对人类自身孤独和焦虑的呐喊:表现出在工业社会潮流的席卷下,对个人的渺小、心灵的机械化、理性的泛滥和科学主义的霸权等严重的不安和反抗,试图从这种现代性笼罩的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表达了他绝望与逃亡的路。这不仅是蒙克自身灵魂的“呐喊”,也是他对工业社会中人的命运的关切。<4>表现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在于“借夸张与扭曲的色彩、线条,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在印象主义中得到充分表现的自然主义被放弃,而取其简化的手法,并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加以发挥”。正是蒙克的《呐喊》等一系列画作开辟了表现主义的表现手法。具体来看《呐喊》的表现手法:
首先,抽象化的人物直接而且震撼地传达内心深切的绝望。画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脑袋上毛发全无,脸形像个骷髅,双眼和张着的嘴都大如空洞,身材瘦削嶙峋,衣着不清。他捂着耳朵,似乎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已被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他就像一个尖叫的鬼魂,让观赏者恐惧,不自觉得也想要尖叫呐喊。他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只是一个被抽象了的代表恐惧的形象。
其次,压抑与鲜艳的色彩的同时运用表达情绪的恐惧与不安。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同时,他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比如奇特的造型和动荡不安的线条。一方面,画中的天空颜色十分刺眼,就像滚动着的血红色波浪,令人感到震颤和恐怖,仿佛整个自然都在流血。另一方面,全画的色彩又是郁闷的:画面中的色彩混浊压抑,除了天空,其它景物的颜色中都参入了黑色,给人以不祥的预感。海面阴暗处的紫色伸向远处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燃烧的血红色彩以及象征死亡的黑色,表现了一种极度恐惧的情感。
最后,画面的构图与绘画技巧滋生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幅画长一米,宽75厘米,构图比较垂直,将焦点集中在画中人身上,为呐喊的声音创作了更多的空间。蒙克充分地使用动荡的、弯曲的、倾斜的线条,将桥梁、天空和大地联系在一起,把那个瘦骨嶙峋、双手捂着耳朵呐喊的人物置于画面的前景,道路直接伸向观众,呐喊直接面向观众,使整个画面产生一种强烈的节律感。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的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这幅画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这种表现手法,或许可以与凡高的名作《星夜》中力与能量的图像化表现相联系。蒙克将那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的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将其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整个画面充溢着一种躁动,也通过那个极度恐惧的人物使画面充满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它留给人们的不是宁静和美丽,而是扭动和不安。<5> 作品的意义:《呐喊》是蒙克的代表作品,而蒙克被誉为是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派的先驱,所以这幅画之于后世有很大的意义。表现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在于“借夸张与扭曲的色彩、线条,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在印象主义中得到充分表现的自然主义被放弃,而取其简化的手法,并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加以发挥”。正是《呐喊》等一系列画作开辟了表现主义的表现手法。《呐喊》是精神的焦虑以图式显现的最杰出的代表。这幅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人类充满焦虑的现实,而又无法摆脱这一现实的永恒象征。如今,《呐喊》中那个捂着脸扭曲着的人物形象被广泛的应用到商业、娱乐业中,人们用它来表达某种讽刺或恐慌的情绪。然而,《呐喊》最大的意义可能是它让人们找到了宣泄焦虑恐惧情感的出口,找到了人与人灵魂的孤独的相互映照。
<.6>作品最新信息:蒙克的《呐喊》是被偷窃次数最多的画作,曾在1994年和2004年被盗过两次。2012年5月2日早上7点(北京时间),纽约苏富比拍卖上,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作为第20件拍品在众人瞩目中登场。现场共有8位竞标者,从4000万美元开始起价后便引起激烈竞争,很快竞价便飙升至8000万美元。最终,一电话竞标者以1.199亿美元拍走该幅作品(1.07亿美元落槌,加上佣金为1.199亿美元)。<7> 作者其他作品展示:
1、蒙克《病中的孩子》
2、蒙克《 圣母玛利亚》
3、蒙克《生命之舞》
4、蒙克《病室里的死亡》、《桥和三个女人》
5、蒙克《卡尔约翰大家的傍晚》
6、蒙克《红葡萄藤》、《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