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构设计大赛总结2014
“中兴通”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结构设计竞赛作为我省传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之一,很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既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也是引导和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月7日,我校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首次参加了由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共同主办,大连交通大学承办的2014年“中兴通”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于是首次参赛结构类设计竞赛,我校师生主要以向其它院校学习的心态进行参赛,虽然我们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但确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参加正式比赛之前我校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提前在网站在进行宣传(见图1),参赛作品选拔赛及最终参赛作品(见图2),此次共2个队伍参加全省比赛,具体见表1。
表1 获奖队伍基本情况
序号 1
该项赛事由前期宣传、选拔赛组织、网上申报等工作均有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总体负责,执行负责完成,涉及花销情况见表2。
表2 经费使用情况
序号 1 2 3 4 合计
名称 住宿费
火车票 材料、制作费 图书资料费
出租车费(含沈抚快客)
数量 5(折合日)10(5人往返)2 22(张)
单价 —— —— —— —— ——
总价 1758 1013 693 42.5 412 3918.5 作品名称 挑战者
指导教师
参赛学生
获奖级别 优秀奖
图1 竞赛快讯
图2 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现场及最终参赛模型
第二篇:结构设计大赛总结
土木工程系结构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一、活动情况介绍
土木工程系结构设计大赛自2010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首届结构设计大赛以桥梁设计为主要内容,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以框架设计为主要内容。该项活动旨在提高土木工程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竞赛水平,活动有序开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实施情况
1、首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桥梁设计大赛
2010年 4月下旬,我系以青岛理工大学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为契机,依托青岛理工大学竞赛内容,针对我系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首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桥梁设计大赛。比赛要求参赛者按照规定使用的硬纸、胶水、棉线自我制作桥梁模型,以自重轻、承重大、结构科学美观为评分标准。活动赢得了广大同学的呼吁与支持,大家踊跃报名,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在我系选拔出两支队伍参加青岛理工大学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两支队伍分别获得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通过此次大赛,我院师生积累了比赛经验,交流了学习心得,增长了专业知识,大赛收获了预期的效果。
2、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框架设计大赛
2011年5月,我系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拉开落幕。本次比赛结合首届结构设计大赛的活动经验,开展框架设计大赛。活动积极响应
国家节能减排、利废环保的号召,进行节能建筑设计,以推动轻质节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活动再次赢得了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同学的踊跃参与。在评选方面,从众多参赛队伍中选拔出40个优秀的作品参加初赛,经过层层筛选,有34支队伍通过动静载加载实验,其中有10支队伍脱颖而出,最终产生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优胜奖若干。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同时代表我院参加青岛理工大学结构设计大赛总决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活动汇报总结
两届结构设计大赛不仅赢得了学院领导老师的一致肯定,而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踊跃参与,活动效果十分显著。活动结构设计大赛的举办,成功的检验了广大学生的知识领会效果,更有效的培养了大家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当前日趋紧迫的就业形势下,社会更需要一批能够将知识活学活用的专业人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育模式愈发重要。因此,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示下,该类活动应该继续开展。
两届大赛的活动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不利因素,今后的活动进行更应该以此为借鉴,进一步改进加强,力争使活动传统化与创新化并进,越办越出色。
第三篇:第六届结构设计大赛个人总结
第6届结构大赛个人总结
一、设计说明
根据竞赛规则要求,从材料的抗压特性,抗拉特性和单项简斜动荷载和静荷载大小要求出发,设计出梁柱体系结构。节点采用粘胶
二、结构形状
根据竖向荷载和水平简斜动荷载,我们选择了整体构造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柱子刚度大,使结构整体性较好,可以承受较大的静荷载和动荷载。考虑到梁的自重和受力特性,采用鱼腹梁。柱子和梁之间采用楔子插入式,使梁柱的整体性大大提高。底座增加了粘接构件防止柱子整体拔出。
三、设计目的:
1)熟悉结构抗震创新的定义。2)了解结构抗震创新的意义。3)根据学过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4)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5)提高同学们的团队精神。6)提高同学们的创新精神。
四、设计依据
本题目为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包括概念设计,构造设计,计算设计。其中概念设计最重要。
五、设计题目:《金刚》
实物图
六、制作过程
(1)底座
在设置柱子间距(也就是楼层面积)时,楼层面积做成200mm*210mm,目的是增大其中较弱方向的惯性矩,以增强模型在那一方
底座
向的抗弯能力。
2(2)柱子:
设计柱子高度时应考虑:楼层净高,模型总高,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将柱子设计成550mm高,同时考虑了插入底板和最上层深处的长度。同时考虑了柱子的承载力要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为此用三根木条拼在一起,增大了柱子的刚度。
柱子用三层木板,总截面面积为20mm*9mm,示意图如下:
(3)鱼腹梁
结构采用鱼腹梁中间截面大,逐步向梁的两端减小,其目的是增大抗弯强度、节约材料。
(4)底座
考虑到构件的本身刚度大,受到地震波后惯性大,把构件从底座拔起,特加固了底座
(5)固定铁块构件
根据铁块的尺寸,每层分别制作了悬臂式构件粘贴在梁上。
(6)侧向支撑
目的:挡住铁块,防止铁块飞出。
七、结构分析
本次比赛加载规则,竖向静荷载,水平动荷载。考虑到结构尺寸承受荷载能力对结构受力分析。1静力分析
根据荷载分布和动荷载加载,找出结构最大处位移和最大处应力
柱的剪力图
梁的计算简图
平结力构体系与受水
各杆件剪力 结构轴 力
结构弯矩
件结位构移各杆 以上几个内力图也不知道分析的对不对,对结构力学求解器运用的还不是太专业,不过知道自己的不足后,同时也了解到了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对自己的启发很大,我会努力的
八、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果:我们的模型在实验中止步1.0g 分析:
1、实验中挡板粘接不牢,掉落,导致铁块脱落。
2、模型刚度太大,柔性不足。
3、细部构件粘贴不牢固。
九、改进
看了别的小组设计的作品,同时也看了比赛、同学们的分析和老师的讲解,感觉自己还有好多知识要学,对构件的受力不够熟悉,制作的作品大多按照构造设计,概念设计很少,对结构力学求解器、SAP2000等软件没有好好的利用,还应加强课本抗震知识的理解
十、我的小组工作
参加讨论了模型的外形及其具体部件的设计;参加了各部件的制作;参加了部件的组装。
十一、个人总结
1感觉自己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的还是不够透彻。我们的构件刚度太大了,整体性好,但受到地震力大,设计时大部分根据构造设计,感觉自己对概念的掌握还不够好。
2感觉自己对一些绘图软件不够了解,得加强练习。3从同学的思想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4设计侧向支撑时对称结构,当下侧受压,上侧收拉时会发生整体受扭。
十二、建议
希望老师继续下去,这个设计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能让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第四篇:结构设计大赛策划书2016
结构设计大赛策划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