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皇岛地质实习返程时恋恋不舍
别了,我的秦皇岛,我的海(沙语心扉)
晨曦未出,便已张罗返程。此时此刻,静坐在匆匆的列车上,丝丝眷恋,百般不舍!……舍得不舍得?这个概念,似乎在回乡心切时会稍稍淡化!不过,可以说,那个地方,的确是我们魂牵梦绕的一个回忆!对于我,准确表述应是忆苦思甜吧!……已行道于高速,我,思,恋,依旧!……忆苦,何也?那当然是近两天水土不服带来的食欲不振!思甜,即所谓的实习之旅,欢笑不断,乐趣无穷,幸福无比!……有山,有水,有自然之音韵,还有我们的欢歌笑语!真乃心旷神怡!何其美也,何其壮也!-#@%》》》最最,最最,最最,最最让我心动,让我热血沸腾,让我激奋不已,让我一夜难眠,让我眷念不忘的,是那山海关,龙头老大,那海,那沙,那天,那云,那风吻浪花,浪抚岸,还有那码头,那行船,还有我们!!我喜欢的感觉!…………当一望无垠的大海窜入眼帘,我的尖锐叫声蕴含了我所有的激动!曾经的憧憬与向往,神奇的在一个不经意的日子,成为现实,让我怎能控制那种欲言又止的满心喜悦?曾经,只是自己的脑海里幻想,作家们笔下的海滩,海景,海境,他们的烦恼与忧虑;曾百思不得其解,曾只是在自己最失意,最苦不堪言,最失魂落魄的日子里,幻想那美境中,那静谧里,那纯净中,自己心灵一时的休憩,一时的自我陶醉,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让我无所畏惧!!而今,彩色的梦幻降临,在现实的天空,我终于真切的感受到那种感觉,一切尽在无言中!%%%%光着脚丫,站在海滩欢歌,绵绵的细沙,带着灿烂阳光的体温,轻轻的足底按摩!我喜欢!于是乎,我狂欢,什么事儿,统统忘记,就求得这一时的疯狂,一时的放纵,一时的洒脱,更是一时的解脱!我忘了自我,却没有迷失!冲向大海的怀抱,感受海的胸怀,她的博大,我喜欢,那一刻,原来我也是世界最最幸福的天使,最最无忧的孩子!与她们漫步软沙滩,轻柔的海风零乱我整齐的发,轻吻我的面颊,那一刻,我喜欢的感觉,我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了!所以,我轻盈起舞,如蝶般嬉戏!那个时候,原来我也是世上最最可爱和美丽的!哈哈哈哈哈哈**》《**¥¥#-继续前行,前方,层层的浪波,击打着健壮的岩石,而岩石并非因浪的淘气而怒气冲天,也没有丝毫的抱怨,只是静静守候,享受那么一种特别的寂寞的快乐!永远遥望东方,坚定不移的信念燃烧着!盘膝而坐于石,看着眼前那威武的长城,让人肃然起敬!那里,我油然而生的即是对人生的叹服,感受生命的伟大以及对信念追逐的执著!我喜欢的感觉!!总而言之,在渤海之滨,我曾经的梦幻化为彩色的现实,怎一美字了得?怎一欢喜了得?人坐车上,思绪万千,却也有些零乱,支离破碎的语言似乎怎么也描述不清楚情意缠绵,不过我的心我明白!我也没有忘记自己是谁,自己将要去向何方?你们呢?我的朋友?千万不可丢了原本本真的自己啊!在这里,惟寄祝福于悠悠云朵,祝福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兄弟姐妹们!秦岛,大海,实习,难说再见,却也不得不再见!再见,我的海,我的最爱!!祝君:鹏程万里
第二篇: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前言
1.1 自然地理概况 1.1.1实习区地理位置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东接辽宁,北邻承德,西倚唐山,南连浩瀚的渤海,海岸线长113千米,水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距离北京295千米,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秦皇岛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县为昌黎,抚宁,卢龙和青龙满族自治县,总面7812平方公里,人口达287万。地质
填图实习区位于秦皇岛市区北部,距新火车站28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4′~119°56′,北纬40°7′~40°9′;自然地理位置: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政区划属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图1.1)。实习区所在地柳江盆地,南北长20千米,东西宽12千米。秦皇岛 图1 实习区地理位置图
市辖三区四县与实习基地有水泥公路和地方铁路相同。秦京哈等铁路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海关区和北戴河区三处设有国家三级站。实习期区有秦皇市近郊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
1.1.2 实习区地形地貌概况
实习基地坐落的柳江盆地,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国地貌形态分类,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区。实习区北,西,东三面被陡峭的山地环绕,为一盆状地形,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地形。相对比高在200—300米,最高峰老君顶海拔搞成493.0米。贯穿盆地南北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水系。大石河自北东而来,经大刘庄流入本区,在崔家转近南北向曲流。傍水崖向东南直流,至蟠桃峪出盆地,于山海关以南注入渤海。长70千米,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临海地带发育有海岸地貌,侵蚀与堆积型海岸地貌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大石河和汤河形成许多流水地貌。在滨海地带,波浪在岬角处发生侵蚀作用形成各类海蚀地貌,在海湾、平直海岸地带形成各类海积地貌;潮汐的作用形成海蚀平台等地貌;沿岸流携带泥沙在海岸形成沙嘴,连岛等地貌类型;沙流也在海岸形成地貌沙丘,黄金海岸的延岸沙堤。1.1.3实习区气候特征简介
本地区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mm,多集中于7-8月份,可达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季节。主要风向受季风影响,夏季多西南风,冬春季多东北风。除季风外,还有台风影响。由于本区风向常是西南,强风向是东北,故海岸侵蚀、堆积和滨岸沙丘堆积方向均与风向一致。1.1.4实习区经济发展概况
本区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铜,铁,铅等,主要集中在青龙县,昌黎和卢龙县仅有少量的有色金属矿产,青龙县的金储量为13t,铜23410t,铁20630t,并且是我国万两黄金县之一。非金属矿产:秦皇岛市的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灰石,石灰岩储量十分丰富,仅驻操营,石门寨一带储量就达3亿吨,为该区的石灰厂和水泥厂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青龙县和昌黎县的花岗岩和大理岩也是较为优质的建筑石材。石英岩也很丰富,它是秦皇岛市耀华玻璃厂的主要原料,沿渤海海岸的砂石更是丰富,为秦皇岛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砂石建材。
农业方面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薯类等为主要经济作物,芝麻、药材次之。山坡多果树,主要盛产核桃、杏、苹果、李子等。海滨地区水产资源丰富,以对虾、海蛰质量最佳。
工业行业有冶金、建材、化工、电子、机械、粮油食品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
旅游业是秦皇岛市又一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境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丰富。
1.2 地质实习概况 1.2.1 实习目的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制定的《地质专业二年级地质测量教学实习大纲》要求,区域地质填图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这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5万地质填图的规范、程序和基本工作方法;熟识,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已学课程基础地质理论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高年级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2.2 实习内容及要求
本次填图实习的具体主要任务如下: 1.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2.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3.岩石与化石标本的采集和编录。4.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5.路线地质信手剖面的工作方法。
6.基本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描绘与初步分析。7.填图单位划分和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初步学会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每人提交一份地质实习报告,并附野外实际材料图、自己完成的指定范围的地质图、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本次地质填图实习进行1:5万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地形底图为1:2.5万。实习地点在秦皇岛石门寨地区,填图面积15km2左右。1.2.3 主要采用方法(1)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分别为穿越法和追索法。穿越法,是大致垂直于(横穿)填图区的岩层和构造线的走向布置路线;追索法,是沿各地质体界线或对其他地质现象进行追索观察。在野外填图过程中一般以穿越法为主,并辅以追索法。(2)实测剖面法
野外工作包括地形及导线测量、岩性分层、测量岩层产状、观察描述、填写记录表格、绘制野外草图、采集标本及取样等。1.2.4 实习时间安排 动员及准备阶段:
教学基本阶段8天,由老师带领完成。
学生半独立和独立填图7天。室内整理和编写报告10天。具体路线安排:
⑴ 7月11日张崖子——东部落青白口纪—早寒武世地层观察路线。⑵ 7月12日东部落——潮水峪早中寒武世地层观察路线。⑶ 7月13日揣庄—石岭地质观察路线。
⑷ 7月6日吴庄——小傍水崖柳江向斜西翼地质观察路线。
⑸ 7月14日191高地——半壁店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地层剖面观测路线。⑹ 7月15日吴庄—傍水崖观察向斜西翼地层及构造。⑺ 7月16日石门寨西门亮甲山—瓦家山实测剖面。⑻ 7月17日室内作剖面图和综合柱状图。
⑼ 7月18日小刘庄—小王山—马蹄岭半独立填图路线。
⑽ 7月19日沙锅店—潮水峪—北河—牛鼻子山半独立填图路线。⑾ 7月 20,21,22,23,24日是独立填图。
⑿ 7月 25、26日观察海洋地质作用以及北戴河海岸地貌特征。1.2.5 完成主要工作量 表1.1完成主要工作量表
项目 次数 完成人
地质填图 定点 80 全体组员
测产状 150 全体组员 描述 80 全体组员 打标本 30 全体组员 摄影 400以上 全体组员 绘制信手剖面图 10
探路 6
实测岩性剖路线观察 9 面图和柱状前后测手 2
图 打标本 7
记录 1 数据处理 3 资料整理 3 岩性剖面图绘制 1 岩性柱状图清绘 1
地 连线 1 质图 拓印 1
轻绘 1 上色 1 图例 1 资料处理 2 修改 3
报告 文字22660 图片40 47 地层古生物
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中下三叠统、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之外,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见表2.1)。
表2.1柳江盆地地层系统简表
界
系 第四系新生界Kz
Q
中 生 界 Mz 上 古 生 界 Pz2
统
组
孙家梁组J3s 蓝旗组J2l 北票组J1b 黑山窑组T3h
上统
侏罗系
中统 J
下统
三叠系
上统 T
上统
石千峰组P2sh
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2s P 下石盒子组P1x
下统
山西组P1s
石炭系上统 太原组C3t C 中统 本溪组C2b
中统 马家沟O2m
奥陶系
亮甲山组O1l
O 下统
冶里组 O1y
凤山组 ∈3f
下
上统 长山组 ∈3c
古
寒 崮山组 ∈3g
生
武 张夏组 ∈2z
界 中统
系 徐庄组 ∈2x
Pz1
∈ 毛庄组 ∈1mo
下统 馒头组 ∈1m
府君山组 ∈1f 上元古界青白口景儿峪组 Qbj
Pt 系Qb 长龙山组Qbc 上太古界 绥中花岗岩γ2
注:“~~~~~”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 本区地层自老而新简述如下: 2.1太古-早元古界 绥中花岗岩: 【岩性特征】本区出露的混合花岗岩是绥中花岗岩的一部分具有两期混合岩化交代作用,第一期为区域性注入式钾质交代,第二期为脉体注入硅质交代、沿片理注入石英脉切穿前期长英质混合条带(见图Ⅰ.1)。
【出露分布】绥中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本区东部及南部边缘。
【岩相】本区混合花岗岩以混合岩化作用为主,晚期花岗岩浆的作用有所表现。属太古——早元古代侵入岩体。
~~~~~~~~~~~~~~~~~~角度不整合~~~~~~~~~~~~~~~~~~ 2.2上元古界 2.2.1青白口系 长龙山组(Pt3ql):
【岩性特征】下部为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见图Ⅰ.2),向上过渡为紫色、黄绿色杂色页岩,上底部砂岩稳定成分增加,顶部出现蛋青色泥灰岩。与景儿峪组分界处为紫色泥岩。
【出露分布】该组为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单位,主要分布在东部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崖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沉积相】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景儿峪组(Pt3qj):
【岩性特征】本组地层主要以灰白色、紫红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为主,厚约38m。分界线标志层唯一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含海绿石石英净砂岩。【出露分布】主要分布于实习区东部,以李庄北部剖面为代表。
【沉积相】其底部为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海相沉积。
---------------------平行不整合---------------------2.3下古生界
2.3.1寒武系(∈)
本区寒武系由浅海相碳酸岩及页岩组成。平行不整和于青白口系之上,集中分布于柳江盆地边缘,地层发育,化石丰富,分层标志明显。依据化石,岩性划分分为三个统八个组。下寒武统(∈1)府君山组(∈1f)【岩性特征】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见图Ⅰ.3),厚146m,与下伏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和接触.上部为灰白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与下伏景儿峪组分界标志是下部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底部薄层灰岩中含角砾或砾岩。
【出露分布】区内寒武系最下部地层,东部落至沙河寨,以及西部上平一带。东部落北侧剖面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
【化石】中华莱得利基虫、核形石。【沉积相】属浅海相沉积。馒毛组(∈1m)
在区内馒头组、毛庄组合并简称为馒毛组。(1)馒头组
【岩性特征】由于岩体侵入,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而出露零星。岩性以紫红色的泥岩和页岩为主(见图Ⅰ.4),底部具有角砾岩和砾岩,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少量白云质灰岩,本区厚71m,平行不整合于府君山组之上。分界标志是其底部含角砾状薄层泥岩。紫红色页岩发育,砖红色页岩、泥岩,底部为角砾岩。【出露分布】东部落以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本组未发现可靠化石。
【沉积相】属干旱条件下滨海相或泻湖相沉积。(2)毛庄组
【岩性特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中含少量白云母片,就其颜色要暗于馒头组的砖红色,呈现为猪肝色,但要比上覆徐庄组的暗紫色则新鲜一些,本组厚112M,毛庄组与馒头组为融合接触关系。
【出露分布】沙河寨西山出露较好,并有闪长玢岩的侵入。【化石】辽西虫、幕府山虫,灰岩透镜体含核形石。【沉积相】属泻湖相沉积。中寒武统(∈2)徐庄组(∈2x)
【岩性特征】岩性以黄绿色含白云母粉砂岩(见图Ⅰ.5),夹有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粒灰岩透镜体为特征。本组总厚101m,整合于毛庄组之上。其分界标志层是以其底部出现黄绿色页岩与紫色页岩互层,含有绢云母的页岩。【出露分布】分布较广泛,以东部落西山出露较全。【化石】产丰富的三叶虫化石:毕雷式虫(见图Ⅴ.1)、辽阳虫、原附节虫、孙氏盾壳虫及腕足类动物化石。
【沉积相】属浅海相沉积。张夏组(∈2z)【岩性特征】岩性分三段:下部为黄绿色页岩与鲕状灰岩互层(见图Ⅰ.6);中部为含叠层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和薄层鲕状灰岩互层;上部为含泥质灰岩、薄层灰岩,竹叶状灰岩.本组与下伏徐庄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厚度为120-130m。
【出露分布】寒武系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主要分布在东部落、318高地、揣庄、张庄、赵家峪、上平山及吴庄等地,以285高地东山脊发育较好、较全。【化石】本区含大量三叶虫化石,德氏虫、双耳虫、叉尾虫等。【沉积相】属浅海高能环境沉积。上寒武统(∈3)崮山组(∈3g)【岩性特征】下部为紫色页岩,粉砂岩夹砾屑灰岩;中部为灰色灰岩(薄层灰岩、鲕状灰岩、条状灰岩),上部为紫色砾屑灰岩与紫色粉砂岩互层。顶部为灰色厚度藻灰岩,厚度100m左右。底部以紫色砾屑灰岩与下伏张夏组含泥质灰岩整合接触,分界标志层为紫红色的竹叶状灰岩(见图Ⅰ.7)。
【出露分布】主要分布于柳江盆地之内侧,出露整齐,完整。本组以王家峪南山牛圈至285高地出露较全。
【化石】含三叶虫化石:蝴蝶虫、蝙蝠虫、光壳虫、圆老伦斯虫等,又含叠层石。【沉积相】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长凤组(∈3cf)
本区内长山组和凤山组统称为长凤组。(1)长山组
【岩性特征】主要岩性为紫色碎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藻灰岩。地层厚度很小,仅18M,与崮山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以本组底部含海绿石的紫色生物碎屑灰岩与崮山组顶部藻灰岩相分界。
【出露分布】285高地东山脊上出露最好。
【化石】长山虫,庄氏虫、蒿里虫以及原始的腕足动物化石。【沉积相】属浅海相沉积。(2)凤山组
【岩性特征】底部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见图Ⅰ.8),往上为生物碎屑灰岩、钙质页岩、鲕状灰岩互层,厚92m。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
【出露分布】实习区北侧、西侧均有出露,揣庄北285高地东坡出露较好。【化石】含三叶虫化石:褶盾虫、济南虫、方头虫等。【沉积相】属于浅海相沉积。2.3.2奥陶系(O)
本区奥陶系仅出露下奥陶统的冶里组、亮马组,中、上统缺失。主要岩性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分布较稳定。下奥陶统(O1)冶里组(O1y)【岩性特征】下部岩性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厚126m左右,与寒武系凤山组整合接触。标志层为瘤状灰岩(见图Ⅰ.9)。【出露分布】主要分布在区内东部,揣庄以北285高地以西的剖面可作为冶里组的标准剖面。【化石】灰岩产三叶虫化石:小栉虫、田师府虫;页岩中产无羽笔石以及古介形虫、还有正形贝和腹足类化石蛇卷螺(见图Ⅴ.2)。【沉积相】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亮马组(O1lm)本区内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统称为亮马组。亮甲山组(O1l)【岩性特征】下部以砾屑灰岩,豹皮状灰岩,本区为烧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上部为少量白云质灰岩及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见图Ⅰ.10)。与冶里组整合接触,其分界标志层是亮甲山组底部出现的中厚层豹皮状灰岩。
【出露分布】主要分布在亮甲山、小王山、潮水峪等地,亮甲山厚度118m。【化石】产丰富的头足类,如满洲角石、房角石等;腹足类以及海绵动物。【沉积相】属浅海相沉积。马家沟组(O1m)【岩性特征】主要岩性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少量白云岩和含燧石结核的豹皮状白云质灰岩(见图Ⅰ.11),厚101m,与下伏亮甲山为整合接触关系。分界标志层为含燧石的灰岩。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
【出露分布】亮甲山以及北部茶庄北山一带发育较好剖面可作为该组的标准剖面。【化石】产头足动物化石:阿门角石(见图Ⅴ.3)、多泡角石;腹足动物化石:马氏螺。【沉积相】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
--------------------平行不整合---------------------2.4 上古生界
2.4.1 石炭系(C)
石炭系在本区出露范围极小,分布于柳江盆地西侧,化石丰富,研究程度较高,仅出露中统和上统,缺失下统。中石炭统(C2)本溪组(C2b)
【岩性特征】下部为铁质砾岩或褐铁矿和粘土岩;上部为细砂岩(见图Ⅰ.12),纹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页岩,夹3--5层灰岩泥灰岩透镜体,厚82M。本组平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分界标志层为铝土矿和山西式铁矿。
【出露分布】以半壁店东191高地和小王山一带发育最好,小王山剖面可作为本区标剖面。【化石】该组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见图Ⅴ.4)、轮叶、脉羊齿,石灰岩中含蜓类化石,腕足动物,双壳类。【沉积相】属海陆交互相沉积。上石炭统(C3)太原组(C3t)
【岩性特征】以灰黑色粉砂岩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组成,厚51M。整合于本溪组之上。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层是青灰色含铁质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及球形风化现象(见图Ⅰ.13)。【出露分布】半壁店东191高地及小王山一带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故可做为本区的标准剖面。
【化石】含大量植物化石:脉羊齿、栉羊齿、楔叶、鳞木,动物化石腕足类,双壳类。【沉积相】属海陆交互相沉积。2.4.2二叠系(P)下二叠统(P1)山西组(P1s)
【岩性特征】以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组成两个韵律层。下部韵律层含煤,上部韵律层含铝土矿,厚近62M.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分层标志层是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
【出露分布】石门寨西至瓦家山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
【化石】植物化石很多,有轮叶、栉羊齿、楔叶、芦木、带羊齿等。【沉积相】属大陆近海沼泽相沉积。下石盒子组(P1x)
【岩性特征】岩性以灰色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为主(见图Ⅰ.14),由三全韵律构成,其中第二、三韵律顶部分别有A2 和A1 层紫色、紫灰色耐火粘土岩或粘土质粉砂岩。第一韵律顶部灰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厚115m,整合于山西组之上。【出露分布】该组主要分布在黑山窑至石岭一带。
【化石】粉砂岩中产植物化石:带科达、芦木、多脉带羊齿。【沉积相】属大陆湖泊沼泽相沉积。上二叠统(P2)上石盒子组(P2s)
【岩性特征】以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少睛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厚72m,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
【出露分布】上石盒子组分布较局限,以盆地东翼石门寨西门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较好。【沉积相】属河流相沉积。石千峰(P2sh)
【岩性特征】以紫色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开卷有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并以其作为标志与上石盒子组分界,厚150m,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标志层是上石盒子组顶部为黄白色含砾长石净砂岩。【出露分布】仅见于黑山窑至欢喜岭一带。
【化石】产植物化石:栉羊齿、轮叶、楔叶等,腹足类动物化石。【沉积相】属干旱条件下的陆相沉积。2.5中生界
2.5.1 三叠系(T)
三叠系在本区出露有限,仅见上三叠统黑山窑组,缺失下,中统。上三叠统(T3)黑山窑组(T3h)
【岩性特征】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岩,粉砂岩及煤线为特征,厚约162m,角度不整合于石千峰之上。
~~~~~~~~~~~~~~~~~~~角度不整合~~~~~~~~~~~~~~~~~~ 2.5.2侏罗系(J)下侏罗统(J1)北票组(J1b)【岩性特征】为侏罗系底部地层,层序完整,分布较广泛。分上,下两段。下段以砾岩及含砾粗砂岩为主(见图Ⅰ.15),夹少量粉岩和页岩,厚278m,与黑山窑组为不整合接触。上段以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215m。分界标志是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出露分布】以黑山窑至大岭一带出露较好。
【化石】粉砂岩中含大量植物化石:新芦木、锥叶蕨、似银杏、苏铁杉、侧羽叶等。
~~~~~~~~~~~~~~~~~~~~角度不整合~~~~~~~~~~~~~~~~~~ 中侏罗统(J2)
蓝旗组(J2l)
【岩性特征】本组岩少于主要为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稍偏酸性,以灰绿、浅色安山质、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和火山熔岩为主,厚100m以上;中部以中性为主,为灰绿色安山质,角闪安山质,粗安质火山熔岩,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互层,厚约400m;上部以中基性岩为主,岩石类型为黑绿色,紫红色及青灰色玄武安山质和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熔结集块岩和集场块和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厚600m以上(见图Ⅰ.16)。
【出露分布】分布于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向展布。在上庄坨、傍水崖一带出露较好。
~~~~~~~~~~~~~~~~~~~~角度不整合~~~~~~~~~~~~~~~~~~ 上侏罗统(J3)【岩性特征】岩性为一套酸性和中碱灰色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石类型包括流纹质,粗面质和粗安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该组其上,下均未它地层的直接接触关系。从区域资料看,本组与蓝旗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组厚350m以上。【出露分布】分布很局限,仅在区内东南训一带有少量出露。2.6新生界(Q)
【岩性特征】区内新生代地层主要为各类成因的第四纪地层或堆积物,未见第三纪地层。石门寨地区主要为河流冲积、洪积物,次为坡积物、残积物。主要为河流阶地松散堆积物,没有胶结成岩,并见有少量洞穴堆积。分布在黄土营、山羊寨、李庄、茶庄等地石灰岩溶洞中,为砂岩,粘土堆积物,已开始固结变硬。根据洞穴中脊椎动物化石,鉴定形成时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岩石
本区三大类岩石均有出露,其中沉积岩出露的最多,覆盖面广,其次岩浆岩侵入体较多,变质岩先对最少,分布也较局限,张崖子地区的含金云母混合花岗岩具代表性。3.1岩浆岩
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通常其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指岩浆在地下不同深度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喷出岩是指岩浆及其它岩石等沿火山隧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大概有石英,正长石,黑云母,角闪石,橄榄石。本区与区域上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活动有四个岩浆旋回,即海西-印支流纹岩喷发旋灰,燕山运动第一期安山岩喷出-闪长岩,花岗岩侵入旋回,燕山运动第二期流纹岩,石英斑岩喷出-花岗岩侵入旋回和燕山运动第三期花岗岩长岩花岗岩,正长斑岩侵入旋回。3.1.1深成侵入岩
本区深成侵入岩分布在柳江向斜西侧和东南角。西侧上平山、杜庄、花场峪属响岩掩体边缘相。
一、响山岩体
1、地质简介:响山花岗岩体分布再本区以西平市庄至响山一带长达25米,岩浆从北西向南东侵入,东南侧内倾角45度左右,侵入府君山组,北票组中。围岩蚀变主要为大理岩化,其次是断续分布的矽卡岩化(见图Ⅱ.1)。
2、岩石特征:中心相为中粗粒花岗岩,呈灰白色,镜下鉴定具花岗文象结构,主要矿物油钾长石(60%-65%)、斜长石(微量)、石英(35%);边缘相为中细粒斑状花岗岩,呈肉红色,镜下鉴定具斑状结构。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等。3.1.2浅成侵入岩
本区浅成侵入体规模不大。主要呈岩床、岩墙产出。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
一、辉绿岩或辉绿玢岩
呈岩墙,岩脉分布在潮水峪,石岭,亮甲山,鸡冠山等地,侵入于前中生带沉积岩或变质岩中.一般称灰黑色,灰绿色或黑色。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辉绿结构,个别具球粒结构,气孔构造(见图Ⅱ.2)。属海西—印支期构造岩浆旋回,即与本区早期东西向构造有成因联系。
二、闪长玢岩
呈岩枝,岩株,岩脉产出,如分布在东部落南的老练炉岩株,呈灰白色,风化面灰黄色,斑状结构,角闪石斑晶少于斜长石。镜下鉴定斜长石为中长性,基性为辉绿结构(见图Ⅱ.3)。
三、花岗斑岩
本区花岗斑岩主要分布在砂锅店东山,蟠桃峪,揣庄赵家峪等地,呈岩墙,岩株产出。风化面红褐色,新鲜面灰黄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肉红色钾长石。基质为显微隐晶质,块状构造(见图Ⅱ.4)。主要分布在张崖子村西南、沙锅店东山、揣庄、小王山东、牛鼻子山、石门寨、赵家峪、潮水峪等地。
四、正长斑岩
黄色、灰黄色正长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基质为细粒—隐晶质的正长石、石英,流动构造及斑杂构造。牛鼻子山岩体主要为正长斑岩,地表出露东西长1200m,南北宽700m。呈椭圆状侵入于小刘庄东南寒武系灰岩中。3.1.3喷出岩 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相当丰富,有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闪辉安山岩、斜长安山岩、粗安山岩和英安山岩等。绝大多数都具隐基斑状结构。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一般都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3.1.4 脉岩
一、煌斑岩脉
在吴庄中细粒花岗岩中见有一条黑云闪斜煌斑岩脉,以及石门寨西门瓦家村采煤坑口西坡也见有闪斜煌斑岩脉.岩石为灰绿色,风化后为土黄色.斑状结构,斑晶少量,主要为角闪石和少量黑云母.基质为自形的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以及少量石英等。
二、伟晶岩脉
该岩脉见于北戴河海滨的混合花岗岩中,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有明显的伟晶结构和文象结构。3.2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壳的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深部来源物质,有机物质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其分布十分广泛,占陆地面积75%,但沉积岩体积只占岩石圈体积的5%,其具有明显的层粒构造,层面构造,同生变形构造等,其主要类型由,粗碎屑岩-砾岩、中碎屑岩-砂岩、细碎屑岩-粉砂岩、还有泥质岩、碳酸盐岩等。当然他们都可以细分,我们将在下面各论中全面介绍。3.2.1陆源碎屑岩
一、粗碎屑岩-砾岩 本区砾岩有四种类型:
(1)砾底岩:即在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面上,例如龙山族,底部硅质砾底岩,府君山组底部泥灰质砾底岩,及北票组底部各种砂质砾底砾岩,本溪组底部白云质灰岩砾底砾岩(见图Ⅱ.8)。
(2)岩溶角砾岩:如揣庄北亮甲山组的厚层微晶灰岩溶洞塌落角砾岩,在吴庄见到一种滑塌角砾岩。
(3)断层角砾岩:角砾胶结物为磨碎的岩屑、岩粉以及岩石压溶物质和外源物质。断层角砾岩中的角砾形状多不规则,大小不一,杂乱无定向(见图Ⅱ.9)。
(4)盐溶角砾岩:一种产于膏盐系中的碳酸盐岩角砾岩。碳酸盐岩中的石盐、硬石膏、石膏等夹层,由于进入地下潜水带,被淡水溶解,于是碳酸盐岩在上覆岩层的重荷压力下,被压碎崩塌,其角砾呈尖棱角状,杂乱堆积,随后被粘土、方解石或白云石充填固结起来,便形成盐溶角砾岩。此种岩石层位稳定,但不成层,底面较平整,而顶面不整齐(见图Ⅱ.10)。
二、中碎屑岩-砂岩
砂岩:按粒成分分为石英,岩屑和长石三个组合,由5种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
(1)石英砂岩:石英含量>90%,按其基质分为:净砂岩~水动力作用强,泥质杂基被冲走。杂砂岩~水动力作用弱,杂基多,而因为沉积环境不同会有不同成熟度,颜色等。如青白口系,龙山组上部石英砂岩为白色石炭系的石英净砂岩为深灰色至白色
(2)长石英净砂岩:含长石在10-25%,石英在75-90%,它在不同层位上颜色也不同,清白口系龙山组长石石英净砂岩为白色,风化厚为黄白色,北票组长石石英净砂岩为灰色,风化厚为灰黑褐色(见图Ⅰ.2)。
(3)长石砂岩:石英含量<75%,长石>25%其中长石多为正长石,微斜长石,酸性长石,碎屑的粒度较粗,一般为中一粗粒,分选性和磨圆性变化大。
(4)岩屑长石砂岩:石英含量<75%岩屑和长石含量>25%,其呈土黄色黄褐色,新鲕黄白色,磨圆度差分叠也差,肉眼可见岩屑。
(5)长石岩屑砂岩:石英含量<75%,岩屑大于长石含量,颜色因岩屑含量增加普通较深呈灰绿色(见图Ⅰ.14)。
三、细粒屑岩-粉砂岩
在各个时代的层中皆有分布,因形成环境不同,成分和颜色也不同,如浅海颜色浅,而大陆湖泊相含有有机质眼色较深,而干燥炎热的气候下含铁则出现紫红色。
四、泥质岩
本区泥质岩岩石类型多,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泥质岩石在成分颜色上也不同,如龙山组,景儿峪组呈暗紫色,此种岩石为潮上带沉积产物,而徐庄组和张夏组的泥质岩,为潮间带或潮下带的产物。(见图Ⅰ.4)3.2.2碳酸盐岩
一、砾屑灰岩
1、鲕粒灰岩
鲕粒为钙质呈同心圆状,其主要分不部在中,上寒武统的徐庄组,张夏组,基崮山组,鲕粒灰岩形成于浅海搅动带。不同的鲕粒灰岩可表不同的水动力环境,如纯鲕粒灰岩水动力条件是搅动环境,含生物粒屑鲕粒灰岩的水动力条件强搅动环境等(见图Ⅰ.6)。
2、竹叶状灰岩:
由圆形、椭圆形扇平砾石平行排列组成的石灰岩,在垂直切面上砾石的形状象竹叶。成因为半固结灰岩在流水作用下破碎,磨圆再固结成岩。常见于崮山组(见图Ⅱ.11)。
二、生物碎屑灰岩
1、叠层石灰岩
叠层石灰岩是一种具有叠层构造的石灰岩,叠层石石又称“美眉”在剖面上呈向上鼓起倒置碗状,内部由许多细绞组成,形成于蓝藻丝状体分泌出胶状粘液并捕获各种灰泥球粒,形成富屑绞层,然后由藻细胞生长,展布在富屑层表面,形成富藻绞层如此重复形成叠层沟道,此岩层形成于潮汐环境,主要分布张夏上部,崮山下部(见图Ⅱ.12)。
三、豹皮状灰岩
在灰泥沉积物中由于底栖生物钻孔,如虫孔被白云质充填风化后形成花斑岩,则称豹皮状灰岩,是浅海较深水静水环境下沉积的岩。另一种说法,说方解石冻泥和白云石冻泥,都重力作用不均。(见图Ⅰ.3)
四、瘤状灰岩
山水盆地和台缘斜坡下部的沉积环境中,由于周期性的顺时动荡水体的作用,导致沉积物来源差异,经成岩期的差异压溶作用而成,其成因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与碳酸盐结核有关,二是差异压实,三是同沉积作用(见图Ⅰ.9)。
五、泥晶灰岩
新鲜面青灰色、风化后浅灰色、结晶颗粒肉眼难以分辨。岩石内部构造均匀。常呈薄层、中层或厚层块状构造,是浅海相较深水环境下沉积的岩石。
六、泥灰岩
泥质含量在25-50%之间,风化后有泥状物出现、呈现土黄色、新鲜面为浅灰色,滴盐酸有气泡。本区泥质灰岩呈薄层状或者条带状产出。位于海侵层位的上部(见图Ⅰ.8)。3.3变质岩
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引起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从而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本区变质作用按其作用方式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例如:在刘家房,花场峪一带的响山花岗岩,与下寒武统毛庄组和中寒武统徐庄组、张夏组的页岩,泥灰岩和灰岩接触带上建有不同程度的热变质作用。3.3.1接触变质岩 角岩
细粒至非显晶质块状,原岩可以为泥岩,泥质粉砂岩,一般为黑色,但硬度远大于泥岩。见于吴庄北徐庄组。无红柱石,变质程度不高,有残留未变支原岩。为接触变质产物,宽度约30米(见图Ⅱ.13)。3.3.2混合岩 混合花岗岩
出露于向斜盆地的北部,东部及南部边缘。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有一不整合面(吕梁运动造成的)。其上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岩系及以后各代地层。在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见图Ⅰ.1)。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在岩层中留下的变形记录。一个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构造单元内部构造层的叠合数;其次是每个构造层的构造形态特征。
石门寨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燕山沉降带的山海关隆起东南缘。区内主构造方向近南北。自古生代以来,本区经历了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形成一系列近南北向延伸的褶皱与断裂构造。4.1褶皱
褶皱构造在区内较发育,其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很难见到露头尺度的褶皱。4.1.1柳江向斜面
柳江向斜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该向斜北起城子峪,南至石龙山,南林子一线,长达40km。东起娃娃峪西沟,张崖子,西到王庄,山羊寨一线,宽约8km。向斜核部被中生代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但据资料,核部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和中、上石炭统地层。地层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向,倾角一般在40~50之间,由于受近南北向逆断层和西侧岩体侵入影响等,使个虽地段,地层产状近直立或倒转,并使有的地层组,段缺失。东翼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长龙山组,景儿峪组,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炭统,二叠系地层所组成。地层走向近南北,倾角一般在10~25之间,局部达30左右。瓦家山即位于向斜核部。向斜的基底是与青白口系长龙山组不整合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中性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向斜的北、东及南部边缘。柳江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发育有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花岗岩侵入岩基,如响山花岗岩体和后石湖山碱性花岗岩体,它们在地势上构成高峻险要的山地。
根据构造形态特征,该向斜可分为东翼区,西翼区,北部义院口区及西南部上平山区。以向斜南部的韩家岭至北端的板厂峪一线向斜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翼区,其他三个区位于西部。
4.1.2吴庄—花场峪背斜 分布于张赵庄以北、吴庄、花场峪一带。该背斜轴近南北向,出露长度约3.5km,宽约1.5km。核部为徐庄组,两翼由张夏组鲕状灰岩,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组成。在花场峪以北,背斜西翼被花岗岩吞没。从延伸趋势看,该背斜在花场峪以北和张赵庄以南仍有断续出露,即吴庄—花场峪一带仅以该背斜出露较完整的一段(见图Ⅲ.1、2)。4.1.3 柳观峪—秋子峪背斜
柳观峪—秋子峪背斜分布于柳观峪以东,秋子峪以南,呈北北东向延伸,出露长度约1.8km,宽约0.3km。背斜核部在柳观峪以东由府君山组构成,沿裂隙发育有重晶石脉。背斜核部向北北东方向延伸到汤河以北,出露毛庄组紫红色页岩和粉砂岩,再往北褶皱轴逐渐倾没。在柳观峪以东,北斜两翼由馒毛组和徐庄组、张夏组组成,西翼被一条走向45°的断层切断。在汤河以北,两翼由徐庄组和张夏组构成。4.1.4大洼山—老君顶不对称向斜
该向斜南起大洼山,北到老君顶,东自瓦家山,西至山羊寨,南北长11 km,东西宽约3km,即呈南北向延伸。向斜核部为蓝旗组火山岩系,产状较平缓,两翼由北票组煤系地层组成,黑山窑以西发育有上三叠统黑山窑组。该向斜是在古生代柳江向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性上叠构造,西翼被南北向挤压断层切割,北票组产状变陡,东翼也发育一系列北西向正断层。4.1.5 拿子峪向斜
该向斜从拿子峪向北东方向延至板厂峪,长约2KM,宽1KM左右,呈北东向延伸。向斜核部为蓝旗组火山岩系,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北票组之上。两翼收由北票组砂子砾岩段组成。4.2 断层
4.2.1西部地区(1)南北向逆断层 发育在外观峪—秋子峪背斜和吴庄—花场峪背斜东翼,断层面向西倾斜倾角一般大于56°。断层附近地层直立或倒转、挤压构造透镜体发育。
(2)北东向断层 一般为平移断层,即北西盘向北东错移。如柳观峪以东,北东向平移断层切割了柳观峪—秋子峪背斜断层走向北东45左右,向北西倾斜,倾角较大。
(3)北西向断层 一般为平移断层,北东盘向北西欧国家方向错移。如花厂峪—王庄断层和柳观峪—山羊寨断层。4.2.2中、东部地区(1)东西向断层
南刁部落—南林子逆断层 出露于南刁部落至南林子一带。断层走向近东西。在南刁部落附近,断层面倾向160,倾角60在南林子附近,断层面倾向170,倾角74。南盘为上盘,向北逆冲。
(2)南北向断层柳江向斜中,南北向断层的走向与所在岩层的走向大体一致,故南北向断层主要为走向断层。其中延伸较远,较大的有两大条,一条是黄土营—安子岭正断层,另外一条是北林子—潮水峪逆断层。前者断层面西倾斜,倾角70°-80°,上盘由府群山组,馒头组,毛庄组组成,下盘由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组成,属正断层。北林子—潮水峪断层属逆断层,从潮水峪向南延伸到浅水营北村,北林子西侧,长达8km。在潮水峪,断层面向东倾,倾角近直立。下盘为亮甲山组,上盘为凤山组。但在石门寨以南,下盘则为张夏组,上盘为亮甲山组,表现为正断层性质(见图Ⅲ.3)。4.2.3在溪谷中的断裂
经分析,本区曾经发生过至少三次的构造活动,首先是NS方向的断裂,其次是辉绿岩脉充填,并发生了错断,最后是闪长玢岩脉侵入,并也发生了错断(见图Ⅲ.5)。4.2.4吴庄断层
经分析,此处为正断层,原岩是沉积岩,现一部分已变质为断层角砾岩,砾石的磨圆不好,棱角明显,推断形成原因可能为,岩浆侵入时收缩拉张形成了正断层。可见断层角砾岩,条带状结构(见图Ⅲ.4)。4.3节理
该地区节理发育,特别是在断层面两侧以及褶皱地区,张节理和剪节理都很发育(见图Ⅲ.6,7)。区域地质发展史
本区地质历史进程中,曾经历的主要运动有: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太康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下以地壳运动为主线讨论本区地质发展历史。5.1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与地槽发展运动。在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话、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本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大面积太古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未曾出露。太古代早期,在华北翼东的迁西,遵化一带出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一迁西群为代表火山——沉积建造;太古界晚期,地壳开始分异,形成以集宁群、阜平群、密云群、泰山群、太华群等孤立分散的小陆块,局部地区发育以孔兹岩系为代表的稳定浅水盆地堆积。
5.2中元古地台发育阶段
吕梁运动后,华北地台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初期地台边缘部位仍有活动性特征,断裂活动较强烈,地台北部出现了呈现北东方向延伸的燕山海槽,沉积了9Km余米后的中元古代沉积物。本区位于山海关古陆西南侧,那时仍是古陆剥蚀区,未接受沉积。5.3晚古代地台发展阶段
晚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由边缘拗陷转入整体下降。北部陆表海不断扩大,山海关古陆范围缩小,堆积了龙山组滨海相碎屑岩、浅海相泥灰岩,继而堆积了景儿峪组滨海相泥灰岩。气候一度干燥炎热,生物界仅有藻类诞生。青白口期末,蓟县运动使地壳抬升,造成大面积海退。本区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蚀区。5.4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
古生代伊始,本区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积。使寒武系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直接覆盖在景儿峪组上,局部地区形成含砾碳酸盐沉积。随后海侵扩大,为广海环境,有大量碳酸盐沉积。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界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府君山组底部具角砾灰岩,标志着一套新的沉积开始。馒头期海水较浅,处于滨海潮上带环境,气候干燥炎热,于其底部发育了灰质底砾岩。沉积物以紫红色粉砂岩、页岩等细碎屑岩为主,上部有少量碳酸岩沉积。毛庄期,海水略有闭塞,形成紫红色粉砂岩、页岩、泥坪相沉积。甲壳动物三叶虫增加,腕足动物无铰纲出现,顶部出现水体搅动的球形隐藻灰岩。中寒武世徐庄期、张夏期海侵扩大,气候转为温暖,海水搅动,形成鲕滩堆积。因特大高潮,海水越过鲕滩,在鲕状灰岩中发现广海生活的三叶虫。张夏组达到本次海侵高峰;晚寒武世有明显海退现象,崮山期处于宾海氧化环境,受风暴浪袭击,使未固结碳酸岩沉积物破碎成砾。长山期以海湖相大聚环柱状藻灰岩为主。凤山期再次出现台地较深水相和台地浅水冲刷相,三叶虫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以大量碳酸盐出现为特征。亮甲山期为本区历史上最大海侵时期,形成很厚的质纯碳酸盐沉积。早马家沟期环境有所改变,镁质增加。早奥陶世气候温暖湿润,以头足类直壳鹦
鹉螺兴起,三叶虫的衰落为特征,腕足类、笔石、介形虫也发育起来。早奥陶世未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因气候温暖、降水量大,使已成岩石灰岩被地下水溶蚀。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本区接受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蕨类植物繁衍,海洋中以珊瑚、腕足、双壳类动物最多;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以陆相沼泽为主,蕨类植物大量生长,死后堆积,形成煤层。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沉积为主,植物生长繁衍,气候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此时期也有海水短暂侵入。5.5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后,发生过两次构造变动。约在海西晚期本区经历一次自西向东的挤压作用,产生了由长龙山组至
石千峰组组成的柳江向斜及南北向压性断裂、北东、北西两组扭性断裂。北票组沉积以前,约在印支运动。柳江向斜轴面由压性结构面转为张性结构面。老君顶至小王山一带有一东西向平缓隆起,东西向断裂切割了绥中花岗岩,未切割中生界北票组。向斜北西端侵蚀至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在老君顶——小王山东西向隆起,其侵蚀位较抵。一个隆起带、两沉降盆地的存在说明了本区印支运动的存在,使柳江向斜成为叠加褶皱。与本区东西向构造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活动是辉绿岩、辉绿玢岩浅成侵入体的侵入。在海西——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系北票组河流相砂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前中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大量裸子植物繁盛起来,取代了古生代兴起的蕨类植物。北票组沉积后,本区燕山运动第一期构造变形仍以塑性变形为主,产生了本区北西向构造。中晚侏罗世为华北地台极不平静时期。蓝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北票组之上。火山岩中无沉积岩夹层火山喷发的位置在柳江向斜核部大洼山至老君顶的断裂带中,火山沉积物分布在拿子峪、大洼山两个沉降中心。本区蓝旗组火山岩系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控制,部分新生断裂切割了北票组。本区响山岩体沿新华夏系NNE向再次活动断裂侵入的。响山岩体的侵入对柳江向斜西翼岩层倾角有影响,使其更陡,甚至出现倒转。燕山运动第四期以断块运动为主。5.6新生代发展阶段
中生代以后本区已成为高山峻岭,未见第三系沉积物,约在早第三纪本区达到了准平原化状态,地表河流侵蚀由向斜核部转入翼部,晚第三纪时,形成了本区第二夷平面。第四纪时,以石门寨为中心的地貌上的盆地已形成。因本区地壳运动的特点为间歇式,形成了本区山羊寨、程庄的洞穴、大石河、汤河的三级阶地。周口期形成了三级阶地及溶洞内的堆积物。因地壳上升运动,地下水溶蚀作用留下了多层溶洞,大量的哺乳动物如:狼、熊、鹿等曾在洞中栖身,给哺乳动物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新生代时期,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区内差异升降明显。形成南部平原,柳江盆地,大石河谷地及山海关——秦皇岛海滨等今日地貌。第三纪时,除古新世因地壳上升遭到剥蚀未接受沉积外,从始新世到上新世,本区以差异缓慢升降明显,致使山地、平原、海洋、盆地等初步形成,受第四纪古气候变迁影响,渤海海岸线曾发生多次上下变迁,但陆地与海洋基本轮廓并未改变。矿 产
柳江盆地矿产以沉积为主。岩浆矿床和变质矿产不重要。沉积矿产有煤、耐火粘土、用做玻璃原料的石英岩、冶炼用的白云岩等,其中煤和耐火粘土的开采具有一定规模。此外,可到处见到石灰岩采石场,用做建筑材料和烧石灰。6.1煤矿
柳江盆地为一含煤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的太原组。下二叠统及下、中侏罗统。由于向斜东西两翼构造的差异性。煤矿多分布在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地层中。而侏罗系煤层可开采的主要限于义院口附近。由于煤层受花岗岩热液作用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故煤质灰分高,硬度高,成块状,多为无烟煤。受岩浆影响,煤层变质程度有自东而西和自南而北增强的明显特征。本区煤质变化大,石炭-二叠系的煤的含s的量在1~2%之间,含磷量低,最大为0.09%,一般为0.02%,侏罗系煤层含s量<1%。本区最大煤矿由柳江煤矿、长城煤矿。6.2耐火粘土
主要分布于向斜的东翼的石炭二叠系地层内。由于受成矿条件的影响,层内常有相变。所以矿体多呈透镜体状且大小不等。主要开采区在半壁店及欢喜岭。规模较大。其他多为生产队作为副业而小规模开采。6.3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铜,铁,铅,锌,锰,钴等,主要集中在青龙县,昌黎和卢龙县仅有少量的有色金属矿产。青龙县的金储量为13t,铜23410t,铁20630t,并是我国万两黄金岛之一。(1)王庄铁矿产
该矿产位于杜庄车站西约4.55km,小王庄西山坡上,矿体产于响山岩体B下,中寒武统碳酸盐接触带,矿体的延伸方向与接触带一致,呈透镜状、脉状富存在矽卡岩体内。(2)上平山重晶石、萤石、铅锌矿产
该矿产位于柳江向斜西翼上平山倾伏背斜核部。重晶石铅锌矿脉沿背斜轴分布。矿体为脉状,出露宽度为2-3m,少数达10-20m,水平延伸达40-400m。沿背斜轴分布。矿体为角砾状、晶洞状、脉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萤石化。该矿产形成与西部响山岩体侵入有关,距响山岩体与灰岩接触带仅2km,属远离接触带低温热液矿床,形成于燕山运动的晚期,该矿采矿坑大多已废弃,现由上平山村或个体开采。6.4非金属矿产
秦皇岛市的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灰石、石棉、花岗岩、石英、白云石等。抚宁县有小规模的长石、石英石、粘土岩开采。石灰岩储量十分丰富,仅驻操营、石门寨一带储量就达3亿吨,为该市的石灰厂和水泥厂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青龙县和昌黎县的花岗岩和大理岩也是较为优质的建筑石材。石英岩也很丰富,是秦皇岛市耀华玻璃厂的主要原料。沿渤海海岸的砂石更是丰富,为秦皇岛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的砂石建材。6.5其他矿产(1)石英砂岩
石英砂岩为玻璃原料,主要分布于柳江盆地南缘鸡冠山。石英砂岩的底层层位,属于万元古代龙山组。矿石就时厚层质地较纯的白色石英砂岩。(2)白云岩
作冻冶用的原料。夏奥陶统亮甲山组顶部,有厚达50米以上的白云岩,是本区白云岩的主要层位。(3)石灰岩
石灰岩是做烧制石灰及其他建筑用的良好材料,下奥陶统亮甲山组的厚层石灰岩是主要开采对象。环境地质与旅游地质
7.1本区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
秦皇岛市是驰名中外的旅游、避暑胜地,拥有众多自然美景、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如:北戴河海滨、莲花石公园、黄金海岸、鸽子窝、长寿山、悬阳洞;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古城、孟姜女庙、等都是驰名的自然景观及历史古迹、文化遗址。
北戴河海滨北依联峰山,南连渤海,气候怡人,是良好的天然海水浴场。偶尔会出现海市蜃楼的美景。位于北戴河区东北端的鸽子窝,是向海突出的海岬。巨型礁石矗立岸边,礁石经年风化浪蚀,横生石缝,昔日常有成群的鸽子聚集其上,夜栖于石隙之中,故名鸽子窝。鹰角石南,有大型汉白玉卧碑,其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54年著写的词篇《浪淘沙·北戴河》。位于昌梨县东部海滨的黄金海岸旅游区,因海洋、风力的长期合作,共同造就了近27Km长,沿海罕见的独特自然景观——海洋沙漠风光,景致怡人。花岗岩区下水的地面流水风化地貌铸就了长寿山。长寿山中怪石林立,山上苍松碧绿。
秦皇岛市面积窄小,所能利用的水资源为地表水、地下水,自产地表水量很少。秦皇岛市区处于各河下游,且邻近大海因而能利用的为各河过境水。本区岩层出露状况较好,岩石形态较为典型,如:鲕粒灰岩具显著的鲕粒结构;竹叶状灰岩具明显的竹叶结构。本区为典型的地质实习、填图的适宜之地。7.2本区各类地貌简介 7.2.1岩溶地貌
石门寨地区震旦系和古生代石灰岩广泛分布,这些石灰岩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岩溶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奇特的岩溶地貌景观。我们所观测到的岩溶地貌依据其形态和规模分为:溶沟、石芽、落水洞以及小型溶洞。(1)溶沟与石芽
溶沟和石芽是一种规模较小的地表岩溶地貌,在沙锅店所观测的溶沟和石芽发育完好,远远望去如雨后春笋般挺立于地表,大多都在0.5m以上。石芽间的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中分布有少量的岩溶堆积物。
溶沟是地表流水沿石灰岩表面的裂隙流动,不断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所形成的。随着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灰岩表面的裂隙不断扩大,其沟通性也越来越好。因而也加速了地表流水的循环,岩溶作用也愈加容易进行。随着溶沟的不断发生发展,其规模也愈来愈大,介于其间的石芽渐渐显露于地表,形成了现在的地表岩溶景观。有的石芽发育在比较平缓的斜坡下部,常被坡积物等松散堆积物埋藏或半埋藏,形成了埋藏石芽和半裸露石芽。(2)小型溶洞
该区灰岩属下奥陶统亮甲山组灰岩沉积,是在滨海环境下沉积的,岩石主体蓝色,中常夹有
2+2+白色和土黄色斑快和条痕,是有Mg交代Ca作用形成的。该区岩溶发育沿一定方向排列现象十分明显,说明显然是受到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影响明显。降水水流沿灰岩岩层层理流动向斜下方流动,受到东南—西北走向的侵入岩墙阻挡,水流只有向下侵蚀,形成落水洞,且有小型溶洞形成。7.2.2非岩溶地貌
由于岩浆的侵入作用,在此地出现了岩溶地貌与火山岩墙不谐和接触现象。岩浆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钠长石、钾长石等;而该区侵入岩浆中石英、钾长石含量较多,且石英硬度为7,抗风化能力强,故在灰岩与岩浆岩接触形成的地貌中,出现了岩墙高耸出灰岩现象。(1)风积地貌
秦皇岛地区位于暖湿半湿润季风带华北型大陆性气候区内,常风向是西南,强风向是东北,海岸侵蚀、堆积、和滨岸沙丘堆积方向与风向一致。在秦皇岛市昌黎县东南侧著名旅游风景区翡翠岛上有大量细沙,在常年风向的作用下,形成了显著的新月形沙丘。沙丘平面形状如同新月故称其为新月形沙丘。其纵剖面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微凸、平缓、延伸较长;背风坡微凹且陡。该类沙丘在翡翠岛上高度较大,供游人滑沙游玩,十分惊险刺激。(2)七里海 七里海,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海域,更不要以为他是一个有七里长的海岸的海,这是一个湖泊。七里海是属于潟湖与海迹湖的过度阶段的湖泊,因为在海水退潮的时候,它完全与海水隔绝;在涨潮的时候,海水又与湖水连为一体。现在通往翡翠岛的大桥上就可以看到七里海,但此桥已是危桥。7.2.3海岸地貌
秦皇岛地区海岸,一部分凸向海中,一部分凹向陆地,构成了一种弯曲的岬湾式海岸。秦皇岛海港区、山海关、北戴河分别位于海岬地部位。在海岬地带,海岸基岩裸露,水深坡陡,波能聚合,是海蚀作用为主的地区。海水强烈掏蚀撞击岸崖的基岩,在海岸形成各种海蚀地貌。秦皇岛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有海蚀穴(洞)、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海蚀阶地等。(1)海蚀地貌
在山海关地区,海蚀地貌比较明显:在山海关老龙头地区,海蚀阶地非常明显,可以十分明显的观察古海岸变迁过程;而在姜女庙望夫石上的“脚印”也是古海蚀现象,是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地貌现象。(2)海积地貌
在山海关、秦皇岛海港区和北戴河之间海岸部分凹向陆地,构成了秦皇岛地区的海湾。在海湾地区,波能辐散,海蚀作用比较微弱,海积作用比较盛行,在这些地区形成海积地貌,如老虎石公园的连岛沙坝等。结束语
为期十几天的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填图实习终于结束了。27号清晨全体师生乘坐4496次列车,踏上了回京的归途。许多同学多秦皇岛依旧恋恋不舍,蜿蜒起伏的山峰,山谷间轻快流淌着的小溪,还有那殷勤而淳朴的石门寨人民,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不仅在此次野外填图实习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同学之间增进了友谊,团队合作能力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深入地巩固和掌握地质专业方面的知识,将课本知识和野外实际充分的联系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会和掌握了通过岩石风化面、新鲜面、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成熟度、矿物含量等多个方面的观察与判别,鉴定岩石种类和属性。第二, 进行了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通过地层之上下界线、接触关系及层序的研究,依据每一地层单位或火成岩体的分布界限、上下围岩的接触关系,对层序加以确定。
第三, 对岩石、化石标本的采集和编录,通过对沉积岩的细心查找,学生们确定了有无化石及判定了所含化石的种类。
第四,通过对实测剖面方法的学习,掌握导线测量法、用罗盘测量产状和坡角的方法等。第五,通过岩石观察分析,分层和定点,描绘新手剖面图,以及根据坡角,岩层产状,导线方位角,通过计算分析画出实测剖面图和综合柱状图。
第六,通过在地形图上的分层和定点,用V字形法则连线,画出最终的实习测量成果图。没有跑过野外的地质专业学生是终究不会成为一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的。可见,野外实践经验对于地质专业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同学们这次实习都很用心刻苦,没有人迟到,也没有人因病请假,始终按时、按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受到了老师们的积极鼓励和表扬。但本次实习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不是每位同学都积极都能认真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错路定错点的事情时有发生;同学与老师之间不够默契,有时老师和同学的节奏不一样,不是在前就是在后,野外测量时老师的指导不够好;小组之间没有提前安排好工作,图纸、罗盘、地质锤等没有很好的整理,导致丢三落四。相信通过这次实习,同学们总结经验,力争在以后的地质工作中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此,感谢带队的方老师,以及随同指导的郝老师、鲁老师等人给予同学们的教导和帮助。正是有他们的细心指导,才有同学们此次成功的野外填图实习。同学们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坚强、自信、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与师生之间的那份情谊。相信由此出发,同学们将更加努力地学好各门专业知识,成为优秀的地质工作者。参 考 文 献
[1]《秦皇岛石门寨地质测量教学实习纲要》----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石门寨地质概况及地质教学实习指南》孙士超编 地震出版社 1992年出版 P1-188。[3]《石门寨地质实习指南》----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4]《秦皇岛地区区域地质考察》 王建国编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出版 P1-122。[5]《岩石学简明教程》 卫管一编 地质出版社 1995年出版P1-150。[6]《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教师用书)》,王家生主编,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P1-11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年出版 P1-21。
第三篇: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一定要插图片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章
一. 目的与任务 前言
一、实习时间:2011年5月24日——2011.年5月31日
二、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
三、实习路线: 5月25日大石河――柳江向斜――小傍水崖――离堆山――吴庄背斜5月26日砂锅店――潮水峪
5月29日山海关――老龙头
5月30日北戴河——老虎石海滨浴场
(一)实习目的学习主要的地质现象,进行实地测量、根据野外实际材料、图表,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一方面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二)实习任务
⒈掌握岩石、构造的描述以及采集地质标本规格等基本功
⒉观察认识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及相应地貌表现形式
⒊熟悉实习地区流水地貌、山地丘陵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发育过程和改造利用的途径
⒋观察认识地质类型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的各种地质现象
⒌参观不同旅游景点,理解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章地层
石炭系
a.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
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b.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二叠系
a.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b.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c.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第三章岩石
1、沉积岩
(1)砾岩
实习中,本溪组底部白云质砾岩。
(2)砂岩
按粒度分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实习中可以发现石炭系的石英砂岩为深灰色;长石杂砂岩主要分布在上石盒子组地层中。岩屑质长石砂岩分布在太原组、长石质岩灰岩主要分布在本溪组。长石质岩屑杂砂岩主要分布在太原组、山西组等地层中。
(3)粉砂岩
因形成环境不同,成分和颜色不同。粉砂岩在各时代地层中均有分布,比较发育。如本溪组的灰色钙质粉砂岩、黑色粉砂岩、太原组的深灰色粉砂岩、下石盒子组的灰色粉砂岩。
(4)粘土岩
本区可见泥岩和页岩两类。二叠系主要是黑色、灰色、深灰色的泥岩和页岩。
(5)鲕状灰岩
鲕状灰岩 颜色:青灰色 结构:生物碎屑结构.鲕粒大小:中粗粒 成分`:角闪
石,石、橄榄石构造:块状构造。
(6)泥灰
泥晶结构,呈土黄色,常见于寒武系及奥陶系。
2、岩浆岩
(1)辉绿岩或辉绿玢岩
辉绿岩或辉绿玢岩呈岩墙、岩床、岩脉分布在潮水峪等地,于前中生代沉积岩或变质岩中。
(2)辉绿岩
呈灰黑色、灰绿色或黑灰色,为斑状结构或无斑状细晶-微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辉绿结构至隐晶结构,个别具球状结构,气孔构造。
(3)辉绿玢岩
见与亮甲山、潮水峪等地。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在亮甲山上辉绿玢岩岩墙中见有围岩捕掳体。
辉绿岩或辉绿玢岩依据充填断裂的性质、归属为海西-印支期构造岩浆岩旋回,即与本区早期东西向构造有成因联系。
(4)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呈岩株、岩枝、岩脉3产出,如分布在东部落南的老炼炉岩岩株。潮水峪闪长玢岩
潮水峪有三条闪长玢岩岩脉,沿走向NW290读。闪长玢岩呈灰白色、风化面灰黄色,斑状结构、角闪石斑晶少于斜长石。镜下坚定斜长石为中长石,基质为辉绿结构。该期闪长玢岩岩脉侵入与本区北西向构造有成因关系。
(5)花岗斑岩
本区花岗斑岩呈岩墙、岩株产出。镜下坚定长石为微晶斜长石,石英被熔蚀,基质为显微隐晶质,块状结构。本区花岗岩为响山岩体同源同期稍后侵入的,在沙锅店东山呈岩墙填充在西北向断裂带中,属燕山运动第三期产物。
第四章构造
柳江盆地主要构造线为北北东走向。在构造形态上,柳江盆地是由晚元古代到中生代地层组成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的甚至是局部倒转的向斜构造,北起城子峪,南至上平山,其南北长20km;东起张岩子、黄土营,西达花场峪,东西宽约10km。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及古生界地层环绕向斜边缘分布,构成向斜的翼部。中生界侏罗系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的核部。向斜的基底为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于向斜的北、东、南边缘。向斜的两翼极不对称,东翼地层产状平缓且稳定,约占柳江盆地面积的2/3,构造简单,近似于一个地层南北走向、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在10°~20°之间,有好多断层,以正断层为主,但规模小;向斜的西翼地层产状陡立,倾向东,秋子峪倒转,倾角在70°以上。西缘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基接触,接触带上变质强烈,因受挤压,产生了一系列的紧密褶皱和逆冲断层,局部地层倒转,例如:老君顶。因此该向斜为轴面西倾的不对称向斜。主要的断层构造为:鸡冠山——汤河地堑,伍庄——傍水崖断裂带,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
第五章地貌
(一)流水地貌
柳江盆地中最主要的水系就是大石河。大石河受地质构造及自然环境控制,水系呈树枝状。主河道纵向为弯曲型河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由于河流截弯曲直,在傍水崖附近亦有“离堆山”的发育。
河流侧方侵蚀大石河形成宽谷,河谷中河漫滩发育。河漫滩一般宽100—200米,拔河0.5—1.0米,由于地壳抬升及河流下切作用,区内发育三级阶地:第一、二级为堆积阶地,第三级为侵蚀阶地。
河床及河漫滩冲击物为沙砾层,分选性差,二元结构不发育。砾石成分主要是花岗岩、鞍山岩、灰岩、砂岩及砾岩等。
(二)构造地貌
柳江盆地的构造地貌是由不同的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抗蚀力差异表现出来的。盆地内火山岩—安山岩,抗分化能力较强以及原生柱状节理发育,呈山坡陡峭的低山地貌。沉积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为低缓丘陵与低地。
在柳江盆地最明显的构造地貌就是不对称向斜。向斜东翼产状平缓,多呈单面山。西翼产状陡,其南部地层倒转,岩层倾角一般大于40°。
而在潮水峪,逆冲断层明显。鸡冠山两组相向断层组成的地堑,地貌表现为地堑谷。上平山背斜的地垒构造形成断块山地。
(三)岩溶、坡地重力地貌
柳江盆地火成岩由于物理分化强,岩石节理发育,在其坡角倒石堆普遍发育。在张岩子绥中花岗岩与上元古界景儿峪组不整合面附近亦有倒石堆发育。
岩溶地貌在柳江盆地内并不主要,但局部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东部落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灰岩分布区见少量“石芽”。大石河右岸下奥陶系灰岩分布地段亦有溶洞发育。
(四)海岸地貌
秦皇岛地区沿海一带为狭长的海积平原,宽度为0.5—5公里,发育着海蚀、海积地貌。
1、海蚀地貌
秦皇岛市区南山灯塔,北戴河海滨鸽子窝附近上述海蚀地貌发育。海蚀崖海拔高度8—20米。崖壁上海蚀穴清晰可见。海蚀崖下发育现代海蚀平台。
2、海积地貌
本区海湾地段广泛发育砂质海滩。在海滩发育地区普遍发育海岸垄岗状砂丘。有几条河流在海湾处入海,所挟带泥沙在河流及海动力相互作用下,在河口附近形成砂咀,砂咀内河口因壅水扩大而呈葫芦状。河口外围常有水下沙坝发育。
第六章地质发展史
一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ar——pt1)
从区域性地质背景来看,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地壳大幅度下降,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特别是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了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
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一中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2)
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初期地台边缘部位仍带有活动性特征,断裂活动比较强烈,断陷和隆起比较明显,地台北部出现了呈北东方向延伸的燕山海槽。
二晚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3)
晚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由边缘凹陷转入整体下降。北部陆表海不断扩大,山海关古陆范围缩小。到青白口期本区已经成为陆表海的一部分。堆积了龙山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稍后堆积了景儿峪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本区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削区。
二、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发展
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pz):古生代伊始,本区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积,随后海侵扩大,有大量的碳酸岩盐沉积。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界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晚期浅水活动区形成球形隐藻灰岩。
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沉积环境逐渐变为正常浅海较深水环境,以大量的碳酸岩出现为特征。早奥陶世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以头足类有壳鹦鹉螺的兴起,三叶虫的出现衰落为特征,称雄一时的腕足类,笔石及介形类也开始发育起来,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海水侵入,本区处于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地壳升降频繁,滨海沼泽中有大量植物繁衍,以厥类为主,海洋中则以珊瑚,腕足和双壳类动物最多;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海水时进时退,但以陆相沼泽为主,气候适宜大量植物生长,死后形成巨厚堆积,形成本区含煤地层。
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这个时期也有海水侵入。
二.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mz)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之后,曾发生过两次构造变动。大约在海西晚期本区经历了一次自西而东的挤压作用,产生了由龙山组至石千峰组组成的柳江向斜及南北向压性断裂和北东,北西两组扭性断裂。向斜西翼倾角略陡,东翼倾角较缓。由于柳江向斜向北扬起,地形北高南低,北端侵蚀层位较低,东翼区石岭以北侵蚀至二叠系下石盒,普遍不见下石盒子顶界。向斜北西端侵蚀至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在老君顶——小王山东西向隆起上,其侵蚀层位也较低,而沉降盆地保留层位较高。
本区在海西——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系北票组河流相沙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前中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持续的凹陷及气候转亚热带潮湿气候,盆地内部潮水加深,沼泽广布,大量的裸子植物繁盛起来,取代了古生代兴起的蕨类植物。北票组沉积以后,本区燕山运动第一期构造变形仍以塑性变形为主,产生了本区北西向构造,并伴随有闪长玢岩浅成侵入体侵入。
中晚侏罗世是华北地台极不平静的时期。蓝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北票组之上;孙家梁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蓝旗组之上,频繁的构造运动伴随而来的是阵发式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位。本区蓝旗组火山岩系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西翼区南北向走向断裂被新华夏系压性或压扭性断裂迁就,利用,部分新生
断裂切割了北票组。
燕山运动第四期是以断块运动为主,鸡冠山地堑应是这次断块运动的实例。即本区晚东西向构造。
第七章结语
为期一周的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结束了,我的感想颇多。虽然实习基地的条件不比校园,但是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不仅克服了艰苦的环境,加深了对实习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班级同学的凝聚力。大家的互帮互助使我们这个集体更加融洽、更加团结。通过实习,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对我们伟大的地质工作者充满了深深地敬重之情。最后向庞老师、栾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天气炎热加上路途难走,两位带队老师一路带着我们,同时还要教授我们知识,实在是非常辛苦,感谢两位老师无私的教诲。
第四篇: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关键字: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是对我们在第一学期所学《普通地质》课程的综合考查。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学会了很多课外知识,也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让我们以地质工作者的身份第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体验地质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实习任务是根据秦皇岛地区实际地质概况,集中进行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地质观测。主要完成一下任务:第一,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第二,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与区别标志,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第三,沿大石河和山海关~北戴河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重点是河流和海洋的地质作用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通过观察分析,逐步确立海陆变迁﹑地壳演化及将今论古的基本概念和地质思维的独特方法。第四,观察区内向斜构造和主要断裂构造及其鉴别特征和依据,弄清柳江向斜、柳江盆地及柳江向斜盆地的内涵。最后,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内容是: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和常见矿物的识别;自然界三大岩石的鉴定和常见岩石的识别;新老地层的踏勘和正常层序的建立;地质构造的观察和判别;化石的意义和作用;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的观察和成因探讨等。地质罗盘的用途和使用方法;野外地质路线的选择和地质记录;基本地质图件的阅读;地质剖面素描图的绘制;地质摄影;标本的采集和编录;地质报告的编写等。在业务方面有地质内容的观察﹑理解;具体问题的探讨﹑解答;总结工作的安排﹑变动;具体人物的协调﹑机动等。在生活方面,衣食住行的选择﹑管理;实习时间和业余时间的调配;生活经验的摸索﹑积累等。另外还有组织管理方面,实习准备、时间观念、集体荣誉、社会公德、安全教育等。这次实习于2008年7月15日起截至7月23日,具体安排如下: 7月16日:揣庄—288高地 7月17日:潮水峪 7月18日:山海关老龙头 7月19日:鸡冠山
7月20日:石门寨亮甲山 7月21日:吴庄
7月22日:北戴河鸽子窝、老虎石 7月23日:就地放假
秦皇岛实习地区自然地理概况:秦皇岛地处东北、华北交通要道,山、海相接,交通方便,气候宜人,降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400—1000mm,集中在7、8月份,平均气温在23﹒6℃。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面积为7523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包括三区四县: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抚宁县、昌黎县、芦龙县、青龙县。岩石特征及类型:
1、火成岩 深成侵入岩 浅成侵入岩 喷出岩
2、沉积岩 ①陆源沉积岩 砾岩 角砾岩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 泥岩
②内源沉积岩—灰岩 砾屑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 泥质灰岩 豹皮灰岩
3、变质岩
秦皇岛地区矿业比较丰富,其中以玻璃制造业为主,还有用石灰岩制造的石料、水泥用石灰岩、溶剂用石灰岩。地貌特征为中低山区,山区的分类是:低山区 海拔<1000米
中山区 海拔1000米—3000米 高山区 海拔>3000米
秦皇岛地区主要的河流为大石河。
地质构造:
1、褶曲 柳江向斜(不对称)
向斜长度为20公里,宽度为12公里,地层产状比较陡。
2、断层 第二章 地层
秦皇岛石门寨地区的地层:
元古代 中元古界主要是肉红色浑河岩化钾长花岗岩
新元古界 青白口群 景儿峪组 厚度28米 中上部分粉红色薄层泥灰岩,底部砂岩。
下马岭组 厚度91米 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青色等杂色页岩,底为砂岩,含砾岩。
在鸡冠山我们观察了绥中花岗岩,这里的岩石是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的岩石,鸡冠山下缓上陡。第一个观测点在八岭沟村头鸡冠山脚下。这里的点位是北纬40°02′29″ 东经119°31′16″ 高程89.31米。这里的沉积关系属于角度不整合。
鸡冠山地层接触关系示意图 第二个观测点:鸡冠山的安部。
点性:绥中花岗岩与青白口系的接触关系。
属于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可以作为储油、储水的场所下马岭组的岩石为底砾岩,成份是绥中花岗岩,被二氧化硅交接。若有底砾岩则是地层分解,下面是石英砂岩,粗粒结构,层理明显,是制造玻璃的原料。点位:北纬40°02′40″ 东经119°30′58″ 高程196.77米。
古生界 寒武系 下统 府君山组 厚度146米 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
馒头组 厚度71米 砖红色泥岩、页岩,底部角砾岩 中统 毛庄组 厚度112米 紫红色页岩,含白云母碎片。
徐庄组 厚度102米 黄绿色、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夹少量鲕粒灰岩透镜体。张夏组 厚度130米 下部鲕粒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鲕粒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形成于碳酸钙过饱和的海和湖的地方。是由于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形成的。
上统 固山组 厚度102米 上、下部为紫色砾屑灰岩及粉砂岩,中部为灰色灰岩。沉积物经过搬运、破碎、磨蚀、沉积形成竹叶状灰岩,有藻灰岩、钙藻。叠层石中富含藻类的纹层。
长山组 厚度18米 砾屑灰岩,粉砂岩及页岩互层。命名于唐山市长山沟。与固山组地层接触关系为整合关系。
凤山组 厚度92米 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命名于唐山市赵个庄凤山。
在288高地我们观察了 凤山组的地层,点位:北纬40°09′46″东经119°36′47″高程249.27米。
寒武纪与元古界的青白口系的地层接触为平行不整合。
奥陶系 下统 冶里组 厚度126米 下部微晶纯灰岩夹少量砾屑及虫孔灰岩,上部灰色砾屑灰岩加灰绿色页岩。
亮甲山组 厚度118米 中厚层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钙质页岩。中统 马家沟组 厚度101米 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含燧石条带白云灰岩,顶部少量灰岩。
石炭系 中统 本溪组 厚度82米 下部为铁质砂岩或褐铁矿(山西式铁矿),上部为粉砂岩及页岩。
上统 太原组 厚度51米 灰黑色粉砂岩,以含铁质结核为特征。
总体为灰色,含有煤,但煤中黄铁矿多,煤质不好。采出来的煤中有煤矸石,煤矸石是非煤物质。煤层中有顶板、夹矸和底板。
在点位:北纬40°05′28.051″ 东经119°34′52.591″ 高程145.24米的亮甲山我们观察了太原组和山西组的岩层。在这里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煤的形成过程:煤——可燃有机岩 成煤环境——泥炭沼泽
古植物遗体→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天然焦→石墨
二叠系 下统 山西组 厚度61米 灰黑色中细粒长石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该地层含煤。总体为灰黑色,下部是灰黑色,其中页岩多,含有煤;上部为灰黄色或灰绿色。
下石盒子组 厚度115米 中粗粒长石杂砂岩,第二、第三韵律顶部为A2,A1粘土岩层。
有黄绿色砂岩,灰绿色泥岩,含有煤线。巨厚层状的黄绿色含粒石英杂砂岩,是纯陆相。
上统 上石盒子组 厚度72米 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紫色细粒砂岩,粉沙岩。
在秦皇岛地区厚度为100米,在山西厚度为300米。在秦皇岛是河床发育,有局厚层状的石英含粒杂砂岩,是黄绿色。
石千峰组 厚度150米 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粒至中细粒砂岩和杂砂岩。
石千峰组为二元结构,一层砂岩,一层泥岩。砂岩为灰红色,风化面为黄绿色或铁锈色,有砾岩,有斜层理,使河流特征。泥岩为紫红色,不抗风化,厚度在100米左右。
中生界 三叠系 上统 黑山窑组 厚度162米 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炭质页岩,粉沙岩,含煤线。
侏罗系 下统 北票组 厚度493米 下部: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页岩,厚278米。上部:以粉砂岩,灰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215米,底部为砾岩。
中统 蓝旗组 厚度大于1000米 下部:灰绿—黄绿色安山质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和火山熔岩,厚100米以上,中部以中性为主,安山质、角闪安山质、粗安质火山熔岩,集块岩与火山角砾岩互层,厚400米,上部为中基性,黑绿色、紫红色、青灰色玄武质火山熔岩,集块岩互层,厚600米以上。
在小傍水崖的西北方我们见到了离堆山,离堆山是河流曲流发育过程当中,河床改道所遗弃的河间高低。
这里的岩层属于蓝旗组的岩层,风化面蓝绿色,岩性是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根据岩性组合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下部偏酸性,以灰绿、浅黄绿色安山岩、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和火山熔岩为主;中部以中性为主,为灰绿色安山岩、角闪安山岩、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互成,厚度约400米;上部以中基性岩为主,岩石类型为黑绿色、紫红色及青灰色玄武质安山质火山熔岩和集块岩互成,厚度在600米以上。
上统 孙家梁组 厚度350米 为一套灰色酸性和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粗安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集筷岩。新生界 第四系 厚度25米 冲积粘土、砂砾石层及部分黄土堆积,同下伏岩系为不整合。第三章 火成岩
火成岩是三大岩石中比较常见的岩石。
在第一天的路线中我们看到了璜斑岩。在第一天的实习路线中我们观察了寒武纪到奥陶纪纪的岩石。实习路线:基地(上庄坨)—槐树店—半壁店—石岭—小刘庄—揣庄
璜斑岩为显晶质火成岩,颗粒均匀。为侵入岩,侵入到煤层里,它对煤油影响。这里的点位是北纬44°09′26″ 东经119°36′52″ 高程168.48米
主要成分有长石,石英和黑云母。风化后与砂岩相似,只不过砂岩有磨圆。
第五篇:秦皇岛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实习简介
第三章 自然地理概况
第四章 地层层序
第五章 岩石类型与特征
第六章 地质构造
第七章 地质发展史
第八章 矿产
第九章 结语
第一章 序言
2011年六月,我们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09级油气勘查与信息工程系资源勘查专业全体同学来到了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的北方地质实习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周多的实习任务。这次的实习旨在培养学生地野外的工作能力,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此次实习在来的路上用了一整天,但是大家都没有感觉到路途太累。但是这次实习的生活条件就艰苦多了,食宿条件,卫生条件和一些其他设施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料,着实锻炼了我们吃苦耐的品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享受着艰辛与充实,同时也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锻炼了地质野外工作的技能。
第二章 实习简介
三﹑实习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实习目的: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实习任务:实地观察柳江盆地的构造地貌,研究各种地貌形态和地质组成,学会利用地质锤、地质罗盘、放大镜进行地质测量和观察研究。本次野外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野外地质地貌工作情况,并通过野外实践,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以及基础技能的训练(如地质罗盘,地形图的使用,阅读地质图,绘制地质剖面图以及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和描述记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旨在培养自己的野外工作能力。
实习简介
一、实习时间:7月1号到7月15号
二、实习的地质路线
此次实习在我校三位地质教研室老师带领下,我们三个班的同学来到了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进行为期约三周的地质野外实习。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安排下我们三个班分为十二个小组分别由正副班长担任正副组长,以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了解和掌握了地质填图的规矩、程序和工作方法;学会了计划、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初步学会了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了指定范围的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我学会了有关地质填图实习的一些基本技能:
1、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
3、岩石与化石标本的采集
4、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
5、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6、地质观测点的布置、观测与记录
7、多种地质素描图的绘制
8、掌握了罗盘的基本使用
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露头观测、剖面测量观察内容的描述
第三章 自然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自然地理条件(位置,交通与气候)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119°30`E~119°50`E,39°50`N~40°10`N,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上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可供教学实习的重点地区石门寨(柳江煤矿所在地)南距秦皇岛市28km;秦皇岛市地处东北,华北交通要道,山海相接,交通便利,实习基地柳江实习基地在柳江医院附近。工作区内有秦皇岛至石岭的火车和公路相通,较远的地质路线均可乘车到观测剖面的起终点,在区内进行地质实习和地质调查极为方便。本区年降水量在400到1000mm之间,集中在七八月,日平均气温在23.6℃,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地质实习提供了天时地利。本区采矿较为发达,以煤矿,石灰石和水泥矿及耐火粘土矿为主。青白口群下马岭组的石英砂岩是全国一流的玻璃原料。
该农业区以玉米,小麦,高粱等农作物为主,山坡多果树,盛产桃,梨和杏等。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海滨地区水产十分丰富,以虾和海蟹质量最佳。
二,地貌特征
实习指导书P2
第四章 地层层序
实习指导书p41、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上部主要为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下部韵律层底部的砂岩可见海成波痕及交错层理,含海绿矿石。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岩性以粉红色薄层(板)状泥岩灰岩为主要特征。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2.古生界
(1)寒武系
①下寒武统
a.昌平组(府君山组)
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厚146m。
b.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 71m。c.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厚约112m。
d.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e.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 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f.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g.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h.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2)奥陶系
a.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b.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c.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 101m。
(3)石炭系
a.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b.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4)二叠系
a.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b.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c.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d.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厚 150m以上。本组与中生界成不整合接触关系。
中生界和新生界不不予详述。