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
1.底框部分:
(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
(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
(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
(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
(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
(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
(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
1.5-1.7之间)
(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2.砖混部分:
(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
(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
(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
(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
(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
(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
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
1.底框部分:
(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
(2)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于300;
(3)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800,需要设边梁;
(4)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1/20,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其高宽比不宜小于2;
(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6)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
(7)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II级或III级,楼板、梁为C30混凝土,柱为C25混凝土,剪力墙为C30混凝土;
(8)在SATWE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合来计算配筋,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
(9)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1.3-1.8之间(1.5左右),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开洞和增减长度;
(10)通过JCCAD得出综合模型中的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用柱底内力除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框架柱下应该设置的桩数,并由此确定承台类型(单桩、两桩等);
(11)对于小墙垛的强度和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压的计算应予以重视;
(12)一般不考虑墙梁荷载折减,否则应在设计说明中提出对施工及使用的要求;
(13)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进行柱双偏压验算。但是当纵横向尺寸接近及角柱可根据经验调整柱配筋,或用高层版TAT进行双偏压验算;
(14)当平面布置较规则时(无柱列错位情况)SAT-8计算结果与采用PK计算无显著差别。
2.砖混部分:
(1)门窗洞口的输入必须尽量准确,门上方设置过梁,上方有梁的门窗洞口,其墙可不用输入,墙上不应设转角窗;
(2)构造柱先不输入,待进行初次计算后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加构造柱(打出计算书),再加入所需构造柱,直到满足抗震计算要求;
(3)该部分的梁用SATWE中的“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门洞过梁的配筋应以列表的形式表示;
(4)建筑材料:一层为MU10烧结粘土砖,M7.5混合砂浆(室外地坪以下为M7.5水泥砂浆),二层以上为MU10烧结粘土砖,M5.0混合砂浆(底框结构时,二层改为M7.5混合砂浆),一层以上板柱与梁、圈梁和屋顶构架可以用C20混凝土;轻质隔墙一般采用3KN/m2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5)修改部分楼板的板厚和部分构件的材料,以符合要求;
(6)计算基础时,板的活荷载可以折减,计算梁、板时,不折减;坡屋面的面荷载要用水平投影的值;
(7)阁楼层的高度=起坡处的高度+成坡部分高度的一半;
(8)准确把握总体信息,分清自然层与结构、荷载标准层的对应关系,进行总体装配;
(9)阳台如果有分户隔墙,最好不要按照承重的砖混结构考虑,应考虑层层设置挑梁,上面输入墙荷载。
三、根据电算结果,绘制施工图:
1.基础部分:(如果纯砖混建筑采用桩基础,那么计算时仍应按照底框模型来计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不应取2,应该取1,总体信息中的底框层数注意修改为2)
(一)承台:
(1)根据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确定柱与墙下所需桩数,一般有单桩(配筋按照构造要求)、两桩、三桩、四桩、五桩等,需要通过计算配筋;
(2)柱下所需桩数及桩之间的间距(一般为4d),确定承台尺寸:
a.承台厚度不小于300;且应比基础梁高度大200为宜;
b.承台宽度不应小于500,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的距离不小于150;
(3)承台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应按双向均匀通长配置,直径不宜小于Ф10,间距不宜大于200,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单柱单桩的承台按构造配筋,根据重庆市规范,应设置Ф12@100的封闭箍;
(4)承台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直径不宜小于Ф12,箍筋不宜小于Ф8;
(5)承台受弯计算中,在得出X、Y方向柱边的弯矩后,除以0.9*fy*Ho,可得出配筋面积;
(6)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二)基础梁:
(1)由承台和剪力墙的分布情况布置基础联系梁,单桩承台宜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
(2)宽度不应小于250,且应根据上部的承重情况加宽(当承受剪力墙时,应每边多出剪力墙50,当承受设缝时,宽度应宽出每片墙外边各50),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3)基础梁设计,荷载取基础基本组合,配筋计算可以用JCCAD中的计算结果,也可以以桩为支点按照连续梁模型用设计值进行计算(可简化为简支),上下纵筋直径不小于2Ф12,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梁内;
(4)桩顶进入基础梁内长度为50,桩的主筋锚入到基础梁长度不小于30d;
(5)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梁顶面一般比一层室内地面低50cm;
(6)要注意突出部分(如楼梯入口处的门楼、立面上的构架等)下面也要设置基础梁,有的需要打桩;
(7)基础拉梁高度取跨长的1/20,然后取柱子竖向力的1/10作为地梁的轴力,以计算地梁的纵筋;
2.底框部分:
(一)梁:
(1)对生成的框架梁(墙托梁)配筋结果,需要根据这部分内容在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调整;(需对照规范逐条校对);
(2)依据配筋验算图自行配筋。不管是否按墙梁计算,必须满足托墙梁的构造要求。对非托墙梁可放松腰筋配置。因墙梁为拉杆受力,面筋拉通不宜小于2Ф18;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
(3)住宅部分的框架梁按照墙梁处理,编号均为KZL-X,箍筋间距均为100;
(4)宽度大于350的梁,均采用4肢箍,且上下纵筋至少4根贯通;
(5)由于卫生间降板400,且板厚120,故其周围的梁截面应取到550;
(6)对于高度h大于500的框架梁,应设置不少于2Ф14的腰筋,间距不应大于200,且根据框架梁计算结果确定并标出是构造需要(G)(构造要求腰筋总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2%)还是抗扭计算需要(N);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 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 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 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
(6)框架梁跨中截面纵向受力钢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6%;
(7)框架梁每跨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
(8)单独表示的梁要有标高,一般是建筑标高-0.030=结构标高;
(9)主次梁交接处、梁有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10)加大过渡层及屋面圈梁配筋;
(11)截面往往由箍筋配置情况控制。查看配筋验算简图时,注意箍筋面积不超过2.2(D12@100);若纵筋面积较大,实际配筋率可能超过2%时,宜增大梁截面重新计算,将箍筋直径控制在12以内;
(12)应加强支座处的配筋,特别是框架梁为墙梁支座时;
(13)如梁太密集,可以分画为横向梁和纵向梁两张图,(二)柱:
(1)最好按照计算书中的数值自行配筋,以免自动生成时出现一些错误;
(2)框架柱和剪力墙要根据轴压比的大小进行多次调试,如果轴压比小于0.5,就应减小截面,或者沿纵横两个方向截面高度不同,以求使截面优化,应尽量接近规范要求的0.9,且截面尺寸尽量接近;
(3)框架柱箍筋不小于Ф8,且应在支座处加密;
(4)框架柱受力钢筋不小于3根HRB400的18;
(5)楼梯间处的柱子要注意偏位,以满足净空要求;
(三)墙:
(1)对于剪力墙,要求其抗侧向刚度与上部二层的抗侧向刚度之比符合规范要求;
(2)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暗梁)和边框柱(暗柱),梁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1.5倍,截面高度不小于墙厚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倍;
(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并采用双排布置,拉筋间距不应大于600,直径不小于Ф8;
(8)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包括暗柱(沿全高加密箍筋)、暗梁,设置在墙的边框位置和开洞周围,具体配筋见规范;
(9)尽量加强过渡层的构造措施,如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过渡层纵墙来抵抗平面外弯矩的能力;
(四)板:
(1)应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且每方向配筋率不应低于0.25%;
(2)长宽比满足:
6、7度时不宜超过4,8度时不宜超过3,9度时不宜超过2.5,否则须验算楼板平面内的抗弯承载力及其变形对整个结构的影响;
(3)不宜开设大洞口,楼梯、电梯间的周围应设置抗震墙围成的筒体,且必须严格按照抗震墙的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
(4)其外侧边缘应设置边缘拉梁予以加强,拉梁可利用纵向框架梁或底部外纵墙,拉梁负筋至少应有50%且不低于0.25%配筋率的钢筋贯通梁全长。
3.砖混部分:
(1)关于构造柱:
1)编号要清楚,凡有涉及该编号构造柱的图纸中必须要画其配筋大样,且标明起始标高;
2)构造柱纵筋不小于4Ф14,箍筋间距不大于200;八度超过五层采用4Ф14, 即纵筋加大一级;还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6的要求,对角柱、边柱从严要求;
3)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2.5条)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规范的7.3.2.5的“接近”是指达到《抗规》第7.1.2条表中限制的层数或差一层。)
(2)根据各层板配筋简图人工配筋或调整自动生成的钢筋(面积、规格、间距等),板厚与标高不同的板,板底钢筋和上部负筋必须断开;
(3)当有I、II级钢筋混用时,应注意:板的钢筋面积按照I级钢筋计算;
(4)板上下的钢筋间距宜相等,或互为倍数,直径级差均取一级,楼板的最小配筋率(ρmin=As/h)应按照规范取用;
(5)负筋不宜过细,一面被踩塌,较大直径的钢筋不宜过疏,否则易开裂;
(6)阳台部分需要清楚表示截面大样,其下面的拖梁和边梁需要根据计算结果配筋,其大样要注意与总体图协调(如墙体和构造柱的有无等);
(7)屋顶构架的梁、板配筋均可按构造配置,支撑构架的柱子从屋顶起,注意其与下部构造柱的衔接问题;
(8)屋面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配筋间距宜取150~200,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钢筋,其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常采用拉通一半配筋面积、不足另加的配筋方法;
(9)跨度小于2米的板钢筋只需说明双层双向可用双层双向Ф8@200,坡屋顶由于梁数量较多,故均为小面积板,可用双层双向Ф8@150;
(10)一些细部尺寸在“楼板模板配筋图”中已经表示的,在“梁平面整体配筋图”中可不再表示;
(11)板中的各种负筋,由于板的计算跨度唯一,故负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相等,且应准确标出负筋端部到墙边或梁边的距离;
(12)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
(13)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系数,板下筋乘以
1.1~1.2的系数。但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负筋不宜过大(一般板厚≥150时,采用10@200,否则用8@200;非矩形板宜减少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轻质隔墙下只有在垂直单向板长边且不可能移位的位置,下面才加粗钢筋以形成暗梁;
(14)楼板计算时,砖混结构房间外墙(包括楼梯间墙)不应按固接计算,楼板边支座应按铰接计算;
(15)雨蓬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若小于900,则最小板厚为100,否则为120;
(16)挑板钢筋应留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17)应注明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18)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错层交界的墙体,除两侧楼盖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
(19)关于挑梁:
1)阳台挑梁有时与墙中的烟道矛盾;
2)顶层挑梁有时为两层板荷载,不能选用标准层的挑梁;
3)挑梁外露与墙内部分标高不同时应注意梁在折角处的宽度及钢筋锚固;
4)严格控制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即挑梁埋入砌体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
(20)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另行增配;(第7.1.5.4条)
(21)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2.5条设计。即: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
a.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b.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22)凸窗台板抗倾覆要计算足够;
(23)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的要求:高度、层数应从低处算起;
(24)跃层住宅六层上跃层的楼梯,一般放在客厅的楼板上,而一般情况下其下又不允许加梁,可以在楼梯下加暗梁(板)的方法解决。即:
a.如果楼梯与厅的现浇板短向平行,可以认为现浇板的一部分也是楼梯的一部分,钢筋叠加。但要注意叠加后的钢筋间距不要过小。b.如果楼梯与厅现浇板长向平行,则于板短向在楼梯下加暗梁或板下附加筋。暗梁宽度或板下附加筋放置宽度为局部荷载下的有效分布宽度(荷载规范附录二)。
(25)纵墙抗震验算不过时,可将内纵墙改为140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造价虽略增高,但可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使用面积;
(26)楼梯间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墙体较高,在8、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设2φ8@500的通长筋,9度时,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
(27)独立梁的受力钢筋均不得小于Ф14,Ф12一般用于构造筋及架立。
PKPM做砖混结构的步骤:
1.整体把握结构有关参数,根据建筑提图制定结构方案。应明确抗震烈度,纵横墙承重体系,构造柱的设置,圈梁的设置,楼面、屋面板的形式等,进行楼层组装,输入计算参数。
2.PKPM准确建模。应准确输入洞口、梁、构造柱等构件,准确输入楼、屋面板的形式(注意调整单向板的受力方式),准确输入楼、屋面荷载,梁上荷载。
3.PKPM抗震计算。通过计算结果,调整模型,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4.地基基础设计。准确确定基础形式,砖混结构大概有复合地基、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形式。
5.计算出图。
第二篇: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
1.底框部分:
(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
(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
(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
(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
(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
(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
(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
(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2.砖混部分:
(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
(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
(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
(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
(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
(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
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
1.底框部分:
(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
(2)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于300;
(3)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800,需要设边梁;
(4)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1/20,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其高宽比不宜小于2;
(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6)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
(7)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II级或III级,楼板、梁为C30混凝土,柱为C25混凝土,剪力墙为C30混凝土;
(8)在SATWE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
合来计算配筋,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
(9)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1.3-1.8之间(1.5左右),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开洞和增减长度;
(10)通过JCCAD得出综合模型中的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用柱底内力除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框架柱下应该设置的桩数,并由此确定承台类型(单桩、两桩等);
(11)对于小墙垛的强度和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压的计算应予以重视;
(12)一般不考虑墙梁荷载折减,否则应在设计说明中提出对施工及使用的要求;
(13)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进行柱双偏压验算。但是当纵横向尺寸接近及角柱可根据经验调整柱配筋,或用高层版TAT进行双偏压验算;
(14)当平面布置较规则时(无柱列错位情况)SAT-8计算结果与采用PK计算无显著差别。
2.砖混部分:
(1)门窗洞口的输入必须尽量准确,门上方设置过梁,上方有梁的门窗洞口,其墙可不用输入,墙上不应设转角窗;
(2)构造柱先不输入,待进行初次计算后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加构造柱(打出计算书),再加入所需构造柱,直到满足抗震计算要求;
(3)该部分的梁用SATWE中的“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门洞过梁的配筋应以列表的形式表示;
(4)建筑材料:一层为MU10烧结粘土砖,M7.5混合砂浆(室外地坪以下为M7.5水泥砂浆),二层以上为MU10烧结粘土砖,M5.0混合砂浆(底框结构时,二层改为M7.5混合砂浆),一层以上板柱与梁、圈梁和屋顶构架可以用C20混凝土;轻质隔墙一般采用3KN/m2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5)修改部分楼板的板厚和部分构件的材料,以符合要求;
(6)计算基础时,板的活荷载可以折减,计算梁、板时,不折减;坡屋面的面荷载要用水平投影的值;
(7)阁楼层的高度=起坡处的高度+成坡部分高度的一半;
(8)准确把握总体信息,分清自然层与结构、荷载标准层的对应关系,进行总体装配;
(9)阳台如果有分户隔墙,最好不要按照承重的砖混结构考虑,应考虑层层设置挑梁,上面输入墙荷载。
三、根据电算结果,绘制施工图:
1.基础部分:(如果纯砖混建筑采用桩基础,那么计算时仍应按照底框模型来计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不应取2,应该取1,总体信息中的底框层数注意修改为2)
(一)承台:
(1)根据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确定柱与墙下所需桩数,一般有单桩(配筋按照构造要求)、两桩、三桩、四桩、五桩等,需要通过计算配筋;
(2)柱下所需桩数及桩之间的间距(一般为4d),确定承台尺寸:a.承台厚度不小于300;且应比基础梁高度大200为宜;
b.承台宽度不应小于500,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的距离不小于150;
(3)承台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应按双向均匀通长配置,直径不宜小于Ф10,间距不宜大于200,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单柱单桩的承台按构造配筋,根据重庆市规范,应设置[email=Ф12@100]Ф12@100[/email]的封闭箍;
(4)承台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直径不宜小于Ф12,箍筋不宜小于Ф8;
(5)承台受弯计算中,在得出X、Y方向柱边的弯矩后,除以0.9*fy*Ho,可得出配筋面积;
(6)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二)基础梁:
(1)由承台和剪力墙的分布情况布置基础联系梁,单桩承台宜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
(2)宽度不应小于250,且应根据上部的承重情况加宽(当承受剪力墙时,应每边多出剪力墙50,当承受设缝时,宽度应宽出每片墙外边各50),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3)基础梁设计,荷载取基础基本组合,配筋计算可以用JCCAD中的计算结果,也可以以桩为支点按照连续梁模型用设计值进行计算(可简化为简支),上下纵筋直径不小于2Ф12,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梁内;
(4)桩顶进入基础梁内长度为50,桩的主筋锚入到基础梁长度不小于30d;
(5)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梁顶面一般比一层室内地面低50cm;
(6)要注意突出部分(如楼梯入口处的门楼、立面上的构架等)下面也要设置基础梁,有的需要打桩;
(7)基础拉梁高度取跨长的1/20,然后取柱子竖向力的1/10作为地梁的轴力,以计算地梁的纵筋;
2.底框部分:
(一)梁:
(1)对生成的框架梁(墙托梁)配筋结果,需要根据这部分内容在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调整;(需对照规范逐条校对);
(2)依据配筋验算图自行配筋。不管是否按墙梁计算,必须满足托墙梁的构造要求。对非托墙梁可放松腰筋配置。因墙梁为拉杆受力,面筋拉通不宜小于2Ф18;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
(3)住宅部分的框架梁按照墙梁处理,编号均为KZL-X,箍筋间距均为100;
(4)宽度大于350的梁,均采用4肢箍,且上下纵筋至少4根贯通;
(5)由于卫生间降板400,且板厚120,故其周围的梁截面应取到550;
(6)对于高度h大于500的框架梁,应设置不少于2Ф14的腰筋,间距不应大于200,且根据框架梁计算结果确定并标出是构造需要(G)(构造要求腰筋总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2%)还是抗扭计算需要(N);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 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 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 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
(6)框架梁跨中截面纵向受力钢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6%;
(7)框架梁每跨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
(8)单独表示的梁要有标高,一般是建筑标高-0.030=结构标高;
(9)主次梁交接处、梁有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10)加大过渡层及屋面圈梁配筋;
(11)截面往往由箍筋配置情况控制。查看配筋验算简图时,注意箍筋面积不超过2.2([email=D12@100]D12@100[/email]);若纵筋面积较大,实际配筋率可能超过2%时,宜增大梁截面重新计算,将箍筋直径控制在12以内;
(12)应加强支座处的配筋,特别是框架梁为墙梁支座时;
(13)如梁太密集,可以分画为横向梁和纵向梁两张图,(二)柱:
(1)最好按照计算书中的数值自行配筋,以免自动生成时出现一些错误;
(2)框架柱和剪力墙要根据轴压比的大小进行多次调试,如果轴压比小于0.5,就应减小截面,或者沿纵横两个方向截面高度不同,以求使截面优化,应尽量接近规范要求的0.9,且截面尺寸尽量接近;
(3)框架柱箍筋不小于Ф8,且应在支座处加密;
(4)框架柱受力钢筋不小于3根HRB400的18;
(5)楼梯间处的柱子要注意偏位,以满足净空要求;
(三)墙:
(1)对于剪力墙,要求其抗侧向刚度与上部二层的抗侧向刚度之比符合规范要求;
(2)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暗梁)和边框柱(暗柱),梁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1.5倍,截面高度不小于墙厚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倍;
(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并采用双排布置,拉筋间距不应大于600,直径不小于Ф8;
(8)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包括暗柱(沿全高加密箍筋)、暗梁,设置在墙的边框位置和开洞周围,具体配筋见规范;
(9)尽量加强过渡层的构造措施,如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过渡层纵墙来抵抗平面外弯矩的能力;
(四)板:
(1)应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且每方向配筋率不应低于0.25%;
(2)长宽比满足:
6、7度时不宜超过4,8度时不宜超过3,9度时不宜超过2.5,否则须验算楼板平面内的抗弯承载力及其变形对整个结构的影响;
(3)不宜开设大洞口,楼梯、电梯间的周围应设置抗震墙围成的筒体,且必须严格按照抗震墙的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
(4)其外侧边缘应设置边缘拉梁予以加强,拉梁可利用纵向框架梁或底部外纵墙,拉梁负筋至少应有50%且不低于0.25%配筋率的钢筋贯通梁全长。
3.砖混部分:
(1)关于构造柱:
1)编号要清楚,凡有涉及该编号构造柱的图纸中必须要画其配筋大样,且标明起始标高;
2)构造柱纵筋不小于4Ф14,箍筋间距不大于200;八度超过五层采用4Ф14, 即纵筋加大一级;还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6的要求,对角柱、边柱从严要求;
3)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2.5条)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
4.2m。(规范的7.3.2.5的“接近”是指达到《抗规》第7.1.2条表中限制的层数或差一层。)
(2)根据各层板配筋简图人工配筋或调整自动生成的钢筋(面积、规格、间距等),板厚与标高不同的板,板底钢筋和上部负筋必须断开;
(3)当有I、II级钢筋混用时,应注意:板的钢筋面积按照I级钢筋计算;
(4)板上下的钢筋间距宜相等,或互为倍数,直径级差均取一级,楼板的最小配筋率(ρmin=As/h)应按照规范取用;
(5)负筋不宜过细,一面被踩塌,较大直径的钢筋不宜过疏,否则易开裂;
(6)阳台部分需要清楚表示截面大样,其下面的拖梁和边梁需要根据计算结果配筋,其大样要注意与总体图协调(如墙体和构造柱的有无等);
(7)屋顶构架的梁、板配筋均可按构造配置,支撑构架的柱子从屋顶起,注意其与下部构造柱的衔接问题;
(8)屋面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配筋间距宜取150~200,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钢筋,其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常采用拉通一半配筋面积、不足另加的配筋方法;
(9)跨度小于2米的板钢筋只需说明双层双向可用双层双向
[email=Ф8@200]Ф8@200[/email],坡屋顶由于梁数量较多,故均为小面积板,可用双层双向[email=Ф8@150]Ф8@150[/email];
(10)一些细部尺寸在“楼板模板配筋图”中已经表示的,在“梁平面整体配筋图”中可不再表示;
(11)板中的各种负筋,由于板的计算跨度唯一,故负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相等,且应准确标出负筋端部到墙边或梁边的距离;
(12)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
(13)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系数,板下筋乘以1.1~1.2的系数。但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负筋不宜过大(一般板厚≥150时,采用[email=10@200]10@200[/email],否则用
[email=8@200]8@200[/email];非矩形板宜减少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轻质隔墙下只有在垂直单向板长边且不可能移位的位置,下面才加粗钢筋以形成暗梁;
(14)楼板计算时,砖混结构房间外墙(包括楼梯间墙)不应按固接计算,楼板边支座应按铰接计算;
(15)雨蓬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若小于900,则最小板厚为100,否则为120;
(16)挑板钢筋应留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17)应注明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18)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错层交界的墙体,除两侧楼盖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墙长每隔不
大于2m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
(19)关于挑梁:
1)阳台挑梁有时与墙中的烟道矛盾;
2)顶层挑梁有时为两层板荷载,不能选用标准层的挑梁;
3)挑梁外露与墙内部分标高不同时应注意梁在折角处的宽度及钢筋锚固;
4)严格控制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即挑梁埋入砌体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
(20)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另行增配;(第7.1.5.4条)
(21)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2.5条设计。即: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a.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b.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22)凸窗台板抗倾覆要计算足够;
(23)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的要求:高度、层数应从低处算起;
(24)跃层住宅六层上跃层的楼梯,一般放在客厅的楼板上,而一般情况下其下又不允许加梁,可以在楼梯下加暗梁(板)的方法解决。即:
a.如果楼梯与厅的现浇板短向平行,可以认为现浇板的一部分也是楼梯的一部分,钢筋叠加。但要注意叠加后的钢筋间距不要过小。
b.如果楼梯与厅现浇板长向平行,则于板短向在楼梯下加暗梁或板下附加筋。暗梁宽度或板下附加筋放置宽度为局部荷载下的有效分布宽度(荷载规范附录二)。
(25)纵墙抗震验算不过时,可将内纵墙改为140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造价虽略增高,但可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使用面积;
(26)楼梯间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墙体较高,在8、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设2φ8@500的通长筋,9度时,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
(27)独立梁的受力钢筋均不得小于Ф14,Ф12一般用于构造筋及架立筋。
第三篇:底框设计程序要点总结
上层墙砂浆不低M10,选择梁的数据一定要选底框梁所在的层号,计算量大。侧刚分析方法:本应以楼层刚度中心作为位移参考点但刚度中心计算难度大,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一
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宜对称,尽量避免L形等凸凹墙体,避免困难时,应满足t/d小于等于0.3否则应设防震缝。使底层纵横向 刚心尽可能与整栋房屋的质心重合。
2、7度设防时,允许7层且高度小于21m,对教学楼等横墙少的6层19m,对砖抗震墙为5层16m。
3、上面砖墙应按轴线上下对齐或基本对齐(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砼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次梁的重力和弯
矩应作为主梁的集中力和集中扭矩,并应传递到主梁两端的竖向支承构件,形成附加的地震作用效应;北
京市的结构设计技术细则中要求:“允许有1/3道墙体可以不与下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同时,不对齐 的墙不能连续超过两道。有些地方规定墙总长度是75%~80%要对齐等等)。落在托梁或抗震墙上,纵 横墙应竖向连续。
4、底层应布置纵、横向尽量连成一体的抗震墙,横墙间距应小于18m。抗震墙布置原则:均匀、分散、对
称、周边。其他的一些细节诸如:最好在上部砖墙下布墙、宜布在楼梯间周围等。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 底层,可以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当采用砖时应先砌墙后浇梁柱(要防止底层商铺随意打
墙)。纵横向抗震墙宜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布置在外围或靠近外墙处,并应尽量避免出现一字形墙体。
为防止角柱的破坏最好在转角处布置混凝土抗震墙,如不能布置则应在该处嵌砌砖围护墙,而且该墙不
宜开设门窗洞口;抗震墙基础应应与框架柱基础联合考虑成一体。
5、二层楼盖应现浇且不小于120厚,当150厚时,应配双层筋,以承担部分水平剪力。
6、梁高跨比应在1/4-1/8之间,梁宽应300以上,b/h >0.3,柱宜采用方形截面对称配筋。二
底框计算方法
1、满载法:把梁作为单独的受弯构件,上部墙等全荷均作用梁上(结果偏大)。只有胆小的人采用。
2、三板两墙法:即只算三层楼板两层墙体的重量,其余层不算(柱和基础算)虽未出过问题,但缺乏科学依据。
3、弹性地基梁法:把墙体视为半无限弹性体,将托梁视为倒过来的弹性地基梁,按三角形竖向荷载计算托梁。
4、墙梁组合规范算法:考虑墙梁大拱效应规范算法,按墙梁组合计算,虽经济合理,但条件太多见如下各条:(1)梁宽不小于300,净跨不小于梁高的4倍,梁高在1/6-1/8;
(2)梁底筋应通长,伸入支座不小于锚固长度,接头焊接,箍筋最小8@100,1/5跨内无洞口;
(3)托梁通长腰筋2¢14,间距不大于200。托梁支承长不小于350,上部房屋应符合刚性方案要求;(4)砼不小于C30,纵筋宜HRB335.HRB400,上层墙砂浆不低M10,砖不低于MU10,每天砌高小于1.5m;
(5)墙总高小于18m,靠支座1/3跨内开洞时,支座处应设上下贯通的构造柱落地等,详见GB50003-2001。三
软件的使用
1、(1)使用软件为SATWE(音赛特威)它是在PMCAD完成1、2、3、8的前提下使用。使用PM8时,墙梁按规范倒三角形荷载计算,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不使用经验折减系数,设其为1。
(2)在使用SATWE时,在总信息对话框中,将结构材料信息填砖砌体(不填砼),否则砌体结构变灰。
(3)在砌体结构信息中,填烧砖、底框层为1,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点接PM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
(4)生成SATWE数据文件、进行数据检查、结构整体分析、截面设计验算、次梁配筋、梁柱归并画图。
(5)用JCCAD进行基础设计时,荷载选用satwe各种工况下最为不利的荷载(大多设计是取PM竖荷D+L)。
探孔的深度应能控制主要持力层,对单独基础不应小于1.5倍,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且不小于5米。
2、软件的使用详细步骤:
(1)用PMCAD主菜单1、2、3、建模,形成完整的几何数据文件和荷载数据文件。当然根据新抗规的要求,此类结构需在底框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在布置构件时可以在相应的网格上,既布置梁也布置墙,这是 由底框--抗震墙的特性决定的,同时也是PMCAD建模中的一个特例,还必须分清是梁承重还是墙承重。
(2)完成结构建模后,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结构的抗震验算,同时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a:按基 底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含地震剪力和倾覆弯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b:竖向导荷计算,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撑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在
PMCAD的这步操作中,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系数”参数,可按软件的操作提示
选用。在满足了抗震验算以及上、下刚度比等各项指标后,程序分别给出文本计算书以及底框荷载。
(3)底部框架--抗震墙的计算。软件把房屋底框顶部切开,将上部砌体的外荷载和结构自重,作用在底框
顶部,不考虑上部砌体的刚度的贡献,把底框部分作为独立结构分析。此时有PK、SAT-8软件可供选择计
算,SAT-8适用于同时设置砼和砌体抗震墙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a:PK软件计算: 在PMCAD菜单4中
生成的各轴线平面“砖混底框”数据文件,底层顶在同一平面,不出现错层、斜梁,外荷载应注意捡查调整,并应把横梁定义为底框梁。b:SAT-8三维设计软件计算 在“总信息”栏中“结构材料信息”设计参数里选
择“砌体结构”,随后是“砌体结构”信息栏中“底层框架层数”,c:“接PM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根
据“抗规GB50011-2001“),这是首选方法。仅对底框部分进行空间分析,在生成SATWE数据文件时,程序
将只生成底框部分的几何数据文件和荷载数据文件。自动滤掉上部砖房部分信息。可在前处理”图形检查
与修改“中”各层荷载简图“里检查修改;在结构分析时,读取的是第二次生成的数据文件。d:按”有限 元整体算法“,将上部砖房和底框做为一个整体,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特殊 的底框,如有抗震缝、多塔等,第一种方法程控编制暂未考虑这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采 用这种方法计算,但此方法有些内容已超出了现行规范的规定,做为一种辅助手段,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4)绘制底框部分梁柱施工图 底框梁的画图: 用SATEW的三个菜单:梁归并、选择梁的数据、绘制梁的
施工图。在执行“选择梁的数据”菜单时,对底框梁,一定要挑选底框梁所在的层号,并选择程序里的选项
4,选择砖混底层框架梁。这样,在画施工图时,程序会自动按底框梁的构造要求画图。底框柱的画图:
底框柱的画图操作方法同普通柱。
2、注意事项:(1)使用PK算时较大,PK是在平面内计算,特别是柱平面外配筋,是参平面内计算结果生成,不提倡此法。
(2)TAT-8软件,不能做底框设计,其主要用于全框设计,特别是异形柱设计更是其强项。
(3)PM主菜单8是砖混结构抗震验算(其采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地震剪力和倾覆弯矩)、砌体受压验算的必
要软件,并进行竖向导荷,考虑墙梁作用的折减系数是重要参数,输入后程序自动折减(次梁悬梁不折
减),折掉的荷载转化为集中力作用在梁两端柱顶构件上。也可2种均选,程序自动筛选出不符合墙梁假
定的并按经验折减方法计算。程序能够考虑边框梁与砼剪力墙砖墙共同工作。折减系数后底框空间分析
还能用到。SATWE是底框计算前必算软件。SATWE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结构材料信息定为砌体; 结构分析给两种算法,接PM8仅对底框部分进行空间分析,接SATWE数据文件时只形成底框荷载、几合 信息,自动滤除上部砖房部分信息。有限元整体算法将底框砖房作为整体进行分析,适用于局部底框局部
砌体内浇外砌、有抗震缝等结构。前者是按规范、后者超出规范仅供参考。应该指出:底框纵、横向地震
剪力设计值全部有该向的剪力墙承担。
(4)高层SATWE、TAT软件也可做底框设计,但偏大不提倡。高层TAT软件更适用于砖砌抗震墙底框。
(5)由于楼板的平面内刚度、水平地震力的分配问题地震区底框不能做成错层。(6)主梁托次梁时应该优先布置加密箍筋,加密箍筋不足时才布置吊筋。次梁托墙的情况应该尽量减少。
(7)底框为上刚下柔型结构,上下层侧刚比≤2.5好理解,为何≥1?这主要是为了使底框抗震墙的房屋的弹
性位移反应均匀,同时控制底层纵、横向抗震墙的数量,以避免底层过强使薄弱层转移到上部砖房部
分。上下刚度比小于1时,结构的薄弱部位就会转移到过渡层,为了防止薄弱层在地震作用下破坏,在设
计的时候必须对薄弱层进行加强,这样做的结果是增加了费用,因为砌体材料抗剪强度不高,不能充分发
挥材料的作用,同时底部刚度太大,砼柱和抗震墙基本上处于弹性阶段,也不能发挥其抗震耗能作用,这
就使这种结构的优点体现不出来,因此,做这样的规定不是从力学的角度考虑,是从经济性来考虑,但是 规范没有说明。
(8)大的框梁两侧上部宜加设GZ,因梁上砌体有拱的作用,梁亦多少有墙梁的作用,加设GZ,可更好的将 上部荷载传至下部KZZ。砖混的第一道QL宜稍微高点,建议取300高,纵筋4D14。因框梁(墙梁、框支
梁)为深受弯构件,人为加大QL可更好的约束首层砌体。
3、次梁、拉梁:
(1)次梁当主梁输入时形成节点多(对大工程易超出范围),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不是按常
规先到次梁再到主梁),这时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为固定支座。楼板配筋因过密应采用“通长配筋”。
(2)当独立基础埋置较深时(如4m),在-0.05左右设基础拉梁,根据(GB50010-2002)第7.3.11条规定,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经验表明计算应另加一层(输1层地下室,楼板厚 为零用总刚分析)这时拉梁按层梁计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
定,框架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
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3)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时,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
1/12~1/18(如4.5/15=0.3m),截面宽度可取1/20~1/30(如4.5/20=0.23m)。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
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压力且≥2Ф14,箍筋≥Ф8@200。当其上有填充墙等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
增加。其顶标高通常与短柱顶高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4)当底层层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时,有时将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这时 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至少应在1/2跨拉通。箍筋加密及抗震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此时
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4、对上部砌体要求:
(1)砌体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三道承重纵墙,每道纵墙还应沿各自轴线对齐贯通。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等宽。
(2)砌体结构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
(3)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a.横墙
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
距不宜大于4.2m。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
(4)根据经验:6层高,层高为3300,承重墙左右的开间大于3900及以上时墙体的厚度宜为370厚,验算为准。
5、基本参数:
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γ0=1;地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震基本烈度7度;场
地类别3类、砼抗震等级二级、砼结构环境类别为二a类;施工质量控制等级采用B级。基本风压0.45 KN /m2; 基本雪压0.40 KN/m2;地面粗糙度B;计算震型个数1.;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为3,特征周期Tg 0.35s;周期折减系数TZ=0.85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1.2;结构阻尼比5%;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5;砼容重 2.60;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中梁刚度增大系数1.2;梁弯矩增大系
数1.1;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梁扭矩折减系数0.40;活荷载不折减,基础的活荷应折减。砼强度等级
≥C30;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抗震墙刚度比K0、K90宜为1-2.5。当两层底框应≥1,≤2。
6、楼屋面板: 对于阳角房间、屋面所有板块,计算不配钢筋的部位另加抗温度、收缩分布钢筋,板厚120,φ6-200,板厚100,φ6-220。挑檐转角位于阳角时的加强配筋。屋面板的钢筋须全部拉通。负筋从支座边可伸至
板的 L0/3(活载大于三倍恒载); L0/4(活载不大于三倍恒)。双向板两个受力方向支座负筋的长度均
取短向跨度的1/4。钢筋长度应加上梁宽并取50mm的倍数。板厚12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8~12。
7、绘图及图比例:
框架大样图可用1:40比例绘制。剖面,均用1:20比例绘制。用梁归并、选择梁的数据、绘制梁的施工图
这三个菜单时,选择梁的数据一定要选底框梁所在的层号,并选新增选项4,绘施工图时会自动画出。
“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纵、横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绘制。四
总信息等名词解释:
水平力与整体座标夹角:是指地震力、风力作用方向与整体座标夹角,多方向侧力核算时,改变此参数。
砼容重:默认值25KN/m3,若考虑装修层一般应输26KN/m3。
结构材料信息(砌体):按砼结构规范进行地震力、风荷载计算并对砌块墙进行抗震验算。
结构体系:此参数用来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系数。(本人一般不填,因栏目无底框这项,默认空白)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这是竖向力控制参数,一般填模拟施工加荷1,框剪填模拟施工加荷2刚度放大10倍。
风荷载计算信息:这是风荷载计算控制参数,若填计算则计算X、Y二方向的风荷载,反之亦然。
地震力计算信息:一般填水平地震力则计算X、Y向水平地震力,填水平和竖向则计算X、Y、Z向地震力。地面粗糙度:风到达结构物以前吹过2km范围内不规则障碍物分部状况等级。取B。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按规范(50年)取0.45KN/m2;根据当地情况对基本风压进行修正如乘1.1系数。
风荷载信息结构基本周期:由经验公式确定,此参数可使风荷载计算更准确。体型变化分段数:体型系数:矩型填1.3,体型不变化时只分一段。其余可不填。结构规则性信息:根据结构情况填规则或不规则。
扭转耦联信息:震型组合时采用CQC组合称非耦联,采用SRSS组合称耦联。空间结构一般选非耦联。
设计地震分组:依据抗震规范指定设计进行分组。
偶然偏心:若考虑偶然偏心则计算质心分别沿X正负、Y正负偏移5%,4个工况地震。(一般不考虑)
双向地震:若考虑双向地震程序则对Sx,Sy进行修改。
计算振型个数:因3个自由度故其值是3的倍数,根据刚性楼板层数确定,一层底框取3。
地震信息活荷载折减系数:指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活荷载组合系数(可取0.5)。
周期折减系数:因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故地震周期应折减,取0.7。结构的阻尼比:按默认值。特征周期、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规范。
活荷载不利布置的最高层数:本人认为有几层填几层。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考虑砼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减小支座负弯矩,相应增大跨中正弯矩。取0.85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正负弯矩均增大提高安全储备。取1.2.梁扭矩折减系数:现浇板可考虑其对梁抗矩的贡献故折减取0.7,若考虑楼板弹性变型,则不折减。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连梁允许开裂,开裂后刚度有所降低,通过刚度折减系数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中梁刚度增大系数:现浇板作为梁的翼缘是梁的一部分,用此系数考虑其对梁刚度的贡献。取1.1。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用其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经验取值1.0-1.5。梁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若填,梁柱交叠部分作刚域计算,空着不填作梁的一部分计算。
构造柱刚度折减系数:本参数可以有保留地考虑构造柱的作用。取0.3。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选接PM8进行底框空间分析;对局部底框局部砌体可采用有限元整体算法。
材料强度变化起始层号:指砌块、砂浆强度不同的层如填3,并填1、2种砌块、砂浆强度等级。不调幅梁:把两端没有支座(墙柱)或一端有支座(墙柱)的梁称不调幅梁。(次梁、悬臂梁等)
转换梁:指框支转换大梁或托柱梁,认定后,程序会自动放大该梁的地震作用内力。
总刚分析方法:用结构的总刚度的矩阵和与之相应的质量矩阵套公式求解结构的周期与振型及地震力分
析结果方法。其特点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可发现刚度突变的部位薄弱构件,计算量大。
侧刚分析方法:本应以楼层刚度中心作为位移参考点但刚度中心计算难度大,一般把位移参考点设在每 层的质量中心(俗称拐把模式)称侧刚分析方法。对错层结构及空旷厂房不适用。应使总刚。
考虑耦联影响:考虑扭转影响(三个自由度)的结构为考虑耦联影响;两个自由度为不考虑耦联影响。
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在基础设计时,通常只考虑上部传给基础的荷载,而上部结构对基础的刚度的贡
献很少考虑,这样会导致错误基础变形规律(有的偏大有的偏小)故打开此开关会自动 生成,这样在JCCAD分析中不仅有荷载,同时还叠加上部传来的刚度,从弹性理论讲是准确的。侧向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 构产生不利影响。
地震波:岩层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扩散,这种波叫地震波。
震级:表示一次地震能量的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lgE=11.8+1.5M)。震级每差一级地震波能量E将差32倍。
烈度:某一地点地震的强烈程度,同一震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可理解为地震场的强度。
基本烈度:指该地区在今后一定时间内(100年),一般遭受的最大烈度。见《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场地类别:按《抗震规范》规定根据场地类型坚硬、中硬、中弱、软弱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查抗震规范为0.08。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查抗震规范为0.5。
特征周期值:由抗震规范根据设计地震分组 和场地类 别确定为0.35(s)。有它求地震力。
砼抗震等级: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确定查抗震规范,框架为 三级,抗震墙 为二级。
抗震墙剪力放大系数:根据抗震墙刚度比K0、K90为1-2.5的k值确定,一般放大范围1.2-1.5之间取值。
框支梁: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
接。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其宽≥400,高≥L/6。
框支柱:是指支承上部(现浇)剪力墙的柱,柱宽≥450,本人认为是对高层框剪结构而言,并非指砖混 底框,但济南审图中心要求底框柱按框支柱标准(箍筋要全高加密)出图。框支剪力墙:指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的位置)上部布置剪力墙体系.部分剪力墙应落地。一般多用于
下部要求大开间,上部住宅、酒店且房间内不能出现柱角的综合高层房屋。墙梁:由砼托梁和梁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组成的的组合构件,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
梁。老规范单跨框支墙简支墙梁计算,新规范增加了连续墙梁按有限元分析,由于多跨框支 墙梁
存 在边柱之间的大拱效应,使边柱轴压力增大,中柱轴压力减小。轴压比:轴压比是指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组合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砼轴心受压抗压强度设
计值乘积的比值(≤0.9),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跨高比:梁的跨高比(梁的净跨与梁截面高度的比值)对梁的抗震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概念设计: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从整体 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五
其他设计人员分歧意见:
计算振型个数取1,取一个震型也不算错(底部剪力法即等效于取一个震型);不考虑风荷载;基础设
计取PM(D+L分项系数分别为1.2和1.4)的荷载组合;不折减周期;水平地震力都是按底部剪力法求的,故振型参数不起作用。六
尾声:
本人系在原发表的底框设计小结的基础上对底框设计更深一步进行细述,对原未表达清楚之处(如三板
两墙法,原并未说明什么是三板两墙法)或不符合新规范之处,作进一步修改详解。并补充了常见参数
名词注解(如框支梁、柱等)。对其他设计人员虽与自己观点不同,但也有道理的分歧意见,也作了列
举让网友以后作进一步探讨,由于自己水平有限,有很多缺点或错误之处,希同仁斧正。
第四篇:结构设计要点(自己总结)
一、构造要求。
1、在总说明中增加工程概况的相关介绍
2、不要写“xxx梁平法施工图”,直接写为“xxx梁施工图”。
3、边缘构件中的箍筋应在旁边画出详图。
4、同一个专业的图幅除过总说明及目录外不应超过2种。
5、抗渗等级的符号由“S”修改为了“P”。小砌块的砂浆砌筑等级为“Mbxx”,而不是“Mxx”。
6、框架柱下的三角形承台应按照三向板均匀设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城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之内。
7、地下室外墙及车道外墙,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是:水平钢筋的间距过大,应该小于等于150mm。
8、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的等级一般为Ⅱ级均可。
9、附加箍筋应布置在2h1+3b的范围之内(h1为次梁梁底距主梁底部钢筋的距离,b为次梁的梁宽)
10、板顶的温度收缩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间距不宜大于200mm。
11、温度后浇带需设置在梁板等内力较小处,这样就无需配置加强钢筋;沉降后浇带也只是当后浇带设置在梁板等内力较大处且沉降较大时,才需要设置。
12、过高的钢筋混凝土女儿墙应设置扶壁柱或者压顶梁。
13、轴心受拉及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其它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
14、周期越长,结构越安全(越接近柔性结构)
15、大体积混凝土为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尤其为基础筏板部分。
16、超长结构通常指平面尺寸大于本规程第3.4.12节规定的伸缩缝的间距(框架最大间距大于55m,剪力墙最大间距45m)。
17、上人屋面的女儿墙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层双向配筋(省规3.4.9条)。
18、框架梁配筋应——上筋不多,下筋不少;总量控制。(朱炳寅2012.11.30关于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性能化设计的讲座)
二、计算要点
1、刚度比的设计要求
2、计算的刚域问题(影响梁端内力及强柱弱梁的实现),地震时应考虑刚域的影响,有条件时应将梁柱节点全部取为刚域计算。
3、二阶效应及倾覆稳定计算(对于高宽比较大的工程,二阶效应、刚重比及倾覆稳定验算时,应适当留有余地)。
4、扭转效应明显时,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5、对长矩形平面,当采用5%偶然偏心计算明显不合理时,6、P-Δ效应(由于建筑物的水平位移Δ而导致建筑物的竖向力P对结构内部各构件产生的附加力);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受压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剪力墙的轴力取重力荷载代表值);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抗规5.2.5,高规4.3.12;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与结构的侧向刚度成正比关系);侧向刚度比—以免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竖向规则性);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的规则性,以免产生扭转);周期比(Tt/T1主要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剪跨比(λ=M/vh0);剪压比;(梁柱名义上的剪应力V/bh0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跨高比(梁的跨高比小于5和深梁都按深受弯构件计算);延性比(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
第五篇:结构设计中框架梁设计总结
梁配筋总结
简单点讲就是复核纵筋、箍筋、腰筋面积等是否与计算简图结果吻合;但前提或者说基础是你对输出结果的每一个数据代表什么含义必须搞明白,与采用的结构体系相对应的规范的规定也必须很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对PKPM自动出的配筋图的结果合理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建议你把PKPM的说明书仔细看一遍;把相关的规范条文(尤其是抗震构造措施章节)理解透彻!加油!多做几个项目,你会发现梁、板配筋图是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
理论上,根据计算弯矩,可以在正负5%范围内配筋,但是实际上都是放大的,没有比例。如果觉得PKPM出图太乱,可以指定某几种钢筋,其它的都不用。以上部钢筋为例,3/2表示钢筋放2排,靠上排放3根,靠下排放2根。通长筋是用结构主筋兼作架立钢筋。因为架立钢筋仅是构造需要,并不受力,所以尽量选用较小规格的钢筋。
关于钢筋每排放多少,也是有构造规定的。最外排的钢筋净距一般不小与25mm,靠内排要求更大。具体数值记不得了,可以参考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这么规定主要是考虑在浇筑混凝土时,石子能够顺利通过钢筋,进入梁内。
G0.5-0.5 意思:前一个为加密区箍筋需要面积,后一个为非加密区箍筋需2要面积。单位为CM。8-0-7 分别为8、7梁上部左右支座的需要的配筋面积,单位CM2。中间的0表示按照构造配筋。5-5-5 第一个5为梁下部最大的配筋,CM2.第二个5为梁受扭所需纵筋面积,CM2,第三个为梁受扭所需周边箍筋面积 CM2。在此,就详细说一下箍筋的。例如:8@150(2)为2*0.5*100/150=0.66,10@200(4)位4*0.785*100/200=1.57 100为软件设置固定值。
首先纠正一下楼主,G不是构造性钢筋,是“构造性腰筋”。
1、顾名思义,就是作为腰筋的最低配筋。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梁随着跨度的提高,高宽比也在增大,截面越来越接近于杆型。为了增加梁截面的抗扭和抗斜截面剪力,配置腰筋。而腰筋根据目前国内生产工艺和梁自身(如混凝土防裂)的要求,必须设置最低配筋率,也就是构造上的最低配筋要求。称为构造性腰筋。
2、而N是抗扭腰筋,这时候的腰筋最低配置要求已经不能满足抗扭的需要。增大钢筋型号,从而使钢筋更多的发挥抗拒功能。
3、简单的说,抗扭钢筋比构造性腰筋粗。G很少有超过14的,N则不然。
构造钢筋即腰筋主要起构造作用和主筋,箍筋一起形成整体钢筋骨架.抗扭钢筋主要是梁在受力时起到抗扭作用防止梁产生变形.具体见GB101-1图集
各项数字代表以下含义: GAsv-Asv0 Asu1-Asu2-Asu3--------------------------Asd1-Asd2-Asd3 VTAst-Ast1 其中:
Asu1-Asu2-Asu3 梁上部左端、中间、右端配筋面积(cm^2)Asd1-Asd2-Asd3 梁下部左端、中间、右端配筋面积(cm^2)
Asv-Asv0 梁加密区/非加密区抗剪箍筋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Ast-Ast1 梁受扭纵筋面积和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的面积。Ast-Ast1都为零,意思是不用配置抗扭钢筋,就不输出这一行。
SATWE计算结果中,需要配抗扭筋的时候:VT Ast-Ast1 Ast表示梁受扭所需要的纵筋总面积(cm2);
Ast1表示梁受扭所需要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的面积(cm2)这个Ast是表示抗扭纵筋双侧的配筋值,如:VT2.0 则配N2 根12,除此之外,抗扭纵筋根数仍需满足11G101-1中对构造钢筋根数的要求。
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宽度的直接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亦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但影响较小。设计人如不注意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否超限即出施工图,这样的图纸存在有不符合规范的缺陷。仔细检查梁的裂缝宽度,如果改用小直径的钢筋后,梁的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要增加梁的配筋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
我刚用PKPM08做了个工程,纯框架8层,用SATWE和TAT两种计算,结果出的层位移比差了将近一半,satwe的结果就不满足规范,tat显得刚度还很有富余。很无语。
跟院长商量了一下,结果还是加大了一下柱截面,用tat的结果报审。以前听说PKPM的配筋有时候会有些问题,但是内力计算还是很准确的,现在也有点怀疑,参数挨个看了没有问题。板的配筋一般不用管,因为配筋是根据弯矩最大值来通长配的,实际上真正用到这么大钢筋的地方只是一小处区域,只要板厚满足挠度就可以了。
柱的配筋也没什么问题吧,要注意楼梯或者局部层形成短柱的部位要全长加密。角柱不要忘了点,有需要的情况下角柱的下几层也点上角柱。除角柱外,配筋比周围柱大许多的要注意判断其合理性,看一下各工况内力图有无异常,如果有的话要检查模型。读取一下底层中间柱的轴力,根据估算柱截面的那个公式反算,看看是否在12~16间,荷载千万不要落下,要一根梁一根梁的对!
梁的配筋复杂一点,一定不要忘了检查挠度和裂缝,尤其挑梁,切记!我有过深刻的教训。一根梁用什么材料多大截面能承受多少荷载是有数的,很简单就可以算出来,可以选几个典型的梁算一下。实际上读取内力包络图也可以,一般不会有大的偏差,谁知道呢,哈哈!慢慢积攒经验吧。
2.梁
1)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等参数确定框架梁的抗震等级;注意连梁的抗震等级同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抗震等级亦同剪力墙)。应及时查看电算中梁的配筋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弯矩,剪力,扭矩及对应配筋面积都要查看。2)连梁、框架梁的梁高不宜小于400mm。
3)尽量避免多级次梁:一般而言,传力路径越短,越具经济性和合理性。4)梁的布置要考虑对下层建筑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在上下层建筑平面功能变化时,特别注意避免梁露在下层的功能房间或者对下层净高的影响。5)外围梁(含阳台边梁和阳台门顶梁)的高度应结合建筑立面要求。
6)内部各梁高尽量控制,尤其当梁底下空时,在满足结构要求(合理的配筋率、扰度等)的基础上,梁高尽量做小,给建筑留出尽量大的净高。
7)注意建筑对各处的净高要求,以及设备管线的主要走向,尤其是采用集中空调时,注意是否有穿梁套管;当不能避免穿梁时,需根据穿梁的构造要求适当加大梁高。
8)主梁梁高应大于次梁。当非要做次梁梁高大于主梁时,设附加吊筋。9)当楼板存在高差时,确保高差分界处梁底低于低侧的板底或次梁底。10)不是所有隔墙下都需设梁,在合理板跨范围内,可适当取消次梁设置板内加强筋。
11)梁高一般取值为L/12~15,且应考虑梁的经济配筋率,钢筋排数及建筑净高要求。
梁的经济配筋率为0.8%~1.5%,并控制排数不宜过多,当梁截面高度不大时,一般不超过两排;地下室有覆土的梁或者其他地方跨度大荷载也大的梁可取3 排。也可适当加宽梁宽,当梁宽大于350 时,箍筋采用4 肢箍。
12)梁的命名:梁区分为框架梁(KL)、连梁(LL)、楼层梁(L)、悬挑梁(XL);一端与剪力墙顺接、一端与剪力墙垂直按KL;两端与剪力墙垂直连接按L;两端均为梁支座时按L;一端为梁支座、另一端与墙垂直按L;一端为梁支座、另一端与墙顺接按KL,但梁支座一端取消箍筋加密区;两端与剪力墙顺接、跨高比≤5 时按LL——当此梁上有次梁时,宜编为KL;两端与剪力墙顺接、当跨高比>5时按KL;当跨高比>5时且内力包络图与LL相似时,亦可按LL;转角窗处不应分开编为两根XL,而宜按LL或单跨的KL(并注明为水平折梁);与剪力墙顺接的梁(L),如果按铰接支座时,注意实配负筋应大于梁底筋的1/4。13)梁配筋的放大:一般而言,梁配筋不需放大;对于悬挑梁,顶部负筋宜根据悬挑长度和负荷面积适当放大1.1~1.2 倍;
14)为经济性考虑,对于跨度较大的梁,在满足规范要求的贯通筋量的基础上,可尽量采用小直径的贯通筋。跨度较小(2.4 米)的框架梁顶部纵筋全部贯通。15)梁的跨数判断:主次梁和梁的线刚度有关,梁的截面高度不是判断梁跨数的唯一依据。实际配筋时应根据梁的支座条件、内力性状、弯矩包络图形状等综合判断跨数。
16)支座梁两侧配筋不同时,纵筋的排数、每排的根数应考虑施工的便利性。17)非直线梁(弧梁、水平折梁)等受扭梁,应特别注意其支座条件,一般应为连续支座或固端。并注意抗扭配筋(纵筋、箍筋)加强。
当次梁按主梁输入时,调铰不调铰的区别?如何调铰? 答:次梁调铰不调铰对整体结构计算有影响:
a, 次梁不调铰,在计算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时,将会考虑次梁刚度的作用,计算出的抗侧刚度比调铰时大,结构水平位移角容易算过。
b, 次梁不调铰,在楼面梁计算时,次梁将对主梁产生一个扭矩,扭矩大时主梁的抗扭验算会不过,次梁本身的跨中弯矩会变小。反之,将对主梁不产生扭矩,次梁本身的跨中弯矩会变大。
c, 次梁不调铰时,因PKPM采用的是空间计算模型,次梁机算和手算结果误差大,而且因次梁参与空间计算,个别主梁计算结果比手算偏小,而框架梁是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所以会使主体结构有隐患。反之,次梁刚度可做为结构整体抗侧刚度的安全储备。
d, 次梁不调铰,当次梁比较多,主次梁关系较复杂时,会造成主次梁传力关系不明确,这与主次梁传力明确的设计思想相违背。综上所述,次梁有两种输入方法,调铰与不调铰,按理论上说都可以(设计与假定相符,假定与规范相符),只要结构参数算过,主次梁传力明确且内力算过就行。但从结构安全的富余量和主次梁传力明确的角度考虑,调铰应该更好一些。
调铰的原则:单跨次梁和连续梁均两端跨端部调铰。但当主次梁关系复杂时,必须强制连续梁每跨都调铰。
另:当次梁比较多,主次梁关系较复杂,节点间距比较小时,次梁按主梁输无论调铰或不
调铰都有可能会出现框架梁地震力异常的现象。此时次梁应按标准的次梁输。
梁配筋设计要点 箍筋一般小于350用2肢,350~600用4肢,650~800用6肢 2 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增加2mm 3 注意梁箍筋加密区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5 注意框架梁通长筋 注意梁宽范围内钢筋摆放的最多根数,上下铁不同;梁底部钢筋配筋第三排,净间距增大一倍,顶部未限制 7 注意梁配筋直径柱方向截面尺寸1/20的限制 8 框架梁支座上铁钢筋配筋率不能超过2.5% 9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不能小于最小配筋率 对点铰接 的次梁要注意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比值不应小于1/4,采用铰接计算的比较容易疏忽 悬挑梁箍筋全长加密,注意配筋增大,考虑裂缝和变形 12 抗扭钢筋不应小于总说明的腰筋,且注意间距问题;不要忘记腰筋 不要忘记附加横向钢筋
》2Φ25+(2Φ14)用于四肢箍,其中2Φ25为贯通筋,2Φ14为架立筋。
》梁配筋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SATWE配筋计算结果实配纵筋和箍筋; 2 利用自编LISP程序查梁端配筋率是否超2%; 3 获取SATWE计算剪力图,补充吊筋; 4 补充相关说明; 5 特殊部位梁加强。
》平法编号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编水平梁,后编竖直梁。
》次梁配筋
次梁计算在实际工程计算中在边跨有两种处理方式,点铰接和不点铰接,对点铰接计算的次梁,边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比值不能小于1/4。
次梁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
次梁对上铁通长筋没有要求,中间可以全部为架立筋。
》悬挑梁配筋
大跨和悬挑梁必须特别注意。悬挑梁上铁一般将SATWE计算结果适当放大,一般放大1.3倍左右,上铁通长布置,箍筋全长加密,悬挑梁一般是裂缝或挠度控制配筋。
》附加横向钢筋
一般是在主次梁节点处,主梁每侧附加三组箍@50,附加箍筋规格同梁内箍筋,附加箍筋不够的,再附加吊筋。根据SATWE计算结果,查《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的表或者自编表格,查出需要的吊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